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

第1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说课;Linux操作系统;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75-03

说课,是指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说明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释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和组织教学等。课程说课主要围绕课程所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与训练,说课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和局部的设计。下面作者以《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谈谈本课程的说课设计。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Linux操作系统》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是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Linux操作系统应用的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2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Linux系统管理与Linux办公人员“工学结合”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能够全面掌握Linux系统应用、管理、维护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能力、求新务实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3个学习情境梯式的训练,不仅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1.3 课程目标

通过海软学生Linux学习平台实现、海软教辅Linux办公平台构建、海软Linux移动教学平台设计的学习与实践,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初步具备Linux操作系统桌面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方法。培养企业网络系统维护员、桌面系统维护员管理、维护、定制企业终端系统的能力。

2 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突出项目案例教学,融入系统管理员职业资格标准。利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现实工作环境,开发、实施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图1),将国内外知名IT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完成《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课程内容

学习情境一:海软学生Linux学习平台实现—作为海软pc301组中Linux系统维护小组成员,需要帮助新加入小组的同学安装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集娱乐、学习一体的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完全适合系统要求,同时新同学目前不是很清楚系统的运行和使用,需要给您出说明。

学习情境二:海软教辅Linux办公平台构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存在大量的工作平台,特别是学院需要推进无纸化办公,需要给教辅人员安装操作系统,实现全院统一免费的、以管理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学院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完全适合系统要求,请您照要求安装Linux系统平台。

学习情境三:海软Linux移动教学平台设计—为更好地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推广Linux操作系统,您决定向教师提供LiveCD光盘系统,使得:教师不用在硬盘上安装红旗Linux操作系统就能够体验它;教师能够使用制作好的LiveCD光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现在,要求你针对这一需求完成LiveCD光盘的设计与制作,并正确使用它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2.3 课时安排

2.4 课程重难点

本课程设置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项目,每个的项目中都包含课程的重点,通过不断的教-学-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点。 教学重点有Linux操作系统安装、Linux系统定制、shell脚本设计;教学难点,Livecd的设计与实现。

3 教学条件

3.1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应按照教学要求的内容和思路重新进行选择,以具有代表性的Linux桌面系统安装、Linux桌面系统管理、Linux桌面系统定制以及Linux桌面系统排障等项目为载体,并突出“定制”的技术特征来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教材还应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坚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和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需要。

3.2 教学场地

学院有专门的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室,为Linux实验教学提供场所,实验室是我院与北京中科红旗共建的重点实验室。

实训室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布局,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建立,为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证。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宏观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学习单元,则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应分别采用引导文法、案例法、项目法、小组讨论法、协同工作法等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尽量以指导者、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以此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培养素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遵从“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应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独立实践环节应尽可能的与Linux企业生产实际项目相结合。

5 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

《Linux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重在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自学的能力。建议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评价标准如下:将学生3~4人分成项目小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

6 课程特色与不足

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步法完成教学,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无标准答案,充分给学生施展的空间。

不足:目前网络课程资源较少。

改进:建设课程网站,通过网站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杨银平.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1).

[2] 谢蓝清.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式教材的开发[J].职教论坛,2010(2).

第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师角色分析;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特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能为外语教学构建生动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获取与记忆;同时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也紧紧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校园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就哈尔滨剑桥学院而言,硬件设施上,哈尔滨剑桥学院投入近300万元建立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英语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语言学习环境。

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针对三表院校的学生的而言,在进行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使得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迫切需求,这就势必对教师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技能上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教育质量,因此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需求下的英语教师要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即教师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1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建构得来的,重点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只是知识建构的辅助者,协作者,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学习界面 为学生提供的生动的交互界面,实际上就是建构了一定的知识环境,可见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建构主义的实现,同时建构主义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2 网络多媒体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

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按照国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求,安排合理,所开设的课程有综合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综合英语课程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这种类型课上,教师的授课都是在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中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要求,学生可以在声像交替、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获得语法与词汇,翻译与写作方面的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主题相关的有声背景资料、图片、歌曲、电影片段等等的交替使用,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从而使得听说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3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师角色分析

3.1学生对教师角色的需求

秉持着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整个教育系统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分析学生的学情及对教师的需求是做好教学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我院属于三表本科院校,学生的入学水平较低,在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同时进行综合英语和听说课程多种课型同时进行,学生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要更多,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上的需求也更高,因此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越来越突显出重要性;这样的研究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我院的学生的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可定位在资源者,组织者,设计者,心理咨询者,博学者。

3.2 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3.2.1资源者

18左右的大学生虽然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但还不具备把握好知识信息的能力。网络多媒体教学包含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应该在掌握学生基本学情,在掌握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选择,教师要对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进行筛选,给学生以适度的信息供应。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给与不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3.2.2组织者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认为课堂都是由教师来掌控的,事实上成功的教学是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网络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不但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而且还要组织好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的掌控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3.2.3 设计者

很多学生都希望课堂生动有趣,我院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坚实,但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希望老师能设计出更新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比如电影角色扮演,娱乐活动角色分配等等。这对教师而言,教师要成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灵活多样的融入学生对课堂活动的需求,因此它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技能,要能很好的操作这门技能,要求教师要能熟练的掌握现代多媒体应用的技术。

3.2.4心理的咨询工作者

教师为人师表,为“表”要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我院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进入重点大学,或是不能从高中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的学习,尤其师外语学科,虽然高中阶段侧重于应试教育,而在信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改的指导下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外语言学习的焦虑是避免不了的。作为学生心理的咨询工作者,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心理需要的满足并能迅速的与现代化知识接轨。

3.2.5博学者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为“师”要有自己的基本观点、知识和学术水平,要有娴熟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我院的学生虽然入学水平较低,但学生对学习充满着激情,渴求知识,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规定某一学科领域所必须掌握的稳定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的范围;阐明有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发展方向、思潮和趋势。

总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基本学情,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对教师角色分析,可将教师角色定位在设计者,组织者,资源者,博学者,心理咨询者,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师角色转换建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使学生逐步满意大学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1] Hertz, R.(1983), Microcomputers in Biligual and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ion, CA, June 1983

[2] Philips, M. (1983) “Intelligent CALL and the QWERTY Phenomenon: A Rational.”

[3] 王志强. 蔡平: 多媒体技术概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5-67

第3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47―02

[作者简介]郭爽,长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1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不同层次,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习者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共同进步。然而,传统分级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欠合理、教学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五大假说,其中输入假说主要阐明了语言特别是外语的习得问题。但输入假说只强调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也就是说,学习者接收的语言材料不仅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它们的难度还要略高于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水平,这样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意义的。

这一观点与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相似。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者有两种发展水平:学习者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作最近发展区,并主张教学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而且这个难度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学习者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经过努力,掌握新知识,超越其现有的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学习。

这些理论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学生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输人材料不能过难,要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增加适当的难度,同时又要确保有一定的输入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输人假说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把分级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着眼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现实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为此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要求很高,但它在大学英语教学总课时方面的要求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分级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实现如此高的教学目标,课堂内无法完成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只有在课堂外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为学习者课外大量语言输入和语言操练提供了可能性,把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英语课堂内、外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促进大学英语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资源为英语学习者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英语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世界语言,网络信息80%以上通过英语传达。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建与设计、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程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利用英语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流行的网络交流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学习资源,创造一个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分级教学改善了传统分级教学中学生的非正常焦虑感

很多消极情绪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负面影响。在传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听、说训练活动。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它不需要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不必担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虚拟交际语境中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学习者的外语焦虑程度会大大降低,压力减轻,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效果更佳。

(三)网络环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网络分级教学能根据学习者在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要求。基于此,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四)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在时间还是在功能上,课堂教学都有其局限性,学生不可能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获得有关目的语的所有知识和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选修网络课程,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改善了英语教学课时不足,尤其是听说课时不足的现状。大学英语网络分级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相当于把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不仅扩展了教学内容,延长了学习者学习时间,增加了每个学习者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坚持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它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不同英语学习水平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形式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网络课程把教学和学习从课堂之中扩展到课堂之外,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二者在教学内容上一脉相承,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既不片面强调课堂教学,也不夸大网络课程的作用,而是优化组合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发挥二者的优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1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辅助的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是基于传统课堂教

学模式之上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分级测试,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分级教学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分级教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出相应的安排。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BBS、BLOCK、MICRO―BLOCK等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提供具体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预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教师给予适当评定,作为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估的一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时,要确保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改善课堂语言输入环境,提高课堂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计算机和网络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入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语言交际情景和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接触英语、运用英语,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另外,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定期写英文电子邮件,并对其进行网上批改和回复;还可以在网上创建英语学习群,根据学生不同英语水平提供相应的学习题目和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搭档练习或小组协作,锻炼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就都得到了提高。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强调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应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布置并督促学生完成课外网络学习,使其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为课堂授课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水平布置其课堂外选修不同级别的网络课程,学生根据教师教学安排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或参与其他小组的活动,并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进程记录和作业记录,能随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也可通过教学系统进行在线答疑、师生讨论、面授约课、分组教学等教学活动。此外,在网络分级教学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我检测,便于设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进程;教师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及时调整下一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教学评价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方式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教学评估的要求,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学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主要反馈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终结性评估”为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它是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某个教学阶段的总体评定,考核内容涵盖英语口语、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内容。

参考文献:

[1]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Teach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郭浩儒,朱乐奇,李福印.外语与外语教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一、理论基础与背景分析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次由美国迈阿密大学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在教学中使用,但并未将这一模式概念化。2000年,J.Wesley Baker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具体化。该教学模式主要利用录屏软件,记录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因各种原因缺课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可以下载授课内容,从而完成课程学习。该模式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广义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查看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学习或复习,而不局限于课堂内。

国内关于“Flipped Classroom”有多种翻译,如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等,本文倾向于“翻转课堂”的译词。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学生利用教师录制的视频自主完成课程的预习等;课中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学习体系,更能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教育技术和手段的革新,翻转课堂还在发展和完善中。在现实教学中,有人误把翻转课堂等同于在线教育视频,这种观念是不确切的。翻转课堂包含教学视频、学生互动两大要素,相互依存,把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不可拆开看待。翻转课堂是一种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学习情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2.翻转课堂的理论支撑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是建立在本杰明・布卢姆创立的掌握学习法之上,分为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内化。教师主导知识的传递,而学生要内化传递的知识,二者以计算机辅助为媒介,实现贯通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员”,指导学生的互动学习,互动中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

综上所述,视频作为翻转课堂和视听说课程的共同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在线视频的流行,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落地生根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高职英语视听说的现实背景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下,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举步维艰中探索着新的出路。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当前国内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紧紧围绕网络技术展开,以期望开拓一条新的改革之路,推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国内对英语视听说课的研究,多数为研究学生依托网络的自主学习,或是在线与面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点“简单粗暴”。只有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利用网络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才能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视听说课程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刺激感官,以输入语言材料;通过口语表达,以达到输出的目的,侧重语言的实际操作。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现有的高考录取机制导致录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且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适当学习方法,存在畏学厌学情况,导致部分学生课堂出勤率很低;其次,生源地域环境和专业冷热等差异造成了同一班级的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教学实践中教师多采用“掐头去尾”以中间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无奈只能“放弃”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由于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认识有误或认知不足,在课程设置上视听说课多被视作影视欣赏课。教师角色被简化为影片播放人加影评人,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中依然处在被动式接受的阶段,师生交互活动较少;再次,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为“2+1”或“2.5+0.5”,在实训课时的挤压之下,诸如视听说之类的基础课课时大为压缩。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有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就业时很难满足工作岗位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因此,探索如何借助网络拓展课堂的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的新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将会是改善培养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一)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利用校园局域网创建一个视听说课程学习平台,每位学生有一个实名账户可凭密码登陆此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等。如果学生进入平台10分钟没有进行任何学习操作,系统会强制该账号下线,系统可自动记录每个账号的在线时间,有助于教师记录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教师作为此平台的管理者,可上传教学资料,布置教学任务,信息,以及跟踪记录学生网上学习情况等。同时此学习平台还有一个交际功能,可实现在线的账户之间的实时交流。这样也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现场答疑、个别辅导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因为要依托校园局域网实现学习交流的这一功能,学生就必须待在学校电脑前,这在空间上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由性。为解决这一局限性,同一个班级的同学还可以由任课教师创建一个班级微信群。这样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了,真正为翻转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制作上传视频,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环境

翻转课堂以视频的形式展现,视频的制作必须要保证高质量。要发挥翻转课堂的良好效果,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视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教师不仅传递知识,更要为学生讲解知识,做好“教练员”的角色。教师在收集材料制作视频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群体,结合重难点及视频学习者的水平,来确定视频内容和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最后,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单元主题的特点,确定视频的呈现方式,风格上可以是真实严肃纪录片,也可以是幽默的短剧亦或是简单的PPT的录屏。总之视频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而视频风格形式不一而论。但视频一般要短小精悍,教学性强。这种视频与现在流行的“微课”相似,或者说“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原材料。

(三)有效进行课堂组织,全面提升课堂互动活动

教学内容在课外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课堂内教师更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翻转课堂上教师授课主要改变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转化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翻转课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命令发表者,也不是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演者,讲台上的教师从“圣坛”走下变身学生身边的“接地气”的教练,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尤其是传统课堂上几乎被放弃的那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翻转课堂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了可能。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兴趣迥异,在传统的课堂上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能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更能增进师生情感,可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另外这种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更容易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互相尊敬、包容平等的师生关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互动质量。以“自上而下”教学方法为特点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翻转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学生唯一汲取知识的源泉,学生甚至可以自己创建学习内容,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式活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更多支配的时间,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把学生有困难或存在疑惑的学生聚在一起,帮助解决困惑。让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苦差事,实现自我需求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3.“放松”课堂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翻转课堂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也要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始终密切注意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尽管这样还是会出现学生发呆无聊,不守纪律,甚至睡觉、玩手机的情况。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或者影响其他人的学习。传统课堂上教师要多次强调纪律。但翻转课堂上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活动,大家都忙于完成自己的事情。课堂上身在心不在的学生没有时间无聊发呆;调皮捣蛋、哗众取宠的学生失去观众,只能消停下来。所以只要组织好教学活动,课堂管理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常,课程评价以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两者相比,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与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不谋而合。根据视听说课程特点,具体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剧情表演、电影配音、报告演讲等。根据这些课堂活动的特点,笔者具体采用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是:根据在线系统中学生的有效在线学习时间的记录,并结合课堂观察建立学习档案,期末教师给出学生评价。这个评价占到期末成绩的60%,另外的听力和口语考试卷面成绩只占40%。因此,形成性评价更加适合翻转课堂,更能激励学生课外的在线学习。

四、翻转课堂应用效果的检测与分析

为检测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本院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对比研究。这两个班级人数30人左右,其入学成绩、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及各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配备都基本相同。两个班选用教材均为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只是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班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年之后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和收集整理两个班学生在国家标准考试的成绩分析得出结论。

(一)标准考试测试结果

为检测学生一年的学习成效,我们认为选用国家级标准考试――全国大学英语能力测试口语考试(A级)(以下简称口语考试)学生的通过率作为标准更为客观。通过对两个班的学生一年当中口语考试成绩分析得出,对照班的通过率为37.6%,实验班为48.5%,实验班的口语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翻转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提高。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实验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发现,93.5%的受访学生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86.8%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没有以前那么厌学了;72.0%的学生表示这一年中他们课外主动学习的时间增加了;95.6%的受访学生表示相比较传统授课方式他们更愿意任课教师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其中76%的学生强烈推荐这一种教学模式。

五、总 结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我院视听说课程中一年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成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提高,学习态度的改善,课外主动学习时间的增加。然而,由于实验时间相对较短,实验对象较少,所以实验结果的说服力相对欠缺。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至少缓解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学习态度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缺乏,畏学厌学,甚至长期旷课,多门挂科的问题。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有其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都立澜,李怡然.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

[2] 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著),宋伟(译).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第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学;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567-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强调个性化是不够的,对于某些学习内容需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协商与对话,即开展协作学习。

1 协作学习的意义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打破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以及学习心得体会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交流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寻求完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如何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并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常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确定目标、小组划分、协作环境创设、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及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2.1 协作学习目标的确立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将学习目标细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协作学习的开展中,教师需要在课程目标中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重视情感性目标的制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因素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和其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即非智力因素的高低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除了依赖深厚的知识积累外,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确定两类课程目标:一类是知识性目标。这主要针对学习内容讲的,要与国家制定的各类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水平相符;另一类是社会性目标。要求确定课堂上需要加强训练哪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在实施中可以列出对应的表格。学术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应该都有相应的实施方法和学习计划。

2.2 协作小组的合理划分

协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分组的标准。一般来说课前或课上,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通常情况下人数不要太多,以2―4人为宜。如果教师对参加学习的成员分组多采用自由结合的方法,这反映了教师对协作学习中划分小组这一环节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缺乏科学标准的分组往往在实际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各个小组之间明显存在能力差异,不利于整个班级集体学习的开展;自由结合的小组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日常接触中有比较多的来往而集合在一起,较少考虑人员之间的能力差异以及相互的补充,在偏重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往往不利于角色的分配和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个相互关系融洽、积极可靠的小组对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习的效果的优劣都有重要影响。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他人做得不成功,你也不可能是成功的;如果你一个人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小组所有的成员就是“同舟共济”。因此如何分组,小组之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协作学习开展中重要的一步。

2.3 协作学习环境的优化

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图书资料室等。硬件环境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教科书等。

2.4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协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并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学习活动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协作学习中很多学习目标是通过活动来完成的,一个设计平庸的活动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确定了学习目标以后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以保证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1) 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2) 保证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协作空间;

3) 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既要紧扣课程目标又要符合协作学习的要求;

4) 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有可选性。

2.5 协作学习效果的准确评价

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协作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协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首先评价要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纵向比较小组之间最终课题完成的情况;也要横向比较小组之间每一个分工的完成情况,给每一位责任负责的成员一个客观的分数。其次要正确对待非预期学习结果,因为协作学习,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一些干扰因素很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使得小组的协作学习偏离原有的目标,产生非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待预想之外的学习效果应该辩证看待,有的非预期效果虽然超出了教师原有的设想,但仍然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可能高于教师原有的要求,那么这时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协作学习的一个魅力所在,教师和学生可以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但是对于有的协作小组完全脱离课程的内容,教师应该及时制止。

3 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同时还要实现二者的最优结合。辅导教师还要对协作学习的组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

4 协作学习课堂实例

4.1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题的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用FrontPage建立网站,懂得班级网站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要想作好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技术。

4.2 协作学习的内容

班级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班级网站的主题:设计一个班级网站;②班级网站的首页设计;③确定班级网站的栏目和版块;④班级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⑤班级网站的链接结构;⑥班级网站的页面设计。

4.3 协作学习的实施

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①:教师指导。安排一节课,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然后运用FrontPage中的技术要点展示一些网站设计的实例,将四人分为一协作学习小组。

阶段②:方案设计,协作学习。让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资料,进行创新设计,然后动手进行上机实验,根据上面提到的协作学习内容,逐项研究,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阶段③:交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协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协作学习,可以为其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改革传统教学中受众多教育工作者指责的诸多缺点。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协作学习的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发展无疑为协作学习的前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协作学习的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谢景隆.普通教育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1 微课与翻转课堂

1.微课

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学习资源包。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微课资源包除微视频之外,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网络教研(包括说课、上课、评课和分享交流),将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研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用途径。(郑小军 2013)微课运用于高校课堂的现实意义:微课又名微课堂,是指一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疑点,难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胡铁军2014)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课堂”,其主要含义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将教育教学中的学生的地位做出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地位改为主动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

充当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导角色。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流程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时指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的结合,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程前后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具体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很好地将抽象化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这一教学过程有效使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于较为模糊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在线查阅,方面了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讨论和师生间的交流空间,教师以知识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可以辅助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探讨,这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2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科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尽管许多学校把大英作为一门必修课,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许多非重点大学的大英四级过级率非常不理想。至于大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更是人们长期诟病的方面。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等。具体分析如下:

1.缺乏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

尽管大英的任课教师在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了堪称完美的课件和教案,在课上更是声情并茂地讲解,学生们“可能”是也在认真听讲。但是由于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是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冷冷清清。大英课程占据了学校最多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占用了师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效益却非常的低下,传统认为最受学校和学生重视的学科变成了最出力不讨好的学科。这自然与学生的学校自律能力有关,学生所面临的个学科的作业量很大,学校的各种社团、第二课堂和讲座等活动也使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学生复习和预习效果的考核,靠传统的方式,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说一定行不通。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式教学,必然严重影响大英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学习效果差,学生渐渐失去信心。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耗课时最多,内容繁杂,相比较别的学科,师生为其投入的精力最多,却不易见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兴趣,亟待得以解决。同时,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减轻一线任课教师的授课和批改压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科学的评估,加强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的信心,这是多少代英语人所追求的梦想。

3.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在传统的大英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词汇例句的讲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分析,常见的语法错误讲解与分析。学生只有按时上课,完成和提交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沉闷枯燥。由于任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从课后更多的获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反馈,更不用说为学生针对其个性特点进一步布置任务。由于大班授课,滥竽充数的学生大有人在。长期下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渐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把过四级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终点。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实施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深入学习。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而任课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因为计算机和或联网的普及和推广,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得更多的教师提供的,或自己寻找的感兴趣的英语方面的信息,知识的获得不必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传授。从而达到让学生先自学再进课堂,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学策略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策略在于: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发现性学习的策略。在此策略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到协助与指导的作用。把时间交还给学生,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设计

2.1 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选题要精炼,重点突出而又要涵盖知识的要点,难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微课的制作思路要清晰,巧妙运用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翻转课堂。因此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微课进行设计。高质量的微课是对学生课下学习的良好保证。

2.2.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资源设计

微课教学视频的设计需要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各个环节要紧凑,主题思路要清晰,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并跟上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

2.3.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其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提出问题。第二步教学内容要清晰,准确,没有异议。第三步,设计好展示,讨论环节,因为翻转课堂的互助学习正是教学重点,其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4.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课程时间设计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时间非常短,通常为5到8分钟左右,最长也不能超过10分钟。遵循此原则很重要,因为课下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得以提升

要想确保学生有比较好的课下自主学习环境,任课教师要给其布置作业。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需要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反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检查,小班课,教师也可以亲自逐个检查。同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给予指导。以便学生可以随时对一个知识点有较好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把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则可以选出组长,再由组长来对小组成员课前学习视频的情况加以检查。由组长选派组员对学习情况进行讲解,提问,展示,答疑。教师作为指导者,进行点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制定出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3.2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得以反馈

在课前,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课堂上向教师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师则根据情况向学生进行反馈,并进行答疑解惑。而微课视频,也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得以延伸。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微课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对学习难点和要点进行观看和学习。这种自主的,个体的学习行为,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通过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拥有了发挥特长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其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目前微课的制作成本仍然很高。微课的制作非常耗费教师的精力。各高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没有利益的驱动力。其次,很多英语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师们是对微课的认识不足,认为非技术人员无法完成微课制作。甚至认为微课不可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再次,微课制作质量良莠不齐,学生认为微课没有老师课堂上讲得好。最后,微课的互动性和主体性表现得不足。大部分微课还是把课堂讲授模式改成了片段课、精品课、浓缩课。

5 结语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管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它仍然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未来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源动力,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它必然为大学英语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 6(22): 40-45.

[2]滕爱杰,许梅.“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4(23): 157-158.

[3]稽芳,潘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 (4):32-34.

第7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中学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学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需要物理教师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形成新的现代教育观,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物理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地改善教学,必须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当然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结合,而是要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的整体之中。在整合的过程之中,其出发点应该是课程目标,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同时也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目前,物理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较强,但是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略显欠缺。因此,对物理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培训尤为重要。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决定了物理教师职业本身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物理教师教学技能测试与评价是物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其技能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从全国来看,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各专业化职业技能还没有被全面纳入规范的考核管理体系。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包含的教育理论考试和说课测试并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化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普通话有相应的等级要求外,专业化的教学技能等级并没有规范的标准与考核办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物理教师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可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学中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有效手段孔子说过“有教无类”,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人本领域的缺失,使得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教育部多次强调“:教育信息化,不光是教育手段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可见,教育信息化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教育信息化,即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方式,实现的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换句话说,决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信息技术之外的人的思想和观念。物理教师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而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物理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3.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是学几门信息技术课程或通过某种考试取得一些等级证书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的环境和物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形成。因此,物理教师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为验证性质的,其准确度和实用性要求较低。改变教学模式后,在操作环节要求按照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操作,并且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项目的考核。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技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并且其信息素养也可以在操作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物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环节

教育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的技能,不但与传统面对面语言课堂上需要的技能有所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网络化教学所需的技术也不同。物理教师必须对技术很熟悉,知道哪种技术适用于哪种方法教学活动。他们一方面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须懂得如何将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因此他们需要同时具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能和基于技术的语言教学技能,即既要熟悉技术的操作又要懂得技术在语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全国中学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了物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培训管理制度、证件发放规程和考核办法等。微观上,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物理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各学校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自行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扎实地推进旨在提高物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校本培训。

1.构建具有教育技术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环境

(1)构建信息化环境学习环境是整个学校教书育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技术特色不但体现在学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且可以体现出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一个学校的教育技术特色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所谓具有教育技术特色的信息化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指一个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情况;软件环境包括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信息化物理教师、学校为促进该项工作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相应的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各学校之间应该建立相对开放的系统,彼此之间密切联系、互通有无、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2)制定培训制度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是顺利进行培训工作的基本保障。建议由主管校长在学校范围内挂帅,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教务等一些相关的部门为学校教育技术培训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同时,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使物理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培训,而不是被动地参加培训。按照国家要求,中学要改善实践基地条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更新仪器设备,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重培养创造性应用各种教育技术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培养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网络技术、工具多种多样,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培训后,物理教师基本上懂得哪种教学技术较适合于哪种教学任务,对技术的应用和选择已经达到较熟练的程度,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如何将多种技术组合应用、创造性应用,以培养教师的网络化教学风格。

(3)转变教育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都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将新的知识和技能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因此,想通过教育技术培训使物理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变化,首先要将其思想和知识转变成物理教师内在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应用。在这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实践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学技能培训和评价内容既要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又要更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学技能。我们将理论测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理论为指导,理论知识题库化以及利用微格实验室进行评价活动,体现自我反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技能训练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特点,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以受训物理教师为主体、以其为核心开展培训活动。改变以往的培训模式,使受训物理教师成为主角,让其参与到整个培训过程中来,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1)强化物理特色对于一个学校内的物理教师,由于所研究方向的不同、年龄的差异等因素,导致其教育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另外不同学校的物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分层次进行培训,因人施教,因学科类别施教。由于受训物理教师对应用软件的需求不同,培训要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开展培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课程,组织物理教师一方面参加面对面培训,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学校物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虚拟空间。物理教师可以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展示作品和成果。简而言之,就是在集中学习之后能够给物理教师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场所,作为进一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培训者可以适时地就教育技术应用问题提出议题,组织广大物理教师展开讨论,指导并帮助物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2)注重网络评价为建构科学高效的物理教学技能网络评价体系,对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开展物理教学技能综合考评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层次分析法简单易掌握,且通过对多位专家的调查,将人为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高了定量分析的客观真实性。而评价手册则将物理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训练、反思、再提高的整个过程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对物理教师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随着现代技术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物理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与网络的结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理教学技能测试评价体系中也有可以像“普通话测试”一样的测试项目,并逐步实现教学技能测试网络化。我们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也希望能用于更广泛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之中,只要是从事物理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达到这个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方可上岗任教。

(3)加强教育督导教育行政主管方面要定期开展对物理教师教育技术方面的教育督导评估,重视对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评价,从而逐步形成立体化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第8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

关键词:解决问题;引导;巩固

教材内容的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册)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初步应用.

2.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生已学过集合与对应、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曲线与方程、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圆等基础上,对“由已知条件求曲线的方程,再从所得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解析法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原因如下.

第一,在教材结构上,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前面学生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而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也适用于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更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研究,将曲线与方程对应起来,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这种思想,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第三,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因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是解决与椭圆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基础. 解决办法是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因为学生推理归纳能力较低,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涉及根式的两次平方,并且运算也较繁. 解决办法是对题目进行推导,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教材目标的确定

1. 教情、学情分析

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达到“掌握”的层次,即在对有关概念有理性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了解它们与其他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技能,并能作简单的应用. 而高中二年级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思维活跃,又有了相应知识基础,乐于探索、敢于探究,但逻辑思维能力尚属经验型,运算能力不是很强,有待训练.

2.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特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椭圆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概念,能根据椭圆标准方程求焦距和焦点,初步掌握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故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按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模式来组织教学.

2.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经历椭圆图形的形成过程、定义的归纳概括过程、方程的推导化简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以“嫦娥奔月”引入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现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距月球表面近月点高度约210 千米,远月点高度约8 600 千米,且以月球的球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形轨道. 已知月球半径约3 475 千米,你能求出“嫦娥”一号卫星运行的轨迹方程吗?

图1

设计意图是以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引入,让学生先对椭圆有一个直观地了解,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再通过对圆的形成过程和圆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回忆,以类比的方法探索平面上有规律的动点运动轨迹.

2. 动手实验,归纳概念

教师可事先预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板书)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设计意图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画椭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感性经验. 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启发引导,推导方程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求曲线方程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探求椭圆标准方程. 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摇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动点的坐标

引导学生根据建立坐标系的一般原则,使点的坐标、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并使得到的方程具有“对称美”“简洁美”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并设出动点M的坐标及相关常数.

(2)写出动点M满足的集合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写出动点运动所满足的方程,得到椭圆标准方程的雏形+=2a.

(3)化简

带根式的方程的化简,学生会感到困难,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由点适合的条件列出的方程为两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一个非零常数的形式,化简时要进行两次平方,且方程中字母多,次数高,初中代数中没有做过这样的题目,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类方程的化简方法.

(4)归纳小结

这样用坐标法推导出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也是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总结步骤为:建系设点,写出动点满足的集合,列式,化简.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得到训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感受椭圆方程、图形的对称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拓展引申,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只要交换坐标轴就可以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再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两种方程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对椭圆方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是通过对比总结,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使学生体会和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为后边双曲线、抛物线及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运用拓展、提高能力

例题研究及学生练习是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应用和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能力的最关键性环节.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本节课选择和设计以下例题与练习.

例1判断下列各椭圆的焦点位置,并说出焦点坐标、焦距.

(1)+=1;

(2)+=1;

(3)3x2+4y2=1;

(4)x2+=1.

例1是根据教学需要增设的一道题,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椭圆的焦点位置与标准方程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掌握焦点坐标、焦距等基本量的运算技能.教学时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方法.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2)已知椭圆的焦距是6,椭圆上的一点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例2(1)小题是教材上的例题,设计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椭圆的焦点位置与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2)小题是(1)的变式题,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达到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中(1)小题在师生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详细板书,给学生一个解题的规范示例.

课堂练习

(1)课本练习,课本第95~96页中的第2、3题;

(2)已知F1、F2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过F的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则MNF2的周长为;

(3)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摇.

回顾反思,提升经验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同化”或“顺应”的形式纳入认知结构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椭圆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对称轴(由直观性看出);其焦点总是在较长的对称轴上;

(2)若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则其方程为椭圆的标准方程. 反之,椭圆的标准方程表示的椭圆其对称轴是坐标轴;

(3)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是a>b,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哪个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那个轴上;反之,焦点在哪个轴上相应的那个项的分母就大;

(4)始终满足c2=a2-b2,如果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是(-c,0),(c,0);如果焦点在y轴上,焦点坐标是(0,-c),(0,c).

说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