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构建 专业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66-02
农村、农民子弟、农村教育、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投入,都不能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招聘与培养,是困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符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模式呢?
一、实施“导师制”,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开展“导师制”活动,聘请社会上的高级技工、能工巧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校与该师傅签订帮教协议,学校实作专业课教师跟师傅学习,或专业课教师挤时间去请教师傅,主动学习。比如汽车修理与应用的专业课教师、机电专业的电氧焊教师,每月安排1―2天或课后节假日挤出时间跟师傅学修车、学电氧焊,直到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关高级技工证书。在教学中能娴熟地带学生进行实验实作,成为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二、争取各种机会,提升专业课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争取各种机会,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让专业课教师长见识,扩视野,增信息,提升能力。还要加强与外界和企业的联系,用足用活政策,把专业人员请进来,把高级技工、能工巧匠聘进来,采用短期和长期的讲座和培训方式,既教学生,又培训专业课老师,促使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快成长提高。在校校、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专业课老师去,既指导管理实习生,又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向师傅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弥补自身动手能力的不足。此外学校要创造机会,多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在比中学,在比中优,促进专业课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训操作的行家里手。
三、创新投入机制,培训专业课教师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应创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人员编制制度。科学核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人员经费总量包干,拨给学校,由学校统一使用,上级部门搞好监督。学校按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的预测,合理地选聘大学生毕业生到校任教。学校尽可能根据专业课的情况,到社会上选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作型教师及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按劳动合同法签订短期合同,按市场价格发给工资,从而确保能够选聘到优秀的高级技工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在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上,增设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转岗培训,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项目,专款专用。当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投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防止灵活机制之下腐败现象的滋生,保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四、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活动培养专业课教师
首先,学校应明确专业课教师的目标任务,既要当好老师,管理好服务好学生,又要通过参与操作工作,学到技艺,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国家级高级技工证书。其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在工作岗位这个平台上,边动手,边对照书本,理论与实作结合,认真总结反思,尽快地熟悉操作流程,成为熟练技工。其三,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活动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与企业管理人员、师傅密切沟通协调,既懂得了学生,更懂得了学校大门外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充实广博,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其四,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肩负双重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总结反思,收集行业发展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超前谋划,及时地调整专业、合理设置专业、培养专业课教师、选聘教师提供依据。
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争当知识的弄潮儿,永远站在时代和知识的前沿,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人才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专业方向,坚持自学为主。发扬钉子精神,自加压力,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争当强者。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和非专业课教师,都需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不参加者,在评优晋级中一票否决,在绩校考核中扣分。(二)10年之内,45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学习一门课程,且获得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或高级技工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否则,一旦专业调整,无课可教,即退出教师编制,安排其它后勤保卫等工作。(三)专业课教师必须能够从事两门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作技能课的工作,既得理论,又能带实作,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在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安排课时时优先安排达规专业课教师,专业萎缩或淘汰时,退出教师岗位,转到其它非教学岗位。(四)建立专业课教师的奖罚淘汰机制,接学校需求在规定时间获得毕业证书和高级技工等级证书的,学校给予报销学费等费用,并发给一次性奖励,对在规定时间不能取得相应毕业证和高级技工等级证的教师,视专业调整情况,退出教师岗位。(五)对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学历技能等级不达规定者,又不愿意参加函授学习和其它学习,每年都要扣除考核分,直至45岁为止。从教师岗位退下来从事非教师岗位工作,工资奖金等不能享受在岗教师待遇等等。
总之,专业课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制约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我们要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列支,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专业课教师转型提高,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路百秀,崔锋杰等.教学做合――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师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一、农村小学在创新教育中的问题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实际上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农村小学无论在设备上、师资上、覆盖面积上、数量上还是资金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经济步伐和对人才需求上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农村小学在教育学生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都逐渐显示出来了,这些问题往往给我国进行农村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多的不方便。
1.教学资源不足
在我国,一般农村的特点都是交通不方便、经济不发达、教育程度低。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农村的教师群体普遍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了农村小学的学生普遍视野较窄、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同时对于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和教材也是非常匮乏的,同时在农村小学中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属于极少数,导致了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总体素质与城市小学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2.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在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相比设备、资金来说,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重要性要更大一些。由于人的受教育特点,加上农村孩子并没有机会上幼儿园的实际特点,小学老师一般都充当着学生的启蒙老师的角色。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师群体往往不能满足这一教学的要求;很多老师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更有的只是完成了小学教育。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领域往往很窄,除了基本的语文、数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外,像体育、音乐等领域的教育往往没有能力进行。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的。
二、农村小学数学的创新
针对农村小学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也根据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中所投入的资金支持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创新教育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环境进行再创新
在农村,由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农村小学的数学老师对于农村孩子的兴趣培养不够重视、农村孩子对于接受教育的概念不清晰等原因,农村孩子往往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就要对教学的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也是进行一系列创新教学的前提。在进行兴趣培养时由于农村小学的资源非常短缺,很难提供学生多方面选择的条件,所以不可能用城市的方法来进行。在进行兴趣培养的时候,一方面教师群体要转变观念,从意识上来提高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群体要努力培养起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让学生相信老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学校也要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以增加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2.对农村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在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融入先进的教学方式,这些尝试往往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成本的,只需要对教师群体进行相应的培训就可以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形式选择时可以从增加学生的参与比例来进行,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量和度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比如说让学生自dylw.net 由讨论,自荐回答以及降低提问的难度、对回答的学生进行鼓励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而中断或者进行纠正,这样对于犯错的学生而言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教育形式的创新的尝试中最重要的是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培训可以通过视频培训、参观外校、书籍培训、教师讨论、专家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其中的书籍培训和教师讨论是农村小学最容易实行的方式。在进行教师讨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跨校教师的培训;而在进行外校参观的时候,最好能够到创新教育比较好的小学进行参观,但是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到附近的初中进行参观,参观回来后再讨论修整。
3.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对农村孩子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施比较少,所以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中富有创新元素的成分来对学生进行培训。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他们很少有机会见到的事物和景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笔将想象中的景象或物品画出来;另外农村的小动物、天空、田野都是非常富有创新想象的事物,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拓展户外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才不会被呆板的教学所破坏。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农村小学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外面的一切资源针对实际来进行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创新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也要进行相应的财务补贴,让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的创新教育更加有效和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菊如.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6).
[2]周秀玲,马凤波.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
近些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有些农村村办小学在校学生甚至不足百人。2001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该政策实施以来,一部分农村小学先后“撤点并校”。由于我国农村小学分布广泛,出于基础教育战略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着眼学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散点”式小学。这些小学的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到英语学科更是明显。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创造性地就料取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农村“散点”小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村“散点”小学之所以存在,没有被“撤点并校”,绝大部分是因为这些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距离中心城镇较远。如果“撤点并校”势必影响学生就近上学,给农村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负担。这些小学往往布局分散,不少以“村办小学”、“山村小学”的形式存在。
2.生源数量越来越少。农村“散点”小学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影响,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办学的规模趋向萎缩,有的甚至出现三五个学生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相当的现象。这些在校的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主要依靠爷爷奶奶等老人照看。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配置不均衡。农村“散点”小学教师大多数具有民师背景,大多学历偏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年龄较大,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即使偶尔有外出的学习机会,但由于年龄偏大,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另外,由于学校布局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师资力量配置薄弱,不少教师身兼多门学科的教学。对这些农村“散点”小学而言,不用说发展素质教育,恐怕连完成教学任务都已经是个问题。
4.教育经费紧缺。尽管“普九”以来农村小学包括“散点”小学在校舍等硬件建设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镇小学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国家每年按办学规模、生均人数下拨学校公用经费,但由于“散点”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少,下拨的经费也捉襟见肘。国家下拨的公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很难另外抽出资金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添置。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老化,是这些农村“散点”小学的普遍现象。
虽然农村“散点”小学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从时间上看,短期内这些小学还不可能完全取消建制,有的甚至还会长期存在。这些农村“散点”小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民族希望、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农村“散点”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 2001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来,英语课程在小学得到较好开设,即使农村“散点”小学也是如此。只不过相比其他学校而言,农村“散点”小学在英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更为明显。一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年龄老化。担任英语教师的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很少有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这些老师,大多年龄偏大。二是教师把握处理教材能力不强。目前使用的人教版 PEP 教材,对城镇小学教师来说还是较为合适的,但对农村“散点”小学教师来说还是较难,他们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上还比较弱,很难设计出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三是课堂沉闷,存在低效化倾向。一直以来不少英语教师倡导小班化教学,以为小班有利于对学生一对一辅导,但从农村“散点”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来看,英语教学小班化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检验。造成课堂沉闷、低效的原因,除了教师素质、生源质量等因素外,还有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内在的规律要求。
三、英语教学对策
1.整合资源,取长补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散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英语师资、教学条件引起的,但在现有条件下,又不可能把所有农村“散点”小学的英语教师全部调换,也不可能大量投入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这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现实。自从国家实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以来,那些被并入的学校规模还是较大,不论是学生人数、师资水平还是教学条件、办学质量,都有较好的保障。这些被并入的学校,大多以中心小学或中心学校的形式存在。提高农村“散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发挥这些被并入学校的作用。以它们为中心,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共享等,尽可能地发挥中心学校的独特优势,形成教育辐射作用。以它们为龙头,组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进行校际间教学岗位轮岗,学仪器设备管理,统一调配教学仪器,使教学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兴趣;活动
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影响自身未来生活的同时,对国家未来与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考试学科知识的掌握是当今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尤以农村小学教师表现最为明显,对考试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视度明显优于科技教育。主要体现在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普遍关心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成绩,对于子女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往往不予重视,使之促成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不高,创造力不强的现状。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兴趣简单作以综述。
1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
?生命世界?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最普遍的例子如对蚂蚁、大树、蝗虫、猫等动植物的观察,通过栽培或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对生物繁殖有进一步认识。观察动植物外形,对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上述所列举这些活动,对于城市小学生而言可能受条件影响而无法实现,但农村小学生进行以上观察活动则轻而易举,丝毫不受条件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环境为小学生科学探索提供了特有探究材料。
非自然生物资源丰富也是农村小学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农村小学生自小就生活在山野田间,和着稀泥、抓着石子、把玩着沙子长大,对岩石、黏土、沙子等并不陌生。在城市中或许很难见到溪流、江水、瀑布等自然景观,即便见到多数也是人工湖,仅供观赏,但农村则不同,由于与城市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或许在城市小学生对浮力这一词语还不甚理解的时候,农村小学生早已在玩耍、嬉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农村生产中常用的锄头、剪刀等基本生活用具无不从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农村生产中常用的手推车运输机械在一定程度上课激发学生在轮子、齿轮等方面的探索兴趣,农村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结合农村环境特点,注重观察,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为突破点,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课程,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堂内外,促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探索中发现科学世界的无限奥妙[1]。
2充分利用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
农村环境差,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农村小学生在性格、毅力、生活独立能力方面较之城市小学生都略胜一筹。农村小孩在很小的年纪便能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生活独立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强,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好,农村教师在实施科学教授中应综合考虑这一优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设计较多的动手操作活动环节,使农村学生身上的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般在农村学校内很少专门建有垃圾堆放处,常常都是指定一片空地,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散乱倒置,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堆放过多时则采取焚烧、掩埋等方法处理。对于这种不卫生、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我们不予支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此种环境其实也为农村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提供有价值的探索素材,加之农村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科学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周边垃圾、环境、水域等情况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科学、卫生地处理垃圾,垃圾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散置垃圾的危害是什么?垃圾会对空气、土壤、水源等造成影响吗?利用小学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采取分组行动,对校内垃圾进行有规则、有依据的堆放管理,清理水域周边垃圾,在清理过程中强调对周边环境、生物的观察。在垃圾清理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本次观察到的结果以及自身对科学世界的探索体会记录下来。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巨大成就感,学生在成就感与快乐的双重愉悦中提高科学探索兴趣[2]。
3充分利用农村孩子经历较丰富的特点――拓宽科学探究空间
农村生活环境更加贴近大自然,而人类对科学探索的全部灵感皆来自自然,可以不夸大其词的说,大自然中的丰富物种及奇妙现象是开启人类科学探索的金钥匙。农村小学生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其所见所闻与城市小学生相较远远丰富的多。以青蛙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为例作以比较说明。相信大多数城市小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迷茫、困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青蛙的形成需经历受精、繁殖、脱变成小蝌蚪,小蝌蚪逐渐失去尾巴,最后脱变为成蛙。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城市小学生不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完全不知所以然。认识到农村小学生的这一优势后,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难度大大降低,实践活动有效性明显提高,学生本身对探索内容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并不陌生,接受程度较好,很多东西见过,即便理解并不深入,但不至于拒绝或不参与探索,积极性与参与度高,能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与生活的乐趣[3]。
4小结
农村小学应重视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从初始阶段抓起,教师正确引导,结合农村生活环境与学生自身特点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享受快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与热爱,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见识。
参考文献:
[1]徐鹏.让农村孩子沐浴在习作的春风里[J].学园,2014(26):26-27.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3]李建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很多藏区农村小学由于处于偏远地区,所以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这些小学的教育也相应落后,很多村子只有单班学校,整个学校只有几名学生。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藏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数学教学的落后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藏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藏区农村小学所处经济条件落后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不好。很多师范毕业生不愿意来到藏区农村小学工作,甚至当地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任教。这种状况就造成藏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水平不足。藏区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也非常缺乏。由于经费欠缺,很多藏区小学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电脑、投影仪。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缺乏造成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落后,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藏区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藏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这些学校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配以少量的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使学生形成数学技能。很多教师想改进教学方法,可是缺乏教学资源,自身能力又不够。
(三).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配套
藏区农村的小学生汉语水平比较低,而在这些藏区农村小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全国统一编写的汉语小学数学教材,或者是汉语小学数学教材的翻译本。由于文化、历史、经济等原因,汉语小学数学教材不能够适应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教材中所列举的实例藏区农村小学生都没有见过。翻译本教材还可能出现一些翻译的问题,比如词不达意等。教学内容的不配套也制约了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四)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这些藏区农村小学中,缺乏比较好的评价体系。藏区农村小学一般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比较简单的考试,试卷由小学数学教师自主命制。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考查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藏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对改变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一)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要提高藏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投入到藏区小学数学教育中去,鼓励更多的藏区师范毕业生回到藏区农村小学任教。还需要为在职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鼓励他们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为藏区农村配备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实验设备教学条件改变后,教师队伍会逐渐得到优化,教学模式会发生改变,藏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在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在职的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新课程理念,利用现有的条件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编制藏区农村小学数学教材
藏区农村小学的教育主管应该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农村小学实际教学环境的教材。编制教材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藏区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所举的实例要是这些小学生接触过的。另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进度应该适合藏区农村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最后还要注意藏区所处的文化特点。有了好的教材才可能有好的数学教学质量。
(四)藏区小学数学应该采用双语教学
在藏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采用双语教学,把藏语和汉语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把数学概念表述得清楚,又可以帮助小学生迅速理解数学知识。双语教学需要大量掌握汉语和藏语的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培养。
三、结论
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 方法
大家知道,我国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很久以来一直较差。加上现在又是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小学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甚重。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英语课堂内的问题
1.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好奇、好玩、好胜、爱模仿、接受能力强,但遗忘也快,有着不同于大人的心理、性格、情感和感受。教师要真正教好小学英语,就要尝试从儿童的角度看待英语教学,在情感上给予尊重,呵护其自尊;给予信任,树立其自信。
2.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并且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下降的趋势,学习中经常出现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还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应对措施
1.注重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是从兴趣出发,有兴趣就爱学,就学得好。
2.注重培养语感。小学生学英语重在形成一种初步的语感,有了语感就会乐于参与,从而学会交际。
3.抓好任务与合作的关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很多老师习惯于让学生讨论,但是忽视了是否必要的问题。合作学习是以任务为基础的,如果任务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相对简单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
4.课堂讨论做到真正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热烈与否成了评价英语课的标准,但有时候听完课后发现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仔细想想,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必要的交往技能呢?整节课充满了合作,学生们都在谈论自己的想法,热闹中充满了混乱,教师缺乏主导课程的能力,整节课的目标变得不确定,甚至偏离了课的主题。
5.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区别于别的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的依据。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在否定个体的表现,不是把个人消失在小组中,如果教师在评价小组时忽略了一些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口头表扬等进行鼓励。
因此,鉴于这些目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好,城市的教学条件也比农村先进许多。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存在下列问题:
1.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教育资源有很大差距,阻碍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第一,农村小学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多数教师长期在农村执教,教学环境较为艰苦、生活条件较差,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激情。第二,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较少。自2001年我国实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以来,教师资源整合的效果并不显著,许多代课教师被辞退,反而使得教师资源更加紧张。第三,农村的教育环境较差,师资待遇较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执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较低。
2.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乏力
所谓“童蒙养正”,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乏力,加上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学习、卫生、品德等习惯缺难于得到有力的矫正和固化。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使得校本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再者,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资源缺乏,学生参加素质拓展培训的机会很少,学生自我发展的场所局限在学校。
3.课程建设负担较重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农村小学既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又要进行学校自身建设,导致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负担较大,专业课教师快发,经常出现由其他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改革措施
1.突出“国学”文化特色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强调校本课程的多样性。比如学校可以尝试开展了“国学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师生共同学习孔、孟等先贤大家的传世经典、《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启蒙读物,练习孝道美德礼仪操、行“周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主要内容,也作为语文教育的补充、还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学校良性发展。
2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国学文化
在农村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国学进校园”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以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选择,选择可以启蒙小学生心灵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弟子规》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将国学文化引入到课程中,并将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进去,使得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3.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改革时,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匹配。在国学文化的选择时也应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本改革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发挥国学文化的价值。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限,在进行国学文化选择时应避免生僻难懂的内容,选择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内容,使得学生在掌握国学文化的同时,学会为为人处世道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教学资源;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农村小学中,因为教学形式和工具的单一造成课堂效率不
高,学生更倾向于死学知识,而不能够“活学活用”、自主探索。因此想要改变这种教学形式,彻底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农村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教学资源,但是却有着得天独厚而又与众不同的教学材料。另外,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可以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吸引力,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对一亩地或是一尺等很难有实际的概念,但是农村的孩子可以走到户外,比较一亩地和两亩地的区别,去实际测量河的深度,测量大树的高度等等。而且课堂也不一定局限于教室的固定区域,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践数学知识,让学生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去帮集市上的叔叔阿姨卖菜,帮他们算账,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得到大家的夸奖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会更加高涨。再者,农村的客观教学资源少,但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对不规则图形的测量,老师可以利用形态多样的树叶;对距离的测量,也可以让学生使用“步量法”等等;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和野营,从而用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农村的课堂更容易走进自然,提高实用性,这是其高效课堂的创新表现形式。
二、利用学生勤奋好学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恒心和毅力,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他们更容易去模仿和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每组组长都是数学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这样在组长的影响和帮助下,学生的数学成绩会得到充分的提高。另外,农村的孩子自尊心和团结意识比较强,所以更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因此可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实行责任连带制度和学习统一评定制度,让组长去负责组员的数学学习状况,及时总结课堂上学生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相互讨论得到解决。成立数学小组,并让组长负责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课堂的学习质量自然就得到提升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很强,让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不如让他们自觉背上“这个责任”,一个人违反了课堂纪律,全组人都要受罚,这样大家就会自觉去维护课堂纪律,学习效率也就有了保证。
三、采用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的孩子受到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制约,对外界的了解匮乏,
因此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学习方法有欠缺,而老师则需要在教学当中重点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客观原因对学生学习数学造成的影响。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任务除了给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之外,还包括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观念的培养。因此高效的课堂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全面的知识,更是一种数学思维和态度。数学老师要及时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将数学以多彩、有趣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多介绍一些有挑战性或是实际意义的题目,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指导。或者是将教学思维扩散到课本之外,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数学学习的能力。利用拓展思路的方式教学是“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让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学会自主思考和认知。农村的孩子一般表现为学习刻苦,但是创新能力差,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要根据农村教学环境特点,以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而且课堂效率的评定也不能够根据一节课或是两节课的授课量,而是从大局出发,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和期末成绩上,综合全面进行考查、评定,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