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第1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一、整体性原则,即从国有经济的整体出发,搞好搞活国有经济。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目标,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精力、保证重点,从整体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不是要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国有经济调整与改组途径的选择。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调整,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经济必需进入的领域,依托新的体制和机制,以更大力度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不必进入的领域,坚决地退出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主导性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是不要国有经济,而是要去其枝叶,壮其主干;不是削减国有资本的绝对量,而是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那些急需发展的领域,集中到那些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业,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其特定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的控制和发展;对竞争性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力量的控制和引导;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物质环境所产生的带动作用。此外,国有经济还承担着一些体现制度特征和国家利益的特定功能,这包括: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在那些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有利于上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和特定功能的实现。

三、规模化原则,即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规模水平。

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实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和象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在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同时,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改善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管理,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要坚持规模化原则,要有利于国有经济规模水平的提高。

四、流动性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由于国有经济存量资产在归属方面的部门化、地区化和管理方面的实物化,致使国有资产难变现、难流动、难重组。国有经济不能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国有资产存量难以通过流动和重组得到优化,这既影响国有经济的效益,也影响国有经济功能的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资产能否顺利地流动。因此,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要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存量能够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重组。

五、创新原则,即有利于建立一个促进国有经济调整的新机制。

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是多方面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对其进行调整,不能仅着眼于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状态,而应在这一过程中,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一个促进国有经济不断调整和优化的新机制。通过新机制的建立,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使优势企业能够迅速扩张,劣势企业能够及时被兼并和破产;通过新机制的建立,使国有经济能够及时进入必需进入的领域,及时退出不必进入的领域。因此,对存量国有资产的调整,必须遵循创新的原则,着眼于新机制的建立,使增量国有资产的进入,不是对不合理的存量布局进一步强化,而是一开始就依托新的机制,具有自我调整和优化功能。

第2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中等收入陷阱

0 引言

世界银行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指一个经济体个人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相对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难以突破1万美元;同时,快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滞后、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国经济在2010年就超过了4000美元,名副其实的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根据历史经验,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鸿沟,难以逾越;阿根廷、巴西等都已深陷其中,只有少数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所以,中国不可轻视它的存在,而要以更多准备去迎接新一轮挑战。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上,不得不提到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10年民营经济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66%,而国有经济的贡献缩至34%;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绝对值很大,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很小。以2007年为例,民营经济的TFP达到了0.48,国有经济TFP为0.44,而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在1990年就已在0.7以上。显然,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刻不容缓。

从本质上来看,不管是中等收入陷阱还是新的改革发展战略,其核心问题还是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世界银行也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模式一直缺乏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与产业适时的衔接是历史发展的关键,干中学与自主创新应齐头并进。所以本文认为,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上,着重要提高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提高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民营经济发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如王蕊、杜凤娇、汤建光(2013)通过分析我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各类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指出了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林毅夫(2011)运用理论分析得到提高民营经济话语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周四军(2009)采用统计方法证实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全毅(2012)从制度变革方面着手,在东亚经验下,阐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从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角度来思考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于是本文从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国有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及对比出发,实证研究了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和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关系。

1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1.1 模型设置

TFP是指除了资本、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测算TFP的方法有数据包络分析法、SFA方法、索洛残值法等;本文采用索洛残值法对我国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TFP进行估算。

假设中国经济的生产函数中的两项主要投入要素为K、L,将生产函数设定为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Yt=AKtαLtβUt (1)

式(1)中α和β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Yt、Lt、Kt分别表示t期的产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对函数左右两边同时取对数有:

LnYt=lnA+αlnKt+βlnLt+lnUt

令A*=lnA; U*=lnU;于是,上式可变为:

LnYt=A*+αlnKt+βlnLt+Ut* (2)

当α+β=1时,即规模报酬不变时,可得:

Ln(Yt/Lt)= A*+αln(Kt/Lt)+Ut (3)

对式(2)和式(3)进行回归,可得到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α、β,将之进行正规化后,可得α*=α/(α+β)、β*=β/(α+β)。则t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TFPt=A=Yt/(Ktα*Ltβ*)

则,第t年的TFP增长率为

tfpt=(TFPt/TFPt-1)-1

1.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所需要的的数据为产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下对其做简要说明。

1.2.1 产出数据

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产出的基本指标,并以1978年价格为不变价格。

1.2.2 劳动投入数据

劳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发达国家一般用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分别采用民营经济的就业、国有经济的就业、全社会总就业来衡量民营经济的劳动投入、国有经济的劳动投入、国民经济的劳动投入。

1.2.3 资本投入数据

投入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是指出资人作为资本实际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进一步划分为资本金与资本公积。

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本数据,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流量数据和永续盘存法估算1978年不变价格的各时期资本存量。其基本公式为:Kt=(1-σ)Kt-1 +It。Kt和Kt-分别是t期和t-1期资本存量,It是t期的实际投资额,σ是几何折旧率参照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假定σ=5%。按照国际常用的算法计算基期年的资本存量K0=I0/(g+σ)其中,g是样本期真实投资的年均值,K0和I0分别是基期年的资本存量和固定资本形成额。

4)本文采用的有关民营经济的数据都是在民营经济的广义含义下来提取的。

5)本文数据取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1.3 回归结果

表1是在多个不同形式的回归结果中找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

表1 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

第一种回归中,所采用的回归方程为:LnYt=A*+αlnKt+βlnLt+Ut*;分别对国民经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从表1的结果来看,此方法下有许多变量的t值在统计上并不显著,ln(l)、ln(lg)的系数估计为负值,与我们的预期正好相反。进一步进行检验,发现资本和劳动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假定α+β=1,即生产规模不变,则回归方程相应地变为: Ln(Yt/Lt)= A*+αln(Kt/Lt)+Ut

由表1的结果可见,第二个回归的各项数据的指标均相当不错,因此本文以第二个回归结果为最终结果。

1.4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1.4.1 对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资本的产出弹性α=0.735,劳动的产出弹性β=1-α=0.265。则根据定义,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TFPt=Yt/(Kt0.735Lt0.265)

图1给出了1980-2007年的国民经济的TFP。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国民经济的TFP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总体趋于减小。

图1 1980-2007年国民经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TFP对比

1.4.2 对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资本的产出弹性α=0.652,劳动的产出弹性β=1-α=0.348。则根据定义,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TFPt=Yt/(Kt0.652Lt0.348)

图1给出了1980-2007年的民营经济的TFP。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TFP趋于减少。

1.4.3对国有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资本的产出弹性α=0.777,劳动的产出弹性β=1-α=0.223。则根据定义,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TFPt=Yt/(Kt0.777Lt0.223)

图1给出了1980-2007年的国有经济的TFP。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国民经济的TFP趋于上升。

通过国民经济TFP、民营经济TFP及国有经济TFP的折线图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从1980年开始,民营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总体上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1980年为0.67,2007年为0.48;而且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在经济总量有了如此之大的飞跃后,全要素生产率却没有多大变化且绝对值较小。可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上,我国完全没有利用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是说,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如果解决好了这一问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很有希望的。当然,要发挥好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就不得不提到导致民营经济TFP相对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融资困难。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短期贷款占比上,2005年分别为85%、15%,到了2008年扩大到89%、11%,足见此问题的严重性。一个企业如果融资不畅,就如一个人血液不通,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在中国,资源过度倾向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经济实力何谈技术创新。

1.5 Granger因果检验

对民营经济、国有经济TFP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在滞后两阶的情况下,很明确的可以得出国有经济TFP的变化不是民营经济TFP变化的原因,反之亦然。这个结论看上去很符合实际情况,但仔细想想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怎么会没有技术溢出呢?这就是说国有经济TFP与民营经济TFP应该存在相互影响。但是,以下检验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相信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情况下,不难发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交流很少促使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小,所以应该加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加强它们之间的技术溢出创造条件。

2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1 主要结论

本文着重从民营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研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利用1980-2007年的国民经济数据分析了民营经济的作用。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民营经济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但相比其他国家,TFP绝对值还太小且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民营经济融资困难,资源偏向于国有经济,民营企业在技术发展上受挫;而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流极少对这种情况也有加速作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变革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分配体制;着实发挥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深远意义。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文认为,帮助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2 政策建议

1)创造条件扩大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交流力度。不应让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只是在形式上存在于我国的经济之中,更要让二者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融会贯通。

2)在政策上,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鼓励个人创业,为我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3)在税收上,适量给予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这个举措将有利于民营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存量,从而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4)在融资上,贷款要适当的照顾到民营企业。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建议设立民营企业金融体系,完善中小企业银行与创业板市场,将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入到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也希望各发展银行着实发挥好自己的功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个方便之门。

5)民营企业要加快粗放型生产到集约型生产转变的步伐。民间资本要发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外,民营企业也要不辜负众望,在有了足够的资本存量之后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技术投入,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岩.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探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国际视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王蕊,杜凤娇,汤建光.浅析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作用[J].经济探索,2013,(2):1-9.

[3] 林毅夫.让民营经济有更大话语权[J].IT时代周刊,2011(11):18.

[4]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5] 周四军,宋光辉,周小福.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资金投入产出不对称的统计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7):69-72.

[6]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4-16.

第3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国进民退;适度规模;国有企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10-0013-05

随着以“抓大放小”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国有经济经营绩效逐渐提高,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也由数量调整向质量提高转变。从总体趋势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仍在下降,但与之前相比下降速度明显放缓。不仅如此,个别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竞争力逐渐提高,在竞争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局势,从而开始扩大经营规模与范围。国有经济的这一演变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至今。前一阶段,国有经济比重虽然逐渐下降,但一直居于主体地位,后一阶段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2009年,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的生产总值约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而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民营经济大约上升到2/3。在经济增量方面,前者约下降20%~30%,后者约上升到70%~80%。国有经济整体上的不断收缩和个别国有企业的扩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结构中,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下降和非公有制经济份额越来越大的现实正在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仍然太高,所占用资源过大,不符合建立高效率的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缺乏对定量目标的描述与参照标准,从而引起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怀疑和争论。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的争论集中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国进民退”是否存在?“国进民退”是否有危害?国有经济是否越少越好?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定论,需要深入思考。

一、“国进民退”是否存在?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成就逐渐扩大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大幅度提高,使个别企业从战略收缩逐渐转向战略扩张,并正在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总体布局,这一变化被称为“国进民退”。

虽然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以国有经济退出为主的改革趋势,但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论。“国进民退”的案例背景各有不同,表现为部分国有企业不断扩张,但民营企业发展更快;国有企业“有进有退”,一些国有企业退出没有竞争优势的领域。而有些案例是不合理的,如利用资金优势制造“地王”;而有的案例是合理的,如投资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些案例考虑到特殊的环境条件,很难做出倾向性判断,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对“国进民退”案例的判断,还与学者的立场有关,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出现争论也是正常现象。

实际上学术界关注“国进民退”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增加了多少,更多的是看国有经济扩张的方式是否遵循市场化行为。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更多的不是遵循市场规则的“国进”,而是通过非市场手段进行的国有经济的“强行”进入和民营经济的被迫“退出”。这种国有化政策,首先打击了按市场规则经营的民营经济,不利于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官商”结合的症结,不利于构建廉洁服务的政府,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现实。再次,国有化并不一定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可见,以转型升级为初衷进行的整顿或规范市场行为,由于采取措施不当,造成了人们对“国进”的误解和反感。

基于此,在当前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不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关注,主要是因为国有经济的“进”、“退”方式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还存在非市场的政府越位行为。因此,当前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要抛弃原有“行政命令”式的经济管理思维,构建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形成“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国进民退”是否具有危害?

部分学者认为“国进民退”对我国经济存在巨大危害,认为国有经济存在行政垄断,破坏市场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国有经济效率低下,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国有经济职工收入高于非国有经济,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国有经济存在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存在容易滋生腐败以及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低等。

实际上,国有经济存在的所谓“巨大危害”与国有经济的产权性质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使全部都是私有经济,这些问题依然可能存在,并且可能更严重。

第一,关于垄断问题。垄断本身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供给(不能同时调节)的经济主体。由此可见,垄断与市场力量、市场行为密切相关,而与产权性质无关。也就是说,即可能存在公有或国有的垄断,也可能发生私有制的垄断。而从全球看,由于对垄断的厌恶传统与“反垄断法”的广泛存在,完全垄断如同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绝大多数属于寡头垄断。但如果从产权性质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垄断更普遍。当前,所谓的“行政垄断”的根源在政府,而不在企业的产权。即使将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只要政府依然掌握大量资源或者政府行政权力可以自由支配资源,那么行政垄断就必然存在,只不过行政垄断转向私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经济不是行政垄断存在的根源,而要解决行政垄断(且不论行政垄断是否一定有危害),根本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支配资源的数量和能力,这显然与国有经济无关。

第二,关于国有经济效率问题。国有企业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其微观经营绩效高于私有企业,更多的是出于安全、现代化等因素。因此,以经营绩效来苛责国有企业本身并不合理。此外,就国有企业微观效率低下的原因而言(如委托——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在当前公司制企业中也普遍存在,只不过这些企业通过“激励相容”机制有效避免或降低了这种无效率的产生。实际上,就企业生产效率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并不比发达国家低。因此,当前改变国有企业微观经营绩效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改革,即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彻底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此外,只要国有企业生产利润不为负,也就是说不是绝对的浪费社会资源,那么国有企业的存在就会增进整体社会福利。

第三,国有经济与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通过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之所以国有企业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并被指为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因,缘于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效果逐渐显现,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盈利能力大幅增强,部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高于其他企业职工收入。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高并不应该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部分高出的收入是否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收入差距不是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太高了,而是非国有经济职工收入过低了。二者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在行业决定的。国有经济往往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而非国有经济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技术构成的差异必然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基于此,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反映的是行业差距,而缩小国有经济比重并不会改变行业状况,不能缩小行业差距。另外,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有多方面原因,既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也包括行业差距以及初次分配结构失衡等,其中收入差距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依然是城乡收入差距,占总体收入差距的40%~60%;最值得关注的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相应的资本与税收收入占比过高。可见,近年来行业收入差距中的国有企业职工收入有所上升是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之一,但减少国有经济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从当前的具体情况看,所谓的国有经济拉大收入差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行业收入差距对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而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就要打碎行业壁垒,促进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从而拉平行业间的要素回报率,降低行业收入差距。竞争者特别是民营竞争者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在国有经济收入分配问题中,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国有经济利润分配机制的构建。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确立国有经济利润分配制度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私有化国有经济才能实现。

第四,国有经济分布领域。首先应该指明,广泛流行的所谓应将国有经济限制在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和弥补市场失灵是很模糊的判断。因为公共产品是严格按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定义的理论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限制,除国防、司法等属于纯公共产品外,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所谓“公共产品”都是准公共产品。不仅如此,即使是准公共产品随着技术进步与时间的推移其范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市场失灵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法律等制度的完善,市场失灵的领域不断转换,而且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间还存在中间状态,这种中间状态也不能通过政府或国有经济来弥补。因此,用公共产品或市场失灵等作为国有经济分布领域的判断标准既不具有操作性,也不具有科学性。此外,在实践中,发达国家也没有按照公共产品界定国有经济的分布。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国有经济并非仅仅局限于公共品领域,而是广泛分布在不同领域。尽管公共品供给是国有经济的主要领域,但绝大多数国家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不同的竞争性产业领域保持国有企业。在主要的能源资源(如水力发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邮政电信系统、主要的运输系统(铁路、航空)以及金融等“战略性”领域依然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的初衷并不是要弥补市场失灵,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安全以及快速发展等目标。由此,虽然弥补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可以成为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之一,但绝不应该是限制国有经济领域分布的唯一标准。国有经济在哪个领域存在,判断标准是多重的,应根据具体经济、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就当前而言,发展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目标。因此,凡是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国有经济就应该存在,凡是不损害市场秩序、不浪费社会资源、不损害社会整体福利的国有企业就没有退出市场的理由。

第五,腐败是通过公共权力攫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与所有制结构没有直接关系。从1995年开始,由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中国排位总体上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这一区间恰恰是国有经济大幅下降的时期,由此可见,国有经济下降并不能遏制我国腐败问题。即使将国有经济全部私有化,行政权力寻租现象也不会被根除。相反,可能会愈演愈烈。因为私有经济一切以经济利益出发的特征必然驱使其与行政权力结盟,攫取巨额利润。从横向看,2012年中国在清廉指数中排在第80位,金砖国家中南非和巴西比中国略好,排在第69位,印度和俄罗斯比中国更差,分别排在第94和第133位,发达国家中意大利比中国略好,排在第74位,而希腊排在第94位,和印度相当。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私有制国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然都比中国低,而排位比较靠前的德国(13)、新加坡(5)、瑞典(4)、芬兰(1)、新西兰(1)等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相应都比较高。可见,腐败的严重程度实际上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没有多少关系,而与一国的政治传统和法制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国有经济存在容易滋生腐败既没有揭示腐败产生的本质,也不符合各国发展的现实,更不可能通过减少国有经济改变腐败问题。

总之,对国有经济的种种批评实际上与国有经济产权性质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使将国有经济全部私有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所谓的国有经济存在的危害。而要彻底解决问题无疑需要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深化改革,打破各种行政障碍,促进要素流动与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质量与生产效率,建立健全国有经济监督与审核机制,改善国有经济形象;确定国有经济进出不同领域的判定标准,规范国有经济与政府行为,严格按照市场要求进行经济活动,完善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约束政府行为,建立健全法制监督权力的运行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国有经济越少越好吗?

改革开放至今,一直没有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行量的规定,这也是学术界对国有经济规模变化发出不同声音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国有经济改革长期沿着“国退”方向发展。这就给人一种印象,即国有经济改革只能“退”不能“讲”。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国有经济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应该存在一个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二战后,发达国家特别是OECD国家先后经历了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变化,但总体看,大多数OECD国家都保持相当规模的国有经济,这些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的重要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在国有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值在GDP中比重分别为法国24%(1985年)、英国19%(1979年)、意大利20%(1979年)、德国13%(西德,1979)。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在非洲占20%、在亚洲占12%、在拉丁美洲占10%,在一些中东和东欧国家中,国有部门的产值至今仍占GDP的20%~40%。之所以国有经济能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国有经济被赋予了多重目标,如对私有企业的国有化更多的是服从国家利益(战争需要)、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多重社会目标(就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而并非被理论界归结为潜在的市场失灵,如自然垄断、公共物品、福利物品以及外部性等或单纯的以效率目标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由于国有经济的多重目标最终拖累了其效率发挥,从而拉大了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经济的效率差距,这成为上世纪80年代私有化浪潮的主要依据。虽然私有化浪潮后,发达国家国有经济规模有所缩小,但仍保有相当比例,且地位更加显著。除英国和美国国有经济规模较小(1%左右)外,芬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大比重的国有企业。其中,芬兰仅国有独资企业资产价值就占该国GDP的80%,而瑞典、意大利、法国、韩国、土耳其、捷克、新西兰和荷兰等国家国有企业资产占GDP的比重维持在15%~35%之间。从产出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国有企业营业额占GDP的10%~15%,而芬兰国有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上面所列举的各国数据只涉及了相关国家部分国有企业的情况,显然如果将所有国有企业都计算在内OECD国家国有企业规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小,相反维持相当高的比重。从所有权结构看,OECD国家平均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独资的,20%是国有控股的,也就是说近3/4的国有企业完全或者大部分由国家控制或所有。从国有经济分布的领域看,OECD国家的国有企业分布依然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品领域。绝大多数国家都根据国情,在不同的竞争性产业领域保持着国有企业。在主要的能源资源(如水力发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邮政电信系统、主要的运输系统(铁路、航空)以及金融等“战略性”领域依然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

根据测算,2008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产、就业与GDP产出的结构分别为52:48、24.2:75.8、30:70。其中,公有制经济比重比2004年分别降低13、25.5和7个百分点。鉴于国有经济是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第二、三产业)的主体,因此可以粗略认为国有经济资产规模大体占国民经济的一半,而就业和产出占四分之一弱。从盈利能力看,近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2008年为1.33万亿元,2009年为1.3万亿元,2010年为1.98万亿元,2011年为2.25万亿元,2012年为2.19万亿元。持续增长的利润与经济增长长期保持在7%以上,充分说明我国国有经济规模总体上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当前,不应再执着于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在相对规模上的变化,而应该将改革主要转向促进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经营效率与内部管理的质量上来。

四、结论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只要是符合市场规则进行的“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都是正常的经济活动,不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相反,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只要这一过程是违反市场规则或存在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更重要的杜绝和依法制裁这些行为,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4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有化;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86-0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端于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运动迅速波及世界各国,伴随着80年代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盛行,私有化的浪潮大有席卷全球之势,这一潮流在国内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支持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专家学者引进并发展了各种各样关于企业私有化动因的理论,如:效率说、竞争说、预算约束说等等。所谓国有企业私有化主要是指国有企业资产向私人经济主体出售,依照现代企业合约理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实质,就是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所有权从政府向经理和外部股东的转移。近年来,“国退民进”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私有化究竟是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笔者认为未必尽然。

1 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应该正视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这一特殊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的,绝不能局限于补充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更不能局限于以企业微观的财务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的效率,必须看到国有企业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战略、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有对短期收益的内在偏好,对于风险系数高,资本回收周期长的产业项目往往不愿承担也无力承担,然而这些私人资本干不好、干不了、不愿干的产略支柱性产业往往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要害部门,如交通、能源、医疗等等。因而政府就有必要对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行积极干预,从而既能满足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又能使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使整个国民经济收益最大化。在高科技产业以及战略新型产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由。发展时间短,短时期之内尚无法形成与国有企业比肩的竞争力,但是等待的时间成本无疑是高昂的,如果寄希望于民营企业自然成长到能够在这些产业独立打拼的时候,国家一定错过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还要考虑跨国公司能否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国家必然只能依赖国有企业来推动这些重要产业部门的发展。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不仅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而且在高新产业中肩负着与国际垄断资本控制下的跨国公司相抗衡的重任,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

2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压缩,“国进民推”的最终结果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过于强调两种类型企业发展对立性的观点却有意忽视了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之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完全能够实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早已由过去的一统江山降到如今的1/3,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在增强自身活力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经济主导作用,使国家在面临巨大的金融危机时有条件实施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大力度地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这些都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即使从微观意义上说,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成百上千家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在那些国有企业大量退出的产业领域,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不是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而是跨国公司在这些市场的攻城拔寨,这与私有化支持者的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盲目鼓吹“国退民进”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民营企业的春天,而是跨国垄断资本对相关市场的侵蚀。

3 国有企业的效率必然低于私营企业吗

近年来,理论界流行一种国企效率低下的论点。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委托链长,效率低下”;有人认为,“国有企业运营的常态必然是亏损,即使有少部分国有企业能够实现盈利,也是凭借其特殊的垄断地位以及政府的特别照顾才能存活。”等等。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面对的问题都是非常类似的,相互交叉的科层结构已经成为庞大复杂组织的一个必备特征,复杂的“问题”或者“委托问题”都是大型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在讨论国有企业问题的时候,许多人经常理所当然地把私有企业被他们的所有者很好地控制着当作讨论前提,而否认私有企业存在问题。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的运行监管可能会比对所有经营权分离的私有企业更容易。一方面,如果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公众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公众可以像私有企业的股东那样有巨大的激励去约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在政府严格管制下运作的国有企业,是相对容易被监控的。在国有企业的上级部门或企业内部,可以明确设置一个或几个明确的机构负责监控国有企业的业绩。如果我们一味地将理论分析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完全一致的私营经济企业与现实中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作比较,毫无疑问,前者必然高于后者。

如前所述,不能把国有企业本身产值大小、获利多少和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国有企业效率高低的标准,而要全面综合考虑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把标准设定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促进作用,即观察它的总投入产出比。如果武断地采用一二个财务指标,就得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这种分析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背离实际的,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具备说服力。

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国有企业本身的运行效率,即国有企业本身的成本收益。成本为人财物投入总额中使用和消耗部分;收益主要表现为产出的价值量,价值的结构,产出中用于转化为再生产部分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二是国有企业的延伸效率,是国有经济的宏观总量投入产出比。其中投入是国有经济投入,产出表现为:由延伸效率促进的产出增长数量及增长速度,由国有经济发展引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国有经济能够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凭借的是它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基础地位,掌握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控制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能够从全局出发,不计较短期局部利益,实施战略性发展,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调控国民经济结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克关键科学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支柱基础性作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全面的、基础性的,即使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使整个社会多年延伸受益。

4 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5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民间投资 地位作用 对策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间资本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增量资产中,地位更加突出。今后,中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民间资本投资潜能的挖掘。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估价民间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民间投资未来发展的总体走势进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

一、民间投资的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配套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势头十分良好,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投资与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民间资本的投资将继续发展,并呈现出新的态势与特点。

1.民间投资将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国债投资拉动了社会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国债投资有一定的投向范围,要持久地保持投资增长的势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必须充分让民间投资发挥作用,使其在国民经济的战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国有经济投资比例逐步下降,民营经济投资比例逐步上升,如1996年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为52.5%,2001年下降到47.3%,同期民营投资的比重则由46.2%上升到了52.1%.预计今后若干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将继续有所下降,民间投资将逐步成为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间投资呈现高速攀升势头,有力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从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过程中,又是民间投资增长对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的拉动力最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6年———2001年,在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起伏变动中,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同期民间投资则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国有经济投资增长6.7%,而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5.3%,股份制投资增长39.4%,在整个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最快,这就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民间投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占有较大份额,将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漫长过程。目前,民营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投资来看,2000年,民营投资(不包括外资份额)已占全社会投资的41%.民营投资在各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是:投入高科技的占19%,基础产业占13.5%,传统制造业占21%,建筑业占43%,房地产占55%,批零贸易与餐饮业领域等服务贸易业占36%.同期,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基础工业增加值的28%,高科技增加值的32%,一般制造业的45%.可以说,民营经济已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众多部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推进民营投资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民间投资、外商投资与国有投资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因此,确定未来社会投资增长的目标时,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与特点,除了引导民间投资主体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继续扩大投资优势以外,应当特别鼓励与引导民间投资在国有资本难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又急需发展的领域加大投资,尤其是中小金融服务领域、中小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1.加大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民间经济拥有巨大的资本供给潜力,可为我国资本市场与投资市场提供持久的发展能量。从资本的供给来看,我国民间大约有13万亿元的流动性资金。全国居民累计储蓄额有8.5亿元,居民手持现金1万多亿元,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在8.5万亿元以上。外资有3万亿元,民营企业中的私营、个体部分,2001年的注册资本至少为2.2万亿元。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规范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作出了规定。今后,应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资本经营方式进入金融业,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的地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填补国有金融留下的市场空白,发挥民营金融机构的地缘优势与增长活力,降低对当地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不断提升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第6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举出一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的例子。它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这就是第四课第一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教师出示材料及图片(见媒体素材)

材料一:在浙江全省工业产值中,比重只占11.5%的国有企业,却牢牢地控制了能源,交通、通讯和重要原材料等工业领域,在电子、医药、建材、食品、冶金等对浙江工业影响大的行业中,规模较大、能代表浙江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排头兵主要还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1999年粗钢产量约750万吨。公司在国内致力于生产高档钢材、实行替代进口战略,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其冷轧板卷、热轧板卷、无缝钢管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处于领先地位,是汽车、家电、集装箱、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压力容器等行业最大的钢铁供应商之一。(图片见媒体素材)

材料三:创建于1958年的长虹公司,自1974年开始生产电视机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虹的发展速度更为惊人,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奇迹。企业净资产从1984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42亿元,增长350倍,自1986年以来,上缴国家利税已累计突破80亿元。现已成为一家集彩电、空调、视听、碱性电池、器件、网络产品及可视系统、液晶显示、应用电视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图片见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国有经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关于集体经济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岗村的变迁”(见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我国农村是什么经济形式?它有什么作用?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

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可用图表的方式小结“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

共同点

公有化程度不同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

国有经济

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主要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

教师出示材料及图片

材料: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光等7位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20年来,从中关村第一家以500元起家,发展到现在,北京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也有“用友”、“科利华”等私有民营科技企业。民营领域包括了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等方方面面,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8万人。全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1593亿元,1999年技工贸总收入首次超千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的七成以上。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提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但其他所有制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下面让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个体经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好。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请同学们列举在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辽宁盼盼集团、湖北红桃K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摩托罗拉,菲利普等。

小结:教师展示两幅图片(见媒体素材)

图表:国有企业的贡献

图表:公有和非公有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到的内容。

第7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有化,经济发展

一、问题的引入

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是否应当全面退出,彻底私有化的这个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两场著名的争论。一场是著名的郎顾之争,另一场则是近期发生的世行报告之争。两场争论使我们对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彻底私有化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在这次私有化浪潮中,郎顾之争的最后结局,让我们从一定层面上看到了国有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不仅没有起到民进国退的效果,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轰轰烈烈上演了一场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支持私有化的理论以国有企业低效论为支撑,认为低效导致国企亏损严重,增加了各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引发了通胀压力,阻碍了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经济增长。但是,国企低效论不仅在理论上缺乏说服力,而且缺乏数据支持。推行了迅速大规模的私有化的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更是面临了各项社会和经济指标全面崩溃的恶果。这提醒我们,私有化的优越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多个国家出现了抛弃私有化教条的国有化浪潮,反而取得了较好成效。反而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国有化可能也是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良方。

二、问题的分析

(一)首先从我国国有企业的作用分析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出现了种种问题,如竞争力不足,低效率问题等,但是国有企业是社会或国家实现某种社会目标的途径,国有企业可以在一些特殊的产业中发挥特殊的职能,完成特殊的任务,或者体现特殊的利益要求。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制度,它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优点(当然也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可以超越一般企业的某些局限性,实现一般企业难以实现的社会目标。我们观察国有企业的效率,不能仅观察国有企业产值大小、获利多少,更重要的是观察它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观察它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延伸效率,即观察它的总投入产出比,观察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全国人民所作的贡献。基本哲学告诉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其微小弊端,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私有化改革,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发挥其作用对其不足进行改革和完善,而不是对其的完全放弃。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绝不是私有化,而只能是加强监管,让利润在最大程度上惠及全民,同时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缩小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

(二)我国有企业不能私有化有其重要的政治依据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我们党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十分年轻的阶段,处于探索的过程,经济发展才趋于稳定,怎么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相比,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对提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建议的别有用心,为了防御外国企业对我国经济的侵略和控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国有企业不能私有化的历史根据

一方面,这些年来在国有企业主导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惊人成就的事实是有目共睹,企业的强大,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DP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世界各强国经济呈现出疲软的状态,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仍然是一番繁荣的景象。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在这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世界银行参与设计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拉丁美洲私有化计划完全失败,拉美的私有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包含了权力、财富在不同国家、阶层中的重新分配。为保证私有化的成功和不可逆转,拉美采取了极端激进、彻底的私有化模式。私有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社会动乱。没有真正考虑拉美的经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的关注社会公正问题,霸权国家与上层阶级是这种激进私有化的受益者,拉美国家和人民则付出了沉重代价。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被认为是拉美传统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悲剧不需要重演,拉美以惨痛的教训告诉了我们国有企业私有化是行不通的。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坚定了我们国有化的信念。

三、结论

主张搞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因为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熟不知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公有化都只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追求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私有化也不定能促所有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拉美的私有化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些人的私有化药方,结果将会怎样呢?可以肯定,由于国有企业的退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蜕变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人阶级和大多数劳动人民势必会基本上或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出现贫富悬殊,导致少数人拥有大量资本和地产,而多数人陷于赤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主义制度难以继续存在。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我们迟早会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和民族独立就难以保障。诸多证据表明:我们必须走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国有企业的彻底私有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下面是分享的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资料,欢迎参阅。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美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资本会由预期贬值国家流入预期升值国家,由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

多变的价格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1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1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7.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18.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20.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2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生产与经济制度

22.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3.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24.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5.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6.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2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8.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9.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3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3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3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8.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

39.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第9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国有经济;市场竞争;社会责任;公平税负

本文为安徽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AHSKF03-04D03);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课题编号:07AJL011)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讨论尤其激烈。一些人认为,自2004年以来,我国“国进民退”的趋势正在加剧,“国进民退”是政府主导下的新一轮国有经济大举扩张,是改革的倒退。典型的案例有中粮入驻蒙牛、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山西煤炭的重组事件、央企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政府四万亿注资大部分被国企分享。针对这些案例,有些人对“国进民退”目前的发展趋势表示担忧,认为当前国有企业不仅仅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自然垄断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也正在挤出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是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机构调整,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收集的统计数据也支持“国进民退”的论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2008年期间,国有企业由17.9万户减少到14.3万户,减少了3.6万户,减幅为20%。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由198.2万户增加到359.6万户,增加了161.4万户,增幅为81.4%。2008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的资产所占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所占比重增加3.3个百分点。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私营企业的户数和资本也保持较快增长。

二、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

这次“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对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如何定义的呢?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对国有经济改革做出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国有经济是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国有经济承担了为社会生产公共物品、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如果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而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必然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三、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

理论上,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能够证明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一些所谓的自然垄断行业,而不能够在竞争性领域有所发展。事实上,国有经济除了在石油石化、铁路交通运输、电网电力以及公共服务等行业具有垄断优势以外,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如汽车、金融业、装备制造业、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国有企业同样具有竞争力。200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03年的6家增加到30家。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国有企业在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同样比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第三,国有企业更加重视发展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四,国有企业具有融资上的优势和便利。

四、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竞争地位现状考察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大规模经营领域,无论是创新激励机制还是资源配置,国有经济都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与非公有制经济实力大体相当。因此,国有经济完全有资格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但是,由于采取了公有资本的实现形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使公有制在收入分配中的自由度缩小,导致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不合理的税收负担,造成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义务上的不平等。

(一)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国资委的《2009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的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履行国家责任,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有企业的内生目标。因此,国有企业除承担经济目标之外,还担负着非经济目标的重要责任。国有经济的非经济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外积极吸纳就业,对内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常常需要发挥表率作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国有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现代经济庞大的公共开支是由财政预算支付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国有经济是国家税收的纳税大户,国有企业交纳的税款在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全国国有经济上缴税金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2002~2009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2009年中央企业完成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55.3亿股,对应的市值为429.68亿元。国有企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国有企业的税负却比非公有制经济重很多。

第一,国有经济与其他非公经济相比税负是不公平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国有企业税收问题,得出如下结论:2003~2008年,国有企业的税负大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企业税负6年均值达到27.7%,是私有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5.16%)的5.29倍,是其他企业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税负平均值的2倍。因此,我国还需要深化财税改革,为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第二,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管理也有显著差别。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上缴税赋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偷税漏税的动机较小,并且国有企业核算正规,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工作一般比较容易执行。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则比较普遍。民营企业的私有性质决定了这些企业主观上存在偷税漏税的动机,并且由于我国的民营经济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核算不正规,客观上存在征收管理上的难度。我国目前的税收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税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也给了民营企业可乘之机。

五、国有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国有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够创造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公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承担了不对等的社会责任和税收负担,竞争力受到限制。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消除这种不对等竞争现状。

第一,建立垄断国企与竞争国企分开管理的监管模式。国有资本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决定了对国有企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必须分开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命脉的公用事业和军事工业等自然垄断领域行业,国有资本在这类企业中不具备完整的资本性质,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为政府参股或者相对控股的国有股份形式。这类企业满足《公司法》规定的企业独立法人性质,政府应该放手,按市场规律办事,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第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和法律建设。制定垄断领域和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标准。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因为其自身兼备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因而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在可承受的亏损范围内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对于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要想保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样的竞争实力,就不应当年复一年的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它应当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履行同样标准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修改所得税法来进一步充实和扩大其享有税负减免的实体权利,还要通过修改税收征管法、信贷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来为这些企业享受权利提供程序上的方便。对于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主要采取宣传教育手段使这些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意义,倡导企业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但如果企业有诸如越轨运作、违规违法、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则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惩罚。

第三,完善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我国税法建设。首先,加快“费改税”的改革进程。将国有企业的一些强制性收费项目转化为特殊的税种,如环境税、资源税、社会保障税等,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范税外负担;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职责,切实为国有企业减负;再次,政府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暗负”问题;最后,税收征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管理,加大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力度,加强纳税知识宣传,提高民营企业纳税意识。

第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诚信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市场体系的正常秩序和运作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引导和监督职能,引导全社会各类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机制,鼓励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认为,关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有些观点仍值得商榷。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形式,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同其他经济成分同等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都是合理的,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国有经济不应当继续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和不公平的税负。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相信国有资本的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实现真正的的市场公平竞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委2009年回顾.国资委网站,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