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行业的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教学;问题;改革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对会计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而这也推动了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及职业学校都具备会计专业。然而,两种院校对会计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及重视程度却不相同。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机构之一,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为确保职业学校能够实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更好培养,应针对会计教学问题,从多方面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提升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为其未来步入社会及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一、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问题简析
1.缺乏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
在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合理而全面的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是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实施会计知识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部分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缺乏深入的研究,理解比较片面,导致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全面,只重视对财务会计、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重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却没有或很少设置辅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而导致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再加上职业学校忽视学生素质的提升,从而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2.教学方法滞后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会计教学的实施仍是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知识教学以专业课程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需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业务处理的认知全部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认知,而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也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基于此,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会计教学,不仅会对开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造成较大影响,也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未来开展工作,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和改革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对于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能力,也是影响会计教学水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开展工作也会造成影响,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作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其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并且知识结构较为抽象,理解难度比较大。对于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因部分学生缺乏对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再加上其自身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开发,很容易导致其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初期,由于无法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逐渐对会计专业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致使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放弃对会计专业的学习。与其他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相比,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实施,更为突出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不仅会计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
二、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1.健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影响会计教学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全面,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更好地开展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对会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健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此完善对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保留传统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增加公共关系、税法等会计专业辅课程,以便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面予以拓展,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会计知识结构,以此对会计行业和会计知识形成系统了解,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以便为未来开展会计业务奠定基础。
2.改革会计教学的方法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为更好地开展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专业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深入研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所具备的优势予以保留,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水平,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为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会计专业知识,教师可依据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及目标,合理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等,针对不同会计专业知识的特点,采用最佳方法开展会计教学,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自身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也可得到增强,进而为开展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除了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外,也应考虑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解决这些问题,以便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是一种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或技巧对抽象的会计知识进行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据此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予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分段式”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相关调研显示,我国高职生在就业中的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各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会计模拟实验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已陆续建立了实验室,但不少学校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场地有限、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
(1) 实验内容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实验案例,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综合实验教学教程。
(2) 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严重脱节。
(3) 重视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忽视商品流通会计的实训。
(4) 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师的企业实施经验较少。
(5) 实验课时、实验场地严重不足。
1.2 校外实习困难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学生在校内实习的机会及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让高职生到校外实习已成必然。然而,我国高职生在校外实习的现状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实习单位联系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商业机密等原因大多拒绝安排实习生实习。
(2) 实习生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别能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因各种原因所限大多实习生不能在相应岗位实习,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实习单位分散,给学校实习生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 学生在外实习费用较大,这将会给贫困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仿真实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地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之路。
2 “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总体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3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是根本,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本文中实践教学环节暂不涉及毕业设计(论文)。
2.2 总体思路
不难看出,前述“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两个核心概念相互结合后,一对一地构成了3个关键环节——基础技能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技能环节。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这3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会计“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有效提升和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 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分为3个阶段并依次分别构建3个平台,即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3.1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实践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一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快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没有单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费用对毕业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企业更需要有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的学生。
(2)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初期急需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被聘到会计部门工作的初期通常从事的是一些财务岗位的辅工作。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会计实训的现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倾向,如会计、会计主管等。这一定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以上分析,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上述财务岗位辅工作的就业需求来设计。所谓财务岗位辅工作是指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之外的财务工作。包括票据填写、汇总表编制、凭证要素审核、办理银行结算、公司注册、报税等。这类辅工作,由于难度较低且不直接涉及会计核心工作,只是为会计账簿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不需要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就能处理,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例如现金支票的填写,在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阶段,只需向学生展示支票的样本,介绍格式、用途、填写要素即可,至于现金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设置则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时再做更为深入的训练。
3.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实现
为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达到上岗要求,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设计一个会计专业岗位训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按岗位细分的会计经济业务仿真资料,以便强化训练会计人员应有的主观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 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专业基础。
3.2.1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特点
(1) 本层次的实训需要相当程度的理论支撑。与第一层次的实训内容相比,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尤其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要点、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则很难将实训进行下去。
(2) 实训内容应注重局部强化。本层次的实训重点应在于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只有当练就了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会计岗位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正确地编制会计报告才成为可能。
(3) 实训应有同步仿真的实训资料库作基垫。本层次的实训内容已直接涉及到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因此,要想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较高的实训资料,然而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材来看,还不具备时效性与高度仿真性,同步实训资料更为欠缺。
3.2.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实施要点
(1) 建立实训资料库。高职院校应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动态更新收集实训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收集与更新。
(2) 编写同步实训手册。由实训教师根据调研情况,按照理论教材的章节编写更新同步实训手册,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内容进行局部强化。
(3) 按章节设计实训内容。即按章节重点训练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辅助训练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登记,至于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则属于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的重点,本层次尚不做考虑。
(4) 同步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应与各专业会计理论课程相配套,包括内容配套、课时配套(如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定为1 ∶ 3 )。
本阶段的训练建议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主要是为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度。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当然,在整个实训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应突显对经济业务的种类变化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应对,尚不必考虑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3.3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前实施
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考核,以满足学生就业后对会计工作职位逐级提升的需求。
3.3.1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的特点
(1) 实训内容应体现会计循环。从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直至编制会计报告,所有经济业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关联性,各表格的金额之间应具有勾稽关系。
(2) 经济业务具有“隐蔽性”。本层次实训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均需由相关的原始凭证来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而是要给出分析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空间。
(3) 实训模型应满足就业定位。不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基建行业、金融业还是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定位,选定一种行业类型的单位作为实训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1) 编写成套实训手册。选定适合就业定位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为实训模型,在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手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组合、删减或更新,详细整合实训资料,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以检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实训模块。实训进度不可一味追求快,应该有张有弛地统筹安排整个实训进程,具体可分为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4个模块进行,根据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进度。详见表1。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应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比较合适。
4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可采用校内实验与顶岗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进行。
4.1 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岗前热身”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因缺乏具体操作内容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所建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所倡导建立的实训资料,恰好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校内实验室可分为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两种,大力加强计算机仿真会计综合实验的力度,最终实现手工账与电子账并行的教学目的。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经济业务类型的提炼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岗前热身”,以保证最大程度上接近会计实践。
4.2 动员一切力量组织顶岗实习 “实地演练”
顶岗实习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实践方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并将其与学生就业联系到了一起,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上岗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发动学生及社会力量自主寻找实践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具有“一石十鸟”之功效。然而,我们都知道顶岗实习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式”实习,在整个学制中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操作技能的强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分散到整个学制的每个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带着任务或积极获取学分的动机,尽早进入社会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高校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鉴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8).
[3] 陈丹,何应林. 职校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反思—技能”模型及其启示[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3).
关键词:内部控制;运行;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35—02
一、现状
目前,中国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运行现状很不理想。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外部控制环境恶劣,企业内部管理松弛,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由于控制的薄弱,导致企业缺乏竞争优势、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中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对内控不重视,内控只是流于形式。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民营的中小型企业身上。在中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对会计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因为市场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会计控制,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在于能否想办法逃税。坐支、白条抵账或者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私自办理活期存折,将现金以出纳的名义存入,便于提款。
2.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可是执行力度不够。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身上,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于发展的需要,往往会考虑上市,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需要一套制度来使企业正规化,于是也会制定一些内控制度。然而却很难开展或者很难持续实施,因为要老板也遵守是很难的,同时内控制度的实施也需要相应的成本。对于国有企业,由于产权的原因,所以虽然制定了比较好的内控制度,可是严格执行的往往很少。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曾经以利润高速增长现身的“郑百文”,在初步成绩面前,头昏脑热,对众多的下属子公司管理失控,迅速跌入经营失败的困境。
3.精心设计的伪控制。这种情况则集中体现在一些上市公司。像银广夏,表面上有关凭证审核、批准等控制环节齐全,背地里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造假链!这些公司为了达到虚报利润或其他目的,不惜精心设计伪控制来欺瞒投资者。这种情况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多。
4.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保持竞争能力,必须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内部机构等,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对新增加的业务内容没有控制作用。根据经营管理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来调整和拓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已变得尤为急迫。只有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才能提高效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再是单一的过程和程序,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预算编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手段有机结合,已成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首先,应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力度,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力度,依据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加快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如通过中介机构,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评估;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有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其次,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个岗位和个人都处于监督控制之下,避免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2.明确设计主体和控制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主体应是企业管理当局,只有它作为主体,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设计者既要熟悉企业经营政策、业务性质和管理目标,还应熟悉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来展开的,在设计时必须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3.重塑成本费用控制观念。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盈利能力多少的关键。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必然要考虑成本费用的控制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时应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树立成本费用控制观念,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在新环境下,要求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控制观念、管理模式,通过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加大考核力度。
4.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通过优化企业控制环境,明确职责权限,划分责任中心,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处罚,建立责、权、利相配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为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企业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和能力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使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让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的诚信观念,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执行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实施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且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欠缺针对性
会计主体是任何一种会计准则先要确立的一项内容,主体的确定象征着会计计量对象的确定,财务工作范围的划定。在我国受到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存在形式较复杂,当前事业单位从整体看可以分成三类:①社会服务性;②具有市场竞争资格;③兼有社会服务性与市场竞争资格,因三类性质的不同,他们的经济业务形式也不同,相应的对其会计要求也不尽相同,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2.会计计量属性单一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及现值;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严格用历史成本界定会计计量属性。虽然历史成本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客观地反映出物资成本,但其也有不足之处。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价格不断变化,固然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小,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贬值的发展状态。近几年来欧债危机的爆发和会计计量属性密不可分。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的不动产、大型资产始终位于不断流失的状态,严重威胁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技术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引进多元化的计量属性,对于资产属性不同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价值。
3.资产负债界定面狭窄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的定义范畴较窄,导致财务报表中体现的资产负债难以展现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不管是资产还是负债,它一律界定为利用货币计量的资产或债务,但是因为国际资源的多元化,有很多资源是无法通过货币量化的,导致少数资源不能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可能诱发国有资源的无辜流失。从这点来看,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需要多向企业的会计准则学习,放宽资产负债的定义,将那些不以货币计量的负债性的资源、资产、债务统统纳入单位资产负债中,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完整地体现,难以体现的则可以在报表附注中简要说明,确保财务报表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单位实际的经济情况。
三、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方法
1.深刻认识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的意义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执行符合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其会计工作效率,促使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减少财务漏洞,强化成本控制与绩效评定。同时,执行新准则还利于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内企业开始踏入国外市场,旧的会计准则已经不适应国外市场的规定,而新准则作为旧准则的更新、完善,可与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保持协调,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新准则。
2.单位财务人员统一学习新会计准则
通常而言,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有计划地学习新会计准则,为新规则的顺利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的领导需要带头学习新准则,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考核内部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保证其全面了解新准则,进而提高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财务部门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其专业化程度高则能提升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会计信息质量。故要求财务人员学习新会计准则,可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其更好地为事业单位服务。
3.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机会,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内部控制,提升本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收益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牵涉的行业多,各行业情况也较复杂。鉴于此各级事业单位可依照自己单位的实际财务管理情况报告当地财政部门构建自己单位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纰漏。同时事业单位在重视内部工作者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同时,还可同步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会计人才,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实现单位财务工作目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 会计; 职业道德; 教育; 评价; 督行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而言,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太健全,在经济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着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会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我国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大力开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和配套的诚信建设,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施行机制,以保证道德规范得到切实履行。该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三是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为了调查目前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情况,发现并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施行与完善提供借鉴,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施行机制研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内容及问卷设计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开展了相当一段时间,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的状况和效果。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正贬邪、惩恶扬善的目的。此项调查拟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和人们的认可程度进行基本判断。
(三)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与制度、社会舆论、评价等手段监督、约束会计人员,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需要,并承担职业行为选择的结果。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督行的范围、体制、涉及的各种角色等。
二、样本覆盖情况
调查从问卷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近半年,共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厦门市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钢铁、化工、电子、纺织、电信、电力、烟草、服装、造船、食品、商贸、金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个行业以及集团公司、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因此,这次问卷调查具有地域广、行业多、方式活、统计准等特点,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达75.7%。被调查者中,有近4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或会计主管以上职务,有19%的人员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把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和论证的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原则、规范和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意识之中,引导会计人员既能够实行自我监督、调整自身行为,也能够参与社会行为的调整过程。同时,能对其他会计人员提出道德品质要求和会计道德评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能力正常发挥的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威信和正直观的关键因素。
1.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抑制会计造假。但由于会计造假的原因很多,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教育不可能或极小可能抑制会计造假,表明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2.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半数受访者将“诚信可靠”作为会计人员素质的首要标准,说明会计人员还是很愿意讲诚信的。“专业能力”排在第二位,说明会计很看中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不出现技术假账的前提条件。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按凭证真实与否确定”,这正符合会计诚信的内涵;“按国家规定办事”,具有强制性,也是正确的。此项调查表明受访者对会计诚信的理解还是比较好的。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道德实际上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受社会文化、学校及家庭等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及合理的道德判断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情感、行为和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得到修正,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与短暂的学校教育比较而言,社会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占53.16%)更为看中的是社会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德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表5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排序依次是真实案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条文。会计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教条,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推断能力,是学生和各类进修会计人员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法规制度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道针对教学方式的调查,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受访者认为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案例分析、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实地调研。采用国内外经济领域的正反面案例并重的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分析推断能力及解决道德困境问题的能力。
4.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已经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但还是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应该引起重视。
在我国,一般会计教学内容多是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很少涉及人文,尤其是伦理和道德方面的内容。从表9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会计职业道德只是在《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里面有所涉及。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
1.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将近半数(占44.27%)的受访者选择将行业组织作为评价主体,原因是行业组织有能力胜任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判断,排在第二位的是中介机构,这说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还是得到会计承认的。
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人次合计占72.08%,说明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由民间行业组织来负责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本题中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行业组织作为其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主体,如注册会计师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选择总会计师协会、其他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学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是否不同身份的会计人员应由不同的行业组织来实施道德评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何分工与协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由哪个组织来牵头实施?从本题回答来看,选择会计学会的人次最多(占40%),这说明会计人员更倾向于这一较为综合的组织来承担同行业评价的责任。选择“财政部门”的占24.17%,说明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问题上有一定影响。
2.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认可度:
从表12可以看出,会计道德评价的认可度依次为同行业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用户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看出,同行业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认可度是比较高的。而选择本单位内部评价和用户评价的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会计人员希望在会计道德评价中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
从表13可以看出,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整个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有相当比例的会计人员选择“借助社会舆论,大众传媒进行宣扬、谴责”,由此表明会计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对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会计职业道德“软约束”的特点(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如果说,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评价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那么,会计职业道德的督行则是最后的有力保证。有关部门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评估结果进行奖惩,能够促使会计职业道德管理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涉及的范围排序为职业道德实施后果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完善,其中前四项比例相差不大,但合计占到了82.1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督行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有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奖惩。
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占75.77%)选择“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表明会计从业人员更倾向于主要通过会计行业协会来提升会计行业道德水准,政府发挥辅助调节的作用,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监督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高度认可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客观、公正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有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能是受财政部门作为当今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影响。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9.60%)认为政府部门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制定好规则,这可能与在我国法律、规章制度等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很大关系。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则,有利于借助国家工具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当好裁判员,希望由政府部门进行道德评价和奖惩,监督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依然有极小部分(占3.09%)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希望政府自身能做到诚信,树立一个榜样。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3.00%)认为行业协会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当好裁判员,这与道德评价受访者更偏向于由行业评价具有内在一致性,表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认同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和公正性,希望行业组织能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发挥好评价的作用。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行业协会要制定好规则,说明还是有部分人员希望由行业协会来制定职业道德规则,借助行业保护组织,更多地参与到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缩小期望差距,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依然有部分(占8.37%)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对行业的诚信还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希望行业协会能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榜样。
会计假账的首要根源并不在于会计行业之内,会计假账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关键在于改善执业环境和完善立法,这是属于对政府方面的建议。为了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重建会计诚信机制,需要改善执业环境、完善立法和会计道德进步同步实施。
四、调查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和启示:
(一)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抑制会计造假能起到一定作用
近几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有一定了解,已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相比较于短暂的学校教育而言,会计从业人员更看好社会教育,会计后续教育中应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有效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不多,表明在学历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日常授课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自觉地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类方法,会计人员认为社会评价的有效性更高;而在社会评价中,又以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
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会计人员认为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即以行业协会的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宣扬、谴责为主,辅之以单位组织的奖惩和个体的道德自省。调查结果表明,会计从业人员对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今后应该着重探讨由行业组织主导的有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三)职业道德督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相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对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奖惩
在会计道德督行体制中,会计人员更偏向于“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希望借助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进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由于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度认可,可以让协会更多地承担道德评价任务,并根据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等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督行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若干异议的评述和回答[J].财会通讯,2007(1).
[2] 邱吉福.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会计之友,2007(7).
[3] 应淑仪,张海霞.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11).
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研究,而我国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研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会计行业的繁荣,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而高级会计人才却非常稀缺。构建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有利于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企业培养出更多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
1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根据我国会计资格证的考核标准可以将会计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高级会计人才既是会计人才,同时也是管理人才,一般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财务总监、会计部门负责人等职位。而高级会计人才有五项必备的职业能力,即: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视野和职业能力。
1.1 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高级会计人才所有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职业知识,高级会计人才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和业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创优创先。而职业知识包括了会计专业学科知识、会计专业管理知识、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其他必备的基础知识。职业知识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高级会计人才才能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我。
1.2 职业素质
会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也就是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而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高,它不仅仅指的是道德情操方面的素质修养,还包括了随机应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也就是说:高级会计人才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要能时时关注政治,及时了解政策理论,提高法律意识;在突发事件面前能迅速组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要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寻找到新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丰富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
1.3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简单来说,职业技能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快速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和技巧。而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技能主要有:
第一,沟通能力。会计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高级会计人才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这里的沟通能力既指口头沟通,也指书面文字的沟通。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高级会计人才能与时俱进,能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不断适应社会变化。
第三,判断能力。高级会计人才常常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会计问题,这个时候,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能够迅速理清关系,处理问题。
第四,领导能力。高级会计人才往往担任的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重要职位,除了开展好财务会计工作之外,还要领导好整个财务部门。所以说,高级财务会计人员要有领导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4 职业视野
职业视野就是指高级会计人才要能够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首先,熟悉本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正确预测本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次,政策理论水平高。时时关注国家会计政策理论,要能够深入解读政策理论,提高法律意识和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杜绝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再次,关注市场发展形势,并积极与客户联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5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就是前文所阐述的四种能力综合下来的结果。高级会计人员要能够运用财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层提出合理化建议。要能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要能运用管理知识管好财务部门。要能运用政策理论知识降低违法风险。要能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框架结构
前文所阐述的高级会计职业能力的五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有可能影响到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高,影响到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2.1 不同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不同
在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结构中,职业知识是基础。有了职业知识之后,可以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视野和视野素质。而职业素质又是这思想能力的核心,有了职业素质,其他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这四项能力的组合又形成了职业能力,它是一种业绩和能力的体现,因此是动态的。所以说,分析这五种能力时,职业能力应采用动态分析法,其他四个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法。
2.2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评价
高级会计人才的五个必备能力中,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视野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按照前文所阐述的这几种能力的要求量化指标,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高级会计人才的水平。而职业能力则是这四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因此应综合各个方面的结果,动态的评价其职业能力。另外,高级会计人才能力获得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其职业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着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当然,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评价还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全方位的探讨其能力,从而促进其不断前进。
3 结束语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会计行业的革新,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而高级会计人才是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领导者,他们站在象牙塔的塔尖,带动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他们也要紧跟时展,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多方面的丰富自身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视野,从而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洋.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评价研究[J].民风(科学教育),2012(12).
关键词: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含义
(一)伦理与会计伦理含义的界定
在我国,“伦理”是基于“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强调伦理的最初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调整人伦关系的规范。在西方,“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被认为与“道德”含义基本相同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对道德现象进行的理论思考。综其所述,伦理即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内容,强调其在对社会道德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个体间、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环境等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性规范,而在伦理学界往往会将伦理学具体分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两个部分。会计伦理属于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部分,具体指以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会计人员关系伦理、会计工作关系伦理、会计机构关系伦理以及会计行业伦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会计伦理主要讲的是在会计工作环境下的伦理关系分析,其核心是将伦理置于会计环境中进行相关关系的哲学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研究。①
(二)道德、职业道德及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的界定
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部分,是将社会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之中,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是人本身的应然存在方式。职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规范,用以指导职业者与服务对象、职业者与行业、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以及职业者在利益抉择过程中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与服务对象、会计行业以、其他从业者之间相关问题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把相关价值观、道德观标准贯穿教育中,并最终促使专业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其忠诚的潜意识,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会计伦理的实质就是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出可以指导实务性工作的一般性指导意见。也就是说,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哲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取决于会计伦理这一哲学基础的牢固性,会计伦理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随之变化方向。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信息反馈给会计伦理层面,推动会计伦理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仅涵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而忽略了相关伦理教育,是一个巨大缺失,而几年来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无疑与此有着重大关联。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会计伦理逐渐被重视起来,也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把其选择为专业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课程。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保障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保障,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准绳和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方向。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被日渐重视的今天,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务必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发展的科学性得以保障,方能使其更好地指导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价值抉择,才能够从根本过上保证会计从业职在从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科学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保证会计人员的从业得以有效地认可和普遍地接受。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手段
当今社会,会计诚信危机日渐严重,而这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内因即指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自身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具体指会计从业者在具体的从业中要么存在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自身在面对利益抉择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集体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职业人员的个体失信,诸多的会计人员个体失信的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今天的行业失信局面,这是会计人员自律问题的最终体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会计伦理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低下的表象。而所谓外因即指职业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治、经济等整体大环境的诚信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极具复杂性。当前我国的《会计法》、《税法》、《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这属于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他律问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会计伦理以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力度给予足够重视,要求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即加强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综上所述,从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现状出发,不难发现诚信危机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注意得是虽然人们日渐意识到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会计主体教育机构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甚至要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作者: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关键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53;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12-05
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筑类高校正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设计基础型、专业型、发展型等培养模块,力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领军人物以及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于建筑行业会计有着会计科目相对集中、经营管理及成本核算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因而,建筑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有着特殊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当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变革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需求与培养差异
(一)专业能力需求与培养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指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由于建筑行业自身规模的限制,大多数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配备有限,因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除了做好企业财务活动的核算工作,还要掌握企业工程投资融资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结算等,更要做好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建筑业一般以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核算和成本管理,具有工程分布广泛、范围分散、人员复杂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生产经营。这给集结成本、核算工程费用等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而,只有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投资分配、债权债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然而,现阶段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学习偏重于如何组织财务活动,而忽略了对财务协调、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知识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企业数量繁多、规模小、经营技术水平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财务人员少且岗位分工难以明确,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税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与建筑企业相关的管理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此外,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色,为了更快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还应对与建筑行业有关政策、法规、行业内部市场环境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般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知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对完善。但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以一般环境和比较成熟的工、商企业为主要学习对象,针对以建筑施工企业为对象的相关课程虽有设置,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三)综合素质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会计人员获得企业信任与认可的基础,也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系统、规范,大部分高校选择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很少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因此,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盲目,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肤浅。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一般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还要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品质和精神。然而,毕业生择业大多不愿意选择民营中小企业,而倾向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逐年增长,可见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跳槽现象频繁。
综上所述,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已比较全面,但在综合专业能力、行业相关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二、建筑行业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定位
为适应建筑行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沈阳建筑大学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以掌握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执业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方法、操作技能为目标,主要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查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能力的具有建筑特色的高层次、实用型会计人才。
2.培养规格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要求,沈阳建筑大学会计学专业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校内教学+校外实践+校内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建筑施工与房地产领域及其他领域的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会计软件开发与维护能力;具备从事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往来结算、税务核算与税收筹划、全面预算与财务控制、审计查账、资产评估等业务能力。
3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摘要:无论是在高校专业学习还是在日后企业会计岗位中,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从一开始就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会计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本文从职业道德层面,就如何成为合格的会计从业者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水平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扎实会计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毋庸置疑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会计从业者在接触会计知识时,就需要具备今后履行会计职责工程中的职业道德精神,简单来说,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所作所为的总称。我国《会计法》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应该遵从会计职业道德,从而提升会计工作能力和会计工作素质。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更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要加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保证会计行业和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高素质。
一、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缺乏职业道德观念
从平时在课堂内外对会计行业的了解发现,当下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高度责任心。不少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很少关注会计行业相关信息,也从不进行会计知识充电,更不要提学习会计人员法律法规了。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在企业内部工作的会计人员连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都不了解,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所必须要遵从的法律条约有哪些也是模糊不清。这就拉低了现阶段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因为缺乏一定的自我监督意识,往往会对工作不上心,严重者甚至浑水摸鱼、弄虚作假,常常完全无视会计制度的规章条例。
2、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
我国现阶段已经拥有上千万的会计从业人员,但是这些会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初级职称会计从业者,中高级会计人员还不到会计总人数的一半。庞大的基础会计业务队伍使得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普遍偏低。很多人并不是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而是为了找到份工作从事会计行业,这部分人不懂得会计基础与会计理论,甚至连最起码的会计业务要求都无法达到,常常在工作中出差错,影响企业的整体办公效率和质量。从会计专业课上得知,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对记账、盖章、查账、核账等都需要精通掌握,但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这些,常常使工作中错账漏账,严重影响了会计业务的顺利进行。
3、部分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太低
作为与经济、与利益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不少会计从业者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都会选择个人利益。这种失去个人道德原则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从业人员整体工作水平和道德水准。作为学生,在对会计知识与会计行业的不断了解中都深知素质对会计行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很多已经走上会计岗位的人主动或者被动一步步走向违反法律法规的境地。他们不但常常为非法活动做假账、伪造凭证及账务信息,更有些会计人员无视《会计法》与国家、企业法律法规贪污受贿,通过职业之便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形象,阻碍了会计行业的顺利发展。
二、职业道德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推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落实
笔者在日常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时了解到我国会计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会计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小漏洞小疏忽存在,如会计法规只针对违反会计条例的会计人员,对其他人员如何做到尽职尽责,如何强化会计服务意识却没有明确要求,这就需要会计职业道德为其做补充,来完善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切实推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和有效完善。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我国会计行业风气
会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为服务企业、服务国家和人民。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身也许并不是很低,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难免有些会计工作人员想投机取巧、滥竽充数。当部分会计人员产生不良动机时,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他们便会走上不归路。会计职业道德可以为更多会计从业者提出更加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使得会计人员自身形成一种会计行为规范意识,一旦有不良动机就会自我规范,避免违法事件发生。
3、会计职业道德为实现我国会计目标保驾护航
老师有说过,会计工作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一些需求会计信息的对象提供尽可能全的信息,假如提供了不真实、不确切的信息,就会造成严重损失。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履行会计职业行为准则,从日常工作做起,提高自身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为会计服务对象提供最满意、最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4、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从业者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判断会计从业者是否具有高尚品德的标准,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担当起这份工作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会为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带来好或者不好的评价。会计行业更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促进会计工作更好为社会服务。
三、如何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1、加强我国法律道德建设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法律建设,不仅仅是从制度上完善法律条例,同时,更要针对会计行业所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应该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使会计工作有更为明确严谨的法律可依。此外,一定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一切会计活动,一旦违反法律法规必须从根源查起追求会计职业责任。尤其是现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违反具体法规之后,不得以私情,同样也要杜绝司法方面因隐藏贪污受贿指使假账伪造会计人员逍遥法外。针对会计从业者来说,要加强对其的监督教育工作,通过学习《会计法》及其他会计法律强化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形成有原则、有责任的职业道德判断标准,从自身做起明确会计职业,监督会计工作,实现会计行业内部强有力的行业监督体系,保证会计行业的社会服务质量。
2、健全会计行业内部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实现会计行业内部监督工作是一项持久又艰巨的工程。从会计学理论上来讲,会计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的实质就是针对日常会计工作所进行的包括核算、管理在内工作的全面系统的定期监控活动。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大小问题,并能够第一时间就所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改正工作,以确保会计行业内部所有核算、管理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只有将会计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统筹兼顾才能够不断增强会计行业人员的责任感,实现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健全会计行业内部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还能有效防治会计行业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进行。尽管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较为系统全面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在我国还未真正制定,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仍然不能有一丝松懈。通过对会计行业人员的高效监管,相信可以提高会计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
3、企业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工作
作为管理者,笔者认为企业也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控制力度,保证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良性经济循环的有效控制。众所周知,企业在运行中会根据自身情况会制定许多制度条例,而内部控制则是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及财务相关工作进行的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精确合理。内部制度的建立也将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以及日常会计业务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从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内部管理会将各部门工作合理分工,科学化的分工加强了企业内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有利于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能够使得其他部门对会计部门有一定牵制作用,防止会计工作中内部腐败现象的产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自己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现阶段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现状,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从而论证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加强对会计职业的认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乾梅.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02)
[2]方中华.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5)
[3]徐歆.浅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7)
[4]王小英.论学校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J].就业与保障,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