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法实训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院校;税收模拟实训;实训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会计人员的税务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与诸多高校培养学术人才的目的不同,独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在办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和比重。会计类学生除了要掌握手工做账技能、电算化操作技能、蟊肀嘀朴敕治瞿芰Φ鹊龋还应精通税收实践。因此,开设税收实践课程非常有必要。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与《税法》理论课程相对应的《税收模拟实训》课程,该课程有手工和软件两种实训方式。本文通过对两种实训方式进行比较,为独立院校选择实训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税收模拟实训方式概述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税收模拟实训》课程的实训方式有两种,手工实训和软件实训。其中手工实训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应的实训教材完成相关票据的审核,报税数据的核算以及报税表格的填制,最后通过提交纸质报税表格完成实训的一种方式。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在2014年对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了手工实训方式。
软件实训是指在教师介绍软件操纵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实训企业的全部报税任务,包括在对应时间进行发票认证及更换、抄税、报税表格填制和申报等,最后通过提交所有申报数据完成实训的一种方式。自2015年开始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对2012级以后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采用软件实训方式。
2 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方式的比较
虽然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具体应用能力,但两种实训方式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部分从实训目的的实现,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以及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1 实训目的的实现
如前所述,无论采用哪一种实训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税务知识及相关的报税流程。地税申报方式优网上报税和上门报税,其中网上申报的流程是直接登录当地地税局网站,进入纳税申报系统,输入税务代码、密码后进行申报。上门申报流程则是填写纳税申报表,报送主管税务局。地税申报相对比较简单,手工和软件实训都可以实现实训目的。然而,国税的申报比地税申报相对要复杂一些,要求申报单位安装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经过发票认证、网上抄税才能进行网上报税,并将相关资料报税务局完成报税。基于此,相比手工实训,软件实训可以进行发票认证和更换,通过软件自带的时间设定不同税种的申报。因此,软件实训可以从税种申报时间的调整到各个报税环节仿真地完成实际报税的所有流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实训的目的。通过对参加本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学生的走访,参加手工实训的学生反映在实训过程中比较枯燥都是一些固定的表格,不能更好地展现实际报税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参加软件实训的学生则普遍反映,软件实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场景模拟比较逼真,报税各环节的流程都可以非常清楚地提现出来。总体来说,软件实训比手工实训能够更好地实现独立院校《税收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目的
2.2 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
对于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手工实训基本要求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和相对固定的实训教室。手工实训一般在教室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最新的税务实训配套教材进行实训。由于现行税法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法规非常多,再加上这些调整多是适时的、不定期的。如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然而,教材的出版往往需要的时间都比较长,这导致即使是最新的教材也不一定能够与最新的政策法规相对应。软件实训需要有对应的实训软件和机房。实训使用的软件要能完成相关的实训任务并且可以进行后续更新,与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报税流程保持一致。软件都是在电脑上安装运行,需要有足够多的计算机保证实训时对设备数量的要求。相对于书本出版周期而言,软件跟新的速度比较快,能够更好地与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保持一致。相比较而言,软件实训对独立学校的资金支出要求较高。手工实训中使用的配套教材均为学生自行购买,学校仅需提供实训教室即可。但软件实训则要求独立院校提供计算机和软件,这些则需要学校自行购买。
2.3 师资力量的要求
根据上文,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软件实训都需要配备一定的教师。手工实训由于所使用的教材不一定能与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保持一致,因此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对实训教材中相应的内容做调整,保证实训内容按照最新的政策法规操作。此外,手工实训中学生提交的最终实训成果均为纸质材料,指导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提供的不同企业不同期间的各种报税表格进行审核,工作量相对较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实训的任务,手工实训要求配备较多的指导教师。软件实训则要求指导老师除了有扎实的最新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参加相应的软件操作学习和培训,具备解决学生在软件实训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软件实训中学生在软件平台上完成发票认证及更换、网上抄税及报税后,软件会自动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审核,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在师资力量方面,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最新的专业知识外,手工实训需要的教师数量较多,而软件实训则要求教师掌握软件的所有操作和实训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3 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独立院校在选择税法模拟实训方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 资金
税法模拟实训中,采用手工实训的方式学校只需提供实训教室,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支出。而采用软件实训的方式学校则需要另外支付资金购买提供后续更新的软件。如果学校资金允许,应购买软件进行实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报税方式。
3.2 实验室硬件建设
手工实训一般对实验室和硬件没有要求。相比手工实训,软件实训需要配备足量的实验室场地作为学生模拟实践的场所,还需要有电脑、桌椅、书籍、教具等设施设备。
3.3 师资
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软件实训都要求指导教师具备扎实的税务申报知识。此外,软件实训还要求指导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税种的申报流程,并能够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综上,独立院校在选择税法模拟实训方式时,需要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月,张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2011,(6):155-156.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达到练习或强化本阶段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积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派任课教师到企业、税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部门进行交流学习,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任课教师熟悉,并接触了实际业务才能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其次,聘请企业涉税处理工作人员担任实训课老师,以企业实际业务为案例对学生进行试训。最后,聘请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讲解涉税业务。同时,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项目教学法下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是合作伙伴,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
2.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与企业财务人员、企业兼职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制订出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共同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构建。大体包括:制订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等。
3.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在纳税仿真实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操作。可以借助纳税申报软件进行相关工作,如广州福斯特软件公司的纳税申报软件和教学平台可以实现相关内容的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4.考核方式
不再以传统的单一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而是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训的结果为主要比重对学生进行考评。
5.丰富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到税务机关、企业和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举办税收知识竞赛、学术沙龙、社会调查和征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性强的税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税法教学中应用的教学项目设置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就是对教学项目的设置。税法教学就需要打破原来教材的限制,应该以纳税申报表为主线,按照纳税申报表的顺序和思路对应纳税额计算进行展开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也能够学会纳税申报表的填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项目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按照任务对学生合理分组,为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在组内分工时,要给予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其次,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增强学生对实训操作的兴趣。最后要在机房安装纳税申报等实训仿真软件,以利于学生上机进行仿真模拟练习。在学生分组实训操作时,任课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分别指导,每次实训要给予考评,考评不仅要看实训结果完成情况,还要看学生的分工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对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等具体指标。
三、结束语
【关键词】财政 税收 课程 教学
导言
财税,即财政、税收的简称,主要包括财政、税收、纳税筹划、涉外税收等内容。目前,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与信誉度,开始注重各自企业内部的财税管理工作,因为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内容,通过财税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在其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财政与税收相关法律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财税管理能力也日趋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1.高职高专财税课程设置
财税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财政学、税法、税务会计、税收征收管理、纳税筹划、国际税收等课程。会计专业学生在开设财税课程时需要注意开设的顺序,保证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有前沿知识作铺垫。如第一学期可以开设财政学,学习基本财政理论与税收理论;第二学期开设税法课程,系统学习税收法律制度,了解我国税制建设与各个税种的计算缴纳方法;第三学期开设税务会计,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税法课程的基础上,将税收课程与财务课程相结合,学习如何在计税的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第四学期开设纳税筹划,在学习了如何计税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为企业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得到更多的经营利益;其余学期开设涉外税收等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税体系中的其他基本理论。
2.高职高专财税课程师资建设及教材选择
财税课程是高职高专财务专业中较为综合且较为具有连贯性的一系列课程,因此在师资的建设上就要注意培养全方面的教师、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教师。例如税务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全面,这门课中不仅包含税法的基本理论,还包含会计核算的方法,因此就需要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同时掌握税法与会计的双重知识。
财税课程中有很多课程是具有实效性的,很多理论依托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必须注意更新换代,已经脱离时代的教材不能用,已经不符合现状的教材不能用。除此之外,在教材选择上还要注意必须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不应选用纯理论化的研究性教材,应选择实践性较强、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
3.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训方法
(1)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
在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课程导入。在《税法》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向学生提过一个问题:“你觉得‘税”离你有多远?”以这个问题为导入,举出生活实例如购物会有增值税、旅游会有营业税、中奖会有个人所得税、买房买车会有契税和车辆购置税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离不开税收,之后再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看到我国的税收制度中都有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让学生觉得税收并不遥远。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在《税法》中消费税一章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何有些消费品需征消费税,我用女生购买的化妆品、过年会购买的鞭炮焰火、高端消费的高档手表、游艇、平时小餐馆会见到的木制一次性筷子为例,让学生自己总结为什么这些消费品需要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加征一次消费税。经过学生讨论,得出了结论:有些属于奢侈品、有些属于不可再生品、有些属于对社会和人身造成危害的产品等等。这样经过学生自己的总结,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了解得更加清晰。
注意展开讨论。在《纳税筹划》一课中,针对任何一种需要筹划的情况,都可能产生好几种纳税筹划的方案,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一个既定情境,让学生分组为其策划筹划方案,例如我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情境是: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每年发生的运输费用都非常多,那么该企业该如何对运输进行筹划来减少税收负担?在筹划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为何要这样作筹划、这样筹划的目的是什么、筹划的方法是什么,全班同学发现不同的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筹划方案,有的认为应该确保每次支出的运输费用都能取得运费结算单据来抵扣进项税,有的认为应该自设一只运输队来减少额外的运费支出,有的认为应自设一个独立的运输公司,于是全班针对不同的方案一起讨论这些筹划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行、是否有弊端、是否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是否违背法律意愿,是否减少了税法负担但是增加了企业整体支出,是否减少了一个税种的负担但是反而增加了另外一个税种的负担。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每一小组都能对自己的筹划方案进行反思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掌握税法基本理论和纳税筹划基本方法。
注意引入实物。在《税收征收管理》课程中发票管理一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发票的票面构成、发票的种类及发票的开具方法,我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发票,如在超市购物要求开具发票、外出用餐要求开具发票等,并且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将自己拿到的发票带来向大家展示,说明自己这张发票是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行为取得的发票,那么这张发票的发票印制章上刻印的是“国家税务局”还是“地方税务局”,学生所取得的发票是如何填写的,手上拿的这样发票是发票的第几联,和之前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中作为原始凭证的发票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依靠发票实物学习到什么样的发票属于增值税发票、什么样的发票属于营业税发票、国税和地税分别负责哪些税种、发票的开具方和取得方的发票是否是同一联次、开具方的发票对其有何意义、取得方的发票对其又有何意义等等问题。
注意引入情境。在《税收征收管理》一课中涉及到税务检查及税收法律责任相关内容,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课本讲授,对学生而言有些枯燥而且非常难记。在这一章节的讲授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为什么这个案例中的纳税人违背了税收法律法规,为什么另一个案例中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违纪处理。在系统讲授过相关内容后,我让学生分组自创情境,通过自创情境展示给全班一个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实际情况,由其他学生讨论在这个自创情境中谁违背了法律又该接受怎样的处理或者情境中给予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合适。
注意更新知识。财税课程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与政策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税务总局所颁布的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有何变化、如何变化的。例如我在2009年讲授《税收征收管理》一课中,所用的教材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纳管理仍然按照4%和6%的征收率进行税款征收,但是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因此所用教材中相应内容必须对学生进行修正。我在今年讲授《税法》和《税务会计》课程中的个人所得税时,在课程导入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个人所得税已经进行过修改,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时候改革的?改革之后和改革之前有何区别?学生在自行查阅资料之后得出结论,于是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我们就一起进行了知识更新,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替换,将税率等内容进行了修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清楚一些地方税的逐步改革,例如资源税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从量征收的,但是以新疆地区为试点,我国已经逐步对原油及天然气的资源税进行了从量至从价的变更。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之外应该经常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税收改革的方向,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清楚将来我国的税制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我国目前将以上海为试点进行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这些税制的更新是教师在教学之中及教学之外都必须清楚掌握的。
(2)高职高专财税课程实训方法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训活动。财税课程的实训活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学生手动计算进行实训活动。这类型实训活动主要应用在《税法》及《纳税筹划》课程的讲授中,因为税法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税法基本内容、计算各个税种应纳税额,而纳税筹划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计算帮助企业合理减轻税收负担,因此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实训重点会放在如何进行计算应纳税额,如何设计不同方案进行纳税筹划。
通过税务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活动。这类型实训活动可以应用在税务会计、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等课程中,常用软件包括税务会计实训软件和电子报税模拟软件等。税务会计实训软件可以针对不同税种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企业案例资料,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模拟训练,包括计算税额、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填制纳税申报表,这也刚好构成了一个税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电子报税模拟软件是针对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通过电子申报的形式进行纳税申报,系统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申报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税种设计不同案例,要求学生进行纳税申报,另外系统还针对可能发生的个人申报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如何进行个人纳税申报及企业纳税申报。
不同类型的实训活动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讲授课程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实训活动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将所讲授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课程,因此实训活动是在财税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财税课程的讲授中,笔者发现很多课程的方法基本类似,因此在讲授中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么多门不同的财税方面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如将税法与税务会计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系统讲授如何计税如何核算。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财税课程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之一,因此讲授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每一个财税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孟洲.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围绕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就成为会计学科教学不可缺甚至无法跳过去的重要环节。为此,独立院校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
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根据社会实际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独立院校应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夯实会计职业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为此,我们应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单项实训、分岗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循序渐进、相互依存的部分。
一、认识实习,重内涵
首先,由专业教师进行实习动员,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这个职业。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还可以聘请专家举办讲座,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做会计职业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可细分企业会计核算及投资理财等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其中核心的实践课程集中一周或两周专门训练,其余的可穿插在相关专业课程中。
1、初级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通过实训,学生能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掌握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熟悉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掌握简单会计业务的处理。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2、中级财务会计实训
通过模拟实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熟悉各类会计业务,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及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进一步训练;加深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综合实训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本会计实训
使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4、税法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各税种的具体应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掌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的申报。将学生所学的税法知识转化为税收实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税法知识、为综合实训打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5、财务管理实训
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6、审计实训
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三、分岗综合实训,重岗位
1、分岗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分岗模拟综合实训是在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独立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工(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位综合实训,增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熟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各财务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实践能力。
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过程中,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以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通过从建账到日常会计核算、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再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全过程的模拟操作,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环节,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以此补充理论教学上没有讲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2、分岗实岗综合实训
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财务技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税法课程的学习,应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办理企业税务登记,通过报税软件依法纳税申报。因此,税法课程改革,要使学生逐步明白不是要他“知道什么”,而是要他“做出什么”。当学生很好的将知识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时,他就具备了职业能力。
一、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项目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以企业办税员某月的涉税业务为一个完整项目,根据办税员的职责范围和能力要求精选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相同内容的归类整合,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将该完整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具体工作项目,再将分散在各种不同税法规定中的要求与具体工作项目相结合即能确定教学项目。
2.任务驱动设计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按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把税收理论知识点分解嵌入办税教学项目,依据会计纳税业务的实际工作步骤,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这样,将具体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以完成纳税申报典型任务为课堂驱动力,主导教学进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均围绕设计的典型任务,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工学结合活用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丰富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结合纳税业务工作的情境和税法课程特点,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可灵活选择适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促进思考,积极完成设定的学习项目。
二、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1.根据税务机关对办税员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办税员日常工作就是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款,依法履行企业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为保证企业正确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对办税员岗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纳税程序等,这些要求应是确定税法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2.根据行业企业对办税员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办税员并非国家税务机关派驻代表,作为企业员工,首先得优先考虑企业利益。对税法不熟悉造成的任何税收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税法知识,全面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既要避免税收违法行为,也要避免税收优惠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税法的基本知识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掌握是行业企业对办税员的基本要求,也应成为课程重要的内容。
3.兼顾会计资格考试的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
财政部门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明确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税法知识标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等考试大纲均涉及税法的基本内容。税法课程教学既要考虑学生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还要考虑学生将来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教学内容整合时要兼顾学生的现时需要与未来可持续发展。
因此,税法课程内容的整合要能使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熟悉各税种的法律规定,能准确计算出应纳税额,填写好报税表格,熟练掌握报税软、硬件的使用方法,独立并准确的完成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各环节相关的税务登记工作。任务驱动下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会计账簿准确申报纳税的能力。
三、税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
将纳税岗位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是指经过对办税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提炼,总结归纳成若干具体工作项目,并以此确立课堂教学项目。日常涉税工作的处理需要办税员自己根据会计原始单据进行职业判断,这要求学生要更多地通过会计资料查找纳税数据。因此,课堂纳税项目的训练要设计与实际工作一样格式的各种原始凭证,而不是给定假设的数据。教学项目设计和办税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内容相结合,保证了教学项目与工作内容的一致。通过工学交替,甚至将工作项目真正搬入课堂,以“记账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周边企业记账,完成真实的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导教学过程,教师对每一个具体纳税项目只作基本讲解和说明,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主动地完成既定的典型任务,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时,就成了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会计循环技能,通过给定的原始凭证判断是否发生纳税义务以及如何申报纳税,对需要缴纳税款的,他们从会计账簿中寻找数据,从而完成纳税申报表的编制。这使学生从抽象的数据计算中回到了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情境的统一。
四、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通过设计某一大型工作项目,建构该项目中若干任务,教师以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学生的“学中做和做中学”。税法课程内容模式较为相似,对每一税种均涉及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相同内容。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某企业某年经济业务为项目,涉及各税种的纳税情况。通过“设计典型任务-进行任务说明-介绍相关知识-分析任务-跟学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过程评价”七个环节,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纳税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又称感知实践法。现场是指模拟实训室、生产一线。现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现场感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税法教学最好地现场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自到税务局的办税服务大厅参观,熟悉各窗口承办纳税事务,自然就会很容易分清税务登记窗口、发票领购窗口、纳税申报窗口等职责范围。具体到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可模拟税务大厅,让学生携带需要的资料完整地走完一个流程。
3.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教学法也叫渗透实践法,就是边教边学边做。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适时的说明有关实践的内容,将专业实践教学课堂化,即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税法课程所涉及的各税种办税项目,都要从分散的原始凭证筛选数据,填报纳税申报表。数据筛选涉及到税法规定和会计核算知识,需要边学边做或边做边学,教学做相互交叉,只有教学做一体化,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
4.分角色实训法
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中分解的各项任务工作量都很大,如果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每项任务,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分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地措施,能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团队分工要注意角色的更换,有利于换位思考,明确学生在团队中的责任,方便于不同团队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培养。
5.案例引导分析法
案例是对过去一种现时状况的描述,有很大的代入感,分析案例对学生有更大地启示作用。税法教学常用的是办税业务指引案例,对复杂办税业务通过案例指引,让学生完成每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结合课程内容描述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税法的理解。警示作用明显的违法处理案例,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加大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对简单直观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感受知识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熟悉税法知识为企业节税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好税法的积极性。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任务的完成进度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设计的“任务”既要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必须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合理性,使教学过程充满逻辑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汤长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22:134-135.
[3] 曾祥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130-132.
[4] 刘长英.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5,8:159-160,164.
关键词:税收课程;会计专业;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随着法制社会的规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力度的加强,税务行为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关系将日趋密切,社会对能独立处理各种涉税事物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税务咨询、税务等涉税服务将成为未来社会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市场需求和教学现状
(一)市场需求。首先,在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现场问卷和网络调查中发现,16家企业中要求“熟悉国家和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有9家,占58.33%;要求“熟悉各项税收业务的工作流程”的有12家,占73%;要求“具有较强的纳税筹划能力或擅长纳税筹划”的有10家,占63.69%。由此可见,企业对既懂会计实务又熟悉税收法规和纳税业务的会计人才是有较大需求空间]。此外,根据我国人事部披露的一份人才需求预测显示,会计类中的税务会计师将成为需求最大的职业之一。其次,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各类企业数量统计表反映:现代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占较大比重,为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其财务部门一般只设置会计和出纳各一名,其实企业设置会计的真正目的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专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的“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是否具备税务知识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衡量会计类专业人才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会计岗位的综合化也使得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核算技能,还要具备全面的税务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的涉税事物处理能力。
(二)教学现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在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做了些改革。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仍拘泥于传统会计岗位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重会计类课程,轻税务课程”的现象,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税务理论和税务操作技能欠缺、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岗位性、综合性理念缺乏。首先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缺乏对税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视。殊不知会计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也其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之一。其次是不了解在经济、法制社会下,市场对会计综合人才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上还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岗位,人才培养定位于完成经济业务的分类、归集,整理、核算。只把税收教学相关课程作为会计专业选修课,甚至认为税收相关教学课程可有可无。 2)税收教学课程开设不足、设置不甚合理。笔者在对重庆市26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各个院校开设的税收教学课程不尽相同,有“税收会计”、“税法”“企业税务筹划”“税法与税务会计”“税务实务”等等,大部分院校仅开设其中一门课程,这样导致所开设的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混乱,专业性不足,缺乏系统性;在税收课程安排方面缺乏按照知识的递进性开设课程,课程设置片面为满足招生和就业需要而开设的热门课程。存在没有任何税收基础理论知识情况下开设纳税筹划课程情况等等不合理情况。税收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慢,遗忘快,税收教学课时又严重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安排一个学期,课时安排在30学时左右,税收课时间紧张税收知识老师讲解起来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学起来也是略知皮毛。3)税收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薄弱。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备受企业欢迎的是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高职与普通高校学生竞争的最大优势,在税收教学方面,教学形式已经由传统“粉笔+黑板+教案+教材+嘴巴”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转变,单一的教材教学逐渐转向老师的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但陈旧的教学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影响着部分教育者,任然存在着理论教学占到80%以上,实践环节很少,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知识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毕业生工作后,甚至最基本的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填开都不会。4) 考试考核方法单一,有待改进。税收课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考核方式较多还是采用卷面考试,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虽然考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可是多方位、多角度、灵活的考核方式也可以促进人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要将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有机的结合,准确定位会计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深入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全面认识会计专业面对的多岗位和综合性岗位的适应力,创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税收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角度,从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以及社会需求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税收课程的设计总体思路必须以办税员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企业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工作程序和事物认知的规律组织教学内容。1)根据税法相关课程特点,科学课时安排,递进知识掌握。根据税收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慢,遗忘快特点按照专业方向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合理课时安排。如:会计专业(会计学方向)应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至少60学时,作为必修课程,课程开设层次由《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递进到《税收会计》,《税收筹划》作为选修课程,安排30学时;《国际税收》课程安排28学时,作为选修课程。另外增加《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依然开设《税法》必修课程,50学时;《税务实务》40学时,必修课;《国际税收》安排28学时,作为选修课程。同时增加《税务实务》实训课程。2)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的组织直接与工作过程衔接,打破单一的按税种分类的教学方法,采取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大类设置专题方式,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的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与制造业、流通业联系紧密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等的计算与会计处理,以购销业务为专题串联讲授实践、操作;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通常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相联系,可将相关税种的学习以房地产开发为专题串联学习。又如《税务筹划》可以以企业投资、筹资、日常经营以及资产重组等各主要经营活动类别为主线排列知识,会让学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思路,也可以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满足高职学生实践应用的需要。 3) 规范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缺少系统教学大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为了防止税收实践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应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控。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注重按照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三)跟进市场,发挥优势,深度推进实践教学。1)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利用现有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在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中增加税务会计的实训内容,具体可以是依据同一套业务资料,增加全面的涉税业务,要求学生同时做两套账,一套是依据会计准则提供反映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信息的账簿,一套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反映纳税义务的账簿,并且填制配套的纳税申报表,模拟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以此保证学生锻炼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2)加大投入,缩短适岗期。首先要加大税收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税务会计课增加模拟电子报税训练,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建立电子报税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税业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电子报税的流程,增强动手能力,缩短就业适岗期。3)真刀实枪顶岗实践,满足多方需求,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在企业办税员或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岗位上进行的半年顶岗实习,真项目真做。由于周边地区规定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同时必须附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查账报告,周边的事务所在每年的1-5月人手非常紧张,学生实习的及时加入,既为事务所及时补充了人力资源,也让学生们真实的体会到了现代化企业的职业要求,实现了税收实务操作与企业的零距离。
(四)改革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进考试模式和方法。改变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课程结束后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例考核方式,对基础的理论知识采用试卷考试为主,对技能考核方面,采用随机抽取税收工作任务,通过纳税申报表填报、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等涉税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从而完善评价体系,全面灵活评定学生成绩。
总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反馈会的信息科学分析等方式,掌握市场需求,了解人才培养的大体结果,发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中的缺陷和问题,积极思考,探索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费兰玲 .高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改革初探 合肥学院学报[J] 2010(5)
[2] 何晓岚. 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探讨 时代教育 2011(8)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税法;社会实践;学生讨论;在线学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吉林老师正式提出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一经提出,立刻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很多教师均纷纷将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希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发展至今已在我国教育界产生深刻影响,情境教学法是本土教学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截止目前为止关于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关于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运用的研究却较为鲜见。基于此种情况,文章特针对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何谓情境教学法呢?魏晓艳(2016)在《浅谈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需要,设立以“情”(情感)为经、以“境”(环境或情景再现)为纬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引发出相应的情感和态度而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上述关于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虽未得到学术界的共识,但也准确表明了情境教学法的本质内涵。综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我们可将情境教学法简单理解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营造特定教学情景,从而深化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更具生动性、活泼性,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税法学习兴趣,同时高校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税法理论知识和税务处理方法,也应该具有运用这些税法理论知识和税务处理方法解决税务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增加税务模拟实训教学环节,加强税务实践技能训练。那么,究竟如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呢?下面,总结几种具体运用方式阐述如下:
(一)结合纳税实践创设情境
《税法》是一门政策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坚持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方法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突出岗位实训的特点,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1.纳税场景式教学。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重现企业实际办税流程,通过对企业实际纳税工作的模拟,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和掌握纳税实践经验。
2.设计实践性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真实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操作。
3.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提供实现开票上机操作的软硬件环境、纸制发票、纳税申报表等资源。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重要运用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可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倍感兴趣的学习相关税法知识。基于此种情况,高校税法教师可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例如,执教“增值税征收范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重点讲授何谓货物,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说明:不属于货物的,我国目前并不会对其征收增值税。待学生明晰这一点后,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经常去商场或超市购物。请问商场里面销售服装是否要对其征收增值税呢?”问题抛出后,很快便有同学回答道:“应该对其征收增值税,因为服装属于货物的范畴之内。”待学生回答完该问题后,教师又列举了生活中的常见销售物品,并让学生讨论是否应对其征收增值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死板,又不失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税法看似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但只要教师肯动脑筋,积极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那么我们的税法课堂教学质量定然会成倍提升,同学们对税法的学习兴趣也会稳步增长。这不正是我们高校税法教师一直以来所期待的吗?
(三)结合学生讨论创设情境
高校税法课堂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断深化相关学习内容。学生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结合学生讨论在高校税收课堂中创设情境亦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执教“税法”第一课时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税收的起源、本质、形式及特征等。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大可不必直接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灌输,而应针对相关问题,直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情境的有效创设,学生最终自然会明晰税收的起源、本质、形式及特征等。但为巩固学生所学,税法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可进一步进行总结。如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向社会成员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物质财富。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及无偿性等诸多特征。具体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学生讨论在高校税法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有效的,它不仅可调节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可让学生对相关税法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结合学生讨论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运用方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不应做甩手掌柜,而是应该适时融入学生讨论,与学生一起共同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让学生的讨论方向呈现出更高的正确性。
(四)结合在线学习创设情境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很多大学生均习惯于运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基于此种情况,高校税法教师也可适当结合在线学习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运用更具现代性。例如,执教“税收种类”时,高校税法教师可将学生带至多媒体教室,让学生通过电脑到互联网上搜索目前的主要税收种类。通过在线学习,同学们很快便能明晰当前的税收究竟有哪些种类。待学生在线学习完毕后,税法教师要求学生将当前主要税收种类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流转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特定目的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这样的做法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让他们在大脑中更好建立知识表象。如若学生的在线学习积极性高涨,税法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每一种税收种类的具体作用,让学生对各个税种进一步加深理解。结合在线学习在高校税法课堂中创设情境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是学生所普遍欢迎的一种情境教学法运用方式。因此,高校税法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创设出更加有效的在线学习情境。
(五)结合社会实践创设情境
高校税法教学仅在教室内实施是远远不够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税法学习兴趣,让他们将知识更好运用于实践,高校税法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结合社会实践创设情境,不断提高税法教学质量。例如,高校税法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关税法知识后,可将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小组深入社会,调查和了解商家对税法的了解情况。在此过程中,如若商家对税法并不了解,小组成员需积极向商家进行税法知识普及。通过税法知识的普及让商家更深入地了解税法,并积极按照税法规定按时交税。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让更多商家了解税法的真正作用: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对税法教师结合社会实践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极为感兴趣。通过社会实践情境的创设,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税法的真正作用,也进一步增加了税法学习的几分兴趣。因此,高校税法教师应积极结合社会实践创设情境,不断深化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教学中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六)结合具体案例创设情境
税法教学离不开案例的支持。为提高高校税法课堂教学质量,税法教师应积极结合具体案例在税法课堂中创设情境。这样的做法不仅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相关税法内容的理解,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税法学习兴趣。例如,执教“税率”时,税法教师可给出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李某2015年3月取得薪金3400元,如何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案例提出后,可让学生首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李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学生分析,最终可得出如下两种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1):500×5%+(1400-500)×10%=25+90=115(元);(2)1400×10%-25(速算扣除数)=115(元)。在具体的税法课堂教学中,作者经常结合案例创设情境,通过相关案例的有效呈现,同学们对税法知识内容的学习也更加深入,掌握的税法知识也更为扎实。结合具体案例在税法课堂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一种多么新奇的做法,这仅是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常用方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税法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具体案例创设情境的频率不应过于频繁,应在重点知识讲解的时候有效运用。这样的做法更加有的放矢,也更有利于提高高校税法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税法课堂中,我们可结合纳税实践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结合学生讨论创设情境,结合在线学习创设情境,结合社会实践创设情境,结合具体案例创设情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情境教学法运用方式。希望文章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更多高校税法教师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当中,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不断提高高校税法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税法学习兴趣。
作者:郭福珍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魏晓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8).
[关键词]纳税申报实训;双创;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多所世界著名的高校都陆续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美国是经济霸主,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世界之最,这与其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2010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新工作。2015年将双创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从政府层面开始,全面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至此迅速兴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同年全国高职高专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渗透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简称为双创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点,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贯穿到具体专业以及专业课程当中。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纳税申报实训课程而言,要大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摒弃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结合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轨。
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5年是双创教育空前得到重视的一年,从国家国务院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具体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校和各方合作的新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各方资源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当中。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1205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在热门专业榜单上占据一席之位。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是水涨船高,竞争愈发激烈,造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JX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纳税申报实训课程需要强化双创教育,使得学生对自主创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纳税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及税务方面的实操能力,融合双创教育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可以胜任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课程。现在,企事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由于财务人员的特殊性,短期内很难形成完善的体系。企业内一般都是形成“以老带新”模式,占用老员工的时间,短期内加重财务人员的工作,甚者,部分企业考虑新人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过高,对应届毕业生不愿意投出橄榄枝。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的日益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知识、税务知识、还要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快速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体系。或是部分学生有创业意识,教师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结合以后,让学生在创业前期就具备了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从容的处理各种专业问题,跨过各种坎坷,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提升毕业生的整个就业率,缓和就业难的问题。
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实训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之后,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税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对税务会计的应用能力。因此,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度。课堂中,教师会结合学生的税法基础知识以及授课计划等决定授课的进度,通常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税务会计知识,再讲解纳税申报实训的流程与方法,最后让学生在现有教材提供的案例基础上,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我校目前缺乏纳税申报软件,因此纳税申报实训课程采用手工模式完成。在这种你讲我听我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数,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对业务的分析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税务会计知识繁多,加之部分和实践工作是脱节的,很多理论抽象难懂,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上课应付、迟到旷课时有发生。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失去了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此外,对于课程的评价手段缺乏创新性,考核学生主要是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没有对学生的创新创造方面设置评价,也没有考核学生运用分析能力,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二)税法准则和会计准则缺乏结合
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纳税申报的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要掌握会计准则和税法准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工作。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税法准则,同时又要对会计知识很熟练。当然,这一切教师起到引领作用,首当其冲对两者准则融会贯通,传授学生,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胜任工作。
(三)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双创融入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但在JX学院的双创教师队伍中,多数是辅导员,少部分是专业教师,这两者或多或少都是缺乏创业经验等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教师只能根据自己了解或者搜集的创业案例来开展教学,对学生的说服力也是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哪怕学生选择这门课程,由于教师的自身水平的限制和制度的不成熟,未能全面加双创教育和纳税实训课程结合在一起,实质上并没有帮助到学生,甚至有可能打消学生本来仅有的一点创业念头。最终,使得双创教育流于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税务方面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此外,2020年国家出台的政策中,要求高职院校重视质量转变,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当中,双师型评定标准还有待提高。
(四)双创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处于初始阶段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创品牌、退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参与的热情没有想象中的高涨,只有少部分同学踏出教室,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且具有价值的项目就少之更少,大部分都是理想化项目,很难转为实际的成果。其他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主性,缺少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从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一定的奖励制度,来激励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双创教育的知识,从而将双创教育带入专业实践课堂,使得所有学生受益。
三、双创背景下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制定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JX学院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教育理念进行重修梳理、更新,使得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融入双创的理念。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环节,首先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枯燥的税务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讲授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双创的教育贯穿其中,再引入经济活动中的案例,让学生对报税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此外,还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的税务创业情景,布置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事项,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要我学的思维转换为我要学,再到我要有创新的学。这样把双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首先专业实训教育与双创教育的高度融合。
(二)明确课程培养的就业能力目标
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完成纳税申报的理论和实操学习,让学生接触仿真的纳税申报业务,虚拟完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完整的纳税过程,使得学生能够胜任涉税的相关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学者已经阐述过(纪丽芳,2020)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理论构建,指出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体现,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提升。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教师做到以培养学生的这四个维度的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以项目为任务,最终通过具体任务来对应完成就业能力的四个维度。以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当中申报企业所得税为例,教学目标划分为所得税的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缴纳、税务处理等项目,每一项目都再进一步细分,通过项目任务来实现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成果展示法等。此外,借助泛雅平台提前纳税申报资料和申报表,将纳税申报填制方法上传至泛雅平台,供学生自我学习。实训课堂期间,借助纳税申报软件,让学生课堂分组再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以一个具体的企业为例,学位分组,且组内进行岗位分工,完成一家企业的报税事宜。传统的教学为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操作。这样学生就少了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申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申报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先按组讨论,尝试将企业报税事项操作起来,那么学生就需要解决报税的内容和数据来源、纳税申报指南的解读,这都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形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和学生互动讨论。期间教师也可以随机和学生小组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具体某个数值的来源、讲解报税表格如何填写、何种方式填写更加快捷,或者提问学生对报税流程的想法及建议,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报税完成后,让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调研企业涉税业务、纳税情况、税务筹划等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税务筹划出谋划策,写一份报告,课前上传至泛雅平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及汇报,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强化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JX学院的双创教师队伍成员主要包括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师资双创能力较弱。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体系。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校内外有效资源,尤其注重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双创教育融合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将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士聘请到学校,担任双创实践教师,既然是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有关,因而聘请的财务人员可以偏向于纳税报税人员,甚至可以是企业的高管人员,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授课或开展示范课,这样不仅为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本校教师也可以观摩学习,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以后课程的开展。此外,本校创新创业团队教师也可以定时到企业挂职锻炼,充分利用企业的实际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战能力,打造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将双创能力纳入综合考核中
根据JX学院课程标准可以查阅出,纳税申报实训这门课程的考核形式是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100%。那么教师在考核平时成绩环节,考核的项目当中可以加入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设定具体的百分比,课程实训过程中,告知学生这一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一)双创教育凸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通过报税软件,由学生自主进行纳税申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教师再根据学生报税情况给予指导,从而完成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一个企业完整的报税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企业的真实岗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纳税申报实训是教师讲解步骤,学生手动计算报税数据,进一步教师讲解报税表格填写步骤及方法,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报税方法及步骤,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整合度相对较低。融入双创教育以后,学生需要思考那么多的数据、表格如何去处理,有哪些方法可以加速处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内头脑风暴法等,边学边做,真正做到让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及就业能力
我们课题组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出,超过8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更加主动,对专业学习更加坚定,对创新创业更感兴趣,希望越来越多的课程能够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因此,教学改革的总体效果是良好的,提高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在双创背景下开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纳税申报实训教学,教学目标应该从简单的会计核算转变为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税务实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模拟方式,通过税务软件,真账实训以及岗位扮演,让学生逐步喜欢上专业学习,逐步养成创新创业意识。最后通过对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教学可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如果更多的专业实践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那么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纪丽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ND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20(8):113-114.
[2]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3):36-39.
[3]刘晓宇.基于创业计划的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50-53.
调查对象为山东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从事会计工作。调查共收回问卷424份。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题目的完整性,将存在未作答题目的问卷做了删除。经处理后,得到有效问卷348份。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使用了统计软件包SPSS13.0。
基本情况
毕业生所在企业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最少,仅为21家,占比6.0%;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127家,占比36.5%;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最多,为200家,占比57.5%。
被调查毕业生分布在全省16个地区。毕业生较多的地区为烟台、济南、淄博和潍坊,占比均在10%以上;其次为青岛、临沂地区,占比在5%以上;其余地区的被调查毕业生占比都在5%以下,不到20人。
毕业生工作的企业以私营企业居多,达237家,占比68.1%;其次是股份制企业,52家,占14.9%;再次是国有企业,32家,占9.2%;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数量较少,仅为17家和10家,占比分别为4.9%、2.9%。
毕业生所在企业以小型企业数量最多,有166家,占全部企业的47.8%;其次为中型企业,116家,占比33.3%;再次为大型企业,52家,占比14.9%;数量最少的是微型企业,为14家,占比仅为4.1%。
总体上看,本次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分布在山东省16个地区,所在企业以第三产业居多,占比近60%。毕业生工作的企业,尤以私营企业最多,占比达68.1%。在不同规模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都有,但在小型企业工作的人数最多;其次为中型企业,两者合计为81%,说明大多数毕业生在中小型企业就业。
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情况
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超过70%的毕业生认为综合素质、对工作原创性与灵活性的把握、职业水平与能力这三项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能力。作为通用职业能力来讲,多数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协调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四种,其中前三项占比在89%以上。毕业生对英语、算盘和计算器三种通用能力的选中比例都远低于前四种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加强的能力是综合处理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选择这三项的毕业生占比均在66%以上,尤其是第一种能力占比最高。
毕业生对证书的认可程度
普通话证书和英语证书的认可度均不过40%,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证书则得到了大多数毕业生的认可,认可度远高于前两类。说明他们认为满足工作需要的首选和主要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证书,而非普通话证书和英语证书。
从专业证书的角度,选中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证书的比例均在88%以上,说明他们认为最需要考取的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证。
会计岗位能力的适应性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应当具备会计核算技能和财务分析技能,毕业生对其认可和重视的程度分别为99.7%、71.0%。内部控制技能、内部审计技能和预算编制技能并未得到多数毕业生的认可。
多数毕业生认为重要的专业职业能力是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和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等五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其认可和重视程度分别为95.1%、87.6%。毕业生对会计制度设计能力、管理制度设计能力、预算编制能力、筹资投资分析与决策能力的认可比例都很低,说明其并不为多数毕业生看重。
专业课程的适应性
多数毕业生认为得到有效应用的课程有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6门,有效应用程度比例都在54.0%以上,尤其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两门课,其有效应用程度更是超过了80%。珠算、管理会计、经济法、审计、预算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的有效应用程度比例都较低。
逆向调查发现,与会计实际工作相关性较低的课程有8门,分别是珠算、纳税筹划、审计、预算会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三项技能得到有效应用的程度最高,有效应用程度均在70%以上。会计综合实训、点钞两项技能有效应用的程度次之,也都将近60%。珠算、汉字录入与编辑、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有效应用程度都很低。
关于在校期间有哪些未曾涉及而在工作中新学习的项目,或者说有哪些未曾深刻领会而在工作中熟悉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银行相关业务、工商登记相关业务、税务相关业务,毕业生对其选中比例均在69.0%以上。
结论与建议
经验数据表明,近几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而且尤以私营企业居多。这对指导学生有效就业具有实践意义。
毕业生普遍对综合素质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认为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是综合处理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协调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等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培养对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应当具备会计核算技能和财务分析技能,认为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能力就有会计分析能力。他们认为重要的专业职业能力是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和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等五种,尤其是前两种能力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围绕上述核心职业能力来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对珠算、管理会计、经济法、审计、预算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其有效应用程度都较低。学校可以考虑不再开设这些课程或将这些课程由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
同时,毕业生对普通话证书和英语证书的认可度并不高,因此也可考虑不再开设这两门课程,或调整减少其开设课时的数量,而且不再要求学生考取与其相关的等级证书。
有6门课程的有效应用得到了多数毕业生的认可,分别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多数毕业生认为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点钞等训练得到了较高的有效应用。经比对发现,上述课程和技能训练与上面归纳的核心职业能力基本吻合。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上述课程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力度,尤其需要强化这些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必须推动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技能训练强度,切实提供实践教学改革必需的设施和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