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的登记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建设项目,均应依照本实施办法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
第三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的主管机关是县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
凡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论其经济类型、隶属关系、规模大小,均应向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办理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手续。
济南铁路局、省黄河河务局系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山东省统计局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
第四条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到统计部门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并完成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到统计部门办理竣工统计登记。
第五条建设单位到统计部门办理开工统计登记,需携带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批准文件、项目预算等材料,并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统计登记表》,经审查后发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统计登记表》一式二份,经统计部门审查盖章后,一份由统计部门存档,一份由建设单位留存。
第六条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统计登记,需携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书、验收鉴定书及其他主要验收资料,经统计部门审查后,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登记表》。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登记表》一式二份,经统计部门审查盖章后,一份由统计部门存档,一份由建设单位留存。
第七条建设单位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后,应同时指定专人负责投资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向其宣讲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并发放投资统计基层报表、统计台账及有关业务资料。
从事投资统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统计工作。
项目投资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如有调动,应当及时选配合适人员接替,统计工作不得中断。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是建设项目已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的有效证件,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有权随时对其进行查验。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的管理,一旦丢失,应立即到统计部门补办。
第九条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或不如实申报登记的,依照《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规定,以拒报统计资料或虚报、瞒报统计资料论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处伍千元至伍万元罚款,并责令其在限期内补办登记;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关于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关键词: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 思考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不重视
主要体现在:“重现金轻财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只重视有严格制度的收支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个别学校无固定资产卡片账、明细账,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清查、处置、报损等相关制度,更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有章不循,内控制度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格
集中表现在:对上级部门拨入、接受捐赠的设备未记入固定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已报废或遗失,但仍挂在账上未及时处理;有的单位基建已完工并验收合格,但由于未及时结算工程余款而不能计入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查,以至于资产账面记录与实存不符数量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单位内部资产使用人变换,未及时登记导致的固定资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会计集中核算导致的责任不清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多数地方的中小学账务在县级教育支付分中心统一处理,账面只记载固定资产金额,无明细实物数量,固定资产却由单位购置、使用和保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相互沟通衔接不够,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责任意识
中小学单位领导应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小学的主管单位应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作为单位领导的一项重要任期目标,纳入工作考核和任期审计。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固定资产登记核算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制度。各中小学除按登记核算制度做好管理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有效清查,对盘亏盘盈的固定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理。考虑到中小学专业财务人员欠缺的实际情况,学校主管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小学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基层中小学主管单位的县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对中小学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所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落实到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使用、转移、报废都要存档备查。
(三)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登记保管工作
中小学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目、卡片登记制度,单位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取得的资产,包括自制、基建投资、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等形式,都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的存量、分布及增减情况,仔细分类、编号。尤其在新形势下,上级集中采购资产较多,一定要做好集中采购资产的移交登记工作。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心要与各学校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各单位反馈会计信息,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对资产使用部门的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赋予相应职责,在岗位交换时,要办理部门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交接时要进行账、卡、物的清点。
(四)重视资产清查抽查工作
落实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制度,是保证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的重要保障,要把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道路。一是使用人的清查盘点,每年由中小学组织一次以固定资产责任人为主的自查清查。单位汇总后,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二是财务部门的核对,中小学财务部门依据固定资产明细账目,对固定资产使用卡片和自查汇总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主管部门的抽查,由主管部门进行一次一定比例的抽查,抽查内容可参考清查制度。四是人员变动及离任清查。固定资产使用人发生变更时,由学校组织检查,办理固定资产卡片变更;单位领导离任时,由学校主管部门及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资产交接手续,防止中小学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理顺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心和中小学的业务关系
实行中小学经费统一核算的地方,会计核算机构要明确自身的身份,会计主体仍是各学校。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可协助学校设立固定资产账,由学校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核查对。防止出现“都要管”或“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效率低下或固定资产无人负责的状态。
(六)加强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各项财经政策制度层出不穷,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中小学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从业人员的进退机制,促进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自觉执行财经法规,规范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本职工作。
三、结束语
中小学的固定资产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加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管部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需要全员参与和专业化、全过程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京凯.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与会计,2013.04
[2]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一、凡用财政预算资金、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外资金、基建拨款、专项经费或自有资金购置以及上级部门或有关单位无偿调拨援助的固定资产,无论其来源渠道如何,所形成的资产只要是国家财产,都要纳入州政府办公室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产权登记。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
三、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州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统一对所属各单位及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所属各单位、各科室应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协助州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管理人员应对各单位、各科室的财产进行全面登记,与州政府办公室财务科核对后,记人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具体情况,分户、别类登记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建立各科室财产登记卡片。在业务上与财务人员配合,明确分工,定期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五、固定资产的购置。由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年初提出申请,上报州政府办公室和财务机构,办公室和财务机构研究平衡后,列人当年预算。同时,严格贯彻执行政府采购的规定,办理有关申报手续,待采购计划批复下达后,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固定资产的购迸、领用、保管、调拨、维修、报损手续完整清楚,年终进行清查。
六、州政府办公室领导离任前应主动清查所管辖和使用的财产,编制资产移交清册,接任领导要按资产清册核对、查实、签字后,将资产清册交资产管理人员备案。
七、一般公务员和职工调离、离任前必须对使用的资产办理移交手续,经各科、室领导、资产管理人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工资转移、调动及离职退休等手续。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of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leg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assets safety, complete financial repor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Fixed asse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perty of hospital, which ensures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service. The safe, complete and effectively used fixed assets w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hospita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ontrol point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cceptance, registration, operation and disposition about the fixed assets and professional equipmen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ensuring the safe and complete state-owned assets, and improving invest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fixed asset;intern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7-03
0 引言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实际管理中,医院也都制定了与此相关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现代医院管理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从如何防范资产被盗、非法占有等安全性问题上逐步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上。因此,医院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也必须从保障资产安全为重点扩大到资产安全和效益提升并重上来。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性
1.1 固定资产的权属 公立医院是国家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政府预算单位,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资产管理归政府财政部门管理。从公立医院的单位性质上看,公立医院目前属于财政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遵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实施。
1.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即: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其中房屋主要是指医院用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业务用房;专业设备是指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直接使用的设备,包括各类检查、治疗仪器设备;一般设备主要包括医院的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设备;其他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仪器仪表、量具等资产。
1.3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通过折旧的方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磨损,也应出现价值转移。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并不实行按成本收费,而是由政府定价。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完全转移到其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中去。这也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期和投资收益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1.4 固定资产的重点管理类别 从固定资产的金额构成来看,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所占比重最大。简单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流动性最差)外的其他三类资产进行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专业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属于“A”类管理对象。在医院运行中,专业设备作为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直接产生使用效益,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直接劳动工具。因此,专业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类别。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流程上讲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资产登记、资产运行维护、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等。各环节常见的风险主要有:
①固定资产取得未经过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资产取得后使用效率、效益低下;新增固定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资产运行。
②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③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或浪费资源。
④固定资产丢失、毁损、调拨不清等造成账实不符,不查明原因和不追究责任造成资产不完整。
⑤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当造成的医院经济损失。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要点
3.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以专业设备为重点,覆盖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管控,其应遵循的原则有: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涵盖该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重要性原则,即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资产、重点环节;制衡性原则,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权责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制约。
3.2 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论证 详实的财务可行性论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不理,从而降低因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在公立医院现有的专业设备购置过程中,财务可行性论证是被忽略和简单化的一部分,常常只是购置部门凭主观认识填列原始购置额、年预计服务人次、年预计收入及投资回收期等项目,其出具的论证结果往往都是短期收回投资,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特别注意财务可行性论证,对于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申请购置部门除提供年预计服务人次外,其余应由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可行性论证需要包含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盈亏平衡点(BEP),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收益率(ROI),安全边际率等。在计算过程中,应以物价部门核定的与该设备相关的收费标准作为单位收入标准,以设备投入后检查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剂及卫生材料)作为单位变动成本的主要计算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设备尤其是化验设备在购置时常常附有与设备配套使用的化学试剂。此时,在可行性论证中除了关注设备本身的购置价格外,还应特别关注耗材的价格及“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比例”指标,即该设备投入后单次耗材价格与单次收费标准之比,计算此指标是否超出常值,这往往是在内部控制中容易疏忽的地方。
3.3 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 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将保证医院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质量,从而降低因质量不符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
医院应当根据设备购置合同、供货商发货单等对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设备开箱单替代验收单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对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等进行了确认,对质量和技术要求无法进行确认。因此,医院设备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必须组织供应商、固定资产购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参加。开箱时,对品种、规格、数量进行签字确认;设备安装完成运行一周(或一月)内,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招标文书中的技术内容对设备进行使用,并确认质量及技术要求,至此完成新购设备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程序。
3.4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控,应全面登记所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情况,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在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时,都会按要求编制入库单登记填列资产名称、数量、金额等主要要素。但是,有很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如CT、MR、检验流水线等,其供应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台设备,而是一个包括了若干硬件(如设备配套操作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软件(该设备运行需用的专业软件等)的设备系统。此时,仅填列“××设备一台”不仅不足以反映资产全貌,而且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在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因此对于由若干软硬件组成的成套医疗设备,必须按照设备配置清单,将各组成部分在入库单附件中加以注明名称和数量,以将该设备的配套装备全部纳入管理。
3.5 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 固定资产卡片是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档案记录,因此,固定资产从进入使用开始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大部分医院虽然固定资产的核算已采用了计算机形式,但是在使用部门端,仍是采用手工的形式,因此,纸质的固定资产卡片名存实亡,仅用于资产清查时的对账,而失去了卡片存在的真正意义。
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的内部控制应从加强资产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入手,实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内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责任人、运转、维修、盘点、处置、残值等信息,通过规范登记权限、明确登记责任,使计算机中生成的资产卡片得以充分利用,替代手工卡片。从而避免固定资产的异常流失,确保完整、安全。
3.6 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起主要作用,对于各类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的流程应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数量及业务能力等限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往往是接到使用部门的保修信息后才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工作,定期的检查保养等有所缺失。而对于大型设备在购买了年度保修后,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几乎不再主动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起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保养计划,并对维护和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可涉及设备完好率、开机率、收入维保费率等。同时对于高、精、尖设备的维保费,也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开机状况等合理评估后订立合同,而不是长年一致,避免在设备使用各个时期的资源浪费。
3.7 固定资产的处置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因此,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首先在于处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期短、报废早、原因简单的情况,因此,公立医院资产处置内控的第二个方面应区分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和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对于前者,由使用部门填制报损单,经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及医院授权人签字批准后按类别上报。对于后者,医院应参照《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的时间辅助确认,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报废理由及原因,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建议处理方式、评估可回收残值后,按规定程序处理,对于重大资产的处置,应采取集体审议制度。
第三,关注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公立医院报废固定资产,经过主管部门及财政审核后,部分可变现回收残值。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于已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忽略,主要表现在回收方式及残值登记的缺失,以废旧物资的形式变卖。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已报废资产去向不明、已报废资产残值不入账。因此,对于已核准报废的设备,医院一方面要在固定资产卡片上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建立已报废资产备查账,登记报废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值、净值、报废后处理方式及去向、入账残值金额及时间等内容,以实现报废资产的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资产处置不当造成的经济风险。
3.8 固定资产的抵押 《合同法》中明确: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在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抵押。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立医院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落实细节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EB/OL]. http:///stock/roll/20100604/2276608.shtml,2010-06-04.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 事业单位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第四十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由财政拨款投入形成,管理者通常只看重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对于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增减变化等日常管理并不重视。多数单位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由于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加上管理者责任意识薄弱,难免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国有资产流失等不良现象。
2、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
第一,固定资产采购的审批、执行、验收等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有效分离,一个人同时兼任几个相关岗位工作,容易造成舞弊现象的发生。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发生变化以及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发生变动,没有及时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单位资产通常按照购入时确定的分配方案登记使用部门和人员,在资产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调剂时没有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单位内部人员调动、退休等情况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造成固定资产账目混乱,账实不符,一些贵重资产长期被私人无偿占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对于单位固定资产采取静态管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在固定资产购进时登记相关的基础信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的改扩建增加部分通常没有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而且,由于采用的是静态管理模式,决策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一方面导致资产重复购置,另一方面闲置的固定资产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第四,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在单位内部自行处理,没有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容易造成“小金库”现象。
第五,对单位固定资产没有组织定期的清查盘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由于人手少、盘点工作繁杂等原因长期未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账目就是一本糊涂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频频发生。盘盈盘亏资产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而且长期没有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不能及时发现一些闲置的固定资产,不利于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不能有效盘活已有的资产,造成浪费现象。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采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而是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登记流水账,这种方式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利于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4、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多是兼职
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多是依附于单位的财务部门或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人员,不熟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等专业知识了解的也有限。在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无法向单位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从投资形成、使用、维护到最后处置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的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自觉性。
2、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第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毁损、调拨、变卖、转让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第二,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财务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重视财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词:教育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制度 健全
教育单位向来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一直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而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比之下却常靠边。被管理者所忽视。教育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者多、数量大、流动性快、使用频率高、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管理难度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就会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牵制,对学校的正常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本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在微观上
1、分类标准交叉含糊,初始确认随意性大。
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是全部都按照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标准执行,部分单位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是规则所允许的。但是。在各单位具体制定标准和执行的过程中,因各自理解的不同,所制定出来的标准科学性不一,有的单位分类标准中同时既按功能又按品种进行分类,界定不明确,交叉含糊,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设备分为办公设备、电教设备和一般设备,这样同一台设备因为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各人理解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此外。有的单位不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所有的实物资产不分价值大小全部计人固定资产,如:单位价值低于500元的非成批、可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资产,甚至单位价值低微在100元以内的零星资产仍按固定资产确认入帐,这不仅造成资产虚增,同时也增大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量,加大了实物管理的难度。
2、资产报废控制不严,报废不及时。
(1)教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尤其是大批量的、使用频率很高的、易移动、易拆零的资产。如膳食用具、电脑、打印机、桌椅等,规格、型号、批次很多。因平常实物资产管理人手缺,管理不细致不到位,报废时不能严格控制,造成张冠李戴,帐实不符,该报废的没报废。不该报废的却报废了。
(2)对于人为“丢失”、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毁损,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出现问题往往不了了之,这种消极不严肃的管理方式恶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3)对于已经毁损不能使用、已淘汰、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该报废的资产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虚增了资产。
3、未建立定期盘点和定期核对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而许多教育事业单位未建立定期盘点和定期核对制度,或者有盘点只是抽查一部分,走过场,工作没有做到实处,实物管理明细记录没有与财务资产清单一一详加核对,日常管理中因疏漏、错记、重复登记等问题所造成的差错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长年累月,问题越积越多,造成资产不实、家底不清,使财务数据与实物管理信息失真。
4、未建立固定资产统一编号和卡片登记制度,实物管理处于零散、不系统状态。
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和实行卡片登记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基本方法。而目前有的教育单位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统一编号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固定资产处于无序、散乱状态,管理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谈不上系统高效管理。
5、财务固定资产只记流水帐,没有实物盘点清册,给管理和审计带来极大困难。
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钱轻物,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只记流水帐,没有实物清册,比如:电脑总共多少台?桌子多少张?在哪里?型号分别是什么?目前使用状况如何?象这样最基本的实物清单有的单位都提供不出来,给管理和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在宏观上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额。
由于教育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固定资产价值在发生时候一次性计入成本,核算时也不计提折旧。但事实上,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被淘汰、破损老化不能使用等原因不断地发生减值,这种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式使得教育单位固定资产帐面虚增,已经不能反映出教育单位的真实情况,也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
2、校园园林绿化支出固定资产如何确认找不到标准,后续管理困难。
校园园林绿化支出金额巨大,甚至高达数千万元,在校园建设总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种类繁多,有些花木造价不菲,该部分固定资产确认及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烦琐。目前园林绿化支出有的学校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畴,有的学校则没有。由于目前还没有适用于教育单位的园林绿化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和操作指南,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的探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政策和会计制度上的统一和法律依据的支持,这对于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审计的开展和完善无疑是一个短板。
3、改建工程完工价值确认缺少可操性标准。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大面积改建的固定资产,如果按原来的固定资产价值加上改建新增价值减去变价收入,很显然虚增了被改建部分的价值,因为变价收入对于被改造部分的价值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如何真实的反映改建工程的实际价值,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可操作性标准。
二、对策
(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首要前提。
固定资产管理是教育单位所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配备相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管理手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执行和落实管理制度,得到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都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有领导的鼎力支持这一坚强后盾,才能顺利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
要有效管理固定资产,就必须根据所在教育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
首先,制度要明确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标准。单位价值多少以
上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多少以下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大批量的单位价值不到规定标准应该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比如桌椅板凳床等如何确认都应该在制度中加以明确。
其次,要科学制定大类标准,具体明确各分类细目确认标准,科学制定固定资产编号规则目录,统一管理口径。大类标准最好遵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进行,使同类单位具有可比性。确实需要另行制定的,既要考虑到分类标准的适用性也要考虑到分类的科学性,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或者使用功能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避免同时使用双重甚至多重标准,防止含糊交叉不利执行。对各大类项下的细目,应花大力气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详细的具体确认范围和标准,便于实际操作。编制固定资产编号规则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管理制度,并及时补充维护。-
再次。要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定期核对制度。每年年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年中定期盘点,实物管理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及时核查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人为造成的丢失或等舞弊现象严惩不贷,要建立有力的惩戒和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杜绝一切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逐渐使管理走上正轨。
最后,要明确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处置程序。对于固定资产因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列入清理的,必须说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和相应的原因,对于报废资产要建立起照片、录象等图片档案作为证明资料便于事后核查。明确资产处置的程序及各级管理权限,建立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把资产管理落到实处。
(三)开发和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依赖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因学校资产量大,流动性很强,光靠记手工帐来管理显然已不合时宜的,必须依靠现代管理技术。开发和利用好本单位适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形成信息共享,减少重复购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有序系统地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细到每一房间每一使用者,使固定资产管理按照所制订的规则编号及登记卡片,同时也便于清查盘点,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四)国家应该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各单位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按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计提折旧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下列示。
(五)国家应明确学校校园园林绿化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和操作指南,便于实务管理和审计执行。园林和绿化的范围、计价标准、分类标准、计量单位都应该予以明确。对于名贵花木标准,哪些花木或者多少价值以上属于名贵树木,需要单独确认管理也应该明确。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1.在单位实施固定资产的具体方式
1.1岗位分工控制
1.1.1分清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责任界定模糊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分清产权关系,明确责任范围,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单位直至个人。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达到标准起点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
1.1.2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合理设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在兼顾运营效率的同时形成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审、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各单位应当配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单位对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1.1.3对于一个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同单位的一部门或个人全负责。
1.2授权批准控制
1.2.1将所有固定资产业务都纳入授权批准的范围;将固定资产业务的相关人员分为审批人和经办人,并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1.2.2应根据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
1.2.3应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1.2.4规定被授权人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责任不清的情况出现。
1.3预算控制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中型企业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年度购建计划(拟购建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小规模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
1.4购建控制
购建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论证、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宜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政府采购除外);零星采购实行双人采购制。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签定并依法履行合同。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要经过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报告。
1.5验收控制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外单位调入等),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账。对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备查登记簿专门登记,验收时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如检查房屋产权证、车辆行车(运营)证等权属证明文件,对于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需及时补办相关手续或专门提供依据,经明确后方可验收入账。
自建工程,当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1.6保险控制
为防范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意外风险,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投保制度。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下,选择合适种类的保险。单位必须首先明确投保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等拟定投保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办理单位手续。
1.7(七)转移使用控制
各个业务部门获得使用固定资产的授权后,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出固定资产转移申请,之后进行有关的固定资产出库业务。管理人员要把握好核对环节,即对准备出库的固定资产数量、规格、使用部门等要素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其次是固定资产出库登记制度,即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出库业务都要登记使用部门名称、固定资产转移时间等要素。固定资产使用完毕后,使用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交接固定资产要有记录,以及固定资产转移入库要有记录和责任人交接要有记录。。
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折旧、减值等相关会计核算。。折旧费用按规定计算,固定资产记账员在每月对折旧费用的变动作出分析。
2.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督并建立奖惩制度
单位当建立健全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单位实施固定资产的具体方式进行检查和监督检查,把固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建立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法人与部门负责人签订《资产管理责任书》,促使单位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管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单位设计良好并运行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可合理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一般就是指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置价值在8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资产。可以说,固定资产可以反映单位的综合实力,因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特点具有:
1.固定资产的投入都是国家的财产,具有公益性。一般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都是带有盈利性质的,他们追求的就是固定财产的利润最大化,而行政单位的固定财产都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是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它的投入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固定财产的采购以及折旧都有明确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对于国家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折旧等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它是由采购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1.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明确的固定资产明细。我国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审计等方法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尤其是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到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有的甚至是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还有些单位存在着帐外物资的情况,这种情况近几年甚为严重。因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具有多样性,而由于行政上下级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
2.对于性质变化的固定资产缺少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度。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财产,但是对于报废或者没有用处的固定资产,行政单位或许就会不经主管部门审批等就处理到了,这样随意出售的固定资产的收益就会流入单位的“小金库”。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有的行政单位私自把单位的房屋等出租,所得的租金没有经过单位的登记。②出租的收益没有在单位的资产登记上进行登记,使得出租的收益流入单位的不法之处。
3.会计的核算具有滞后性。在会计的核算上由于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导致行政单位的账目与实际的情况相脱节,导致单位的账目具有滞后性,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也不准确,他们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只看发票的数额,没有考虑其中的额外成本,这就无形之中缩小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对于行政单位的资产我们要加以爱护,并且我国的法律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出现上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因为:
1.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主体混乱的局面,比如有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地方的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的就是属于单位内部管理,这样的局面就会使得国家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机制。
2.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管,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长期使用后应报废的固定资产,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申请表》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调整账务。应该说,这一方法是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责任心,他们的思想意识淡薄。行政单位的固定财产是属于国家的资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制度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我国的行政机构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的资产管理者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松懈,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做事主观,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未经集体讨论等,从而导致财会人员一切听从领导,而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职责,责任意识下降,再加上许多领导频繁调动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毋须专业培训,使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最起码的专业知识。
四、解决措施
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在此我们提出几点有针对的解决措施:
1.提高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思想认识。我们要从管理固定资产人员的思想入手,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运用法律的手段促进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并且要明确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者的权力与义务,定期对于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保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之我们要运用法律与道德的标准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行政单位的责任。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监管机制。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管我们要从单位内部、审计单位以及社会三方面进行监督。最后我们就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我们要做到日常管理的科学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固定资产等级制度的完善,并且定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检查,防止出现监管的漏洞。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节约型 消防部队
消防部队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部队职能使命的物质基础。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扩展,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保障之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警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目前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对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改善了各级单位的办公条件,加强了各类装备,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固定资产在各级单位做到有账可查,对逐年增多的固定资产,各级单位和部门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时间进行管理。但必须承认,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消防部队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个别人占用了公家的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无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主要表现在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勤俭节约更无从谈起。
(三)没有充分利用预算、集中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四)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难以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的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消防部队
(一)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搞好资产配置。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列入当年部门预算,增强计划性,防止无计划购置和重复购置。要充分考虑资产使用的综合效益,对可以共享使用的优先购置,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产闲置,使资产发挥出最大效能。二是建章立制,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以进一步巩固资产清查成果,完善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三是要严格各项购置核算,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领用工作,负责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变卖等资产处置行为的报批手续。
(二)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控制
一是在单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所有固定资产档案。财务部门根据此档案及时对账,对有产权无价值的,请有关部门评估后作账务处理;对在账务上有价值,已报废或未做账务处理的及时入账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清查的固定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登记,按照资产的种类、名称、使用部门、数量、金额等内容建立固定资产总账,由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各处室建立固定资产分账,由处室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这样,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具体使用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把资产管理好。二是对新增固定资产严格登记手续。按会计制度要求,对新增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交资产管理部门严格登记,对资产管理部门未登记的不予报销,切实把新增资产管理好。
(三)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认真编报计划。部门购置资产时,应事先编报计划,说明购置理由,提出规格型号和技术要求。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既要考虑财力情况,又要考虑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和共享性。对单位内已有同类资产并且可以统筹使用的不予审批;对急需又可共享共用的资产优先购置;对应予购置但因资金紧张不能马上购置的,要建立资产购置项目库,充分发挥资金分配的导向作用,引导资产合理配置。二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定购置设备后,应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班子,通过市场考察、技术预测,就设备的性能、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论证,要增强购置资产的前瞻性,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和升级换代的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购置换代产品和淘汰设备,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三是实行集中采购。单位资产的购置要由专门部门负责,大额资产购置全部实行集中采购,各部门不得自行购置。这样既能保证质优价廉,又能杜绝资产购置中的不正之风,有利于消防队伍的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