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高三数学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数学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三数学要点

第1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高三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4-02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大多数学校都是在高二以下年级实施分层教学的,高三似乎是一个不能触摸的雷区。其实不然,高三的数学教学更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尤其是在职业高中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中职高三数学教学模式生硬,对基础知识追求大而全,对解题方法片面追求多而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或是“消化不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注重在对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它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在中职高三的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呢?下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依据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分层一般分为基础层次(C层)、普通层次(B层)、优良层次(A层)三层。但学生属于那个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调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总之,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阶段不断做出调整,尽量做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认真分析高考《考试说明》纲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师应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分层复习备考的依据。具体归纳如下: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在明了知识系统全貌和知晓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后,应再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教学内容分为相应的A、B、C三层,使对应层次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从而有助于分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对“不等式的证明”的教学中,我们可对基础层次(C层)的学生进行“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的训练,而对普通层次(B层)的学生可再增加“作商比较法、换元法、放缩法”训练,对优良层次(A层)的学生则进一步增加“反证法、增量法、函数的单调性”等方法的训练,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提高。

3.确定分层教学的对策

(1)明确分层教学的思想。不同层次的学生虽然存在差异,但发展潜力大。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克服的,只要有适当的教学法,就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成才。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像“营养不均衡”的学生,只有利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2)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目标明确就能事半功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再结合这几年高考教学大纲,从而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C层制定“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的目标;对B层制定“重基础,重通性通法,重能力”的目标,对A层制定“高起点,重通性通法,求发展”的目标。

(3)优化教学环节,分层实施。①复习(引入)分层。高三虽然很多都是复习课,但也应该在正式讲新内容前复习上节课的要点,这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反馈作用。我们可以依据上节课的要点的难易程度分为A、B、C三层,并提问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强化意识。②新课的分层讲授。讲课的内容应以B层的为主,同时照顾A、C两层。重视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教学,同时要适当增强能力的训练,但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认知规律,授课内容的层次落差不要太大,以免学生难以接受。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A层学生辅导。例如,对于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的教学,我的分层如下:A层,1.y=x2-x+1(配方法) 2.y=x+■ (x>0?摇)(均值不等式) B层,3.y=■(判别式法) 4.y=■(x≥0)(反函数法) C层,5.y=2x-1-■(换元法) 6.y=■+■(数形结合法)分好层次后,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设计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③课堂练习的分层。课堂练习应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各层次的学生加以练习巩固,尽量做到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C层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④小结分层。小结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归纳总结,我们要特别注意B、C层要点的小结,因为相应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需经老师的点拨。⑤作业的分层。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自我检查、巩固和提高的好方法。因此,对A层生,教师要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布置课后复习题或一些扩充性题目;对B层生,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点上适量加高练习内容难度,加深、拓宽起知识点,如课后习题等;对C层生,采取多练习,多批改,集中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它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但分层次教学不是“分离教学”,在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层教学要适量,适度;分层前要做好思想工作,分层后要做好鼓励措施;学生的分层与教学内容的分层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不同学校学生的素质层次各不相同,学校内各个班的学生层次也不一样,教学内容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如普高与职高的教学要求就不一样。因此,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复习课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

一、高三数学学习方法的弊端

国内高三的学生基本处在全程复习阶段,高三学生的应试水平是值得全世界的教育界认可的,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新课程改革,对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加强,我国的数学教育现状依旧需要改变策略开辟新型道路。尤其是面对高三的学生,应试教育的诟病会造成学生单一方向的关注成绩而忽略学习价值,这样的情况是值得所有教育学者关注的,现阶段的高三数学学习方式基本是旧式的三轮复习方法。三轮复习方法侧重于面对高考试题,第一轮注重基础回顾和再学习,以课本内容为主线进行知识整理穿插复习。第二轮是对习题的综合练习,查漏补缺,对知识难点重点进行条件梳理规划。第三轮是模拟题的训练,对高考试题的摸索和研究,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应试能力,作为考前的适应性强化训练。高三学生的高考前教育虽然经过大量尝试和改革,但依旧是与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这样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是高三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学习的弊端就是高成本和精神的投入,低质量的产出和回报,对于学生来说,学到最后只是会动笔面对试卷的题目而已。这样的学习方法被动单一,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重视,完全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习过程的不细致,这样的种种都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学生学习的方法单一被动,缺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作探索、自我发掘等能力,教师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二年没有抓教材的细致内容而是赶进度,让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完全掌握和理解,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许多学生只要落下一点就会一直比别人落后许多。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厌恶数学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关于数学学习方法模式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高中数学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维持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辅导学生让其拥有对数学学科的钻研精神和态度。这样的态度和能力对于整个高中的数学教学都是大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形成主动的态度,面对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就会从容应对,而不会发愁,甚至放弃。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拥有了这些习惯以后,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的助力。当今的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脚步逐渐加快,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更高,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学和重点教学科目,更不能局限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高中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也要加深一步,通过课堂这个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作用尽可能地在课堂之中体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穿插在数学的教学中,让数学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质变。学生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就要用新的态度和理念去参与到学习中去。传统的单一受教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等教学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更应该运用新课程改革的模式来开辟数学教育新的道路。

三、现阶段高三学习方法的策略走向

学习模式的改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改善现有的诟病。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复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对不理解、不熟悉的知识的再学习,要讲求学习策略和目标,要对知识有系统化的理解,方法要得当,可以适应大多学生的学习程度,对数学的解题思路要逐渐提高标准,对答题的规范程度做出细致的把握和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改善进步,这些都是基本的复习策略战术。关于传统的题海战术,要绝对杜绝盲目做题,搞大量的题目轰炸式训练,这都是不可取的。在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任务的完成度,还要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复习效率,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对所掌握的加以深刻运用体会,对不熟悉的知识内容摘要了解。高三的数学复习过程,教师应处于辅导位置,让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自主复习。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烦琐的计算和理解时不慌不忙,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复习,对数学课程不会报以枯燥无味的感觉和态度,让学生的热情一直围绕数学课程,在高三数学课程中将复习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面对数学课程的焦虑心态也是教师需要着重抓的一个要点,教师要在课程中分析学生面对什么样的题型会产生焦虑,然后通过心理暗示使学生排出焦虑的心情。

在高三的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思维,坚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要以自我为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让学生的积极性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线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面对高三的生活不会再疲惫不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高数学教学的科学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条件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中来。对于学生错误的指出必须及时有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让学生热爱数学,学习主动刻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拼搏,度过有意义的高三。

参考文献:

[1]朱立军.让“有效变式”促进数学学习[J]中学数学杂志,2012(05).

[2]梁志恒.高三数学复习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

[3]张国辉.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湖南教育:下,2010(04).

第3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高中数学课堂有不同的课型,不同课型中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数学课型上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在概念公式课中设计探究类核心问题

(一)概念公式课的基本认识

数学概念和公式是数学学科的基石,是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基础。

传统数学概念公式课通常重结论、轻过程,其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由教师通过课件或讲解得出概念公式教师指出应用这一概念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时应注意的要点教师分析、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完成练习对所学概念公式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前三个环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有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相对主动地思考,因此学生往往在前三个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教师讲得够明晰,则学生能听得懂,但到了最后自己完成练习的环节时,往往会因前面环节的体验不深而导致下笔困难,出现听得懂而做不起题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概念公式课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希望以恰当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在概念形成、公式推出的过程中获得体验。考虑到学生获取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不应是单纯地记住与获取结果,而是要在体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应体验。因此,必须在概念公式的学习中关注它们形成的背景,一定程度上经历它们形成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数学概念公式课的核心问题应多以“学科问题+学生活动”组成的探究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节课的实践与思考。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入门课。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直接给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然后板演斜率公式的推导,给出公式的几点注意事项;接下来就对公式进行简单或变式应用。这样传授,首先,学生对解析几何的产生、具有的历史地位很模糊,不理解为什么非要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核心问题;其次,学生对为什么要采用教科书上的定义方式来定义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无所知;第三,不了解用直线上的点坐标计算斜率的真正意义,对公式只会模仿使用,不能进行灵活的运用;第四,学生在后续学习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时,使用坐标法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薄弱。最终致使解析几何问题成为学生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规律、习得方法,本节课设计了核心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并用代数方法表示它们。”在这一核心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分析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发现有两个方案:一是两个定点(点已数化);二是一个定点和倾斜角,教师就可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理解倾斜角的定义;并发现倾斜角的范围。学生进一步就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探究直线上两点坐标与倾斜角的关系,此后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发现可以通过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或者借助向量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这两条途径来探究,接下来探究完成后,多个小组的学生先后自愿上台展示其小组探究的结果,并以小组活动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台下的学生对台上演示的学生的方案进行适时的提示与评价;得到直线上两点坐标与倾斜角的关系式tan ?琢=■,然后教师再水到渠成地给出斜率的定义k=tan ?琢(?琢≠90°)。

由于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两个概念及“斜率公式”建立有了较深入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就比较自然而到位,不会感觉十分困难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感受到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了前述体验及聚集点,在下一课时请同学们解决典型的相关问题时,就很容易了,学生确实真正地获得了较为深刻的体验。

二、在习题课中设计方法类核心问题

(一)习题课的基本认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适当的习题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体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习题课教学也就成为必需的教学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习题课教学的功效,我也尝试在习题课教学中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逐渐形成数学学科素养。考虑到高中数学有选择、填空、计算三种题型,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感到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要在每节习题课前首先分析教学内容与学情,确定本节习题课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复习课体验中应习得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确立相应的激发学生活动体验的核心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多以“解题方法+学生活动”的方法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我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学生审题能力较弱这一现状,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试题的审题要点》习题课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高三学生觉得数学题难、不易下手、易错等是由于解题的最初环节——审题不清造成的;以往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这一问题通常是在知识、方法的复习中就所遇到的题目较为零散地加以讲解,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学习主动,反思、总结能力强的同学能将分散在各部分复习中出现的审题关键加以关注、进行反思、总结,但更多的同学对此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反思、总结。另一方面,高三阶段的复习应对所学知识、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加以复习、总结,也应对解题方法、技巧予以关注,加以总结。

为让更多的同学能对审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关注,主动反思,总结出与自身认知结构相适应的审题方法加以内化,因此设计了核心问题:“审下列数学题组,归纳审题要点”,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激起同学们对审题的足够重视,能在后续复习中对审题环节主动关注、总结,有效、甚至高效地减少解题最初环节——审题造成的障碍。所给数学题组由下列三道题目构成:

(1)若3sin2 ?琢+2sin2 ?茁=2sin2 ?琢,求cos2 ?琢+cos2 ?茁的范围。

(2)道路旁有一条河,河对岸有塔ab高15米,只有测角器和皮尺作测量工具,能否求出道路与塔顶之间的距离?

(3)某超市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做了一番实验:若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10元/件的价格出售时,每天可销售60件,现在采用提高销售价格、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涨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该商品售价定为多少时才能赚得最大利润?并求出最大利润。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的及时指导,同学们还真就三道题目归纳出了一些审题的要点,例如:审题时速度要慢,争取二次审题,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能进行文字、符号、图形三者之间的转换等要点。

在教学实施中,由于这样的课对执教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虽然教师随着研讨过程的不断深化,观念有所转变,但学生观念的转变不到位,对这种方式的习题课不太适应,加上教师对这种方式的习题课引导经验还不够多,因此课堂实施中进入到“审题要点归纳环节”时,学生虽然有一些收获,但主动参与还显得不够。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平时的习题课教学中对通用方法的教学不够,另一方面更提醒我们在今后的习题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基础上更多关注处理习题时对通用有效方法的反思、小结、归纳、提升,以此来实现数学学习中自觉地对处理核心问题的方法加以反思、归类、总结,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在复习课中设计能力类核心问题

(一)复习课的基本认识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方法的习得,都需要适时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到了高三总复习阶段更是如此。

为了更好地发挥复习课教学的功效,我还尝试在复习课教学中运用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以恰当的核心问题达成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深度的体验,在复习旧知、强化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复习课学习中不应仅仅停留在新课学习阶段的要求上,而应在温故基础上知新,要在巩固知识、强化方法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在不断加深的体验中逐步增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核心问题应多以“复习方法+学生活动”的能力类核心问题呈现。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面是我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概率与统计》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概率与统计》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与高等数学联系非常密切,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内容。就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有两方面的因素:有利因素是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章节联系不是很大,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甚至还有一些学困生也能够对章节知识有一些了解,故每次考试、练习中学生对完成《概率与统计》章节的试题有充分的信心。不利因素是这部分知识非连贯知识,因此有部分学生对各种概率事件的类型及概率的意义的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方法掌握不熟练、迁移能力差,在试卷答题阶段,忽略试题的文字表述,所以在考试中常有答案正确但缺乏规范导致丢分。

为了让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深层次的体验(包括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知识与学科能力关联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调动自己主动、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所以本节课设计了核心问题:改正《概率与统计》中已完成的练习,完善章节知识、方法并形成有“个性”的复习资料。课上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展开:(1)参与试题评讲活动,改正答案、记录要点;(2)反思已改正的试题;(3)发现老师评讲归类的方式,小结解决每类问题的方法、关键;(4)形成有“个性”的复习资料。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节评讲课前后的强烈对比体验,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进行了适合自己现阶段学习情况的补充、整理,完成并上交了自己个性化的复习资料。

对按要求上交的41份作业统计的情况如下:仅对《概率与统计》中典型问题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13人,占上交人数的31.7%;仅对《概率与统计》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8人,占上交人数的19.5%;仅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形成结构的同学有10人,占上交人数的24.4%;对《概率与统计》中涉及的概念、规律以及典型问题均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有5人,占上交人数的12.2%;既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形成了结构,又对涉及的典型问题(包括解题方法)进行了补缺梳理的同学也有5人,占上交人数的12.2%。

从以上反馈信息看,一方面,同学们在较长时间的自主复习体验中,逐步认识到“个性化复习资料的功用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复习、提升,而非为了交给老师、应付老师检查”。因此,上交的复习资料均能做到不照搬资料、不照抄老师的笔记,针对自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也反应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已初步形成,在三轮复习教学中应进一步巩固、强化。另一方面,虽然在对主干知识进行的单元复习中,老师均在本节的第一节课展示了自己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结构化认识以及本节知识与排列、组合知识的关联,但同学们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显得不够。这反映出同学们在分析核心问题时的关联意识不够,还没习惯于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自己存在的核心问题,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中的不断反思、改进,和学生一道共同努力,同学们定会在不断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奠基。

第4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一、数学复习备考的应对策略

1.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媒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点。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思想,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新、求活、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的研究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它的“影子”,有些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虽然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和创新,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重组。因此,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探究,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思想方法的感悟,乃是数学复习课的重中之重。在第一轮复习中应“低起点、中强度、细要求”。

2.重视“两考”的指导作用和“一题”的导向功能

高考试题是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最直观的解释。因此,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特别关注《考试大纲》每年调整的内容,理解《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专家对高考题的评价,从中寻找命题规律,把握复习方向。

3.关注过程,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使之成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

4.跳出题海,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多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数学复习备考的建议

1.加强互研,团结协作。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研究复习资料内容的增与删,做好测试后试卷分析,交流情况找差距,收集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2.整合教材,勤督常查。

3.深入细致,及时补漏。抓易错点,做好解题后的改错反思。

4.优化过程,规范格式。

5.强化技巧,调整心理。培养应试技巧、强化应试心理。

三、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清。建议复习的对策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在课前几分钟自觉地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梳理的习惯,或者教师将本堂课的要点梳理设计成练习,课前发给他们去回顾、思考。

(2)眼高手低。一些基础相对较好或思维较快但比较粗糙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喜欢看看题目,稍微动动笔,答案一写了事。由于平时解题只是写个简单答案,不注意解题步骤和过程的规范,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细节地方考虑不周全,考试中扣分过多,甚至碰到很熟悉的题目,考试中没了思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和作业中必须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书写步骤,提高表达水平。

(3)只练不想。在复习中应边练边想,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强化自我总结。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要精,并在做题后要认真反思、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的规律,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真正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努力争取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收获。

2.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跳入题海,盲目追求进度,复习只是走过场。在首轮复习中,要脚踏实地,抓好落实,复习一点就要掌握一点,不要盲目追求进度。不要为第二轮复习留有足够时间而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走过场、赶进度。否则后果就是把知识炒成夹生饭,结果是得不偿失。

(2)以复习资料为中心,对回归基础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我们所选择的高考复习资料的例题往往偏难的居多,一些老师完全跟着复习资料走,一些老师则喜欢再选一些好题、巧题,认为站得高看得远,其实不然,起点过高,遇难题耗时过多,集中于几个难点,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面。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提高能力。没有基础,能力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人为地给高考复习设置了障碍。现在高考命题内容也在回归基础、回归课本,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我们觉得在首轮复习中要淡化特殊的技巧,也不要急于推出较大难度的“综合题、创新题”。复习中要强化通性、通法,特别要注意小题大题化,小题综合化。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我们最容易想到和掌握的大众化方法。

(3)重任务布置,轻作业反馈。每一次布置作业都应该认真检查,及时反馈。教师不拖拉,学生也不敢懒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5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毕业讲话

高考结束了,××中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是让我这个房中人觉得最骄傲的事,高三年级的同事们经过了那么多天的奋战,在这个收获的时刻,本应该好好休整一下,他们却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想高三年级同事们学习的机会。就像他们所说的:对于高考工作的种种反思和总结远远没有结束。他们把他们所总结的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介绍给我们,来让大家为明年的高考作好准备。我虽然没有明年高考的任务,也没有带过高三,但他们的话确实我受益匪浅,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注重知识储备

所有老师,不管是年轻还是老教师都注重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解题能力。他们把近几年高考题都做了,做到心中有数,了解高考题型的分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解答题的步骤及得分点是什么。了解清楚这些,便于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对学生加以训练。还学习去年的《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作为借鉴。我想我不管明年具体作什么,都要好好作好这一点,随时做好这个准备。

其次:分析学生情况,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只有透彻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才能够发现其漏洞,也才有可能及时弥补。因此,每位老师在高考复习开始时便逐一地为学生把脉,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劣势,按不同程度把他们分成几层,采取分层辅导的办法。

第三:牢固打好数学基础

数学的“三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抓好“三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有取得好成绩的可能.在这方面李林老师的做法我认为非常值得我学习:

1.用好课本.在平时教学中要用好课本,就是到了复习阶段,也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更新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

2.精选例题、习题.要求选择的题目典型有代表性,体现通性、通法,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3.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

4.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要求基础题所有同学都要过关,中档题大部分过关,难题一小部分同学过关即可。

最后:吴增广老师根据近几年阅卷教师反馈的信息,考生答题失分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也是现在高一高二学生的普遍问题,它们是:①审题不够仔细;

②书写不够规范;

③基础不够扎实;

④思维不够灵敏;

第6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一 加强集体备课 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学校和年级部的领导下,在姚老师和高老师以及笪老师的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 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 

我今年带得是一个文科,一个理科班.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四 优化练习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

五 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

第7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关键字: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空间向量

高三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感。高中立体几何是由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空间向量是研究有向线段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空间向量的也是由点到面的变换组合过程。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点的选取。把握好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点”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立体几何的学习。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熟练的运用向量的方式来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和运用概念。

一灵活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打好教学基础

学导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学生自学,师生答疑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炼讲解,最后是学生的演练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学导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来定制的,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实现。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例题:将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切除之后得到如下形状的三棱锥,这也是在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训练图形。在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图形,直线AB垂直于面BCD,BC垂直于BD,要求学生们求解出直线AB与平面ACD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教师再让学生对正方体的各个学习要点进行逐一的回忆与复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解题思路放在图形的恢复上,也就是将这个三棱锥再次还原到正方体上,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恍然大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夹角的求解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将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空间立体感的形成。

二正确把握基本元素“点”的认识传导过程

在构建坐标系,研究线段或者是平面关系的过程当中,关键在于寻找好关键“点”。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引导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处理好点和坐标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标系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各个方向之间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好坐标系各个方面方向的位置以及其代表的意义才能够正确的写出点的坐标。

(2)让学生明确点的构成关系是什么。对任意点,比例点,中心,重心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点的内涵。只有明确点的构成关系才能够准确的运用法向量来表示线和面。

(3)让学生对点的运动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点的运动方向,讲解直线型,圆锥曲线型的点的运动特点。并借助运动特性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的感受到事物原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解析相对应的数学表达式,这也是空间向量教学的关键所在。

(4)找准点的对成型的特点。让学生弄清楚坐标系中各个轴的对称关系,关于坐标系中的各个平面的对称特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简化点或者是向量坐标的表示方法。

具体的可以结合下面的例子进行讲解,在正三角形BCD中,直线AB与面BCD是垂直关系,AB的长度为2cm,BC的长度为4cm,利用上述已知条件求解出直线AB与面ACD的夹角。在这个立体当中,构建坐标系是解决这个例题的关键所在,如图中虚线所示的那样,过B点作DC的垂直平分线BH,以BH所在的直线为坐标系的y轴,以BH所在直线的垂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Z轴,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这个图形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轴对称图形,能够为解题和具体的计算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

三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证明本身的理解上,而不要片面的强调和追求证明的数量和解题技巧,注意不要超过大纲的标准。

比如说ABCD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E,F是直线AD与AB的中点,直线GC垂直于正方形ABCD,并且GC的长度为2cm,求正方形ABCD与平面EFG的夹角为多少度。这个题目的解决重点在于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这两个平面有密切关系的点坐标是什么,通过构建直角坐标系的方式,找到这四个点的坐标,并用他们来求解具体的向量坐标。显然这个图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是随处可见的,题目当中的CG相当于一条笔直的木棍插在地板上,GEF相当于一块平铺在地面上的布,最终这个图形就类似于遮阳棚的造型。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求图形还原成为ABCD为底得长方体,再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小结

空间向量是用代数的方式来表达立体几何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大多数高三学生都不能够理解好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关系,更不用说熟练的运用。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运用展开探讨。灵活运用学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数学基础。正确把握好基本元素“点”的认识传导过程,最后注重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带,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建明;《高中课标》和《高中大纲》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2期

第8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考 数学真题 备考复习

一、夯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技能

从陕西、宁夏的试题中不难看出,命题重在考双基应用,重在依据新教材的知识分布而设置命题,并且许多考题均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备考复习时重视双基、用好教材仍是高三复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材是基础, 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相当数量的考题就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深化,只有回到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才能谈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想的应用。不难发现,在近年各省高考数学卷中,有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源于课本上的例习题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加工。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回归教材,正本清源”,应充分挖掘教材例题、习题的作用。要细心领会课本中的观点和方法,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例题的求解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切实做好消化、转化和内化,最终达到变化。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和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分散在例题、习题中的相关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集中整理,从中探寻出解题经验和规律,做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今后数学试题的框架主体仍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定义域等性质及变换;数列的基本运算及应用;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体积和夹角);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所以高三复习这些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只有夯实这些章节的基础知识,落实了基本技能,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二、善待高考真题,强化试题立意

善待真题,我们便可以直接把握高考的脉搏,少走弯路。特别是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高考解答题,运用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迁移和组合,是基础性与综合性的最佳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时要不失时机地构建知识网络,并在各个阶段逐步扩充与完善.在强化知识网络综合题训练时,应注意从题目的众多条件和求解中提取相关信息,推动题目信息的延伸,归结到某个确定的数学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解题的行动序列,有效地、灵活地解决问题,这就是解题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题目信息与不同数学知识的结合,可能会形成多个解题方向,这样选取其中简捷的路径,就能得到题目的最优解法。另外,高考的要求毕竟不同于书本的例习题和练习,考查的更是平常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深化。在数学能力的要求中,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逻辑思维等能力都是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必须注意并强化的基本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广,也要关注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通性通法,提高数学素养

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五种能力、两个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宁夏和陕西的试题中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体现得很明显,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重复做题一向被视作没有意义,其实并不全面。有些题目对自己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关键,这类题目就有必要多次重复去做,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练习后的讲评也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演练,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坚定课改方向,把握新增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执行和推广新课标是大势所趋,所以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会不断地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特别是今年宁夏高考数学试题中未涉及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方差、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变换、独立性检验与回归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统计中的散点图、回归直线方程等,但这些在全国新课标与其它课改省份的试题中都有考查,我们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六、规范答题过程,形成良好习惯

第9篇:高三数学要点范文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一套具有较强选拔功能的高考数学试卷(题),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数学卷比较理想的难度值应在0.5~0.55之间,即目前高考数学试卷满分150分的情况下,文、理科平均分应在75~83分之间;而较好的数学试题区分度应在0.3以上。2012年、2013年的高考数学辽宁卷适合辽宁考生的实际情况,基本满足了各方面的要求。因此2014年高考数学辽宁卷在命题思路、试题难度等方面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会有大的变化。

2012年、2013年的高考数学辽宁卷在整卷难度分布方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必做题基本上是由易到难排列。解答题中的选做题(系列4的考查)难度适当,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难度略有加大,解答题必做题后两题的难度较大,一般是从增加题目信息量、计算量、思维量等方面去调整难度。

集合运算、复数运算、程序框图、三视图等内容每年都考,难度不大。程序框图可能作为工具出现,用来引出某些条件;应用题联系概率统计知识进行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三角、数列、立体、函数、导数、解析等数学主干知识仍需要重点关注。

高考数学既要考查考生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因此2014年数学试卷仍会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思维品质。

因此,科学安排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成为每位高三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及复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出现低级错误。从近几年考试情况看,基础牢固就能得高分。

(二)基本思想方法不会应用

虽然复习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备考的根基,但那种只重视机械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同样是不完备的学习。经常有学生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的知识水平总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分数难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加强数学方法的学习是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加大了对考生应用数学思想的考查,《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高考的这种积极导向,决定了在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受益终生。

(三)解题能力不强

进入高三复习之后,学生面对无以计数的数学题目不知道怎样高效地去完成。一些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是收效甚微。这与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上存在很大欠缺不无关系,这种欠缺主要是欠缺两个能力:一是读题能力;二是解题反思能力。

读题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清楚题目内容,读题要慢、要细心、逐字逐句分析,然后寻找解题思路;二是读清楚题目背后的数学知识,一道数学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应该从多个角度把这些知识都读出来。读题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思维的敏锐性,提高读题能力要从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培养开始,逐渐地形成读题能力。

解题反思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反思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和严谨性,解完一道题后,应作进一步的思考: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都用过了吗?用足了吗?(含括号内的条件),题目所要求的问题解决了吗?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过程的正确性和严谨性进行验证;二是反思解题方法优化性,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这样做,可以开拓思路,防止思维定势,及时总结出各类解题技巧,并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方式;三是反思多题一解,总结通解通法,通过一道题的解决,达到会解一类题,解题后要反思题目实质,并进行归类,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总结通解通法,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高三学生解数学题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针对这些问题,在后续的第二、三轮复习中仍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效解决。

三、第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第二、三轮复习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第二、三轮复习?也就是高三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完成,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尽量做到不遗漏知识,因为这是二、三轮复习的基础。对于高三数学第二、三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高三数学第二、三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二)第二、三轮复习的侧重点

1.第二轮复习的侧重点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主要是专题讲解加配套的辅助练习,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每个高三老师面前的重任。

(1)着眼于知识重组的原则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教师在复习策略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2)强化客观题的训练,让考生进了考场不紧张

强化选择题、填空题的练习,指导学生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力争“保准求快”,拿足基本题的基本分。对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适于采用定时定量的训练方式,及时对考生定时定量完成的试卷进行批阅,摸清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使学生逐步做到“基本概念理解透彻,基本联系脉络清晰,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准确无误”,达到“既然会解,就要解对”,而且解题中思维敏捷、流畅,解法合理、简捷。

(3)注意困难考生的心理疏导,让每个考生都有良好的心态

对待一部分厌学、怕学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一些思想和方法上的指点,也许会影响他们一辈子。高考复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及时多渠道地汲取反馈信息来调控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每一次练习、测试后,教师最好能及时批阅,当天将结果与学生见面,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利用自习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知识层面的辅导或心理上的疏导,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他们拿到基本题的基本分。

2.第三轮复习的侧重点

在全面冲刺阶段,全国各地的模拟试卷比较多,教师要有选择地把优质试卷或试题介绍给考生,实在太难的题目就不要让考生做,免得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同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冲刺阶段的查漏补缺

在带领学生冲刺的时候,仍有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查找不足,解决平时易错易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最好把它们汇编成册,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挤出时间,主动进行查漏补缺。

(2)冲刺阶段的情绪调整

考前一个月是高三学生最累、最苦、最紧张的时候,体能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会压得考生喘不过气来,它是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考验。有的学生会在困难面前退缩,主动学习性也越来越差,降低对自已的要求。这时教师要特别细心,也要对学生特别关心,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学生有这种苗头,要及时与其交流沟通。

(3)考试中的心理调节

有扎实的基础,充分的准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考出好成绩必须具备的条件,这里尤其是心理准备极为重要。有的考生心理素质良好,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教师必须针对这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例如平时的选择题限时训练,填空题限时训练,前四道解答题限时训练等。同时需指导考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训练,积累考试经验,力争高考前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对困难估计得尽量足一点,遇事才不会发慌,考试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三)第二、三轮复习的主阵地

做好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离不开主阵地――课堂教学,高三数学常见的课型有:1.基础知识复习课课型;2.解题教学课课型;3.试卷讲评课课型。上好这三种类型的复习课,对备考有决定性意义。

1.基础知识复习课型

基础知识复习课可采用以下四环节教学模式:回忆讨论归纳拓展。

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找出每个考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探究、思考、质疑等搜集与复习内容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在学生独立探索初步完成巩固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情况,可由座位前后的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对不同的结果和看法进行讨论,通过组内讨论,一般性问题都可得到一致答案。在学生完成练习和讨论之后,要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表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方法和规律整理出来,使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东西,便于记忆和应用。此过程分为两段,前段为检查巩固练习的答题情况,后段为知识整理归纳过程。在考生形成了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后,通过做一定数量的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的拓展练习,再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回顾,进一步拓宽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2.解题教学课课型

解题教学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为主要任务的课型。一般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观察―引导”模式。

此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呈现习题考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此种模式,对于貌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常适用于基础知识的的巩固与提高。

第二种模式:“探究―解决”模式。

此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困惑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此种模式,直接呈现比较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在步步探索中发现解题策略,更多的适用于对知识的系统、深化与灵活运用。

3.试卷讲评课课型

试卷分析讲评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上好试卷讲评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设计试卷讲评课主要围绕“六个点”进行思考:

(1)讲评的重难点。从考生答题中呈现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两个角度分析并定位;

(2)讲评的关键点。抓住考生暴露的典型问题、优秀思路等确定讲评的关键点;

(3)讲评的整合点。解答试题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整合的知识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试题一般设计规律等等;

(4)讲评的拓展点。针对试题中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的拓展训练题,引导考生完成更深入的数学思考;

(5)讲评的反思点。试题中有哪些需要提炼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解题规律与解题策略,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6)讲评的检测点。有哪些需要再巩固的知识点?相应的检测题目怎样设计?怎样进行反馈矫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