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师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第1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能完全满足其本国学生的教育需求。澳大利亚还广泛吸纳国际上优秀学生来澳大利亚留学,其中不乏中国学生的身影。那么,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教育具有如此吸引力?以及与我国相比,在基础教育、教育装备及有效使用等方面有何不同呢?

二、基础教育基本情况比较

1.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共为12年,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为10年,分别含学前教育在内的小学7年和初中3年;非义务教育即高中教育为2年。澳大利亚的课程是由国家颁布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分别制定具体的教学大纲。在20世纪末,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确定了关键学习领域,即艺术、英语、健康、体育、数学、社会环境、外语、科学及技术。同时要求学校积极进行综合性课程的开发,如:价值或国际理解,工作世界教育,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环境教育等专项综合课程体系。澳大利亚没有统一高考,但有严格的学生在校评价制度,学校严格按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在校成绩做量化评价,一旦被发现有舞弊现象,学生、教师和校长等都会被计入不良诚信记录,这种不良诚信记录会对学生、教师或学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学生凭借在高中阶段成绩的量化评价来申请相应的高校。

2. 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中国的基础教育共15年,分别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6年和初中3年,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幼儿园)3年和高中3年。中国自2003年起的新课程改革,确立三级课程目标:即国家课程、社会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主要是语数外及科学、历史、艺术、体育、技术等;初中和高中阶段主要是语数外、自然科学(理化生)和人文科学(政史地)、艺术、体育、技术等。每个学科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有多个版本的教材,学校可任意选择哪个版本的教材。同时,结合各学校的具体实际,完成校本课程指导下的校本教材的教学。中国有高考制度,学生凭借其高考成绩资格填报相应的高校。

3. 中国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基本情况的比较

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制上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含学前教育在内的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的学制较长。新课改后,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课程结构课程基本相同,学科设置也基本相同,也有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在高校招生方式上,中国与澳大利亚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教育部正在努力优化高招方式。目前中国实际决定了:中国高考方式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还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二、教育装备比较

1. 教室及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1)澳大利亚的教室及空气质量标准。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一般是开放式的,没有学校围墙,教学楼也富有特色,处处充满生机活力。虽然澳大利亚全国范围空气质量很好,但教室内还是有严格的空气标准,澳大利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为:24h均值控制参数:CO2(400ppm ~700ppm)、PM2.5(25g/m3)、PM10(g/m3);教室內甲醛的标准与一般室内、汽车内等封闭系统的标准均一致,几乎达到甲醛含量为零容忍的程度。

(2)中国的教室及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的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一般不大,尤其是城市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基本都是有学校围墙的,都为封闭式校园,教学楼有严格的排序,给人的感觉是严肃、规范、有规矩。中国国内教室内也有严格的空气标准,中国标准为:24h均值控制参数:CO2(1000ppm)、PM2.5(75g/m3)、PM10(150m3);教室内甲醛的标准小于等于0.08mg/m3。

(3)教室及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由于中国人均土地资源的有限,尤其是大城市中人员密集,所以与澳大利亚相比一般校园面积较小,学校生均面积也较小;中国中小学的校园是封闭式的,且教学楼的排布也比较整齐;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明显低于澳大利亚标准。

2. 班级配备比较

(1)澳大利亚班级配备。澳大利亚班级配备首先是有一流的教师。澳大利亚重视基础教育教育,尊重教师,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澳大利亚教育部门一直努力创造条件吸引一流人才到中小学来当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很高,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人格品质都是一流的,这样的一流人才来当中小学教师、配备到基础教育的班级之中,教育质量自然会很高。其次是小班化教学。澳大利亚的中小学中一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7人,师生比较高,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的因材施教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再次是班级中课堂比较自由。座位的排布形式多样、上课的形式多样且学生活动时间在60%以上,上课的时间也较为自由,由教师控制,课程内容在宏观统一的基础上,每节课上的内容由老师自由定。

(2)中国班级配备。中国班级配备中,首先教师也是非常敬业的,不少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面很有见解。国家注意到在中国一流人才不太会去当中小学教师,所以提出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来强化中小学师资队伍。其次是中国中小学班级建制中班级人数较多,应要40多人,有的甚至要50多人,而且每个老师所教的班级较多,师生比较低,不利于教师照顾到每个学生,班级发展多半会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是中国的班级中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固定,座位固定、上课内容预先确定,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为了升学压力不少教师采用满堂灌的上课形式。

(3)班级配备比较。班级配备的情况看,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不同主要是师生比、课堂形式,一流人才来当中小学教师,小班化教学,课堂形式丰富,这些都是澳大利亚班级的优势。

2. 教学设备及有效使用的比较

教学设备包括教学场地,如实验室、图书馆、特色教室等;实验室中有教学仪表、仪器,特色教室因学校不同而不同。

(1)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学设备情况。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视教学装备的国家之一。信息网络覆盖校园,注重信息网络技术与课程中的学科整合,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阅览室宽敞、整洁,布局充分考虑阅览者的学习心理学,布局活跃、顏色鲜活。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学校特色教室,如音乐教室、乐队教室、学科特色教室、小型会议室等。

(2)中国中小学的教学设备设备情况。中国中小学的教学设备的配备有国家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标准,并且以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标准。装备标准看,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有标准装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标准并不比国外标准低,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学场地中有标准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若干片、网球场、排球场等,有的甚至有游泳馆等;实验室中除标准配备外,还有数字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设备齐全、并不比国外差;图书馆功能齐全,藏书量也很大。甚至中国还有教技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实施监控。

(3)教学设备及有效使用的比较。从国际化视野角度看,我国也知道国外有哪些教学设备,也有不少先进的教学装备被引进,进入我国中小学学校。澳大利亚中小学学科实验室装备配备齐全,有的甚至把实验仪器搬到教室中,一半是实验仪器、一半是课桌椅。除了功能齐全的教学装备外,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课堂注重有效资源的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课堂至少有6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借助教学设备在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生本教育。我国实际情况是由于教师理念和中国升学压力的实际情况,导致虽然中小学有高端的教学设备的配备,但很多中小学由于应试考量,没有有效使用教学设备,把培养学生技能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应试、提高考分上来。

第2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

   前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1.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1.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2.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2.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2.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2.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3.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3.1转变管理观念

    3.1.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3.1.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3.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3.2.1教师自身的管理

    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2.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3.2.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应作到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合理传授、课后全面总结。

第3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集体备课;优势;弊端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下载,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仁贤.信息技术实现备课新形式.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3).

第4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教学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视野都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弊端和有利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多媒体设备能更好地为教学所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初中历史 利与弊 对策

多媒体因其形象、生动、立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起到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实践与理论都存在不足,因此,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初中历史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讲授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历史情境进行重现,这种空洞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打破了这个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图文设备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对课本中的历史情境进行再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的历史知识和视频文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从很多教学研究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设备还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进行更加形象化的展示,减轻学生理解的负担,便于学生进行认知和观察。另外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兴奋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

现今时代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能进行查找知识,进行自主性学习。多媒体设备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也能进行更好地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另外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课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动结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让他们进行资料查阅,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二、初中历史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过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忽视讲授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这种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普遍表现在公开课上,甚至在一些学校和地区认为,公开课上必须有多媒体设施的应用,否则就认为这节公开课是不成功的。多媒体设施在教学中的引用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多种形式的应用也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上,过分强调多媒体设备应用,导致教师忽略课堂讲授的重要性,整堂课都在进行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课件设置不符合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课,就必然需要进行可见的制作,但是很多教师的课件是滥竽充数,只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设备而制作的课件。这些课件不仅和书本的知识点没有太大的联系,反而很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多媒体设施中网络功能等优势得不到体现,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加入了图片和幻灯片的播放功能,完全不考虑教学的实际应用,这种多媒体设施的应用,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针对多媒体设备在应用上一些弊端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媒体设施起辅助作用

虽然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应该明白,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替代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多媒体设备应用时,应该首先明确什么时候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上,应该注意在学生出现对历史知识理解困难,或者课堂氛围低沉时进行应用,这时能够帮助调节课堂气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适当时候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设施交替进行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慈禧如何终止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其他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并根据这些研究选择适当的内容告诉学生一个真正的慈禧,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化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件设置符合学生要求,避免出现华而不实

历史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课件的设置,尤其是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讲授时,应该注意课件的制作应该符合学生的要求,根据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制作,课件内容设置上应该注意图文并茂,既要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也应该注意教师讲授的作用,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做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课件中也要穿插问题和情景,利用多媒体设施强烈的感官冲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样课堂讲授知识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设施,才能发挥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教学的优势和缺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设施的灵活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英.多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第5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诠释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达到听觉、视觉的有效融合。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然后根据课件所演示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到达最好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

1.知识范围广但深度不够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覆盖面大,但知识的深度却不够,只是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基础操作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系统、应用、检索、使用及网络的基础配置、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础操作。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层次不像大学计算机专业那么有深度,所以对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的教学只是简单地对基础应用的学习。

2.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和实用

相比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来说,计算机的教学重点是上机操作,更加注重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对计算机的考试都是要求上机操作,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全部转化为上机考试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再加上计算机的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热情,这也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公共课最大的不同之处。相对于其他课程单调乏味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生动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枯燥乏味的单一理论说教。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展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了解课程中要学到的知识点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部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不重要的知识展示性地略过,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减少精力的损耗。

2.生动形象地解决知识难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快速、直观地呈现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例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中,有关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简单应用的学习,像常用的Excel表格,利用其做出班级的成绩单,将全班同学各科学习成绩录入,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排名、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考试不及格率等相关信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将相关的函数计算公式和结果展示出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理解结论的由来,致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中生搬硬套。这样就达不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如果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可以将函数公式一步步生动形象地推导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3.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如前面所提到的对Excel的章节的学习,可以说是整个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最难得的一部分,如其中的VLOOKUP函数,因为这个函数变量很多,而且横跨的表格很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事先用录像软件将Excel、 VLOOKUP函数整个操作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屏幕上直观地了解每一步操作,然后再进行上机操作,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1.忽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虽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直观有效的学习,但是缺少了教师传统的板书形式,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教师在习惯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之后,就会越来越依这种方式,以至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不利于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倦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全部放到多媒体课件上,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注重课件的美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力求知识点的充分,对知识的层次、难易程度、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全都堆砌在一起,没有合理的架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照着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复述,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合理,对多媒体课件过多进行花哨的装饰,加入各种各样的颜色、图片背景,导致课程的知识点与背景颜色不搭配,让学生看不清课件上所展示的内容,只能听到教师在台上指着屏幕进行天马行空的讲述,因为听不懂、看不清,会让学生越来越烦躁,从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造成负面的影响。

第6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后世博时代上海首个重量级文化盛宴——“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已接近尾声。这个持续多月的艺术大展成为了2011年末上海的焦点。谈及这次展览,身为策展人的谢定伟表示,压力很大,但很开心。

策展经济压力很大

这次价值6.78亿欧元(约60亿人民币)的毕加索62幅真迹得以现身沪上,多亏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扩建工程。当年,毕加索逝世以后,他的遗产太过庞大,以至于他的继承人甚至付不起巨额的遗产税,于是法国政府挑选了包括240多幅油画在内的5000多件作品,作为“遗产税”征走了,由此建立毕加索美术馆。现在,由于美术馆需要扩建,美术馆中的作品被分成两批,在全球巡展。而这一机会,被深谙国际艺术市场的谢定伟敏锐地捕捉住了。

“策划这次展览其实压力很大,光借展费、运输和保险就耗资巨大。另外就是国内艺术会展市场还不成熟,如在国外,这样大规模的画展都不是政府出资的,而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谢定伟透露,这次展览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给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借展费是100万欧元(约900万元人民币):世博中国馆3个月的场地费是3DO万元人民币;为62件真迹购买保险费又花去了数百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动用8架飞机运送画作、展览营销、开发衍生产品而付给毕加索基金会的板权费以及安保费用等等。

在国外,大型艺术展览是艺术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赢利模式,借助展品的高档定位,能吸引到大量资金关注。但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的国内,大型艺术展览的赢利模式相当有限。以此次展览为例,主要回收成本的模式仍然限于门票和毕加索作品的授权衍生品收益等。谢定伟预期,整个展览最佳设想是近百万人次,心理期望大致在40~50万人次。而这显然远远不够回收先期的5000万元投资。

授权衍生品方面价格也颇是烫手,光是画册的板权费就高达3.5万欧元(约人民币31.5万元),而通常被认为最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授权复制品却因为毕加索基金会从不进行相关授权所以无法操作。

现场出售的授权衍生品,相对都比较昂贵,如毕加索的画册,精装大开本的380元,小开本的杂志大小,卖80元。印有毕加索作品的各种周边产品,书签60元、小笔记本40元、T恤80元、雨伞300元,而印有《朵拉·玛尔肖像》的丝巾更是标价800元。这些昂贵的授权衍生品,观众的认可度有多高确实是一个疑问。“当然,我们还会有点商业行为、企业品牌宣传赞助等,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做好了亏损的准备,这也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我—直认为,文化事业并不是一个很有油水的事业,做文化事业本身就不能抱着赚钱的想法。”

西方艺术品中国发展瓶颈

近两年,中国艺术市场飞速成长,并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复苏引擎。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统计,今年中国艺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年度市场资金增量预计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但与世界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市场有一个特点,即中国本土书画作品往往能受到资金疯狂追捧,而海外的大师级作品却始终无法吸引国内买家的关注。

对此,长居纽约的谢定伟表示:“西方艺术大作在国际市场上历来是价格标杆的引领者,世界艺术市场成交额排前十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西方艺术大师之手。目前西方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国内不是太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对这些西方大师了解不多,另一个是对一些作品看不懂。”

“就拿毕加索来说,毕加索的名字-相信国内都听说过,但真正能说出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过什么代表作的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毕加索作品的又有几个人?”谢定伟反问。

在谢定伟看来,艺术教育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比如毕加索,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几次与毕加索擦肩而过。清末民初到海外留学的一批艺术大师,更偏重于西方文艺复兴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对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的毕加索介绍却相对较少。改革开放后,国内所接触的已经是西方当代艺术,同样错过了对毕加索的关注。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即目前国内很难找出研究毕加索的专家。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带给投资人信心来购买毕加索作品。

“曾经有个在日本的朋友,通过我联系国内买家,希望能寻找中国买家出售两幅毕加索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有清晰的流传记录,应该说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但最终国内还是没有人敢出手,都怕上当。”谢定伟解释,像毕加索的作品,国内没人看得懂,而对海外拍卖行或者海外专家的鉴定结果,国内买家通常又信不过,所以很少会出手购买。

“从大趋势看,未来西方顶级艺术作品还是有很大可能吸引国内买家的兴趣,但如果要能确实达成交易,最大的困难之一就在于作品的鉴定。权威的西方艺术鉴定人才将决定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

海派书画潜力很大

除了艺术展策展人外,谢定伟还有一个身份——著名海派书画家谢稚柳之子。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众多近现代大家的作品价格都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飞涨,相比之下,昔日独树一帜的海派书画大家的作品却相对逊色,谈起这一现状,谢定伟却并不担忧。

“仔细分析下市场就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价格高的主要是北方书画家,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北方藏家们市场炒作意识普遍较高。”谢定伟表示。据介绍,目前市场上流行“结盟托市”,即一批藏家相互结成联盟,一旦市场上出现他们所收藏的书画家作品,就会联合起来集资高价买进,以防止该书画家作品价格走低。

“海派书画家的作品的购买者多为上海藏家,往往缺乏北方藏家那种市场炒作意识,而擅长炒作的北方藏家对海派书画不熟悉,不愿炒作。”谢定伟开玩笑地表示,“北方人要在拍卖市场上买一张画,事先会大规模炒作,弄得人尽皆知。上海人要买一张画,往往会想办法通知朋友们都不要插手,宁可没有人知道有这个拍卖,这样自己可以用最低价格买进。”

此外,在中国整个拍卖市场定位中,上海拍卖公司数量、规模皆远无法与北京相比,这导致藏家们往往认为上海拍卖的多为中端作品,而非顶级作品,使得多在上海拍卖市场出现的海派作品难以受到藏家关注。

第7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Abstract: Plant drawing as a class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t is important to pla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the beginner. Photography as a convenient means of image recording,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echnology, but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s that it can not be the main method of orthodox bota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in pharmaceutical botany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mplementary use.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植物绘图;摄影技术;实践教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lant drawing;photograph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49-02

1 传统实践方法的利与弊

中国古代各中药和医学著作中的植物插图是中国植物绘图的雏形,它们来自不同绘画人士之手,而这些人有些是专业的研究者有些则只是出于影像记录目的的普通人。它们的绘画工具皆是毛笔,手法以白描为核心。由于不同作者间对其所描绘植物的认知和绘画手法的不同,最终产生的植物绘图差别也很大,在诸多本草著作中也就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插图。这些插图伴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本草学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本草学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到了近代时期(引进西方植物学时期),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历史均较短,随着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在19世纪初才开始起步。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对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药用植物学和植物学有着近乎相同的研究方法开端,那就是——观察,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时期整体和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分的观察。而对观察结果最好的记录方法在当时就是植物绘图!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技能,虽然现在已经逐渐边缘了,但植物绘图即使是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科技条件下也有其不可被回避的优点,比如:①植物绘图可以精确的表达出植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精细结构,而比如花的复杂细节构造是很难通过照片去表达的;②植物很难在一个时段呈现开花和结果以及其它一些结构特征,而绘画可以把这些结合起来描述在一起;③照片因为拍摄角度和光照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达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实际质感,而绘画则可以通过阴影等透视技法表现这些重要的细节甚至可以把植物的各部分解剖结构也描绘出来;④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植物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深刻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笔触去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对于药用植物学了解植物本身构造和特异性的目的来说,这是其他所有方法都无法替代的,这比起生物理化指标去鉴定更具有实践意义。

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植物绘图会在显微镜,放大镜和目视观察的条件下进行,但其基本规则和手法是相同的,作为刚刚接触的初学者来说,植物绘图还是和普通的绘画有本质上的不同,需要在一开始将植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清楚说明:

常用绘图方法有徒手绘图法和显微描绘法两种,若按绘图工具则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绘制显微组织简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来表示,要求比例正确,形态逼真,结构清楚,还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要正确绘出实物的立体结构图,必须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一致等基础知识。

①绘图的一般原则:1)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2)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3)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对球形、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4)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②徒手绘图法的步骤:1)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2)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3)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4)画引线,注字。

在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和要领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同时植物绘图的过程中也是对植物性状和结构深入观察和了解,对于药用植物学理论的学习也是极有裨益的。

那么作为古典的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绘图除了如上所描述的优点之外,是否毫无缺点呢?

学习植物绘图的初衷是了解和认识并最终记住植物,但由于经历了从实物到大脑识别并抽取特征描绘到纸上这个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视觉信息的转换,必然会导致信息的遗漏和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和初衷背道而驰的绘图脱离了植物本身,这可以说是植物绘图这种古典实践教学方法的最大缺陷了!

2 现代技术的便利与片面

几乎绝大多数学生都更乐于接受和喜欢通过用图片来展示植物,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照片的视角更接近人眼观察实物所得,这种不经图像和思维转换的获得信息方式肯定更容易得到接纳!但与此同时,在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照片去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精细性状的时候,图片就显得乏力和片面。虽然便于理解和远远超越绘图的便利性,但摄影技术不适合精确研究的特性在摄影技术发明以来依旧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3 互补使用药用植物学研究技术的可行性

植物绘图具有精确详实描述植物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的特征,但缺点则是初学者很难通过观察植物绘图迅速和实物联系起来;

摄影图片则是能够让初学者迅速记录并通过简单查看就能联系实物形象的便利手段,同时缺点则是无论何种详实和高明的拍摄手法,都会因为光影记录本身的特征无法体现植物的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质决定它们可以互补优缺点。笔者也以这个结论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一方面始终贯彻对每一个研究植物对象都进行绘图来深入了解其细节构造和精密性状,同时在辅以大量照片补充植物的视觉信息和要求学生自己对植物标本做摄影记录描述研究结构特征,并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和研究记录中用两种方法交叉说明。

经过一些时间的积累,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佐证了研究植物的古典方法和现代技术互补使用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英宝等.中国植物科学画小史[J].植物分类学报,2008,46(5).

第8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较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式,以此来将简单直观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另外,由于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法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地理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从而不会引起初中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地理的思维,从而帮助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简单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图片内使用不同颜色或者加粗的字体来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堂重点。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以小组的形式来构建本节地理课的思维导图,从而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由于人类对图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使用应用导图教学法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回忆,这样就帮助初中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课下更高效的温习。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思维导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否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经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证明,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想将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到有效的预习,在课上进行认真的听讲,以及在课后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去预习、听讲以及复习。初中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疑难问题,在这时候,教室就要提醒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整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做笔记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笔记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经过本人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做笔记的时候都是将笔记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很少有学生将笔记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将笔记整理的更加简单明了,从而更加方便的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复习。由于初中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导图笔记的时候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导图笔记进行指导,以更加完善学生的导图笔记,帮助学生在课后更高效的利用导图笔记进行复习。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整理成思维导图,另外一部分交由学生进行整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际课堂案例展示

在本章节中,本人就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进行讲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是如何应用的。

(一)导图展示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本人将一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该导图的内容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1所示:

在将该学生通过预习所做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本人又引导全体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同学举手回答该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的优点与缺点。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本人就紧接着针对该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已完善学生对其的讨论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创建思维导图的能力。

第9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分层教学;合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52-02

一、引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要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新知的规律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

1、数学本身的特征

(1)实用性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规律性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方式,不断钻研初中数学教材,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数学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这时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孜孜不倦地钻研,直至成功。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一个对周围事物半认知的状态,他们的心理发育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千万不能与学生而对立情绪,必须让学生们先接受自己,接着才有可能接受自己的教学方法。通常,一个喜欢数学老师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是遥遥领先。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之间相互包容,像学生的亲友一样从内心对其多方位的关怀,鼓励,启发,诱导。只有学生对教师尊重与信任,才能配合老师的教学,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

(2)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应当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的教学更贴近于生活,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存在,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

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当讲清了循环的定义后,可以举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这就是循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也是循环现象,运用生活现象解释此知识点。如,在教学数轴时,结合温度计,结合汽车在街道上的移动,让学生感知运动变化与有理数的关系。再如,教授“多姿多彩图形”这一章节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五边形、圆等实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平面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创造活泼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

(3)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

如,在讲授“正比例”的时候,开始可以向学生提问个实际的问题,外面的某一棵大树有多高呢?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如何测量大树的高度。然后告诉学生们自己有一个测量大树高度的办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和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实施分层教学,也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需要。

(1)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参加A、B、C组的教学活动,所谓A、B、C组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对于不同的知识,部分学生的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是动态变化的,且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

A层次要求: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落实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③培养数学竞赛人才;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⑤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B层次: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C层次:①过好基础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2)教学评价分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评价分层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设问、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把学生表现、日常作业、研究性学习及课外活动成果都纳入评价范围。

由于是班级授课制,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合的环节是:按中等生的水平进行启发性的集体讲授和归纳;分的环节是: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层质疑,分层指导。

3、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互动探讨式教学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乐于探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可以设置多个分类讨论的题目;再如,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

4、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逻辑形象思维为主,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开拓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教学内容的欲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四、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手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说明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1、把握初中数学基础学习

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

①数学概念学习,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

②定理公式学习,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

③数学解题学习,是指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领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2、注重预习、复习以及做好笔记

①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做预习笔记),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

②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学会规范解题步骤,做好课堂补充笔记。

总之,课堂记笔记很重要,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③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能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爱上这一门功课,就要不断创新、探索、充实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科研创新型教师,为实现数学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玉芳.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