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着力政策法规建设
城市公交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目前,辽宁省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明确全省城市公交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责、管理依据。这就迫使辽宁省应该提前准备,多方调研和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出台《辽宁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准备,并且配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配套规章等,使省级法律法规的出台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全省城市公交行业的管理,监督督促全省各市、县公交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业,省级管理部门应该科学规划、论证制定全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标准和诚信考核,通过各种体系的建立,来对各市(县)城市公交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指导。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交系统运力规划、公交系统网络规划和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作为省级城市公交管理机构的重点是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的制定、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定辽宁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规划,为全省城市公交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力度,通过完善行业规划,强化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基本平衡。
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立大运量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之间的合理结构和增长比例,确保各类公交车辆协调增长,明确城市公共客运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时序,明确各市县城市公交规划的标准要求,为城市公共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下属机构单位管理
为加强对市、县城市公交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市、县行管部门的考核,制定可行的城市公交评价指标,在引导全省各市县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全省各市县的积极性。指标首先可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两大指标类型,其中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两大类。
省级管理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权重对各市(县)的城市公交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包括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指标等,对全省各市县的城市公交评价进行排名、考核,以促进各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城市公交管理部门在制定全省城市公交规划的同时,可以适当参加市级城市公交规划,主要在其评审、制定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对各市县财政投入数量,每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里程、车辆更新度、站牌建设数量等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根据平均加权确定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模型的分数。
全省制定基本的城市公交服务标准,联合省工会等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开展全省优秀驾驶员、从业人员评比等文明创建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交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排放要求做明确规定。
建议从业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等纳入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接受岗位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对车辆加强安全检测与维护,逐步增强科技含量,安装GPS等装备,在借鉴客运班线运输车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公交客运车辆管理标准依据。实现辽宁省公交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加强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尽快把城市公交企业诚信考核纳入行业管理,结合行管部门的考核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借鉴班线客运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出台考核的具体实施细则。尤其突出对城市公交企业的安全和服务两方面的诚信考核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整体城市公交系统评价的组成部分。
加强部门间合作
城市公交由于其特殊性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密切性,决定其管理难度,且城市公交涉及到大量的政府投入、财政补贴、城市规划、运行安全等工作,与政府多个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这就需要行管部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范围与深度,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横向管理部门的联系。众多的规章、政策的实施需联合多个部门或者以政府的名义贯彻执行。
明确界定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交警、城建、规划、财政、国资委、物价等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府部门的最大支持,能够制度化尽量制度化,建立定期会议联席制度,由政府部门同意组织。
城市公交管理的统一,首先应对许可文书、审批程序、处罚案卷等进行标准的统一,增强全省行管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与法律水平。省级公交管理部门的法规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城市公交管理、许可、处罚等案例以及相关标准统一文书、案卷模版。
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各市管理情况,同时调研城市公交发展的实际问题,总结各市好的经验,在全省能推广的就统一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也给予肯定。定期召开全省城市公交协调会,听取各市县的管理意见,加强纵向的沟通。对其全省行业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其素质。做到辽宁省城市公交管理可统一的统一,可借鉴的借鉴,建立严格的标准,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水平。
正确处理城市公交争议问题
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由以前的多部门管理,统一归通部门管理后,面临较多矛盾和问题的理清,这就需要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多年管理交通运输的经验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明确。
尤其是推动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的协调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城市公交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其轻轨、地铁、BRT、城际铁路、客运班线运输、出租车客运、私人交通的相互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存在众多理论和实际上的矛盾。
许多运输方式的运营范围、运力配置、网络布局、换乘体系、运输管理权限的分工与配合需要省级管理部门联合市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研究确定,为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制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交叉、重合地区矛盾解决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尽快厘清具有模糊、争议的问题。
明确县级公交管理体制
目前,辽宁省县级城市公交管理,基本都是采用班线客运兼运营的模式,城市公交的具体管理模式没有采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交的供给须提前满足,由于居民出行的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连续的,而城市公交的供给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使供给具有跳跃性,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提前理顺关系,明确目前经营县级城市公交的经营者经营模式必然面临着向城市公交化运营的改革。
省级管理部门充分调研,联合市级管理部门对目前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在制度和机制上制订完备的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和规范的公交运营机制,实施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与目前经营者协调,达成一致为以后县级城市公交的发展奠定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加快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交通运输部对公路建设提出要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推动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五化”要求,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高速公路开展施工标准化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工程管理是指导交通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全面提升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也促进了高速公路质量安全提升,同时对实现以人为本、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本效益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江都至广陵段高速(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将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贯穿始终,以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全面指导工程的施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2工程概况
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江都至广陵段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大经济区间和省际间中长距离的客货运输,起着贯通我国南北部沿海地区的功能。公路起自与宁通公路交叉的正谊枢纽,与宁通公路并线,止于与盐靖公路交叉的广陵枢纽。路线全长约68.9km,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m,设计速度120km/h,桥涵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在建成通车后的15年内,路段交通量增长极为迅速,并且大型车辆的比例较高,服务水平已经达三级,道路的通行能力饱和,对同三国道主干线全线的畅通产生严重制约。因此,同三国道主干线江广段扩建改造的要求非常迫切,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扩建完成后将会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
3关键技术分析
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条件与建设环境复杂,面临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施工保障与安全保障、路基路面及桥涵拼接技术、特殊地基处理技术、交通枢纽改造技术、工程施工交通组织等关键技术和难题,重点突出以几个方面:
1)枢纽改造扩建方案专项
基于枢纽互通扩建的特殊性、复杂性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扩建方案,为后期实施方案的设计、施工期的保障运营提供有益支撑,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示范借鉴。
2)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专项
该段公路交通流复杂,路基较窄,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设计和施工组织安排都带来了很大难度。为充分把握道路施工对区域公路交通格局以及周边路网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对江广高速公路扩建期间的交通组织加以专题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为未来其它高速公路扩建、大修期间的交通组织提供宝贵经验。
3)桥梁检测评定与拼接技术专题
以江广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研究,提升快速荷载试验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下对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旧桥提供指导,提出评判标准并判定旧桥的承载能力等是否能够满足再利用的要求,是否需要维修处理或拆除重建,从而为再利用既有桥梁提供决策和维修的依据。同时总结提升旧桥耐久性与桥梁拼接质量控制的已有成果,对桥梁的加固与拼接方案提出建议,编制相关的工程指导意见与控制标准,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积累工程经验。
4)改扩建工程路基专题
由于扩建工程采取两侧拼接工艺,并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老路的方案,因此对现有路况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提出老路路基、路面的利用方案,并根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施工对策。
5)改扩建工程路面专题
紧密结合江广段扩建工程的特点,对改扩建工程老路的评估、旧路加铺路面结构和新建路面结构、新旧路面的拼接及抗裂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旧路评价与利用体系及结构设计、拼接技术方案。
4现代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充分汲取成功经验,以施工标准化作为现代工程管理平台,全面落实现代工程管理“五化”要求。为实现现代工程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1)强化设计
立足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满足人本化、资源节约和集约化建设要求,以公路设计新理念为基本要求,以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耐久为创新要求,确保设计合理和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提高江广高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造和谐友好交通运输环境。
2)规范管理
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实施招投标管理,将现代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信用评价、履约保障、考核有机结合,以规范管理促进现代工程管理在江广高速的有效落实。
3)落实标准化指南
抓好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工作,形成标准化的全方位的具体指导和规范要求。在路基、路面、桥梁、小型构件等单位实体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上规范施工工艺,在施工中抓住关键工序、关键节点,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严格施工工序标准化,将标准化细化到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中。从质量、安全出发,把施工标准化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工程建设中。结合首件认可制、质量通病治理和平安工地建设,把提高工程安全和耐久性作为重中之重,将施工标准化与首件认可制、质量通病治理、平安工地建设联系起来,对以往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和创新。
4)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现有工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注重改善基层施工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的作业环境,提高食宿、卫生条件,提供必要的医疗、文化和娱乐设施,贯彻人本化核心理念;同时通过标准化,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5)提高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主管部门相关项目管理文件精神,确保建设单位力量齐全,规范建设单位机构设置,增加业务管理、专业技术及安全环保的人员配备和手段更新,真正做到项目管理专业化。
6)打造“精品工程”
工程实体要“粗活细做”、“细活精做”,日常管理要“精益求精”,把精细化理念贯彻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全面实施标准化指南等标准化文件,细化分解质量、安全等目标,消除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强化标准化施工工艺的优化和细化,具体到施工组织、人员设备配置、详细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工艺流程等图表,实现精细化目标。
7)完善信息化管理
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计划进度、检测数据获取和传输、合同、档案等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施工现场和关键工艺的动态监控,实现业务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等。
5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
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拆迁数量,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合理降低工程造价。
对原有道路及构造物在满足功能使用的要求下,尽量加以利用。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工程耐久性是一切工程质量的核心,在设计中应综合比较各方案在工程耐久性及后期运营养护成本,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范双成.建立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质量. 2010(12)
[2] 蓝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展望[J]. 交通世界. 2011(08)
[3] 胡海燕.高速公路的项目管理[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1(10)
一、为加强水上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省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县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内河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在本县管理的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及与水上安全有关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三、内河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通航水域安全监管,并建立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机制。县农牧局负责渔业生产水域安全监管,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做好通航水域内的水上安全监管工作。县水务局负责除城市园林水域以外的非通航水域安全监管,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做好通航水域内的水上安全监管工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滦水湾公园、栗乡植物园、滨河公园等城市园林水域安全监管。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旅游、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县内水域安全有关管理工作。
水域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履行下列职责:1、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2、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3、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4、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5、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水库、河流等水域安全管理工作。
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机构或配备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安全。
二船舶及船员管理
县内水域船舶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县交通运输局主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除渔船、参加比赛的体育运动船艇以外的船舶及经批准从事客货运输的渔船安全监管。县农牧局负责渔船安全监管,配合县交通运输局打击不符合运输条件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客货运输的渔船。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参加比赛的体育运动船艇安全监管。船舶和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对其所有或者经营的船舶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必需的安全投入,并对其所属的管理人员、船员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四、船舶登记和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规定的船舶及浮动设施由市(或县)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登记和检验。渔业船舶由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和检验。
五、船员培训及管理。交通运输船员上岗前,必须通过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的船员还应当通过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后,方可担任船员职务。渔业船舶的船长、驾驶员、轮机员、电机员、无线电报务员、话务员,必须经县农牧局渔政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职务证书,其他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
六、规范现有船舶的水上交通运输行为。1、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引导个体船舶加入船运企业(船运组织),或组建新的船运企业(船运组织),并尽快完善相关手续。2、县交通运输局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非法船舶水上交通运输行为,县农牧、旅游、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
三重点水域安全管理
七、旅游景区水域安全监管。县旅游局要加强旅游景区水域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做好以下工作:在景区水域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加强对水上项目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救生衣、救生船等救生器材,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水上项目设施设备检查和定期维护,及时排查处理安全隐患;在恶劣天气、泄洪期或超过禁漂水位线时禁止开展水上娱乐项目,切实保障安全。
八、园林水域安全监管。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1、规范垂钓行为。按滦水湾公园整体规划设计,滦水湾公园二号堰至白龙山水电站橡胶坝范围内水域设置为垂钓区,其他园林水域设置为禁钓区;在禁钓区水域显要位置设置警示牌及告知牌,并派专人定期巡查,发现禁钓区水域内有擅自垂钓或捕鱼行为,应及时进行制止和规劝。2、船舶经营公司经营的船舶经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批准,方可在规定的园林水域内从事游船出租等经营活动,并加强安全监管;没有合法经营手续的船舶,禁止进入园林水域从事经营活动。3、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园林水域水面卫生清理工作,保证园林水面清洁干净。
九、非通航水域安全监管。1、县水务局应加强非通航水域(城市园林水域除外)安全监管,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配合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管。对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手续、是否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防护网、水上作业人员是否穿戴救生衣、是否具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水上作业等方面进行安全监管。二是加强河道内采砂企业安全监管。按照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要求完善相关手续;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照安全施工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防护网;督促、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大对水上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自我保护意识。2、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及时协调、解决非通航水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依法组织对非通航水域安全状况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对非通航水域周边群众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设置警示牌,禁止在非通航水域内游泳、采矿、爆破等行为,县水务局对此应加强执法检查。
十、潘家口、大黑汀库区水域安全监管。(根据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市水务局、市政府法制局和县水务局四部门关于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水行政执法范围确定等问题的协商精神,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实施水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的范围为:潘家口水库库区高程226.7米以下,大黑汀水库以及潘、大水库区间河段的高程135米以下。)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在其库区管辖范围内显要位置设置警示牌及告知牌,行使相关职权,积极配合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沿库各乡镇要加强水库周边村民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等水域渔业安全监管。1、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县农牧局、潘大水库沿库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及船主要层层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提高各级安全生产意识。2、县农牧局建立完善潘家口、大黑汀库区渔业安全信息平台,增加渔业安全生产信息的发送频率,提高渔业安全生产预见能力。3、渔业水上安全监管。县农牧局执法人员定期对潘家口、大黑汀库区水域进行巡查,检查渔业船舶是否按照规定配备职务船员,检查渔业船舶是否按照规定配备、设置和存放安全设备,检查职务船员是否酒后驾驶渔业船舶,检查渔业船舶是否非法载客或从事载货运输,对发现的渔业船舶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4、公安等相关部门和沿库各乡镇要配合县农牧局严厉打击毒、电、炸等非法捕捞行为。
四法律责任
十一、违反本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省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五附则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增高速公路20.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7公里,改扩建国省公路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提档升级351公里、桥梁111座。截止年,全市公路总里程867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97.9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航道建设投资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项目前期规划加快编制。编制完成了《市域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至金坛快速通道方案》、《地区铁路货场规划》等规划,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市内河水运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会同市规划部门开展了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线路方案规划研究工作。沪蓉高速青龙互通、常宜高速公路、122省道、238省道、宁杭高速溧阳东互通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二)运输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重大节日运输和各专项运输保障任务,全力保障煤电油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严格执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和公路“绿色通道”政策,全年免收农产品车辆通行费133万元,将惠民利民的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公众出行服务实现新的提升。市区新增公交车辆200辆,新增、优化线路61条,市区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113万人次,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35%。完成金坛、武进19个镇的镇村公交开通工作,镇村公交线路达到213条,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惠及了百万农村居民。出租汽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溧阳率先实施出租汽车驾驶员“带薪休假”制度,创新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连续三年举办“的士节”,引导出租车驾驶员规范经营,文明服务。出租车“阳光车队”、“巾帼车队”等7支品牌服务车队、144辆品牌服务车已成为传播爱心的窗口和文明服务的典范。完善96196出租汽车智能管理服务功能,出租汽车电召中心全年共接到来电131.4万个,同比增长42.3%。大力发展航线航班,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东航公司过夜飞机入驻机场,顺丰集团一架全货机落户。二是加快运输服务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公司化经营,市、县际班车公司化率达82.7%,全面取缔旅游包车挂靠经营。全市拥有100辆车以上的货运企业达35家,较去年新增10家。加快运输工具更新。全年更新大客车249辆,新增甩挂运输车辆60辆。积极扶持交通物流发展,建成2家省级交通物流基地和3家省级农村物流示范点。4家企业分别获评全省道路货运50佳、水路货运20佳和货运站场10佳。综合物流园区、奔牛港物流园区、港录安洲物流园区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建设规划。三是加大干线公路和航道管养力度。建成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20公里,市级381公里。全市干线公路综合路况指数95.5、县道优良路率89%、乡村道好路率76%,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普通国省公路标志标线管理实现全省“十一连冠”。全年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航标正常率达99%。武进航道处荣获“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集体”称号。
(三)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连续6年获“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称号,全年办理行政许可8万余件。统一执法服装试点稳步推进,完成668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换装工作。强化运输市场监管,结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开展,会同公安部门建立“打击非法运营”长效管理机制,共查处各类运输违章2584起。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全市检查超限运输车辆72782辆,处罚2862辆,卸载货物38255吨。深入开展“内河港口管理基础年”活动,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对非法建设、设施破旧、安全性能差以及污染严重的小码头进行拆除和整合,取缔95个非法码头,有效打击和遏制港口违法经营行为。
(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年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未发生因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平安港口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道路旅客运输安全大检查、卧铺客车隐患专项治理、公路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武进公路养护应急处置基地建成投用。全市落实货运应急车辆54辆、1193载重吨,大客车10辆,510座位。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全年内河水上搜救共接警791起,救助船舶7艘,救助成功率达100%,挽回经济损失330万元。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负责农村公路管理的责任单位及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保障投入、建养并重、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
第二章工作机制及职责
第六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明确一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派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
第七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和队伍,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受灾农村公路的抢修;负责县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组织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工程验收;监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三章管理养护
第十一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指按照公路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保持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完好状态而进行的养护巡查、路况检查、决策评定、内业资料管理和经常性保养维护、灾害性损坏的预防和修复,以及为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大修、中修等作业活动。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做到路面完好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路基边坡稳定、边沟排水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齐全,绿化协调美观。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参照交通运输部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巡查、路况检查、评价决策、内业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预防性维护保养,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常年处于完好技术状态。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中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复、加固,恢复其原有技术状态的小型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大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已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或遇人为及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严重损毁进行应急性、预防性和周期性的综合治理和修复,恢复其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有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建或增建,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专业化队伍养护;
(二)群众分段承包养护;
(三)专业化队伍与群众分段承包养护相结合;
(四)其他养护方式。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农村公路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第十六条对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必须配足人员,并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一级公路每1.5公里1人;
(二)二级公路每2公里1人;
(三)三级公路每3公里1人;
(四)四级公路每4公里1人。
养路员标准条件如下:
(一)身体健康,年龄控制在50周岁(妇女45周岁)以下;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三)品德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
(四)优先选用长期在家务农人员;
(五)养路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并挂牌上岗。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履行建设程序,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并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1年。
第十八条大修、中修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及时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做到资料归档齐全、规范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交工、竣工验收;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桥的大修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应分别进行,其他大修、中修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县道、乡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绕行标志,并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告。村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告知沿线单位和村民。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存放场地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保证养护需要。
第二十一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农村公路绿化规划,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公路绿化严格统一规划,公路两侧至少各一行,株距3米,要因路制宜进行绿化,培植位置要求距路面外缘以外水平距离不少于1.5米。绿化里程应占宜绿化里程90%以上。
第二十二条对由于自然灾害破坏的农村公路、桥涵等设施,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维护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保护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及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以下统称路产)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队伍建设,配备必要数量的路政管理人员和相应管理装备,依法制止、查处本行政区域内损坏、破坏、侵占农村公路路产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的标准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除农村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挖掘农村公路。
第二十七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涉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按照《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五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应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稳定资金渠道。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一)国家、省、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工程;
(二)市人民政府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并纳入市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安排资金,纳入乡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
(四)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
(五)受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等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
(六)通过村庄的村道,其村内部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筹集村道养护资金。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实行市、乡镇(街道)财政分级管理制度。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养护工程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根据养护计划实施进度适时拨付。
第三十三条财政、审计、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养护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第三十五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实行千分制,主要内容包括养护责任落实情况,养护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养护质量情况,大修、中修工程管理,路政管理和内业资料归档管理情况等。检查考核的具体标准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农村公路检查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每季度检查一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评分为日常检查、半年初评和全年总评。
第三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对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在养护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存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三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扣减其下一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安排下一年度省列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计划和扣减下一年度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小修补助资金:
(一)考核等级不合格的;
(二)未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的;
(三)未按照本细则规定配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的;
(四)出现严重质量和安全事故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未列支必要的养护资金或先拨后抽、虚拨实抽、挪用截留养护资金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交通运输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19-0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过去的6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共培养本专科生1500多万人,研究生58万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1]。虽然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然而企业却常常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人才。近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洛桑报告”)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面对上述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论文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根据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现状,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高等工程人才需求
现代及未来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工程领域类专业必须保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呢?为此,国内外教育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程院的《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中对未来的人才需要做了介绍,指出尤其需要:(1)技术交叉、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2)进行产品创意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3)进行工程管理与经营的人才[2]。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认证要求提出,工程领域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3]。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亦有所不同,以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为例,在对研究生应具有的能力中,对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选择率较高,其选择数占调查总样本数的比例分别为63%和71%,其次是创新能力,占38%[4]。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对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求较高,然而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努力,需要实施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等多种措施。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开展并实施了“卓越计划”。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
“卓越计划”培养的标准体系中包括了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的内容,卓越工程师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本科层级、硕士层次、博士层次[5]。其中本科层次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硕士层次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具备设计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博士层次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不同层次卓越工程师人才具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学校的培养模式应分别依需求设定,结合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现状,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研究。
三、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北京工业大学于1979年创办交通工程学科,在交通工程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81年,本学科获得全国第一个交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交通工程博士点之一,同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0年成为教育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工程专业提出申请,准备申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1.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按“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交通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标准,基于交通工程专业原有的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案。按照卓越工程对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制定到校外交通工程研究单位或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实习、参观以及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详细方案。其次,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理论教学部分设置了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是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统一性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处理关系的核心在于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79.2%和20.8%。除学习基础理论课外,通过工程大师论坛、国内外学者集中讲座、国内外学者不定期讲座等方式讲授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并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向。实践教学是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以及内化生化的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公共基础技能教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教学。“卓越计划”要求学生最好有一年或以上在企业实习的经历。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各院校目前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是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大幅度压缩,与工程界、企业界缺乏联系等等。我校交通工程专业2007年之前教学计划设置过2周的工作实习,在实施过程中,时间较短,一方面学生不能接受到系统的锻炼,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仅实习2周的实习单位不容易联系,不少企业将接纳学生当作一种负担。在新版教学计划中,安排了4周的工作实习,与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调整课堂时间,增加实践时间,通过实践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前三年进行本科课程学习,完成公共基础技能教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第四年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分流,所有学生均需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校外实习。考研的学生主要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其他学生借助专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做到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在校外实习期间,企业指派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确保学生学有所获。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工科院校的教师多为博士毕业留校,或从相关单位引进,其中引进人员中仅少数从工程科研单位引进,且多为兼职教授,因此高校工科教师通常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现有教师队伍配置与“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已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对专职教师中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建立鼓励专业教师到设计、生产、管理、施工等企业工作或挂职的激励机制,制定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搭建教师的工程实训平台。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为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教师与企业的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动模式;同时,聘请企业中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进行专题报告,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等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淑庆,任其亮.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1(02):108-110.
[2]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1).
[3]刘志强,吴艳红,韩广.美国ABET认证对国内机械工程专业教育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2):65-68.
[4]秦焕美,荣建,韩艳,张智勇.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需求调查与培养计划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4):34-37.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关键词:技术型;管理型;培养
1.交通运输技术型人才向技术管理人才转型理论分析
1.1交通运输技术型人才向技术管理人才转型必要性
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领域的工作已渐渐从纯业务纯技能的解决方案逐步转变为管理方案,空管部门把ATC上升到ATM,公司签派部门的培训也开始注重从技能型向管理型倾斜。在实际工作中,单纯的业务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在与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工作能力高低,现今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得每个岗位的工作压力急剧加大,传统的培养模式解决了处理一项事务的问题,但是现今事实是大量繁杂的信息涌向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具有条理的思维,能够分清信息中孰轻孰重,进而确定先后次序,一一分析,在分析中还要和周围团队沟通,综合周围团队的方案意见,最终做出最佳决策。在信息接受、分析、传递、处理直至决断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征候或者事故,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能力偏弱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顺应这一形式转变,使工程技术型培养向工程技术管理型过渡,为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转型应坚持的原则
首先,转型要围绕交通运输专业的特点进行。由于交通运输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必须在严谨的理论支持下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应用都要围绕交通运输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为基础。
其次,转型要以应用为导向,能力为根本。交通运输专业市场化的特性要求培养人员要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将交通运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与专业知识的内涵相结合,形成为人员专业技能,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2.交通运输技术型人才向技术管理人才运行机理
2.1基于交通运输人才目标导向的教学体系的建立
首先,制订完善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从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为核心,拓宽学生视野为手段,增强学生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出发,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将“基础教学、技能教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打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发挥学生个性化优势,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才能突出的通才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优化整和课程体系,巩固学生知识技能。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与管理学科的渗透、交叉、组合,在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强化管理概念。加强学科间的内部联系,以工程管理案例为中心,将一些重要经典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连同相应的技能培训串联起来安排教学课程和内容,增加理论知识与实践关系;增加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管理意识和能力。
2.2业务技能与管理技能的交叉渗透机理
为了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就要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所谓在形成专业技能过程中渗透管理技能就是在目前的通识教育观的指导下,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协调统一发展,业务技能与管理技能的交叉渗透机理。
2.3实践验证反馈机理
业务技能与管理技能的有效结合,实质上需要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四个组织机构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场境实操”的培养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是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需求进行的,交通运输企业随着行业需求不断调整用人需求,为了有效适应变化启用校企联合的实践方式,提升学生能力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增强一线教师的实践能力、掌握一线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所要掌握的技能,依据实践检验效果对理论阶段内容进行修订,不断增强校企联合的自检能力,使得合作成为闭环系统,更好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双重提高。
3.以用人机制为动力的转型机理的运行措施
3.1发挥用人机制的推动转型核心动力作用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成果拥有最终评价权。通过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由专业技能型向技能管理型的培养提供改革的动力。为了有效的将企业用人评价机制转化为转型的动力,需要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注重知识内涵和反应能力的“刺激”效果。
在评价人才质量过程中,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环节以及工作后的经验反馈进行立体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对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相互配合提供更好的信息与建议。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转型的积极性,通过就业竞争压力提升学生管理思想的考核力度。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从企业选拔人才角度进行考核,作为企业选拔人才的主要参考依据。
3.2落实分级化人才培养的制度
分级培养主要从开课层次,课程设置,实践时间等三个层次进行。根据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个学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增强这些同学的理论深度。为了激发这些同学的热情并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动力,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安排这些同学提前进行企业实践并在考核中突出该部分同学的成绩。依据课程设置在第三个学期让部分同学参与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地提高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重新评价学生成绩,为下一个阶段企业实践选拔人才提供依据。通过打破实践环节的时间限制,将企业时间的环节分布到不同学期,从而有效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同学的学习热情,并将参与实践环节的时间作为企业选拔人员的主要依据。
3.3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更多的教学活动所采纳,为很多教学想法的尝试提供了可能。利用电视、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传输媒体可以将企业的实践环节真实的在线到课堂上,缩短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时间,并且有效这种信息共享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启发式、交互性教学、个性化教学、远程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方法执行中要创造师生间以及校企间的和谐关系。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给予学生质问的权利,协调师生关系,以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在实践环节中要增强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指导老师的经验性,真正发挥企业实践的作用。
总之,为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行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进,把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培养为具有管理思维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寅甲.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一)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通村砂路、村道硬化、配套小桥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工程合格率达100%,重点工程优良率达90%,单位工程优良率85%;交通运输安全保持平衡态势;农村公路养护年均好路率提高1个百分点;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实现水陆客货运量平稳增长,确保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举措
1、精心组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坚持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加强质量监督,严格质量巡检,强化过程质量监控,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必须确保、力争超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
2、突出稳定,加大交通养护改革力度。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养护市场和市场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养人与养路”的矛盾。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和“有路就要养”的观念,总的要求是“列养公路计划养,新增里程调剂养,农村公路群众养”,通过这样机制的建立,依法把所有公路的养护主体搞明确,把责任搞到位,把养护质量搞上去,把建设成果巩固起来。同时,以点带面,探索和完善村级公路养护模式,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超级秘书网
3、创新手段,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机制。一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打造交通品牌。运输市场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运输部门要遵循公正、公开、公平和便民的管理原则,与时俱进出台一系列主动办事、就近办事、即时办事的便民举措;交通运输经营者推行“三优”、“三化”服务,实行与服务对象“零距离”接触的“用心服务”。二是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工作计划,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继续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大力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四是做好“费改税”改革的落实工作。
前面,岷县、漳县、临洮、通渭四个县和参与工程建设的两户企业代表,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就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情况作了交流发言;市委张书记充分肯定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全市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质量安全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特别是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分切合全市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张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高。工程质量是农村道路建设的核心和“生命线”。市委、市政府召开如此大范围、高规格的会议,市委张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张书记的讲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准确指出了当前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准确把握做好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今天的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来,按照张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把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县区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张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研究部署本县区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把工程质量摆在农村道路建设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推动全市整体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工程管理要再严格。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程序办事、规范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以往工作中个别地方存在的项目管理不规范、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落实,导致工程监督管理不严格、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教训,切实把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作为农村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来抓,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遵守建设程序,严格把关工程验收。要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廉政等问题,按照前不久市上印发的《__市农村公路建设六方主体质量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肃进行追责。
三是建设进度要再加快。今年是全市交通恢复重建和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通渭县和临洮县要全面完成交通扶贫攻坚试点任务,率先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沥青)路目标。明年全市要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为积极落实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抓紧实施。今年,全市要实施农村道路建设项目4083公里,其中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公路1857公里,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2226公里。截至目前,2015年新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还未开工建设一项,全市建制村通畅工程整体形象进度仅为38%,2015年新建建制村通畅工程整体形象进度为20%。目前,有效施工期仅有4个月的时间,全市农村道路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道路建设年度任务。对于尚未开工的项目,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认真研究梳理,分析原因,排出建设进度计划表;市交通运输局要跟踪督办,帮助配合县上抓紧完成前期工作,所有未开工项目务必于7月份全部开工建设;已经开工的,各县区要督促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力量,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这次会后,要实行“一周一报告、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各县区每周向市交通运输局报告农村道路建设进展情况,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及时汇总后上报市委、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专人,每月底前对各县区道路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及时报市政府通报各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