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体系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信息,及时,让人们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1]。
但是,在旅游业智慧旅游新趋势的发展下,部分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依然和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无法跟上旅游业开放变化时期的步伐。究其原因,某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于旅游新趋势的发展,所应用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并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变化而进行相对应调整。因此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2014年中国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契机下,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现阶段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如何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构建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广义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指宏观的专业设置,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二指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某专业内部课程体系问题;三是指微观的教材体系,是某专业内某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笔者研究的主要是中观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或是高职院校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2]。
(一)课程设置不适应时代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这就规定了其课程计划与其他专业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旅游专业来说,除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合教师的讲解,再配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教学过程外,还要顺应时展,结合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在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基础课程,缺乏对智慧旅游要求下的互联网技术与旅游相结合等的课程。
(二)课程内容重复。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呈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重复。第一,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这些理论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而在旅游学类中又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学等内容。第二,在专业课内部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由于分化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旅游景区(点)管理三个方向,其专业方向之间的课程设置则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如酒店类课程涉及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市场营销等内容;在旅行社管理方向同样出现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内容;在景区(点)管理方向同样出现类似的课程内容,这是专业方向分化而缺乏有效综合的结果。第三,课程内容重复还体现在专业内部知识之间的重复及不同层次、同一课程之间的重复,例如旅游策划学是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开设的科目,而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期间已经学过这门课程,使某些学生认为升入本科后并没有学到许多新知识,本科期间学过的旅游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也开设旅游基础知识,造成巨大的重复及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三)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实践环节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不能一毕业就立即投身于旅游行业,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从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内导游部分、酒店管理部分、旅行社部分的实践课相对较少,而某些高职院校由于其整体学习时段较之本科少一年,这种情况直接会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都不深入,甚至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校内实训室建设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开拓较少,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质量大大减少和降低,这些原因就成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从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导致本专业学生与其他非本专业的就业人员一样,并没有凸显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该有的专业优势。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旅游院系或者旅游管理专业处在历史学院(系)、管理学院(系)、地理学院(系)、外语学院(系)等,其课程的安排明显带有本学院(系)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体现旅游学科的特点。某些学校盲目地开设旅游课程,随意地拼凑旅游课程使学生学习旅游课程没有系统性,导致旅游课程开设混乱,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方面过于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演讲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和人文课程(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和职业道德等课程)。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旅游是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昭示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3]。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2014年,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18个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福州、大连、厦门、洛阳、苏州、成都、南京、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武夷山。
同时,各旅游电商网站也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以携程智慧旅游为例。携程智慧旅游是依托携程旅行网2.5亿用户,扩展到合作机构旅游爱好者,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市场化导向、互联网思维构建的,以目的地及景区营销一体化为核心的智能解决体系和一站式服务体系。携程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提供系列软硬件、数据接口、APP、微信平台产品。从目的地及景区数据统计管理、游客体验、市场营销推广三个维度出发,以旅游产业链的角度将线上销售、线下服务完美互补、交融。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对目的地及景区的实力呈现;通过目的地APP增强与游客互动、增强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通过微信平台加强整体化的目的地品牌建设,搭建移动营销平台;系统化地帮助旅游目的地实现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全面实现智慧景区建设[4]。
通过以上携程智慧旅游的定位、功能与服务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对如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产生一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现当代的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旅游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公关素质和渊博的知识要求、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基础上,一些具备电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甚至写作、视觉设计、摄影摄像专业学习背景的学生竞争力更强,更受企业欢迎。因此,要跟上旅游发展新趋势,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下属学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截至2015年共招收4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在校人数共计200人左右,在我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中,相较于市场营销、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其他专业而言,属于专业实力较小、学生人数较少的专业。下面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比例结构和教学计划安排的简单介绍,分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理念滞后。
从上述课程设计所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看,受传统课程设计观的影响。该校的课程体系属于典型的“本科压缩型”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进行组合,形成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这种设计课程体系,只不过采用的课程类别名称有所区别。
(二)课程设计缺乏系统和深度。
从各个模块的具体构成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更进一步的划分,致使设计深度不足。例如,专业能力课程包和专业拓展课程包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分,导致将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管理、导游等课程混在一起。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客源国概论、现代酒店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策划等,由此看出诸如此类课程在每学期只学习一门,各方向的课程不仅缺乏深度,没有针对性,而且导致学生课程学得多,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什么又不会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实验实训课安排不合理。
从笔者的教学过程看,该专业主要将实习实训集中在实习阶段完成,而平时实训课程较少,专业实训主要有认知实训、模拟导游实训、模拟旅行社实训,且实训课程的学时较低,都为24个课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一般在理论课堂完成,甚至流于形式。再者,该专业把在学校应该完成的技能课或实训课课程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当中,一并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致使学生在上岗前没有得到更多的实验实训练习,造成本专业实习生到了实习单位一切得从头学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校实训条件极度缺乏及“双师型”教师较少所致。目前我院旅游专业校内只有一个导游兼形体实训室,校外建立两个实训基地分别是广西北海园林园艺博览园及北海曼哈顿酒店、北海银滩1号国际会议酒店,实训条件极其艰苦和匮乏。
(四)实习层次低,内容单调。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是在饭店实习,在岗位安排上主要集中于基层操作岗位,实习内容基本上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缺乏一般性管理岗位的实习。这种实习基本上属于低层次的经或简单技能积累,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智慧旅游视角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研究在智慧旅游逐步发展的时代,针对具体情况,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如何依托学院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优势专业的师资及实验室设施设备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一些构想。
(一)特色构建之总体思路。
在智慧旅游大发展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优秀传统学科的师资及设施设备雄厚的实验实训设备,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方向兼具传统的导游方向和新型的智慧旅游方向,放弃之前所包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景区管理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向专业化、方向化方向转变。而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培养则由传统的能力结构如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转向“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能力、摄影能力、‘智慧旅游能力’”,其中智慧旅游能力包括旅游电商互联网所需的网页制作、文字与图片编辑和等核心能力。
(二)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构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专业选修课。
(1)公共基础课属于学校公共通识课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和毛概等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向:①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②旅游学科知识类,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学等;③酒店管理类课程,如现代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以上专业基础课摒弃了传统上多所高校课程重复及大而全及针对性不强的特点,结合我院学科特点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经管类―旅游类―酒店管理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力量针对这三大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
(3)专业技能课中,同样针对现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广泛全面的劣势,在智慧旅游时代的引领下,着力打造两大技能方向对应三大能力素质。①第一大技能为――导游专业方向技能,主要面向传统的导游职业。导游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课程数量较多,目的是着重训练学生导游专业方向专业技能及导游人才所必须训练的礼仪技能、语言表达及沟通技能和导游词创作技能,主要对应课程有:导游基础、导游业务、导游实务、演讲与口才、礼仪与沟通、导游词创作等。②第二大技能为――旅游电子商务技能,主要面向如今智慧旅游时代要求下旅游人才所具备的新型技能,如:旅游类电子商务网站的网页设计余制作、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文字或图片编辑、网络营销等。
(4)专业选修课中所选择的课程统一面向的专业技能是摄影和计算机图片编辑和处理的技能,主要服务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导游技能课程包和旅游电子商务类课程包,目的是进一步加深这两种技能的拓展和学习。一方面,我们结合现有的学院计算机系和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和实验室资源可以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授课和学习。另一方面,此类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及浓厚的兴趣,同时能真正使学生学到两门专业技术强的技能,从而学以致用,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和上手。
2.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分析如下:
(1)理论项目实训模块。该部分的理论项目实训主要对应理论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论课程的学习,训练和提高的实践能力导游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摄影技能、图片处理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等,其相应课程有:旅行社经营实训、旅游景区服务实训、模拟导游、计算机图像处理实训、摄影实训、礼仪与沟通实训、导游词创作实训等。
(2)拓展项目实训模块。此部分主要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管理与服务等,主要学习和训练理论体系中酒店管理理论课程中的各实践教学项目,以便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酒店管理模块的素质和能力,所开设的相应课程为:前厅与客房服务、酒水知识与服务、中西餐宴会摆台、康乐服务与管理、化妆基础、插花艺术等。
(3)综合实训项目模块,包括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顶岗实习和核心技能强化,主要对整个三年的学习前、中、后进行系统总结和学习。
[关键词]通识教育 文明史 高校
[作者简介]黄志强(1978-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和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教研项目“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文明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2038)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HGJXHC110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90-02
随着通识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全国很多高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基于文明史课程蕴涵的丰富素质教育资源和优势,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很多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文明史类课程的作用,相继把文明史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全校公选课或通识课开设,并围绕如何使文明史课程更好地发挥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平台作用;如何开展文明史教学和改革;如何对文明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构建具有本土学校特色、实用性强、简单明了的文明史通识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基于文明史课程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文明史课程特点及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的角度挖掘文明史的人文教育内涵,从理论角度深化对通识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对于构建文明史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解决文明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推进文明史教学改革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的意义
文明史课程以其独特的全球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产生演进过程、社会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断代史、一般国别史、通史或研究专题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完备的课程体系、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文明史课程教学中,我们看到传统的教师单纯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文明史课程的教学要求;文明史通识课程的受众多是理工科的学生,没有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对文明史兴趣不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对授课教师最大的考验;国内流行的文明史教材和论著种类繁多,体系、内容、结构、论述视角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文明史教材的独特结构和理论视角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资源整合的难度很大;文明史课程包容性极强,选择怎样的知识讲解线索既重要又难以把握,而且文明史课程一般学时不多,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展现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全貌。因此,对文明史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结合文明史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在充分考虑文明史授课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线索阐述世界古代文明精彩的发展进程,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纵向上呈现清晰的时间沿革的线索,体现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避免了时间顺序不清、断章取义的嫌疑,横向上能够阐述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影响,加强大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整体评价和认识,从而使文明史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条理清楚、史料丰富、观点鲜明的特点,充分容纳史学界对古代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讲授视角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呈现较强的创新意义和实用性。
二、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路与方法
1.以暴力战争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连接点。文明史具有宏观性和跨越性,在文明史教学中,选择怎样的视角阐述文明演进进程是关系学生能否形成对世界文明宏观认识的重大问题。国内外出版的用于教学的文明史专著和教材,往往是以不同的主题进行文明史的编撰。各类教材和专著的涵盖内容、知识线索、理论视角、编撰体例、陈述语言多种多样,给文明史授课教师在教材选择的标准、知识线索的把握提出了大大的难题。
在文明史教学中,战争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人类文明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于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文明发展史上战争不断发生的历史,以及战争今天没有远离人类文明的现实。在文明史讲授中,以战争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连接点,以战争的视角来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进,讲授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在参考国内外文明史优秀著作和教材、古典作家的经典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相关的史籍和著作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战例,加以剖析、归纳和阐发,以战争独特的视角分析文明的兴衰沉浮,探讨战争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把战争作为串联文明演进与文明对话交往的一个主线,但不拘泥于战争事件本身的描述和阐发,而从宽大宏阔的历史背景,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整体视角,勾勒、讲述战争的发生、经过、结局和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阐述其对文明国家当时和后世的重大影响,揭示能够启迪今人的哲理。
文明史教学讲述视角的选择,可以综合国内外文明史教材的特点和精华,取长补短,避免有的文明史教材中时间线索不清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把握古代文明的脉络和沿革,能够体现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阐述视角的独特性。学生也可以通过战争主线,把握文明沿革的线索,更多地了解文明历史,以及军事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从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
2.以历史人物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重点。文明史内容广博,涵盖范围较广,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强化学生对文明史的兴趣,尽可能多地涵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对古代文明的基本评价和认识,体现文明史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必须在课堂授课内容的选择上细加斟酌,推陈出新,选择独特的讲述视角。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把历史人物事迹的陈述和解读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重点,增强文明史的趣味性、吸引性和可读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明史课程的相关知识,建立清晰、简明的课程体系构架。
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与观点,在文明史教学中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人民群众参加的,都渗透着人民群众的影响和作用的观点。不过分、片面地渲染英雄史观,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阐述英雄人物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一个个近似神化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中华文明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埃及文明史上的图特摩斯三世、埃赫那吞、拉美西斯二世;从两河流域文明史上的萨尔贡、汉谟拉比、尼布甲尼萨二世,到印度文明史上的旃陀罗笈多、阿育王、考底利耶;从波斯文明史上的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一世,到罗马文明史上的斯巴达克斯、恺撒、屋大维等,他们的名字已经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相联系,成为人类文明历史当中的一个精彩章节,他们的行为与业绩在一定程度、一定时期影响着文明,改变着历史。
在文明史教学中侧重历史人物对文明发展进程的贡献、影响的分析,用影响和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一些历史人物串联文明演进的线索,让学生通过人物认识文明,通过人物所处时代以及其作为来展示时代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深入文明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3.以民族迁徙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难点。文明史课程涉及文明创造、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冲突等方面内容,体现出课程博杂性、包容性、丰富性的特点。为有效整合和创新文明史教学内容,在文明史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交往和对抗。游牧和农耕世界的形成和对抗是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地理环境衍生出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铸就了不同的文明特质。在人类文明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民族的对抗、冲突、战争、交流、融合与渗透改变着世界历史的格局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
为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把文明创造者与民族迁徙问题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以文明发展史上,民族迁徙的相关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难点,但并不是作为一个章节单独阐述,而是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编排中,把有关民族迁徙的问题纳入每一个文明的章节中。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中进行不同的分析。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侧重分析三次民族大迁徙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和影响。如喜克索斯人对埃及的入侵,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波斯人与米底人进入伊朗高原,以及两河流域频繁的民族冲突,王朝更迭等问题,从而把教学内容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综合起来,把文明和文明之间用线索串联起来,进行相互的论证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谈论、研究、欣赏、交流和创新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以地理环境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看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存在,总是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依托的。实际上,无论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都是依靠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系统发展起来的早熟农业文明。我们并不赞成地理环境决定论,但认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依托一定的地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
在解读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发展进程等问题时,不能忽视文明的生长赖以依存的地理生态条件,因为一旦文明赖以依托的生存条件受到破坏,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文明的衰落。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突出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是史地学科的结合。侧重对世界古代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分析,把地理环境的解读和阐释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阐明地理因素对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把地理空间意义上的文明和时间沿革意义上的文明综合起来,形成对文明演进和发展的全局认识。要求学生具备解读世界地图的能力,头脑中有文明国家的空间概念,熟悉文明诞生的地理位置、自然概貌等内容。在教学中,每一个区域的历史都要先从地图讲起,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由此决定的生存环境、经济特点、民族性格、文化特色等。此外, 还有战争路线、商贸交通、民族迁徙等问题都要结合一定的地理知识讲解。
文明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中,通过文明史课程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特点的发挥,拓宽大学生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人类精神文化传承、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审美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1).
【摘 要】音乐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幼儿师范专科院校必须对自身的音乐课程设计加以重视,在经济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优秀文化合唱比赛是当前幼儿师范专科院校经常举行的活动,对于音乐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法对这种意义进行探讨,并给出总结建议。
关键词 优秀文化合唱比赛;幼儿师范专科院校;音乐课程体系;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48-02
作者简介:郝光,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师资培训工作日益进步,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也有所提高,但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深深渗入学前儿童学习生活。许多学前儿童已在学习器乐、声乐、乐理等课程,对幼儿音乐教育师资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待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如何使幼儿师范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内容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更,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造成现今社会出现少子化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父母对于幼儿教育重视的程度也逐渐提高。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音乐性向与潜能,若是在年幼时接受良好的正式与非正式的音乐教育,这种潜能就能够维持。雨果曾经说:音乐、文字、数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开发潜能的关键所在,尤以六岁幼儿为正式学习音乐的黄金学习时段,因为该阶段幼儿的创造力与学习力最为丰富,因而研究者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音乐灌输,而应该让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份。音乐也不应以填鸭的方式教学,而应该提供许多接触音乐的机会,让幼儿体验音乐,并使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启发孩子的音乐智能。
通过优秀文化合唱比赛的形式来开展幼儿师范专科院校音乐课程教育,是当前推广学前教育的一种趋势,这其中也反映出合唱比赛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很多幼儿教育专家都强调文化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幼儿的世界是个游戏的世界,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且具深刻意义,是一种“自发性的自我教育( spontaneous self-instruction)”。由此可知,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智慧的一种方法,换言之,游戏是儿童的学习方法之一。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市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与教师,限于时间、经济及人力等客观因素,本研究有下列研究范围与限制:
1.研究对象与时间。本研究以某市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与教师进行个案研究,访谈对象为音乐科老师及文化课老师。访谈时间为每周三,自2014年7月23日起,至2014年10月15日止,为期十一次,每次访谈一小时。
2.活动观察次数。本研究的合唱活动观察次数共有3次,观察的范围锁定于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合唱比赛时老师与学生的整体表现能力。在教学观察期间,研究者以数码摄像机纪录,便于事后观看并纪录。
3.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了解某市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与教师在合唱比赛程后的感受与观点,进而探究其对于幼儿师专音乐课程体系设计的意义,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实际现场中观察,才能深入了解合唱比赛是否对于个案班级学生创造力有所影响。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为本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者采用“个案研究法”的同时,辅以教室观察、访谈、问卷、创造力测验施测与分析等方式,以期能了解个案班级学生在合唱比赛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全貌。
三、研究发现
1.合唱比赛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影响。一是合唱比赛对学生音乐创造力有显着的成效。经过优秀文化合唱比赛后,学生在音乐创造力指数的表现有显着差异。结果显示,合唱比赛提供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表现。
二是合唱比赛对于学生的“开放性”“变通力”“精密力”等方面有显着的教学成效。研究对象在“开放性”以及“精密力”等方面的表现有显着差异,然而在“变通力”以上虽无显着差异,但是在平均数来看是有进步的趋势。因此,合唱比赛对于幼儿师专学生的“开放性”“变通力”“精密力”有显着的教学成效。结果显示,合唱比赛有助于增进学生产生出多元且独特的想法,更进一步地对事物产生兴趣,以不同的角度与观点来探索教育世界的种种经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进而培养音乐教育创造力的潜能。
三是合唱比赛对于学生的“流畅力”并无显着的教学成效。研究对象在“流畅力”的表现无显着差异,且在平均数上也无进步的趋势。结果显示,合唱比赛未能有效提升研究对象的“流畅力”的表现,可能是因为个案研究对象在研究前的流畅力表现前测分数就已经很好,所以才会没有进步的趋势。
2.幼儿师专教师对于优秀文化合唱比赛方式持正向的看法。经由研究者观察与访谈幼儿师专教师可得知,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有正向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且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①使教学活动更为多元化与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②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自我表现空间;③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培养其音乐的美感经验。
四、对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1.配合学生的能力发展与需求,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从研究中可发现幼儿师专学生较为喜欢优秀文化合唱比赛类型的活动,因此,多变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且激发学习动机与好奇心,进而引起其深入探求知识的兴趣。借助比赛时的音乐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创意,所以幼儿师专教师在课程规划与安排上应要考虑每个阶段的学生会因为身心发展不同,对音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能力,在规划教学活动前,应根据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再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借助让学生参与、探索、尝试、表演等方式,发挥对音乐想象力以及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2.进行合唱比赛时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表现。教师在进行合唱比赛后,幼儿师专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合唱比赛,营造出自由思考、允许学生出错、容许不同意见的学习环境,当学生处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下,才能有助于音乐学习与吸收,老师要适时给予鼓励与赞美,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其创造力。
3.教师要充实自我能力。从本质上而言,教师就是表演者,总是不断地自我挑战,为的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秀文化合唱比赛中的表现,教师能够与学生互相学习,进而有创新的想法与表现。另外,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地求新求变,与学生一起成长,多去参与创意教师培训的课程,从中吸收外来的知识与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教学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牛吉荣,于曦.信息时代下的高校保卫工作探究[J].中国市场,2011,(27).
[2]薛波,王莉,冷军,刘思麟.校企合作“生泰尔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6).
[3]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4]颜世华.高校德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朱春娟.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探究——谈名曲欣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 [J].科教文汇(下旬),2009,(1).
(编辑:郝婵)
教育部成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将有专门的委员会予以指导。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成立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指导工作委员会。
通知明确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为:组织和开展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改革等重大问题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就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具体工作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承担与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有关的其他咨询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Optimiz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杨军伟 YANG Jun-wei;艾德春 AI De-chun;陈才贤 CHEN Cai-xian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六盘水553004)
(Min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China)
摘要:为了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从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优化,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ich meet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curriculum system is optim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hierarchy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It makes the min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an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technology of tha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lear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in Guizhou. It als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s the applied talents which adapt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关键词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层次性;全面性;实践性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hierarchy;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alness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4-02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需求整体仍将呈疲软态势,但是作为占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7%的贵州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就是重点考虑的。
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盛远工矿、大河边煤矿进行企业调研,适应贵州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将采矿工程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平台,即两个基础课程平台、一个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第一个平台为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必须环节和选修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通用能力。必修环节包括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类、教育类。选修环节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科学类。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个平台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专业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力学类、地质类、机械设计类、学科基础数学类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长远考虑,考虑了工程教育论证,从而加开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矿业系统工程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2。
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等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必修环节、方向课程和选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五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类课程;方向课程包括采矿工程方向和矿山环境保护方向;选修环节包括矿山灾害、矿山信息技术、矿山前沿讲座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及图3。
第四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
采矿工程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课程设置上的宏观控制和进行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2 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经济的学习采矿内容,设置由液压传动、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与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组成的专业课程组,并设有两个方向的选修课程组,即采矿工程组(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山压力检测与预报、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论、工程物探)。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环节设置了现代爆破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矿山信息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非煤开采技术等保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选修环节的全面性。
1.3 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趋势、贵州矿业特色为基准。当前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和高产高效。贵州矿业的特色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和矿山环境严重。根据贵州矿业的特色,开设了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构造复杂煤层开采、灾害防治等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和电子课件,使学生更客观真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1.4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实验、实习和设计是连接理论和生实际需要的桥梁。为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用见表1。
2结论
通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可以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秦忠诚.面向21世纪的采矿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4-75.
[2]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180-181.
[3]“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4.
[关键词]课程改革 体育游戏 教学内容 特点
体育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目标、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改要求健康第一,培养兴趣,提高技能,注重情感,尊重个别差异,体现参与,促进学生思维、智力、体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借课改的“东风”给学生带来欢乐的色彩。下面笔者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对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1.趣味性
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投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此阶段尤为重要,在游戏中有趣味性的内容,学生就会从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趣味十足。从排球模块的教学中看出,利用一些排球游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如圈中击人,垫球比赛,传球游戏等。
2.对抗性
在体育游戏里,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全身心的投入到竞争和自我表现中。竞争的因素越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比赛的气氛就越激烈。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性
大多数游戏是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有集体观念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规则的约束和集体能力的发挥,在活动中体现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公平竞争的原则,增进了学生间的交往,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品德教育,反映了新课程的要求。
4.技能性
有些教学内容,按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如短跑模块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站姿或坐姿进行起跑和加速跑的练习,通过追逐跑(让距跑、男女竞争)等游戏方式进行,发展速度能力。
二、新课程的教学特点
1.注重教学内容灵活性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了灵活的处理,没有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硬性的规定,而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注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而体育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
2.注重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尤其突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工作好生活好的基本前提,体育游戏经常通过比赛的形式的出现,这就要求学生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彼此增加了解,这对培养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游戏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注重学生发展,重视主体地位性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游戏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全面发展,有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三、体育游戏运用
1.游戏的选择
在教学中游戏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气氛外,更主要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便与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课的内容,完成课的任务,所以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围绕课的主要内容展开。要选择新颖的游戏形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能从不断更新的教内容中获得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2.游戏的评价
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游戏活动的结果,尤其是胜与负的评判极为关注,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明确公正的裁判,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这就要求裁判员做到:(1)必须严格认真地执法,一视同仁、尺度一致,决不迁就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2)判罚分明,对严格遵守规则的参与者,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不遵守规则的参与者,要及时进行提醒、警告制止或纠正。(3)游戏中如发现大多数参与者对规则要求不明确时应及时停止游戏,重新讲解规则要求,直到全体学生都明确后再开始进行游戏。另外,教师的评价还应注意鼓励那些失败者,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表扬在游戏中积极进取,善于思考和创新,有很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学生。
3.游戏的组织者
游戏的完成情况成功与否,与组织者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是游戏的主要组织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过程,控制局面,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强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地进行,对违纪犯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游戏者的情绪及活动量,运用增减比赛次数、扩缩场地距离等方法调整游戏的活动量。
四、结束语
游戏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活动,将教学转化为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生既有运动参与,又有心理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社会适应性,是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目标的。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前提下进行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槐秀.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课程知识体系 改革创新
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连接传统中药学科知识与现代药学知识的桥梁与纽带。为了保证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学长期采用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大部分,这种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创新。
一、探索、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
当前的药用植物学以描述为主,教学内容主要由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部分构成。形态解剖是从细胞到器官的解剖,而分类则主要采用的是恩格勒系统,导致学科的名词、概念过多,分类结构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国内兴起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加强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药用植物学要将近些年来植物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全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将各种分支学科和各种层次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既能够突出经典知识,又可以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型知识框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1]。
二、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原有的药用植物学基础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工作,使教学内容突出“新”和“精”。在筛选过程中要掌握筛选的度,即要在充分考虑基础课程性质、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差异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更新。目前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内容有了很大改动,可是大学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好多年没有进行改动,一些内容与中学教材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比如细胞的结构、分裂等等。而且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却没有提及,比如细胞分裂时的分子机制。所以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植物概念和生物分界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前都是按照林奈两界系统来讲授知识,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已经提出了3界、4界甚至8界系统。虽然尚未达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比如细胞的信号系统。而且向学生讲授一些目前尚无定论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2010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对《中国药典》进行了修订,所以教学内容也应当跟随药典的变化进行变化。比如在药典中增加了一些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分子鉴定等等,这些新增的内容也应当出现在教材之中。而生物技术是目前药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所以也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三、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综合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比较一下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述细胞学说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对药园里的药用植物进行切片,并通过实验观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2]。
(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比如:讨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苔藓类植物的大气监测作用进行讨论、模拟植物拟南芥讨论等等。在讨论的内容上要涉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现实成就以及宏微观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热门研究领域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拉近学生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
四、适当增加相关的研究型实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药植物学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比如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做这类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验性实验[3]。
教师给学生设定实验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拟定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题目的设定上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和实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随着药用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用植物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中国药典》也在不断地修订,但是高校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它已经跟不上时展变化的要求。所以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05):11-17.
[关键词]:任职教育 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 改革 创新
课程是院校教育最富活力的要素。随着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愈加凸显。任职教育院校必须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优化课程设计,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推动课程条件建设,规范课程管理,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各要素的系统建设和整体优化。
一、军事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一)课程结构多元化。
基础比较牢固。但专业适应面窄,适应性差。应当积极探索与适应学历教育的多元化课程结构。如:A型结构,即宽专业、厚基础的课程结构,它着眼于奠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以及大专业基础,专业课仅占总课时的20%至30%,主要掌握主导性专业应用理论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职业化。
任职教育除了有学历教育的基本特点外,任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专业课程内容更加专深。任职教育模式灵活多样。如军队系统:学历教育集中、任职培训分流模式;兵种指挥与合成指挥分段培训模式;军兵种交叉培训模式;联合作战培训模式。任职教育的培训模式不是仅限于此,仍需不断地研究,尤其是要积极探索短期培训的模式,总的方向是采取专题教学和问题教学。教育主要是面向职业背景的从业教育,属于高级智力劳动实践,因而,任职教育培训必须要掌握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需要接受币普通职业更多的教育和训练。
(三)课程更新前沿化。
不断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基础课教学,编写出反映高科技时代特征的高水平的基础教材,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去解释原有的现象问题,解决基础课教学申明显存在的教学内容多年一贯制、学科前沿知识偏少的问题:在专业教学应改理论型教育为理论技术型教育,由面向老观点转向面向新观点,在新旧知识并存的情况下,专业理论以新为主,工程实践以老带新。在专业教学上要研究当前专业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的可能。
二、构建军事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本位。
任职需要和岗位需求规定了任职教育必须以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根本,这是与学历教
育的学科本位原则最大的区别。能力本位是建立在学历后教育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并不排斥知识传授,相反还要求根据“查缺补漏”及“够用”的原则,打牢学员的理论蜒础、这也是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以往培养“一技之长”的技校教育的最大区别。
(二)实践性。
以军官培训为例,军事任职教育所进行的是本科后的各类教育,是为满足部队不同岗位需求的教育,直接面对岗位,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因此,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与实施,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先进性。
由于科学技术及部队装备的飞速发展,导致作战思想、作战方式不断变革,从而推动部队建设、作战指挥等方方面面的动态更新。相应地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按照“三贴近”的原则进行持续不断的变革,既要反映部队建设发展的前沿,又要反映学科建设前沿,确保任职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等走在部队前面,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引领部队建设。
三、重构与优化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方法
(一)着眼解决课程结构性矛盾。
体现院校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特色。贴近部队建设实际,科学、规范、综合的课程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坚守”,就是继续以学科化为主,肯定是行不通的。任职教育的目的要求、学制安捧都不允许。单纯搞问题式、课题式教学,完全放弃学科内容,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培训对象实际,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所侧重、有所创新,比如在半年制以上培训类班次。安排精当的学科课程,一定量的专题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在轮训类班次,则以专题课程为主,集中研究一些问题。
(二)加强课程管理,建立促进课程建设的机制。
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任何一门课程建设都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它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成果、适应新形势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课程建设中应该认识到,课程建设并不是可以一朝完成而终身受益的,随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随着岗位任职需求的变化,随着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的建设在不断地进行着,而且是在稳定和变革的统一中不断进行着。所以在课程建设中除了对建设的形式给予必要的重视之外,对于建成促进课程建设的机制也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魔法师的游戏——第一课:魔法共振》发售
有没有想过加入魔法学院学习一些有趣的魔法?国内原创桌游公司启悦桌游在春季推出了一款心理策略卡牌游戏。游戏中所有玩家都将成为魔法学院的新晋学徒,通过拼凑不同的符文来学习魔法的合成。轻松的过程和有趣的心理猜测使这款游戏很适合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心情。名称中的“第一课”也表明了制作公司想要将其做成系列游戏的意向。
桌面上的独立战争即将打响
Revolution Games公司3月下旬将首发一款有趣的新战争系列游戏《Washington''''s Crossing》。美国独立战争系列的战役都建立在这第一卷和其他促使国家独立的历史战斗基础上。《Washington''''s Crossing》模拟了1776年12月25日至1777年1月6日期间的美国冬季战役,这场战役造就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双重胜利,改变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命运。游戏中的场景相对玩家们而言是不稳定的,而且还充满着危险,这就需要玩家有许多的策略来应对。最终胜利是由双方战役的胜利和关键目的的占领决定,这效仿了当年英国努力安抚并恢复新泽西的忠诚度。
《Washington''''s Crossing》是美国独立战争系列战役中的第一款游戏。该系列中未来的游戏将会围绕1776年的纽约战役、1777年的费城战役和1778年的新泽西战役。
GameMastery
全新地图包即将上市
各位GM大人还在发愁下个场景使用哪张还算新鲜的地图吗?Paizo公司最新出版的角色扮演地图扩展——《The GameMastery Map Pack: Ship’s Cabins》将使GM们紧皱的眉头暂时得以舒展。该扩展地图为广大GM们提供了一套简单易用的小工具,可以使GM们从繁忙的计算工作中得以解脱。该扩展包由18张诱人的5×8地图组成,生动地展现了船舱内的冒险旅程。该扩展包将于2012年4月上市。
魔兽卡牌,
还是像冠军那样玩好
2012年3月27日,魔兽卡牌2012冠军套牌中文版将与全球同步上市!同时这也是国内商新锐地带玩具有限公司第一次完整主系列之外的产品。
这次的冠军包套牌包含5种职业——联盟法师、部落猎人、怪物战士、怪物萨满、怪物德鲁伊。其中的法师、猎人和战士英雄,是线上和线下玩家均耳熟能详的人物:塞拉摩的首领吉安娜·普罗德摩尔,黑暗女王希尔瓦娜斯·风行者,以及臭名昭著的豺狼人霍格!
每包新手包内除正常的一组60张套牌和1张英雄牌外,还会有5张盟军衍生物卡牌、1张规则提示卡、1张刮刮卡或素材卡、1份快速上手指南、1本规则手册、1张额外的复刻牌以及1张中文版本特有的2011地下城宝藏包闪卡。此外每包新手包内附1个17版《苍穹之冠》补充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附送的1张刮刮卡将有机会抽到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炫丽的飞行坐骑——炽焰角鹰兽!
但是,如果你晕船怎么办?
1.可用冷毛巾敷在面部及胸部,会使症状缓解。
2.如果实在想吐,最好找地方尽量吐出来,吐完后,会感觉畅快多了。
3.晕船时,若船是前后颠簸起伏,你可横向平卧;若船是左右摇晃,你可顺船而卧,然后闭目休息,做深呼吸动作。
4.不要看窗外一闪而过的东西,要凝视远方。
5.若身边可找到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氯苯甲嗪(敏可静)、茶苯海明(乘晕宁)、苯海拉明等,可按说明服用,效果更好。
知识如水,载舟亦覆舟
《克苏鲁的召唤》新扩展
在克苏鲁的世界中,“知识”一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帮助人类拨开层层迷雾进行自我救赎,又被上古邪神加以利用以图重新夺回世界。如今,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失传的知识再度现世,各方势力都想将其据为己有。作为玩家的你该如何抉择?随着《克苏鲁的召唤》首个扩展包——《Written and Bound》的,答案即将揭晓!该扩展包共计60张卡牌,暨20种不同种类的卡牌。让我们期待上古失传知识的重新降临吧!
《Tournay 》好评如潮
Z-Man公司推出的,由Sébastien Dujardin设计的卡牌类游戏《Tournay》面市以来越发受到玩家欢迎。在这款游戏中,玩家们管理城市的一个区域以及三种等级的公民。卡牌按等级(I到III)和颜色归类成9个截然不同的牌组。刚开始,玩家各有每个级别的公民两个,他们可以在每一轮执行5种行动之一,例如抽取卡牌、或使用建筑物的能量。
在每名玩家的区域,建筑物卡牌可以帮他们节省金钱,高效利用卡牌牌组,或招募新公民。如果身份合适的话,角色卡牌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的优势。由你决定创造最有效的卡牌组合。最后,根据你所在区域的建造情况,构筑的声望建筑物将会给你带来有用的声望点数。但要小心一点:你的敌人也会从你建造的每个声望建筑物那里受益。
威世智公司近期宣布,新的预组套牌扩展包“凡瑟对寇斯”即将发售。该扩展包包括两套60张分别以鹏洛客凡瑟和鹏洛客寇斯为主题的预组套牌。这次的故事是鹏洛客寇斯为了阻止秘罗地被莫名的物质所侵蚀,而离开此时空寻求帮助,并在多明那尼亚找到了同伴:鹏洛客凡瑟。当凡瑟认识到寇斯所在世界的危机来自于遥远的非瑞克西亚时,他认为秘罗地唯一的希望是找到它的创造者。但这将意味着寇斯必须暂时抛弃他的人民。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一、“3+3”课程体系概述
目前,我院发展正处于一个从增加数量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期。学院党委明确办学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对传统课程体系设置的重大改革,走出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路子。
2010年,在“3+3”模块化课程体系(如下图1,图2)的设计前提下,学院对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按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的架构,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全院通用,相近专业共用职业技术基础能力模块,提炼各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
二、我院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类专业研究背景
在“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避免了以往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不再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而是按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拓展要求进行设置。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新情况: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二年级在人手一机环境下进行教学,职业核心课程实行分段式教学等;新问题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哪些课程适合在人手一机条件下教学,哪些课程适合分段式教学,学时数应为多少,另外,有些课程中知识滞后,有些课程与当前IT行业不适应等;还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知识点重复讲解问题等。因此,修订、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建设的思路和内容
1.重视知识结构的研究
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求,应理清培养这样人才所应有的知识结构,较好地设计出科学的课程体系,避免随机设课。
首先,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得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弄清楚它应该包含哪几部分:公共基础是什么?职业技术基础是什么?职业岗位核心是什么?它们各自包含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构成什么样的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些是基础的?哪些是拓宽的?哪些是必修的?哪些是可选择的?然后,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找出强化我院特色应该加强的内容。如加强网络技术、网站开发等方面课程的开设。
其次,要根据不同阶段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培养目标应分解到各阶段实施。
最后,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使这样配置的课程体系更优,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个恰当的顺序完成这些课程的教学。
2.强调整体优化的思想
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时我们从一个角度看,某些知识点是非常有用的,从另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来看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在设置课程时,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极力地强调某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它可能是仅仅适应于某一方向,而对整个专业岗位能力来讲显得就过窄了。
实际上,关于整体优化,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在建立课程体系时,需要结合我院、本专业自身具有的特色给与足够的重视,这样制定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更好地代表自己水平和特色。
另一个问题是,在研究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坚持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设课,绝不能是教师能讲什么课就开什么课,为了培养高技能型的学生,要努力地创造条件,设置那些必须开出的课来,以突出自己专业特色。
强调整体优化,还应该注意根据专业的需要,适当拓宽知识面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总的教育指导思想,适当地增设基础理论课程。
3.安排各门课程课时的比重,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确定各门课课时的比重,可以在宏观上对课程体系起到控制作用,以保证各门课程有一个适当的比例。
纵观国内各个示范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称谓、分类上存在一些差距,但是大体上都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必修课多数是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岗位核心课,它们的内容比较丰富、稳定、重要,它们往往有着较高的授课学时,并且多数被确定为考试课。
选修课更多是追求前沿新技术或就业能力提高。其内容比较新和使用,并不一定追求内容体系的完善,其目的主要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选修课一般被定为考查课,每门选修课的学时也不宜过多。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以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为例,在上述理论指导下,修订、完善并执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如下表:
说明:表中形如20/3表示分阶段教学,前面数字表示周学时,后面数字表示连续上课总周数;标注“#”的数字表示本学期该课程的总学时。
五、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通过两年的努力,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达到整体优化,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结构比例合理、层次梯级明晰的人才培养格局,并在201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班实施,收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3+3”模块化课程具有明显的优点:(1)灵活性、机动性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2)有利于各类各层次职教之间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
2.制定了整体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中“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理论、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指南,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们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教出水平”“学什么”“如何学”“学有所得”“考什么”“如何考”和“考出真知”等教学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一些知识点在以往教学中不同课程的重复讲解等问题。
3.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
将相似或相近的课程内容优化、组合成一门课程,既节省学时,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4.对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
六、结束语
本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历时已2年,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该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动态的,有些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还不那么十全十美,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爱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究.职业与教育,2010,(2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