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资金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日趋成熟,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保险系统机构数增至180个,保险公司保费上升至20234亿元,保险系统职工人数上升至90.43万人,同比增长8.78%,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1]。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断扩大承保范围和承保责任,承保成本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不断降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日益成为保险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是保险行业不断长久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保险资金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保险行业投资逐渐呈现出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结构逐步多样化等特征。
1.保险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根据表1可知,2008-2014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不断增长,从2008年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0552.83亿元增至2014年的93314.42亿元,增长305.42%。截止至2014年低,保险行业资产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元。
2.投资结构逐步多样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金额为93314.42亿元,其中投资国债为5009.88亿元,占比5.37%;投资银行存款为25310.73亿元,占比27.12%;投资金融债券为15067.12亿元,占比16.15%;投资企业债券为15465.13亿元,占比16.57%;其余投资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征[2]。
二、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大体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3]。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政府宏观政策或保险行业内政策的变动,导致对保险投资收益率改变的投资风险。比如,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调节,税率、汇率、税收、股票等价格发生波动,从而导致保险投资的金融产品出现收益亏损的改变。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产品价格、供需情况、汇率、利率等条件的变动,,导致对保险投资收益率改变的投资风险。虽然我国保险行业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但是大部分投资仍然面向基础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率直接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直接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与安全。
3.信用风险
信用?L险,亦被称为违约风险,主要是指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从而发生违约的风险。信用风险不但会使保险公司无法收益,而且会面临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因综合评价企业债券和基金的各方面能力,在全面权衡的基础上进行投资。
三、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保险行业资金投资的监管法律主要包括《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还包括一些保监会颁布的管理规定和办法。但是现行的监管体系中一些规章的层次较低,发挥的影响力有限,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此外,现在尚未出现针对保险资金投资监管体系的立法,不利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
2.风险投资管理人才稀缺
保险资金的投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重要的工作,对于从事专业化风险投资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既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保险、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求管理人员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协作、管理才能等。而目前在我国保险行业从事一线风险投资的人员远远达不到此类要求,专业人才队伍比较弱小,没有形成较好的人才储备和培训体系。
四、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目前《保险法》是我国保险行业法律法规的核心,辅以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我们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立法建设,保证保险资金投资有法可依,减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二、加强相关配套法规细则建设,确保保险投资过程法制化、规范化,积极引导保险投资合理正当的收益;三、加强保险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证券投资法、信托法等立法进程,形成“金融-货币-保险”立体化的监管体系,确保我国保险行业健康有序[5]。
【关键词】 社保基金; 报刊发行资金; 投资; 管理; 效益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27-03
社保基金是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储备资金,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报刊发行资金是邮政企业的预收款,用于与报刊社结算,结算中形成相当规模的资金积累,但是资金长期留存在银行存款账户,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社保基金与报刊发行资金具有相似性。社保基金投资启示报刊发行资金也应进行投资。
一、报刊发行资金的管理现状
邮政企业经营报刊发行业务,通过预收订户的订阅报刊款形成报刊发行资金。报刊发行资金是邮政企业的一项业务资金,一般在上年度10―12月份订户订阅报刊,资金存入报刊发行账户,企业在本年度按合同规定将报刊款扣除发行费用后逐月结算给报刊社,同时也结算出企业的收入。报刊发行资金的运行程序是:订户――邮政企业――报刊社,体现的是邮政企业、订户和报刊社之间的债务往来关系,是一项待结算资金。
报刊发行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由省邮政公司统一管理,上年末资金收进、集中,本年逐月结算支付,结算中存在大量的资金积累,但是积累资金长期留存在银行存款账户,没有充分发挥效益。
二、社保基金与报刊发行资金的比较分析
(一)资金性质的比较
社保基金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保障体系、通过各种渠道而筹集起来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经费的统称。社保基金也被称为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支付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报刊发行资金是邮政企业预收订户的订阅报刊款(预订款),用于与报刊社结算,是一项待结算资金。
(二)管理的比较
社保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报刊发行资金存入报刊发行资金专户,由省邮政公司专项管理,确保与报刊社的结算。
(三)资金规模的比较
我国社会保障覆盖人群广,社保基金的收入规模巨大。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35 253亿元。邮政发行报刊是报刊发行的主渠道,邮政局、所等收订部门预收的报刊款汇总到省邮政公司,就会形成一笔相当规模的资金。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省,报刊发行资金总额上亿元,沿海省可达到数十亿元。2014年,全国邮政报刊发行资金193亿元。
(四)资金运动的比较
社保基金的资金运动涉及征收、集中、支付等过程。税务等征收部门征收社保基金,然后资金集中到财政专户,由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受保人等社会成员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等的费用由社保基金支付,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社保基金的收支存在时间差和数量差,形成结余,即基金积累。2013年社保基金收支结余7 337亿元,年末累计积累42 266亿元。报刊发行资金的运动涉及收进、集中、结算支付等过程。上年末,邮政局、所等收订部门预收订阅报刊款,然后资金集中到省邮政公司,省公司逐月与报刊社结算支付,收订和结算支付存在时间差和数量差,形成资金积累。报刊发行资金在年初金额最大,随着结算的进行,金额逐月递减,年末再预收下一年的订阅报刊款,形成新的资金积累。报刊发行的资金运动具有周期性。
(五)积累资金运营的比较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将积累的资金投资债券、股票等,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省邮政公司专项管理报刊发行资金,资金存入银行,但是结算中的积累资金长期留存在银行存款账户,没有充分发挥效益。
社保基金与报刊发行资金的比较见表1。
通过比较发现,社保基金与报刊发行资金都是预先收集,以后支付,收支的时间差和数量差形成资金积累,社保基金的规模大于报刊发行资金,但是报刊发行资金运动具有周期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投资运营社保基金,获得投资收益,但是省邮政公司将报刊发行资金存入银行,资金没有充分发挥效益。
三、社保基金投资对报刊发行资金管理的启示
社保基金投资是将基金暂时闲置的部分直接或间接投入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社保基金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为了避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资金可以投资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2006年3月,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海外投资。2007年4月27日,财政部、劳动和保障部《关于调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审批方式的通知》,提出社保资金可投资有银行担保的信托贷款项目。全国社保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科学监管,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8.29%,高于近年来2.44%的年通货膨胀率,实现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和报刊发行资金都具有资金积累性。社保基金投资使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获得投资收益。报刊发行资金由省邮政公司管理,并且资金运动具有周期性,只要能够按时与报刊社进行结算,企业可投资运营报刊发行资金。
(一)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报刊发行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资的本金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报刊发行资金是待结算资金,如果发生投资损失,就会影响与报刊社的结算,也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应选择安全、无风险的投资项目。
2.盈利性原则
报刊发行资金投资也要获取较高的收益。收益可以投入到报刊发行业务的发展,提高邮政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银行存款收益低,邮政企业必须选择可行的投资方式,提高报刊发行资金投资的盈利性。
3.流动性原则
报刊发行资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是指所投资的资产在不发生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应能够随时变现,以满足与报刊社结算的需要。报刊发行资金在邮政企业留存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并且金额逐月减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细心研究、精确计算,确保投资资产与现金的适度比例和投资资产变现的灵活性。
(二)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方式
1.国债
国债也被称为政府债券,是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保证的稳健类理财产品,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且无风险。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均为中长期债券,同时国债二级市场交易很完善,国债能够随时变现。邮政企业能够运用报刊发行资金的时间不足一年,应在国债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
2.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是银行为满足客户低风险理财需求开发的保本收益型投资产品,可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其收益率在4%~7%之间,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收益率大大提高。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开发出不同期限的保本理财产品,并且平均存续期不到一年,适合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邮政企业将报刊发行资金投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应处理好不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搭配。
3.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在资本市场发行的由该资产支撑的有价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经过信用评级,并且“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风险隔离,得到担保物品的保护,是安全的投资项目。资产支持证券具有稳定的收益。据中债信息网统计,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在5%~8%之间。我国颁布《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操作规则》,资产支持证券可在二级市场流通。邮政企业可将报刊发行资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
4.批发给投资银行
金融业务可分为批发和零售。报刊发行资金金额大,邮政企业可将资金批发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服务的投资性金融机构,可以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参与直接投资。投资银行有专业的投资、理财等管理人员,能够促进投资资产的增值。加入WTO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迅速,目前数量已达到92家。邮政企业将报刊发行资金批发给投资银行,由投资银行管理,同时合同中应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批发给投资银行,这些投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进行投资组合,在一定风险的承受范围内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期望收益用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表示,其数学公式为:
E(rp)=■wiri=WTR (1)
(1)式中,rp是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Wi为第i种资产所占的权重,ri为第i种资产的收益率,向量W=(w1,w2,…,wn),向量R=(r1,r2,…,rn)。
投资组合风险用VaR度量。VaR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限定的置信水平下,在持有期间内,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或者说该投资组合发生VaR损失概率仅为限定的概率水平(置信水平)。其数学表达式为:
Pr(rp<-VaR)≤c (2)
(2)式中c为置信水平,即VaR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
投资组合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由大数定理,(2)式可转化为:
VaR=-[E(rp)-Φ-1(c)σp] (3)
(3)式中,Φ(・)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σp 为投资收益的标准差。
报刊发行资金投资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批发给投资银行,应在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收益,即在风险(VaR)为一定值时计算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方案。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组合模型为:
MaxE(rp)=w1r1+w2r2+w3r3+w4r4VaR=-[E(rp)-Φ-1(c)σp]■wi=1wi≥0 (4)
(4)式中,w1、w2、w3、w4分别代表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批发给投资银行所占的份额;r1、r2、r3、r4分别代表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批发给投资银行的收益率。
邮政投资管理部门限定VaR风险值,确定Φ-1(c)的数值,将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批发给投资银行的收益率、收益率的标准差输入计算机,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期望的投资组合方案。
(三)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监管
报刊发行资金是邮政企业的待结算资金,省邮政公司投资运营报刊发行资金,应组建投资部门,并加强投资监管。投资监管由企业的审计部门或组建投资监管部门负责,投资监管应确保报刊发行资金投资的安全,实现投资收益,并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按时与报刊社结算。监管部门应制定报刊发行资金投资管理制度,对投资的市场准入、投资方式、信息披露、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重要制度作出相应的规定。
邮政企业投资运营报刊发行资金,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投资收益投入业务发展,可弥补业务发展资金的不足,提高报刊发行业务的竞争力。
四、结论
报刊发行资金是邮政企业预收订户的订阅报刊款,在与报刊社结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金积累,并且资金运动具有规律性。邮政企业应借鉴社保基金的投资经验,投资运营报刊发行资金,投资国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还可以批发给投资银行,同时加强监管,提高报刊发行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巍.社保资金投资方向分析[J].中国商界,2009(4):32-35.
[2] 陈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2013(9):31.
[3] 魏志华,林亚清.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及其困境摆脱[J].改革,2014(3):47-55.
[4] 曾韵佼.银行理财产品可养老[J].中国信用卡,2012(11):72-73.
[5] 和丹.我国固定收益证券的资产支持证券优势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1):3-4.
覆盖率和收缴率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一般只覆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由于退休职工较多,企业支付压力大,欠账较多;对于职工年龄相对年轻的非国有企业,因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加上不愿意承担弥补统筹基金缺口的责任,因而不愿缴费。但是为了保证养老金的支付,社会保障机构不得不提高缴费率,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使养老金收缴率较低的现象进一步恶化。以上海为例,表1说明了近几年上海市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并没有随着职工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反而呈下降的趋势。
实现养老金多元化投资及管理的对策
养老金支付缺口的不断扩大和国内部分地区社保基金改革的成功经验,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备受关注,应改变目前养老金只能存银行或购买国债的单一化投资方式。因此,就我国当前的养老金整体情况而言,面临着绝对额巨大、单位额严重不足的矛盾,不论从解决支付矛盾上还是从自身保值增值的需要上,养老金涉足资本市场都是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参考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经验,养老金入市的主要标的有三大类: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
1.股票
从长远来看,养老金投资股市是必然趋势。养老金作为一种追求稳健投资的长期资金,如果能够很好地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并配以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鼓励投资者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观念,减少股市的大幅波动。作为独立而巨大的机构投资者,养老金可以倒逼股市进行制度改革,对股市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以及实体经济的长期繁荣都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养老金投资股市的目的是未来资金的长期收益,考量的是未来若干年后养老体系的支付能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养老金账户资金大幅缩水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私人养老金大比例投入股市,在其孕育出的20年牛市中实现了双赢局面。但在2008年,美国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中,仅有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社会养老计划,因被限定只能投资于联邦政府债券或特种国债而免遭横祸,取得了5.1%的年度投资收益,而可以高比例投资股市的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简称IRA),则在当年亏损高达2万亿美元。目前,道琼斯指数已从2008年的6600点谷底大幅回升至12800点上方,逼近历史高点。美国IRA账户曾经的浮亏终于可以收复“失地”。但我国的股票市场至今还不完善,投资风险还很大。“不赚不卖”是类似社保和养老金等长期资本的天然优势,养老金入市要赚钱,其战胜的不应是产业资本和散户,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市场共享成长的果实,我国庞大的养老资金也应该在不断督促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的同时,共享经济改革的成果。
2.债券
债券投资的收益来源于利息,当债券利率发生变化时,债券投资也会面临风险。例如,截至2012年1月底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已达21万亿元,倘若市场利率上行50基点(2011年7-8月的实际情况),按市值评估,全部市场成员将至少损失3000亿元。所以,养老金作为债券投资者,应充分做好利率风险管理工作。近期国债期货给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保护投资者不受因利率上升而引起的债券价格下降的影响,又可以避免因利率下降而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的风险。如表2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
3.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也是养老基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股权投资是首要选择,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政策扶持项目,作为实业投资对象,包括铁路、公租房、医院等设施的建设。此外,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绿色、低碳、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投资也可供选择。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的迅速发展源于其诱人的回报率,对保险资金投资PE业务所做的一个保守估计显示,预计综合年均回报率能够达到15%~20%的水平,是险资可以进入的投资渠道里回报率最高的。然而通过PE投资获取高额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包括项目选择的风险、风险以及退出风险等。
首先,项目选择风险。基于退出是PE投资实现的最终目标,PE投资的管理团队需要在投资决策时,依据一个规范化的评估框架对项目选择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估应包括:管理、运作、策略和交易。PE投资与传统投资不同,它更依赖于人的因素,更需要借助管理者(团队)的智慧、毅力、才干等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运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收入和利润计划的实现情况、费用管理情况、运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运作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运作能以较低的运作费用产出较大的投资回报。这需要对运作进行详细的计划和管理,提高运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执行的策略则是PE投资取得收益的关键。策略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市场趋势、市场竞争地位、成长策略和消费者管理情况。
而企业的融资情况、价值实现、退出的时间预期及附加的收获则是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交易方面的风险。PE投资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对投资决策中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后,还要就投资的价值进行评估。投资的目的是实现未来的增值,因此,投资价值是进行PE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风险。在PE投资中,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存在着多重委托关系。为了减轻的风险,可以从契约的设计,激励和补偿条款的设计等方面作出努力。在考虑到企业家和PE投资基金经理能力与经验限制的前提下,企业家的努力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出,而PE投资基金经理的监控努力也不能完全转化为有效的监控,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因此要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
内容摘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储备基金。该基金成立十年来,已经实现了投资的多元化,且获得了比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在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探讨,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以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的养老金支付危机。
关键词:全国社保基金 投资管理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
(一)相关政策沿革
2001年5月18日,《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2004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开启了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战略的序幕。
2008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
(二)投资渠道及方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已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包括委托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以及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指数化投资、股权投资、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有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两种方式。委托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24.07%,到2009年则为47.06%。虽然委托投资比例至今没有超过50%,但其发展趋势却是连年上升的。
(三)投资收益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其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值。基金成立十年间(2000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收益额2448.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已远远战胜年均2.01%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仔细分析数据不难发现,由于在成立之初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以前都相对较低。放宽投资限制之后,2006年收益开始增加,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增加至38.93%,可是这多取决于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而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转入熊市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降至5.2%,这说明我国社保基金在实现高收益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虽然社保基金的收益从公开数据看基本上能跑赢通货膨胀,可是加进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和利率、汇率波动影响,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的收益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再加之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外市场寻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科学的投资组合配置。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将收益率、到期日、流动性、风险性均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在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下,现资组合理论能够更好地对庞大的社保基金进行优化配置,把基金充分调动起来,在各个领域科学而非人为的配置资产,使基金的投资运用平衡安全,以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 。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各种制度还无法对所有市场行为进行很有效的约束,这样的金融环境面临着非常大的信用风险。我国社保基金亟待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其中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回避利率风险的国债期货尤其需要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发以套期保值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基金的风险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
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缺乏灵活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都是采取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对于投资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似乎只是一种粗放而家长式的管教,重在“管”而缺少很好的“理”,有时候只是绑住了基金的双脚,可是却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还显得僵硬,不够科学与灵活。全国社保基金不仅要在投资工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在投资工具配置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指导。
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多元化拓展
1.金融衍生品投资。指数化投资除了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还能降低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我国社保基金明显已经意识到指数化投资的好处,近几年通过ETF、LOF等指数型市场开放基金参与了指数化的投资。但是,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还应该更加广泛地进行指数化投资。现有的ETF、LOF毕竟选取的跟踪指标还显得范围较小,无法真正地覆盖指数。但鉴于我国现在的指数种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指数化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建议扩大指数型基金投资规模,相应降低其他类型股票投资在投资配置中的比重。
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我国社保基金会是最早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其按成本计总资产的10%可用于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可用投资额度近500亿元。在PE投资成熟之后,社保基金还可以适当关注风险投资基金。
2.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而且基础设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所提供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使用需求都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特别是由于基础设施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正效应,能够满足社会公益性的要求。
3.房地产投资。社保基金是否应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这似乎是一块“禁地”,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也已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判定社保基金不能进入这一高成长、高回报的领域,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排除其他非市场因素,根本原因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是购房者多而供房少导致了房价大幅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旺盛的需求正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所以要实事求是的回答“要不要做”、“怎样做”、“如何防范风险”三个问题,既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有效的防范了投资风险。
4.资源储备投资。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作为一种消耗品,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如石油、黄金等资源,在每一次经济周期过后,价格都会上涨很多。从历史考查,储备类资源在长期中很少出现贬值的情况。而且,资源类产品受到经济动荡冲击或突发灾难危害时也具有很强的保值性。而大型的储备资源类投资具有开发周期长、可储存、资金量大的特点,不是一般小资金能够染指的。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的储备资金,完全可以分流出一部分用于资源储备的投资,这样,既为国家的资源储备做了贡献,同时也能使基金的投资分流到更多的领域,增强基金的安全性。
(二)灵活运用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且重视投资组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现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即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如何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讲,投资组合就是在一个投资行为中选择投资工具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应该拥有多少种资产、每种资产各占多少比重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便开始了。由于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历史统计也显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地反应或同方向地反应,因此当某些资产的价值下降时,另外一些却在升值。这样,就保证了基金在长期中的安全。将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合适的品种,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使所选择的各类投资的风险可以部分地互相冲抵。
(三)加强全国社保基金的比例限制和收益率控制
出于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考虑,许多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与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其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而这种比例控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元化投资的要求。对于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工具投资比例的控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要严格限定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对收益相对安全稳定的新的投资工具及时地进行调研,快速反应,把新出现的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尽快纳入投资组合中进行测算,并多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其能早日加入投资的比例控制中。
同时还要对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收益率控制。比如可将投资收益率与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客观地监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效益,以便对投资组合等进行相应调整。
(四)加快培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者反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帐户资金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虽然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可以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及其密切性,这从全国社保基金2008年投资收益率陡转急下即可看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五)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的监督
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各类机构的监督。信息披露是保障监督有效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信息披露应该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基金管理人定期通报基金运营情况,目的是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持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防止基金管理人违规操作,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还要建立各类投资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甄选优良的投资公司参与社保基金投资,及时淘汰不合格的机构。各类投资主体在接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等监督的同时,要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以保证社保基金安全运营。
综上所述,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投资运营能力不断提高,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壮大了我国社保基金的储备。但全国社保基金要想持续保值增值,真正起到应对我国未来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作用,必须要在坚持多元化的前提下,不断拓宽社保基金投资的渠道。同时在现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投资管理,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增大收益。
参考文献:
1.2003年、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
2.社保基金2009年收益率达16.12%,finance.省略/roll/20100511/12367913676.shtml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执行困难。
(1)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与目前政府投资规模要求很不相称,从正常性预算中安排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总量很小。(2)政府财力统筹与资金需求成为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矛盾的焦点,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1)项目投资长期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门无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投资项目资金收支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情况,无法按工程进度保障资金。(2)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执行计划随意。建设单位没有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与财政部门资金收支计划不协调,导致财政安排资金与建设单位资金需求出现矛盾。(3)“重支轻收”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拨付资金的要求多,对组织收入工作关注少,自筹资金又不按计划及时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大。
(三)项目规模失控,资金压力大。
(1)对投资项目事先估计不足或对投资项目故意掩盖内容、降低标准,先以较小的投资规模去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立项后再在预算、概算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追加投资。(2)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建设项目甚至存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审查不到位,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故意做大工程量、高套定额随意增加工程造价。
(四)项目建设管理薄弱,资金浪费严重。
(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1)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计制度进行核算。(2)管理费用难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费用没有统一标准,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现象依然存在。(3)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没有严格把关,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财源建设,壮大政府投资实力。
(1)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充实政府基础财力。(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3)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政府财力结构,挖掘财政性资金的潜力。(4)通过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资产成为政府投资新的财源。(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确保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在投资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有机整合,经过科学决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2)按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政府投资年度预算,结合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3)建设单位应根据政府投资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结合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4)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收入,及时按计划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 (概)算、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安全。
(1)重视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财政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对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审核,避免建设单位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投资。(2)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通过积极参与审核概算,促进项目优化设计,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使项目招标更具公正、公平和竞争性。(3)重视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工作,严格要求合同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在合同签订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承诺,明确结算办法、规定有关费用等,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上涨因素。(4)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必须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控制,确保资金安全。(5)严格工程财务决算监督,在工程结算审计以后,对剩余工程款的拨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正常投入使用。(6)强化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核算,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全面反映。
(四)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投资应充分组织专家评审并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2)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提高建筑材料档次增加工程造价, 严禁因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原因造成工程严重超概算。(3)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决策程序, 防止工程“三超”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投资规模。(4)建立健全勘测、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变更如果是由勘测、设计单位过失造成的,应追究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
(五)推行代建制,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1)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逐步破除现行建设、管理、营运三合一的管理体制, 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2)设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专职机构,撤销目前各部门的项目指挥部或筹建机构,由专职机构负责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交付使用的一条龙建设。(3)利用代建制将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多头分散监管逐步转变为集中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一、集团公司建立资金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建立资金管理模式是城投集团公司作为市政建设投融资平台的本身需求
随着全国城市化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致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经常面对巨大的资金问题,由于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各级政府需要建立一个融资平台向国内外金融机构为本市的市政基础建设筹措资金,城投集团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发展和壮大。所以城投集团公司的资金筹集、使用、管理一直是城投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资金集中管理是城投集团公司资金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城投集团公司从单一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为政府投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运营主体,资产和人员规模迅速扩大,核心主业基本形成,企业的迅速扩张给集团管控加大了难度和压力。做强做大城投集团公司就必须充分调动资产、现金流,发挥集团的金融资源整合能力和融资议价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浪费,有效克服资金分散管理,可以实现资金集中、降低闲置、提高利用率,实现资金收支统一的筹划和控制。
(三)资金集中管理是实现城投集团公司资金的整体运用效益的外在要求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客观上要求公司集中优势资金,通过统一营销、统一贷款、统一投资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使公司以崭新的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可以避免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资金分散、各自为战的现象,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和资金的整体应用效益,增强集团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资金集中管理是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客观要求
由于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旱涝不均等原因,在资金使用上存在苦乐差异等现象。资金集中管理以后,集团公司可以对各子(分)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对资金确实紧缺的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这样,便保障了集团公司目标成本的顺利完成,维护了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利益。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分析
资金是集团公司的血液,资金的循环、增值形成了集团公司的资金链,保证资金链的安全和连续性发展,是集团公司经营的根本。资金管理模式是实现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保证,当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项目开发、经营所需资金量快速增大时就必然需要一个专业的组织来统筹管理资金的运用,这时就出现了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这样的与集团财务部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来承担这项工作。
根据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行业的资金运行规律不同,资金管理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模式:
(一)集中监控模式
集中监控模式是集团公司不对控股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资金管理进行干预,在资金使用和用途上给各子(分)公司以较大的自,自主安排流动资金总量,分配不同流动资金所占比例,自主决定购买与公司经营有关的资产。集团公司对各子(分)公司的资金借贷规模和负债比率要严格控制,主要是为了控制下属公司的负债风险,控制公司的金融风险。下属公司借贷有两种方式:从集团公司借贷或者经集团公司批准,按计划向商业银行贷款。下属公司不能私自从外部商业银行借贷,或对外进行担保。
公司采用资金集中监控模式的核心作用是控制资金体外循环。集中监控模式,有利于调动子(分)公司积极性,但又存在造成资金分散、资金使用率降低、沉淀资金比例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固有缺点。对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或现金流不十分稳定的行业,或刚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为了使经营能正常进行通常采取集权程度较低的资金集中监控模式。
(二)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是指各子(分)公司的一切资金收入和支出都集中在集团资金管理部门分开核算和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允许收支合并使用。各子(分)公司均不单独在银行设立账号。
具体的操作模式,首先设置专门的收款账户。集团资金管理部门选择了一家服务较好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并以该行为依托,建立起一个安全、快捷的资金调度网络。集团总部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了接受其自身和各子(分)公司汇(存)款的专门收入账户。规定该账户只用于资金的统一调拨,不能作日常的资金支出。
其次设置专门的付款账户。集团资金管理部门和各子(分)公司财务部均在集团及其子(分)公司所在地设立了资金支出账户,专门用于费用等资金的支出。要求任何收入均不得存(汇)入该账户。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只允许保留一个费用支出账户。
这种资金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资金的使用权、决策权和融资权均高度集中在集团经营者手中,便于集团公司及时掌握公司资金的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资金的沉淀、控制资金的流出量,但是不利于调动各子(分)公司开源节流的积极性,降低各子(分)公司应变能力;难以克服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必须对外保持完整的形象,在税务申报登记时所填写的自己的独立账号的问题;所有资金的收付转都需要委托集团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一个集中账户来进行,因此而增大资金主账户许多连带风险,降低集团公司整体经营活动效率和财务的灵活性。
(三)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模式
集团公司根据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设立分支机构,办理集团成员企业的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以企业集团名义进行的外部资金融通和在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资金融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不同以及各行业资金运行规律的不同,可划分为在内部银行基础上建立结算中心和依托银行网络建立结算中心。
(四)财务公司模式
集团发展到一定的条件后,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独立的经营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不但能实现资金整合控制,还能承担集团的理财职能,通过在集团内部转账结算等方式加快资金周转,发挥货币市场同业拆借优势,为集团开辟不同的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资金运用效率的最大化。
财务公司模式适用于集中控制要求不高的集团公司。优点为作为资金操作机构,能够实现集团的理财职能,缺点为不能对资金支出提供监控,难以兼顾集团整体利益。
(五)现金集合库模式
现金集合库模式是由一组形成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和内部结算系统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的记账规则组成的。收支两条线模式是基于“现金集合库”模式原理的一种典型应用,广泛应用于众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中。
现金集合库模式特点:适应集团公司多个法人实体的现实、融合多种资金集中策略、可以与其他模式共同使用,实现最有效地统一调拨集团全部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持有的头寸的管理目的。
三、城投集团公司建立的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对策
城投集团公司实现公司管理创新,促使公司发展大跨越,必须建立符合企业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利用其融资方面的优势,整合内部金融资源,实现内部子(分)公司间的资金集中管理。
城投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地区性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基础及民生工程的开发及建设,各地城投集团公司的发展处于不同的时期,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第一阶段,首先成立资金管理中心,承办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的资金具体收支结算和管理工作,检查、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集团公司和各下属公司都选择同一家商业银行开立实际账号,集团账户作为结算业务主账户,集团成员单位开立的账户作为二级结算账户,在制度上规定各个公司或分公司按期将账户的闲置资金汇到集团公司的特定账户。
第二阶段,根据资金的运行效率和资金调度程序的了解,集团公司要求各个下属公司提供每期现金预测,集团公司根据预测数据,在开立的两级结算账户之间由协作的商业银行或者由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现金预测的需要量或约定进行上收和下拨。
第三阶段,做到真正的集中收付,完全发挥现金池作用,即各个下属公司的收款均实时集中到集团公司,而所有下属公司的付款均需经过审核,借助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平台根据支付申请从集团公司自动划转至各下属公司账户,并自动对外支付。
关键词:政府卫生投入 资金 绩效管理 指标
2009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加大了资金投入。政府卫生投入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通过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使人人能够公平合理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政府拨入专项资金管理的现行基本模式是:医疗卫生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以单独的类款项存在,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与控制。财政补助资金将以绩效目标审核作为安排预算的前提,使用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此管理模式在程序上相对完善,然而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卫生经费投入与民众健康绩效、民众医疗保健满意度的不匹配,也就是政府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仍没有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因此,要充分发挥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做好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是必要的手段。
绩效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取得相应结果的有效性和效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绩效”和“绩效管理”开始引入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管理成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绩效管理的“3E”原则(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 )),可对卫生投入资金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追踪问效,通过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科学性、效果性,保证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一、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的内容
目前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的卫生公共任务。卫生资源的配置重点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因此强调产出或绩效拨款比以投入拨款为基础的模式更有效率。对资金投入项目绩效管理不仅是对卫生投入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是以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效果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目标与结果,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管理的内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目标要制定合理明确;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管理结果、绩效跟踪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考核与评价;强化考评结果的应用,落实整改措施,增强支出责任,压降运行成本,促使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有效。
二、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路
(一)完善专项资金投入的制度与规则
做好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的专项管理,首先要从项目管理的各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项目立项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其次对专项经费拨付与使用形成科学的运作流程,对开支范围、核算方法和经费补助将实现的目标,做到事前控制;最后在项目建设过程、完工验收后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跟踪问效,确保以制度规范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二)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实行全面绩效预算
绩效管理良好的开端就是要做好全面合理的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的明显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易于横向比较。同一水平的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同样任务,资金如果存在较大差距,可对差异进行分项比较,则低效或无效资金的使用部分就会显现出来。二是便于纵向比较。在专项资金使用跟踪过程中,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节点进行对照,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偏差。绩效预算实行目标管理的流程一般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项目数据库,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选择下一年度优先进行的项目,可自行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项目负责人,收集绩效评价数据和材料,对项目首先自评。在编制下一年度收支预算时,同时根据自评结果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在立项报告中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可行性论证,将申请资金的理由、预算资金构成以及未来能达到的绩效等作详细论述。财政专家将根据立项报告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后,财政拨款才正式下达。通过绩效预算,大大提高了政府卫生资金使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三)强化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监督机制
在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意见》别强调“要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的管理监督。政府卫生投入资金要依法接受人大、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保障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安全使用和发挥效益的关键。因此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监督体系至关重要。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以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为主导,将审计监督全覆盖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结论应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使政府资金投入、分配和使用置于公共监督之下。这都将加大社会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管和督察力度。通过建立问责制,落实经济责任,也有效防范医疗卫生机构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四)财政卫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使用
对卫生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包括对项目的合规性、效果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及公众满意度综合分析评价。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操作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原则,选择相关的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结合不同项目性质,可研发运用个性指标及绩效标准。在使用绩效评指标时,应结合项目实施部门提供的项目申请书(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完工报告以及部门年度预决算。
三、合理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院根据以上绩效管理思路,合理运用绩效评价指标对拨入医院的各类财政性资金进行绩效跟踪评价,都较好地完成了绩效目标任务,使政府投入的卫生资金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发展、病人救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效益。现以医院专科建设,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为例,介绍绩效评价指标的使用。
(一)合规性指标
实际到位率: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收到的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总额×100%
资金流失率:被截留、挤占、挪用等资金总额÷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收到的专项资金×100%
资金使用率:该项目专项资金实际支出÷全部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总额×100%
预算完成率:项目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财政资金投入乘数:(项目投入金额合计-财政投入金额)÷财政投入金额。指因财政资金而能带动的全部资金倍数,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
通过以上指标评价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可以对具体项目实施和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评价,资金使用部门可深入分析是否因项目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或资金流失等情况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对专项资金从拨付、使用到最终决算都得到全程监督和控制。
(二)效益性与效果性指标
效益性与效果性指标应是指标体系的重点,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对产出的效益进行衡量:对医疗产出的影响、对科教产出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项目性质的不同,可选择投资回收期、机器设备使用效率、教学效能、各级别科研项目数量、科研论文数量、资产收益率、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服务费用等指标搜集数据分析评价。
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支出能够实现多大程度目标可通过效果性指标反映,代表性指标为专项资金目标实现率:专项资金实际实现目标÷专项资金预定实现目标× 100%
需强调的是根据专项资金支出的目标性质,有些项目的效益与效果用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表示,可使用综合指标进行计算。在各分目标单一指标的基础上,再按各分目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最终以综合指标反映。如重点专科建成后本地区病人可得到及时救治,降低转诊率,有效解轻病人医疗负担,医疗机构通过人才培养与医疗技术提升,弥补该学科空白,创造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假设项目预定实现的目标为新增固定资产情况、人才培养、项目对新医疗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到临床等贡献能力、医疗新项目开展病人受益情况、病人满意度等6项,总分100分,可根据分目标设置6个参数,前面五项权数为15%,病人满意度的权数为25%,项目考核专家对该项目的评分分别为88、93、96、91、95、92,综合计算该卫生专项资金目标实现率为92.45 (88×15%+93×15%+96×15%+91×15%+95×15%+92×25%)。
(三)持续影响与发展指标
可持续性评价可在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对既定的绩效目标是否按期实现,决策程序是否具有可重复性、项目是否可持续保持产出较好的效益等作出评价分析。可持续性包括: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医院发展需求的持续性、人才培训的持续性、社会效益的持续性、环境保护的持续性等。
(四)社会评价指标
政府卫生投入支出的社会效益是长期的、间接的,很难用价值来衡量和评价。可使用定性指标,如受益单位或公众满意率、患者投诉发生率等。通过社会评价指标促使医疗卫生机构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主导,将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等真正融入到日常运作中,并保持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做好绩效管理及评价,使仅对资金投入的关注转移到对投入效益与目标实现的关注。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投入资金绩效管理所形成的相关项目论证信息、考评报告及自评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合理准确地做出项目计划进一步安排,提高政府资金管理决策水平,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会建立健全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引导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有效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卫生投入体系,做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投资。
参考文献:
[1]陈工.加快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财政,2008;8
[2]万青.财政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7
[3]张馨,袁星侯.绩效预算改革探析[J].财政研究,2005;10
【关键词】 房地产 投资项目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介绍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房地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信贷,近期由于国家持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银行对房地产风险评估趋严、信贷趋紧,这都导致房地产项目融资渠道变窄、资金回笼压力增大。房地产业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其它渠道的融资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我国作为一种创新的房地产金融产品,在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房地产业慢慢步入金融化时代。
房地产投资基金首先出现在美国,是指从事房地产的收购、开发、管理、经营和营销获取收入的集合投资制度。房地产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证券的方式,募集投资者的资金,委托给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房地产或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投资,投资期限较长,追求稳定连续性的收益。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是房地产基金拥有的投资权益收益和服务费用。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房地产投资基金中的一个分支,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以房地产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
我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机构按背景分主要有三类:PE背景类、产业背景类、开发商背景类。房地产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以任何一个合法的集合制度形式存在,如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公司或契约型基金。房地产基金投资方式主要分为对房地产公司进行股权、债权或股债结合投资。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应对目标房地产公司进行调研及评价,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财务分析以及风险评估,从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目前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受基金的存续期及规模所限,以项目导向型为主,也就是先有项目再募集资金。本文主要探讨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二、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项目选择阶段面对的风险种类及风险管理
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按投资对象可简单分为住宅和商业地产两类,住宅可按档次分类,如公寓、别墅等;商业地产可按用途分类,如写字楼、酒店、零售地产、仓储等。由于投资对象的特性不同,在投资策略上会有差异,但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结合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要系统考虑风险的共性。
房地产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被投资房地产项目风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开发商投资一个项目,明确项目定位后,该开发项目70%~80%的风险其实已经确定,房地产投资基金需要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开发商风险评估的标准、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判断,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只有在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才能客观、有据地进行投资决策。
房地产项目按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分别是投资决策阶段、前期阶段、建设阶段、销售和物业管理阶段,各阶段都存在特有的风险。以下将根据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对房地产基金公司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面对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风险如图1所示。
针对此阶段风险,基金公司主要对政策风险、时机风险、区位风险、类型风险等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基金公司要建立经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建立分区域房地产景气分析和监测系统,建立房地产市场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城市化、城市圈进行深入研究,着眼于存在长期发展机会的区域,进行多业态的投资布局。通过上述研究,评估政策风险、投资时机风险,建设区位风险、投资类型风险等,制定自身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中明确投资区位、投资物业偏重类型,例如区位是以低风险的一、二线城市为主,还是以发展潜力大的三、四线城市为主,投资物业偏重类型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按投资策略选择投资项目区位及类型,分析后确定是否符合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风险承受度。同时要重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减少投资项目的盲目性,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第二,房地产项目前期阶段存在风险如图2所示。
针对此阶段的风险,基金公司根据进入的不同阶段主要对置地风险、融资风险、合同风险等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通常地产基金介入项目都比较早,投资期限较长,期间如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的工程进度节点得不到保障,进而导致现金无法按照预期回笼。如果是拿地前进入项目,基金公司要详尽调查前期拿地工作的进展情况,落实相应节点,基金投入项目后何时可以取得土地证,完成土地抵押。此阶段要开展调查,了解开发商在当地的信誉,积极同当地国土局、房地产交易中心等部门沟通,及时了解置地过程中除资金外是否存在其它未尽事宜。同当地金融机构联系,了解投资项目在当地取得开发贷及按揭贷款的难易程度,有无其他特殊问题,按揭贷款申请的难易程度,对项目销售及现金流回笼有直接影响。
第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如图3所示。
针对此阶段风险,基金公司在投资阶段要综合评判开发商的操盘能力,可根据开发商以往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果、开发商在当地的市场接受度等进行预判,也可借鉴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开发商具备二级开发资质的参考标准。投资项目决策通过、执行投资后,此类风险的管理将贯穿投资项目投后管理的始终,并且是项目投后管理的重点内容。
第四,房地产项目销售及物业管理阶段风险如图4所示。
房地产项目销售及物业管理阶段风险
针对此阶段风险,基金公司应根据融资期限的长短,预估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回笼,拟定项目快销、慢销的营销策略,同开发商达成一致,预先约定开发商应满足基金退出时间要求,操盘过程中根据项目实际销售情况,适时调整项目销售策略。
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除对前述贯穿房地产开发过程的风险进行管理外,还有其自身不同于开发商的特有风险管理。房地产基金本身的投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管理风险、利率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房地产投资基金在项目选择阶段的风险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这一时期的风险管理应建立在如何保证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能够尽可能得到来自被投资项目管理层关于其自身及被投资项目的完整、准确信息,只有被投资项目管理层值得信任,才能使房地产投资基金获得最大利益。下面列示几点笔者认为基金公司在项目选择阶段需特别进行的风险管理。
其一,对被投资项目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团队进行考察,预先识别风险,审慎选择交易对手。基金公司可建立合作开发商档案,针对开发商特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稳健型开发商、高成长开发商、机会型开发商,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商构建多元的项目合作平台。着重考察交易对手的契约精神、信用记录、操盘能力等,被投资项目管理层的素质是决定一个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基金投资成功与否除了项目本身的质量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投资项目管理层是否值得信任,在未考察管理层前,不应投资其资产。
其二,调查被投资项目法律关系是否清晰,识别法律风险。基金公司应开展法律尽职调查,调查被投资项目公司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未决诉讼的性质是否会影响到基金交易;土地取得是否附条件,满足该条件是否会影响基金交易;项目公司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如发生过股权转让是否存在股权转让对价支付上的瑕疵;原始投资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等情况。基金公司依据调查结果及相应的法律意见书,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结合投资客户的风险承受度及风险预算,评判是否投资。
其三,了解、评估开发商融资真实意图是否合理。基金公司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应用于项目本身开发,若开发商仅以项目土地做抵押,融资所得资金外调用于其它高风险投资,则基金投资的风险则不可控。基金公司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即应明确资金的使用用途,并告知开发商投后将会执行何种程度的监管,例如基金投资资金将监控支付,只可用于支付项目开发建设费用;项目销售回款在未归还基金投资前也将严格监控,只能用于项目本身建设等。资金用途和投后监管方式在基金签约前和开发商达成一致,方能促成投资项目顺利进行。
其四,被投资项目是否存在其它硬伤,如土地未完成动拆、土地抵押物价值不能覆盖基金投资额、开发商自有资金投入比例不能满足公司投资政策要求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则要结合公司的投资政策,根据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选择是否放弃项目。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就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从房地产金融从业者角度给出实际项目选取、操作中不同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与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点,有利于投资人清晰认识到各种风险和相应关注点及对策。
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未来很广阔,它将会改变整个房地产的行业格局,提高房地产业内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成长,成熟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应该最终实现真正的资本与产业的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开发环节的参与度将会继续提升,同时还将伴随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化转型,基金的风险管理措施将不断随着创新方式的出现而改进,希望通过对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阶段风险管理的探讨,为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行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纪军:房地产投资基金-组织、模式与策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一、初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指的是投资公司科学确定自身资产投资方向、选择合理投资方式、开展适时投资、制订投资管理程序的过程,以此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利用购买债权或股票的方式开展投资,但不论企业选择哪种投资策略均需提前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当前各种不同投资方式的盈利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与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企业拥有合理的投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行,因此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的策略
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运行,笔者认为提高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水平可以着重做好下面这些工作,有利于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妥善开展。
(一)高度重视金融投资中的风险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主要涉及下面这些环节:制订投资政策、开展投资收益研究、建立投资组合、完善投资组合、开展投资评估。而制订投资政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结合当前市场运行情况制订合理的投资决策,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投资决策的制订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则会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在制订投资政策时,不但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家经济政策,而且还需掌握当前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准确评估当前投资风险,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前意识到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制订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遭遇各种风险时,及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当前,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核心性作用,哪一个企业拥有了高素质人才,则意味着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企业必须要将人才开发放在第一位,在开展投资过程中,不但需要一定数量的投资资金,而且要求投资人才进行全面研究。人才是每一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在企业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得到高素质投资管理人才,企业不但要利用招聘的做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而且也要针对现有企业投资人才开展培训,如为了得到高素质人才可以利用提高薪资待遇的做法,才能帮助企业投资拥有明确的投资方向,使企业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企业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预算工作的开展。企业要将预算编制工作置于各项工作之首,而企业开展合理的预算可以为金融投资进一步夯实根基:第一,企业预算工作人员要提前开展市场调查,才能保证企业预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第二,企业预算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更改,在遇到特殊情况必须修改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才能保证预算工作在资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金融投资的稳定运行;第三,一旦发现下属部门在预算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必须要严厉惩处。预算编制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不得受人为感情因素的影响;第四,预算项目要清晰明确,不但可以依据预算准确考核不同部门的工作绩效,而且能够保证下属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制约下属部门的行为,使企业资产发挥更高的作用。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管理水平可以解决金融投资管理的后顾之忧,保证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