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铅笔的英语范文

铅笔的英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铅笔的英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铅笔的英语

第1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很多研究表明,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任何充分解释都必须考虑迁移这一重要的关键问题。迁移关系到怎样解释成年人的外语学习过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母语等一系列外语教学的根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一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其二是利用或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来的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James Sawrey & Charles Telford,1981)。假如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这实际将使学习成为不可能。Ausubel等(Ausubel,Novak,& Hanesian,1981)认为,不可能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的任何学习。迁移可以是学习者意识到的,甚至有意识进行的,但学习者并不常常意识到它的发生。

    学习的迁移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原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按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区分为顺向迁移和顺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续迁移的影响。按照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例如,先学会了俄语的名词性、数、格概念,后来学习德语名词的性、数、格概念时就容易得多。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习惯了汉语的语调节奏将会影响掌握英语的语调节奏,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像。在外语学习中,迁移迁移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文化等各个层次上。迁移的结果如果在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则形成僵化。迁移的发生除了语言因素以外,还有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又可以区分出个人因素,如心理、文化水平、学能、年龄等,以及社会因素,如教学、环境、民族心理特征等。

    二、翻译中母语与外语的对应关系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要在目的语中找出与母语相对应的语言项目。这时学生面临着三种可能性。

    (1)零选择:一种语言中有,另一种语言中没有。

    (2)非强制选择:学习者可以在不止一种规则或范畴中作出选择就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例如,学习者可在the girl who is in the living room和the girl in the living room中选择其一。

    (3)强制选择:学习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该规则或范畴才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如在英语中,专有名词前一般要选择零冠词。

    难度层级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上。对应关系分成两种类型:结构对应和功能对应/语义对应。Stockwell等把难度层级从最难到最易分成五个难度级。

    (1)本族语中无对应。本级又分成两类。一类叫“分裂”(split),即本族语一种语言形式与目的语一种以上的语言形式相对应。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用煤气做饭”中的“用”相当于英语的“We cook with gas.”中的“with”,“这些盘子是用手画的”中的“用”相当英语的“These plates are painted by hand.”中的“by”,“请用铅笔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中的“用”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 sign this paper in pencil.”中的“in”。汉语用了一个“用”字,英语则分别用了with,by和in。另外一类叫“全新”(new)。例如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冠词。

    (2)功能对应/语义对应,结构不对应。例如汉语用偏正结构形容名词,英语则用定语从句。它们的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

    (3)目的语中无对应。例如汉语主谓谓语句,英语则没有。我国语法届一般认为“这棵树叶子大”是主谓谓语句。该句的主语是“这棵树”,谓语是“叶子大”,而“叶子大”又分成主语“叶子”和谓语“大”。现代英语没有这种句型,只能说“This tree has large leaves.”。

    三、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根据语言学家Takahashi的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功能对应形式更难。例如日本人在用英语表示请求时,认为日语的敬体动词itadaku和敬体助动词deshoo与英语的would和could表示同样的礼貌值,因此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僵化,影响到他们掌握其他形式上不同但是功能相同的表达方式。英美人在表达请求时,除了使用would,could之外,还常使用包孕句把句子的结构弄得比较复杂,例如,I wonder if I could borrow your notes just for today.这是一种非规约的用法,其功能与“Could I borrow your notes?”一样,但是日本人不太掌握这一非规约用法。Takahashi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不论外语水平高低,在同样程度上依靠第一语言的言语行为规约或第二语言行为的实现策略。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使用环境的了解程度是决定语用迁移的关键因素。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因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第一语言、不同的习得环境和习得阶段有其独特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母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应被视作障碍。而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中做很多工作,这会促进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翻译事业,也有利于推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解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陈朝晖,施华珍.论母语迁移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各阶段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对此项信息技术感触颇多,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多媒体教学犹如一枚硬币一样,即有其正面效应,又有其负面效应。

一、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面效应

1.创设视听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依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手段授课,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经常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编排处理,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中国英语课堂的“哑巴英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听与说。同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可以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渗透德育教育 新目标《Go for it》一大特点是把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和讨论中得到宣泄,从而化解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和懵懂。

4、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我们及时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英语作文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体现,而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实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不断尝试和修改,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多看一些好的句子或短文,让学生掌握或是背诵,然而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有时间可以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至2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屏幕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英语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正面效应,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疏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操作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只能拘于三尺讲台,而不能走到学生之中,减少了亲和力,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死盯屏幕的机械运作,本应是师生情感交流调控者的教师,成了“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这必将影响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 2、忽视视听形象所表现的教学内容,干扰正常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几乎在每一张幻灯片的边缘都镶嵌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画,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满足于感官的刺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听的声音、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动画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分散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忽视对教材重难点的钻研。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许多课都以课件形式开展教学,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在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平时的书面备课。因此,制作课件势必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大部分心思和时间都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这样容易造成课件针对性差,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中以视听代替阅读,削弱了口语交际。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口语表达的时间越来越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就是要求大家,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动的效果,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有时互动环节往往变得很薄弱,尤其是信息量大,内容多的情况,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的单向交流。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最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花费精力少的、容量小、内容简单、短小精悍的、符合自己学生兴趣的课件。这样在应用时不但能够灵活自如,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传统英语教学无可企及的教学效果。一些拙见,希望和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第3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英语词汇 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为我们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爱情诗和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在作品中他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收了人民语言、古代和当代文学语言的精华,在他的成熟作品中能做到得心应手,与人物当时当地的心情吻合,按人物性格和剧情需要,时而诗体,时而散文。莎士比亚的早期语言流于华丽,后期的日趋成熟,但始终生动而富于形象性。他的许多词句脍炙人口,成为英语全民语言的一部分。因而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对词汇的影响,对学习者学习和掌握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对英语词汇、谚语和习语三方面的影响作一浅析。

一、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词汇丰富广博,已达“两万多”,尽管与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相比,毫无疑问要少得多。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与其说是体现在数量上,不如说是体现在他所使用的词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含义和各种细微的差别上。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往往同时具有两种,甚至多种含义。如垂死的国王约翰(历史悲剧《约翰王》)说的“用寒冷给我一些安慰。”这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国王请求别人对他的痛苦稍微表示一下同情,即便是淡漠的同情也好;第二,他的身体需要寒冷,因为他服了毒药,体内烧得很厉害。现“寒冷”一词在这儿既有它的本义,又具有譬喻义。

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创造非常鲜明,有些人物演变成了词汇。如Hamlet(哈姆雷特),他是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Hamlet)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问题上,忧虑重重,既怕泄密,又怕鬼魂是假,还怕落入坏人圈套,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现在人们常将“哈姆雷特”用来喻指“优柔寡断、沉思而不能决断的人”,同时由此派生出形容词“Hamletlike”,意思是“优柔寡断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问世后成为英语国家家喻户晓的故事。以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成为浪漫爱情的典型代表。因而Romeos便成了“热恋的男子”。

二、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谚词的影响

正如莎士比亚自己所说的:“A proverb never stale in thrifty mind.(睿智者视谚语千古不朽。)”他所创造的许多谚语千古不朽,流传至今。如:

“A little fire is quickly trodden out.(星星之火,一扑即灭)”,该谚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King Henry VI),告诫人们应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花不管叫什么名字也香)”,语出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Tis but thy name that is my enemy

What’s in a name?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这条谚语的含义是:一件东西或事物如何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本质。人也是这样。

莎士比亚所创造的谚语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竟有几十条:

Borrowing dulls the edge of husbandry.

告贷令人忘记节俭。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简洁为贵。(语出《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

God sends a curst cow short horns.

恶牛角短。(语出《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第2幕,第2场。)

He jest at scars that never felt a wound.

没有伤痛的人笑伤疤。(语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第2幕,第2场。)

有时莎士比亚也对一些现成的谚语稍加变动,写成另一条谚语,从而给剧本增添了诙谐意味。如:他将“It is a wise child that knows its own father.”改成“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只有聪明的父亲才认识自己的孩子。)”。

莎士比亚在剧作中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多的谚语,完全是他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本质所致。

三、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习词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生动优美,因此剧本中许多晶莹如玉的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其语句被后人引用者数不胜数。下面仅举数例为证。

1.applaud one to the echo(将某人赞美到回声四起)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麦克佩斯》(Macbeth)第5幕第3场:“I would applaud thee to the very echo,that should applaud again.(我一定要使太空中充满着我对你的赞美的回声。)”现在这条习语比喻“大声喝彩;掌声雷动”,习语中的applaud有时也可用cheer来代替。例如:

When he had finished his speech,his audience cheered him to the echo.

他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对他大声喝彩。

2.die in harness(套着马具死去)

in harness原指“套着马具”,引申意义有“在执行公务中”,还可进一步引申到“穿着铠甲”的意思。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麦克佩斯》第5幕第5场:We’ll die with harness on our back.(就是死我们也要捐躯沙场。)现在这条习语喻指“死在任上;因公殉职”。例如:

His father died in harness.(他的父亲因公殉职。)

3.green-eyed monster(绿眼妖魔)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Othello)第3幕第3场伊阿古(Lago)的话:O!beware,my lord,of jealousy:/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The meat it feeds on...(啊,主帅,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现喻指“嫉妒别人的人”,例如:

Jenny was a green-eyed monster,but tried to hide it under protestation of admiration.(詹妮是个妒忌鬼,但总是企图用羡慕的花言巧语加以掩饰。)

4.one’s pound of flesh(某人的一磅肉)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向高利贷者夏洛克(Shylock)借了一笔钱,并立下契约:如不能按时归还,则由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后来安东尼奥因故真的无法按时还钱,夏洛克就坚持要按借贷合约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后来这个故事的焦点“一磅肉”成为习语,意为“分文不能缺少的债务;虽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要求”。该习语多与动词claim或want连用。例如:

Their boss pays the highest wages,but he wants his pound of flesh in return and makes them work very hard.

他们的老板付给他们最高的工资,但对他们非常苛刻,要他们拼命干活。

此外习语还有enough to make the angles(足以使天使落泪),flutter the dovecotes(扰乱鸽子),hit the mark out of joint(关节脱臼)等十几个习语,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不仅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戏剧及其角色,也对英语语言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文学界乃至语言界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莫洛佐夫著.许海燕,吴俊忠译.震撼世界的大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2]徐守勤.袖珍英语谚语词典[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语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第4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PHC预制管桩预制方桩应用实例经济效益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prestressed pipe pil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nalyzed, and an example of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nd precast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mpared the piles, illustrates prestressed pipe pile in economy, time limit and engineering to adapt to, prefabricated than the piles have more advantages,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words: PHC pipe pile pre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party application example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工程桩基础作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固的使命。以往,预制方桩由于质量直观一直作为工程桩特别是高层建筑桩基的首选桩型之一。然而近一年金山地区建筑市场上出现一个新宠,并有很快替代预制方桩之势,它就是PHC预应力管桩。

一、PHC桩概述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HC (简称PHC 管桩)。是采用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并经过10个大气压、180℃ 左右的蒸汽养护,制成一种空心圆筒型混疑土预制构件,标准节长为10m ,直径从300mm~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80。

PHC桩是近年来我国引进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予制桩。该产品按照国标GB13476-92《先张法予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制造。它具有:产品工厂流水线生产,质量稳定可靠;桩身混凝土强度高,耐锤打性好,贯穿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单桩承载力价格便宜;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沉桩工艺适应性强;运输吊装轻便,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施工现场简洁文明以及成桩质量监测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是我国目前各种预制方桩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业主和设计人员的欢迎。二、PHC管桩优点 (一)单桩承载力高由于PHC 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高,可打入密实的砂层和强风化岩层,由于挤压作用,桩端承载力可比原状土质提高70% ~80% ,桩侧摩阻力提高20%~40% 。因此,PHC 管桩承载力设计值要比同样直径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高。 (二)应用范围广PHC 管桩是由侧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可选择强风化岩层,全风化岩层,坚硬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砂层(或卵石层)等多种土质作为持力层,且对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因此适应地域广,建筑类型多。广泛应用于60 层以下的多种高层建筑。 (三)沉桩质量可靠PHC 管桩是工厂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桩身质量可靠;运输吊装方便,接桩快捷; 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操作简单,易控制;在承载力,抗弯性能、抗拨性能上均易得到保证(四)工程造价最便宜直接成本通过对多项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分析,PHC 管桩的单位承载力造价在诸多桩型中是较便宜的一种。不同桩型主要指标比较见下表:

间接经济效益

评价PHC 管桩的经济效益,不仅看造价,还要看工期。对于工期的价值,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它并不看重,但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工期就是效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贷款投资的人感触尤深。PHC 管桩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提前竣工投产,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PHC 管桩的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现场整洁,施工环境好。不会发生钻孔灌注桩工地泥浆满地流的脏污情况,也不会出现人工挖孔桩工地到处抽水和堆土运土的忙乱景象及井下作业的不安全感。容易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也是提高间接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三、应用实例本文通过上海华普汽车宿舍楼(6层)设计中运用PHC桩的工程实例,多方面阐述应用该新型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有关单位审批的红线图,该宿舍楼座落在两幢已建宿舍之间,新、旧楼间距紧凑,施工场地有限,同时要顾及已建宿舍内职工能安全正常使用,因此设计中基础方案的正确选用显得非常重要。

考虑该企业对宿舍楼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即:进度快(工期180天)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减少噪声和震动对南北已建宿舍的影响,文明施工,降低基础施工造价等多种因素,本工程选择使用PHC桩。

四.施工方法

PHC管桩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和静压两种,目前用柴油锤、液压锤锤击法沉桩的施工工艺在我国还是占主导地位,特别在日本主要用锤击法沉桩。近几年来,随着大吨位( 10000KN ) 压桩机的问世和静压沉桩施工工艺的完善,静压法施工工艺与锤击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发展迅速,有望取代锤击法的态势。 施工质量有保证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压桩机的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PHC管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在沉桩过程中,压桩力可直观、安全、准确地读出并自动记录下来,因而对桩承载力控制及判断精确度高; 桩身质量及沉桩长度可用直接手段进行监测,人为干扰因素少,难以弄虚作假。因此,静压法单桩承载力比锤击法可靠,沉桩质量深得业主的信赖,并大大地减轻了监理工作强度,消除了设计者的担忧。 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锤击法沉桩震动剧烈,噪音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这是锤击法的一大弊端。而静压法施工,无震动,无噪音,很适合在市区及其他对噪音有限制的地点施工。如在学校、医院、办公大院及住宅小区内外,精密仪器房附近区域内施工均可采用静力压桩,以使附近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环境不受噪音、震动干扰。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静压法施工的这一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施工应力小 锤击法沉桩时,由于锤击力的冲击和反射,使PHC 管桩受到较大的压应力波和拉应力波,容易使桩头、桩身、接头等薄弱处产生裂纹,严重影响桩基质量。而静压法是慢而均匀的加载,无冲击和反射应力波,施工应力小且易控制。因此,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其PHC 管桩的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可降低一个等级,这意味着静压法可降低PHC 管桩的制作成本。 截桩量小 静压法送桩深度比锤击法深,且送桩后桩头质量较可靠。拔起长送桩器的能力,静压桩机要比打桩机强得多。因此,基坑开挖后PHC 管桩截去量比锤击法小得多,尤其适用于有多层地下室的建筑工程。 适应性好 在某些特殊地质(如在石灰岩地区或“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层) 条件下采用锤击法沉桩时,桩的破损率非常之高,所以在这些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区不宜采用锤击法施工,但静压法施工是将桩慢慢地压入土层中,遇到坚硬的岩面,也是慢慢地接触,直到加载至最大值,桩身一般不会被压坏。只要岩面坡度不太大,不产生桩身滑移,仍可保证沉桩质量。在实际工程中,遇到这些特殊地质条件时,采用“多桩大承台”的设计思想,配合使用改良的特殊钢桩尖,仍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结束语

第5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一个把电子计算机运用于各行各业的时代,作为“多媒体”的“新型”教育教学工具已经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所谓“多媒体”就是把文本、图像、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声音质地等等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而成的组合媒体,其目的是集中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功能上更为完善的信息传播体系;“多”是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作用、多种信息汇集、多种领域应用;“媒”就是人与各种图像、声音色彩等等之间的中介;“体”应该简单理解成为综合集成一体化的意思,其实“一体化”就是各种信息与相互之间依存关系、相互交互控制的应用编码一体化、设备控制一体化、程序预防一体化等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工作进度;现代科技教学离不开现代科技设备和现代科技手段,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新鲜活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浓厚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直接运用和实现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教学有效与有效教学的具体愿望。下面,就浅谈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与各位同仁交流。

1.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多媒体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配置和谐音乐、提供清晰影片和语音形象,并且能够添置背景资料、词语图片和动画录像、还可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感觉、视觉和听觉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教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1.2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殊之处就是要有准确的语言、发音和单词听写能力,这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予以帮助。

1.2――1英语是语言交际的工具,必须达到学习之中听准、阅读之中读准、交流之中说准;

1.2――2英语是书面运用的工具,必须书写准确、整齐、美观;

1.2――3英语具有积累的重要性,必须识记大量的单词、短语和专用语;

1.2――4英语也需要具备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资料来源和社会知识。

1.3英语教学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训练、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听、读、说、写的基本功夫,掌握英语运用的交际能力,这就更加需要借助媒体网络进行语言跟读、语音模仿和巩固提高,准确快速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结合。

1.4――1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图像、感性音乐和激望,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内涵,理解教材思想感情;

1.4――2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

1.4――3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各节课程散乱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章程和规律展示给学生,针对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对所学知识在总结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电视教学手段形成整体认知;

1.4――4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赏析许多名家名篇中流畅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凝练、朴实感人、哲理透明的语言。

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实有机结合能够减轻教师的讲解负担

2.1把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工具运用于教师备课能够加快速度、节约时间、提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提前工作就是备快课、备好课、备精课,由于英语的字母个体小、书写难、掌握慢,书写速度是相当缓慢的,多媒体电脑键盘可以提高三十到四十倍的速度,其精神、愉悦、欢乐的享受是无法想象的,是手写速度无可比拟的。

2.2把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工具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提高讲解、换置和翻动的速度、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学比较特别,读音速度要快、发音语气要准、交换方式要强,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用于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和互相促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得力助手;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层面性和全面性,是实现整体提高的最佳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师生轻松所教、轻松所学和轻松互动。因为:

2.2――1多媒体具有生动性: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画面、迅捷的速度就能开阔视野、加深记忆、领先思维、强化效果;

2.2――2多媒体具有系统性:讲解与演示一定要互相配合、互相默契、互相照应,使学生方便于记忆、获取、归纳、整理;

2.2――3多媒体具有适用性:在不同程度上创建一个教学平台使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隐藏自己的课堂教学启发提纲让学生课外思考,学生可以提前设置课前预习的疑问给教师以讲授前的提示;

2.2――4多媒体具有资源性: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查找备课、讲课和交流中所需要的资料,把疑问解决在课堂之内;

2.2――5多媒体具有准确性:更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多媒体网络中获得的答案高深、有益而准确,不会引起任何争议;

2.2――6多媒体具有融合性:能够在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的思想指导下实施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是能够把知识性、趣味性、规律性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3.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结合能够造成教学的应用弊端

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有其明显的优越性,这已经是其他任何工具目前无法代替的,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强化教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的运用同样也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造成应用的弊端:

3.1长期运用多媒体把学生面对文字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占领”了,由此可能带来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感觉和感受能力的逐步下降,绞尽脑汁制作多媒体样品课件,造成花时间、费精力、没效果。

3.2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就绪,中途很难改变,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不能根据学生状况的课堂表现及时改变、及时调节、及时思考,不能及时运用“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局限于课件模式中,制约学生思维飞扬。

3.3多媒体所说的电脑毕竟是“机器”,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是有限的,难免出现遗漏和失误,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多请教,扬长补短,实现更加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6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文教学;意境;手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高二语文四册五、六单元皆是古代文学,为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情节、形象和语言,感受它的魅力,笔者在教学中用了比较阅读之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此法是把内容和形式上有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而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比较阅读,则更可以“温故而知新”,“事半而功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可作以下的比较阅读:

一、情景相同:情人离别的车、马

《西厢记》选段《长亭送别》里《滚绣球》唱词是:“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把崔莺莺情人分别在即之时的痛苦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对此更有体会,笔者联系到高中第三册《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被迫分离时的几句:“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引导学生想象“隐隐”和“甸甸”所造成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想象夫妇二人一个在马上,一个在车内,彼此没有讲什么山盟海誓的话语,然而那车轮声、马蹄声却清晰的、沉重地响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一如此处的崔莺莺和张生,一在马上,一在车内,也无多的话语,但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联系比较后,学生对词句的富有表现力就更有体悟了。

二、手法相同:化无形为有形

《西厢记》选段《长亭送别》里《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可联系李煜的《虞美人》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的《武陵春》里面的句子“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及李白《来浦歌》里面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三者类似,均把抽象的、不可见的“愁”形象化了。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文句回忆起来时,学生就能想象出莺莺的愁苦形象,从而理解“这些大的小车”确实“载不动”莺莺“满胸臆的烦恼”,理解她对张生感情的深度。

三、志趣相同:解官的喜悦

《虎丘记》是袁宏道的游记性散文。文后一段“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分析这段,“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表现了他对虎丘的流连喜爱;“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载!”显露了他对官禄的鄙夷;而“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隔膜,又使袁内心苦闷——无法领略“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这是袁审美个性和所处地位产生出来的尖锐矛盾,体现为感性和理性的冲突,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去官”。“去官”真的是一剂良药么?在高二第三册里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陶为什么弃官归田呢?笔者请学生回顾《归园田居》,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着意对照前后的“误落尘网中”和“久在樊笼里”发感慨,鲜明的表现了“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这样的回顾后,学生可更好的理解袁“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的决绝誓词,理解他“解官,称吴客矣”的庆幸,理解他“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的对月发问,理解这位以发抒主体感受为特征的“性灵说”的倡导者的审美个性。

四、意境相同:对月亮的描写

《虎丘记》里面,袁对月亮的描述有两处:“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萧,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消。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萧、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那”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是明亮的声态,它必得产生于“明月浮空,石光如练”的明亮环境;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是清幽的声态,也就必得产生于“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的幽静环境。这样,声、色、境才是交融的,才能真正寄托作者的审美意趣。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里面有:“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凌乱,盖竹柏影也”也是多么的清幽雅丽啊!

五、情意相同:关于送别

《西厢记》选段《长亭送别》里《一煞》里面“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这曲词美在什么地方呢?可引导学生联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二者均见是送别人的驻足而望,极目远眺,极尽惆怅之情。那么,莺莺和张生之间深情缱绻,此刻分别,莺莺怎能不万分留恋呢?张生离开了,她是一定要张目远离的,但她的高线却偏偏被遮住,她当然要恨“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了。

真、善、美的事物总是同假、恶、丑的事物相比而存。通过比较阅读,才能做出科学的鉴别,才能发现问题,启发人们的思考。而在运用比较阅读时,要注意:(1)要善于发现读物之间的联系,选择比较对象和确定比较点。(2)在熟知读物内容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比较点放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上。

第7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敬爱的老师,您好!

在此,我诚恳地向您检讨我的错误行为,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在月考的时候,我看了旁边的同学的答案,而这道题我又确实不会做,而且我们平时关系也比较好,又是月考,觉得也没什么,所以就看了他的试卷。通过事后老师的教育,我自己的反思,我现在认识到这个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这样做破坏了考场的纪律,现在我认识到,无论是怎样,只要是作弊,就都违反了考场纪律,考试无论大小,都应该是严肃的,只要是违纪,都是不应该的。

其次,这样做不仅自己没有进步,还会让自己以后产生依赖性,现在我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果我真的想要获得好成绩,应该是在考试之外的时候认真刻苦的学习,而不是去看被人的答案,考场上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一次性的,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而且还有可能使我养成不良的考试习惯。

所以,这样做真的很不应该。我觉得这件事暴露了我在思想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在我真的很庆幸老师能及时地发现我的问题,给与我警醒和教育,如果我不是在现在,而是在真正的大考中出了事,就会真正影响我一生了。

第8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意义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BIM,建筑业的信息革命,目前已经逐渐汇集成了一股潮流,席卷世界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已经列入我国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同时,我国建筑行业政府与企业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开始全面推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BLM)概念,BLM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和主流技术,而BLM就是以BIM为基础,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法,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最佳模式。

1.建筑信息模型对我们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种模型技术与现实世界更为接近,通过对真实物体进行模拟,借助计算机将二维设计思想转换为三维计算机设计,从根据改变人脑的主观设计,采用电脑进行设计。采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者可重点关注设计自身,不用再花精力在二维图纸的设计上。建筑信息模型对于二维、三维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但建筑信息模型解决了实体模型设计的缺陷,通过三维数字技术,统一了空间序列与外观模型。设计者利用相机,即可对各个人视点空间进行推敲,可进行动画的快捷制作,借助各种制图软件机械牛虚拟仿真,甚至可对实际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而建造信息模型,提供的是真实的建筑三维搭建。二维设计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点是无可磨灭,即使现在的三维设计也是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二维信息无法同施工过程进行整合,而建筑信息模型却可直接模拟施工,建筑师可将设计直接带入到施工的过程中,这相当于是古人三维构造的回源,属于三维的虚拟现场设计。从立面设计至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改变我们将表皮化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类:其一,进行平面布局的二维设计,在CAD软件中绘制立面图,接着在效果图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其二,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直接设计成三维形体,待确定形体后,再通过CAD软件绘制平面图。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设计者剥离了建筑空间,主要关注平面形象与功能。而建筑空间不只是平面与表皮的副产品,主要是作为建筑控制的设计方法。

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信息化的建筑设计得以真正实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用抽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设计的固有模式。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它也将间接表现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更长远的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这场信息革命,将不受个人好恶和思维习惯的束缚而向前推进,它对于工程建设从设计、建造、加工、施工、销售、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整个建筑行业,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BIM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BIM为真正实现 BLM的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建筑物进行设计、施工、运营使用乃至拆除的完整过程。概括地讲,BIM是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数据,全部逐渐累积于一个数据结构,其中既包含着三维模型的信息也存储着具体构件的参数数据。BIM的数据由建筑行业软件程序产生、输入并支援,用以共享和交换项目的信息并协助建设项 目过程中的整合操作基于数字化设计信息的创建,与相关技术产品接口,可以改变建设工程信息的管理过程和共享过程,从而实现BIM。

从前期设计阶段,BIM便开始建立一个贯穿始终的数据库档案 。随着项目展开,BIM的数据信息跟随方案自动积累与更新,设计的方案随着计划的调整而改变。这就使得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预选方案。BIM的前期设计数据进入到概念设计阶段,将开始逐步地扩充起来。由于不同软件程序 只存取同一组信息数据,设计的数据可以在项目参与者间循环,因此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有了BIM共享基础,在作建筑设计的同时,建筑师就可以便捷地计算出方案的绿色指标、经济指标 、概预算等数值,反过来再影响方案的设计进行改良.接下来,这些数据将继续在扩初设计中得以细致化、完善化。最终基于BIM的扩初设计,通过截取 BIM模型就完成了布图,使用提取工具就完成了文案的编制,呈交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这个阶段的工作新颖之处体现在,基于BIM的设计产品都是BIM模型创作的副产品,都是从详尽的数据库中得来的,图纸输出或是文档编制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格式来查看项目模型的数据而已。BIM的数据传承到施工阶段,承建公司用来做工程量化、进度编排、工程造价等动工前的准备,用以安排采购、下包、后勤等工作任务。施工阶段中的BI M数据库也随 着工作安排的展开而得以补充。如设计变更信息、实际采购信息、设备租赁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都会被存储到BIM数据库中。最终完成的工程项目实体与BIM模型的数据是完全对应的,每项物质零件都有其准确的电子数据信息存档备案。BIM信息传递的最终阶段是建筑物投入运营使用的阶段。理论上,一套完整的建设数据可以协助进行设备管理。如三维的图形信息,可以虚拟安置设备;构件的参数数据,定是作为修建改造工程的基本信息,潜力无限( NBIMS2007 ) 。

3.BIM优化建设过程及参与方的受益BIM协助整合项目的工作内容 ,能够优化整个建设过程。 作为设计工具 ,BIM整合了设计师的各项工作。设计师绘图工作不再分图面进行,设计内容与编档内容关联映射 ,极大地提高设计生产率和设计质量。作为数据载体,BI M 整合了来 自各方信息的管理工作。因为减少了人们在不同软件系统上输入相同项 目信息时而发生不必要的数据错误,并通过使用电脑对项目数据 多次复用,所以设计信息不会在转交、传递或调整中遗漏丢失,减少重建信息劳动消耗作为交流平台,BIM整合了信息资源,支持同步共享。作为智能工具,BIM整合了计算机科技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数字技术的高效益。在一个完整AECI项目周期中使用BIM技术,可以给所有的参与者带来巨大的效益。对设计师来说,越到深层次的设计阶段,BIM设计软件使用起来便越感得心应手。比如,初步设计所要求的图文档案进度,与设计工作的深度是同步的,无论是2 D图纸还是经济指标文档,无论是HVAC的流量分析还是结构系统的强度报告,都是模型创建过程的副产品。只要按照所需,编写简单的参数值,一切相关文档都可以被轻松地统计并编排出来。对承建方来说,BIM对安全施工、降低无谓消耗等方面,能做出巨大贡献。beau作 BI M模型可以用于各系统构件的三维冲撞检测;用于联带进度图表的四维模拟建造,进行施工管理计划。由此,BIM能够帮承建方和施工者们降低风险,减少变更,制定更完善的项目计划,提高程序的合理与交流的便利,还支持进度安排的方案具有可选性,使得整个项目施工过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最佳的成果。更新的还有升级了工程造价的五维概念,将工程造价的过程也通过 BIM模型完成,进而优化施工的过程。资方能够在基于 BIM的过程中,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自己的项目,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设计中来,并能更有力地掌控设计方案与资金开销满足自己的要求,减少变动调整以节省资金,花费同样的钱收获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效率的交付。

4.结语

建筑信息模型,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技术协作的平台,通过三维集成设计模型,可直观获取各设计信息和专业视图。该技术的核心不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造成了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改变。这种三维模型,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核心和趋势。

参考文献:

[1]曾旭东,谭洁.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6):107-110.

第9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一、直观形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人的感官是知识的入口处,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简单的较为形象准确的图形辅助教学,往往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简笔画由简单的线条组成,制作起来十分简单方便,图画内容简单易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以家庭作业的形式事先画好在纸张上,这样能够使学生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迫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努力寻求老师的教学意图,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例如,在教授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 “ Reading--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 ” 之前,我要求学生把Timmy在地震中的遭遇以连环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下节课上进行评比。也可以在上课前或当堂由老师或学生在黑板上绘图。一次,我在画丹顶鹤时,把鹤嘴画得不是那么尖、腿也不长,鹤顶也没有涂成红色,结果引来学生的大笑,但是大笑之后学生很快记住了丹顶鹤的体貌特征,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一些没有简笔画的课堂教学相比,利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进行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使师生配合默契,在活泼紧张而又和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言简意赅

简笔画寥寥几笔就可以揭示词汇、句子甚至课文的意思。

1).在教授新的词汇时,可以用简笔画呈现出来,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新的知识,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中很多词汇,例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等,都能通过简笔画进行教学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如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介词的讲解,只要画一张课桌和几个简单的物体,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on , onto , above , over , in , into , below , under , beside , near , by , behind , in front of 等词的意义以及区别。如果是复习,教师在绘画物体时,可以故意画错物体的位置,要求学生更正;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人评议;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画,教师在组行之间来回走动进行查看。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复习了所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2).在进行句型和语法教学时,简笔画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用简笔画可以进行问答练习或自由谈话,把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就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授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就可以直接画一个苹果,苹果上画上一条虫子,这样就能将教材中比较单一、平淡的内容尽可能变得生动丰满;某些抽象的,教师难以解释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

3).利用简笔画教课文。根据课文特点,用简笔画导入新课,引人入胜,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教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 “ Reading -- Murder in Valley Town ” 时,先在黑板上画上这样一幅画:一个人仰卧在地面上,一大片血迹染红了上衣,身旁有一把尖刀。这时学生就忍不住进行猜测:这是一个什么人,干什么工作,是自杀还是他杀,什么原因导致死亡,什么时候死的……?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揭开一个个迷团,寻找最后的答案,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导,设计一个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个教学情境,这时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侦探,随着疑问的解决,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在不断探求秘密中得到满足。当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课文内容一边制作简笔画。有的时候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绘制一组简笔画。

三、润物细无声

创新型的简笔画可以使教学内容具备创意,能够创设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