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

第1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霍尔三维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集合,其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主要组成,在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绩效审计的逐步推进,审计范围和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不同的对象,以何种思路指导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设计相关指标亟待探索。

一、国内现有研究文献

目前学界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类是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方法论研究,例如祭增学等(2007)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指标分类等进行研究;第二类是对具体项目构建有针对性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例如王世成等(2010)对大规模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第三类是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组成部分的研究,例如李四能(2010)对建立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中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的设计思路研究鲜有涉及,往往均直接列出了评价指标体系而缺少指导性研究。

霍尔三维结构模式主要应用于系统工程类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例如项目投资管理、质量管理等,也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评价体系方面,例如潘经强(2009)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式,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构建了地方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当前,将霍尔三维结构模式运用到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较少,王继霞(2009)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式构建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思路与措施。

二、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通信工程师和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又称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简称HSM),是为解决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该模型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到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最优化、综合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特点。

三、运用霍尔三维结构的必要性

一是系统观为指标设计提供导向,使得设计目的性更加明确。霍尔三维结构为评价指标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系统导向,遵循该结构进行指标设计,为设计者提供了清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以使评价指标更加直接的反映评价目的,又不失完整性与典型性。二是逻辑维为指标设计提供步骤,使得设计更加程序化。逻辑维作为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遵循的思维程序,步骤化的方式使得评价指标的设计更加有序,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前后逻辑关系合理,各个指标通过程序化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标准化程度有所提高。三是时间维为指标设计提供关注重点,使得设计更具典型性。时间维作为评价对象有关行为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的线索,以此为脉络对行为内容进行分析,保证评价内容全面覆盖,同时有针对性的对重点行为或行为的重点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使其能够反映评价内容的主要特点,典型性更强。四是知识维为指标设计提供知识储备,使得设计更合理、可行。知识维作为设计评价指标所需知识的范围,列举了重要的知识类型,审计人员在设计指标时可以主动应用知识维中所需知识,能够丰富考虑问题的视角,储备更加多元、有效的知识,保证指标设计得更为合理、可行。

四、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设计思路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中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的定义,笔者根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的特点,总结和归纳了指标设计中涉及到的各个评价环节、评价对象行为普遍同质的行为顺序以及所需的知识类型,并对霍尔三维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使其更有导向性的指导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一)时间维

该维度主要对评价对象有关行为活动的时间顺序进行归纳,便于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有目的的关注每个时间节点评价对象行为活动的特点,使得评价指标更具典型意义。一是规划阶段,该阶段主要对评价对象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进行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计划。二是决策阶段,该阶段主要根据规划对行动的计划、目标、实施方案进行比较,从多个可能的备选中进行选择,确定最优选择对象的分析判断过程。三是建制阶段,该阶段主要为确保决策目的的有效实现,根据决策结果,从组织体系、制度框架等方面进行设置,确保组织框架能够满足决策内容的有效实现。四是配置资源阶段,该阶段主要对组织内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根据稀缺性不同在组织内或有关行为的各个环节做出分配,对不同分配方案进行分析并做出选择。五是执行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为实现目标,根据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的要求,合理利用各项资源,贯彻执行组织的各项要求,履行相关职责。六是监督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对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观察、检查和管理,确保效果能够达到目标的要求。七是整改阶段,该阶段要求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措施,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顿并改革,使得改革后的行为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

(二)逻辑维

该维度主要对设计评价指标需要完成的程序进行归纳。一是识别评价对象,确认评价对象的行为目的、性质、范围和特点,审计人员要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熟悉掌握评价对象的行为程序。二是对识别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重要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原则,明确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根据评价内容,寻找评价的切入点,明确评价关注,确定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多因素。四是根据评价因素的内容和性质,对所使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判断,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更加合理与可行。五是依据评价因素的内容和性质,查找评价的依据,评价依据通常包括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同业平均、同业先进和其他。六是结合评价方法,根据评价依据的内容,分析和研究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评价意义且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针对某一特点对象设计个性化标准,也可以是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一般性标准,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使用范围。七是根据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选择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果,此时应主要评价结果分档的科学性。定量评价结果的优势在于分数直接反馈结果,劣势在于负向评价有时很难直接转化为得分,以及得分有时可能和定性评价发生矛盾;而定性评价结果的优势在于评价结果相对模糊,容易沟通,劣势在于评价档位设定的主观性较强。

(三)知识维

该维度主要涵盖了设计评价指标所需的知识范围。一是管理学,应熟悉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重点掌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逻辑与分析,逻辑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应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符合思维的普遍规律,分析主要体现为审计人员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三是统筹与运算,统筹指审计人员应通过对整体目标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模型来描述整体的各部分、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评审指标体系,进而综合成一个整体模型,用以进行分析并求出全局的最优决策,以及与之协调的各部分的目标和决策,运算是指审计人员应掌握根据一定数学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四是哲学与政治学,哲学指审计人员应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政治学指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政治领域方面的相关社会科学。五是法律,主要指审计人员要熟悉和掌握有关领域的法律制度,识别法律风险。六是会计和审计,主要指审计人员应精通会计、审计相关知识。七是专业知识,主要指审计人员应掌握与评价对象和内容等有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工程、建筑等方面。

五、设计思路的运用案例

结合案例,笔者以用能成本控制为评价对象,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以霍尔三维结构为指导思想,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时间维

从时间维的角度,应关注以下程序节点:(1)规划阶段,关注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2)决策阶段,重点关注用能分项计量的决策情况以及工作目标、计划的确定。(3)建制阶段,关注用能、节能管理以及节能减排相关制度。(4)配置资源阶段,关注人员配置、用能预算分配情况。(5)执行阶段,关注用能监测、用能分析、分项计量、节能、应急管理与处置等情况。(6)监督阶段,关注节能减排计划完成、节能减排考核完成、用能成本核算控制以及内部管理监督情况。(7)整改阶段,关注内部监督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的整改及落实情况,以及用能满意度调查。

(二)逻辑维

以时间维中执行阶段的用能分项计量管理为对象,从逻辑维的角度进行以下设计:(1)识别管理行为的特点。目前用能分项计量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推广力度较大,但是由于用能分项计量的改造成本较高,存在着一定的推广障碍。(2)根据典型性原则,将监测、数据采集、分项计量确定为评价内容。(3)根据重要性原则,从分项计量设置的覆盖程度、分项计量用能数据的采集、分项计量系统建设情况等方面设定评价关注。(4)针对分项计量用能数据的采集,通过设定数据采集率的方式,使用定量评价的方法,针对分项计量系统建设情况,选择定性评价的方法。(5)查阅国家对用能分项计量的有关规定、被审计对象及其上级行的制度规范。(6)对于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即为评价标准,对于定性评价指标,审计人员应结合实际设定。(7)明确评价结果,鉴于定性与定量评价的优缺点,审计人员应采取双轨制的方法,便于审计反馈时灵活的进行调整。

(三)知识维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将运用以下知识:(1)管理学知识,包括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2)逻辑与分析,主要运用逻辑维的思维方式。(3)会计和审计,运用了成本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知识。(4)专业知识,主要指用能监测、分析与计量等方面。

(四)构建用能成本控制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根据霍尔三维结构设计了用能成本控制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详见上页表1。其中,评价类型对应时间维度,而具体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中包含着知识维度。

(五)设计用能分项计量评价指标

在用能成本控制评价体系中,可以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思路设计其中各项指标,本文以用能分项计量评价为例,详见表2。其中,分项评价对应逻辑维度,而评价关注和评价标准包含着知识维度。

六、设计思路总结

不难看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纵向根据时间维设计,横向运用知识维有关知识储备,斜向根据逻辑维设计评价项目中的每个评价指标,三个维度始终贯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形成立体化的设计思路,并指导审计人员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霍尔三维结构由于其系统论的特点,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X

参考文献:

1.李四能.建立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潘经强.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地方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第2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会计 课程体系 改革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特别是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年来在中职教育中推行的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①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偏重于会计一般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的结合脱节;②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上岗后的后续教育成本相对较大,市场难以接受;③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知识单一、应用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新兴行业对专门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的要求;④由于中职院校的自身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培养的学生能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的理念、原理和知识十分有限。为了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乘着国家示范性中专建设的东风,我校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尝试,以便形成特色和推广。我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主要遵从以下思路来进行:

一、全面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三重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了解地区产业行业现状及会计人才需求趋势,掌握不同规模企业岗位设置并进行分析,分析中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并对地区人才市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确定现阶段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人才能力要求,三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1]

为了了解东莞地区产业结构和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调查,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首次就业情况,明确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导向性依据,从行业企业、中职院校和毕业生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行业调研是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和人才市场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实际用人需求和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中职院校调研是对东莞地区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教学走访调查,了解会计专业的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培养措施等情况;毕业生调研是对本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会计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就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就业专业对口率。

二、了解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定位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专业岗位群定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为了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开展东莞地区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岗位分析调研工作,了解企业财务岗位在企业当中的设置情况,及不同岗位在企业当中的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分别按企业规模50人以下企业、50-200人企业、200-1000人企业、1000-5000人企业、5000人以上企业统计分析出财务岗位招聘的最低要求,包括学历最低要求、职业资格最低要求、计算机证书最低要求、英语等级最低要求、工作经验最低要求。并集中对不同规模企业财务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案头研究,分析统计不同规模企业主要财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环境。[2]

通过对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岗位分析的调研,我们统计出企业规模在50-1000人的财务岗位有主办会计、成本会计、核算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出纳、往来会计、材料会计、会计员助理、财务文员等十余种岗位。通过对中职会计就业岗位群及岗位群技能调研,我们总结财务岗位主要分为核算类岗位、审计类岗位、税务类岗位、出纳类岗位、统计类岗位。

根据企业岗位设置规律,企业财务除出纳岗位,会计类岗位的设置为主办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的精细化划分。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分析,中职会计毕业生更适合从事中型企业基础型会计岗位,更适合从事小型企业辅助型会计岗位。根据岗位群技能分析,中职会计毕业生更容易胜任出纳类、统计类岗位,其次为核算、税务类岗位。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对学校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双重定位。

三、分析岗位职业工作过程,梳理岗位工作任务

针对定位的岗位群,结合地区产业行业,将岗位定位为主办会计助理、成本会计助理、往来会计、出纳员、办税员、统计员、核算员、财务文员、收银员等十三个岗位。根据企业岗位调研情况,对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疏理、归类、整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将以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四、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包含了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是一个过程结构相对完整的任务,反映着职业规范和工作标准。根据会计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职业情景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打破岗位的界限,将类似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转化为对应的学习课程。

五、学习领域描述,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领域是完成行动领域工作所必须学习的系统性内容,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相互对应,它与行动领域中的专业工作对象有直接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职业关系。根据会计岗位(群)工作分析归纳的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划分,并赋予相应的学习领域的表述。[3]

六、“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设计

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通过会计岗位(群)工作职业分析,梳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转化及课程的归类,得出会计基础、统计基础、小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原理与实务八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就业岗位(群)定位,结合职业岗位群技能分析,以及实际调研中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自身素养的要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所以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上三种素质的培养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理念进行“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构建,并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标准统一。

图1 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思路图

参考文献

[1]肖壮,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N044:135-136.

第3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 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构建出完整、系统的职业能力框架体系,因此高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一直是困扰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希望该框架的构建有助于高职会计教育与实际需求接轨。

一、文献回顾

许多国家的职业会计组织都已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该框架列示了必需的人际技能、组织技能、分析与构造技能以及理解技能;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列示了三种能力,包括职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2000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从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技能、领导技能和职业水准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具体能力;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认为,一个要进入会计职业的人应该证明其符合九个条件,主要涉及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性知识、综合运用职业技术性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

鉴于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国内学者着手研究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职业能力:政策理论水平、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王晓娜(2004)系统地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低层、中层、高层。许萍和曲晓辉(2005)设计出高级会计人员能力的建议框架,将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三部分。周宏、张巍(2007)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从定位、职能、胜任能力、能力要素及实施等方面阐述了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2007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分析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各国已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国内学者设计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主要是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三个层次分别阐述,这些能力框架对高职会计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不能直接套用。因此,本文试图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笔者采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倡导的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首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单位及岗位进行定位;其次,整理、分析其就业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再次,将其就业岗位的任职条件转化为职业能力要求;最后,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二)样本情况

考虑到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加之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为中小民营企业培养初级会计人员,所以本次研究首先调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06、07、08三届毕业生中在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100人所在企业的招聘条件;然后在互联网上随机搜集100条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初级会计岗位招聘信息。考虑到各行业业务差异较大,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差异也较大,为了便于整理分析,所选企业均属制造业。

(三)样本整理分析

200条招聘信息表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纳、往来结算会计、存货核算会计、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工资核算会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核算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招聘信息的基本条件是:学历为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年以上(包括一年)工作经验。因为高职生在校期间有三次报考会计从业资格的机会,所以约90%的学生能获取从业资格;同时,他们都有半年以上的定岗实习经验,加上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经验,完全具备一年工作经验,所以学生能否应聘成功主要取决于其他条件。另外,由于各单位业务不完全相同,200个单位对各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笔者在整理时只将30%以上(含30%)的样本中都提及的要求纳入表1,且按提及比例的大小从前到后排列。表1即为笔者整理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的情况。

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任职条件是指胜任职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从称职胜任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技能或行为规范。表1列示的任职条件表明:由于会计人员成天和金钱打交道,加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中小民营企业聘用初级会计人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品德;由于初级会计工作相对简单,中小民营企业希望应聘者职业技能熟练,能快速上手;由于会计人员既要同客户、供应商、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外单位打交道,也要跟内部人士打交道,社会常识、商务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必须熟悉。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小民营企业对初级会计人员的需求,笔者从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阐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21项具体职业能力。

(一)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指导会计人员的行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包括6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等优良品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依法办事意识、保守商业秘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严谨、认真、细致、主动的工作作风。

(二)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3项: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如社会学知识、政治文化知识、公文写作、经济学、信息技术、网络等知识;经营及组织知识,如金融、投资、法律、税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专业知识,如会计、审计、统计等知识。

(三)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技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分为两种:即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编制报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财务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纳税核算能力和纳税申报能力。

一般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与会计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执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自学能力。

当然,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与实际需求接轨,仅仅构建一个职业能力框架是不够的,必须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导向同步进行改革,在考核方式上以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进行改革。只要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高职会计教育必定能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4(6).

第4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一、我国会计人员市场需求趋势及分析

(一)需求趋势。2009年4月2日,由前程无忧(Nasdaq.JOBS)和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开展的《经济危机下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今天调查报告。报告说,在未来12个月里,约有1/3的企业将调整其财会管理队伍,绝大多数把“成本控制”和“紧缩预算”作为维持运营的主要手段,他们要求财务部门率先根据成本和投资的变化采取行动,制定可行的应变计划。为此,不少雇主(365家受访雇主中有322家)表示会在2009年招聘财会人员,但以经理层级、内控主管/经理、审计/税务/保险、内控总监、资金总监为主,基本核算会计、出纳等传统会计人员并不在招聘之列。

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总监、《人力资本》主编杨勤女士,对目前国内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做出分析并指出:“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中、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市场供不应求,存在很大缺口。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

(二)需求分析

1、会计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中、高级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大。从调查报告中不难发现,目前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员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竞争的对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财务人才。

2、需求岗位发生变化。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岗位需求情况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岗位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核算的岗位需求,需求岗位由核算型向决策性转变。

3、会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变化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财务人员要具备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

(2)广泛的知识面。除了要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知识,并能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与应用。调查报告中明确写道:企业雇主提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人才,需要具备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财会人员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给领导出谋划策;还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企业外部进行广泛的联系。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团队精神及职业道德,能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与分析,并能够承受竞争风险,增强挫折承受的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向注重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化,为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的存在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2种形式存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因本人从事中职的会计教育工作,对中职会计教育比较熟悉,特用中职的会计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中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岗位差、工资低、操作技能水平低、社会竞争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仅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突出专业知识,强调理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关学科整合运用、职业规划与定位等方面培养不够,严重与社会环境脱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1、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现行的中职会计教育仍注重“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把传授未来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放在教学首位。据调查,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凸显会计专业的特征,无法满足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2、技能训练相对缺乏。中职学校会计教学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实践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操作技能普遍较差。据调查,中职毕业生大多从事着技能含量低的岗位:核算员、出纳、收银、销售等;而审计、税务、决策分析等岗位基本无人涉及。

3、没有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规划与职业判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内容划入中职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没有开课、授课。结果造成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学生易自卑、消沉、自暴自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4、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中职会计在专业课程上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收;而管理会计、统计、市场经济、报表分析、审计、财政法规、财经职业道德、法律等相关学科并没有开设,知识内容相对匮乏,不够综合,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就无法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中职毕业生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但是却看不懂报表,对报表信息不能分析,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明显的突显出来,而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学校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教育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我校于2008年9月初至12月,对财务会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做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财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表现。

1、对知识的需求表现

2、

对社会能力的需求表现

3、对实践能力的需求表现

四、我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方向。从会计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实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和谐发展;开设专业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理论运用到本学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形成兼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能力,树立既有益于个人发展也奉献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教育改革的创新

1、会计专业教育目的的创新。会计的职能由以核算、监督为主向以预测、决策为主转变,会计专业教育目的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决策型。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兼具管理、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的手段由原来的“赶鸭式、满堂灌”教学转向“以生为本”的模拟实训教学。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社会竞争力;利用情景模拟教学,营造企业氛围,促进人际交往,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模拟教学,增强学生压力感,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

3、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已不单单指原来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并把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规、法律等知识纳入会计教学体系中,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层面,由“专才”向“通才”转型,融合多学科知识,应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4、会计专业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观念中的会计只是一种“簿记式会计”,簿记问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记账、算账和报账被认为是会计的唯一职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并不只是局限于会计核算,而更多的趋向于分析、管理与决策等功能。因此,中职的会计专业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除了要注重培养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相关知识,扩宽知识视野;此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能力,使他们成为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措施——引入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

在中职的会计教育中引进ERP沙盘模拟实验,将会计核算置于其中,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和理论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1 ERP沙盘模拟实验介绍。ERP沙盘通过借助沙盘模具,将企业引入课堂,把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模拟的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活动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连接在一起,以全面性、系统性的经济业务在模拟训练中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实地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通过沙盘模拟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对企业的模拟运作中领悟企业经营的本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掌握企业管理实战技能,锻炼学生的全局观以及对企业管理的规划运作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ERP沙盘模拟实验内容。一般涉及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3方面。贯穿着财务、管理、营销、商务、人力资源、心理学等跨专业、跨学科知识。

(1)财务方面: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核算,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等知识。

(2)税收、财务管理、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方面:税收筹划、纳税申报、投资决策、财务指标计算及分析、企业业绩考评分析、市场调查及定位等知识。

(3)管理决策方面: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会计政策制定、会计制度选择、会计核算体系确定、人员职责权限划分等知识。

(4)人力资源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建设、员工激励政策建设等知识。

(5)心理学方面:职业道德、人生价值、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知识。

(6)其他方面:计算机应用、法律、英语等知识。

3 ERP沙盘模拟操作流程。首先,演练开始,老师先介绍沙盘演练的知识、技能体系、然后介绍经营环境、市场信息、阐述竞争规则。让学生搞清楚生产厂房、生产线、产品结构与加工费用、产品研发、新市场进入、资格认证、融资等基本设置与规则。

第二,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n组,分别代表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每组5—6人,每个人担任企业的一个角色,包括CEO、CFO、生产总监、销售总监、人事总监、财务会计人员等,并规定岗位角色的权限与职责。

第三,分配ERP沙盘模拟所需的启用资金,初始年限,每一企业的资金设置相同,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竞争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获得的信息对企业外部环境做详细的分析、研究市场容量、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再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来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然后逐步制定市场决策、产品决策、营销决策、生产管理决策、财务决策,形成各项具体经营计划。

第四,开始企业ERP沙盘模拟。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及具体经营计划,各小组制定广告宣传策略,投放资金并进行市场订单选择,然后,根据订单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物料采购、生产线配置、研发投入、生产制造、销售、ISO认证、融资投资等,年末进行经营状况与业绩评估,录入综合管理费用、利润表、资产负债等表等;总结并分析经营状况,制订新一年的经营计划。并循环反复,直至6轮结束。

4 实施ERP沙盘模拟的注意事项。第一,模拟中的每一企业都是完全竞争企业,一旦企业的权益为零或小于零,企业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即企业破产,则参与该企业营运的学生退出竞争。

第二,每一年经营结束,各方都要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成败原因,进行必要的企业战略调整;并对模拟运作步骤及结果进行记录,反映模拟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总结模拟的感受;各小组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竞争对手的优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模拟为主,教师不直接参与模拟操作,但在不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模拟实验有序进行。模拟前,扮演调动者及组织者;模拟中,扮演观察者及引导者;模拟结束后,扮演教练员及分析总结员。

第四,当遇到经营中的各种典型问题,同学们须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素质,并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利用集体力量分析及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与规划。

5 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具体安排

(1)课程设置。在学习了《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实现对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其后续课程是在各生产企业的项岗实习。

(2)课时安排。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停课2周,专门用于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

ERP沙盘实验的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实训的任务展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和“学”统一于“做”。本课程总学时数为50,具体安排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上,除此之外,还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指导,特安排了10学时用于“交互式总结”,此环节分为学生自我点评和老师点评2部分,要求学生寻求原因、总结经验及感受,教师全面点评及运用知识分析模拟盘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手段。本课程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沙盘实践操作,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处处“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首位,一改传统的“师为本,生为辅”的教学理念,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

(4)教学设施。以财会模拟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主要的教学地方,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室和讨论室。

(5)课程考核。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特以过程考核作为评分方法,重实践轻理论。评分标准:模拟训练过程的营运成果70%,步骤记录、问题分析及感受总结10%,过程表现(如团队合作、职业判断等内容)20%,加总计分。

第5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学计划;会计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99-02

引言

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会计学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中。据统计,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583所左右。从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会计学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94%。该报告同时也显示会计学专业也是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达到前十位的专业之一,失业人数达到了0.73万。高薪职业像财务分析师、个人理财顾问、信用分析师、信贷面谈员和办事员、贷款顾问等所对应的专业也包括会计学专业。毋庸置疑,因为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都需要会计和财务人员,因此会计学专业相对其他本科专业来讲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从上述调查来看,失业的会计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这与全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比较多,会计学毕业生较多不无关系。因此,如何在众多承办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中脱颖而出,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下工夫了。本文通过对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较有特色的若干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分析,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独立学院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的几点建议。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制定探讨

本文对财政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下属的中国会计视野网站联合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2011年度最佳会计院系”中位居前十的十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给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建议。

从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来看,大部分院校都针对自己的生源情况和学校层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北京大学就希望通过“研究型学习+参与式讨论+团队化实践”的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者的基础素质;熟练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财会工作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辅助决策能力以及战略领导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东北财经大学则指出广义的会计学专业(含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会计、审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审计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奠定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技能,拓宽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定级考试,取得计算机操作证书。政治思想过硬,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那么,针对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为本科三批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备较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结合合办学校本部的特点以及生源特点等来制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比如笔者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校本部北京科技大学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所以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师资,结合招收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笔者建议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和基层生产一线,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业务规格指定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税务、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受到过专门的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素质和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财务会计尤其是工商业企业会计实务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会计、企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企业常用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从事业务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在课程设置方面:

1.从和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关系来看,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绝大多数财经大学都开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国注册会计师(ACCA)等专业方向。通过和组织这些考试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不仅学好相关的学位课程,还针对考试的相关要求和科目进行专门的培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可以尝试通过承办实验班挑选英文水平专业水平较高,有志于向国际化发展,家庭条件可以负担的起这些考试费用的同学参加国际合作办学的国外注册会计师班。通过此举,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出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人才。

2.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突出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就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和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包括在大二学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的会计手工实训,在大三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在大四要进行的会计综合大演练。除此之外,还有在学习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每门课程之后,利用网中网软件操作平台进行的模拟实训过程。所有这些,都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开始从事相关的出纳,会计等工作。

3.从课程设置的时间安排来看。鉴于学生考证考研工作的需要,建议将部分专业课提早开设。比如在大一大二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课程;在大二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务。这样考研相关的基础课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的相关课程在大二就能够学习完毕。也在大三开设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收概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这些专业课程为学生在大四和毕业之后报名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三开设高级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会计理论,资产评估,投资学,国际金融等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笔者认为,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结合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等的需要,学校可以对相对应的专业课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附加的讨论课、习题课,采用专门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习题探讨等方式进行,当然这些课程主要以学生自行组织为主,教师只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

2.建议开展小班教学,增加选修课范围,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专业教育。既实施通才教育,又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之后,真正学有所长,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这就需要学校在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无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还是增加选修课的范围,都需要一方面扩充师资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生的模式,值得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教学计划也要随着实践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亦骏.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特点浅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8,(1):92-94.

[2] 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8,(1):69-70.

[3] 鹿丽,田丽娟.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2007,(3):69-70.

[4] http://news.省略/focus/collegelist/index.shtml.

Study on the Draft and Implemen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Pla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WU T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College,Tianjin 301830,China)

第6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 会计教育;职业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投资和经营界限的扩大,会计师需要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了解商业和其他组织经营的情况。会计师工作环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快速变化。变化的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包括全球化,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股东集团的扩大化,还包括立法者和监事会。公司和其他组织从事比以前更加复杂的安排和交易活动,商业贸易更加超越国界,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趋势要求职业会计师有更高责任和更高职业文化的水准。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正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职业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变要求更多具备广泛的知识、技能及更高职业价值观修养的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也提出了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IFAC倡导的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综述

2003年10月,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职业会计师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国际教育准则1-6号,包括国际教育公告框架,国际教育准则导言,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3《职业技能》,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5《实务经验要求》和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又颁布了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国际教育准则的颁布,为职业会计师准入教育和职业后续发展建立了全球性的标准,有助于IFAC各会员团体在本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教育标准和要求。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EP2),这些代表性的报告系统化的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按照IEP2的划分,基于职业能力的方式可划分两类,一种被称作功能分析,其出发点是关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在实现这些角色和完成这些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 另一种基于能力投入,其着眼点在于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所必须的、潜在的专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由这种能力来界定。根据IFAC于2003年10月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专业能力指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观。展开来看,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 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 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等。

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经验的基础上,IFAC(2003)建议,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IT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

三、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会计教育必须跟上商业社会的发展,会计教育应当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提供基础。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会计职业界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会计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考虑会计人员在提供各项专业服务时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

(一)我国会计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邓传洲、赵春光和郑德渊(2004)指出,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会计的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一是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缺乏师生教学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三是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四是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五是目前中国的会计教育相对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教育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2004)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会计教育应着重对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 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的传授。同时受访者认为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外语才能、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等技能也是专业会计人员必需具备的。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次是信息分析、公司实习、案例分析和科技应用。另外会计从业人员认为“商法”“职业道德”涉及商业管理和社会人文学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更重要;而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则更为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

现行会计教育体制远不能满足传授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要求。因此,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势在必行。特别是我们必须强调商法、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教育。虽然技能的培养在过去被长期忽视,但是在目前,职业品行、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分析性/ 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技能已经被认为是未来会计专业人员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国的会计教育模式必须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我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式,构建教、学互动平台

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可以配合我们一直倡导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大量参考书、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大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适当引入一些课堂演讲、讨论的方式。老师可以布置综合性作业,学生课下充分准备,独立或分工合作完成,并进行课堂演讲、研讨,老师最后集中点评。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多种科研化教学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主干课和理论性强的课程应选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任课;因课而异制订任课教师的资格标准,同时大量开设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形式来补充课程开设和课时不足的矛盾;加强课堂讨论及系、年级、班、小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拓宽第二课堂,进行经常性的论文写作和课题讲解,成立专业写作科研小组,提高学生的自学及深入钻研专业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展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判断能力;通过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确认相关信息、使用逻辑评估、传达清楚的结论、揭示研究结果的学术能力。

(三)改革会计教育方法,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大受欢迎,并得到迅速的推广。通过会计案例教学,能解决当前中国高等会计教育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公司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这有助于学生具备确认问题,找到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明白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并且知道如何以一种道德观念运用知识得到适合的答案。当然,我国会计教育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实施还需要具备较强理论知识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权威的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备的会计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投入和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等。

(四)大力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既要会讲课,还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鼓励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承担级别较高的课题打下基础。对于可以承揽课题的教师,学校可以采取鼓励政策促使他们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做课题,增加教师学术交流、对外联络的机会,进而拓宽承揽课题的渠道。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和其它院校教师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五)积极进行会计课程成绩评价机制

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导思想,一是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平时成绩可与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那些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二是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评价机制就是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中,小组交流和模拟教学、探讨及争论问题占总成绩的一半分数,每个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期末标准化的笔试加在一起只占另一半的分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评价作为一种体现主体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对评价客体或对象起到直接的价值导向作用。这种成绩评价机制,不仅强调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融合起来,以解决多方面的和复杂的职业需求环境,更强调他们的个人人格力量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会计信用危机的加剧,使得会计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他们进行以诚信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历史赋予中国未来会计教育的使命,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笔者以为,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开设“会计诚信学”课程。该课程在内容上,以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作假账为切入点,进行思想、品德和意识教育,以唤醒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 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2004,(6): 31~35.

[2]林志军,熊筱燕,刘明. 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 会计研究,2004,(9):72~81.

[3]陈兴述,罗勇,姜永德. 大学会计教学科研化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143.

第7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2016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体会一】

2016年7月,经过一系列的面试程序,我很荣幸拿到了天职的offer,得到了进入了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分所实习的机会。在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亲身经历了CPA 的生活,不仅熟悉了审计业务,更看到了公司会计实务的许多内容,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

1. 培训

首先,事务所为我们成都分所的实习生安排了简单的培训。由于这边的实习生才五个,所以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只是针对实习内容年报审计,以及审计外勤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进行了介绍。

给我们培训的是北京总部过来的向老师,还有两位云南分所的同事,都是经验丰富的审计员。后来知道他们也是我即将参加的项目组的成员。上午讲了一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流程等一些基本知识,听的头都晕了,好多都不懂啊。现在开始后悔今年注会没有考审计了。眼光没有看这么远啊,现在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欠缺。

下午介绍了审计项目管理的流程,主要还是审计工作计划,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听了后感觉审计工作风险太大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这就特别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了。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这一科的教材我有读过几章,对向老师讲解的知识还算有点了解,自己在心里也在思考,书上的那些知识适用于考试,让我们了解审计具体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实际中,如果我们不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几年的实践经验,书上的那些知识对于我们初级的实习生来说,根本不能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体会到审计的专业性。到后来出外勤才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由于我实习的项目还没有开始,我基本呆在所里面学习。事务所内勤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朝九晚五,因为学校距离事务所办公地址很远(事务所办公地址位于成都市区中心地带)我每天得早上7点就起床,习惯了大学里自由散漫生活的我确实有点困难。天职国际的执业规范就有十三册,在公司的日子里,我把它都翻了好几遍了,却始终没有什么感觉。看来审计确实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深入实践,空有理论知识也没有用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期待外勤工作的到来。

2. 外勤华润锦华

很兴奋坐上了去遂宁的班车,同时也很焦急:兴奋的是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了,终于可以接触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了,焦急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好。

下午到了遂宁。很不幸遇到大雨,突然发现四川的冬天也可以让人冷的打颤。晚上和项目组的人员聚了一下,讨论了项目的工作计划。后来实习发现,这个项目做的非常规范,质量也是非常的高的。我很幸运,第一次外勤审计的项目就是上市公司,项目组都是经验丰富的同事。由于段老师计算机不太熟练,我主要配合段华老师工作。

第二天开始了现场工作,段老师和我主要负责销售和收款循环的审计。开始还是和华润锦华的财务人员交流了一下工作计划以及所缺的资料。

收入的截止测试。由于资料提供方面的原因,我们从07年收入的截止测试开始。对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实施截止期测试,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很多公司出于利润调节的需要,可能会把收入确认的时间进行调整从而把利润进行调到不同的会计期间。在XX年12月和XX年1月实现的销售中各抽取几笔,检查凭证,对每笔交易的账簿记录、销售发票、发货记录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分析程序,主要是对全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异常。主要是段老师指点,我来处理数据了。分析的确需要对数据高度的敏感性,找到不符合趋势的地方,然后指导后面的审计程序。这也让我明白审计不仅仅是对着电脑,复制粘贴的机械活,同样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判断能力。

抽凭,是这是审计过程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了。抽评测试时,天天和凭证打交道。有时候一天要处理几百张,检查以后把他业务内容,金额,附件内容等记录下来。和同事们交流是发现,抽凭的确是件非常考验人耐心的环节。有时,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下班后,就我一个人在财务部档案室昏暗的灯光下查找需要的凭证。当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看着自己做的底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同时,就会体验到深深的乐趣。

银行函证,是工作中遇到的比较轻松的环节了。在华润锦华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之下,跑的遂宁十几家银行。函证是货币资金审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工作也比较繁琐。主要是银行的工作服务意思不行,每次去就像小人求老爷似的。同样这次也领略的不同银行的服务态度,也可以说是公司的文化。当然这次不同有被审计单位的熟人的陪同就方便了许多。真的是熟人好办事啊。

这是我第一次审计外勤工作,不光在专业方面需要很好的学习,在和客户沟通,打交道的社会经验上同样需要好好学习。工作和在学校学习完全不一样,在学校我接触的是同年龄阶段的人,而工作的不一样,工作的接触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和他们打交道。这一点在外勤工作结束后老总请我们吃饭的时候能深刻理解。那天锦华公司的经理、财务总监和几个部门的领导和我们项目组的全体同事一起吃饭。我特紧张,他们还称我小邹老师。觥筹交错之间,我意识到不光要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社会知识同样要学习。不同的场合他们都有着自己发挥的空间。

3.外勤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去自贡是在回学校的第二天。从回家过年到返校一共才十天,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星期,这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假期。一想到毕业以后也差不多,就当是提前体验了吧。

这次外勤经常加班,天天高强度的工作,连续了半个月。其实加班也没做到什么东西,做了一天工作,一直对着电脑,头都晕了,晚上只希望快点回去休息了。

有了上次遂宁审计的经验,我做的工作速度快多了,不至于没有方向感。上次主要做的就是抽评测试,天天和凭证打交道,还有就是数据的录入工作。而这次还要开始完成部分项目的审计。数据核对,制表,穿行测试,细节性测试,贷款评价表,监盘都需要我自己独立完成。

抽评测试,作为实习生,这一项工作是少不了的,面对一大堆摆在自己面前的记账凭证,让人眼花缭乱。我是第一次独立接手抽评工作。从数据的抽样到凭证查找,很快我就适应了这项工作。通过这次项目,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抽评测试是怎么样的一个程序,以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筹资的内部控制测试,这是我做的最复杂的一项了。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了解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由于我没有实际的企业财务经验,对企业的银行贷款的相关程序也不太了解,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还好杨老师提供了一份她做的内控测试的底稿给我参考,和被审计单位的资料比较,很快理清了工作的思路。同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交流过程中,详细询问了关于筹资的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完成以后又进行了符合性测试,这项工作很耗费时间,首先的阅读公司的年度预算报告了解其筹资计划;然后取得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的相关文件记录了解贷款计划的审批流程;取得其银行的贷款合同,查看相关人员签字记录;最后检查贷款的账务处理及利息的处理。

细节性测试,这项工作主要是和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我拿着底稿,然后一项一项的去询问相关的工作人员,看他们的工作程序和机构设置是否是按公司章程实施的,是否符合筹资内控的要求。通过询问发现,一般来说公司很难达到公司章程所规定的那样,诸如混的现象存在,管理上的漏洞自然不少。

监盘,审计一个术语。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主要去监视仓库管理人员盘点库存商品。由于此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机械制品,产品品种很多,规格不一,所以盘点起来只有一个一个品种来数。数量实在太多,要是完成达到一定百分比的话,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根本不可能完成。只有抽取几笔金额比较大的,来盘点了。监盘工作结束后我需要做的就是倒扎计算至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资金是否相符合。

4.感悟

结束了实习工作后,总结自己这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其实不少,但需要学习的还有更多,尤其社会经验。虽然工作很累很苦,但也能体会工作里面的成就感。在实习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知道了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要特别感谢事务所的老师我对的教导。

【2016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体会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会计学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也成为企业、公司等日常经营必不可少的必备.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符合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必须严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通过三年的学习,可以说,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只要理论运用到实践,就会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经过两个月的实习,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真正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用书本知识来衡量操作的,终于体会到了,实践胜于理论这个道理是如此深刻.没有实践,或者我永远都不会以为会计工作是如此的严谨认真,也不会以为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比其他工作更多的细心与耐心.

在摸索中,为期2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了.我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尽我最大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我很庆幸我和同事们的关系很融洽.同时我在实习中也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这次实习对我的社会经验、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短短的2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比在学校这么长的时间里学到的更精彩、更丰富.但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以前学习得不够认真等一些问题,这次实习使我加深了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坚定了我从事会计工作的理念.

通过这段时间会计实务的的实践学习,我对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流程有了不小程度的了解: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5、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8、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利润表;9、记账的规则和方法.同时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没有学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不懂得那些专业的财务词汇,要想完成会计工作,是相当的困难.

会计工作是比较繁琐而细微的,面对的不是深刻的文字,而是反复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很容易产生疲倦的感觉.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账目记录、登录错误,计算的错误等问题.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做,才不会出现差错.因此,工作的时候,绝对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分心,不能心浮气躁.不然,效率极低,而且错漏百出.

良好的专业素质、认真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清廉的道德修养,都是对会计人要的基本要求,此外,作为会计人员,对外的沟通力与交际能力,也是要求颇高的.一个会计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水平.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学习,我对出纳、会计等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的知识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耐心、细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自己浮躁的心里也需要调整,把心态整理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才能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我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提升.会计工作也如同一门艺术一样,要潜心修炼,提高自身,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承认.仅仅有着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会计工作的,还必须有着综合素质的修养,才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位置,肩负的责任,与工作的真实意义.也只有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会计人.

【2016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体会三】

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的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实习以前,我总以为通过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主观认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比如我们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会计,可以说基本上对会计已经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使我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的会计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行不通.

第8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胜任能力;内审职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民营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公司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一些较大规模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职能机构对公司各部门业务活动及其整体运营进行控制和监督,不仅管控乏力、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不尽人意。于是内部审计就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它在加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高管及其他管理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在民营企业中,存在对内审工作不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的局面。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建立了内审部门,但往往是有其形式而无其实质。企业舍不得投入人力资本,内审人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着部分管理和运营职责,兼职现象较为严重。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性质、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未将内部审计看成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一旦遇到职能机构调整,内审部门往往成为精减的对象。还有部分高层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监督内部经济问题,查处员工是否存在贪污舞弊、行为,从而影响员工的合作与团结;有的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妨碍、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这些错误认识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内审工作很不重视,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使其难以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按照国际“IIA标准”的规定独立性是指内审部门公正无偏地履行其职责,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衡量是否独立的标准是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是否受到干扰,内审部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和报告结果时,必须免受干预。但从目前来看,首先,由于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滞后和内部审计定位不准确,使得内审部门在行使审计职能的过程中独立性较弱。实践中很多内审机构是作为企业下设职能机构,使内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其次,由于内审人员的工作安排、薪资福利等受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使得他们在履行其检查和评价职能时会产生顾虑。当企业领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内审人员往往表现得无法作为。这种状况导致内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再次,高层管理者的片面认识,内部审计活动往往局限于财务活动领域,或者内审活动被不切实际删简,内部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内审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内审人员工作难以保证客观性

独立性缺失导致内审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也影响到内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客观性。目前实践中,内部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使得内部审计仅履行了在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及合法性方面的检查、评价职能,职能行使范围过窄。同时内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多数民营企业中归属同一高管领导,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职能界限不明、职责不清。实际日常工作中,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内审人员往往承担着部分运营及管理职责,这极大限制了内审职权的行使。在实际内审活动中,内审人员也经常面临与其职责相冲突的职业或个人利益的情况,这些相冲突的职业或个人利益影响了内审人员公正地履行其职责,并损害内审人员客观履行的能力,导致个人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受到严重影响。

(四)内审职能范围狭窄,职能定位与转换亟待提高

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内审已经转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审计工作。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内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内审职能主要就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将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与完整性的查证及经营资产完整性的监督上,其审计实施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展开,而缺乏对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进行审计评价,没有对内部控制状况、业务经营状况等经营管理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因此无法发现和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也无法对高层管理者提出实质性的管理建议。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与重新定位势在必行。

(五)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专业技能水平需要提高

内部审计活动开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专业能力。这也是对内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及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目前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按照国际IIA标准的规定,内审人员应熟练应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因此,内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应拥有包括会计、经济学、信息技术、工程等各种专业人才,以保证参与审计的人员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目前,内审人员大多财务出身,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不熟悉具体的业务操作,特别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缺乏专业了解。在审计手段上,主要依赖于手工查账,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得很少,因此,审计效率低下。在审计技术方法上,大多根据个人经验判断,较少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导致无法根据审计抽样结果来推断总体,无法提出有效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很大程度制约了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效用。内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意识仍停留在账项及制度基础审计方面,风险审计还没有普遍开展。

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思考

(一)重新确定内部审计地位,提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认识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建设和宣传过程中,大力开展内部审计相关知识与文化的宣讲活动,结合当前的企业管理实际,说明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内审工作的支持;在机构人员设置、工作安排等方面重视内审工作,将内审工作的结果作为决策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践中,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置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这严重削弱了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独立地位和权威性。因此内审机构的设置至少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同时企业的发展壮大,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计划等要求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因此,进一步健全企业内审工作机制,拓宽审计范围,把审计目标从过去的财务审计,转向企业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方面,要从检查财务数据信息、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及管理审计,全面提高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组织的独立性和人员的独立性。组织的独立性是指在组织结构中要给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人员的独立性也可理解为精神上的独立,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避免任何利益冲突。

1.保证组织上的独立性

要保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审部门必须取得权力、相关治理机构的支持,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内审机构如何设置,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

确定内审部门是否正确设置并且获得独立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内审部门的设置是否在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相关治理机构和高级管理层批准或认可的内部审计章程中作出规定。

(2)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向拥有充分权力的人员或机构负责。这一要求可以通过建立双重报告关系来实现,即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向组织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

(3)内审部门负责人能否直接且无限制地与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接触,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直接交流和沟通信息。

(4)内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等其他治理机构一致同意后确定,这会使其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2.保证内审人员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要保持一种客观的精神状态,即公正、公平的态度。依照国际IIA《标准》及《实务公告》的政策指南,内审机构及所在单位可以联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在为内部审计活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审计人员时,应避免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尽量定期轮换内审人员的工作。

(2)内审人员不应承担公司的运营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若是进行非审计工作,则应明确他们不是执行内审人员的职能。

(3)对于借调或临时聘用的人员,应在借调或聘用一段合理的时间之后(至少一年),内审部门才能分配他们参与审计其以前曾经负责的运营领域,否则将损害审计的客观性。

(4)不履行设计、安装和经营系统的职责,但可以在控制系统实施前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且提出建议。

(三)加快内审职能转变,突出内审重要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审目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审计传统的检查(监督)和评价职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内审目标从传统的财务、会计范畴,转向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范畴。内审工作职能也转向开展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经营审计评价职能和咨询服务职能。加快内审传统职能的转变,突出内审咨询服务职能。

首先,加快剥离传统职能,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从原来单一依靠内审人员转向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传统的内审工作包括对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评价及建议等内容。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企业可以完全委托外部审计人员按照内审目的来完成,这样既能保证资源有效配置,还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及完整。内审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上来,集中有效利用资源,大大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其次,突出内审重要的风险管理评价和咨询服务职能,就要扩大内审服务领域。随着外部市场机制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职能也必然在客观上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现代的风险管理评价和咨询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也将由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的检查、评价,扩展到对企业经营、质量、生产等管理领域潜在的风险进行咨询和评价。通过内审的检查和评价职能,为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考核提供客观和准确的数据依据。

除此之外,加快内审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内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职能转向服务、增值职能。现代内部审人员已不再是具有单一知识结构的单一人才,而是具有多学科教育、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人才。同时努力提高内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知识及能力,及时发现企业面临或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协助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真正体现内审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CIA考试指定用书.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陈冬梅.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0(6).

3.中国内审协会译.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西苑出版社,2011.

第9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现状;改善措施

一、引言

作为现代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内部审计是一种行为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工作,内部审计的功能在于通过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控制和评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运营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二、认识内部审计的两大主要功能

1)管理职能。内部审计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控制、管理提供了服务,不管是查缺补漏、防止舞弊,还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首先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存在的。从整体上来看,内部审计凭借其管理职能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实现增值服务,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动态上来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对企业管理的流程和环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对企业管理的流程和环节进行审计和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内部审计不是独立于企业管理环节之外的,而是以从属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身份,发挥企业管理引导者、调节者、参与者的作用。否则,内部审计将演变成企业的内部警察,僵化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严重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2)经济控制、内部公正职能。第一,经济职能。内部审汁的本质是本着经济、实效、公平、公正的态度,评价企业信息的完整性和质量,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敦促企业人员遵守法律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的组织控制。这一点体现了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既经济控制职能。第二、内部公正职能。本文之所以没有把经济职能和内部公正职能分成两大条进行阐述,是因为内部公正职能附属于,并服务于经济控制职能。一个完善、健全的控制系统的建立,依赖于公正、平等、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员工的奖惩激励和精神刺激不能单纯依靠提升职位、多发奖金、优厚福利等物质性措施,物质性激励的作用是短暂的,唯有内部公正才能真正永久的为员工带来精神上的鼓舞。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企业经营效率、收益、责任、权限的公正描述和经济评价,才能从实际上明确岗位分工、保障奖罚分明,为企业创建一个公正、公平的运营环境。

三、分析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1)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成果。审计组织通过制定特别的审计方法、运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实效性、企业内部管理质量、水平、现状实施分析、调查,然后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成果,进而使企业的管理组织构建更为合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技能更加健全、管理方法更加有效。2)内部审计中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提出,企业应该广泛开展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审计机构和审计师风险管理方针、目标、策略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部门应该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出安排,增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性,确保风险产生后所需要的资源与企业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源之间达成平衡。尤其是在次贷危机、金融风暴一触即发的关键形势下,通过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应对能力,为企业扎根生存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1)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缺乏高度重视。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认不清激烈动荡的时代形势下内部审计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认为内部审计是费时费力、消耗企业资源、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这种消极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大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变得异常艰难。2)缺乏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最根本特征。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虽设了审计机构,但确以养老部门的性质进行人员安置;或审计人员为兼职;或者以契约形式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来实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3)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随着企业运营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出现了巨大变化,除了财务审计之外,业务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被纳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之内。而大多企业还滞留在财务审计之内,无法满足企业价值增值的需求。4)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信息化管理是各大企业实施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而很多企业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效率低下、进展缓慢,限制了审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创新和开展审计息化建设,成为内部审计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五、进一步强化、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监督就必然产生腐败。越是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越需要强化监督。所以企业必须要树立经济意识、风险意识,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2)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想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优先权,就必须要掌握符合时代特色和时代潮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信息。为了保障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审计人员要从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不足,重点强化学习;企业应投入资金、资源举办相关知识、能力的培训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本领。3)推广、普及现代化审计工具。内部审计是以会计信息处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质量的保障依赖于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手工查账已经不再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电算化会计系统和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日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网上转账,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和对象不断出现复杂的变化,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化审计工具使用方法,就无法获得原始、精准的数据信息,就无法规范、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要想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推广、普及现代化审计工具。4)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审计质量。风险的不断加强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岗位责任观念,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依法采集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开、可靠、透明,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风险的规避和化解做出积极贡献。5)拓宽内部审计范围。企业内部审计不但要对企业管理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审核、调查,严厉查处、资源浪费等违法现象。同时,还要拓宽审计范围,开辟审计领域,对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决策、生产、流通、资金运营轨迹等方面开展追踪调查,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的新思路。

六、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避、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强化企业中内部审计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改善审计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