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讣告范文

农村讣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讣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讣告

第1篇:农村讣告范文

首先是了解我们志愿村的大概情况.我们先是与村支书的一次聊天,了解到这满村上下房前屋后,见缝插针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树,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摇钱树埃原来早在前几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为老百姓栽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果树,于是他们买来了几千株柿子树苗。现在,村里共有5000多棵现在挂果的柿子树,平均一棵柿子树一年就可创利200多元呢!

这些果树有村里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售后的收入根据各家住房周围的树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户,仅此一项就给老百姓增收不少。说到这些周支书的眼睛里漾出了阵阵喜悦,说到这田间的农作物,他更是激动不已,喜的合不拢嘴了。前年,村委一班人出马,给村民们联系了为南韩一家公司育种的活计。现在全村的育种田已经达到100多亩,而农民的收入更是因此而上了一个新台阶。

村领导管理有方,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先说这个村里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凡是有违反者,都要照章处罚。村民们都觉得邻里乡亲吵吵闹闹,丢人不说还要受处罚,还得耽误精力,实在不合算。所以,这个村现在可以说是安宁无事,听村里一位老大爷说,村里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就连乡亲们之间小吵小闹也很少听说。村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这十几条平坦的大街吧,周支书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19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全村修十几条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以后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小学校长介绍说,全村学龄期孩子没有一个辍学或退学的。

第2篇:农村讣告范文

一、农村妇女撑起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一)妇女成为经营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排头兵”,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引导、帮助广大农村妇女不断学习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妇联与时俱进,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县委党校,每年培训妇女学员1万人,逐步建立起文化、实用技术、新技术、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5个层次的培训体系。组织了“百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培训,开展了“科技服务百千万”行动,科技服务大篷车、直通车,组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讲座、咨询,组织农科专家讲师团,把农科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建立了农技专家—农家女联系卡,为农村妇女与农科专家结对子牵线搭桥。近15余万农家女直接接受了培训,并有6000多名农家女与200多名专家、农技员结成了科技服务对子;100%的村妇代会主任经过了“绿色证书”培训;接近3000名妇女获取了初级农民技术员资格。同时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争当致富能手,争当致富带头户”的“双争”活动、“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机关妇女受教育,农村妇女得实惠”城乡妇女结对互助、“百岗联百村建农家女书屋”等活动,促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城乡妇女的交流沟通开阔了农村妇女的视野,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妇女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女能手、女标兵、女农民企业家层出不穷,女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涌现了一批批集农工贸和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也成长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巾帼科技种养大户和农民女企业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妇女回乡创业,办企业,上项目,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女能人,实现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良好循环。全县涌现出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村妇女13多万人,女厂长、女经理、女企业家89名,219名妇女获市以上荣誉称号。苏村镇姚家官庄村妇代会主任李洪美,通过培训学到了奶牛养殖知识,办起了养殖场,并创办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全镇奶牛养殖户达217户,奶牛存栏570多头。广大农村妇女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妇女成为管理村级事务、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的积极参与者。各级妇女组织通过举办巾帼文明队风采展、巾帼展风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展示女性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妇女观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权益的浓厚氛围。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广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县妇联深入开展“党建带妇建”工作,抓住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争取各级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出台钢性政策、严把选举方案、畅通选人渠道、专题进行考核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目前我县600个行政村有507名妇女进入村两委,占行政村总数的84.5%。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反映妇女诉求,带动群众致富,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岸堤镇格拉山后村民大组负责人张昌云上任仅两年的时间,先后清理了三角债,筹资12万元建起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打大口井1眼,引水上山发展经济林15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亩,中药材160亩,把昔日又穷又乱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一个民富村安文明向上的先进村,2007年,张昌云被市妇联表彰为“十大魅力女村官”。女村官们不让须眉,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妇女成为弘扬文明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科普宣传、法制教育、全民健身、美德建设、安全知识六项活动进家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传播了文明新风,维护了社会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在不断充实。“和谐型、学习型、创业型、廉洁型、环保型”等特色家庭的培植,使“平安家庭”从抽象的概念活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家庭形象,创建活动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全县涌现出“学习型家庭”100个,“创业型家庭”100个,“绿色和谐家庭”100个,各级各类“平安家庭”10000多户。为美化环境,广大妇女自觉庭院播绿、社区护绿、广场植绿、家庭评绿,围绕“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和谐进家庭”活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概念。2005年以来,全县参加植绿护绿的农村妇女达13万人次,义务植树60多万棵。同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活动,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恒爱行动”、“爱心妈妈”。全县近6万名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300多名女性争当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捐款130多万元,编织、捐赠衣物2万多件。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弱势群体,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风气,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妇女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沂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把《妇女发展纲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发展新项目、面对新事物过程中存在有心无力、等待观望、临渊羡鱼却不动手“结网”的现象。而且素质偏低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不适应的同时,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规范。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自发的、无序的多,有组织、规范的输出的少,而且往往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少,因此存在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型人才少;基层多、管理层的少;短期工、季节工多,长期工、固定型工人少的问题。输出人员集中在年轻人当中,一些中年妇女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在家闲坐也不愿外出打工,尤其是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农村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不够,家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去年离婚案中,80%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农村中部分男同志还充当封建式家长的角色,对妻子、孩子经常施以拳头、棍棒,给妇女、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妇女因不能忍受家庭暴力,通过法律途径,走出了不幸的婚姻,解放了自己。但是仍有部分妇女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生活在灰暗的家庭中。

(四)民主参与的程度尚嫌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农村女干部比例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副职多正职少的问题,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相比,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影响到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和新农村建设。

三、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努力培育新型女农民

当前,由于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的原因,农村妇女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缺乏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妇女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目前,全县近24万农村妇女劳动力仅有34%的接受高新技术培训,10%的获“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要着眼于为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服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要紧贴农村妇女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领域能够了解政策,能有知识储备,能够大胆发展;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在依托农广校、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演讲、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大棚鸡舍,送到妇女手中,努力把农村妇女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贫困妇女转移培训项目。推动妇女培训列入“阳光工程”,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宣传、安全就业和城市生活常识培训。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外输内转、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等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富余女劳力实现有序非农转移。更重要的是各级妇女组织要整合资源,通过自办、联办、协办、民营、公司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再就业培训和职介服务,努力做到培训与企业需要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提素结合、培训与资格证书结合,实行培训、发证、上岗一条龙服务。通过举办女性劳务集市、妇联劳务市场、与企业挂钩定点招聘等形式,积极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岗创业提供推介服务。大力培养巾帼创业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各级妇联要联合农技部门、科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农民创业指导基地,推进创业信息网建设,搭建农村妇女创业大平台,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解决农村妇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创业的项目,提供项目选择参考,培养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要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叫响“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口号,为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外出务工妇女特别是年轻女性有一大部分掌握一技之长和拥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也有创业愿望。建议政府、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为她们创办、领办民营企业搞好资金、信息、土地、招工等各方面的服务,实现“输出一个人、引回一企业”的良性循环,引导她们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谋发展、奔小康。

(二)建立保障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社会性别意义的评估和论证,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凡是不利于妇女发展的项目,应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以禁止或遏止。在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尤其是要强化社会职能。例如社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援、社区建设、群众自助等等,都要发动社会力量来办。妇联作为妇女群众自己的团体,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层面上去,强化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团队精神,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教育、劳动、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时,要吸收妇联的代表参加,把听取妇联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程序。要注重强化农村妇女的主体性,保证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发挥她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革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新农村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坚持从一乡一土一村一居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农村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在制定政策、引导生产、强化服务等各方面切实树立性别意识,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第3篇:农村讣告范文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素质低。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新移民。随之出现的问题严重暴露了它的弱点,对农民教育的疏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不能使城乡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这样的教育改革是对农村教育的一种歧视,也是对教育功能的一种亵渎。因此,如果要顺利加速城市化进程,教育必须跟上步伐。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实用科技人才奇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促进农村发展有专业优势的农业院校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2.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第一,城乡师资力量配置失衡。城市有一流的师资,有频繁的文化、教学、学术交流。而在农村,拥有高学历的教师的比例非常低,只能由一些在当地来讲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来担当教师,更不要说其他的资源。第二,城乡生源分布失衡。城市的孩子不可能到农村的学校上学,农村的孩子,有条件的和尖子生也在不断地到城市的学校上学。第三,城乡教育资源投入失衡。城市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比农村学校的强,无论是什么渠道,教育经费还是可以保障的。而农村的学校几乎无资可筹,且都负债度日,有的学校甚至连规范的图书馆和操场都没有。第四,城乡学校差距加大,义务教育出现滑坡,尤其是在西部偏远的山区,适龄儿童的人学比例相当低。

3.农村潜在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村也有许多城市没有的教育资源,这正是农村教育中最有的价值一个方面。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抓农村教育,但有些地方执行得不够彻底。比如,推广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不够;很多农村没有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没有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等等。所有这些都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有很多天然的资源。农村教育需要开放心态与观念,主动地与城市交流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自身文化优势,吸引城市的孩子和家长来校学习,同时农村的学校可以与城市联合办学,与社会联合办学。农村的学校可以是多功能的,它既可以是某所城市学校的实验基地,也可以是家长学校。

4.高等农业院校不能直接面向农村教育。农业院校与农村教育存在距离。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大学好像是高不可攀的一棵大树,彼此之间离得很远很远。大学对于老百姓来说又是很遥远的事,是城市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样。其实这是错误的。大学的教授、专家等,他们都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其职责所在。科教兴农就是让专家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一点现在很多农业院校做得都很好,是他们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地头、农民手中。目前,这项工作的普及力度不够,应该普及村、户、人。

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1.农村信息捕获力度小,导致资源浪费。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目前能熟练掌握现代大众传媒手段的人很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在捕获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地区尤其是山区由于没有信息和技术,导致资源闲置浪费。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一直是我国农业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获奖的农也科技成果高达六千余项,但其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及对科技的贡献率均已达到70%一80%。成果转化率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严重阻碍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3.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之所以难以转移,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缺乏相应的生产劳动技能,思想保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与其技术创新能力是成正比的。

三、农业高校服务农村教育的策略

1.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农业高技能教师队伍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业院校为农民教育服务的能力。关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2.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高校图书馆有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新型农民素质教育服务的条件。它不仅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的网络信息资源、专业技术资料、期刊、报纸、影像资料及专业人才等特有的资源,还能凭借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的各类专业资源服务于农民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安全性是其他渠道所不及的。高校在科学技术上占有领先和主导地位,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民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更新构筑了坚实的平台。如何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首先,围绕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理论宣传教育的功能。其次,高校图书馆免费向农村开放或参与农村图书室建设,共享高校图书馆的已有资源。加强与农村的联系,设立基地,培养带头人,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条件。再次,通过与院系合作,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通过大学生下乡活动,抓好试点,逐步推广;正确引导农民参与医疗合作保险、艺术和体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以解决新农民身心素质问题。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农业高校图书馆拥有绝对的优势。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在由图书馆自动化向网络化迈进,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借助各种通信手段接人互联网,接入图书馆远程教育网络,就能够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LS)项目的正式启动,为高效率、高水平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农业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的专业资料与数字化资源优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把国内外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享有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这将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4篇:农村讣告范文

劳动强度大。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尤其是农忙季节,劳动量更大。据统计,有83%的“留守妇女”靠种植业为生。同时,男人外出务工,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

生活质量低。农村“留守妇女”娱乐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有些“留守妇女”常常因为空虚而从事赌博、迷信等活动。由于疲于养家奔波,对子女全面教育和培养意识不强,只注重吃饭穿衣上。她们与丈夫沟通交流少,婚姻生活质量不高。

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不少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担心丈夫是否忠诚,其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有许多“留守妇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责任又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卫生保健差。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荷,“留守妇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放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上,无暇或无经济能力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之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卫生保健较差的现象。

缺乏安全感。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违法犯罪几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男人不在家,睡觉不踏实,缺少人身安全感,她们容易成为农村害案的主要侵犯对象,其家庭财产也成为作案分子的目标。

“留守妇女”在生存中遇到的困境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只有社会各方面给她们以足够的人文关爱,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

1、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文化技能培训,保障她们受到较好的教育,提高文化程度,帮助“留守妇女”掌握实用技术,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要改善劳动环境,积极争取引进更多的适合“留守妇女”特点的致富项目。

2、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一方面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使她们通过读书和参与各项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科学教子的方法。

3、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要组织“留守妇女”参与平安村庄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家庭的和睦、邻里关系的融洽、以及农村的稳定。

第5篇:农村讣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市**区**镇东北部,**河以南,总人口1458人,其中妇女602人,村民居住面积1500亩,现有耕地1188亩,河滩面积586亩。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务农,少数妇女出外打工,主要以作粉刷工人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从**村村民收入情况来看,近几年呈持续增长趋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就目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同实现富裕型小康目标相比,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农民增收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耕地逐年减少,而现有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使得就业岗位有限,这必将会使部分原来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成为闲置劳动力,而妇女由于受行业需求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就业机会相对男性而言则更为困难。二是收入渠道狭窄。农民收入基本依赖于耕种、集体企业安置、临时工及从事个体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三、措施及建议

通过对**村现状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农村经济形势,认为今后促使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发展空间,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教育农村妇女树立市场意识,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大潮。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特色基地,实现从粮食作物的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的战略性调整,促使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第6篇:农村讣告范文

Abstract: Farmers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interests and practice, the level of overall quality of farmers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o teach him to fish than give him fish", it i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solv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kille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ho understand technology and know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lored that how the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e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农民培训

Key words: agriculture;higher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issues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farm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44-02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坚持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促进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业高职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的核心是农业,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其他产业部门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分布在农村,农业的兴衰,农民生活状况如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国家发展理论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也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大机遇。

1.3 农业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农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特色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各类中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2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

2.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农村创业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在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而高职院校则是高技能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具有与其它高等教育有不同教育目的、功能和教育使命,与其它高等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类高等教育。

2.1.1 开展市场调研,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培育社会所需人才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维持笔者组织农科类专业教师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省内农业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规格,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确定了畜牧兽医、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等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工学结合” 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服务” 的办学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做到了当地农业发展建设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解决了农科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供不应求。

2.1.2 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下基层锻炼,组建一流教学团队

学院坚持“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训” 的建设模式,严把教师聘用关,鼓励教师下基层考察和调研及利用节假日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68,建立了一支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兼备的双师结构的名师队伍。

2.1.3 坚持行动导向,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坚持行动导向,包括主观行动和客观行动,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教学过程中推行“情景教学”模式,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景都是包含“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方面的完整的行动体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所有涉农课程在学校和企业专家的指导和监督下施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2.2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养农业致富能手农民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减少农民,转移或减少农民离不开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湖南省是一个畜牧业大省,要想在2020年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就必须有一大批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和会经营的管理者。因此,利用农业高职院校的技术优势,举办各项农业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3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大多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那些经济落后的乡镇给予经济上的扶贫,还不如组织当地农民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2.4 建设农业创业园区,搭建农技推广平台为了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成功对接,学院紧紧围绕岳阳市“农业大市、工业强市、旅游热市、物流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要求和“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逐步形成了“对接五大产业、打造五大园区、建好五类专业、提高人才质量”的发展格局。

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它融“学习场”和“工作场”于一体,是连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此,教学活动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学院领导在市政府和市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牵头成立了岳阳职教集团,目前该集团的成员多达200多个,已逐渐成为省内闻名的“职业教育航母”,使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更方便快捷,技术服务跟及时。

2.5 构建跟踪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湖南省现有的4万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20多万元,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起来,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限制了湖南农业传统优势地位的发挥,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很落后,尤其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2]。为此,学校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园”开展创业教育,为在校学生和参与培训农民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企业经营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办学也是如此,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除做好在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和农民的短期培训之外,还必须做好学生的跟踪服务。学校应与地方政府一道,共同构建了毕业学生、培训农民的跟踪服务体系,教师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参与毕业生、培训农民的生产项目建设,指导学生和农民去争取畜牧局、农业局等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为毕业生和农民搭建一个牢固的创业平台,以培养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带领农民创收和扩大再生产,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3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院校的招生困难由于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尽管农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大好,家长和学生农业类专业还是不感兴趣,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某些传统专业面临叫停的威胁。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尽快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解决农村学生创业时常面临的资金问题。高职院校应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各种媒体应加大对涉农专业的宣传,让大家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家长和学生能看到农业类专业的发展前景。

3.2 缺乏专一的培训基地由于受经费的限制,组织农民培训通常以县(市)为单位编班,参与农民创业培训的学员,不仅学历层次不一,所从事的行业也五花八门,将其初略地分为养殖班和种植班进行教学,很难满足不同学员的创业需求,严重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农业厅应结合培训班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建立养猪生产技术、养鸡生产技术、西甜瓜生产技术、果树栽培技术、优质稻栽培技术等湖南省主要农业产业专一的培训基地,将学员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学习。

3.3 缺乏专门的培训教材农民创业培训没有规范统一的培训教材,给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同行业不同专家所作的专业讲座,部分内容重复现象在所难免。建议农业厅依据本省主要农业产业组织专家编写专门的农民创业培训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的课前预习,也有利于专家的教学,还有利于承办单位的组织与管理。

3.4 培训费用的严重不足近几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培训学院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的标准极低,很难满足学员的生活需求,也难以调动承办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建议农业部门适当增加培训费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员生活费的标准,调动受聘专家的教学积极性,以确保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第7篇:农村讣告范文

【关键词】词汇复习;自主能力;个性学习

进入本校的学生基本都存在英语基础差或者英语严重偏科的问题,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面对大量的词汇,无所适从,到了高三就更能体现出其薄弱之处。如何在高三进行有效高效的词汇复习教学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对学生自主能力以及个性学习的培养,或将是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遵循记忆规律,提高复习信心。

众所周知,思想决定行动。本校许多学生都为记单词而苦恼,要么记不住,即使记住了,很快又忘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词汇的学习就失去了动力。进入高三复习之后,面对那么多的没有记住的单词,他们明显地感觉到吃力,虽然努力地背单词,但却难以坚持下去。于是他们就抱着反正在写作中也用不上几个单词,在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可以“蒙”、“猜”的心理,索性就放弃了词汇的记忆。因此,笔者在进入高三的初期,和学生进行了一定沟通,向学生解说了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指出词汇学习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减少学生因记不住词汇而产生自卑或放弃心理,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大家一起努力,对词汇进行多次反复复习巩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去学习,只要比原来多掌握一些,都是进步。因此,一定要树立信心,坚信有付出肯定会有回报,长期坚持、不断反复肯定能够有效地提高词汇能力。

二、立足《考试说明》,定位复习范畴。

对于本校的高三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少,高一高二所学的词汇甚至是初中所学的一些基本词汇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而新课程教材中所出现的部分词汇超出《考试说明》范围,让学生对照单词表去记忆词汇就显得浪费学生精力时间。“没有词汇控制的词汇教学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会令学习者无所适从的。”(赵勇、郑树棠2003)因此,笔者指导学生立足《考试说明》,排除超纲词汇,使自我词汇复习更有成效。

1.在《考试说明》下发之前,笔者在进行课文的复习过程当中,按照上一届的《考试说明》,将每个单元中所出现的考纲词汇圈出并告知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极个别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对于超纲词汇按自己的能力掌握,大多数同学掌握考纲内的词汇,少数基础薄弱学生在反复回顾原先学习的高频词的基础上掌握单元中所出现的高频词。

2.在《考试说明》下发之后,学生自己先进行初步了解高考范围,进行自我总结,圈出考纲中所出现的不认识的词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查阅字典,将该生词的常见意义标注在旁边,或自己将生词抄录在自己的生词本中,同时也抄录意义。而后,笔者在每次早晚读时会随机随时抽查学生,根据被抽查对象的《考试说明》,检查其掌握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提高。

三、“出入”教材,优化复习效果。

教科书是落实《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各项要求的核心材料,是它们的具体体现。对于本校这样的学生,高三阶段的复习更不能脱离课本,更应该回归到书本,回归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上。笔者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从课文中将含有重要词汇的句子截取出来,帮助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又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汇,更好地掌握词汇的运用。例如,笔者在复习必修1第二单元讲解recognize时,把高中阶段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含有本单词的句子都摘录下来(这点特别感谢教研室的课文整理),让学生进行了多次语境的复习。

(1).Although many Americans move a lot, they still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s dialects. (1-2r)

(2).Even when they wore sunglasses or beards people recognized them. (2-5ul)

(3).When Darlene Coulon from France came dashing through the door, she recognized Tony Garcia's smiling face. (4-4r)

(4).John was presented with his award at a ceremony which recognized the bravery of ten people who had saved the life of another. (5-5ul)

三、活用考试真题,减轻复习负担。

对于本校的学生而言,要他们去学习高考要求掌握的知识以外的内容就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将高三复习立足于高考,更加能够提高本校学生复习的有效性。高考真题都是教育专家“斤斤计较”精心编制,其信度、效度以及指导性比任何资料都要高。笔者在复习的过程,积极地研究高考真题,把握一些常见单词与词组的考察范围,以免复习负担沉重。

第8篇:农村讣告范文

一、高三英语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 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

3 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

3 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 目前这届高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学生发展参差不齐,学生的词汇量少,语法知识贫乏,句子结构意识模糊,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习懒惰性强,怕吃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有效地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首先,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笔者的学生基础差,对自己信心不足。面对这个事实,笔者的策略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平时多关注他们,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针对他们的错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强化双基。把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融入每节课。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有计划,科学地复习。在复习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复习要有计划性。周密的计划才能使复习工作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复习工作必须要突出重点、考点、热点,有效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针对学生实际,在复习时,笔者重点放在阅读训练上。

1 阅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理解在高考试卷中分值很大,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

(1)词汇量小,不懂构词法知识。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词汇量严重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缺乏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知识面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4)语言基本功薄弱,对长难复杂的句子望而生畏。导致产生厌读情绪。

(5)阅读动力与兴趣不足。

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因此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以上列举的种种障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面对学生的现状,应该把排除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障碍因素作为当务之急。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指导学生使用正确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理解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阅读课教学应改传统的以讲练语法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每堂课给学生五到六分钟的时间限时阅读,再简短地评讲。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知识趣味结合较好的文章。

第二,扎实的语法基本功是高效阅读的基本储备。在阅读中会遇到大量的长难句,涉及到虚拟、倒装、主从复合句、省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功能分析,许多学生因不会划分句子成分而导致理解错误,所以说语法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第9篇:农村讣告范文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与对策

1前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也大力支持同农村之间的科技文化联系。但农村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在建设工作当中的难度非常大,工作难以开展下去,如何传播信息成为一大难题。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农村广播电视覆盖这一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的途径,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2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现状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现状: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程度并不是十分理想,应国家的号召农村内部分家庭和村庄纷纷响应号召,但小部分家庭和农村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低和家庭的经济原因,无法实现无线网络完全覆盖的工作实施的难度较大。在南方部分山区和经济相对沿海落后的内地,依然未认识到广播电视覆盖的重要性,解决好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问题,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广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各村落之间距离较远,最重要的是地广人稀,无线覆盖的规模效应效果并不好,覆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难以进行。目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已陷入瓶颈期部分已覆盖地区总体也呈现了滑坡的趋势。

3农村广播覆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自然条件限制

地理位置的限制,广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对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实施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人力到工作当中去,需要同当地的政府协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项工作所牵扯的其它工作会越来越多,因此工作难度非常大,举步维艰,想实现农村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需要克服巨大的自然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去发展去创新让广播电视更好的面对大众,服务大众。

3.2农村广播覆盖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

经济条件的限制,南北部分山区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对外交通十分不便,与其它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少,同时资金缺乏也是影响广播电视覆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项硬性要求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硬要求。虽然国家对这一工程的投入较大,但是山区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一一落实十分困难,前期工作投入资金较多但是后期工作的养护和管理也十分重要,然而资金不足导致专业的设备无法及时得到更好的更新和管理,后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少人少,工作进展十分困难。“户户通”工程在建设之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去保养和更新,信号覆盖效果不佳。

3.3地方政府基层管理体制

基层政府广播电视系统都是分别管理,区别于其它的管理系统,因此各系统之间的联系相对困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强效果并不好,因此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调。主要是政府一定要将手中的权利下放到各部门,使各部门做到有权又有责,能够更加认真的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从而就形成了权责统一的格局更好更快完成工作。在认真工作的闲暇时间也可以同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参与其他工作,劳逸结合。但时间不能受到较大的分散,不能够破坏专业工作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做好地方上的管理是重要的,只有地方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重视起来,才能让广播电视更好的落实。广播电视夹缝中求生存,在日新月异的媒体面前,没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广播电视覆盖工作迫在眉睫,让广播电视在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

4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4.1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实现全面覆盖目标,各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线电视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通户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提高相关的技术手段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做出改良,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更新,确保村庄的广播电视覆盖工作万无一失。

4.2培养专业人才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建设,为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技术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重中之中。需要建设完善的日制体系,各方面人才通过交流培训从中反应出工作的问题。并且给予职工优先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在农村工作并尽心尽力的解决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当中的各种问题。并且通过创新的机制体制逐步的改变现有的农村广播电视工作队伍落后的技术现状。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技术管理同时鼓励专业人才在工作当中实现不断地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技术人才的同步提高,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4.3完善监测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的体系,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设备的专用性和平稳性,在无线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到达弘扬并解决问题。在村内设立专门的管理中心,用来存放设备并且为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专门工作室,使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休息和监督管理做到实时检查无线设备,按照规定接收信号,不得擅自违规接收境外节目信号。

4.4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网络服务质量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投入资金,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为农村人口带去新活资讯。如何提高网络覆盖率?提高信号覆盖技术,专业人员应提出相关方案,将村落根据不同条件划分不同区域,各乡镇政府之间要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保证工作的持续性,保证广播电视“户户通”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首先要做到制定长期的工作计划,并且要培养专项的技术人才,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提供人才保障,还要完善监测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要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网络服务质量。只有真正的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户户通”的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我国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

5结语

在我国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传播产业也应与时俱进,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已然成为了农村文化基础事业的重中之重。在如今的现代化信息时代,资源信息共享的作用十分重要,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对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永来.浅论广播电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