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机电化一体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化一体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化一体技术

第1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发展;电子机械技术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很多学科之间都实现了有效地渗透与融合。当科学之间实现了渗透与融合之后,新的研究方向就会产生,比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融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系统整体技术等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融合的技术内容。因此,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时候,要对多种学科技术中各相关学科的特性展开研究,其特性参量之间的各种物理关系都要理清楚,各学科特性参量间的关系、要求以及耦合条件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并正确分析与研究各学科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内在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好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机电接口技术便应运而生,运用这一项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机电及其相关领域技术融为一体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并将最好的机电化产品的研究领域设计出来。

1 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

所谓机电接口指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控制微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接口,其产生的基础为机电一体化发展[1]。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向可以分为控制量输出接口与信息采集接口(传感器接口)。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有很多常用的传感器,在输出信号的时候,大多采用的都是模拟量的形式,比如使用热电偶对温度进行检测、使用测速发电机对转速进行检测、使用差动变压器对位置进行检测等,但是控制量输出接口却是一个特殊的形式,其采用的是数字系统。

所谓机电接口技术指的是对机电系统(集电子、机械、信息等各种功能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中各项组成技术与各项组成部分(子系统)的连接问题进行研究,以此对系统中信息能量的融合与交互进行有效地解决,达到机电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目的[2]。

机电接口有硬件与软件两大类,机电系统或者子系统之间与环境或者操作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效地连接,并给予相应的物理通道输出或者输入、转换、传递一定的能量与信息为机电接口的硬件主要表现形式;为系统信息之间的转换、交互与调整提供相应的方法,并对机电一体化组成技术进行综合与协调,从而促成各子系统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实现其新功能的目的为机电接口软件的主要表现形式[3]。

现阶段,机电接口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智能接口、人-机接口、机-电接口与动力接口[4]。智能系统在应用方面较为复杂,不同的技术,其信息形式也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智能接口在进行各种信息传递与转换的时候,不同的技术与不同的子系统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全新的系统;人-机接口是在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之间存在的一个接口,运用人-机接口,系统运行的状态便可以显示在操作者的眼前,有利于操作者对系统进行监控,使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更加人性化;机-电接口可以有效地连接起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传感器,将驱动信号成功转换成为符合执行机构要求的信号,也可以将执行机构中运行的机械信号成功转换成为符合传感器要求的要求;动力接口是有效地将动力源与机电系统连接起来的接口,给予一定的动力给机电系统中的驱动单元[5]。在机电系统中,动力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交流电、直流电、液压与气动等,系统中运用的动力类型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动力接口形式也应该是不同的,不过可以通过比较大的功率是所有动力接口共同拥有的一大特点。

2 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所谓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机械、自动监控、接口、传感测试、信息、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等多项技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行业中,在各领域与各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也逐渐增多[6]。比如机床、量具、低压电器、机器人、量仪、电动传动装置、军事装备、电站控制系统、焊接设备、急用电器等都对机电化一体技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这种状况下,机电一体化也正朝着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

3 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在这种状况下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便应运而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诞生符合时展的需求。刚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时候,只不过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简单的结合,而且连接它们的接口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现阶段,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不再简单,而是发展成为了融多项技术为一身的复杂系统,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内部接口也发展得愈来愈复杂。

当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项组成技术研究已经发展得较为深入与成熟,而且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对各项组成技术进行单一的研究与发展并不能有效的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优化进行保障。然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单纯地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或者单纯地研究机电一体化融合与集成理论,都无法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展开具体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对机电接口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为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有利的方式,并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对集成与融合理论、系统设计理论进行灵活的运用。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正朝着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这一发展方向也必然对模块化以及接口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持接口一致性的同时还要对系统技术融合、能量与信息的传递进行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机电接口技术指的是对机电系统中各项组成技术与各项组成部分的连接问题进行研究,以此对系统中信息能量的融合与交互进行有效地解决,达到机电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目的。所谓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机械、自动监控、接口、传感测试、信息、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等多项技术。研究和发展机电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地加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推动机电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刚,费仁元,张慧慧,孙树文.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制作业自动化,2007(06):1-4.

[2]袁耀辉.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3(02):46-47.

[3]郑刚,费仁元,张慧慧.几点接口技术的内涵和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04):414-417.

[4]金丽敏,乔玉坛.机电一体化中接口技术的分析应用[J].科技传播,2010(10):144-145.

第2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企业;计算机;微电子

1.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在农业和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促进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以下分析,以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都能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2.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的边缘学科,从某个角度而言,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械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叉技术,且主要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多个学科及技术共同组成,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在机械的主功能、控制功能、动力功能以及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引进微电子技术,然后通过相关软件与技术把电子和机械装置进行结合的系统,系统中所涉及的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试和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1]。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此系统是一种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其打破了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把制造作为基干,以对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实现“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结合这样可使企业的集成度得到一定提高,从而可使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得到更好的配合与优化,进而可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更好发挥。

3.2.数控机床领域。数控机床与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机构、操作、功能以及控制精度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①开放性设计,即把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和硬件体系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与层次性,能使用户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②模块化、总线式、紧凑型的结构,即体系由多圭总线、多CPU共同组成;③智能化和WOP技术。系统可把编程技术应用在车间中,从而可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模糊控制与在线诊断等多种智能机制;④一台机床可同时可对多个通道和过程进行控制,并可把物料搬运、机械手、刀具破损检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⑤系统中具有多级网络功能,可使系统组合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此外,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和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可使机床的数控功能得到一定丰富,从而可使GNC系统的控制功能得到一定加强[2]。

3.3.智能化控制技术。其主要由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等组成,可用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设备和产品的诊断等多个方面。

3.4.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主要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对多个台面对现场的生产过程进行操作、管理、监测及分散控制,此外,其还能对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度与在线优化,且安全性和功能均优于集中型的控制系统。

3.5.开放式控制系统。此系统可使不同的厂家的产品实现互换、兼容以及资源共享,并可把经营、决策、管理、控制集为一体,此外,在现场总线的作用下,还可把测量和控制实现一体化。

3.6.柔性制造系统(FMS)。此系统主要由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仓库、料盘、自动搬运小车、计算机等组成,其可根据装配部门的相关要求,实时、随机、按量地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所有工件,目前多应用于设计更改频繁、中小批量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1.模块化。机电一体化的生产厂家和产品种类都较多,使用模块化的标准单元不不仅可对新产品进行快速开发者,而且还能使生产规模得到一定扩大,这样就需制定相关标准,以使各单元、部件能够和接口相匹配,从而可促进企业产品的规模化生产[3]。

4.2.网络化。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其通过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作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从而可使人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各种高技术所带来的服务与好处,这样就会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4.3.数字化。数控机床等机电产品是数字化主要是在微控制器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虚拟设计等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化的设计和制造,数字化具有自诊断功能、易操作性、高可靠性等优势,在远程诊断、修复、操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4.智能化。根据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智能化可知,机电化技术在21世纪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智能化,微处理器的高速与高性能的开发,可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人的某些智能,从而可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5.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作了相关方向,以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天佐.浅议机电一体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19-120.

第3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工业机械技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实现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主体。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能够融合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效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的复合性综合技术。这种综合技术则是在上述多方面的融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的叠加和拼凑。相比于之前的机械电气化来说,这是不同的概念,主要涉及到技术和产品两个内容。可以看出,对于机电一体化产品来说,能有效体现出人的肢体和手的进一步延伸要求,也能体现出对于人的思维和头脑进一步发展,智能化则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机电一体化设备则可以涵盖了现代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探讨

1、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分析

数控机床以及相关技术已经发展超过30多年的时间,在涉及到数控机床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表现在具体的操作、功能、控制精度等方面,也经过发展具有了多种的结构形式,包括模块化、总线式以及紧凑型的结构,一般来说,都是采用了多总线、多CPU的体系结构;为了有效保证用户的使用效益,能够保证硬件体系结构功能模块的开放性设计,能有效满足相关的接口标准,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层次性。

2、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传统机械制造业来说,往往在竞争中更多体现出一定在产品结构、生产批量以及企业规模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对于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通过机器代替人力的方式,依靠复杂的专业加工来取代人的技能操作,通过低成本的生产,来实现企业的盈利要求。在进行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中,则是体现出信息的主导作用,能够更好地融合相应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生产模式以及组织管理形式等,这种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往往具备较强的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同时,还能体现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的特点。

3、在微型机电化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通过先进的半导体蚀刻已经成为可能,在实际产品中应用该项技术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的区分,这样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处理,能够把传感器、CPU、执行机构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具备体积小的特点。所以,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微型机械学的发展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微型智能化控制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有时候,也称这种技术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主要涉及到小于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当前正在向着纳米级的产品进行研发。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有效提升并改造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好体现出这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优势,能够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保证有效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主设计的开发,保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具备相关的快速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特点,使得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过分析,机电一体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情况,先分析如下。

1、系统化

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来说,系统化就是表现为通过更为开放的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能够保证系统体系结构更加完备,能够实现灵活的组态,并且进行任意形状的组合和剪裁处理,在这样的操作中,能够有效保证协调控制多个系统,实现综合性的有效管理。另外,还能让通信功能大大加强,包括RS232 等常用通信方式,除此以外,还能有效实现多系统的通信连网的远程要求。从未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到,人和产品的关系则是更加的注重,在今后的设计中,如何有效地把人的情感和智能融入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则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2、智能化

在当前,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处理器性能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发展很快的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以及嵌入式控制技术的进步,这些都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未来,具有智能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模拟人脑的智能处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能有效代替制造业中的大部分人力劳动。

3、模块化

在机电产品一体化的过程中,模块化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到从事进行机电一体化开发厂家众多,这样就存在不同标准的接口,具体来说,涉及到相关的信息接口、动力结构、电气接口、以及机械接口等,这则是一项较为复杂和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单位部件能够有效工作,应该制定相关的一系列的接口标准,通过模块化方法,相关企业可有效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4、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主要涉及到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微机械技术等方面,则是当前较为新型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微电子机械系统都是具备不超过1cm3的结构尺寸,并且朝着纳米级进行研发。这样就能有充分利用其具有运动灵活、体积小、能耗小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精细操作的本领,能够有效保证在工农业、军事国防、航天航空以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能够完成以往机械产品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5、网络化

在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点,也使得其产品的网络越来越强。对于多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说,其具有不同网络连接方式,也能较好适用于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控技术。基于远程监控的终端设备则是有效的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与故障检测

1.机电一体化设备不但要注重科学的安装和合理的调试,而且在平时要进行故障检测,防止因为一个小的故障导致大的故障,造成安全事故或施工延期的现象出现。在进行设备故障检测之前,要分析设备运行的情况及设备的主要性能等,而且要利用原始数据信号,使其与设备运行状态一致,根据设备的种类,在众多检测信号中选用能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的信号,检测其是否有故障产生的征兆,如果检测有故障的征兆,就要提取出来,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及判定,也就是故障的诊断阶段。

2.根据其诊断结果对其再次故障检测,查明故障发生的确切位置及发生原因,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将故障及时排除。检测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温度检测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及白诊断方法等。根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是否显示警告信息,将其故障分为两类,即无指示故障机检测指示故障。当设备有警告指示时,其故障检测就可以根据其指示内容进行,根据故障情况指南进行故障排查;当设备没有警告指示时,既要使用相应的检测技术及检测人员的经验分析故障产生的位置及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施工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施工自动化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建筑机电一体化工程中,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不仅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霜威. 机电系统控制技术综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1).

第4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系统构建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化煤矿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带式输送机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这和带式输送机自身连续输送距离长,数量来比较大,运行安全、可靠,效率比较高,可以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密切相关。近些年,一直是我国的重点研究对象。现在,大部分的煤矿都采用的是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一直是我们未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一定不能太多,但是这对输送机的单机长度以及运量都是一种限制。现在我国的输送机普遍存在着监控设备功能少、可靠性比较差、灵敏度和寿命相对来说比较低,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监控系统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的矿井监控系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整个安全监控系统一旦运行起来是不能说停就停的,因为一旦监控系统停止地下的具体工作情况,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就会处于盲目的状态,并且双方的工作人员是失联的状态,长时间下去旷工的生命安全必然受重大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后,机内数据库通过局域网连成同步模式,主备机的心跳监控由自行研制的专用通信接口担任,软硬件相结合,自身数据库与主机同步,还能分担诸如数据检索、网络上传、图形显示、图表打印等任务。截止到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的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对安全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煤矿机电一体化在掘进机中的应用。现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矿用本质安全型操作箱、矿用隔爆型电铃、矿用隔爆型压扣控制按钮、隔爆照明灯、掘进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组成的掘进机电气系统在掘进机电气部分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且掘进机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配合操作完全可以完成整机的各种生产作业。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和运输系统的应用。内装式提升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提升和运输系统上应用的成功典例,截止到现在,内装式提升机的技术比较先进,运用的是电机和滚筒一体化的设备,具有简单的结构,操作起来简便的特点,整体系统比较准确,能够最终完成完全自动化控制的目标。现在中国大部分煤矿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皮带式运输、皮带式生产,可以说大规模的强力运输机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已经非常的普遍,这主要还是离不开带式传输机自身远距离连续输送、大输送量、运行安全可靠、效率高和容易实现自动化的特点。同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随时监控下,皮带式传输机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建策略

1.技术管理的注重和加强。在技术管理中技术人员是核心,因此,我们想要从根本上注重和加强技术管理还得从技术人员的培养入手。第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全体员工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给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的钻研、知识的学习带来动力。同时要建立逐级分解技术管理任务,实行必要的技术人员责任制,如果有必要,可以将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将技术人员的作用l挥到最大。第二,扩大自查工作的范围并加大自查力度。为了加强对提升运输系统、监测系统的管理,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完善我们的自查工作。第三,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严格技术的审批制度。要对设备的技术性进行测定报告,并存档备用。

2.注重设备的投资,确保信息网络化。从某个层面讲,先进的科技装备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煤矿的可靠性生产。在煤矿企业中我们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目的既是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机械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其更新换代的步伐,并积极地推广使用新的技术和工艺,为设备安全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努力实现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信息将被网络共享,系统应用软件按统一的格式向外提供监测数据。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将预防性和灵活检修的理念贯穿始终,在检修时要从准备、安排、现场管理、安排实施都做到统一,这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加大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得以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之一,工作的具体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各类职工最终的落实者都是人,人才的素质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管理者要对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认真执行,从管理的角度,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去为生产服务。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技术工艺,提升自我价值,努力成为技术改进的践行者。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必须做到对《煤矿安全规程》的遵守,无论是在具体对机车运输、提升还是检测的过程都要做到对各系统装备使用规程的熟悉和规程操作的严格遵照,对各项保险装置的灵敏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要做到及时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避免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装置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孙长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矿业,2009(04):11-14.

[2]李艳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经济市场,2007(10):20.

[3]李婷婷.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20).

第5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189-01

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6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高智能已经成为了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的技术和研究人员也在不断的研究,现如今高智能的机器人和数控设备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性较高、精密度要求高、工序比较复杂的工作,节省了劳动力,也更加方便的得到了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很多的研究人员逐步的将运筹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等多种智能化的学科逐渐引进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机电一体化系统判断推理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这样能够方便人们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控制。

2区域模块化

区域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针对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个单元实现区域模块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的工程,例如,在进行智能减速、智能变速等相关功能研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实现集图形、图像识别、视觉效果等其他附属的功能的控制单元等模块化,这样可以更加标准、准确的衡量相应的控制单元以及动力单元,进一步的提高各个单元的性能,也可以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相应的功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一个区域模块更加有效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方便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利用程度、可装配性、可维修性等,经过研究和推理,可以得出机电一体化模块是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方向,随着未来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模块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深。

3环保绿色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逐渐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机电产品的环保绿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造成了一些对环境有危害且危害较大的产品失去市场价值,设计和生产绿色环保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4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这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及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国际上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涌入我国,这也为我国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利于存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更加快捷的推向市场,和生产商之间的技术交流,计算机网络技术势必会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会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5微型精密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微型精密化的方向发展的主要是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微型精密化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耗能低等,这些优点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微型精密化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因此,机电一体化微型精密化技术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动力,但是想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微型精密化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的设备作为强大的后盾,因此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我国先进的技术发展。

6总结

第7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想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水平首先要清楚的了解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制约因素,只有清楚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完美的解决问题。

1、教学方式的不成熟。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的主体是教师,主要的模式是教师先对教学的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备课,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为了教学而进行教学,而学生是微课学习而学习,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他们主要是为了上级的各种检查做好工作,失去了教育的真谛,要让学生为了兴趣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会更加有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育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实施研究工作,结合市场的需求对内容进行扩充,增加实训的项目,逐步改善教学方式。

2、应用教学的不普遍。在教学方法上说过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扩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工业技能型人才。教学中要根据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任务。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中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在现在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人类社会也将复杂的工程都转化成了人机对话的形式,只有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在专业领域进行应用,以此让学生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3、教学质量不高。机电一体化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工业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是一味的对课本的固定知识点进行学习,无法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论知识只有真正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才会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中国传统的教学导致了教师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国外的一些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机电一体化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将书面考试逐渐向理论实践进行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参与感,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设施的改革

教学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为了加强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要对教学的设施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革,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立足于将来的工作岗位。

1、对教学场所和学习基地的改革。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场所,都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学校要建立一个机电一体化进程的教学基地。机电一体化教学就要求学校本身应该具有先进的硬件条件,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多建立一些校内实习的基地,配备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设备,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类似于日后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的食用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2、教学课程的改革。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课程要与各阶段的目标任务相结合,可以通过在社会上进行工作的学生的经验,通过整理和分析,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工作中的任务作为教学中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当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这样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将教学的思路拓宽,明确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积极地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促使学校的培养计划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第8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电厂;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Abstract: with the photoelectric mutual inductor, intelligent switch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equipment, the appearance of hydropower plant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gradually into digital stag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hydropower plant way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system of the hydropower plant, the hardware system and safety syst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digital hydropower plants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structure, for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dropower plant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hydropower plant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Digitization; Automation; intelligent

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力发电只要是指利用河流的落差所具备的势能进行做功,水流冲击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进行工作。水轮发电机组在水电厂的应用是最重要的,其安全、持续、可靠运行必然会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水电厂自动化系统集合了计算机、通讯、控制、电力、网络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平台,开放的软件平台、完善的硬件设施及强大的应用功能,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当然,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光电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水电厂在检测、运行方面的技术逐渐成熟,因此,水电厂自动化系统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进行完善和健全。

1、 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对自动化技术在水电厂的应用研究主要四在过程层方面,例如光电互感器、智能化开关设备及检测状态等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这些技术目前在国外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而在国内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内众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也已经将此项目作为研究的重点,并投入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过程中的专业协作,在智能化电器的研究中需要至少有电、光、机三个专业共同来完成;元器件及材料的改进;设备及检测方法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规范,尤其是在兼容与干扰试验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

2、 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1一次设备智能化

水电场中的一次设备主要是指被控制的操作 驱动及被检测的信号回路都采用光电技术设计和微处理器,这就对以往所采用的控制回路及机电式继电器的结构进行了简化,传统的导线连接方法也被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或数字程控器所取代。也就是说,水电厂的二次回路中用可编程序代替了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用光纤及光电数字代替了控制电缆及强电模拟信号。

2.2二次设备网络化

水电厂内的防误闭锁装置、机电保护装置、电压无功控制、测量控制装置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都属于常规的二次设备,这部分二次设备都是在模块化、标准化的微机处理设计基础上的创造,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都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二次设备也不再有重复的I/O接口,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全部通过网络来实现,常规功能在此全部转变为功能模块。

2.3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

在水电厂中,其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了电力生产运行数据集状态记录统计的无纸化;自动化的数据信息分流、分层;水电厂运行出现故障,能及时对故障进行分析,给出故障报告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水电厂设备进入检修期,系统能自动发出检修报告,将定期检修变为状态检修。

3 、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结构分析

3.1 过程层

(1)对电气量的检测和传统的功能是相同的,电力运行主要检测的是电压、电流、谐波及相位,其他的如电能量、有功无功等在间隔层通过设备的运算就可以得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光电电压互感器、光电电流互感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互感器;直接采集数字量取代了传统的采集模拟量的方式,新技术的采用最大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抗干扰的性能及抗饱和性能,开关装置也有传统的大型化、分散化实现了紧凑化和小型化。

(2)对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主要包含的设备有变压器、发电机、电抗器、电容器、刀闸、母线、断路器及直流电源系统,对水电厂设备状态检修与统计的参数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绝缘、机械性能、密度及工作状态等。

(3)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主要有对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控制;刀闸、断路器分合控制;电抗、电容器投切控制;直流电源放电控制。一般情况下,操作控制与执行驱动在过程层是被动的,也就是根据上层发出的指令而进行动作,如接到电压无功控制的投切命令、接到间隔层保护装置的断开指令、对断路器的开合命令等。在对指令进行执行控制时,具有智能性,可以对命令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可以对命令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还能对动作的精度进行控制,可以使断路器选相分闸、定相合闸等,实现其智能化的控制操作。

3.2 间隔层

该层设备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对一次设备施工保护与控制的功能;汇总本间隔过程层的实时数据与信息;实施与操作其他控制功能;实施本间隔闭锁功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统计、运算并对结果进行控制,对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的控制;通信功能,同时完成站控层及过程层的网络通信。在必要的时候,上下网络接口双口双工,提高网络的通信的效率及稳定性。

3.3 站控层

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对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通过两级网络进行汇总,实时数据库信息不断进行刷新,定时对历史数据库进行登录;对在线可编程具有全站操作闭锁功能;按照既定规则对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或调度,由调度或控制中心发出相关控制指令,转由过程层或间隔层进行执行;具有人机联系、站内监控功能,例如操作、显示、打印机报警,甚至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在过程层、间隔层存储于设备内,可进行在线修改、维护等功能;对水电厂故障可以自动分析及操作。

4 、水电厂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水电厂机电一体化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技术,其发展的趋势主要有智能化、人性化及用户二次开发等。智能化只要是指系统可以根据人为的存储一些命令对事件进行推理、判断及归纳的能力。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智能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代替了人工操纵,在归纳与判断的基础上,自动进行一些操作、自动提示信息,机组在此基础上安全的运行。越是智能化的系统,对人员的要求越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智能化越高的系统,对自身及控制设备的状态能给出准确的判断、统计及报警提示,用户可以实时对监控系统进行了解。所谓人性化,主要是指系统的操作简单便捷,其颜色、布置、操作模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群的需求,并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或调整。所谓的用户二次开发,主要是对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友好、方便的软件工具,对用户的二次开发进行支持,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和设备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简单方便的对数控库、报表、画面及通信内容的修改,这样,监控系统才能真正的成为用户自己的系统,真正的服务于用户。

5 、结语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水电开发的远期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自动化的功能,还需要对现有的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总结已有经验,不断的开拓创新,这样,水电厂实现自动一体化才能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 陆文亮. 关于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改造要点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4): 177-178.

[2] 孟繁欣,张蕾.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 科技传播. 2011(17): 61.

[3] 朱思学. 水电厂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4): 6.

[4] 陈铁华,刘双林,高明. 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 吉林电力. 2005(4): 18-20.

第9篇: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基础。”若想充分实现我国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便需优先转变教学思想,强化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意识,从教师到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迎合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和学生均要认识到机电技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社会实践均需要与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对接,建立学以致用的而教学思想。此外,教师须认识到唯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效益才能发挥教学的价值所在,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便需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细化改革,并大胆的付出实施[1]。

2构建精准严密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必须将实践教学进行细化分类并付诸实践行动。笔者主要讲其分为基础性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要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践标准,让教学工作与各个环节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将机电技术一体化改革得以全面推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和系统的技术。2.1完善机电技术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工学结合的课程主要包含着案例分析、辩论赛和情境演示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其有效贯彻与落实能够极大的影响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进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以技术水平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值得强调的是,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在任何教育阶段都要将实践作为教学的关键进行把控,严格规范学生的实操课训练,让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得到保重,使得学生在新增的综合性实训中得到锻炼,并在毕业后的企业实践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2]。2.2校、内外的实训标准结合。2.2.1校内实训标准。校内的实训锻炼主要指学生在校内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操课训练,这是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必须要为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训教室,并规范实操课的相关规定,让学生能够在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得到良好的锻炼。校内实训课的标准制定要符合机电技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及保养、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与之相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均能都在个人需求上对某一技术活操作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扎实的掌握相关技能,并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2.2校外实训标准。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接触校外实训,唯有让学生接触企业需求的工作任务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对实际技术运用的了解。此外,在校外实训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企业对机电技术运用的实际标准,以及让学生更加明确现代企业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方面的现状,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之进行融合,从而最高效率提升自己,并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2.3强化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深入社会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是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生在深入社会实践中时要充分利用本身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训练进行良好的融合,在各个工厂和企业是单位等包含机电技术类工作的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借此来提升个人的才干,以及培养个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需要对本地区或家乡的机电产品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请款、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从而在实践学习中打开眼界,了解机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与机电技术的学习中去[3]。

3强化机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3.1完善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与内容。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将开放式的运用贯穿于实践规划教学任务中去,让学生能够严格遵循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并全面吸收开放式的规划和设计任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让学校与校外企业进行系统交流,并模拟企业的正常运转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校内亦能够轻松实现社会企业对其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及实现虚拟的“校企联合”,使得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企事业单位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在开放性实践环境的确立基础上,还应对机电技术专业的实践内容进行细化填充,使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进行吻合。首先,教师可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重组和重构,实质形成六个阶段的技能模块,并在不同模块中构建出不同专业的方向选修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选择内容,实现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开放。3.2革新实践管理主体,提高管理质量。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优先革新实践管理主体,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可以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将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料在网上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实践项目能够让学生在网上实现约课和选课等选择,并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构建出周密的电子档案[4]。学校亦需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管理要求开设实践项目,并在网络管理平台中进行,给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选择性,在此教学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突显,对学生日后的实践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健全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体系

4.1优化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环境。强化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在我国素质教育中早已提出过相关教学标准,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能让师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钻研,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模式,正因如此,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便难以有效的推进,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经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革新与转变。为此,这不仅需要教师要克服重重困难去完善自己,更要学生们认识到优化一体化教学环境对他们的益处所在,从而让师生之间携手共同努力,为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优化作出努力。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影响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无法得到保证便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自身必须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优化教师资源,积极创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即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技术水平协调同步,并能完全满足现代化机电技术专业教学的标准。学校可通过教师资源的“周期交换”实现不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均衡发展,另一方便,亦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中去,保证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唯有如此,才能让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推进一体化教学建设的稳步实施。4.3规划教学器材与教材,推进教学的顺利实施。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该专业的教材设备和器材运用上还未完全跟紧教育的发展步伐,使得众多学校的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工作没有得到顺利的实施[5]。为了能够满足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必须周期性的对教材进行及时更新,切实完善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使其他院校进行统一,保证机电技术人才实现均衡发展[6]。此外,笔者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中穿插上一定的实操课训练图形,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从而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机电技术工程的良好发展,在机电技术工程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社会机电技术工程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标准。笔者认为,高校要切实推进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发展模式,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出系统的结合,并积极更新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帆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超.技能大赛引领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机电技术,2011,34(5):158-160.

[2]张启福,赵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室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113-114.

[3]袁建锋.基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4,23(24):170+146.

[4]郝巧梅.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进行课程整合、实行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