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1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1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来说,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带来的良性效益也为管理者所看重。对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对企业本身运行的各个关节进行优化和结构的重置,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具体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营,能保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合适的市场相关信息和消息,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企业产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营的相关经费,建立成本的优势。近几年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配置的应用,基本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生产过程的高效快速,企业反应能力的大幅提高。这些优化环节的实现,自然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后,从企业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的梳理,能够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安排生产任务,根据生产任务制定采购计划,从而使生产的整个链条得以整合相连,建立完整的企业生产流程。

2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共享有待加强

就目前的部门办公系统中,其系统对于自身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办理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系统明显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信息局限于各部门,互相独立而无法共享。加上系统本身路线的分割,直接造成了各个部门直接信息的不流通和集成困难,基本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和集成的目标,导致信息无法达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其价值无法被充分挖掘,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归根结底,由于各个部门的职业功能被分化,加上缺乏信息共享的平台,导致同一来源的数据,会因为其收集的渠道不一致,会使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这样的偏差就会使本来可靠的数据丧失其可靠度和真实度。众多这样数据的积累,就是造成整个数据系统信息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

2.2没有建立标准的信息规范

企业高层在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上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缺乏相关操作的标准,而且下属各个基层对信息的处理差异较大,造成了企业高层和下层之间的信息不能交流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的现象。

2.3对信息的开发利用缺乏规范

对信息的开发,需要对很多环节进行细致认真的处理。这些环节需要参照相关的处理标准,标准的缺失会影响信息建设的继续推进。而对于信息建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是角度不同,也许是处理方法不同,也可能是个人观念的差异,总的来说,没有一定的标准,信息建设就不能得到合适、整齐、顺利的推进和实施,所以建立相关的标准并执行是必要的。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标准进行检验和对比并加以反馈,能进一步完善和逐步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通过分析,在了解了目前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环节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优先从根本上处理好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实际操作的配置优化。一方面,要解放管理者的思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本质上是和基础的生产运营工作一样重要的,对此,管理层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能只是将信息化作为衡量优秀企业的标准之一,而是看作整个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要对广大的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共享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信息化建设是对各个部门进行信息的统筹,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信息化的运营过程中,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保存是有一定要求的,对信息的管理是与日常企业工作息息相关的,对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装备是必须的。备份系统、防火墙、VPN等都是很好的技术手段,然而现代社会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技术日渐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存理应被人们所重视。

4结束语

对煤炭企业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毫无疑问是一场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企业变革。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促进两方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我国煤炭工业的技术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和高效的资源利用,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经营链条,实现企业自身的改革和蜕变。

作者:刘鑫 霍栋 单位: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

第2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Su Tongji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Wanbei Coal-ElectricityGroup Co.,Ltd.,Suzhou234000,China)

Abstract: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promo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Chongzhongzhi is very importa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informatization,our country collie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continuously go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bidirectional propulsion,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satisfactory.This article has first analyzed the co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on information causes,and then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Coal mining enterprises;Information technology;Status;

Development direction

企业信息化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将高科技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息资源开发效率。它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从而改善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想融合,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更新管理理念,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现代企业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控制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关注企业增值链环节的有效管控,追求关键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合理化、科学化,重视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状况,从而实现全局范围的有效管理和有序运营,改善企业的竞争素质。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对信息化的内涵理解存在片面性

很多的煤矿企业没有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单纯地把购买硬件设备的多少、有无局域网、是否应用ERP管理软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一味投资建设面子工程,购买硬件设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信息化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各个层次的人们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基础的,不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只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手段。

(二)脱离企业实际

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充分结合实际,缺少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考量。信息化建设没有进行前期调研,不了解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实际应用要求,盲目地照搬别的同类企业的建设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调整方向要视煤矿企业的规模、管理方式、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三)领导重视不够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重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极广,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煤矿企业领导的重视,但是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煤矿企业领导已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员提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但不同的领导对先进管理思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企业领导难以下决心全面推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有效地领导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制约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原因

首先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经常是井下作业,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企业领导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决策时,往往顾虑到生产安全的有力保证。其次,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涉及到大量成套设备,设备的复杂性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难度;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僵化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但是目前与新技术配套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组织框架还不够完善。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部门冗杂,内耗多,整体效益不高。传统管理模式下,不少领导管理思维落后,这些都制约着信息化的发挥。企业改革是改变过去维持的经营常态,员工很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很多企业决策者也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失败。现实生活中不乏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归根结底,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没有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实施过程遇到障碍时,或者在系统上线后的短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就轻易放弃。

三、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信息化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该落实到实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针对自身的情况来开展,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策略。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或者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信息化建设开展的侧重点也会不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务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新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与企业体制、技术情况等各个方面相匹配,需要一定的周期。领导者要认识这一现状,不能急于求成。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之初,要有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执行。总体规划可以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避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弯路。可以使得企业上下对信息化建设有个总体的初步统一的认识,可以保证后续信息化建设的连贯性。在总体规划中,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然后分步实施。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的要素见下图

信息化建设要遵照一定的流程,定期按照阶段性的目标,检测信息化的成果,信息化的开展顺序要先从企业生产管理急需和信息流比较稳定环节展开,然后逐步扩大化,以点代面,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的同时,增加人们的信心,同时也为下一步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煤炭企业生产环境恶劣、危险性大,安全性是煤炭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生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务必随时了解到生产过程的各种安全参数,严防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灵、通信快,方便生产调度,便于领导决策指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达到减人提效,增加矿井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做好长远战略规划

在选择软件和硬件、系统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也要为今后的升级奠定技术基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保持技术的连续性和先进性,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并能降低系统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长.企业信息化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景兴明.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张鹏.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信息化[D].苏州大学,2002

第3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41-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物、财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引进先进的采掘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已建成的现代化通讯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我国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安全信息调度系统,其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煤炭工业信息通讯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的生产安全调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瞒报谎报现象突出、现有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不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管的需求、安全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发挥公众舆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等。纵观发达工业国家煤矿生产管理经验,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煤矿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信息质量,进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变革落后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整体协调性。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仍然暴露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管理效率低下、内耗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3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且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条件差。“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煤炭企业将“首当其冲”。因而,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产业改造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煤炭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以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为核心,实现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采煤技术、采煤工艺、自动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在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在“采煤”环节实现高度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地面集中监测;在“运输、原煤加工及装车外运”环节实现地面集中信息采集和控制;在“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井下实时监测、地面自动化控制,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所有关键运行设备实施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的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可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以数据库高度集成和共享为支撑,实现管控一体化。是指采用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建立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WEB数据库、生产状态数据库、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库等,为生产调度、管理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查询,从而保证生产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和避免重大故障的发生。同时,通过管控一体化的运行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息门户,为企业决策者、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

四、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 扫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类因素,促进企业发展力

一是注重自主学习,提高职工素质。煤炭行业整体人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思想意识落后,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障碍。通过信息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学习、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克服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工作,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行政效率。一般来讲,煤炭企业总部与其下属各矿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文件、图纸及其他相关信息需人工直接传递,速度较慢,难以及时传递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使之与地测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和安全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无纸化办公。

三是促进企业形象改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由于自身作业的特殊性质,加之对自身形象重视程度不够,在公众心中留下了“脏、乱、差”的形象。而且,煤矿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一直为周边群众所厌恶。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和矿区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有针对性地采用清洁开采技术、洁净煤技术和土地复垦等技术,努力营造绿色矿山。同时,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同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甚至可以同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彻底改变煤炭企业的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煤炭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大,用途广泛,企业领导对资金使用决策的难度较大。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预测。

2 变革安全监测方式和手段,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所限,安全问题是一直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煤矿的“一通三防”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瓦斯监测系统、井下跟踪定位系统和安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信息、生产调度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保证企业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管理部门实时获取安全、监察信息,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第4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煤炭行业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54-01

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将煤矿整体的生产过程和事务处理以及物资材料的移动等各方面业务进行数字化,使得煤炭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管是帮助企业将市场经营范围进行扩大还是将投资成本进行降低以及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等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1 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煤炭在全球生态环境中都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煤炭行业也是一个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在经营模式上的特点直接导致煤炭行业在现今社会市场中必须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笔者认为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决策支持系统

煤炭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更加全面完善。所以,不仅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且还需要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将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相互促进,提升煤炭企业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在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过程中,对于市场信息以及行业基础信息都需要及时进行了解,能够帮助信息资源系统更好的建立,于此同时还需要依据煤炭行业当中的专家和社会中相关生产的专家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发煤炭行业信息化的智能系统。

1.2 管理信息化

在煤炭企业整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机的相互结合在一起,对于国外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他们所采用都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有效的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在煤炭企业的开发和生产以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集成和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实现物流和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这样的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够将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

1.3 安全信息化

在煤炭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煤炭行业去在生产中应当将安全监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完善是。目前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在很多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是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系统。

1.4 贸易信息化

煤炭企业在社会中进行贸易的时候,需要探索一个全新的贸易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拓。在煤炭的销售领域和物资的采购领域试点进行电子商务的B2B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很多的个性化特点对于改善企业信用状况和减少相互拖欠以及降低产品库存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信息化建设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及使用,使得市中各类信息都超越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界限,导致社会中经济活动有着更加广阔的世界市场,企业和顾客之间的贸易将不会再有地域和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有效的将交易成本进行降低,使得企业员工劳动率得以提高而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的提升。

煤炭行业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管理,凭借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之间的相互连通,企业对于国外先进信息化技术和国外市场的动态都会有着最新的了解,有利于企业能够及时的发现市场中信息的机遇和风险,这样企业在面临机遇和风险的同时能过快速的做出反应,做好相应对的措施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以及决策者,对于市场中的各类信息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了解,这样才可以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全面的进行实施,这将使得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与过去相比将会有着极大的变化,决策者在收集信息方面也会更加的方便可行,甚至可以做到随时收集,时效性也有了更大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为煤炭企业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以及实行科学化管理和决策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对于企业在决策中的不确定风险也给予有效降低。

企业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以及传递等工作都可以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增强了工作进度的失效性,减少了人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且还有利于人员能够从本质上更好的判断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对井下危险的预警、预报、预案等,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控各部门和各生产环节运作状况,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可以形成企业人才的优势:(1)企业信息化的建立需要懂得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2)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给企业的知识型人才创造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这两点也足以体现出对于企业与昂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挑战,对于一项全新的科学信息技术的出现,每个员工都有因为这项新技术应用于岗位而自身素质跟不上而被淘汰的危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员工而言有着刺激和推动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信息化建设,不仅能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而且使企业监督管理职员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其实质就是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新过程,其中主要事项有以下五点:(1)对于管理流程进行改进。(2)全面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将企业体制进行创新。(3)在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创新。(4)将传统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对于行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5)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需要进一步进行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立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欲必须要紧紧的抓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将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加以全面的改进,运用信息化经营模式带动企业的现代化更好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得以加强,更好的满足国民经济对于能源的需求,全面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

3 结语

煤炭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的得以发展,就应当更好的把握如今的信息化机遇,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全面得以提高,制定做好持久战长远生存发展的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文全.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2] 王卫峰.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煤炭企业快速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11).

第5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受到“富煤贫油缺气”资源现状的影响,一直以来,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消费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和7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0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9.73亿吨,接近30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7.68亿吨,年均增长1.92亿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将会接近32亿吨。

可见煤炭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人可以否认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成绩,黑色的煤炭让人想到的更多的是各种“黑色”新闻。“矿难”、“产能过剩”等负面消息不断在刺激着世人的神经。

对此,整个煤炭行业在不断加深自身的改革步伐,在市场化改革、向国际进军、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两化融合”大潮下,煤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前《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门走访了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煤集团”),感受到阳煤集团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阳煤集团信息化所建设开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就构建了局域网络,并自主开发了煤炭销售、生产调度、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众所周知,近一年来,山西的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工作,这为包括阳煤集团在内的山西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山西最主要的煤炭企业之一,阳煤集团也兼并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煤矿。阳煤集团的管理范围从过去集中在阳泉市周边,一下子扩大到从晋北到晋南六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如何实现对这些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工作,首先就是要将各项数据即时传回集团的总部,这就需要将阳煤集团的信息网络也扩展到这些煤矿。众所周知,这些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煤矿所在地的通信基础设施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煤矿所在地甚至都没有手机信号。

为了对这些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阳煤集团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于是成为了“兼并重组”工作的“排头兵”。每兼并一个新的煤矿,信息中心的人员就会去当地了解网络、系统建设等情况。一位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地说,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中,估计没有人比他去过的兼并煤矿多。

正是有了这些“排头兵”,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确保安全生产是首要任务

自国家在2010年8月30日通过《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并从2010年10月7日起施行起,“矿长下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安全发展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张国宝曾经表示,重大矿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使煤炭工业的成就变得苍白。”

关于矿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煤炭产量大、煤矿地质条件差等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和技术上的因素。矿长下井,必然会起到对安全生产工作更重视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整个煤炭行业是否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投入呢?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普及的情况下,能否让IT承担起安全生产的重任?

新景矿隶属于阳煤集团,位于阳泉市西部,出产优质无烟煤。在新景矿的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几十个大屏幕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煤炭洗选等工业视频及监控信息一目了然地实时显示在不同的区域。有四个显示着佩戴安全帽的矿工头像屏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新景矿信息中心主任杜世顺告诉记者,这是新景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人员在井下信息跟踪的显示屏。“这四类戴安全帽的人分别是正在井下跟班的矿领导和部门领导、基层队组干部、各工作面的安全员及急救员,调度指挥中心可随时与井下这四类人员保持通信联系,以处置井下各类情况。戴帽子的代表了已经下井,没戴的就是没有下井,红色帽子的是党员。全矿的所有人员,都包含在人员定位系统中。谁下井了,什么时候下去的,目前所处位置及行动轨迹等内容,系统都可以实时显示。到了月底,所有数据还会自动汇总传输到考勤系统中,作为员工工资计算的依据。”

杜世顺表示,通过RFID技术,根据“一人一卡”的制度,矿工带着内含芯片的安全帽下井,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个工作区域,有哪些人在岗,带班的领导是谁,每个人下井时间是多少,如果一旦某个人下井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及时返回地面,系统就会报警,调度会及时与此区域的负责人联系,直到落实排除安全隐患为止。

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副总韩立武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阳煤集团在下属的开元矿、新景矿、一矿、二矿、三矿、五矿完善了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实现了对井下任何指定区域的人员跟踪和定位的管理,对于实施掌握入井人员信息,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韩立武向记者表示,在阳煤集团,确保安全生产是信息化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据了解,阳煤集团下属新景矿等多个矿通过井下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围绕安全生产的流程,使矿井实现了对生产作业系统和“一通三防”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和透明管理,将生产作业现场的各种原始信息完整地传输到信息化平台,经过整理、优化后,进入数据库系统。通过对井下有害气体监测信息的采集和超限的信息,构成了安全生产防护体系。

“阳泉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所以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所以我们建立了动态实时的‘数字煤矿安全’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矿井瓦斯的多级安全监管。”韩立武说,系统以所属各矿井检测系统为基础,以各个矿井检测系统检测数据为来源,实现全集团全部检测系统的矿井检测数据的联网。

韩立武认为,有了这套系统,建立的不仅是地面矿-集团公司-省局三级管理机构对煤矿井下现场作业环境的全面动态实时监测监控,同时为井下瓦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预防瓦斯事故,超前正确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数据分析信息和资料。“现在通过系统,一旦发生瓦斯浓度超过标准的情况,瓦斯超限的地点和浓度数值都能够实现风电闭锁,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到相关各级责任人,从而保证了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在新景矿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新景矿通过以太网建立了井下安全生产综合分析执行系统,通过对作业地点、井下设备、工业视频等综合情况的检测,实现了根据生产地点变化、灵活组织界面的动态的、直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过去都是打电话询问井下情况,现在是通过远程监控和计算机桌面监控,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实时了解井下煤炭生产各个系统的实施运转情况,并根据系统实时数据合理组织和指挥生产。”杜世顺介绍说。

系统整合

走向集团管控

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曾经提出“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突出“三个延伸”。“三个延伸”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管理应用系统向工业监测监控系统延伸、地面系统向井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延伸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阳煤集团的企业业务系统向企业综合应用门户延伸。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阳煤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研发的、依托企业网络平台的公司内部办公、运销、物流、合同审计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司管理信息化、业务数据电子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等目标。”韩立武说。

煤炭销售是煤炭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阳煤集团的生产需求,煤炭外运受阻,严重制约了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阳煤集团全面实施了公路运煤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所生产的煤炭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公路运输。为了把这部分运输及销售等工作有效地管理起来,阳煤集团开发了“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

“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公司管理的所有的近2500辆运输汽车进行ID卡信息管理,在每个发运站,建立车辆ID卡信息的门禁系统, 车辆的智能出入管理系统。在发运站的出入口和装载处安装工业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监控。将所有的汽车衡计量系统通过局域网相连;根据车辆的ID卡号,自动记录车辆的装载净重值,实现公司、矿、部、厂各种报表统计、浏览及打印功能。”韩立武说, “这套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煤炭公路运输能力,2009年年运输能力达到了1200万吨,2010年计划达到1600万吨,基本杜绝了跑、冒、漏等浪费现象,对装车过程实现了精细控制,运输损耗率降低到0.5%以下。”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阳煤集团从过去的传统煤业,不断向非煤等业务领域扩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个直接的问题,企业调度指挥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广、涉及的行业和内容也越来越多,依靠传统的调度业务管理模式和技术已经无法支撑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构建了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它可以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生产现场信息和分析统计数据,使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具有准确决策、高效指挥和快速应变的能力。”韩立武说,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包括有三大子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包括煤和非煤企业的关键生产环节的视频监控;生产现场监测指挥系统可对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生产现场数据的集成,其中包括人员位置监测、煤炭产量检测、生产环境监测;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集团与二级单位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

对于阳煤集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杨义林坦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会遇到“信息孤岛”和系统整合的难题。而要消除这两个难题,真正的难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于业务管理流程的理顺。“通过搭建集团的合同审计系统和物供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摸索以及开元矿‘煤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继承,为今后实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积累了经验。”

背景资料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成立于1950年1月。经过60年的发展,阳煤集团已经成长为以煤炭和煤炭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铝电、建筑房地产、机械电气、贸易服务多元化强盛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包括国阳新能和山西三维两个上市公司在内的148个子公司、分公司,在册员工13万人,2008年营业总收入达到343亿元,2009年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9位,2009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0亿元。

阳煤集团实施“强煤强化、五年千亿”的发展战略,煤炭与煤炭化工产业横跨晋冀鲁京渝5省15个地市。目前阳煤集团已经拥有煤炭产能4500万吨、煤矿基建技改规模6000万吨、化工产能7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60万千瓦、氧化铝产能40万吨、电解铝产能12万吨、建筑建材和房地产销售规模35亿元。

链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节选)

近期煤炭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企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日、韩等国家和欧盟纷纷出台IT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国家的信息能力。如美国政府2009年2月颁布“美国经济重建和再投资计划”,将“宽带技术普及计划”列入其中;日本政府2009年4月出台“三年IT紧急计划”;欧盟在2008年底宣布的2000亿欧元经济复兴计划中出资50亿欧元用于宽带网络建设。这些计划旨在将IT应用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应对危机的社会信心结合起来,不仅能推动实体经济的恢复,而且会孕育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当前,中国煤炭企业参与国际间的贸易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对外扩张速度史无前例,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

2.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矿山”、“三网融合”等方兴未艾,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 要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十一五”期间,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很多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始从“基础建设”阶段向“集成”阶段转变。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中,97.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97.4%的生产型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88%的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化,79.1%的企业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75.4%的企业实现了进销存管理信息化。对照国内先进的中央企业,中国煤炭企业的总体水平尚达不到上述水平。对此,煤炭企业要准确把握本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积极开展深化应用工作。

4. 与世界和国内先进水平对标,分析存在差距,加快信息化进程。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信息化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信息化工作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抓不住重点,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分析研究,围绕发展转型,明确信息化目标。三是信息化领导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成立独立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是工作力量薄弱。煤炭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配备一定数量、精通业务的专门人员。四是信息化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集团化运作的要求对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和集团管控,各级单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6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亟须解决的问题。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是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当中的一件大事,其最终目标是把信息流和数据流整合在一起,协同运作,最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一、企业信息资源平台运行的现状

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措施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推进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通过信息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1]。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在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方法和突破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推进的工作宗旨,巩固基础、丰富内容、提高质量、规范管理[2]。

二、企业信息资源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组织架构理顺、产业板块细化、运行机制规范等整体战略工作部署的调整,对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影响和制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的问题也彰显出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信息工作组织体制存在多头管理

目前,多数企业下属基层单位未设专门的信息组织机构。一是信息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使信息资源的采集出现空白。信息上报往往一个目标多个部门取数,取数要求各异、标准不一,使信息工作的管理无法实施有效的考核,直接影响了上报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企业规模影响了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企业规模有限,尤其是资金不足直接制约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二)信息员队伍建设缺乏体制保障

队伍建设始终是搞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尤其是信息工作,如果没有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队伍,信息工作就会脱离实际。信息员队伍建设是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的关键,信息员自身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上报信息的质量。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员队伍均为兼职信息员构成,由于缺乏组织体制上的保障,各企业在信息员的选用上往往忽视了信息上报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信息员不仅是兼职,甚至有的身兼数职,在选用信息员条件的要求上无法兼顾信息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文字写作能力和新闻编辑能力等素质的要求,同时由于缺乏组织体制保障,导致一些信息员认识的片面性,不重视信息上报工作,使企业信息的采集工作极度被动,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信息调研分析职能未彰显

信息调研既是各级领导掌握整个企业情况的“窗口”,又是企业沟通内外的“渠道”。加强信息调研旨在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探寻工作对策、总结提炼经验,将调研信息成果转化为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信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而组织体制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信息工作调研决策主要职能的偏离。

三、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信息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工作规范化管理

一是按照企业“管理层次化、部门职能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归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原则,形成从上至下的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职能、统一管理,推进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达到有效整合内部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来源,畅通报送渠道,消除信息报送盲点的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全面反映和助推企业工作的作用。二是按照垂直管理与横向协调相结合的原则,顺畅信息采集报送渠道,解决企业系统内部信息管理机构的空白,各基层单位配备专职信息员,上下一盘棋,统一步调,做好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提炼工作,分层次广泛采集、捕捉、提炼、传报全系统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按照信息采集报送、整理、审核、编辑等环节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做到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反馈宣传,保证信息宣传报送的时效性,发挥信息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提供信息保障支撑

一是提高信息员工作能力。要求信息员发扬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刻苦钻研写作知识,勤写勤练,掌握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综合表述能力,确保信息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二是加强学习培训。采取举办业务讲座、交流经验体会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要求信息员积极主动地参加有关活动,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主动报送信息,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出台激励措施和完善信息员考核标准。每年度对信息员报送的信息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信息工作完成好的单位、信息员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加强信息调研,发挥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是坚持信息和调研相结合,不断提高信息调研工作水平[3]。不仅要重视信息工作,更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注意调研类信息的报送。要从大量的动态信息中筛选调研项目,通过调查研究,发掘深层次信息,提高信息质量。二是把调研信息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总结工作、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作为决策的基础与依据。把调研信息工作纳入每位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三是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关系到企业转型发展的热点问题、领导关注的亮点问题,加强信息调研,有针对性地让信息员阅读一些重要文件、参加或列席一些比较重要的会议,以便拓宽其获取信息和材料的渠道,大力提升信息的综合参考价值和使用效率,最终目的是服务领导决策、推进工作开展。

企业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为领导掌握下情、科学决策和指导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资源平台,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玮.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J].煤炭技术,2010,(8).

第7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资源型 煤炭企业 发展 对策

煤炭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第一能源,承载着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当前煤炭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形式逐渐好转。煤炭企业要抓住当前的在好形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努力提高煤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推进煤炭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要增强大局意识,努力提高煤炭安全供应能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科教兴煤,推进煤矿技术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安全生产,确保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等,这些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

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作为现实经济系统中的一种中间组织,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减少无序竞争,消除经济波动,提高各种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促进经济与技术的有效结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道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如美国大部批煤炭生产已被整合进10大生产商,其份额由1983年的33.85%提高到2001年的63%,大大改善了美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已经到了不调整产业结构就不能发展的时候,必须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模式,抓紧培育和发展煤炭大型企业集团,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个体,提高产业集中度,使我国煤炭工业尽快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政府在大集团、大公司的组建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主体是现有的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曾在维护社会稳定、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政府有责任以国有出资人身份解决好产权问题,特别是选择组建主体上,要授权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为整合的主体核心,充分发挥其已有的资本运营、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增强企业集团在市场上竞争力和控制力。

二是政府应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继续对煤炭行业加强宏观调控。由于前几年煤炭总量供大于需,国家实施的对煤炭生产宏观调和“关井压产”政策,对调控煤炭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00年以来关闭了大量小煤矿,使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所好转。所以,政府宏观调控煤炭总量、关闭小煤矿的政策要长期下去。

三是政府部门要为大集团、大公司的组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在授权经营、对外资产重组、行业关系协调、区域关系协调、剥离社会职能、辅业改制、企业集团合并纳税、落实煤炭自主经营出口权、减少行政性审批项目等方面,给予企业集团必要的政策支持。从而帮助企业甩掉包袱,增强大集团,大公司自我发展的活力。

四是煤炭企业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做大是把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做强。做强是做大的前提,做大是做强的结果,只有把企业实力做强,才能把企业的规模做大。因此,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成本和产品优势,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创新经营,并逐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与应变调控能力,才帮能使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煤炭产业链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实现企业可持续链条为突破口,在产业替代战略的指导下,以构造产业链条为突破口,以实施多元化产业管理为主要手段,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产业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的过渡,以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

1.煤炭企业多元经营的类型。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有三种类型:一是向煤炭产品生产工艺相近的产业发展,即横向多元化。二是向与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系的行业发展,不仅可以向生产过程的前序延伸,发展原材料产品,也可以向生产过程的后序延伸,发展深加工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即纵向多元化。三是跨行业或部门开发,即混合多元化。对现有国内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的煤炭企业大多是纵向多元化的模式。

2.构造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着力解决企业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一是“跑马圈地”,扩张资源。对资源型企业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占有资源的份额越大,谁就有发展的后劲和说话的份量。把重点选在后备煤田和资源储量的扩张上;加快收购和整合地方煤炭步伐,全面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现有煤炭资源,最大提高生产能力。二是把产业纵向延伸作为构造产业链条的主攻方向。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坚定不移地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煤-电,煤-焦-化,煤-建筑、建材,煤-油,煤-气化、液化等多个产业链条。三是打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等限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破产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开放搞活非煤产业。

三、坚持科教兴煤,推进煤矿技术进步。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好转,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煤炭工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形象,提高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实施科教兴煤和人才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1.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对那些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煤炭工业未来的共同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尤其是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煤矿安全、清洁利用与环境保护,煤矿信息和科学管理等技术。建设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基础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煤炭工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煤炭企业的集约型成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煤炭产业,实现跨走式发展,加快煤炭工业化进程。搞好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努力提高采、掘、运、安全监测、冼选加工等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

2.提高素质,构造学习型企业。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汇集机制。调整政策,多方式吸收引进优秀人才,让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那些有真才实学,吃苦能干的人才热爱煤炭事业,献身煤炭事业,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在企业的比重。二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学习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工岗位培训,推进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倡导终身教育和学习的良好风尚,打造企业文化氛围,全面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构建学习型企业。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从促进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生产关系围绕市场、资本、新技术大幅度调整,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历史转型等意义上讲,网络信息技术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信息经济的出现,将给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的生产、营销和服务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面对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煤炭企业只有顺应时展潮流,立足实际,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体制、传统产业,才能够在这场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全面实施信息化改造,尽快建立起来完善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运行体系,实现企业管理人员由日常运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企业经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把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

1.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选择煤业公司作为突破口,从财务、销售、物流三个方面入手,导入现成物流理念,构建现代物流系统,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传递、反馈体系,形成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操作平台,从而带动煤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坚持改革创新,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一是坚持制度和管理创新,建设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构建产学研一条龙的技术开发创新运用体系,建立健全决策层、管理层和开发层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全面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煤炭企业与时俱进,促进煤炭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大力推进煤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开展煤矿专项整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引导、规范、改造和提升煤矿企业,才能产量上规模,安全、质量标准上等级,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企业战略管理》徐二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张明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第8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煤矿采煤 应用 分析研究

在我国,煤炭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随着科技水平以及工业水平的突飞猛进,我国煤炭行业为了满足竞争需要也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加快了技术革新的速度,从而使得整个煤矿的产业链得以升级。因此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煤矿采煤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自动化综述

自动化技术就是指机器在没有人为操作或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照实现预定的指令或程序对过程或莫操作进行控制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实现了生产过程从手动操作向机械自动操作的转变。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无需人员操作,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可是实现对高难度工程的操作;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煤矿开采中,解放了劳动力,节省了资源并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下文对其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二.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煤中的应用

1、在采煤环节的应用

在煤矿工作中,产煤是最主要的环节之一,自动化在产煤环节的应用优化了整个煤矿产业,它提高了产煤的生产效率,并且使采煤工作更加安全。电牵引采煤机是自动化技术在采煤环节得到应用的典型,它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并完成相应的工作。电牵引采煤机的工作性能非常好,在实际操作中操作方法也较为简单。用户只需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方式进行设定,他就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独立完成相应的采煤工作。电牵引采煤机的户主要优点包括:其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程序可靠。因此,此项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在煤矿挖掘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应用于煤矿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采煤工作是煤矿企业工作内容的重点,但是其他环节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挖掘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掘进是煤矿开采的基础,如果基础工作完成质量不高的话,对于后续的煤矿开采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掘进的效率就决定了整个采矿过程的效率。自动化在煤矿掘进环节的主要应用体现是掘进机的使用,其主要特点是使开关箱、操作箱、照明灯以及压扣控制按钮等操作更加安全,这主要依赖于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自动化与液压系统的配合,使得掘进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由于效率的提高使得煤矿挖掘工作的工作周期大大缩短,为后续工作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3、在矿井提升中的应用

在矿井提升环节中,自动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矿井提升就是指将煤矿开采出来后运至地面的过程。以往的矿井提升工作存在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效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此环节以往主要是靠人力来完成;二是安全问题,此环节对于矿工的生命安全的威胁是极大的。因此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此环节通过对提升机的使用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

4、在煤炭运输中的应用

采煤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开采出来的煤矿的运输,在未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前,其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人力运输,搬运输送煤矿。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后,运输方式变为使用皮带式传送带对煤矿进行运输,大大的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耗费。皮带式传送带的最大优势在于在操作使用上安全可靠,运输量巨大,运输效率高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皮带式传送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三.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煤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自动化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提高效率方面能够进步的控件还是非常大的。综合上述应用得出其主要优势包括:

(1)安全性能高。煤矿工作属于高危作业,由于是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解决,使煤矿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生产效率高。与人工操作相比,对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煤炭企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自动化技术不需要人的参与与干预,通过预制程序,能够实现自主独立作业。由于在使用上没有时间的限制,使得人力物力资源得以节省,是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3)技术创新。自动化在煤矿采矿工作中的应用,使煤矿产业的技术不断被更新,从而使煤矿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自动化技术适于其他开采运输技术等相互配合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了煤炭产业技术的更新升级的步伐更加快速。使得整个产业的技术得到革新。因此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煤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好大的提高了社会效益。因此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煤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煤中的应用,对煤矿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也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虽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现实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械自动化技术必将不断被完善,使煤矿采煤工作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建文,张于江.基于多传感器的电牵引采煤机综合监测系统[J]. 电气应用, 2007 (9)

[2] 龙钢. 我国大功率采煤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方 向[J] .矿山机械 , 2009(24 )

第9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近年来,安徽省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狠抓工业领域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迅速成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明显增强。主要做法是:

(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修订了《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程序和要求,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意见(送审稿)》、《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送审稿)》和《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送审稿)》等一系列的文件,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2007年234家技术中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4.2亿元、利润121.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47.6%和47.9%,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中心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连续多年大幅增加,2007年已达到151.5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通过不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了经济技术资源,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成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核心。

(三)推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安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煤矿安全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铜陵有色技术创新院士行”等3次院士行活动,共邀请了53位代表我国行业最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参加,共作学术报告30场,达成项目合作协议37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武汉、马鞍山市等省内外开展了4次规模较大的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

(四)围绕加强创新品牌产品建设,启动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产品做强做大,形成一批亿元销售收入的重大新产品,带动我省产品结构调整,安徽省经委按照“加强引导、鼓励创新、扶持重点,培育品牌”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编制了《2008年安徽省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项目导向计划》,共269个项目,总投资181亿元。项目支持的重点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预计可开发100项以上重大新产品,新增新产品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五)以抓好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完成了《安徽省企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完成了50户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工作体系,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应用的企业由62%上升到83%,开展财务、采购、销售、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企业,由65%上升到90%。

经过努力,安徽省企业已初步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投入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我省65%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67%的科研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于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政策研究和落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做好《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和《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等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我们始终把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摆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在资金上,对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积聚,逐步形成定位明确、机制灵活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下一步,重点在汽车、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等我省优势行业中,再努力培育发展一批优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实施创新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项目和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计划的实施,支持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重大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名牌,以增强安徽工业的实力。2009年,我们将按新近出台的《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认定,进一步推进我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工作。

(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安徽省经委将组织省有关部门和各市经委一起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意见》;打造“安徽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通过吸引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企业加强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性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加速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的产业化;实施省级技术中心企业“1+2”计划,引导每户省级技术中心企业与2所以上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与方式;大力推广应用安徽省产学研网上洽谈和交易平台,在网上实现产学研供需与成果交易,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权责利益关系明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突出安徽省经济带动性大的重要骨干企业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两个重点,不间断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加大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全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继续提升汽车产业,把安徽省建设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大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不断改造提升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等传统产业,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培育一批贸科工农相结合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