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课改 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实施新课改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思维层次与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和担任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抓好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顺利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思路和方法,愉快主动地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培养新能力,是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中的几种做法。
一、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新课标实施前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这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数学思维方法由形象思维、固定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发散思维。初中数学比高中数学简单、具体,理论性不强,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和固定思维。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各自统一的思维模式,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求值,三角求值等问题,归纳为首先求什么、得到什么,其次求什么、得到什么。学生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条件变化后是否还适合?不适合时应当怎样分析解决?即使在解决要求思维非常灵活的三角形问题上,学生往往也总结设定了固定的解题思路。因此,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习惯了初中学习中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已上升到理论层次,且习题类型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计算过程繁琐,解题过程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思考。如求函数的值域问题,不仅要考虑最值的求法,而且要考虑成立的条件,以及对成立条件的讨论,同时要思考有没有更简单便捷的方法。这个过程不仅要发挥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要发挥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上升使得许多高一新生甚至连一部分初中数学学得很好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动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高中数学的语言较初中数学语言抽象化。初中的数学知识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直观性、趣味性较强。而高中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需较多地应用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够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刚上高中就要学习数学必修第一册中的集合、映射、函数等抽象性很强的概念,觉得这些知识离生活很远,一时间难以理解,觉得很“高深”,容易觉得无趣。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每次新知识的引入都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贴近的情景,使学生感觉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一样有趣好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遵循低起点、小步骤的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系统的、理性的认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一样简单易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
二、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必须做好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环境的改变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说,学习环境完全改变了,新同学、新老师、新班级、新校园……这些需要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再有,学生刚结束中考复习,又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会产生一种懈怠情绪。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因课改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会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几何部分有关概念,等等,这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或只是很浅显地讲解一下,但在高中却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由于部分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这些内容的学习时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3.心理准备不充分,承受力不强。
高一新生由于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没有足够的估计,心理准备不充分,加之当突然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不够,因此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适合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二)初高中数学存在的差异。
1.数学语言上的差异。
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变化很大,对于集合、映射等概念不好理解,不像初中的内容直观易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陷入困境,觉得数学高不可攀。
2.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到抽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直观的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联较少,运算能力要求不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低。但是,高中对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在初中数学中只能很模糊地体现出来,但在高中却需要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这对学生学习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3.知识体系的差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虽说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受高考的限制(考察内容以及难度变化不大),高中教学难度基本没有降低。课改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无形中拉大了,导致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感到力不从心,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指导
(一)摆正学习心态。
要尽快走出中考成功或失败的境地,重新开始,调整好心态,不要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放平心态,好好学。
(二)转变学习习惯。
在初中,很多学生都养成临考前突击一周就能得好成绩的习惯,对数学的认识不够。进入高中,这种学习习惯千万要不得,要养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将自己没听懂或模糊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及时找老师解决,还要做好阶段性总结,长此以往,自然见效。
(三)重视基础。
高中生经常会出现简单题不屑做、难题不会做的现象。其实,高中数学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难,做题不用多,但要经常做。什么叫基础题,自己一看就懂、一做就对的就是基础题,把老师讲的题重新做一遍,80%能做对就是高手。
三、教学方法指导
(一)做好新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应对高一新生分析初高中数学在内容、思想方法上的差异,使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消除恐惧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
由于初中生学习节奏相对较慢,因此刚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待学生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高一新生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抓住初高中内容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工作。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应针对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关键词:教育脱节;教学过渡;衔接方法;有效教学
由于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就要及时找到教育脱节的问题,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合理过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速适应高中生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初、高中数学教育脱节的问题
1.教材难度加大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要更深、更难,而初中数学知识较浅、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学会,但是,到高中后,直接让学生接触深层次的、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很难理解。
2.教学方式不同
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会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地学习和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学习,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会更好。而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多,没有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透彻,甚至根本听不懂。
二、加强初、高中数学教育过渡衔接的有效方法
1.加强教学内容的过渡
由于初高中的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所以,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恰当地设置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在教学时,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开展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接受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2.转变教学方法
由于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高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教学内容,设置过渡性学案,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弥补学生过渡阶段知识的缺失问题。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初中学生刚进入高中时,由于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增加,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高中教师教学之余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
总之,初、高中数学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只有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工作,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因式分解、二次不等式、分数指数幂、对数、解斜三角形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加之数学课时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从数学思维方式来看,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而高一集合部分的数学思想,如韦恩图法的借助、数轴的帮助、函数图象的使用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形结合意识,但对不少学生来说只能是听得懂做不出。
从教学内容上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转贴于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要求、教材内容、评价方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高中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是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与学衔接呢?
一、要了解新课标下初中毕业生的特点
要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对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今年我校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是实施初中阶段新课改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初中新课标教材教法和理念的熏陶,学生的特点与过去的初中生有较大区别,如果一味按老方法按部就班去讲,则会给这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初中毕业生的特点,以便高中数学教学更有针对性。现在的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能力有所增强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十分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从日常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产生问题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建立数学模型—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解释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有效教学。
(二)几何变换能力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了平移、旋转的内容,这对高中向量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更贴近了近代数学所强调的变换知识。
(三)空间观念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增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使初中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所增强;
(四)统计观念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的统计内容与以前老教材相比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学生通过看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求法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了概率的简单内容,要求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使初中学生明确了对数据的处理,除了精确处理的方法外,还有概率处理的方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新课改后,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提高”,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而高中数学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这些正是初中毕业生比较欠缺的。具体来说,选择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教学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切忌一开始就高起点,高难度。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的关键。在新课的引入上,精心构思,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来自生活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这样,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要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正是人生中培养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实践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对学生顺利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大有好处。
(一)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度过衔接阶段,特别在高一起始阶段,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分析与综合、怎样理解与应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思考法、“预习─听课—练习─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不适应往往会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如何进行衔接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适应阶段呢?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1.梳理初高中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关联复习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将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与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基础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上“衔接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的基石作用,使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能力。高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仅要知晓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还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这一了解过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试”进行调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强化优势,在初高中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之间架构桥梁,使学生顺利“过桥”,从初中数学学习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薄弱环节的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编织出一张数学学习的结构大网,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发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进行合理关联
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较浅,问题简单,概念性知识较少,而高中数学的问题大多较繁杂,知识点较多,进行解题时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较困难,并且高中数学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初中数学思维过渡到高中数学思维需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从而使部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状态,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全面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要保证学生在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巩固,为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在此过程中适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其具备高中数学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总之,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一、要改变观念
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基础不好.其实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所以只要学好每一天的内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了.
还有学生会说学数学除了高考没啥用.其实,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就很广泛,不仅在科学方面,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二、要改变方法,关注知识“断点”
在初中,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可以消化(或者是可以完全消化)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考出好的成绩,也就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在高中,有的学生发觉:课上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会有一些作业很难完成.这样就有了挫败感.这与高中数学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关注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知识“断点”.
1.涉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但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较多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因为在高中数学中必须用到,那么就应该在学习中增补这部分内容.
2.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但在高中数学中时常用到.
3.涉及“十字相乘法”.在解方程与解不等式中,经常会碰到因式分解,若只用初中所学的“提取公因式法”及“运用公式法”,显然会增加解题的时间.而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是高中阶段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4.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函数图象交点时可能会用到,如果初中不讲,这无疑是一个障碍.
三、学好高中数学要注意培养能力
1.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独立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寻找解题之道.
2.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3.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和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4.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5.数形结合的能力.能借助图形,将抽象的问题应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得问题更加明朗,清晰,便于更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6.应用、创新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
1.课前预习.就是自己在上课之前把要学的内容先看一遍,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打个问号,以便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这样才能够更快提高自己的水平.当然预习不是很随便地把课本看一遍,预习要有目标.
2.上课认真听讲.在预习中不能解决或者是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的听讲有所感悟的将其记录下来,对于某个例题比较新或者比较重要,也可以把它记在相应位置上,这样以后复习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3.绝不允许有抄作业的情况发生.课后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然后再做作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途径
初中生进入到高中数学学校阶段,他们会发现高中数学学习比初中更加深邃化、综合化和系统化,对于思维认知还没有达到高中数学学习所要求水平的高一学生来说,高中数学学习就成了广大高一学生课程学习的障碍。如果高中数学教师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初高中数学学习进行强化衔接和引导,高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息就会使其高中学习生涯不能够有效得到延续,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深思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路和途径,以便于拓展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空间。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数学不同教学特点要求衔接
随着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拓展,初高中数学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日益凸显。由于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属于九年义务领域的范畴,这就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偏重于基础数学知识的传授,而高中阶段属于进一步学习深造阶段,这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势必使两个数学教学阶段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鸿沟,这不可避免地给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初中生造成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困扰,如果不及时给予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引导,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就成为高一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路上的障碍,就不利于高中生进一步成长成才。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淡化初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存在的严重差异性,而是基于数学课程范畴中的两者共性而去构建它们之间互通互用的知识平台,从而促使高一学生借助于初中数学理论知识以及思维习惯,去层层剥离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在客观规律和思维认知要求,进而消化和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最终形成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思维认知和知识能力水平。
(二)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要求衔接
综合性地对高中数学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会发现高中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上要求很高,要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等能力。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所进行的数学学习,由于自身带有义务教育属性,这使得初中生在学习初中数学学习时缺少独立探究和深化学习思维,相比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来说,初中数学学习就容易得多,其结果势必造成两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上存在断层,这就不利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有意识地以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去逐渐向高一学生揭开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高一学生才能够减少对高中数学学习难度上的不适,也才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师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活动中开拓思维认知并增强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那么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能够逐渐打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造成的教学困境,致使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引领高中生不断拓宽数学学习的空间和余地。
二、强化初高中数学教学相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接受知识差异,寻找共性
由于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这不可避免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也致使两个阶段上的学生思维认知和知识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性,那么,高中数学教师要求高一新生完全适应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数学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就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要从心理上平和地认识和接受两个教学阶段的数学差异性,并以积极寻求两者同从属于数学领域的知识理论和学习技巧上等的共性,站在学生学习的思维角度上寻求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点和贯通性,让高一学生在回顾初中数学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去打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理解、理论拓展、以及实践性的应用等学习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也就潜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集合》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高一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一新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对其概念的解读,就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既然高中数学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基于《集合》知识的概念进行深入讲解和挖掘,对于刚接触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高一学生来说还是不能够透彻理解和吸收,究其这一学习障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一旦面临抽象性而深邃性的高中数学知识就会陷入思维困境。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寻找《集合》这一数学理论知识点与初中数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链接性,很快就会发现初中数学中的一元几次方程的解析结果就是《集合》理论知识的基础,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就引领高一学生对初中一元几次方程式解析结果讲起,让学生明白一元几次方程解析后得出的几个结果其实就是一个集合,只不过那几个结果是以分散式的形式展出出来,而高中数学理论知识只是把它们集合化而已。这样就让高一学生真正认识到初中数学学习与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性,愿意积极寻求不一样的高中数学学习内在客观规律和方法去慢慢化解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难题。
(二)剖析教材和科学衔接教材
相比于初中数学教材来说,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系统跨度比较大和范畴比较广,知识点比较繁多、知识点之间综合性比较强,理论理解比较抽象化和逻辑化,这就对高中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显而易见,刚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的高一新生来说对这一数学教材难以一下子完全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解析过程中,不要站在高中阶段的高度上去展开,而应以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展开,要把高中数学教材向初中数学教材编排和展开靠拢,简化教材中知识点概念的抽象性,要从高一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实践出发尽可能地使教材内容直观化、现实化和可操作化。这样高一新生就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心态保持在不急不躁的状态,根据高中教材知识内容慢慢地拓展思维和思路展开联想,以便于从日常现实实践活动中高中教材知识应用的范例,并从大量的直观性实践活动去总结这些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点的共性且加以概括,这样一下就打开了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教材认知的困顿之处。例如:当进行高中《立体几何》这一教学活动时,高中数学教师不先解读《立体几何》是什么,为什么要应用立体几何数学知识,而是先从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解读,并指出平面几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够生动化展示的不足,就借机引入立体几何,适时利用多媒体数学辅助工具以视频形式把现实城市街道规划、道路规划以及家具安装方面等立体几何的优点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初高中数学教材有机剖析和衔接,一下子拓宽了高一学生对平面几何的深化也潜在地引导学生接受了高中立体几何的理论知识和应用。
(三)优化课程设计达成链接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拓展。高一新生思维和知识能力正处于直观性向抽象性过渡的阶段,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渗透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影子,促使高一学生对数学课程设计形成共识,并愿意随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地去探究和吸纳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函数》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高中数学教师先以初中二次函数来引出新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借助于初中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进行不同自定义函数的取舍和区间值设定,这一课程设计就实现了直观到抽闲、归纳到分析、以及树形结合的转化,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高中数学思维认知。
三、结语
毋庸置疑, 以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认知为依托而去建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无疑是高中数学教师的一种明智之举。只有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相衔接,高一学生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抽象性思维能力才能够逐渐得以培养,进而他们才能够领悟高中数学学习内在客观规律和技巧,最终他们的独立探究数学学习和深化数学学习能力才能够得以提升,这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玲姿,陈福来.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J].湖南教育,2016,(01).
[2]陈庆菊.如何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有效衔接
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时期,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它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而高中数学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更看重的是课程是否可以自由选择,以弘扬学生的个性以及考虑未来的人生为目标。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不是很衔接的因素探析
1、课标教材内容的衔接不顺。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实际,尽量体现实际,因此,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把知识的宽度进行了扩展,而教材的难度却极大的降低了,所以主要表现为练习题又容易做且题量又少,代数式的计算很少,常量计算是最主要的,这很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符合感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转变为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但高中数学却不是如此,与初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初高中的学习在环境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在经过紧张而激烈的中考后,终于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中,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学习暂时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很多同学都处于全身心的休息状态,并且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开始高中生活并适应高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虽然他们在还没有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知道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而且有些内容还很抽象,比如函数和映射等一些概念。所以,刚开始就出现了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3、初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讲授的很详细,且类型分的很齐全,所以学生只需死记硬背,把具体的概念以及数学公式和老师讲过的同种例题进行熟悉掌握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由于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不了解,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征等不熟悉,而且课程的改革导致高中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初中数学课上,学生可以积极自主的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但是高中数学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还对其思想的深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具有批判精神。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归纳总结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规律。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究其原因,是他们依然运用初中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初、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和衔接
1、对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要全面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掌握初、高中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内容展开调查工作,即初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教材体系和评估,教学手段等。同时还要调查初、高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需求的差异,全面了解在课程要求和配套教材上发生了哪些改变,以此为基础,来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以符合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实践的变化。
2、对初、高中数学教材实施系统性探究。教材作为文化读本,非常经典,它有助于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形成。⑴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⑵要对教材编制的目的进行分析探究;⑶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课程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各个市州的教师为了更好的理解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在关联和衔接,需要积极开展关于初中运用的配套教材的探索研究。同时,为了实现对教材的全面整体的掌握和进行很好的运用,还需要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其他版本进行探究。对此,要对高中大纲版教材以及课标教材在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究,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探究,力求解决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不顺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