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铅笔的英语范文

铅笔的英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铅笔的英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铅笔的英语

第1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很多研究表明,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任何充分解释都必须考虑迁移这一重要的关键问题。迁移关系到怎样解释成年人的外语学习过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母语等一系列外语教学的根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一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其二是利用或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来的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James Sawrey & Charles Telford,1981)。假如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这实际将使学习成为不可能。Ausubel等(Ausubel,Novak,& Hanesian,1981)认为,不可能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的任何学习。迁移可以是学习者意识到的,甚至有意识进行的,但学习者并不常常意识到它的发生。

    学习的迁移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原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按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区分为顺向迁移和顺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续迁移的影响。按照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例如,先学会了俄语的名词性、数、格概念,后来学习德语名词的性、数、格概念时就容易得多。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习惯了汉语的语调节奏将会影响掌握英语的语调节奏,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像。在外语学习中,迁移迁移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文化等各个层次上。迁移的结果如果在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则形成僵化。迁移的发生除了语言因素以外,还有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又可以区分出个人因素,如心理、文化水平、学能、年龄等,以及社会因素,如教学、环境、民族心理特征等。

    二、翻译中母语与外语的对应关系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要在目的语中找出与母语相对应的语言项目。这时学生面临着三种可能性。

    (1)零选择:一种语言中有,另一种语言中没有。

    (2)非强制选择:学习者可以在不止一种规则或范畴中作出选择就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例如,学习者可在the girl who is in the living room和the girl in the living room中选择其一。

    (3)强制选择:学习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该规则或范畴才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如在英语中,专有名词前一般要选择零冠词。

    难度层级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上。对应关系分成两种类型:结构对应和功能对应/语义对应。Stockwell等把难度层级从最难到最易分成五个难度级。

    (1)本族语中无对应。本级又分成两类。一类叫“分裂”(split),即本族语一种语言形式与目的语一种以上的语言形式相对应。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用煤气做饭”中的“用”相当于英语的“We cook with gas.”中的“with”,“这些盘子是用手画的”中的“用”相当英语的“These plates are painted by hand.”中的“by”,“请用铅笔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中的“用”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 sign this paper in pencil.”中的“in”。汉语用了一个“用”字,英语则分别用了with,by和in。另外一类叫“全新”(new)。例如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冠词。

    (2)功能对应/语义对应,结构不对应。例如汉语用偏正结构形容名词,英语则用定语从句。它们的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

    (3)目的语中无对应。例如汉语主谓谓语句,英语则没有。我国语法届一般认为“这棵树叶子大”是主谓谓语句。该句的主语是“这棵树”,谓语是“叶子大”,而“叶子大”又分成主语“叶子”和谓语“大”。现代英语没有这种句型,只能说“This tree has large leaves.”。

    三、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根据语言学家Takahashi的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功能对应形式更难。例如日本人在用英语表示请求时,认为日语的敬体动词itadaku和敬体助动词deshoo与英语的would和could表示同样的礼貌值,因此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僵化,影响到他们掌握其他形式上不同但是功能相同的表达方式。英美人在表达请求时,除了使用would,could之外,还常使用包孕句把句子的结构弄得比较复杂,例如,I wonder if I could borrow your notes just for today.这是一种非规约的用法,其功能与“Could I borrow your notes?”一样,但是日本人不太掌握这一非规约用法。Takahashi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不论外语水平高低,在同样程度上依靠第一语言的言语行为规约或第二语言行为的实现策略。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使用环境的了解程度是决定语用迁移的关键因素。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因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第一语言、不同的习得环境和习得阶段有其独特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母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应被视作障碍。而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中做很多工作,这会促进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翻译事业,也有利于推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解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陈朝晖,施华珍.论母语迁移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各阶段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对此项信息技术感触颇多,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多媒体教学犹如一枚硬币一样,即有其正面效应,又有其负面效应。

一、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面效应

1.创设视听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依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手段授课,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经常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编排处理,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中国英语课堂的“哑巴英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听与说。同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可以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渗透德育教育 新目标《Go for it》一大特点是把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和讨论中得到宣泄,从而化解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和懵懂。

4、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我们及时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英语作文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体现,而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实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不断尝试和修改,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多看一些好的句子或短文,让学生掌握或是背诵,然而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有时间可以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至2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屏幕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英语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正面效应,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疏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操作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只能拘于三尺讲台,而不能走到学生之中,减少了亲和力,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死盯屏幕的机械运作,本应是师生情感交流调控者的教师,成了“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这必将影响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 2、忽视视听形象所表现的教学内容,干扰正常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几乎在每一张幻灯片的边缘都镶嵌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画,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满足于感官的刺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听的声音、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动画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分散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忽视对教材重难点的钻研。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许多课都以课件形式开展教学,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在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平时的书面备课。因此,制作课件势必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大部分心思和时间都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这样容易造成课件针对性差,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中以视听代替阅读,削弱了口语交际。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口语表达的时间越来越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就是要求大家,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动的效果,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有时互动环节往往变得很薄弱,尤其是信息量大,内容多的情况,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的单向交流。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最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花费精力少的、容量小、内容简单、短小精悍的、符合自己学生兴趣的课件。这样在应用时不但能够灵活自如,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传统英语教学无可企及的教学效果。一些拙见,希望和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第3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英语词汇 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为我们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爱情诗和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在作品中他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收了人民语言、古代和当代文学语言的精华,在他的成熟作品中能做到得心应手,与人物当时当地的心情吻合,按人物性格和剧情需要,时而诗体,时而散文。莎士比亚的早期语言流于华丽,后期的日趋成熟,但始终生动而富于形象性。他的许多词句脍炙人口,成为英语全民语言的一部分。因而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对词汇的影响,对学习者学习和掌握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对英语词汇、谚语和习语三方面的影响作一浅析。

一、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词汇丰富广博,已达“两万多”,尽管与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相比,毫无疑问要少得多。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与其说是体现在数量上,不如说是体现在他所使用的词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含义和各种细微的差别上。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往往同时具有两种,甚至多种含义。如垂死的国王约翰(历史悲剧《约翰王》)说的“用寒冷给我一些安慰。”这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国王请求别人对他的痛苦稍微表示一下同情,即便是淡漠的同情也好;第二,他的身体需要寒冷,因为他服了毒药,体内烧得很厉害。现“寒冷”一词在这儿既有它的本义,又具有譬喻义。

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创造非常鲜明,有些人物演变成了词汇。如Hamlet(哈姆雷特),他是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Hamlet)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问题上,忧虑重重,既怕泄密,又怕鬼魂是假,还怕落入坏人圈套,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现在人们常将“哈姆雷特”用来喻指“优柔寡断、沉思而不能决断的人”,同时由此派生出形容词“Hamletlike”,意思是“优柔寡断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问世后成为英语国家家喻户晓的故事。以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成为浪漫爱情的典型代表。因而Romeos便成了“热恋的男子”。

二、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谚词的影响

正如莎士比亚自己所说的:“A proverb never stale in thrifty mind.(睿智者视谚语千古不朽。)”他所创造的许多谚语千古不朽,流传至今。如:

“A little fire is quickly trodden out.(星星之火,一扑即灭)”,该谚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King Henry VI),告诫人们应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花不管叫什么名字也香)”,语出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Tis but thy name that is my enemy

What’s in a name?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这条谚语的含义是:一件东西或事物如何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本质。人也是这样。

莎士比亚所创造的谚语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竟有几十条:

Borrowing dulls the edge of husbandry.

告贷令人忘记节俭。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简洁为贵。(语出《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

God sends a curst cow short horns.

恶牛角短。(语出《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第2幕,第2场。)

He jest at scars that never felt a wound.

没有伤痛的人笑伤疤。(语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第2幕,第2场。)

有时莎士比亚也对一些现成的谚语稍加变动,写成另一条谚语,从而给剧本增添了诙谐意味。如:他将“It is a wise child that knows its own father.”改成“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只有聪明的父亲才认识自己的孩子。)”。

莎士比亚在剧作中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多的谚语,完全是他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本质所致。

三、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习词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生动优美,因此剧本中许多晶莹如玉的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其语句被后人引用者数不胜数。下面仅举数例为证。

1.applaud one to the echo(将某人赞美到回声四起)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麦克佩斯》(Macbeth)第5幕第3场:“I would applaud thee to the very echo,that should applaud again.(我一定要使太空中充满着我对你的赞美的回声。)”现在这条习语比喻“大声喝彩;掌声雷动”,习语中的applaud有时也可用cheer来代替。例如:

When he had finished his speech,his audience cheered him to the echo.

他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对他大声喝彩。

2.die in harness(套着马具死去)

in harness原指“套着马具”,引申意义有“在执行公务中”,还可进一步引申到“穿着铠甲”的意思。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麦克佩斯》第5幕第5场:We’ll die with harness on our back.(就是死我们也要捐躯沙场。)现在这条习语喻指“死在任上;因公殉职”。例如:

His father died in harness.(他的父亲因公殉职。)

3.green-eyed monster(绿眼妖魔)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Othello)第3幕第3场伊阿古(Lago)的话:O!beware,my lord,of jealousy:/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The meat it feeds on...(啊,主帅,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现喻指“嫉妒别人的人”,例如:

Jenny was a green-eyed monster,but tried to hide it under protestation of admiration.(詹妮是个妒忌鬼,但总是企图用羡慕的花言巧语加以掩饰。)

4.one’s pound of flesh(某人的一磅肉)

这条习语源自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向高利贷者夏洛克(Shylock)借了一笔钱,并立下契约:如不能按时归还,则由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后来安东尼奥因故真的无法按时还钱,夏洛克就坚持要按借贷合约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后来这个故事的焦点“一磅肉”成为习语,意为“分文不能缺少的债务;虽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要求”。该习语多与动词claim或want连用。例如:

Their boss pays the highest wages,but he wants his pound of flesh in return and makes them work very hard.

他们的老板付给他们最高的工资,但对他们非常苛刻,要他们拼命干活。

此外习语还有enough to make the angles(足以使天使落泪),flutter the dovecotes(扰乱鸽子),hit the mark out of joint(关节脱臼)等十几个习语,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不仅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戏剧及其角色,也对英语语言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文学界乃至语言界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莫洛佐夫著.许海燕,吴俊忠译.震撼世界的大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2]徐守勤.袖珍英语谚语词典[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语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第4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PHC预制管桩预制方桩应用实例经济效益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prestressed pipe pil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nalyzed, and an example of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nd precast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mpared the piles, illustrates prestressed pipe pile in economy, time limit and engineering to adapt to, prefabricated than the piles have more advantages,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words: PHC pipe pile pre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party application example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工程桩基础作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固的使命。以往,预制方桩由于质量直观一直作为工程桩特别是高层建筑桩基的首选桩型之一。然而近一年金山地区建筑市场上出现一个新宠,并有很快替代预制方桩之势,它就是PHC预应力管桩。

一、PHC桩概述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HC (简称PHC 管桩)。是采用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并经过10个大气压、180℃ 左右的蒸汽养护,制成一种空心圆筒型混疑土预制构件,标准节长为10m ,直径从300mm~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80。

PHC桩是近年来我国引进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予制桩。该产品按照国标GB13476-92《先张法予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制造。它具有:产品工厂流水线生产,质量稳定可靠;桩身混凝土强度高,耐锤打性好,贯穿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单桩承载力价格便宜;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沉桩工艺适应性强;运输吊装轻便,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施工现场简洁文明以及成桩质量监测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是我国目前各种预制方桩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业主和设计人员的欢迎。二、PHC管桩优点 (一)单桩承载力高由于PHC 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高,可打入密实的砂层和强风化岩层,由于挤压作用,桩端承载力可比原状土质提高70% ~80% ,桩侧摩阻力提高20%~40% 。因此,PHC 管桩承载力设计值要比同样直径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高。 (二)应用范围广PHC 管桩是由侧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可选择强风化岩层,全风化岩层,坚硬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砂层(或卵石层)等多种土质作为持力层,且对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因此适应地域广,建筑类型多。广泛应用于60 层以下的多种高层建筑。 (三)沉桩质量可靠PHC 管桩是工厂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桩身质量可靠;运输吊装方便,接桩快捷; 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操作简单,易控制;在承载力,抗弯性能、抗拨性能上均易得到保证(四)工程造价最便宜直接成本通过对多项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分析,PHC 管桩的单位承载力造价在诸多桩型中是较便宜的一种。不同桩型主要指标比较见下表:

间接经济效益

评价PHC 管桩的经济效益,不仅看造价,还要看工期。对于工期的价值,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它并不看重,但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工期就是效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贷款投资的人感触尤深。PHC 管桩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提前竣工投产,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PHC 管桩的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现场整洁,施工环境好。不会发生钻孔灌注桩工地泥浆满地流的脏污情况,也不会出现人工挖孔桩工地到处抽水和堆土运土的忙乱景象及井下作业的不安全感。容易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也是提高间接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三、应用实例本文通过上海华普汽车宿舍楼(6层)设计中运用PHC桩的工程实例,多方面阐述应用该新型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有关单位审批的红线图,该宿舍楼座落在两幢已建宿舍之间,新、旧楼间距紧凑,施工场地有限,同时要顾及已建宿舍内职工能安全正常使用,因此设计中基础方案的正确选用显得非常重要。

考虑该企业对宿舍楼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即:进度快(工期180天)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减少噪声和震动对南北已建宿舍的影响,文明施工,降低基础施工造价等多种因素,本工程选择使用PHC桩。

四.施工方法

PHC管桩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和静压两种,目前用柴油锤、液压锤锤击法沉桩的施工工艺在我国还是占主导地位,特别在日本主要用锤击法沉桩。近几年来,随着大吨位( 10000KN ) 压桩机的问世和静压沉桩施工工艺的完善,静压法施工工艺与锤击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发展迅速,有望取代锤击法的态势。 施工质量有保证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压桩机的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PHC管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在沉桩过程中,压桩力可直观、安全、准确地读出并自动记录下来,因而对桩承载力控制及判断精确度高; 桩身质量及沉桩长度可用直接手段进行监测,人为干扰因素少,难以弄虚作假。因此,静压法单桩承载力比锤击法可靠,沉桩质量深得业主的信赖,并大大地减轻了监理工作强度,消除了设计者的担忧。 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锤击法沉桩震动剧烈,噪音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这是锤击法的一大弊端。而静压法施工,无震动,无噪音,很适合在市区及其他对噪音有限制的地点施工。如在学校、医院、办公大院及住宅小区内外,精密仪器房附近区域内施工均可采用静力压桩,以使附近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环境不受噪音、震动干扰。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静压法施工的这一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施工应力小 锤击法沉桩时,由于锤击力的冲击和反射,使PHC 管桩受到较大的压应力波和拉应力波,容易使桩头、桩身、接头等薄弱处产生裂纹,严重影响桩基质量。而静压法是慢而均匀的加载,无冲击和反射应力波,施工应力小且易控制。因此,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其PHC 管桩的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可降低一个等级,这意味着静压法可降低PHC 管桩的制作成本。 截桩量小 静压法送桩深度比锤击法深,且送桩后桩头质量较可靠。拔起长送桩器的能力,静压桩机要比打桩机强得多。因此,基坑开挖后PHC 管桩截去量比锤击法小得多,尤其适用于有多层地下室的建筑工程。 适应性好 在某些特殊地质(如在石灰岩地区或“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层) 条件下采用锤击法沉桩时,桩的破损率非常之高,所以在这些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区不宜采用锤击法施工,但静压法施工是将桩慢慢地压入土层中,遇到坚硬的岩面,也是慢慢地接触,直到加载至最大值,桩身一般不会被压坏。只要岩面坡度不太大,不产生桩身滑移,仍可保证沉桩质量。在实际工程中,遇到这些特殊地质条件时,采用“多桩大承台”的设计思想,配合使用改良的特殊钢桩尖,仍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结束语

第5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一个把电子计算机运用于各行各业的时代,作为“多媒体”的“新型”教育教学工具已经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所谓“多媒体”就是把文本、图像、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声音质地等等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而成的组合媒体,其目的是集中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功能上更为完善的信息传播体系;“多”是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作用、多种信息汇集、多种领域应用;“媒”就是人与各种图像、声音色彩等等之间的中介;“体”应该简单理解成为综合集成一体化的意思,其实“一体化”就是各种信息与相互之间依存关系、相互交互控制的应用编码一体化、设备控制一体化、程序预防一体化等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工作进度;现代科技教学离不开现代科技设备和现代科技手段,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新鲜活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浓厚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直接运用和实现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教学有效与有效教学的具体愿望。下面,就浅谈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与各位同仁交流。

1.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多媒体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配置和谐音乐、提供清晰影片和语音形象,并且能够添置背景资料、词语图片和动画录像、还可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感觉、视觉和听觉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教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1.2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殊之处就是要有准确的语言、发音和单词听写能力,这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予以帮助。

1.2――1英语是语言交际的工具,必须达到学习之中听准、阅读之中读准、交流之中说准;

1.2――2英语是书面运用的工具,必须书写准确、整齐、美观;

1.2――3英语具有积累的重要性,必须识记大量的单词、短语和专用语;

1.2――4英语也需要具备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资料来源和社会知识。

1.3英语教学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训练、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听、读、说、写的基本功夫,掌握英语运用的交际能力,这就更加需要借助媒体网络进行语言跟读、语音模仿和巩固提高,准确快速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结合。

1.4――1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图像、感性音乐和激望,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内涵,理解教材思想感情;

1.4――2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

1.4――3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各节课程散乱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章程和规律展示给学生,针对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对所学知识在总结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电视教学手段形成整体认知;

1.4――4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赏析许多名家名篇中流畅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凝练、朴实感人、哲理透明的语言。

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实有机结合能够减轻教师的讲解负担

2.1把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工具运用于教师备课能够加快速度、节约时间、提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提前工作就是备快课、备好课、备精课,由于英语的字母个体小、书写难、掌握慢,书写速度是相当缓慢的,多媒体电脑键盘可以提高三十到四十倍的速度,其精神、愉悦、欢乐的享受是无法想象的,是手写速度无可比拟的。

2.2把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工具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提高讲解、换置和翻动的速度、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学比较特别,读音速度要快、发音语气要准、交换方式要强,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用于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和互相促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得力助手;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层面性和全面性,是实现整体提高的最佳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师生轻松所教、轻松所学和轻松互动。因为:

2.2――1多媒体具有生动性: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画面、迅捷的速度就能开阔视野、加深记忆、领先思维、强化效果;

2.2――2多媒体具有系统性:讲解与演示一定要互相配合、互相默契、互相照应,使学生方便于记忆、获取、归纳、整理;

2.2――3多媒体具有适用性:在不同程度上创建一个教学平台使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隐藏自己的课堂教学启发提纲让学生课外思考,学生可以提前设置课前预习的疑问给教师以讲授前的提示;

2.2――4多媒体具有资源性: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查找备课、讲课和交流中所需要的资料,把疑问解决在课堂之内;

2.2――5多媒体具有准确性:更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多媒体网络中获得的答案高深、有益而准确,不会引起任何争议;

2.2――6多媒体具有融合性:能够在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的思想指导下实施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是能够把知识性、趣味性、规律性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3.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结合能够造成教学的应用弊端

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有其明显的优越性,这已经是其他任何工具目前无法代替的,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强化教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的运用同样也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造成应用的弊端:

3.1长期运用多媒体把学生面对文字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占领”了,由此可能带来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感觉和感受能力的逐步下降,绞尽脑汁制作多媒体样品课件,造成花时间、费精力、没效果。

3.2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就绪,中途很难改变,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不能根据学生状况的课堂表现及时改变、及时调节、及时思考,不能及时运用“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局限于课件模式中,制约学生思维飞扬。

3.3多媒体所说的电脑毕竟是“机器”,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是有限的,难免出现遗漏和失误,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多请教,扬长补短,实现更加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6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降息 经济衰退 利弊

200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这次政策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首次调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历经高速发展以后,有所降温,也是应对世界经济局势恶化的举措。这项政策折射出中国政府的自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控制经济发展的能力,已经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了4%以下。减息政策也是一种及时应对的措施,换句话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幅度比预想的要快,中国政府为了避免硬着陆,采取了“便宜的借贷措施”,以此期望达到刺激重振经济的目的;并且也为举步维艰的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希望,重振全球分享中国市场这一主要经济体的自信心。

然而两个月前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的存贷款基准利率都宣布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后首次降息。

央行出乎意料地降息了。所谓出乎意料是没有事先没有一点迹象,这次降息的背景就国内而言是两点,第一,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释放出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第二,非对称降息助推国内货币利率的市场化。国际上的因素考虑美联储释放出QE3的信号,国际货币的宽容政策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一、降息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

(一)从宏观方向讲,这次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是为了更迅速的满足放松银根、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客观要求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可小觑,可以说是第一推动力

当投资效益一定的情况时, 投资增长将会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形成正比关系, 为使经济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速度, 就必须采取加大投资力度的措施。有人把投资比作是国民经济的“ 发动机” , 那利率就应该是调节“ 发动机” 转速的“油门”。从一方面看, 作为外生变量的利率是同投资呈反比关系的利率的下调必然使投资成本下降, 投资收益增加, 投资总量也相应增加。这次利率下调的政策必将产生企业和其它社会投资相应地增加的局面,并能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一股合力。从另一方面来说, 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同时下调, 将会有助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 直接为国民经济“ 加油”。

2、降息政策将会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

利率下调将会使储蓄的利息收益发生减少, 消费的机会成本也就相应的会下降, 因此会刺激人们减少储蓄并增加消费, 所以会促进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降息还会通过投资增量的变化来调整经济结构, 能促进相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国家应该通过增加投资, 加大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高新技术、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量, 来促进经济结构的相应调整和提升。因此, 松动银根、降低利率可以有效的刺激社会需求, 这已经是被发达国家验证过的、促进经济增长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也应该作为我国当前宏观政策调控的最佳选择。

3、降息也会使利率向利率市场化不断迈近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银行业也将面临着优胜劣汰,一些中小型银行或面临更大风险,那么小型银行破产也是可能的。所以利率也会面临着市场竞争,向着市场化发展。

4、央行降息将会使央行金融调控更加的间接和灵活

央行通过这样间接的方式,例如各种从取消贷款规模限制, 到增加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种类, 再到货币供应,利率、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频繁采用,可见调控方式更加灵活,而降息也更加说明央行通过“间接微调”的方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

(二)从微观方面来讲

1、对企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降息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 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快速转换。因为历史和现实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很大比例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巨大的债务负担使得国有企业举步维艰。我国已制定使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内就走出经济困境的政策,降息就是为了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可见国有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看成利率下调将会抵消一部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降低外向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增加产品出口竞争能力。

降息对民众投资具有有利影响。利率同证券价格好比是“ 翘翘板” 的关系,相互影响,此起彼落. 一方面, 降息将会使融资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下降的结果, 当总收益不变的情况时,股息和利息收益增多, 证券的含金量也就会相应的提高, 行市就会上扬。另一方面, 降息也会直接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量, 扩大证券市场的需求。降息政策将有利于在困境中挣扎的中小企业重提信心。

现今,投资放缓、消费萎靡及工业增长徘徊缓慢,PMI持续低迷的情形下,降息能够使企业的贷款成本降低,对于重新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刺激企业的贷款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稳定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

2、对于楼市刚需的顺利释放,降息也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国家严格调控,楼市很难借助此次东风恢复优惠贷款。当国家严格执行调控政策时,刚性需求客户实质增长量就会非常的缓慢。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关系到我国整个的宏观经济状况,如果我国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不发生改变,房贷的利率也不可能做出一定的调整。另一方面,银行对贷款人的风险评价结果也会影响房贷利率的高低。

当然,降息有利也有弊,利的结果上述已经阐明,而弊端将在以下阐述。

二、降息的弊端

降息政策在促进社会总需求增加的同时, 也将必然刺激物价水平的缓慢上升。并且由于货币扩张有滞后的效应, 通货膨胀的能量也就会在数月后慢慢的释放出来。那么长时间的累积,将会在一定程度加重经济衰退的程度。

对银行业来说,降息政策将使得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加的严峻。在银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背景下,贷款利率降低,而存款利率明降暗升,利差的盈利空间将会变窄萎缩。

第7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关键词:比喻翻译;活着;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

比喻是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辞格之一。在《活着》中,作者余华广泛使用比喻修辞,极大提升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小说英译本于2003年在美国正式发行,广受西方读者欢迎。译者白睿文在翻译含比喻修辞的文本时,十分贴合原文的风格,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因此,该译本是研究比喻翻译的极佳材料。而对于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如何翻译,很多翻译名家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例如,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就曾系统提出三种比喻翻译策略:1.直译法;2.意译法;3.转换法。本文将基于这三种策略,对白睿文译本中比喻的翻译进行归纳分析,望加深读者对这三种处理办法的理解。

一、直译法

直译法即保留原文比喻中的形象,不对喻体进行任何修改,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修辞上保持一致。在白睿文译本中,约百分之八十的比喻句都采用了直译法进行处理,是使用最多的比喻翻译策略。

例1: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

译文: That year, for the entire summer, I was like a sparrow soaring recklessly.

原句典型地采用了比喻修辞中的“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明晰可见。在例句中,作者把“我”比作“乱飞的麻雀”,意在形象表现“我”于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时自由游荡的情形。白睿文在翻译时同样以明喻修辞手法,完全保留了麻雀这一意象,很好地保留了原文风貌。

例2: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译文:Seeing the old man’s dark face smiling in the sunlight was quite moving. The wrinkles on his face moved about happily. They were caked with mud, just like the small dirt trails that ran through the fields.

在原句中,作者把“镶满泥土的皱纹”比作“布满田间的小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福贵在遍尝世间酸楚之后的沧桑面孔。白睿文在处理此句时采用直译法,毫无保留地将福贵的形象传达给外国读者,同时“run thorough”更是在原文基础上颇增动态之感。

二、意译法

意译法即“舍形取义”,舍去形象,保留含义。由于中文的某些比喻形象在翻译时难以再现,或者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译者只好舍弃原文的形象。

例:现在想起来叫我心疼啊,我年轻时真是个乌龟王八蛋。

译文:It hurts to think about it now. When I was young I was a real asshole.

原句采用了典型的“暗喻”,直接用“是”作为比喻词,较为强烈直接地展现主人公福贵在回忆过往时的自责。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乌龟王八蛋”这一意象在西方世界中并不暗示混蛋或孬种之意,白睿文在翻译时直接舍弃该意象,只保留了其含义。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避免给西方读者在阅读中带来困惑。

三、转换法

转换法,概括来讲即为转换原喻形象。由于中西比喻习惯的差异,中文的某些比喻形象可能在西方环境中带来不同的联想,因此在翻译中要放弃原文的形象,转而使用类似的喻体,进而更好传达原文的含义。

例:被送到城里大牢后,龙二还是不识时务,那张嘴比石头都硬,最后就给毙掉了。

译文: Long Er still showed no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es. He was as stubborn as a mule. In the end he was executed.

原句采用了比喻中的“强喻”这一类型,以“比”来联络本体和喻体,通过比较来强化书中龙二的不识时务和倔强固执。在译文中,白睿文没有选择“石头”这一意象,而是转换为“骡子”这一意象,这一转换值得玩味。“as stubborn as a mule”是西方文化中很常用的一个俗语,用来表示固执、决绝之意。白睿文在这里使用该俗语非常极大方便了西方读者的理解。同时,骡子是中国乡村很常见的动物,在这里进行替换也不会破坏原文的风格。

白睿文的译本将直译法、意译法和转换法精巧搭配,对原文的比喻进行了很好的处理。这也启示我们,翻译比喻的最佳译法应为综合权衡各种因素,进而选择最适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Michel, B. To Live: a Novel.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chor Books[M].2003.

第8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当然,如果屈服于国外的压力或盲目升值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正确选择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人民币汇率,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民币 升值压力 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所面临的压力分析

1. 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升值重要动因之一

1994年以前,中国的经济运行基本表现为净进口大于净出口的双缺口,由于缺口不大,可以说中国对外贸易基本平衡;1994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着巨额顺差,同时,中国一直重视引进外资,直接投资项下每年都有大量资本流入。就是比较特殊的1998年,在资本项目出现63亿美元逆差的同时,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却分别保持了314.7亿美元和411.2亿美元的顺差,除此而外,其余年份均为双顺差,而且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呈扩大之势,1994年401亿美元,2000年最少,为224.4亿美元,到2003年增加到986.4亿美元,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达到2599亿美元,到2009年超过了4419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持续扩大使中国外汇储备储备快速增长,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为1 655亿美元;2006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到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3991.52亿美元。

众所周知,人民币的价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对内价值泛指货币的购买力;对外价值指的是用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值,即汇率。汇率之所以存在,是国与国之间要进行贸易,而这种贸易,既包括买卖商品,又包括买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证券等。所以,汇率是由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投资流动决定的。例如中美贸易,当我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或者吸引外资大于对外投资时,人民币就会相对美元升值―――因为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换人民币的人多于用人民币换美元的人,人民币供不应求,自然会升值。而我国长达10多年的对外贸易顺差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小的压力。

为保持汇率不变,由央行出面干预外汇市场,把供过于求的美元买下,于是就有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也意味着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在加深。同时给了美国等国让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中国已经积累了已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由此表明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这是美国财政部的主要论调;同时中国出口恢复比较快,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西方的贸易逆差。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认为,2000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美国大规模经常项目收支逆差,美元大量流入实现经常收支顺差的是中国。流入中国的这些资金又通过买入美元债券等形式重新流回美国金融市场,从而在美国引发了房地产泡沫,企图将金融危机的责任转嫁给中国。

2、境外投机性资金的入境进一步助推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全球三大经济主体――美国、欧盟和日本前几年的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了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最大的滞后影响是资金全球泛滥。过剩的资本在全球寻找机会,从原油市场赚钱,从黄金市场赚钱、从铜价变化中赚钱,中国也已经卷入了这一轮货币过剩的旋涡。据新加坡对冲基金研究组织Eurekahedge估计,截至2010底,对冲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将达1.68万亿美元,其他各方热钱总计数万亿美元之巨。这些资金的百分之一来到中国,就是几千亿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国际资本一旦流入,使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输入了中国,完成了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的接轨。周边一些国家贷款利率较低的环境中,比如日本的贷款利率3%,使外资很容易在周边国家融资,转而进入中国投资,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继续推高经济过热的各项指标,使我们不能不担心,全球过剩流动性输入的影响正在加剧,也不能不担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得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有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一拨一拨地涌进中国。在房地产市场上、在收购兼并市场上、股票市场上、大量各类外资和热钱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全球流动的资本一旦流进中国,持续推高中国的外汇积累,进一步造成人民币低估的幻觉,推动更多的外资流入。而资本流入――外汇积累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升高――更多的资本流入的循环,全球过剩资本在现代科技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加速流动和逐利中国的行为,使人民币遭遇空前的升值压力。

3、我国的汇率制度也成为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逆风飞扬,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出口势头非常迅猛,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日本宣称中国向外输出通货紧缩,美国则号召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目前采取的盯住一篮子货币主要是8种货币,他们是美元、澳元、英镑、日元、加元、瑞士法郎、港元以及日元。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还是美元,所以现在中国的汇率制度实质上还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就是由原来的严格盯住美元,变得有一定浮动的盯住美元。

金融危机的阴影正在逐步退去,美元贬值阴影却驱之不散,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使其对其他多国货币出现了贬值,于是“人民币被低估”一说近期频频出现在国际舆论中,人民币正面临越来越强的升值压力。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以2008年7月为界,形成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2008年7月之前的三年,人民币累计上涨21%;2008年7月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锁定在6.83的水平,变动不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4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00美元对人民币682.59元,保持在6.82一线。

以中间价计算,去年3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6.8370,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为858.86、6.9418和968.39,但到了今年4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2.59,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为930.81、7.3267、1052.9。两者比较,人民币兑美元略微升值0.16%,但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贬值8.38%、5.54%和8.73%.

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快于大多数其他国家,加上人民币汇率与不断下滑的美元挂钩,令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大幅走软,引发了来自欧洲和亚洲竞争对手的抱怨,他们认为人民币因此具有不公平的优势。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因此,人民币升值使我国进出口量的改变会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

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产品替代性强,需求弹性大,竞争优势不强,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这种贸易结构和战略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从生产要素分工上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人民币升值,出口商产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利润下降。利润下降又将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导致出口萎缩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企业的整体经营不利,从宏观方面来讲,会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决策。

2、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国内的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因为人民币升值,国内企业的利润减少,利润少,势必会降低成本来加大利润,因此对于国民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国内企业利润降低,会降低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比如开办企业,一种是间接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减少,就会导致国内就业压力的增加。

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提高,中国产品将失去价格竞争力,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造成影响,最终将是我国失业率上升。而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开办的企业为中国减轻了不少的就业负担。

另外,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价格变相下跌,大量廉价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企业因无力竞争而倒闭,失业人员增加。所以,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到这些方面。因为就业的问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就业率低意味着失业率高,失业率高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严重缩水

尽管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外债的还本付息压力降低,但我国巨额外汇却面临着严重缩水的威胁。

截至200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3991.52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着缩水的威胁,并且降低了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相应减少了国民福利。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汇率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凤武.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与对策.商业研究,2007,(12)

[2] 左小蕾.全球热钱涌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新财经,2006,(07):25

[3] 刘骏民,张云.当前流动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解决途径.理论前沿,2008,(13):24−26

第9篇:铅笔的英语范文

一、直观形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人的感官是知识的入口处,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简单的较为形象准确的图形辅助教学,往往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简笔画由简单的线条组成,制作起来十分简单方便,图画内容简单易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以家庭作业的形式事先画好在纸张上,这样能够使学生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迫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努力寻求老师的教学意图,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例如,在教授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 “ Reading--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 ” 之前,我要求学生把Timmy在地震中的遭遇以连环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下节课上进行评比。也可以在上课前或当堂由老师或学生在黑板上绘图。一次,我在画丹顶鹤时,把鹤嘴画得不是那么尖、腿也不长,鹤顶也没有涂成红色,结果引来学生的大笑,但是大笑之后学生很快记住了丹顶鹤的体貌特征,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一些没有简笔画的课堂教学相比,利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进行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使师生配合默契,在活泼紧张而又和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言简意赅

简笔画寥寥几笔就可以揭示词汇、句子甚至课文的意思。

1).在教授新的词汇时,可以用简笔画呈现出来,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新的知识,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中很多词汇,例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等,都能通过简笔画进行教学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如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介词的讲解,只要画一张课桌和几个简单的物体,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on , onto , above , over , in , into , below , under , beside , near , by , behind , in front of 等词的意义以及区别。如果是复习,教师在绘画物体时,可以故意画错物体的位置,要求学生更正;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人评议;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画,教师在组行之间来回走动进行查看。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复习了所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2).在进行句型和语法教学时,简笔画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用简笔画可以进行问答练习或自由谈话,把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就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授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就可以直接画一个苹果,苹果上画上一条虫子,这样就能将教材中比较单一、平淡的内容尽可能变得生动丰满;某些抽象的,教师难以解释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

3).利用简笔画教课文。根据课文特点,用简笔画导入新课,引人入胜,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教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 “ Reading -- Murder in Valley Town ” 时,先在黑板上画上这样一幅画:一个人仰卧在地面上,一大片血迹染红了上衣,身旁有一把尖刀。这时学生就忍不住进行猜测:这是一个什么人,干什么工作,是自杀还是他杀,什么原因导致死亡,什么时候死的……?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揭开一个个迷团,寻找最后的答案,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导,设计一个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个教学情境,这时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侦探,随着疑问的解决,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在不断探求秘密中得到满足。当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课文内容一边制作简笔画。有的时候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绘制一组简笔画。

三、润物细无声

创新型的简笔画可以使教学内容具备创意,能够创设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