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

第1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建眼科; 手术室; 感染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0-01

眼科手术室是眼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场所,因此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眼科手术成败的关键还节。通过对手术室感染的控制和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搞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从而减少手术室感染与爆发。眼科患者都是以手术病例居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眼科手术都为精细手术,同时对手术全过程的灭菌技术要求更高,一旦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失明甚至摘除眼球,给病人带来具大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眼科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极为重要环节。我科是今年新组建的科室,虽然新建、条件有限,但感染管理工作一点也没松懈,通过多种环节多重消毒的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新组建眼科手术室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制订了眼科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组成,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监测,采用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双重消毒,并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眼科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内容涉及到消毒隔离,消毒锅生物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器械清洗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动态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保养及消毒记录。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督促整改,并不定期复查。

2 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

要控制好眼科手术室感染管理首先要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管理中: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划分内眼、外眼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控制手术间室温,适宜的温度不仅使患者舒适,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增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患者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合适,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科室建立业务学习本,每季度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及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若有问题,查找原因立即整改,全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要求每年有四次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内容,并且定期对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4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4.1手术室感染监控 眼科手术室空气消毒首次采用甲醛熏蒸两次,特请医院感染办、疾控中心的专家对手术室空气、台面等进行严格监控,鉴定合格发证后才进行使用。科室进行手术室感染监控由手术室院感专职护士负责,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显微镜、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每月采样细菌培养。若菌落数大于正常范围,应查找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整改。再次采样细菌培养合格后,才能使用。

4.2 确保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手术器械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屡见不鲜。眼科器械均为精细器械,尤其是轴节及复杂部位的冲洗,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环节质量,保证器械清洗的效果,眼科手术室配置了快速压力灭菌器,在取用灭菌物品时应严格手消,对手术后的器械按要求进行水洗、酶洗、蒸馏水再次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等规范处理,并且每周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4.3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帽子、拖鞋。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进出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就越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进出,减少手术室开门次数与时间。根据手术室大小严格控制人数,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应限制在指定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不得任意穿行或互串手术间,自觉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手消,严禁穿着手术室衣服外出。

4.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眼科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较多,特别是植入物的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要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有无生产厂家,注册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灭菌(生产)日期,有效期,灭菌方法等,对包装不合要求的不能使用,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领起的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顶5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

4.5 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至2/3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并建立医疗垃圾处理登记本,认真交接登记。

4.6 手术室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管理 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的高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同时空气又是良好的传播媒介,因此地面应予湿式清扫,物体表面、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用清水、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完毕常规用75%酒精抹布对手术间无影灯、显微镜、手术床、器械车、操作台面再次擦拭,并对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用防尘罩盖好,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根据需要每24小时循环四次每次消毒1h,设置时间以手术进行高峰为主。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各种设备进入手术间前,应先安装完毕,擦拭干净。物品的外包装严禁带入手术室内,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清洗1次,洗手衣裤每次用前高压消毒灭菌1次,并进行洁污分开。保证了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和医疗安全。

4.7 手术中无菌技术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眼科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严格的洗手刷手和手消毒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手术人员脐平面以下,肩部以上区域,无菌台包布下垂30cm以外等均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到无菌区域以外,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我科组建八个月以来,完成内眼手术1206例,外眼手术521例,没有1例发生眼内炎,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对眼科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引起重视,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有效地减少间接感染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为今后的眼科手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丹,周力.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手术室护理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第2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1.1提高医务人员专业及思想素质

1.1.1护理人员上岗前培训对于刚到岗位的护理人员,面对并不熟悉的护理内容,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根据医院组织的培训进行学习工作,尽快适应护理工作的工作状态。不同手术室培训制度不同,在培训结束后建立考察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从理论到思想都得到明显提升。

1.1.2工作中安排带教手术室这种具有高强度、精神高度集中的空间中,护理人员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缺少感染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排带教则可以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提醒,做出讲解和示范,及时回答不懂的问题。具体为对手术室内环境讲解、对最初培训内容总结、对感染的重要性以及无菌区保护的提醒。

1.2围术期患者看护管理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水平有着更好的要求,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也相应提高水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手术之前的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治疗的步骤,在陪护患者的过程中使患者产生安全的心理。体现手术护理的全面性,使满意度大大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护理知识有很大程度的更新,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好围术期的患者看护工作,保证患者处于适合手术的安全状态。

1.3提高手术室无菌质量监控

1.3.1手术室中的无菌保障主要保证手术室及相关联空间中的质量情况以及手术中用到的物品达到无菌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防感染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不出现感染事故的先决条件。

1.3.2手术切口防感染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和达标的空气质量,手术器械要经过消毒达到标准,医生手上的细菌量也需要达标。全方位的保障手术过程中的细菌量以及无菌空间和设备,使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

1.3.3手术操作管理在手术医生进行手术之前每一个步骤都是要严格保证无菌隔离的,各个操作都是单独的被隔离的,严格区分区域。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无菌效果,影响到患者伤口的感染情况,影响到手术是否成功。

1.4建立核心人员管理制度

核心人员由护士长担当,在对护理人员分配工作时,按照手术的详细情况进行准备,对手术中所用器械和物品等进行合理调度。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执行,并能够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对待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对待急诊手术时,要考虑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长以及当时的工作状态,既保证了年轻护理人员学习锻炼的机会,又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1.5手术室管理,严格审查防止感染事故出现

在患者手术之前,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保证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手术室。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对患者的姓名和病史等基本信息进行核查;检查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室准备工作是否完善;检查手术室中的环境情况,保证患者在适宜手术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检查医护人员应该消毒的范围和对应时间。

1.6手术室内部的质量管理

对手术室中的无菌区和污染物排放区有明确标识,应该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在术后清理中,要区分清扫工具,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更换。手术间的空气质量也要进行定期消毒。对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在使用之后要及时更换、消毒。对每一种器械都应该定时检修,专门护理。无菌物品的储藏要严格履行管理制度,放在无菌的储藏室中。对于器械的使用要按照专业人员的指示使用,并且经过定期培训了解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维护知识。手术中一次性的耗费物品要做到及时清理,对于医用耗材要准确登记。对于纱布等使用量较大的用品要集体参与管理,减少浪费现象产生。

2提高院内感染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通过落实上述关于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落实质量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经过改进后,合格率和满意率有所提升,同时,对手术中操作规范知识进行抽查,护士考核的合格率也有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院内感染的相关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3结语

第3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

伴随现今医院硬件设施的逐步强大及医疗技术的全面提高,洁净手术室应用已普遍成为各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重点落实对象且其自身的配备也已划分为医院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有效控制外源性手术感染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怎样全面启动洁净手术室应有的功能,是所有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结合多年来我院科室洁净手术室进展情况,对其管理及使用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1 洁净手术室和空气净化技术

洁净手术室:洁净手术室主要针对空气采用洁净技术进行深度净化,可通过对人流、物流建立科学、严格的区域化管理,来控制手术室细菌浓度及达到标准的空气洁净级别,全面实现控制微粒污染。

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洁净技术利用了科学化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使空气流入室内通过温湿度调节过程,滤除尘埃粒子和微生物微粒,以降低空气中浮游菌的存在数量,达到洁净微环境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2 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2.1 手术室的空气净化 ①空气净化系统的运行单单将空气进行了过滤,降低了空气中浮游细菌的存在量,而不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所以洁净手术室应制定严密的卫生监督体制,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将消毒灭菌工作切实落实到位。②每天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做到早30 min净化空调系统,保证正常使用。若长时间不使用手术室,除了做到基本的卫生清洁之外,开机时间应提早3 h。

2.2 手术床的放置 将手术床放于手术室净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头和面部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床适当的向患者脚部靠近;下肢手术时,再将手术床轻轻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整个进行的手术区域和器械全处在净化区域以内。

2.3 保持手术间的正压 手术期间保证电动门处在关闭状态,尽量不要开启电动门,禁止在开门状态中进行手术。因为手术室环境属于一个严密封闭式的洁净环境,电动门关闭后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气压,进而确保手术室中的洁净空气只有向外流动的机会,而室外空气很难进入手术室内,避免了细菌的随意浮动。

2.4 严格控制洁净手术室人员进出 门卫人员必须严格做到按照要求发放手术衣、帽、钥匙以及鞋,离开手术室时收回钥匙且非手术者不得入进。

2.5 严格着装管理 每位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穿着高压灭菌手术衣,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经缓冲走廊进入手术间,不得随意走动及乱窜手术间。手术后离开时,衣裤、鞋、帽以及口罩按规定位置放整理,患者统一更换洁净的患者专用服装,安排交换车接送并戴隔离帽。

2.6 严格的物品管理 手术间内除必要手术工具安放外,尽可能的减少容易吸附灰尘的物品,如实木物品、纸类箱子和书本等,以保证手术室内尘埃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将室内所有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安放到规定位置。①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排:一次性手术用品必须配置专室、专柜存放,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且稳定,保持室内清洁干燥、湿度适中,做到按时进行杀菌消毒。 ②无菌敷料器械的消毒管理:对敷料器械的深度消毒效果关系着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科学配置无菌敷料间专门安放无菌用品,分类后存放,定期进行清洁、定期更换消毒液。

2.7 室内固定一定数量的物品 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如输血器、缝线、吸引头、电刀头、创可贴等。术后由巡回护士补齐。

2.8 手术间的消毒、清洁 手术间地板和室内物品统一采用湿式清理,过滤网每周安排专人清洗消毒,防止室内和自身被污染细菌。室内无影灯、手术床以及其余医疗设备需在手术前、后用清水和消毒液均清洁一次。每周全面清扫并定期大扫除,清扫结束后,净化空调系统保持运行,直到达到合格的净化程度指标为止,一般长于洁净室自净时间。

3 讨论

对洁净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系统彻底过滤后,利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和培养,都符合一类空气净化要求,医院感染科也多次采用了同样的流程,均无异常现象发生。所以足够证明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无菌程度显著提高,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为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对洁净手术室的净化后,只可以做到空气中细菌降低或消除,不能起到对衣物表面吸附尘埃杀菌的效果。所以,严格管理洁净手术室的卫生、实行空气净化、定期护理,对室内洁净区域的维持,控制污染源以及减少细菌感染现象显得尤为关键。

总之,洁净手术室的管理至关重要,有效、科学、严格的管理对保证医疗质量、控制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第4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技术的不断普及,患者对医疗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化医院的各项管理。对于手术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感染。手术室不同于病房,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与各个科室联系紧密,是易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防控,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

【关键词】手术室 感染因素 管理

1 影响手术室感染的因素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手术室未明显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清洁区,医生、病人、清洁物品、污物在同一走廊通过。

1.2 手术室空气不合格 手术室工作人员未按规定术前空气净化,使空气中的菌落数超标;医护人员未按规定更换衣裤、鞋、帽,未去除首饰等,为手术室带来细菌;手术较多时,频繁的连台手术、人员、手术器械的流动,也会造成空气中细菌的增加。

1.3 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 器械使用完后未进行彻底的清洗处理,表面仍附着血液、黏液和体液等有机物;特殊感染的的器械未按规定进行特殊处理。

1.4 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 部分医护人员漠视相关制度,违背无菌操作规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由于自身工作较为繁忙,因而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着急可能会出现刷手不合格,导致污染。

1.5 手术室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等组织,但它们未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少,开展监测、研究工作困难;同时大多数医务人员缺乏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据调查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达90%,平均为47%。

2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2.1 手术室要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清洁区和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区域标识要明确。

2.2 手术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严格空气消毒。手术间的窗户要严密,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40分钟至1小时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营提前3小时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接台手术按照规定自净时间(百级15min,万级25min,十万级30min,30万级40min)全封闭净化方可使用。手术人员要按规定着装,严格限制参观人数, 减少人员走动。患有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破溃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手术和进入手术室。每季度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2.3 所有手术器械要严格彻底的清洗干净,原则上压力蒸气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对于不能高压灭菌的可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熏蒸、浸泡等。对于感染手术的器械要ian消毒在彻底清洗,最后再消毒灭菌。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要检查密封性、有效期、型号规格等,若不合格均不可使用。

2.4 手术室人员要不断加强无菌意识,做到慎独。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手套破损或器械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2.5 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院里要成立相应的感染办公室,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监督、检查、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科室也成立相应的院感小组,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的正规场所,担负着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该科室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预后及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手术室,使手术室走向正规化、现代化,为患者的生命真真正正的做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程妍,主编。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885,10.

第5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层流手术室净化气流是目前最先进有效的方式,净化气流的方向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使手术区处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确保空气洁净度达标。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流向洁净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因此,层流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管理是保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现将有关层流手术室的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层流手术室概念 层流,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手术空间内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生物洁净度,从而达到适于各类手术要求,并具有舒适温、湿度的手术空间环境,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室内病原菌数量,减少感染风险的现代化手术室。

2 层流手术室管理

2.1 环境管理:手术室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是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规范措施管理。,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无菌手术通道是工作人员、病人、洁净物品的供应通道,为洁净流线。非洁净处置通道,是术后手术器械、敷料、垃圾等污物的出口,为污物流线。手术室管理应尽量做到人员物品的隔离分流,以保证洁净手术区空气洁净度,避免交叉感染。层流手术室应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设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应开有侧门并设置缓冲间,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间隔时间15~20 min,并保持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前一台手术的尘粒污染,保证手术间空气洁净程度。

2.2 预防感染管理:层流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均要求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各种仪器设备在进入手术间前,应安装完毕,擦拭干净。擦拭时,不宜使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作为清洁工具。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放入防水防污染的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擦拭各种器材,整理手术间,以免污物在室内久留导致空气污染。待所有人员离开,清洁工作完成后,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应继续运行15~20 min,再关闭层流空调,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每天应在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将上述器材及地面彻底擦拭、清洁保养1次;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以确保尘埃过滤效果。每2周定期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高效)湿拭,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空气尘粒数、噪音、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将结果登记备案。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器。

2.3 空气监测管理: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达700~1 800 cfu/m3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至180 cfu/m3以下时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加强室内空气清洁度监测是减少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监测按级别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局部100级区5点,Ⅰ级周边区8点;Ⅱ级手术区3点,周边区6点;Ⅲ级手术区3点,周边区4点。定期检测层流系统功能状态,检测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指标,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医院设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专人负责感染监控工作。每月对手术室的空气、手术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化学消毒剂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净化效果,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层流手术室设备管理

3.1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应制定层流手术室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设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定期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严格遵守管理规范,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以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其它手术间在术前1 h开机运行。对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以达到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要求。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0 ~25 ℃,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冬季因空调影响,需要适当加湿,对温度湿度的调控应该更加注意。层流手术室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应该注意的重点。手术室的消防器材、安全通道要设置醒目的标志,工作人员要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

3.2 器材物品管理:手术室工作要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设备、物品相对固定。为了控制人员进出次数,应将与手术相关的各种物品如一次性物品、敷料、电刀、器械台、显微镜及麻醉呼吸机等器材放置在固定手术间,由专人负责清洁检查和管理。制定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建立仪器档案,严格使用人责任制,设立专人维修记录。手术结束后,由专人对仪器采用器械清洗液超声清洗,不宜高压灭菌的仪器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所有手术器械由专职人员负责接收清洗、检查保养。

4 层流手术室人员管理 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通过缓冲区后,才能进入手术室。手术病人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和帽子,由手术专用对接车送至手术室。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应将其放在指定位置。服装应选用不易产生静电、不易脱落纤维的织物。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紊流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国王秀,张皖瑜,尹湘毅,等.医院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111-1113.

[2] 任 辉. 现代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28-130.

第6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感染率;加强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担负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而这类患者又是高危容易受感染的人群[1]。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手术的效果,而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切实落实规范化科学化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提高我国医疗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2]。我院为探究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对降低医院内感染率的意义,特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后接受治疗的患者49例。之前接受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0例(61.22%),女性19例(38.78%),年龄24-69岁,平均(39.4±3.6)岁,49例患者中胸部有关手术20例,腹部手术29例,对照组男性28例(58.33%),女性20例(41.67%),年龄22-69岁,平均(38.6±3.7)岁。49例患者中胸部有关手术19例,腹部手术29例;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如患者病程、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措施

1.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在院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并定时开展回顾性讨论、交流和经验总结,使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手术器械、仪器,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掌握最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手术医师的习惯和要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 强化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操作规程都要严格执行,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病制定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考核制度,使得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高度重视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制度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3]。

1.2.3 禁止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内使用无线通讯设备,避免对手术人员、患者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干扰;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之间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定期对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消毒。

1.2.4 加强手术过程中的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不谈闲话,不拉家常,不议论患者隐私,做到尊重患者,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感染例数及比例,如果感染例数少,感染率低,证明治疗效果越好,相反则治疗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如果统计结果得出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医疗手术的效果直接影响一个医院的声誉,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速度,因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点[4]。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例如人员分配不合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因而相关人员,这也是导致临床医疗事故发生高的原因之一;而且对潜在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手术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失,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保证每台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我院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后接受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在加强管理前接受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感染患者仅2例(4.08%),而对照组手术感染患者有8例(16.67%),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手术感染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建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2-713.

[2] 王淑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9):2426-2427.

[3] 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24):136-138.

第7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基层医院;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138-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a full range of 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of primary hospital

TAO Ming-f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Nanling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Nanling 24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full range of 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of primary hospital. Methods A full range of 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3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problems of 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the working system,nursing working process,security protection measures,and work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were optimized,and it was implemented strictly.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surgey,surgical items available rate,verification process accuracy rate for patients,position accuracy rate were analyzed,an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optimization management,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dropped;surgical items available rate,accuracy rate of verific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position accurac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Primary hospital;A full range of 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Management quality

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是在近年企业管理经验中衍生出的一种管理体系,其主要精神为集体中的每人工作要当日完成,每天总结并且要有所提高,这种管理模式将每个细小的工作责任量化分配到个人,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完成集体目标[1]。医院手术室每天要承接大量的手术任务,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器械管理、患者护理等,工作繁杂,并且要求较高,很容易出现忙乱差错等情况[2]。本院2013年7~12月在手术室开展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本文总结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12月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护理人员12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其中从2013年1~6月(管理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平均年龄(46.5±1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6例,高中及以上84例。从2013年7~12月(管理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平均年龄(44.7±1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5例,高中及以上85例。管理前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管理制度的改善和制订结合本院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消毒隔离观念不强、手术用物准备不佳、核查制度不严、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优化手术室工作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安全防护措施、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等,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和考核。

1.2.2 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的实施①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进行科室内人、物、环境的整顿,将科室内仪器设备、手术器械、耗材以及工作区域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每类物品、每个区域都有专人或专组负责,要求各类物品有基数、有标识、固定放置、定期清点;按时进行手术物品补充及仪器保养,保持各区域和各类物品的清洁、完备[3]。②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性格特点等安排对应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安抚患者,使其放松心情,并仔细核查患者的信息,确认手术部位,术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手术情况。③鼓励护士进行继续教育或培训,尽可能地为其创造学习培训平台,并对进步明显者给予奖励或提拔,提高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④护士长以身作则,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管理工作,每日进行工作审查,并记录当日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差错发生情况,督促当日工作当日完成;及时发现规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讨论及完善。⑤实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案,主要从职业道德、护理执行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能力、继续教育培训、差错纠纷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综合考评[4],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实行科内公开选评,护理执行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制度考评,继续教育培训按考核成绩评定,差错纠纷及患者满意度以实际调查统计结果为参考。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满意度调查管理前及管理后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主要考察手术室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质量,采用百分制,90~100分为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60~79分为一般、

1.3.2 观察指标根据工作日志及患者资料统计管理前后手术患者的感染率、手术物品齐备率、患者核查准确率、摆放准确率及医疗设备完好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调查及统计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管理后,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较管理前升高(P

表1 管理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分,x±s)

2.2 管理前后各工作指标的比较

管理后,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物品齐备率、患者核查流程准确率、摆放准确率明显升高(P

表2 管理前后各工作指标的比较[n(%)]

3 讨论

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OEC)最初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则为细化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给每一位集体成员,要求每个单位工作达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当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5]。其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于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完成集体目标[6]。

在临床手术室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要承接大量的手术任务,由于护理工作目标不强,加之目前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更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目的和责任欠缺情况[7]。另外护理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护士本人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不同,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较大,而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可以进行细致分工,使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责任性更强[8]。另外考评制度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每一位护士都能够参与,并且通过量化指标很容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这对调动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管理模式要求全员参与,此时护士既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工作质量考评的参与者,因此每位护士都会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增强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开展优化管理模式后,患者及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另外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物品齐备率、患者核查流程准确率、摆放准确率明显升高,提示总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全方位优化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同样适用,有较高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丰秀琴,荆卫红,黄媛霞.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25-26.

[2]张军花.日清控制系统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87-88

[3]李月红,吴伯娟,赵玉英,等.OEC管理模式在门诊手术室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12):1899-1900.

[4]童莉.OEC管理模式应用于优质护理病房绩效考核[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61-662.

[5]张东红,朱小舟.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7,6(8):564-565.

[6]宋小花,陈红涛,吕冬,等.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OEC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6):3419-3420.

[7]李慧莉,甄芳芳.OEC管理模式在军队医院干部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6):42-43.

[8]李振香,解晨,张静,等.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57-60.

第8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及各类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 手术人数和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 手术器械及手术人员的消毒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作者回顾总结了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几年来无菌手术情况, 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 有效的控制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使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1 手术室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作者统计了2010~2013年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2011年无菌手术286例, 切口感染2例,无菌切口感染率0.69%, 2012年无菌手术326例, 切口感染2例, 无菌切口感染率0.61%, 2013年无菌手术325例, 无菌切口感染1例, 无菌切口感染率0.30%, 感染率逐年下降。

2 管理体会

2. 1 加强手术室的管理 手术室布局合理, 分区明确, 做到把好三关(门、鞋、衣帽), 专人负责。各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减少无关人员流动。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安排上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2. 2 加强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执行标准预防, 预防职业暴露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与患者的交叉感染。执行消毒技术规范,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士长作为手术室第一管理者更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新分配来的工作人员和进修人员先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并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

2. 3 术前洗手管理 凡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外科刷手常规, 具体做法是取适量的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流动水冲洗上述部位, 然后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上述部位(擦手毛巾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 然后用碘伏消毒2次, 每月进行抽样检查, 细菌培养必须符合要求。

2. 4 手术器械敷料的的消毒管理 手术器械和用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使用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器械和用品使用前要严把质量关, 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和用品必须严格按分类浸泡、清洗、漂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 每包包内用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三M胶带)进行双重检测, 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对不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内窥镜本院采用的是肯格王牌熏箱2%戊二醛熏蒸5 h或采用2%戊二醛浸泡10 h以达灭菌要求,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应打开轴节, 有管腔的器械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 以保证消毒效果。麻醉用具与接触患者的用品, 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重复使用的物品如面罩、供养管、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定期的对器械、用品、敷料做细菌培养的检查。

2. 5 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 特殊感染的患者手术单上应注明感染诊断和隔离的种类, 严格隔离管理。实施手术时要求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 严格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制度。手术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用后按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器械护士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 台上手术人员应密切配合, 注意力集中。术中锐器应用弯盘传递, 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 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损伤医务人员。可戴双层手套进行手术, 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术后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至规定的时间, 并标明何种病原菌感染, 再送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 手术间严终末消毒。

2. 6 严格废弃物品管理 对手术废弃物品按医疗废物标准分类包装。术中使用一次性吸引袋, 术后将血液倒入有含氯消毒液的容器30 min后再倒入带有净化池的下水管。每台手术完毕后手术废弃物分类密封, 专车运送到指定点。

3 加强监测

3. 1 空气微生物的监测 (每月一次)空气消毒采用肯格王牌空气消毒机消毒, 2次/d, 2 h/次常规消毒后, 手术间放置培养皿(东, 西, 南, 北, 中各一个)距墙1 m, 高度为1.5 m, 时间5 min, 然后检测每立方米空气含有细菌的均数, 细菌均数须符合规定要求。洁净的环境, 合理的消毒措施是降低空气含菌量的重要措施。

3. 2 无菌物品的检测 无菌器械室与无菌手术间由专人管理, 负责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标志、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及执行者签名。应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 取供试品2份, 用灭菌剪剪取无菌敷料、各种导管等各约1 cm×3 cm的样品, 分别接种于40 ml培养基中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等培养(每月一次), 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3. 3 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做到车轮消毒, 在无菌区域门口放一用1:500优氯净浸单进行车轮消毒。地面、器械台、无影灯每日用1:500优氯净擦拭, 拖布浸泡, 清洁拖布与污染拖布标志明显。(每季度一次)在消毒处置后按照规范要求采样, 细菌数

3. 4 手术人员手臂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洗手, 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指培养一次, 要有据可查。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做好手术室消毒和手术器械物品灭菌工作, 是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 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1]。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也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对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加强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 可有效防止手术感染, 确保手术安全。总之, 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健全及监测落实, 必须加强重视手术人员责任心, 明确认识手术室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手术室的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9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2008年4月中旬开始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其内走廊及16个手术间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其原理是将一切进入手术间的空气,包括新鲜空气及再循环的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由天花板匀速流下,污染空气由回风口过滤出手术间。手术间气压始终高于周围气压,使空气只能单向流动,保证了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通过3年多的运转,各项指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手术室结构和布局

位置:我院手术室位于整个病房大楼的3楼,与ICU共在1层,与输血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相邻。方便随时联系工作。

层流级别与要求: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根据我院的手术情况及卫生部的要求,手术室共设有16个手术间,其中百级手术室3个,并且有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心脏外科手术、骨科的关节置换及椎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正负压(即隔离)手术间1个,专门用于特殊感染的手术及急诊手术。万级手术间12个,空气净化系统为一拖二,用于普通手术及急诊手术。内走廊及辅助房间为10万级,清洁走廊为30万级。为了达到层流手术室的要求,手术间不设门窗,采用自动感应门,整个手术过程中门是关闭的。手术结束后运送污器械、敷料时方可打开后门。为了保持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前后门不能同时打开。

布局:手术室为全净化区域,设施规范,区域划分严格,标志醒目。两区即洁净区和清洁区,手术间、液体间、精密仪器间、无菌间、品间、刷手间、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值耗材存放间、架间均位于洁净区,其洁净区走廊宽度不少于2.5米,便于工作人员,无菌敷料、器械的进出和平车运送患者。16个手术间呈E型,最接近手术患者入口处的两个手术间用于Ⅱ类切口手术和急诊手术。清洁区通往污洗间、供应室的污梯、处置间。工作人员由非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更换洗手衣、裤、鞋后再进入限制区,由洁净区的内走廊进入手术间。建立3个通道: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污物出入通道[1]。

管理方法

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护理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和加强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手术室环境必须符合无菌技术要求:环境划分要符合功能流程及清洁与污染的分区要求。手术患者术前经卫生处理后更换清洁的病号服,使用对接车及患者戴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防止毛发脱落。对接车每天用消毒液擦拭1次,保持清洁,平车上铺防水渗透单常规每天更换1次,但是,如果污染时要随时更换。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开进行,手术结束后要进行彻底消毒,清洁。手术间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湿式清扫,过滤网每周清洗1~2次,防止自身污染。术后医疗垃圾装入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垃圾袋,从清洁走廊运走。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有专职人员按手术通知单发放洗手衣、裤、口罩、帽子、钥匙、拖鞋,出手术室回收钥匙。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专用洗手衣、裤、鞋,戴好口罩、帽子,不准带私人用物进手术间。非本科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间。参观人员要求:手术间>30m2时不能超过3人,手术间<30m2时不能超过2人,以便减少污染的机会。手术人员和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以后必须到指定位置。参观人员应离手术者保持30cm的距离、站立不能高于手术者50cm、不能随意在室内走动、互窜手术间等[2]。

加强净化程序管理,确保净化设施良性运转:洁净层流空调系统初次使用必须连续运行24小时,空气细菌培养两次合格后才能使用。层流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各参数的控制,使手术室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降低术中和术后患者感染的目的。术前开启净化系统,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22~24℃,消毒铺巾后下调2~3℃,使手术间温、湿度适宜。每次手术之前30分钟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台手术中间间隔15分钟,使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上台手术污染的尘粒,保证手术间空气质量[3]。

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外科洗手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正确的外科洗手是无菌操作的基础,是阻隔医务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层流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低温灭菌的物品最佳消毒方法。对于腹腔镜,膀胱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的消毒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者专用的腹腔镜灭菌机器灭菌。所有无菌物品每个月采样做细菌培养。

效 果

总之,我院层流洁净手术室使用至今,运行良好,各项指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结构及管理符合功能流程,是目前国内一流手术室。通过每个月对手术间及内走廊空气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培养,均符合一类空气净化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文平.口腔医院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探讨[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