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财务与公司战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与公司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与公司战略

第1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关键词:公司所有权;财务战略;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公司所有权、财务战略、绩效简述

1.公司的所有权就是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对公司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的权力,每个股东对公司投资以后,对投资的财产就丧失了所有权,但是因为对整个公司投资拿出了一定的资金享有股东的权力,因此,公司财产的所有权主体并不是股东,而是公司。公司对财产的所有权可以自主决定,无论是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都可以自主决定其财产是不是进行经营类的活动,而公司作为法人,对公司财产的处理等也要通过一定的机关进行,也就是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公司所有权不是对公司的所有权,公司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不能成为所有权的主体,只是在习惯上,人们把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权人,把股东参加的股东会进行表决看做是股东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而已。

2.财务战略是指为了使企业的资金达到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为了增强企业财务的竞争优势,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并且确保他们执行的过程。财务战略主要关注的就是资金的流动,它基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对资金流动的一些影响,这是财务战略分析的特征。

3.绩效也就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实现目标展现的不同层面上的一种输出,从这些上就可以看出来,绩效是和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过程的初期,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达成了一致,确立员工未来的工作目标。

二、财务战略和绩效存在的必然性

1.财务的战略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时所需要的资金筹集和形成、投放还有分配、运用以及贯穿于整个过程的计划安排、分析考核的综合性管理。财务战略管理是一系列决定企业长期效益的管理措施,财务战略的制定强调从企业优势和劣势出发,来检测、评估影响企业发展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威胁和机会,从而找到适宜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此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因此,一个公司的财务战略对强化该公司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的发展阶段,绩效的增加对于整个公司的竞争力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绩效的管理对于绩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的管理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尤为重要,没有有效的绩效的管理,公司和个人的绩效就不会提升,公司和个人也就不能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所淘汰。很多的公司也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进行绩效上的管理和尝试,很多的管理者也从员工对公司的表现和贡献,为员工发奖金和补贴,以此来激励业绩比较优秀的员工,但是这种做法只是片面的,绩效的管理不仅能促进公司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而且还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三、公司所有权、财务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公司中,财务战略和绩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财务战略是实现绩效的基础,绩效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保障。而财务战略又是需要公司所有权的持有者来制定的,也就是说,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又决定着绩效的好与坏。因此,三者缺一不可。

1.在一个公司里面,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执行机构,是整个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执行监督者,董事会必须对公司的业绩负责,因此,董事会要有比较强的管理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要能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目标,从而要能达到一定的效益。而且董事会要能减少经营者共谋和防止公司资源被随意浪费,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过研究,公司的所有权和公司的业绩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所有权的结构代表了管理者持有股票的相关比例以及董事会持有股票的比例,根据相关的理论,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说要减少相应的,那么就必须增加相关管理者的持有股票的比例,必须让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的股东的目标达成一致。而投资者由于有投资的赢利压力,所以会用一些相应的措施来给公司的管理层施加一些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投资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会对公司的业绩有着合理的要求,无形中推动的就是绩效的增长。

2.战略管理思想目前已经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了营销、生产等各个领域,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产业绩效并使公司发展的主要管理模式,财务战略在整个公司中直接是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是由公司的发展决定的,它要体现出公司的发展方向,每个员工在工作上的业绩是财务战略最终表现出来的效果。财务战略的目标实质是实现企业资本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强化企业财务运营的管理,在完善各个企业内部财政管理基础的前提之下,抵消内部交易对个别会计报表上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绩效的管理,这样做,可以为公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的状况,在最恰当的时候调整经营的策略,而且还能为公司与各个有关方面进行有益的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公司的整体绩效打下了基础,而且财务战略的选择,还决定了该公司资源配置的取向,也决定了企业的绩效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的管理,也对提高管理的效益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财务战略角度来看绩效,就要考虑如何在绩效的管理中发挥企业财务战略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财务战略范围内的绩效目标。

3.公司的所有权掌握者,比较专注于目标和设定的目标值,也就是绩效。有时中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向老板提出他们所要建立的目标,或者由老板为员工们建议要建立的目标和最终的效益,有的主管也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去说服下属来接受他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来帮助实现管理人员的目标,有的时候公司也能比较全面的设定层面的目标,然后再由公司把目标落实,但是,只要目标下达并落实到下一级,那么各部门的职能性隔阂就凸显了出来,这样一来,每个人也只会注重自己的目标,因为这和他们的绩效挂钩,年终时,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也一起讨论公司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绩效,也就是说,绩效不好,那么公司的所有权将有可能发生变化,协调优良的绩效很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增强公司的活力,最终实现企业不断进步,健康发展的目标。

4.目前,各项研究的结果都表示公司的所有权集中度与公司的绩效是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的所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越集中,公司的绩效也就相对来说越好。这就说明了当控股股东的财富越向公司集中,那么控股股东转移公司资源的成本就越高。但是,在控股股东掌握一定控制权下,其现金投入的越少或者在一定的现金投入下,股东的控制权愈多,股东的能力就越大,容易造成股东滥用自己的控制权,运用公司的资源为自己牟利,此时,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其他的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与公司的绩效成一定的正相关,这说明通过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没有办法单独的控制企业的决策,可以起到限制的作用。所以,调整好所有权的集中度能够这大大的提高公司运营稳定性和绩效。

四、结束语

我国的市场从封闭逐渐开放,现在也在一个转轨的时期,因此在处理上市公司所有权、财务战略与绩效的关系时还存在不小的问题,但是这三者的关系又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所以,要客观的处理这些问题,因为经验较少,所以更应该去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和理念,很多的研究也标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绩效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法人的持股比例的上升也会直接对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公司治理状况的改进,这样会较大限度的避免人为的因素,更好的从整体上认清研究对象的现状并且要把握好其发展的规律,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苏武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3,(3).

[2]李东阳.曾奕.中国上市公司战略因素与绩效关系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9,(1):7-50.

[3]尹子民.王春蕊.基于因子分析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3):64-67.

第2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一、引言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初由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区别于其他的质量体系,卓越绩效模式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对公司战略的策划、经营过程以及相关方的管理,对于当代企业的质量管理也从保证合格转变为对于卓越的追求。财务战略管理作为卓越绩效模式的第二个大项,能够立足于全局战略层面指导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是企业成功贯彻卓越绩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核心保证。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电网提出了“两个一流”的企业愿景,并确定了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发展方向。X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的下属单位,积极响应国家电网的号召,在其财务战略管理中引入了卓越绩效的管理方法,下面采用SWOT分析法对X电力公司财务战略进行分析。

二、SWOT战略分析

笔者立足于国家电网总公司的使命和愿景,采用SWOT分析法,对X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内部优劣势、外部的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为X公司管理层制定战略、设计战略实施路径提供方向和支持。

(一)内部财务优势分析(S)

1.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X公司财务部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已相对完善,在收入管理、成本性支出核算管理、资产管理与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业务中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网颁布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履行服务管理职能。

2.成本控制初见成效。X电力公司始终坚持“降本增效”原则,建立了成本全过程管控机制。对日常成本开展全过程管控,强化“谁花钱、谁负责”的管理意识,促使成本资金及时按预算计划入账,形成对成本横向及历史对比的常态机制,及时调整标准成本体系。对人工成本、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敏感费用实行单下指标、单独考核管理、日常监控等措施

(二)内部财务劣势分析(W)

1.业财协同融合有待提升。受制于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习惯,X电力公司一体化协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级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尚不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提升信息共享和数据质量。财务对业务的过程控制规则尚未与前端业务完全衔接,管理压力和责任尚未有效传导至业务前端。

2.财务实时监管不严。从审计检查情况来看,一些“习惯性违章”并未杜绝,在 “三公”消费、财务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还存在管控不严的情况。虽然问题主要出在业务前端,但也暴露出财务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X电力公司财务工作要深入规范财务会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3.财会队伍建设不足。由于X电力公司属于国家电网的基层单位,部分财务管理职能上移,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资源调控等核心职能出现弱化现象;财会岗位管理不尽完善,存在一人多岗、外聘顶岗等现象,增大了内控风险;财会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等机制需进一步健全,且部分人员履职能力尚不能适应管理要求。

(三)外部财务机会分析(O)

1.税收制度改革。国家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持续推进“营改增”等重大税收体制改革,适时出台税收优惠和减税措施,对X公司财税管理工作有积极作用。

2.优化调整财政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X公司财务部可在国网公司的指示下大力创新融资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增加融资渠道 。

(四)外部财务威胁分析(T)

1.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在国家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公司投资及成本将受到严格监管,财务资源统筹调配、成本费用安排等方面面临较大制约。

2.外部监管日益严格。中央巡视节奏加快,巡视内容、巡视方式、巡视工作发生改变,对公司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国资委更加重视公司的风险控制和投资控制,对公司业绩考核产生较大影响;审计部门将对X公司保持较强的审计力度,对其经营财务活动要求更加严格;税务系统对X公司的税收检查更加细致和全面,需要公司根据不同监管要求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强化规范管理;财政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公司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社会公众维权意识高涨,舆论载体日益多元化,舆论监督更加广泛而难以预测。

三、公司总体战略制定

面对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X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坚持国网财务集约化的“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十六字总要求,以强化“三个实时”(信息实时反映、过程实时控制、结果实时监督)为主线,持续提升“五个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运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金融通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推动财务集约化进一步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与“四型五化”(增值型、精准型、智能型、互动型;服务卓越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精益化、队伍专业化、环境和谐化)相匹配的卓越财务绩效,为国网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电力服务公司”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笔者根据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SW)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OT),制定的具体战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实时管控体系、完善财税管理体系以及加大财会队伍建设,实施路径见下表。

(一)实时管控体系

1.信息实时反映。X公司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打通财务与前端业务有效集成的通道。(1)主数据管理平台常态应用。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为X电力公司内部各信息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主数据服务。为此,应规范信息标准和应用标准,制定统一的财务信息标准,消除各类信息内涵、口径、分类差异,为实现信息集成奠定坚实基础。(2)深化业财系统集成应用。深化财务业务系统集成应用,重点推进营销收费、物资采购、项目管理、职工薪酬等业务按照财务规则高效集成、规范处理、??化财务业务流程,强化业务融合与信息集成,增强各类前端业务信息向财务系统自动传递、自动生成的功能,推动财务与业务标准化、一体化运作。(3)定期核对数据确保数据一致性。财务部要通过ERP系统与财务管控模块账务核对功能开展科目余额核对工作,保障套装软件与财务管控账务数据一致,确保各月凭证双边集成数据的同步性与一致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保证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

2.过程实时控制。以价值链为核心,横向加强对业务部门集成数据的分析,纵向加强财务过程数据的分析,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1)加强通用制度学习宣传贯彻,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为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X公司需建立岗位自学的常态机制,财务部需要通过“周例会”、系统内交流学习等方式真正做到制度学习人人参与,进一步明晰日常管理规范。同时,加强对业务部门的宣传贯彻,通过日常报销宣传贯彻与学习等方式,促使通用制度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2)规范前端数据集成,保障业务数据准确性。X公司需要通过项目储备管理,建立储备项目联合审查制度;统筹推进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与业务计划紧密衔接,促进价值链与业务链有机融合;细化项目储备重点管控要素,规范储备项目资金支出性质。(3)加强考核指标日常管控。财务部应高度重视考核指标的日常管控,加强实时监控及财务预警,有效控制过程数据质量,加强指标的学习、宣传贯彻,逐一分解落实,保障每项指标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还需要注重过程管控,梳理各岗位各项指标的管控关键点,并与相关部室进行对接分工,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

3.结果实时监督。结合在线稽核,加强自查自检及关键控制点的重点管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1)构建高效财务稽核平台,加强数据的实时监控。X电力公司需要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以现场稽核为主的财务稽核模式,实施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全面梳理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和习惯性违章事项,明确稽核重点,对公司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在线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稽核,提升稽核效率和效果。(2)建立常态检查机制,保障数据准确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财务部需要开展财务信息安全检查,对人员权限、支付流程等重点方面进行自查;以核心业务活动为重心,对照国网公司的要求开展X公司财务基础规范自查工作,形成会计基础工作常态检查机制,确保财务基础数据扎实可靠。(3)开展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强化成本管控。财务部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文件,围绕国网公司要求和X公司战略,全面强化预算考核,围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X公司战略目标及重点工作,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部门不断加强管理,紧紧围绕X公司进行公转。

(二)财税管理体系

1.持续推进财税筹划,服务国网改革发展。为服务于国家电网总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X电力公司需要构建精益、高效的财税管理体系,完善“事前筹划、事中运作、事后反馈”工作机制,全方位参与公司各项重大决策,切实加强在财税政策制定、执行和管控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与政府、税务部门、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进行合作,提升财税筹划水平;推进与税收管理部门的汇报沟通,及时跟进政策变化,满足政策争取与落地的需求。

2.完善财税管理机制,防范公司财税政策风险。财务部需要以税务管控平台为基础,量化风险事故标志,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和预警机制,实时关注X公司各单位主要税种税负变动情况,健全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税收专项和重点问题检查,完善财税业务内控流程、落实各项政策规定。

3.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推进财税信息化平台建设。财务部应依据财税政策变动和公司业务的发展,不断修订完善公司税收制度体系,夯实财税管理基础;加强财税信息化建设,打造财税管控实时监控平台,深化财务管控税务模块与电价模块、资金模块数据共享,推进各业务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提升税务基础数据准确性、同步性。

(三)财会队伍建设

1.加强人员入口管理,提升队伍持续发展能力。X公司应完善新入职财会人员跨专业锻炼体系,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着重提升对前端业务掌控水平和全局思维能力;完善财会队伍管理平台,优化财会队伍管控功能,及时更新财会人员信息,实现人才选拔、岗位评审、职业发展、人才招聘等动态跟踪。

2.推进职业发展规划,增强财会队伍发展潜力。X公司推进财会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设置远景展望目标和近期工作要求,统筹协调队伍发展和个人成才关系,尝试开展个人和集体双重激励措施;加强与人资ERP模块深度融合,实现财会人员信息实时联动,提升总部对公司系统财会队伍实时管控水平。

第3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关键词:财务战略 内在逻辑 基本框架“四因素”模型 财务战略生成矩阵

一、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逻辑:“四因素”模型

财务战略的制定是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只有充分满足了这些约束条件,制定的财务战略才是科学有效的。明确了这些约束条件是什么,以及这些条件为什么对财务战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便明确了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同时考虑的约束力量分别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企业生命周期 首先对财务战略制定产生约束的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在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美国伊查克・麦迪思(Ichak Adizes,1989)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而根据国内管理学界的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调整期(或衰退期)。该理论认为企业和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每一阶段都有亟待解决的生长和异常问题。企业生命周期是描述企业如何成长、发展直至衰退,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企业,在经营上和财务上均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面临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因此,作为企业重要职能战略之一的财务战略就必须与组织一同发展,适时调整以迅速准确地应对处于变化中的风险特征与主要矛盾。

(二)企业内外部环境 财务战略必须适应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环境分析是制订财务战略的又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所谓环境分析,是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财务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分析一般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社会环境包括那些不直接影响企业短期行为,但对其长期决策有影响的一般力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金融市场和社会文化等。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所具有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的投资战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决定着企业对投资或组合投资回报的预期,进而影响到投资或投资组合的价值;二是影响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对预定投资品种的选择;三是影响企业的投资组合。任务环境包括直接影响企业或企业直接影响的要素与团队。企业的任务环境就是企业的运营环境。产业分析是探究任务环境中关键变量的重要方法,而产业分析的重要工具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即产业竞争的五种驱动力量。除了通过外部环境分析以识别外部战略因素,战略管理者还要内省企业自身,以发现内部战略因素。内部分析也称为组织分析,与识别和形成组织资源有关。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该方法包括产业价值链分析和公司价值链分析。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主要在于价值链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除了价值链分析外,内部环境分析还包括组织结构分析以及企业文化分析,“结构跟随战略”原则的遵循以及企业价值文化的形成对于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企业发展战略 根据J・戴维・亨格和托马斯・L・惠伦(2002),公司的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公司战略是公司层面上的战略,是公司(或企业)发展战略,是公司发展的总方向,主要有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经营战略是分部或事业部层面上的战略,强调的是公司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包括竞争战略和合作战略。职能战略则是公司职能部门层面上的战略,包括营销战略、制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及财务战略等。一般而言,经营战略支持公司战略,职能战略支持经营战略。但由于财务职能具有综合性与集权性,因此,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支持,即财务战略更多是确保公司总体战略方向的推进与达成。这正是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不同之处。因此,作为公司的核心职能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受到公司战略的制约与规范,这是由战略管理本身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四)企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战略规划的最终结果,只有完成一系列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公司的使命。因此,目标成为沟通公司使命或愿景与战略方案的桥梁,目标承载使命同时目标又指导战略的制定。对于财务战略而言,上述逻辑也是适用的。因此,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财务战略制定有着直接的指引作用。我们认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目标也必然是实现股东价值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有必要将其予以具体化,从而在增加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构成了财务战略制定的直接依据。为了发挥企业战略目标对财务战略的指引作用,在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时必须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二是具体指标的选择与优化。所谓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是指指标体系中不同性质指标的具体构成。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可以将指标分为两类:滞后指标与前置指标。滞后指标反映的是过去行为的结果,财务指标属于滞后指标。前置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未来绩效的动因,这一类指标有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员工满意度、信息的可用性及协调等。财务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业绩,而财务业绩体现着企业价值的创造。但财务指标也存在局限性,表现在描述企业未来走向方面无能为力。为了将企业短期价值的创造与长期价值的创造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必要将反映企业未来绩效动因的前置指标添加到财务战略目标体系中。

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罗伯特・卡普兰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平衡计分卡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用未来绩效动因或前置指标来补充财务指标或滞后指标。这些指标均来自企业的战略,围绕企业的愿景与战略,分为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成长维度。这四个维度的逻辑关系是:公司若要获得财务业绩放量增长,必须满足客户需求;若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改进内部管理和流程;若要改进内部管理和流程,必须获得员工的认可,并体现在员工的执行中。上述四个维度对应不同的指标,这些指标最终构成完整的指标体系。在这一目标体系中,财务维度指标系(即财务指标)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为其他三个维度指标的选择奠定基础。在设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时,必须确

保这些纳入的指标有助于改善财务成果和实施财务战略。将上述四个约束力量综合,我们构建一个基本模型,该模型可称之为“四因素”模型。该模型直观地体现了在财务战略规划过程中对各种约束力量的考量,因此体现了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逻辑。

二、财务战略制定的基本框架:财务战略生成矩阵

(一)投资战略的生成 根据“四因素”模型,在制定投资战略时,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将投资战略的制定与本阶段的经营与财务特征以及内外部环境相匹配。在企业的创立期,公司通常面临着相当大的经营风险,其主要问题是寻求公司经营的稳健性,从而确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此时企业的发展战略通常表现为稳定战略。当企业进入成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快速成长。此时的发展战略表现为成长战略,即通过一体化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公司的快速扩张。在成熟期,企业所在的产业成长的空间很小,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也相对稳定,既没有面临明显的机会与威胁,也没有出现大的优势或劣势。此时应采取的最佳发展战略应为稳定战略。通过稳定战略,企业可以在当前市场上获取最大的利润。一旦进入调整期,企业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利用成熟期积累的大量资金进入新的行业从而实现企业的再次扩张;二是通过改进运营效率或出售、剥离公司资产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契机。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财务战略中的投资战略也被相应地确定为扩张型投资战略、稳定型投资战略以及收缩型投资战略。

(二)筹资战略以及股利分配战略的生成 筹资战略与股利分配战略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为公司投资战略乃至公司战略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其二,有效地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两个功能,筹资战略与股利分配战略的规划就必须严格依照“四因素”模型进行。上述第一个功能体现的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筹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规划的约束,而第二个功能体现的是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筹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规划的约束,这些约束作用是通过风险的战略管理体现的。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将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当前价值:有效地降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以和增加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由于利得与损失在税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当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危机成本时,正确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财务危机的成本,而且为企业提高负债比例提供保障,而债务的增加可以相应地提升税收挡板的作用。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未来产生更加稳定的现金流,保持较稳定的经营业绩,维持外部投资者的信心,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企业的融资结构构成财务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最终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当经营风险较高时,必须通过合适的融资安排以抵消较高的经营风险的消极影响,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水平。由于经营风险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而呈不断下降趋势,在保持企业综合风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接受的财务风险水平则呈上升趋势,这是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反向配置原理。这一原理对筹资战略以及股利分配战略的制定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在企业的创立期,公司的经营风险很高,此时可接受的财务风险很低。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这时公司应优先采用权益融资模式。至于股利分配战略由于该时期公司的账面常为亏损,加上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因此公司股利分配率为零。所有的期望回报都是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回报股东的。在企业的成长期,即一旦产品成功推向市场,风险投资者就着手准备新的风险投资计划,从而转向高风险投资,追求高额回报,这是由风险投资的固有特点决定的。因此,此时公司必须找到其他适宜的外部融资来源以取代风险资本,从而为公司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提供资本储备。产品在高速成长阶段,经营风险仍然很高,相对地财务风险很低。因此,新的替代资本和增资融入仍然应通过股权融资模式。风险投资者为了成功地实现资本退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所创立的企业进入股票市场公开上市。因此,为了配合本阶段扩张型投资战略,仍然不可能采取高股利支付政策。最好的股利分配战略是采取剩余股利分配政策,从而将股东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起来。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时,相对适度的经营风险使得公司可以承担适度的财务风险,公司此时也开始出现大量正的现金流量。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公司的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即公司可以举债经营而不单使用权益融资。此时的公司更乐意采用债务融资,因为在公司有足够利润的前提下,债务融资能使公司充分享受财务杠杆带来的利益;债务融资不会稀释公司的股本结构;银行也愿意为处于本阶段的企业提供贷款。一旦公司进入成熟期,股利政策会发生变动。此时,企业利润很高并且相对稳定,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为正值而且数额巨大,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分红条件,完全能够支持公司采取高股利政策。此时采用高股利分配政策是基于资金机会成本的考虑,因为这一时期公司往往不具有较好预期盈利的投资项目,如果公司不能以股东要求的报酬水平将这些资本进行再投资,那么,将这些资本留存于公司,股东财富就会受损。当企业进入调整期时,在现有的产品上的竞争不会很激烈,现有市场上的经营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这一阶段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较成熟期均有所减少,若采用扩张型的投资战略,公司应优先采用债务筹资战略以及剩余殷利分配战略。若公司采取收缩型投资战略,则筹资战略对于此时的公司已没有任何意义。至于股利分配战略,由于未来公司会呈现负增长态势,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会增加,此时公司应该向股东支付股利。

由于融资结构是财务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因而构成风险管理乃至融资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笔者将利用数学模型解决融资结构的具体确定。但该数学模型尚未考虑到企业扩张多带来的营运资金的增加。令:A0融资前公司的资产总额;D0=融资前公司的负债总额;E0=融资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Q=计划融资总额;R=企业确定的目标资产负债率;A1=融资后公司的资产总额;D3=融资后公司的负债总额;E1=融资后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Ad=负债性融资在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We=权益性融资在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则:A1=A0+Q(1);D1=D0×Wd(2);E1=E0+Q×We (3)。由上列(1)式和(2)式可得:1/A1=(D0+Q×Wd)/A0+Q=R(4);则:Wd=[R(A0+Q)-D0]/Q(5);We=1-Wd (6)。

第4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寿险公司是以“人”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公司,主要承保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风险。与财产和责任风险相比,人的生命和健康风险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寿险公司具有显著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经营特性。

寿险公司大部分业务是长期限业务,有时甚至是终身责任。但在很长的经营周期内,收入和给付在时间上并不匹配。比如说,保费是一次性或分若干期收取的,但责任期远高于缴费期;死亡率、发病率的时间分布是非均匀的,但年缴费一般是固定的(均衡保费);保单获取成本不能递延,导致首年保费和成本不匹配(新业务压力,NewBusinessStrain);在公司成长初期,机构渠道铺设的高额投入与收益不匹配。所以,寿险公司的长期业务在单个会计期间不具有均衡性,必须借助于精算方法和准备金会计,在整个保单周期内实现跨期均衡。这样,传统的年度财务分析结果往往难以客观公允地反映寿险公司的经营业绩,而应采用战略财务分析方法。

进入“大资管”时代,作为广义金融业的一部分,保险产品面临着信托、理财、证券等产品的激烈竞争,因而大多数寿险产品在风险保障之外,兼容了不同的理财功能,保险产品销售实质上是增加对被保险人未来的负债。寿险公司具有大量、稳定的净现金流入,是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金融资产通常占寿险公司总资产的90%以上,资金运用在寿险经营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寿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所以,寿险公司必须在人寿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两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皆为强者,缺一不可。寿险产品以人的生存、死亡或疾病作为确定保险责任的基础,费率厘定、准备金评估等均借助于精算方法,而精算方法的实质是外推法,即以基于经验数据开发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来预测未来;同时,利润受准备金提取方法影响较大,而准备金的评估方法依赖于很多假设,这些假设与未来的实际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因此,经验数据与精算假设的合理性是寿险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寿险公司战略财务分析的立体透视

由业务特性所决定,寿险公司比一般企业具有更大的经营风险,且这种风险常常是隐藏的,一旦风险显露出来,往往危及公司生存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因此,寿险公司与一般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而必须从公司战略层面入手,树立并强化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三维视角。

(一)战略财务分析的原点———商业模式透彻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对于做好战略财务分析至关重要。因为商业模式不同,财务成功的驱动因素也不同,进而关键考核指标(KPI)也就不同。财务分析的主要维度就是KPI,如果KPI不同,财务分析的重点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寿险公司的财务分析如果不与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成功驱动因素相契合,而仅仅照搬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通用指标,其分析结果不过是照猫画虎,似是而非,不仅难以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反而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典型的寿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保单承诺和服务获取保费,聚集大规模、长期限的保险资金,进而通过专业化的投资运作,获取稳定的、较高的投资收益,从而实现盈利和价值增值。即便如此,经营定位不同的寿险公司,其商业模式和财务分析的重点仍然差异很大,同一公司内不同产品线的商业模式也不同。以投连险、万能险等储蓄性业务为主的寿险公司,其商业模式主要是利差,那么财务分析的着力点应是资金成本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匹配度、退保差等关键财务指标,从这些财务指标出发逐渐深入。以意外险、健康险业务为主的寿险公司,其商业模式主要是死差和费差,相应地关键财务指标应该是综合赔付率、费用率等。以长期寿险为业务重点的公司,其商业模式主要是利差和死差,那么关键财务指标包括利差、死差、费差等,概括起来就是实际经验和定价假设的差异(A/E)。此外,趸缴/期缴业务的占比也是影响公司持续稳定成长的一个关键指标,因为期缴业务的稳定性要大大优于趸缴业务,提高期缴业务占比是很多寿险公司努力追求的目标。可见,对于商业模式不同的公司,财务分析的着重点是不同的。透彻理解寿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有的放矢、提高财务信息有用性的前提。

(二)战略财务分析的坐标———发展战略战略是公司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财务分析既然是公司的一项管理职能,当然要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必须与战略目标和路径相契合。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战略也不相同。寿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和业务成长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而这与其机构网点和渠道拓展息息相关。网点布设和渠道开拓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受益却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在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基础建设投入大,费用率等财务指标会比较差,公司很难盈利。经验显示,这段时间一般会持续5-8年。在此阶段,财务分析不宜与行业标杆数据比对,而应关注费用率等指标与公司战略执行的匹配度和可控性。在公司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后,费用率等财务指标就必须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所以,发展战略为公司财务分析设立了参照系,财务人员只有清晰地理解了公司战略,把经营结果置于公司战略设定的参照系里,才能够揭示出不足和差距,管理层才能据以采取对策,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什么财务人员必须理解公司战略,中国CPA考试的科目设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早期的CPA考试是没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到2009年增加该科目才弥补了这一缺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把握公司战略对于做好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三)战略财务分析的维度———考核体系财务分析是直接为经营者服务的,财务分析人员要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透彻理解公司的考核体系:有哪些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基准是什么?各指标的权重是多少?每一指标相对于基准的偏离对考核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什么?如果内含价值或标准保费是关键指标,那么提供标准保费产品的构成、高标准保费产品的专项分析就是着重点。如果利润是一个关键指标,那么利源分析、分产品和分渠道的盈利能力分析、盈亏平衡点测算分析、标准成本的差异与成本改善点就是财务分析的着重点。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公司的考核体系,财务分析才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与绩效考核的关联度和信息有用性,也才能更好地理解管理者的行为,识别和防范操纵考核指标的道德风险。

三、小结

第5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由于缺乏系统的价值观、财务范围的狭窄界定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公司财务很容易成为制度、原则与程序的大杂烩,使其价值作用发挥有限。本文结合理论与个人的经验体会,立足系统思考的角度,从对商业和公司运作的理解以及与财务的关系入手,架构价值创造的系统思考模式,为创造价值管理型的财务体系提供借鉴。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进行公司财务管理

IBM公司对全球CFO的调查(见图1):描述了价值创造者的角色类型。

依据上述价值创造者的角色,CFO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在公司内可以直接掌握的资源有限,但公司中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与其有关,这就需要发挥一个看似虚幻的名词――影响力,而影响力建立的前提是,有能力围绕一点的360度的思考与行动。绝大多数财务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一点的360度的思考与行动,才能解决一个点的问题,即管理上所说的“点、线、面、体”,从“体”的角度入手解决“点”的问题,这就需要很多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通过系统思考,将价值管理、绩效管理的方法运用到价值链整合和组织的作业层次,拓宽财务管理的范围,将财务模型与商业模式相结合,化零散的管理为系统化的管理,才能增强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和价值再创造功能。

价值创造的体系结构与系统思考

公司财务的价值链

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如果将财务部门看作一家公司,会计核算的工作相当于生产信息的数据加工厂,需要向内部与外部采购信息来源,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与咨询(包括政府部门、债权人、投资者、内部人员与部门,其中内部人员与部门既是客户也是供应商),需要向投资者展示公司的价值(相当于公司价值营销,如投资者关系),分析业务流与信息以持续改进(相当于研发)。可以将这些要素描述为简易的财务价值链,即研发或设计环节的发现价值、制作或加工环节的制造价值、市场与品牌运作环节的实现价值。这样的假设将有助于财务人员“360度的思考与行动”。

公司财务价值创造的体系结构

遵循财务价值链的整体观,按照组织的管理层级与财务的层次结构,可以构架价值创造的体系结构(见图2)。

横向依据组织的管理层级,即事业部级、公司级、集团级进行分类,纵向依据财务的层次结构,即基于战略循环的资金与资本管理、基于商业循环的经营控制与决策、基于交易循环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建立二维的逻辑结构。形成这种逻辑思维结构,建立财务这项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便于落实财务各项工作的分工与协作;把握财务体系的内在逻辑,便于与公司业务层级的对接,参与到公司战略与经营活动的决策。要做到以上两点,还必须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即资金、资本管理与公司战略循环相结合、经营控制、决策与公司的商业循环相结合、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与公司的交易循环相结合。

资金、资本管理与公司战略循环相结合

公司的财务战略,即资金、资本的管理方面,需要在公司价值曲线、业务结构、生命周期以及战略执行层面相结合。

价值曲线与公司财务

现代公司的竞争从单一竞争要素发展到多种竞争要素的综合竞争,将各种主要竞争要素依据定性判断得出的分值点连成的曲线定义为价值曲线。由图3可见:同一行业内的不同公司之所以都能够生存,是因为不同公司建立了不同的价值曲线,而这些价值曲线天然地决定了将产生什么样的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DNA,如以技术领先的公司必然产生相对高的研发费,以成本领先的公司必然产生相对低的单位成本,以品牌制胜的公司一般将产生相对高的毛利率水平。

将描述商业模式的价值曲线与财务指标联系起来,有助于指导公司选择何种商业模式以及预期会产生什么样的财务成果。避免公司战略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战略缺少严谨的财务模型的模拟,使战略失效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财务方法无法结合到公司战略,使财务活动,尤其是投资与融资活动缺少战略作为依托。

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与上市为例,上市活动是将公司作为产品,营销公司整体价值的过程(见图4)。将公司作为产品,这一产品的组成部分是以商业模式为内核、以组织与流程为外延、以品牌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公司上市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报表合规性以及法律方面的工作都有投资银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协助,但以CFO为核心主导的上市过程,营销公司整体价值是中介机构无法替代的CFO的首要任务,是将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最典型范例。

业务结构与公司财务

按照盈利能力与成长性两个要素,建立如图5的矩阵结构,图中A、B、C、D、E、F分别代表某种业务类型。依据这些业务类型在各个象限的分布,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巩固A与B,增大对于C的投资,破产或出售D,出售或改进E与F。这一从财务指标得出的业务规划,需要结合产业发展以及演变规律、市场竞争类型进行修正。因此,业务结构与公司财务之间的结合,体现在业务规划战略与财务资源的分配关系的协调上。

生命周期与公司财务

公司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每一阶段,其财务特征不同,从而决定其财务战略也应有所不同。

初创期公司应采取充分重视利用风险投资和创新基金等融资方式;应采用集中型投资战略,企业应将人、财、物等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产品或者技术上,通过资源在某一领域上的高度集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应采用低收益分配战略。在成长期,公司由于快速的扩张,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必须采用如负债融资和股票融资等融资方式;公司应把投资方向和重点放在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创造品牌以提高竞争力,通过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但必须防止盲目扩张,多方位出击新的领域;公司虽然销售额增长迅速,收益水平也有所增加,但由于规模扩张的需要和投资机会的增多,公司可以在定期支付少量现金股利的基础上,采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成熟期公司应采用内外并重型融资战略,主要应采取留存收益融资方和股票融资方式,以防止因负债融资,导致公司在经营战略调整过程中出现过重的利息负担;应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以及高收益分配战略。衰退期公司应采用保守型融资战略,退却型投资战略以及低收益分配战略。

战略执行与公司财务

在战略执行上,需要将股东与管理者及一线工作小组联系起来(见图6),这种联系的逻辑是:股东价值表现为折现现金流量值,折现现金流量值为各经营单元的经济利润现值,经济利润由经营价值的关键因素所驱动。对应这种逻辑关系的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关键业绩指标,建立价值管理与战略执行之间的桥梁。

经营控制、决策与公司的商业循环相结合

通常财务分析的工具停留在单纯的财务指标,虽然有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但是对于公司的经营控制与决策帮助不大,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理念:“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至少需要连续问五个为什么,才能真正找到答案。”只有将投资、利润等财务指标层层分解,并分别与公司的商业循环相结合,链接到各个经营要素,在过程控制与决策、规划与预算、风险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才能达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财务指标因经营活动的产生而产生,但又反作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这就是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将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系统化,对于驾御财务体系至关重要。

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与公司的交易循环相结合

会计是过程的反映与控制,反映的对象是公司的经营活动,而经营活动是以公司与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为前提建立的,就如经济学所说: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链条。会计反映的就是这种契约关系以及执行进程与结果。同时,将财务方法与工具运用到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经营控制与决策方法,即如上一点所阐述的“经营控制、决策与公司的商业循环相结合”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

迈向系统思考的价值演进历程

从价值创造的体系结构与系统思考中可以推论得出,财务职能其价值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将为进入下一个阶段做好铺垫。这与IBM公司对全球CFO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在价值演进的过程中,依据财务工作在控制、协作、创造、竞争四个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情况,可以看到财务职能的典型现状与理想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见图7)。典型现状是财务职能在控制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过多,在协作、创造、竞争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过少,尤其是创造象限。因此,需要增加在创造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同时相应增加协作、竞争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减少控制象限的时间与资源分配,使典型现状不断向理想状态迈进,并且把握如下几个关键点:

找出价值的驱动要素

说服组织其他部门更加关注股东价值的创造;

掌握控制和竞争象限中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你顺利完成传统事务,例如报告、控制成本与资产效率;

将能力扩展到创造象限中,帮助组织成长。

多视角看待价值创造

成为一名有效的公司整合者,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理解整个价值链,坚信为股东创造价值并持之以恒;

学会有效沟通,使用形象的方式,避免使用太多的财务行话;

学会理解战略伙伴与控制之间的矛盾冲突;

发展创造与竞争象限中的能力,帮助组织设计合适的结构以实现价值创造的最优化。

建立适当的战略与衡量成功的标准

制定成功的战略与衡量标准,参与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使自己成为一名领导者,制定个人的成功标准,关注远景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个人生存;

使自己热忱坦言并保护股东的利益。

速度与效率

帮助公司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公司决策速度;

在投资方面使用实物期权形式,帮助组织在创造象限中的效率。

系统思考力的培养犹如计算数学题,每次做数学题目的时候,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就去看书后的答案,看到答案时,感觉题目很简单,但是当考试的时候还是答不出同类的题目;相反,在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找到了答案,真正理解了之后,无论同类题目如何变化,都可以自如回答,也就是悟到了才是自己的。

第6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康可持续发展。

财务总监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最具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他们掌握着企业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是公司资源的价值管理者。财务总监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其工作重心由基础的财务管理,转向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和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为适应这种战略转型,在新形势下,财务总监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应如何定位,本人就此相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财务总监,又称CFO(英文Chief Financial Officer 的缩写,直译为首席财务官),是指公司高层中主管财务的领导,在我国,称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长或财务经理,目前财务总监称谓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在扩大使用。从国际先进现代企业集团公司管理中可知,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账房先生、守财人变成了企业团队中的管理者、领导者,其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可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企业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企业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企业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确保财务战略给以企业战略计划最大的支持和一致性。

企业价值管理者。财务总监的职责是将价值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成为沟通部门主管的战略经营重点,是公司投资者财务要求的桥梁。CFO被要求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CEO一起,全方位带动企业资产价值保值、增值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流程系统管理者。财务总监负责实施与公司战略计划相配套的价值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策略,确保管理流程系统健康、正常运行。

业绩评价管理者。处理与公司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为各部门业绩考核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绩效考核提供财务支持,从价值角度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效果。

企业控制管理者。发挥卓越的能力,集战略管理控制能力、价值管理控制能力和业绩管理控制能力于一身,运用预算管理控制收入、成本,实现目标利润。

规范会计核算管理者。财务总监应精通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对本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负有领导责任;对于会计报告负有解释、说明的责任;对董事会负有报告财务状况的责任。

二、理财观念的定位

财务总监参与公司战略制定和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财务理念定位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强调现金流在公司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有大量的证据显示,股价与其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高度相关性。据一项研究显示,股价变动与资本现金回报率的相关度则是0.77,有人甚至提出“现金流量至尊”之理念。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经营重心转向那些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回报超过其资本成本的投资组合,现金流量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与股东财富或公司价值密切相关的新概念,并已成为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战略规划融合点。

将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了使公司的发展战略按照不断增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去设计,并且将这一设计要求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有效配置资源的观念体现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因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无疑是增加企业价值的源泉。近几年的跨国购并浪潮显示,企业购并动机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短期高额利润,而是站在战略高度,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技术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升级,以求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新财富。在成本管理方面,近10多年的经验表明,随着以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为基础的传统的制造成本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注重资源配置的、以作业基础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将成为跨世纪的成本管理之主流。成功的财务总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将资源配置与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紧密联系起来,毋庸置疑地为增加企业价值开辟了新的空间。

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财务支持系统。随着财务总监不断介入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过程,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由于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战略管理方面倾斜,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支持系统。这个财务支持系统不仅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财务理念和财务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那些有进取心的、有所作为的财务总监不断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通过建立一流的财务支持系统以适应公司的战略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怎样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制定宏伟的财务规划?怎样促使自己在制定财务战略、增加股东财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使这一作用的发挥通过投资管理和预算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怎样将被动的财务监控理念转变成为预先的积极干预与渗透?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支持系统,以协调、规范不同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流程,引导企业兼并或集团组建?

树立价值创造新理念。如前所述,确保公司内部每一个层面的决策过程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相吻合,是一流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成功的经验来看,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公司追求的目标之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已经成为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财务理念。因为自由现金流量、风险和时间的调整与分析,可以促使公司的财务管理从短期的利润视角到长期的价值创造之观念更新;可以引导公司管理当局直接面向股东,从而对整个公司的财务支持系统之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关键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把握价值动因,即股东财富价值=公司价值―负债,而公司价值=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贴现率;发现价值增减之动因;形成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型。

从增量评估转变到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评价;从追求单一的利润目标转变到与股东财富价值和公司价值有关的每一价值动因的目标;从对传统的职能结构进行管理转变为以价值为中心进行管理;促使会计工作从提供历史成本的信息转变为提供价值预测的报告。

三、财务总监的素质与能力定位

21世纪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从总体上看,应具有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面向风云变换的世界市场,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力求做到“运筹帷幄之中”,促进整个企业不失时机地“决胜千里之外”。素质、能力定位应概括以下几方面:

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由于财务总监身居要职,而且掌管财经大权,如果有什么歹心的话,会造成重大损失。不要以为有良好的监管制度就可以安枕无忧,毕竟能胜任财务总监一职,财务水平一定有过人水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不把品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因素,一定会后悔, “德胜才为之君子”。要以“诚信”为职业生命,在诚信中走向职业化,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始终能够把握金钱在人生中的正确位置,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不为各种世俗的利害、得失所困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实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广博的知识结构。财务总监不仅要管理独立的会计系统,还要全面、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因此,财务总监不仅应该是会计、财务、审计等领域的专业高手,还应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评估知识、电脑知识、理财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深刻的行业管理知识,努力做到“学贯古今,兼融中外”,重视跨学科与多学科的应用知识,使之成为学术视野宽广,全面发展的开放性人才。只有开放性人才,才能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感悟能力强,才能成为新事物敏锐的开拓者或接受者,从而提高思维的创造能力,不断取得创造性的丰硕成果。

㈢专业知识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素质能力是财务总监的核心价值能力,“2004中国CFO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原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的CFO必须具备十多项专业技能,如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财务战略、财务报告、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购并与重组、税收筹划、价值管理与全面预算、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信息系统与ERP、经管责任与资产管理等,这也是CFO与传统财务经理的本质区别,具体体现为:

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决策组织能力。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对国际经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金融市场敏锐的嗅觉和分析判断能力;具备价值增值设计能力。财务总监应成为价值工程师,应该具备战略性的思维,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市场、生产、销售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判断和客观决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效果。

具备专业权威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借助于管理价值工具和制度体系,落实董事会的决议,确保战略执行,为实现价值目标和风险控制,CFO要按照既定的财务计划目标和确定的标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财务目标和企业价值的实现。

敏感的数字与计算能力。CFO行使职责的基本媒介都是“各种数据”、“各类报表”,所以CFO必须具备灵敏的数学计算分析和数字的反映能力、判断力,用“数据说话”,使企业在“数据”中成长是CFO的职业特征,对数据的敏感是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对人的管理,同公司内及公司外的不同人如投资者、市场、股东、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以及要保持与公司所在地的政府、税务、工商、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良好沟通关系,同公司内的业务、技术、人力、信息等部门协作,共同制定良好的业务流程,保持公司的高效运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与CEO的配合上,体现为战略合作关系,扮演着CEO实施企业战略时专业支持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制定和评估战略目标时,提供专业观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组合与配置财务资源,并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最终实现企业共同目标。

具有善于学习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须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因此,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日益激增,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理财方法层出不穷,会计准则的日益更新和国际化,都迫使财务总监们要去不断学习。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每天都有发生新的变化,一些新的事物在不断的涌现,交易的手段非常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办法只能学习,善于学习”。21世纪财务总监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

第7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将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于财务监督,很少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主张应尽快实现财务总监的战略转型,以发挥财务总监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CFO)已经成功转型为企业战略伙伴,但是目前国内企业CFO大多仍然将自己定位于财务管理和监督者的角色。据2010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做的“CFO能力框架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0%的CFO是传统的“财务管家”。在目前的财富500强公司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都是财务出身的,进一步印证了财务总监是财务策略家的观点,也进一步说明了财务总监转型的必要性。

一、财务总监督的角色定位

1.财务战略制定者。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体现所有者意志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经营层面,财务总监是董事会成员,其主要责任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但是又不限于财务会计活动。换言之,财务总监以财务活动为平台,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管理。CFO之所以要参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因为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需要财务战略支持,财务战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美国的财务总监在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总监的压力主要集中于为公司寻求进一步发展良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些财务问题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成为总经理(CEO)的经营伙伴。如果说CEO是企业的理想者,财务总监则是将理想形成战略并最终使战略成为现实的人。传统上,日本企业一直将财务总监视为成本费用的控制者,他们更多的是在扮演主计长的角色。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重新认识了财务总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设立财务总监职位。他们借鉴了欧美企业CFO在决定公司战略中的作用,将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定位于确定公司长期战略和财务战略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代表公司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他们不仅对公司的财务负责,也对整个公司负责。

2.公司价值管理者。(1)营运资本战略管理。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之差,该差额来源于长期资本。也就是,营运资本的存在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被用于收益水平较低的流动资产项目,这一财务安排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资产的收益水平。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营运资本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流动资产的保险储备,保险储备的安排又取决于财务战略。所以,CFO必须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2)投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兼并收购)支撑的,财务总监必然要领导和广泛参与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管理活动。财务总监可能不直接领导和执行具体的投资项目评价和决策,但他必须要保证投资评价和决策所遵循的方法、原则与战略一致。(3)融资战略管理。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财务总监需要考虑的融资问题通常是融资战略,包括稳健型融资战略和冒险型融资战略等。融资战略确定之后,具体的融资结构和融资决策只需要体现融资战略的要求就可以。与具体的融资决策相比,融资战略更具有全局性和支配性,在确定融资战略时,财务总监必须要保证融资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4)股利政策管理。根据信号理论,股利分配政策能够影响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也是财务总监经常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例如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必须要服从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保证股票价格有好的表现。

3.内部控制监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要求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管内部控制的概念如何变化,财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因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大多与财务有关,而且企业的风险大都会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所以,财务总监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承担领导责任,对建立和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配套的流程管理策略负责。

4.内部审计领导者。财务总监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者和监督人,是企业与外部审计关系的协调人。财务总监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而且还是企业战略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财务总监的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实现的。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事实上是财务总监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应当隶属于财务总监,有利于发挥财务总监的财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具有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内部审计隶属于财务总监,还有利于保证财务总监对内部控制的领导作用得以发挥。内部审计应当隶属于财务总监,还有利于加强内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转贴于

5.业绩评价设计者。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意味着大部分的业绩评价指标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所有的预算、控制标准、部门业绩指标等都是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展开,管理层也期望通过业绩评价工具实现公司的既定战略。CFO需要对业绩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担负起关键的责任。业绩评价指标通常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财务指标是整个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心,因为它们不但可以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相衔接,而且通常是公司的股东们最为关心的。但是用财务指标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财务总监要将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也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以寻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远期指标与近期指标等的平衡。

6.公共关系沟通者。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由于机构投资者占有突出地位,使得CFO对内能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对外则及时向股东提供透明的财务报告和精确的盈利预测。首先财务总监有责任和义务向股东披露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揭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为投资者决策服务;其次财务总监有责任向债权人披露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债权人信贷决策的需要;再次财务总监有义务向财税部门提供有关经营过程的财务信息,以便其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向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提供财务信息,以便其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后财务总监应该代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以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增进企业价值。

7.财务监督者。就公司治理结构层面而言,财务总监代表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能。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财务总监制度最直接的动因就是基于这一目的,尽管最初的财务总监是由政府委派,它要进入董事会,代表出资人对经理层进行财务监督。目前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是由企业董事会委派,属于管理层成员,其财务监督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监督。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才主张财务总监应当下辖内部审计,并承担内部控制职能。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财务总监对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董事会报告财务运作情况,并接受董事会质询。最能够体现财务总监督管理角色和监督角色的职能是,企业重大财务支出事项必须由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联合签批后方能生效。

二、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财务总监制度已经由一种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监督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其概念已经不限于国资委向国有企业委派的财务总监,并且将总会计师的概念涵盖其中。

参考文献

[1]麻帅杰.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 07

第8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Peng Hongjuan

Abstract: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siness unit cell, still has to cover the foreign parent company, the way market information produ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r. Thus, in the context of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 the financial operations of the subsidiaries of the parent company's strategic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issue. Building an effective way to parent company financial principle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shall the parent company's overall business strategy goals, rooted in the financial operations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into.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arent company; subsidiar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经营已逐步成为大型企业的存在模式。其内生驱动力,实质在于资本逐利性使然。考察我国诸多大型企业,不难发现:海尔、联想、华为等已在国外设立子公司。通过引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等外生红利,将有力提升上述公司在产品开发、生产,以及销售方面的实力。

事业部型作为跨国公司普遍采取的组织架构,能够在有效降低企业层级的同时,增强事业部单元对国外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然而,作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单元,仍具有向母公司隐蔽国外产品市场信息的方式,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在跨国经营背景下,探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的战略管理,则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问题的解答,不仅需从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治理结构入手;而且,国别之间的制度、信息传递等因素,也将是影响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解答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上文已经指出,两方面因素影响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基于跨国经营背景下,有必要首先探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一)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一体化

如,对子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为例:伴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母公司在组织架构方面也动态的发生着调整。以“项目小组”为业务单元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了母公司下属子公司的首选。从而,母公司财务对项目成本控制便显得格外重要。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的成本中心,必然须全程执行、监控项目资金的预算、使用,以及最终的绩效评价。为此,母公司财务部门应委派专人进入子公司的项目小组,通过开展信息收集与成本控制建议等形式,理性引导项目小组的事前与事中活动。针对某些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母公司财务部门还应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来进行预期收益率的测算。

(二)强化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跨国经营背景下,由于受到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地理空间上的制约,有关子公司所面临的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及时、完整、准确的传递给母公司。在此情形下,不但会影响母公司在财务运营战略方面的决策;还将为子公司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提供条件。因此,强化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便成为内在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母公司所采取的跨国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不仅会面临集团公司一般的财务管理问题;同时,因地理空间所形成的信息传递漏损,也是其需要面临的。从而,对于内在要求的界定,自然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对子公司财务运营战略管理出现的问题

跨国经营背景下,子公司作为母公司的一个事业部单元,一般以“目标区域”作为划分标准。因此,这便使得国外子公司在产品研发、销售,以及财务管理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结合现阶段广泛出现的网络化企业组织结构,国外子公司还可能与本地企业形成价值链一体化的态势。这一系列的外部影响因素,必然增大国内母公司对其财务运营管理的难度。

(一)整体性缺乏

片面加快财务信息化,而未能与子公司业务有效结合,将无法充分实现母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定方面来看,将母公司财务和子公司业务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建立完整的母公司财务与子公司业务信息化系统,是母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母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立的方向。然而,考察我国跨国公司,由于母公司在财务监管上缺乏整体性,就使得国外子公司根据自身局部利益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在实施该行为时,必然造成母公司财务管理在资金配置上的低效益。

(二)信息相对分散

目前母公司依赖数据采集,或报表上报所获得的信息是一种分散信息。其只能对国外子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事后统计与分析。从而,则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实时性监督与控制。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增大了母公司财务安全风险,不利于母公司资源整合,不利于提高母公司的综合价值与效益。尽管,母、子公司间的业务信息化,能够有效整合母公司的业务流程,确保母公司的财务监管能更高效、更准确。然而,总公司财务与子公司业务的分离,则损伤了母公司信息化程度,使母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难以提升。

三、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

上文已经指出,相对于国内集团公司的事业部而言,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该自主性,通过对子公司内部的资本运作体现出来。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子公司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将依次实现货币职能、生产职能,以及商品职能。伴随着三种职能在时间上依次的展开;子公司资本存量,还将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于这三种职能中。受到国外产品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的影响,G`在完成“惊险跳跃”的难度也将增大;并通过资本循环机制,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子公司资本运营。

由此可见,构建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有效途径的原则便是:须将母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目标,植根于国外子公司的财务运营之中。

(一)根据母公司经营战略确定子公司财务预算

国外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之一,将深刻影响着母公司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尽管,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然而,内在的科层结构要求其,仍然须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因此,国外子公司所表现出的财务运营独立性,依然归属于母公司整体财务管理的系统之中。伴随着母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与重构,必然在财务管理层面体现出资金配置结构的差异性。由此可知,根据母公司经营战略确定子公司财务预算水平,则是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先决条件。

(二)增强母公司对子公司资本循环的监督力度

母公司财务对子公司财务运营开展战略管理的初衷在于:通过监督与建议权,来推动子公司经营运作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最终,满足母公司的整体目标需要。子公司经营运作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在其资本循环上被充分体现出来。作为子公司资本循环G―W―G`,其连续性与可持续性要求:(1)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不能停顿;(2)G`能顺利履行其商品职能,完成“惊险的跳跃”。受到子公司利益集体的市场错觉,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在产品市场定位及分销渠道选择中难免出现失误。由此,母公司增强对其资本循环的监督力度,便能通过测算资金流量与速度,分析出子公司出现的问题。最终,通过母公司权威式管理,来纠正子公司的经营偏差。

(三)完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

第9篇:财务与公司战略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跨区域 多项目管理

一、跨区域多项目管理的具体含义

跨区域多项目管理是房地产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计划和管理方向,以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为目标,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然后同时对不同区域的房地产项目进行管理、协调,使所有项目的综合执行效果达到最优的项目管理方式。企业除了要管理好单个项目外,还必须要综合考虑集团的整体项目发展,考虑集团的整体发展目标,如此才能实现集团资源的配置最优化,才能使各个项目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的局面,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达到一致性管理水平。

二、房地产企业跨区域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期,大部分房地产公司曾一度保持着比较理想的收益率,资金比较充裕。但现阶段,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再加上银行银根制度的限制,导致许多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出现较大困难。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现阶段的主要融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内源融资,另一个是外源融资,前者又细分为自有资金以及留存收益,后者大部分是短期负债,其中长期借款只占了一个很小的比重。尽管在资本成本方面,短期借款明显低于长期借款,然而短期借款对应着相对偏大的偿还压力,往往需要公司通过重复性借贷来保证日常运营的各项需要。在上述问题面前,房地产公司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导致资金筹集受阻,无法进行有机协调,给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二)资金使用不合理,财务风险大

房地产属于一种常见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其项目往往对应着很长的建设周期。项目初期便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而该阶段的资金收入往往为零,再加上只有在项目后期才能进行资金的回收,因而导致资金回收周期相对偏长,假若缺乏充裕的资金支持,项目将会难以为继,严重时甚至中途停工,如此一来,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机会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在项目投资阶段,部分房地产公司未能充分考虑过资金能否保障项目的最终完成,未设计严谨的资金使用方案,如果无法在相应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取得相应规模的贷款,缺乏对贷款资金付息和还款问题的计划与控制,总是在资金短缺时才去考虑筹集资金,这样对工程的进度会有很大影响,无法保障项目拥有足够的现金流,致使项目陷入困境,同时加大财务风险的威胁程度。

(三)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整合度低

房地产公司在跨区域进行多项目开发时,常会在项目所在地成立一家项目公司,负责该房地产项目的具体管理,但是项目公司与总公司之间财务战略整合度低,在运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矛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项目公司在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对财务战略知识认识不足,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制定,其他战略在规划制定时也是从各自角度,各自利益出发的,没有考虑到与财务战略相互整合,只考虑自身利益,就会导致总公司战略运行不畅。

三、多项目管理改进实施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

现阶段,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形成多样的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仅仅依托银行贷款伴随着较大的风险。随着近几年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银行贷款政策不断变化,逐渐开始对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造成威胁,尤其是对于中小规模的房地产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另外,银行贷款将会产生相对偏高的融资成本。受限于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房地产公司在面临融资难的情况时应先较少考虑融资成本,重要的是融到资。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己经无法满足房地产公司集团化、多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企业必须扩大其融资渠道,如可以采用IPO融资、REITS融资、夹层融资、债蝗谧实取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房地产公司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第一,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房地产公司应根据长期和短期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对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进行实施跟踪监控,对财务战略的实施效果定期整理分析,对比预先设定的预警值,尽早发现财务危机,即使找到解决的方案。第二,做好施工进度款和销售回款的控制,工程部门在工程结算时要对施工进度款严格把关,保持资金预算和工程进度的一致;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集中销售或签约等方式缩短客户从认购到缴款的过程,加快销售资金的回款速度,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人员财务战略意识

目前房地产公司存在总公司财务战略与项目公司财务战略整合性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人员缺乏战略意识,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分公司务人员数量有限,高学历专业财务人才更是缺少,其他部门人员财务意识薄弱,财务战略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项目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只注重企业自身职能的目标,而忽略公司总体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所需要的资金规划,导致财务战略违背总体战略或者阻碍总体战略的实现。

房地产公司应关注对人的培养以及管理,应树立和强化系统理财理念,系统收集、整理以及利用相关信息,从而更加高效地实施包括财务决策在内的一系列活动。除此之外,无论是财务人员,又或者是非财务人员,均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尤其是财务人员更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推动和保障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房地产公司可以定期组织全体财务人员进行深造培训,聘请高级财务讲师进行授课指导,同时让公司财务人员对公司内其他部门员工进行财务知识普及,树立全员财务战略意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仍处于单项目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市场不断整合,单项目管理模式渐渐不能满足房地产公司的管理需求了。跨区域多项目管理模式渐渐被各大房地产企业慢慢重视起来。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公司跨区域多项目管理的探讨和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是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企业发展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