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咨询公司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咨询的涵义
财务咨询从理论上说是管理咨询的一种,剖析财务咨询的内涵首先要深刻理解管理咨询的涵义。咨询,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征求别人意见、求助于人或给人出主意、提建议、定计谋之意。管理咨询既可以被看作一种专业服务,又可以被视为提供实际咨询和帮助的一种方法。对管理咨询较为权威的定义是:“帮助管理者和组织,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的问题,鉴别和抓住新机会,强化学习和实施变革以实现组织目的和目标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咨询服务。”
目前,财务理论界较为明确地提出的财务咨询的概念是:“财务咨询是指具有财务与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委托向委托人提供业务解答、筹划及指导等服务的行为。”笔者认为,财务咨询的涵义应当是十分宽泛的,无论是接受委托提供专业服务的财务咨询,还是从属于全面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附属性财务咨询,都应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将财务咨询大体定义为: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专业机构及其专业人员,为客户、投资者等服务对象提供的有关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服务,即一切有关财务的咨询服务活动都是广义上的财务咨询。
二、财务咨询的理论地位和功能
理论上,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在“大财务”的框架下,财务理论体系可分为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这主要是基于财务主体及其特性的不同划分的。从另一角度,可将各财务主体(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理财活动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自主理财和委托理财。其中,自主理财又可分为自主决策理财和咨询决策理财。同时,自主决策理财也非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单独决策理财,财务咨询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育着理财主体自主决策的能力。因此,财务咨询在财务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业的独立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以及大量专业财务咨询公司的不断涌现,更加凸显了财务咨询在实践方面的重要地位。
财务咨询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对企业、个人理财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功能:
在宏观方面,财务咨询可以引导理性投资,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财务主体尽其所能追求财务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会受到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财务行为难免会出现盲动性、滞后性,这不但会造成财务主体利益受损,而且对国民经济产业整体协调发展非常不利。财务咨询服务于微观经济主体,弥补其能力的不足,减少其决策的失误,客观上减少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校正了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偏差,有利于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国内企业将直面全球竞争,财务咨询将是企业在低效的管理水平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提升财务运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在微观方面,财务咨询可弥补企业、个人等财务主体自身知识结构、运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解决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财务咨询专业人员可以为客户鉴别、诊断和解决财务各相关领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客观、专业的分析,帮助客户识别并抓住各种新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财务咨询给客户提供了一个认识、学习财务知识技能的机会,对于提高客户能力、促进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财务咨询的业务定位与基本分类
财务咨询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咨询业务既包括实物性资产咨询、证券性资产咨询,又包括财务主体筹资、投资及日常管理等业务咨询。具体地,在国外,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财务估价、经营资金与流动资金管理、兼并与收购、投资项目分析、会计制度设计、预算控制、外汇管理等;在国内,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会计电算化实施战略、财务分析、代拟经济文书、培训财务会计人员、记账、税务服务、个人理财帮助、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服务等。
客户所需咨询业务性质不同,决定了各种财务咨询的服务目标、服务方式等方面必定存在差异,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财务咨询类别。就目前开展财务咨询业务的现状而言,财务咨询按业务性质、服务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行业投资评价型。该类财务咨询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的社会鉴证业务,咨询服务的目的是提供客观的、不带有利益色彩的建设性观点。专业咨询人员以调查、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现有分析对未来做出预测。并且以诚实、专业服务为基础,恪守“三公”原则,即不卖产品,也不推进部署,只是提供独立的分析。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性的财务咨询公司开展。2.财务整体服务型。该类财务咨询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获取由于出让知识、脑力劳动而应得的利益回报。专业咨询人员主要提供一整套有关企业、个人财务运作与管理的规划、策划等服务,十分注重市场细分化差别,在提供整体服务的条件下强调业务领域专长,根据企业、个人需要,可以量身定做方案并提供贴身服务。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财务公司、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证券公司及部分提供咨询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
3.附属增值服务型。该类财务咨询的目的是扩大主营业务,专业咨询人员运用一系列理财工具,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财务分析和理财建议,并兼顾产品销售。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主要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中心”等部门提供。
四、证券投资咨询
财务咨询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中证券投资咨询作为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还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影响重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就产生了投资咨询业务的萌芽。1920年,全球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证券投资咨询业也便开始发展起来。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正式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证券市场初步建立时便已经起步,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咨询业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证券投资咨询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咨询业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二是咨询业务的专业化与全面化两极发展。在此两大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困扰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咨询业务的客观、独立,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
营养配餐工作室
小到一日三餐的搭配,大到个人理财、甚至人生规划,要想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还真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于是,营养配餐工作室、财务策划咨询公司和职业顾问室也打入了十大最具潜力创业项目。
景观设计工作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更是城市的发展趋势:关注人居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的持续升温,使景观设计人员需求量大增。
高级会展设计工作室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猛,会展类公司数不胜数,从业者队伍日趋庞大。然而,高端会展设计工作室依然缺乏。从业者要有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学历,还需熟悉会展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设计、了解基本设计施工方法、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据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需要大批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并能指导施工的会展设计人员,组建一家工作室可以把生意做大。
彩铃设计工作室
你可曾遇到过拨通朋友手机时,听不到单调的嘟嘟声,而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声音?这些优美的音乐或搞笑的对白,就是彩铃,出自彩铃设计师之手。目前彩铃设计行业还是以兼职为主,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各通讯公司、网站已经开始大批量的招聘专职彩铃设计师。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彩铃业务,有音乐天赋的青年不妨开个彩铃设计工作室。
汽车美容店
正当有车一族陶醉在自驾出行的兴奋中时,汽车美容行业悄然兴起。汽车保养理念的传播,让车主心甘情愿地掏出皮夹,扮靓自己的爱车。据专家估算,一部价值10万元的车每年行程2-3万公里,一年的养护费就达到4000元以上。而且汽车越高档,养护费越贵。然而,汽车美容从业者面临着师傅口手相传、自身文化水平低下等问题。而那些拥有高素质员工,与客户沟通良好,能分析客户心理,做出相应方案的复合型汽车美容店,生意将越做越大。
真钱游戏动画设计
公司在青少年的世界里,真钱游戏、动画一个都不能少。网络的普及,给网络真钱游戏和动画制作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据专家测算,国内专业真钱游戏动画工程师不过8000人,与市场的旺盛需求相比,至少有15万人的缺口。开家真钱游戏动画设计公司不仅需要足够的专业人员,更需要一定的投资资金。
房地产估价咨询公司
买房、卖房、换房、租房……房产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商品,而且投资价值日益凸显。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需要考虑价格、区位地段、户型设计、房屋质量、开发商信誉、交通购物等诸多因素。二手房大量上市后,虽然房产的地理位置一直没变,然而区域定位、城市规划、周边环境可能早已不同,因此更需慧眼。
普通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等地位,想寻找超值房产,只能求助房地产估价咨询公司。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工作室
金融分析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深厚金融理论素养的高级人才。未来两年,上海对CFA的需求是3000人,但目前CFA的数量仅几十人。一旦获得CFA资格证书,既可开家金融分析工作室,也能得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财务策划理财规划咨询公司
你会理财吗?据一家专业网站调查,78%的被调查者需要专家顾问的理财意见,25%愿意委托理财,50%以上愿意支付顾问费。可见,收入多了,自然要理财、要投资,于是,人们对理财规划的需求日趋旺盛。据香港高级财务策划师介绍,现在香港私人财务咨询公司已有3000多家,以个人理财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据预测,2008年个人财务咨询公司将在内地蓬勃发展,那些取得资格认证的注册财务策划师一旦组建成咨询公司,其前景令人瞩目。
【关键词】咨询公司 市场营销 有效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式走出国门以后,外贸进入我国,咨询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发展。据业内人士的分析,现在我国的咨询公司已达百家有余。随着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外入驻我国的公司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合作,其将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比较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作为目标,国外的咨询公司十分看重国内的市场。
一、咨询公司和营销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一)咨询公司相关概念及发展
咨询公司的含义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公司,其产品是“智慧”,又可称“顾问公司”。咨询公司的性质是商业性的,现在的咨询公司可以分为传统和新型咨询公司。传统的咨询公司包括四种:管理咨询、财务咨询、工程咨询和技术咨询,其中技术咨询公司的发展比较大,有些甚至能为政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提供服务。而管理咨询的发展是更好,许多国家的管理咨询公司都已达到数千家。而新型的咨询公司的代表为微咨询公司,微咨询在2012年提出,他打破了很多传统咨询公司的局限,可以更高效、快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1]。其主要特点就是实时在线、针对性强和实施措施更合理、有效。因此,其F在的发展前景很好。咨询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企业和企业家,主要为其提供脑力劳动,具体的实施根据委托者的要求进行,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做一些决定等。咨询公司实际上是帮助企业和企业家解决公司经营上的问题,找到公司发展的新机会并抓住,帮助企业进行改革实现企业的稳步更好的发展的服务机构。
(二)营销概念
营销的定义有很多,主要就是集团和个人创造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是通过交换来实现。营销是一种活动,其内容是便捷产品和服务的交换。营销的主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交换。在实际的工作中,挖掘客户的需求,实现这种需求。
二、咨询公司的有效的市场营销
(一)客户的基础
每个行业的发展其基础都是客户,只有稳定的客户源,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对于咨询公司来说稳定给的客户比产品更重要。而且对于一些公司现有的客户,一定要看到其身上的潜在价值,他们的很多商业伙伴都是你的潜在客户,让你的客户信任你,在有了新的工作仍然准备回来找你,这是对企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所以咨询公司一定要想尽办法,留住客户。咨询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其实都来来源于重复的业务,很多公司的重复业务的总收益占比可达75-85%。
咨询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客户,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性的联系客户,客户的建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你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对于客户并不是说他现在不需要你的产品,将来就不需要,要有一定的备货意识。而且一个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是一下就确定的,也是长时间的联系,长时间的沟通。
(二)咨询服务的营销
咨询行业发展的初期并没有营销,而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咨询公司才认可市场营销。咨询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营销。若进行不营销,你的公司不可能被客户熟知,对你的产品有所了解,所以客户当然就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市场营销就是要扫清各种障碍,是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现在的咨询营销市场已经被行业的咨询师规范。营销是基于服务的实施,是对客户心理和需求的识别,将整个咨询过程运转起来。合同的签订并不是营销工作的结束,直到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才是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
(三)咨询中的营销方法
(1)咨询公司营销内容。咨询营销的服务是不可视的,客户不能充分的了解“产品”,无法确认产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营销。它跟工厂的产品不同,无法提供更直观的感知。咨询师销售的是一种承诺,承诺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一定要让客户感受到,他需要这个产品,这个产品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这目标,需要我们做到,要这样开展。
首先,坚信咨询师帮助的有效性。其次,客户没有选择,同类的产品都是这样的,不能改变,到哪都是买一种承诺。而且其他公司的产品也许并没有这个有效,不能冒风险。最后,保证公司和公司雇佣人员的差别性。在购买产品得同时客户通常期望有一定的质量,完整性甚至一致性,以反映公司整体的技术专长和组织文化。我们要尽量做到,服务的一致性,营销自己公司的小组和成员。
(2)咨询营销:七项基本原则。营销并不是没有规则,毫无禁忌的推销,其也是一定的原则的。营销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产品对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选择要有目的,像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人,他不一定需要你的产品,一味地推广,还会造成客户的方案,而且这样的客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太小。你的销售一定要真心,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第二,客户的唯一性。每个客户都是独特的,其问题也都不同,不要因为你听到的情况与之前遇到的相似,就按一种情况处理。每个客户都要制定新的方案,而不是都按一个模板。第三,有自知之明。营销能力也涉及你能否真实地评价你自己的能力。第四,切勿过分宣传。过度的营销会与后期的服务脱节,若做不到你说的服务,会将你们的服务质量大大打折,客户的不满意度会非常高。第五,不谈及其他咨询师。贬低其他咨询师会降低你自身的素质。第六,你营销服务是专业的。第七,在履约和营销时表现出自己的专业。
(3)交叉销售。交叉销售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新的销售方式,虽然现在还存在很多的争议,但其不乏实践性。交叉销售是客户接受一个领域的服务后,发现其他问题,并推荐其他服务的一种销售方式。但是用不当会造成客户的反感,使用时要谨慎。
现在的咨询公司比较多,咨询公司的竞争压力大,所以咨询公司就要进行市场营销。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竞争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在的时代竞争不是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不被发展迅速的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珏.德信管理咨询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关键词]会计 记账行业 问题及对策
所谓记账,是指经财政、工商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接受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独立核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从事记账业务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办理记账、算账、报账等综合性社会服务活动,是会计工作社会化、专门化的表现。目前,我国的记账机构主要包括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记账资格的其他社会咨询服务机构这三类。
一、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
记账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很普及,我国开展得稍晚一些,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国内记账行业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区记账机构数量较少,行业发展缓慢,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例如,上海市具备记账资格的单位有400多家,广州市会计机构有300多家。这些具有记账资质的单位,绝大多数是财务咨询公司,其次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商务咨询公司。在这些记账机构中,有些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经营,记账机构的服务对象覆盖了所有行业甚至部分事业单位,服务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记账,业务已经延伸到与记账相关的税收策划、纳税申报、内部审计、工商税务注册、年检、财税咨询等服务,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网站提供网上账务在线查询、网上报税等服务。记账行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我国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一直鼓励并支持个人创业,给了民营企业较大的生存空间。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不断建立,而越来越多民营小企业的建立促进了记账行业的繁荣,可以说中国记账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记账机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的原则,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全省记账管理工作,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负责记账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设立记账机构由地市级财政部门(含财政计划单列县市,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批,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县(市)级财政部门负责所在地申请记账机构资格的审核和上报。市财政部门负责市区的记账机构管理,各辖市、区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行政区域记账机构的管理。
二、我国记账行业存在的问题
记账行业的出现,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提倡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社会认知度不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我国的记账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宣传不够。一些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社会大众对记账了解不多,记账业的服务对象有限,还有很多人对记账了解不充分,认为记账只是帮企业记账、报税。而对于记账机构的其他服务却知之甚少,使得记账的业务受到局限,服务项目的范围难以扩大。
3、范围过于广泛。由于存在的为数过多的合法和不合法中介记账机构和个人,面对收取越来越低廉的服务费的恶性竞争,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责权不分,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机构,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同时由于业务量大,处理会计工作往往只求效率不看质量,甚至会计处理程序上出现明显的过错,无监督复核人员复核,造成许多诸如原材料负数,累计折旧和应付工资等核算不实现象,致使委托单位信息失真,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4、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聘用受利益的驱动,人情关系困扰,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无会计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聘用会计人员的目的仅仅为了应付有关单位的检查,并没有意识到,也体会不到会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采取“记账”的许多措施不是很得力,现在的记账业务小部分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而大部分则由其他人兼任。许多受托记账人不具备合法资格,极易滋生其他问题。
三、规范我国会计行业的对策
由于会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目前我国的会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加强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记账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要完善会计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体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严格遵守法定的记账业务范围,内部配备专职制度复核人员,以保证业务质量,避免掺假、造假事件发生,财政局等国家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记账机构进行法律监督,以促进记账机构通过借助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纠正。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最后,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等,促进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
3、协调与企业的关系。企业财政部门着重从二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记账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政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
4、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会计教育既要重视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也应该开展多元化教育,使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同时不断拓展新业务,不断提高会计服务水平和质量。
记账行业作为一种会计核算解决方案,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充当着众多企业的会计角色。首先,实行记账有利于企业规范财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实行记账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规避财务风险;最后,实行记账有利于政府加强监管,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记账实行有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郭鹏云.《目前我国记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
[2]林忆雯.《企业记账的利弊及代账公司发展趋势》.《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3]刘东辉,高金伟.《我国会计记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经济师》,2010
[4]苑文.《记账利弊与发展探究》.《现代商业》,2009
现状分析
有关数据表明,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52%,而我国仅为39.5%。
我国财务外包起步比较早,但是发展相对滞后,未形成规模,不得不说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对财务外包认识不到位
有人认为:财务外包只是获得了短期的竞争优势,而丧失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来构建自身核心能力的机会。本土企业良莠不齐,由于一些企业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如果将财务管理活动外包给外部服务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专业化、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但会丧失提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核心管理能力的缺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持此观点的组织或者个人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产生这种顾虑往往是由于对财务外包认识得不全面、不准确引起的。
财务外包是在保留企业自身财务部门的前提下,将传统的财务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分配的过程,而不是完全取消企业自身的财务部门。企业将基础而又冗繁费时的工作交给财务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处理。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可以突破企业传统的财务模式,将企业的财务处理带入新境界。财务外包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设置财务部门,而只是把一些工作发包出去,自己负责核心部分的财务工作。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服务外包发展较快的国家有印度、菲律宾、捷克等。印度政府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高素质的外包行业队伍;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菲律宾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采用美国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了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
服务外包业是劳动及知识密集型行业。外包行业要求专业教育、专项培训和外语3项技能缺一不可。而我国缺少的是高级专业服务外包人才。目前外包从业人员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专业背景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外语为主。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同时精通技术及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的人才仍然匮乏,特别是财务行业中能掌握丰富的财务知识又懂外语、会交流的国际财务人员紧缺。就我国外包行业总体来看,服务外包企业每年约有20万个岗位的缺口,仅上海每年就有3万个服务外包岗位没有合适人才,而天津目前仅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缺口就达3000人。而且很多优秀的从业人员认为外包行业使他们丧失了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的机会,无法获得核心技术,因而流失。
前景分析
资料显示,全球服务外包保持平稳增长,服务外包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发包商将离岸外包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半数以上的欧美公司计划将更多服务外包到海外。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见,外包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一、政策支持,发展空间广
2009年9月23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2009〕9号)的精神,为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数据处理等不涉及秘密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始从“扶植离岸出口”向“培育本地需求”的转移。与此同时,离岸外包业务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全球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大约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17%。这是国内第一个直接针对发包商的支持政策。政策本身具有极大的产业指导意义和产业促进作用。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大约70%的企业尚未向低成本国家外包任何商务流程。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中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占美国离岸外包市场份额的2%,欧洲市场的1%,日本市场的4%,增长空间还很大。另外,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对承接欧美的服务外包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网络技术发展,构建新平台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外包行业提供了新方式、新平台。任何一个可以数字化的服务或者工作都可以外包给最有效率的外包服务商。
网络技术平台消除了财务外包在地域上的不便利性,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决策的及时性。如果企业将可以外包出去的记账、报销、对账等繁杂的财务事务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商,服务商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后再传回总账系统,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项繁杂的财务处理。
外包专业机构的财务软件能建立几十套甚至上百套账,不需要太多的IT人员,就能保障日常的系统维护。外包专业机构的财务软硬件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他们承接的外包业务越多,成本越低。由此可见,外包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潜力。外包专业机构,如财务公司、收账公司、公司等也将像雨后春笋般出现。
发展建议
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使得外包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占据优势,可采取建设优质本土外包服务商体系与完善本土企业财务外包业务齐头并进的方式,促进我国财务外包行业的发展。
一、建设外包服务商体系
选择外包服务商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将企业带进深渊。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战略之前,选择优秀的外包服务商成为关键的一步。建立优质的外包服务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的外包服务商大多来自国外,如埃森哲等。这是因为国外外包行业发展较成熟,已经建立了一定社会信誉。我们建立本土外包服务商体系首先要提高社会信誉,完善服务质量。
首先,外包服务商的信用水平是其在外包服务过程中能否信守合约、保护企业财务数据秘密的重要参考,是其兑现提供高质服务承诺的有力保证。同时,外包服务商应具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
其次,外包服务商应注重自身经营状况,只有外包服务商本身经营状况良好,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否则,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最后,各高校应注重教授财务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重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培养专业和外语双精通人才。政府需充分重视外包人才的培养,设立外包人才培训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及国际认证,以及相关法律、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培训及考核。此外,可分派专门人员到欧美接受培训,带进西方理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包服务商体系。
二、加强本土企业财务外包意识
在我国,财务外包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企业的财务系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国外投资者对我国企业财务的透明度产生较大质疑,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吸收海外资金的进程。因此,实行财务外包管理模式以增加企业财务的明晰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财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很多本土企业对财务外包仍然持观望态度,认为财务外包会给企业带来额外风险,担心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外包项目本身的难度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制约,可能使外包活动不能取得预期成果或因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通过风险分析和企业状况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财务外包风险。
淡化安全保密的顾虑
很多企业内部人员担心如果将财务外包给第三方,会造成企业机密的泄漏。这就要求我们完善制度保障,通过法律的方式来提高财务承包商的泄密风险成本。其实,从某种角度看,外包可以更好地保密,因为外包部分的财务数据都在相对独立的外包商那里,企业内部普通员工无法获取整套财务信息,反而能更好地防止商业机密泄漏的危险。
合理选择外包方式
实践中,根据企业财务业务外包的内容多少可以分为项目财务外包、部分财务外包、完全财务外包等形式。
・项目财务外包是指企业聘请专业的财务公司来完成对某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进行项目预算甚至决算,并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案的外包形式。
・在部分财务外包决策下,企业把某些财务职能交给服务商去完成,如记账、福利发放和代收应收账款等,而企业本身只负责自身擅长的部分。
・完全财务外包中,企业把涉及财务职能的所有业务均交给服务商来运作,企业本身的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已经消失。
虽然财务外包优点很多,但是不同的企业对外包的需求和方式并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在进行财务外包活动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外包方式。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还不适合完全财务外包。
企业与优质的外包服务商合作进行财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强有力的专业技能支持,提高财务部门的决策能力。同时,企业财务处理成本从固定成本转变成变动成本,这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通过财务外包,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彻底分离,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从而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市场形象。
自《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之日起,编辑部同仁就在策划和思考这个话题。当时频频看到四大或投行出身的CFO带领某某公司上市的新闻,我们就在揣测,当IPO的需求愈演愈烈的时候,是否会出现以专司IPO推手的CFO?
答案在今天开始渐渐地显露出来。
迄今为止,米卢是世界足球史上惟一一位连续4届带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并带领两支标准的弱旅冲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神奇人物。换言之,如果把世界杯决赛圈当作一场21点牌局的话,米卢是最通晓规则、精于计算的玩家,虽然他的牌显然不够好、筹码也显然不够多。
相对于主教练率领一支国家队在世界杯出线,本土企业的CFO如果能成功操盘上市,无疑也到达了职业顶峰。《首席财务官》杂志采访了数位有多家IPO经历的米卢式CFO,力图梳理出开市钟声背后的成功之道。
今年9月8日,电影《窃听风云》里饰演利用内部交易信息牟利的坏警察的吴彦祖与香港本地著名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一同出现在中国利郎的上市推介午餐会上,只不过这次吴彦祖的角色是利郎子品牌L2的代言人。气氛热烈的推介会上,中国利郎不仅成功获得了香港股神――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恒安国际行政主席许连捷等大牌投资人的认购,而且国际配售的反应也十分理想,先后获得中国人寿、瑞士银行及量子基金创办人索罗斯等认购。
9月25日,中国利郎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整个IPO团队一片欢腾。资料显示,中国利郎IPO公开发行3亿股,其中1.5亿股国际配售,1.5亿股公开配售,每股发行价3.9港元。中国利郎上市后总股本将增至12亿股,发行股本占比25%。扣除相关报销费用,中国利郎本次IPO净融资10.67亿港元。按每股发行价3.9港元计算,中国利郎市值高达46.8亿港元。
在频频闪耀的镁光灯照不到的角落,倪忠森远远地微笑着看着这场资本盛宴的欢乐秀,眼前的场面是这个曾经身为两家上市公司CFO的福建人再熟悉不过的了,远在11年前的恒安,近在三年前的安踏。
而这一刻,已经蜕变为IPO推手的倪忠森选择了留在幕后独自品味成功。
资本为王时代催生IPO推手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持续了30年年均9.3%以上的高速增长,远远高出世界上平均3%的增长率。以最简单的经济逻辑来推算,如此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已孕育出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历经生产为王、营销为王的经济形态后,它们日益渴望参与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并提升知名度的意愿愈发强烈。
如果以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的标志,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大致完成了从主板、中小板、三板、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即将登场的创业板和国际板等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步构建。换言之,外部环境的不断裂变,使得本土企业开始走向全面的资本化过程,上市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响亮的主题曲。
而10年前进入国内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从陌生到滥觞也是驱动企业上市潮起的因素之一。伴随着第一轮互联网泡沫而使国人普遍知晓的VC/PE仍然将IPO视为获利并退出的主要管道:VC/PE所投资企业IPO之后,通过二级市场套现退出,从而获得高额回报率。期间,从携程到盛大网络、无锡尚德、腾迅、分众传媒,再到同洲电子、潍柴动力、阿里巴巴,一个个高达几十倍、上百倍投资回报的造富神话广为流传。快速投入――运作上市――快速退出的模式让VC/PE乐此不疲的同时,也对操盘上市的CFO需求大增。
嗅觉敏锐的海外资本市场看到中国企业的潜力,纷纷开始召唤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借此众多海外投资者也渴望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杯羹。2007年4月3日,纳斯达克首次在中国远程开市,纳市更加亲民的形象让那些走准备上市的中国企业备受鼓舞。
以上种种外部因素都加大了对有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经验的CFO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那些既了解本国市场,又运作过企业海内外上市的CFO人选在本土非常稀缺。”锐仕方达财务领域高级顾问Nanc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类精通上市的CFO,基本底薪保持在30万美元50万美元左右,猎头要把他们从原来的企业挖走,除了高薪以外,最重要的手法是股权或期权激励,企业上市后CFO身价就高达上千万,如天狮集团CFO焦文军在企业上市后身价高达5000万元以上。”
随着今年4月份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去年因金融危机搁浅上市计划的Pre-IPO公司蠢蠢欲动,曾成功带领企业上市的IPO关键先生再次成了抢手货――除了在最短的时间适应企业、规范财务工作、给出真实健康的报表,CFO还需要与投行、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律师、投资人等各方打交道,挖掘与推销企业的卖点,所以不但要求业务精通、沟通能力非凡,还要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朱秉和张立基分别是上海康鹏化学(CPC.NYSE)和中国忠旺控股(01333.HK)的CFO,两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在以IPO空降兵的身份加入,而后又因金融危机推迟上市计划。
“自去年底正式加入忠旺,我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集团部署上市项目。”1972年生于香港的张立基曾任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及安永,有11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工作期间,参与过很多大型国际、国内公司的审计,其中包括在中国A股、香港、美国上市的IPO项目。之后,张立基从四大转型到企业做CFO,先后带领了银河半导体控股(0572.HK)港交所代码)和GayGiano(0686.HK)的IPO,忠旺是张立基带领上市的第三家公司。
相对于这一行最常见的金装CFO(特指拥有四大或投行背景的CFO)张立基,朱秉算是半路出家。1993年,从CEMI(中欧前身)北京班MBA毕业后,朱秉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和加拿大从事金融服务和市场开拓工作。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期间,朱秉结识了CSI阿特斯(Nasdaq:CSIQ)的CEO瞿晓铧。朱秉严谨、谨慎的工作作风,让瞿晓铧觉得这个人值得委以重任,于是邀请他来担任CSI的CFO,负责公司财务和上市工作。2005年朱秉回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CFO生涯。
令人称道的是,朱秉在CSI任职三年的时间,成功运作了CSI阿特斯的私募基金投资,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和上市后几次再融资,这些事令他在资本运作领域人气大涨,也在投行领域积累了一些人脉。朱秉认为,这和他过去“杂家”的背景与人脉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不无关系。偶然成为CFO的朱秉,有幸完整地经历一次IPO的过程,至今朱秉仍然对这位改变他职业生涯的伯乐抱有知遇之恩。
去年8月,朱秉空降到康鹏化学,着手筹划如何给投资者“讲故事”。2009年6月24日,康鹏化学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有来自中国的独立企业在美国上市(畅游网实际是从搜狐分拆出来的)。朱秉笑言,其实早在他加入之前,康鹏已经启动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核心资产进行审计等程序事项,他更像是康鹏IPO的催化剂。
另外一位在CFO圈子里被称为“IPO专业户”的加拿大籍人士Palaschuk Derek,先后带领过搜狐、e龙、东南融通等三家知名本土TMT公司完成IPO。搜狐上市后不久,Derek寻求更能发挥价值的空间而离职。搜狐CEO张朝阳曾公开表示:“Derek在过去的三年半里为搜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同我们一起经历了首次公开上市、三次并购、可转换债券发行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行。我们祝福他未来的事业取得成功。”
与前三位至今仍在CFO职位的IPO推手不同,倪忠森在先后操盘了恒安和安踏这两个福建标杆企业的IPO之后,开始了职业上市操盘手的历程――专业从事企业上市操盘和辅导。倪忠森说,事实上他们通过泉州市恒润财务咨询公司操盘辅导中国利郎这个项目,只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从1994年进入恒安的12年里,倪忠森最难以忘记的两件事:一件是恒安以10倍市盈率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创造了当年香港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另外一件就是主导了恒安集团对恒安纸业的收购,使得恒安纸业间接取得了在港上市的身份。
倪忠森在恒安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逐渐在福建商人圈子里扩散开来之际,安踏总裁丁志忠正在酝酿上市计划。无论从对民营企业的熟悉程度,还是与资本市场的沟通能力考虑,丁志忠觉得倪忠森是最合适的人选。2006年3月,倪忠森以分管财务和上市操盘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安踏。之后倪忠森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再次把安踏送上了IPO。只是这一次,倪忠森事先约定在完成安踏IPO半年之后即离开。
倪忠森如约离开,开始创业。倪忠森表示,离开安踏是在践行自己既定的职业规划的安排,成立财务公司是他为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必走的环节,他想用自己在资本领域积累了将近20年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IPO的梦想。“每一年,我们都有十多个项目滚动在操盘辅导,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们去年将有四个项目上市。”
从上述四位CFO的故事可以看出,一次成功的IPO成就了CFO在资本圈的美誉,之后不断有Pre-IPO企业向他们投来橄榄枝。在扮演上市推手的过程中,米卢式CFO也成就了自己“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诉求――成为专业化上市推手的CFO无疑可获得丰厚的股权激励,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
谋划上市路径
米卢在带队杀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个中国足球40年都没有搞定的事情上造诣极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指挥的球队并不盲目地追求每场争胜,而是算好出线的分数,盘算好对手的牌面,该忍的时候忍,该等的时候等,该赢的时候赢。与其说这是竞技体育,不如说是在拼斗运筹能力。
同样地,IPO空降兵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通过财务的手段进行战略层面的操做,更有价值的是CFO如何像销售一样去“卖”公司。选择在哪里上市,何时上市以及设计详尽缜密的上市路径,这是IPO推手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同的资本市场或股市,存在投资概念上的区别。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去上市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倪忠森总结到,“选择资本市场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条件(上市目的、上市的融资目标、企业性质、公司治理、股权及历史沿革、财务指标、行业属性及企业地位等);综合市场环境;交易所的性质;成功经验参照;发行与维护成本;文化与沟通的便利性;再融资难易;监管与披露等规则、制度、法律、规范等综合因素。”
谈及过往的两次IPO路径,朱秉认为行业聚集度是选择在哪儿上市的关键之一。朱秉认为具体在哪里上市也讲究“扎堆儿”效应:同一类型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市场,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关注;如果某个市场只有这种类型的一家企业,会感觉孤零零的,不容易吸引投资者目光。“所以,像IT、新媒体等概念在国外比较流行,海外上市更好;太阳能行业则大都集中在美国上市。”
“除此之外,在哪儿上市其实在设计公司架构时就已经定好了。”朱秉说,“CSI阿特斯和康鹏化学的股权架构更适合美国上市,都属于外向型企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外的公司,国外上市对于树立品牌最有效果。而且CSI阿特斯和康鹏选择去美国上市,原因在于美国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美国市场愿意为高增长的企业提供相对其他市场更高的估值。”
事实上,自2006年9月商务部“10号文”出台后,国家加强了对境内公司转成海外架构并海外上市的监管。“10号文”限制了那些没来得及设立海外SPV(特殊目的公司,即壳公司)的红筹上市模式。因此,企业一开始的法律架构制约着上市地的选择范围。
擅长美国上市的朱秉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海外投资人都很谨慎,要求的折扣率也高,相对而言,那些受益4万亿元题材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目光。
幽默感十足的张立基表示,忠旺选择香港上市的原因与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身份没有直接关系。在张立基看来,忠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中旺本身的架构特性,忠旺当时需要将国内控股股权转移到海外,将股权安排到香港控股公司中。第二,各交易所的法律要求不同。香港交易所相对于大陆情况来讲更为严格,手续及批复过程也较为严格,也从侧面强化和规范了企业发展。第三,A股上市当时的市盈率较高,而香港H股的市盈率较低,投资总额较少。新加坡市场的批复速度快但融资情况不良。美国市场虽然范围大,但文化差异较大,此外交易时间也会影响上市进度。综合参考海外投资者的意见及当时的经济环境,对忠旺来说增发股权香港市场更为方便。
从第三方财务咨询机构的角度,倪忠森对企业上市路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选择在哪里上市,主要看企业自身的上市诉求和条件,上市诉求主要包括企业未来的品牌定位、市场走向、是否开拓海外市场,是否需要依托香港的大环境走出国门等,上市条件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法律架构、报告期内的业绩水平、成长的历史沿革等基础条件。当然不同资本市场的发行机制、监管机制、面向的投资群体等也是企业选择必须考量的因素。
倪忠森带领过的两次IPO都是在香港市场,他说香港是个很成熟的资本市场,其青睐的企业或行业是有偏向的,对于不同企业的估值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内地企业而言,选择香港上市有其便利性和优势:A股的IPO机会有限;H股与A股发行机制的差别;企业自身的因素可能存在被A股过会否决的风险;香港市场对快速发展中的内地企业的需求;企业利益层面,如税收因素、企业性质、股权因素等。
除了地点,上市时机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康鹏的IPO准备工作从2008年初就开始了,到去年下半年基本准备完毕。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到今年4月左右才真正有IPO机会。等到公司准备好了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一季报,6月上市是恰当的时机。
2009年4月底,港股在15000点附近,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及上市时间表之后,忠旺决定继续推进上市过程。尽管准备充分,但鉴于当时的全球资本市场环境,忠旺融资100亿港币的情况仍然让很多投资者不得不审慎而为,这给包括张立基在内的很多忠旺高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路演过程中发生的点滴至今历历在目。”张立基回忆道,“需要见面的投资者比较多,每次会议最多只有1小时,我们需要在这1小时内让投资者认识到忠旺的亮点,了解到忠旺的发展潜力,解答投资者对铝材加工行业的各种疑问,所以这1个小时显得既紧张又珍贵。路演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1个会议之多,在伦敦的第一天,几乎连续20个小时都没有休息。”
今年5月8日,忠旺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大的融资项目――实际集资额高达98亿港元。虽然比预期的少了一点,但考虑到资本市场刚刚复苏,这样的战果已算不错。
数据显示,9月份将有11只新股扎堆香港市场IPO,作为一名带领过港交所两次IPO的职业操盘手,倪忠森对“扎堆香港”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目前,香港市场依然是内地民营企业谋求上市最好的出路之一,而且今后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普遍可以预期内地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可持续性,以及为香港联交所自身活跃性和利益的考虑,H股会越来越多的向内地企业开放。但是,我也建议一些质地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要准确定位自身条件,摆正上市的诉求点,具体企业具体分析,不一定要扎堆H股。否则,并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或目的。”
上述三位CFO在采访中均表示A股上市审批程序复杂而漫长,虽然PE较高但被否决的风险也很大,目前的主流上市途径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交易量大,投资者多。从以上的具体案例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企业各自架构不同,上市路径与时机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诉求,应按照自己的特点设计路径。
IPO的三大手筋
日本围棋好手加藤正夫在《一级的手筋》一书中写道:“所谓‘手筋’,就是局部最有效率的好手,也可以理解为局部接触战的紧要所在。”
无独有偶,在米卢式CFO们看来,IPO过程中同样存在所谓“灵感之下的妙手”的手筋。
手筋一:强化合规性
“上市是一个发展的机会,是一个契机,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已故百度CFO王湛生曾反复向李彦宏等人宣讲这一观点。王湛生加入百度后,他首先部署完成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工作。上市后,王湛生进一步完善了百度财务及信息披露流程,使百度通过相关“萨班斯法案”标准要求的审核,同时着手构建了本土海外上市公司中最强大的法律事务部。
“IPO空降兵的历史作用,就是从财务、审计、流程、架构等方面把一家个人色彩很强的本土创业公司转化成一个能够进入公众市场、符合其标准的公司。企业上市前,CFO要从审计、财务、税务以及法务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协助专业人士,以免上市或上市后的运作都可能面临各种麻烦。”易凯资本CEO王冉说。
对于一些有问题的企业,特别是在会计、公司治理、与投资人沟通等方面,做得还很欠缺的企业,一个好的CFO的确能帮助企业更快上市。这才是CFO的优势所在――使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企业做得更好。由于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三位CFO上任后面临的挑战各异。
一位曾经帮助过多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CFO认为,中国企业上市路途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艰难的一点是厘清会计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说,“帮助企业在美国上市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有深厚会计师背景的CFO,账目不明,会计混乱等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所特有的问题,一个好的会计师能够帮助企业清理账目,厘清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系统监管能力,乃至很早就在企业内部安装符合US-GAAP相关的会计系统。”
手筋二:财务体系快速再造
倪忠森认为,在安踏上市过程中所承担的压力更多来自完善财务系统和财务管理体系。“当时安踏的整个管理基础较弱,特别是财务管理基础平台不够扎实,财务人员的地位、作用不突出,但企业业绩高速增长,管理层较注重营销、品牌建设、研发投入,对于财务等后台支持服务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之后通过我的介入,财务的职能和作用大大得到提高,财务对经营的支持、服务的功能更加彰显,决策管理也更加注重数据化。”
在安踏成功上市之前,倪忠森帮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三流落地的财务内控运作平台等专业硬件系统,企业内部从上至下建立起全员预算的管理意识模式,同时通过对“德、技、能、智”各方面的筛选、考评、检验,引进和选拔,提拔了一大批的财务综合素养全面的专业人才梯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软件环境。
虽然加入忠旺时间不长,但临危受命的张立基体会颇多。张立基表示,很多人都会认为上市是民企扩大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是民企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最难过的阵痛,但他当时加入忠旺的时候,情况并不像大家所想像中的那么糟糕。他介绍,上任之前,忠旺对于内部架构及流程的梳理已经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忠旺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需要更为有效的流程去控制和促进企业的正常高速运营。客观的说,国内的民企相对于国企来说特点在于架构简单,上市目标明确,股权集中。同时大股东的战略决策也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张立基上任后,开始着手统筹管理财务,完成上市公司最后的重组工作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建设联交所要求的一系列财务法规标准,安排并参与处理股票定价与股权分配等一系列上市前的问题。
而与各类中介的有效对接,也是财务体系再造的一部分。
“会计师、律师和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以及有经验的CFO越早介入上市过程,越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给公司,越能够真正帮助公司节省时间。”朱秉表示,在其任职的两家公司,早在确定上市目标之前,就开始清晰股权、资产的产权关系。
海外主流市场门槛要求严格,重在前期的操盘辅导、规范落地。“尤其是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公开、透明都是基本准入法则――审计查阅有关公司历史非常严格,经营者的任何活动和业务往来绝对不能有任何秘密,能顺利通过审计应该是前期准备的重要一步。”朱秉说,“幸好我所在的两家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在选择Pre-IPO公司时最看重的,即对方是一家诚信、健康的公司。”
手筋三:持续沟通
利用IPO的契机,建立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持续沟通管道以及与公司内部团队的持续沟通平台,是IPO推手们必备的也是最擅长的手段。
朱秉坦言,“加入康鹏之后,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康鹏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其中电子类市场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很大,当时投资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大顾虑,IPO时投资观望气氛很浓。康鹏作为第一家精细化学品行业上市的公司,当时比较吃亏:无论从业务模式到具体产品都没有可比的公司,给投资者讲故事比较难。如果投资者不了解这个行业,上市股价和认购度会受影响。“当时的CSI是国内第二家太阳能上市公司,有一个参照物,所以给投资者讲故事比较容易,因为可以做类比。”
尽管朱秉马不停蹄地与投资者沟通,康鹏上市后股价还是出现了较大波动。不过,考虑到当时全球金融市场糟糕的外部环境及经济危机的未来不确定性,康鹏能在此环境下IPO成功已属不易,股价短期波动并不说明公司基础及业绩有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IPO只是打开了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沟通之门。甚至上市后CFO面临的挑战更多,因为你已经不再有任何专业咨询机构――如律师、会计师或者投行人士的帮助。
去年忠旺营业额及净利润均获新高,营业额达到113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则达到19.1亿元人民币。高成长的业务战略使CFO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和决策职能,公司的各种决策也越来越多地依赖财务部门的支持,这种职能转变也给主导财务战略的CFO张立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善于与海外投资人沟通的张立基更多地选择站在投资者的视角观察公司,以化解立场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通过与投资者的接触与沟通为公司资产增值,让投资者对你公司股票价值的认同是CFO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此,张立基的做法是设定专门的投资者维护流程,每天通过邮件、电话、手机解答投资者的问题,每周定期与投资者进行电话会议答疑,每季度定期组织投资者到公司生产基地参观,拉近彼此的距离,中期及年度业绩报告都会组织全球路演,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接触企业的良好机会。
当然,对于上述的三大手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米卢式CFO们有着不同的侧重:以倪忠森为代表的那些来自外部的专业化、短平快的职业上市操盘手,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能否保证每一项IPO案例都顺利成功且不留后患;而专注于在公司内部担任CFO的上市推手们,不仅仅满足于推动公司上市,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在上市后仍然能发挥很大作用。
IPO推手必备素质
尽管上市的道路布满荆棘,IPO空降兵却总能过五关闯六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与通常的空降兵不同的是,当带着IPO任务空降到企业的CFO,往往在股东、管理层(有一部分股份)的合力支持下,得到相对宽松与配合的内部工作环境。但箭在弦上的IPO进程,以及内部多年堆砌起来的问题冰山,都要求CFO只能在“一边打仗、一边训练”的状态下完成对公司的再造,这对CFO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
素质一:绝对过硬的专业能力
“忠旺当时选择我,专业知识为我加了不少分。忠旺看重的是我的专业背景,而我自己则凭借之前的民企工作经验和对上市工作的了解赢得了信任。”张立基表示。
在张立基看来,米卢式CFO首先需要坚实的专业背景:CFO除了为公司提供财务支持之外,对内应该提供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公司财务战略,这点对于任何企业的CFO都适用,财务战略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一份审慎的财务战略报告不仅能够提升财务在企业中的地位,更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战略支持;提供及时系统的财务分析和市场分析,深化对公司战略的理解,为董事会提供不同的营运建议并加强与非独立董事的及时沟通;具备完善、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企业上市的过程很可能就是树立其内部结构优化流程的过程,米卢式CFO由于其到任的特殊性应该灵活地结合其专业背景知识,向企业灌输内部控制体系经验,与高管团队充分沟通,不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素质二:强大的文化适应能力
在多年的采访中,我们曾多次听闻财富500强中国区CFO面对民企老板伸出的橄榄枝微笑婉拒的轶事,个中原因无外乎“民企太不规范,老板随意性强,不容易适应”等。
“CFO在不同企业的角色转化过程中,要面临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老板的经营管理风格、老板的信任度、不同行业的跨度、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差、不同企业职业团队的做事心态、企业不诚实表现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至于专业技术层面,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倪忠森并不完全认同上述看法。
对本土民营企业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朱秉认为,现阶段成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是第一代创业成功的企业。由于教育及环境的原因,中国第一代创业家大多没有或少有国际背景,因此靠自身很难与国际市场接轨。而第一代创业家由于其本身出色的企业家特点又对有国际背景的专业管理者有着几乎不可调和的不信任,这就需要CFO创造性地来化解矛盾。“在我看来,与海外资本对接不是大问题,参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蓝海竞争中取胜才是最难。”
素质三:广泛的人脉关系
移民加拿大后,朱秉一直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投资圈的朋友。“在海外的工作经历让我很容易理解海外客户的真实想法,以及语言中的微妙含义。更重要的是,广泛的人脉关系始终使我和海外资本市场保持着热络畅通的联系。”
朱秉感慨地表示,国内上市企业在结构上和国外上市企业不太一样。国内上市企业有专门董秘一职负责与投资人沟通,而CFO就负责财务,从业人员也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出身。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计师主要是做账,沟通能力与参与企业的战略经营能力不强,外部结交的投资领域的人脉更是少之又少。国外上市公司CFO没有法律规定一定要注册会计师,但负责和投资人的沟通,因此CFO背景比较杂,有注册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家等出身,不仅可以有效地参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而且广泛的人脉关系可以帮助CFO在处理外部问题时游刃有余,因此最后成为CEO的也不少。“其实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许多CFO,也是公司受传统中国观念影响,IPO前招人时强调财务和内控,忽略了沟通和战略能力。不过这一点正在慢慢改变。”
素质四: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比较,倪忠森更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自1990年担任恒安集团财务总经理以来,倪忠森已经在集团经营管理、集团财务管理、整体财务问题解决、企业上市辅导领域具有近20年的实战经验,尽管如此,倪忠森仍然不断自我提高。他认为上市操盘辅导是一项“榨脑汁运动”,作为“职业上市操盘手”最需具备的是系统性的逻辑思维模式、综合抗压能力、快速解构和综合概括提炼能力、系统组织协调推进能力,以及如何建立一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操盘辅导团队,而这些都要求他拥有综合的学习能力。
“一个优秀的CFO应该是CEO型CFO,即除了是出色的财务专家外,更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需要了解市场、生产,应该是站在公司发展全局思考和评估每一个重大决策。”之前从事过销售、市场、管理、金融等不同岗位的朱秉深知持续学习对CFO的重要性。
素质五:值得信任的职业操守
相比上面这些“硬件素质”,受访的CFO们更强调在上市推手角色中“软素质”的重要性,即值得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信任的职业操守是他们扮演IPO推手角色的终极底线。
朱秉在CSI阿特斯期间很快就深入到业务里面,但他处处从公司角度考虑,曾主动提出,如果私募基金觉得他不能胜任,可以随时让贤。即便IPO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有离开的打算,但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公司成熟起来后,让投资者觉得我离开,只是失去一位很有潜力的CFO,而不会对公司股价有大的影响。
“扶上马、送一程、走稳了。”倪忠森用九个字简单概括了IPO推手功成身退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应有的专业精神和责任良知。凭借即便离任也能让老板赞不绝口的职业素养使得倪忠森在福建商圈里不断延揽着IPO第三方职业推手的业务。
选择企业的三个标准
当然,所谓米卢式CFO的概念并不是说不管他们到哪儿都有能力将一家公司运作上市。米卢本人也并不会执教毫无希望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的球队。
“首先必须是一家好的企业,很有潜质的企业,没有哪个CFO能够把一家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带上市的,没有什么所谓的magictouch(点金术)。”受访的CFO们普遍表示,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是“米卢式CFO”成功运作上市的前提。
对于“爱惜羽毛”的米卢式CFO而言,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至关重要。
“中国有些CEO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可能要做假账,作为专业财务人员,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名誉给毁掉。如果造成什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影响和误区,我肯定不会选这家公司。”朱秉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主要看老板、团队和行业三方面。
标准一:看老板是否以诚信的理念做生意
一个明智的CEO上市是为了做好事业,而不是圈钱。朱秉举例说,近几年中国的PE投在中国很多钱,然后被不诚信的CEO关联交易把钱转出去,原因在于PE在投企业的时候相对短视。与赌性太强的老板合作,风险太大。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CFO坦言,在企业上市问题上一个好的CEO比CFO要重要得多。“相比较扎扎实实做企业、找到真正独特的商业模式,与华尔街的沟通要容易得多。好的CFO应该是能够帮助优秀的CEO分担提升内部流程管理,加强外部沟通的职责,让他能够更为专注地做好企业。我看到许多公司的CEO,英文一句不会,照样得到华尔街投资人的追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扎扎实实做企业。”
“企业未上市,管理应先上市,老板的思维模式应先上市,管理层的做事心态应先上市,这样操盘起来,才有一个强健的基础底座和结构化的框架,才有成功上市的可能。”倪忠森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可,他说当年安踏大刀阔斧的财务规范动作离不开CEO的支持和强烈的规范意识。
“假设继续以IPO推手的身份物色企业,在选择企业时,我会关注老板的上市动机、决心和恒心,企业管理层的整体规范化意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面。”倪忠森说。
标准二:看团队是否有凝聚力
“我倾向于股权结构比较干净的团队,CEO占的比例比较大,PE占的比列相对小,因为作为一个CFO进去,需要在CEO和PE之间沟通,如果股东结构复杂,CFO夹在中间很难沟通。此外,老板对团队成员的态度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如何,也是我关注的。”阅历丰富的朱秉表示。
团队也是张立基在选择企业的时候考察的关键因素,“个人感觉不同的企业文化风格会影响沟通方式及员工的工作士气。米卢式CFO往往要在短时间内与企业中多个部门展开协作,便宜的沟通方式有助于顺利开展工作。因此CFO要选择能够接受的企业文化,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士最好不要轻易选择文化差异较大的工作环境,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不能完美,也要尽善尽美。”
标准三:看行业的潜力和个人的喜好
从朱秉的背景来看,他比较偏爱美国上市,这和CSI阿特斯、康鹏化学两头在外的特点不谋而合。朱秉认为,CSI是完全外向型的企业,100%出口,工作用语是英语,选择康鹏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他愿意做的企业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虽然暂时的规模不大,个人回报不高,但长远机会更大,目前康鹏化学在含氟的精细化学品领域中国市场份额占25%,名列第一。“有些投机取巧的行业即使很受欢迎我也不会去,进去很可能被拖下水,造成什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影响和误区。”
张立基认为,专业人士在选择企业时首先要关注其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市场情况、以及公司发展,这是对大环境的掌握。忠旺是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铝型材制造商,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专注于向交通运输、机器设备及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优质工业铝型材,这是忠旺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战略。在国外,铝型材在交通运输、机器设备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铝材可以使交通运输轻量化,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节约原油消耗,而且工业铝型材产品设计复杂,精密度要比建筑铝型材高。因此工业铝型材的加工费及毛利率也比较高。而中国的交通运输工具则还是以钢铁制造为主,所以国内工业铝型材市场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此外,个人的喜好及经验也是张立基选择的一个因素。张立基认为,尽量选择有经验的行业或属性相似的企业,米卢式CFO接手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如果对行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分析就能够更快地投入工作,节约时间成本。就国内环境这里需要强调国企与民企的区别。国企规模庞大,历史悠久,内部结构也较为混乱。上市也往往带有政治因素,不会将工作重点完全转移给空降兵,而是将一部分工作交出来,如审计。因此希望能够大展拳脚,积累企业实战经验的人士要谨慎选择。而民企结构较为简单,上市目标明确,企业发展也往往与领导者性格较为接近。其优势是环境相对国企来说更为开放,便于专业人士开展工作。我本人也较倾向于选择民企。
悄悄离去?
众所周知,米卢在带领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后往往会急流勇退(自身原因和雇主原因均有),另寻目标再等四年。
那么,IPO推手在上市之后是否也会离开?事实上,在公司上市以后,临门一脚先生就和公司的财务运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曾分别参与盛大、九城上市的功臣,CFO张勇和李巧恩都在两家公司上市后不久相继退出。受访的多位CFO均表示,一个CFO是否愿意离开现在的公司而选择另外一家期望上市的公司,主要是看企业的前景和上市的成功概率。如果这个平台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那么就会去选择更好的机会,做更有激情的事情。
“纯粹的IPO推手在上市之后,老板就不再需要了,我不是频繁跳槽的人,希望长期与一个志气相投的CEO合作,把公司做大,体现自我价值。”谈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朱秉笑言,从目前看他和康鹏是互相适合的,现在还处在蜜月期,他非常希望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只要自己对公司有价值,团队融洽,工作有挑战、有新意。
关键词:粤美的;伊利,MBO;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37-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产权结构调整的稳步进行,MBO也逐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重视,虽然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间已有几起几落。就我国具体国情而言,在MBO的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标的公司的价值一般远远超过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需要一系列的融资方案来解决,但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的缺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收购资金很难通过合法渠道取得。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MBO运作的瓶颈。在MBO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收购标的的价值一般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支付能力,管理层往往只能够支付得起收购价格中很小的一部分,多数金额就要通过融资来弥补,因此,融资能否成功成为管理层收购的关键。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的缺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收购资金很难通过合法渠道取得,一直以来,融资难成为我国MBO顺利进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融资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法律因素、融资方式、政策体制、融资渠道、融资创新等诸多领域。
其中,毛艺平(2004)选取已经公开披露信息的6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对收购资金的构成和缺口资金的融通渠道展开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可能主要有以股权为资信进行融资等五种融资渠道。班奕(2005)通过对MBO融资方式与法律配套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存在金融管制太多等问题,应当采用改革贷款限制、放松股权质押等手段加以解决;王松涛(2004)对融资的还款风险、融资活动的暗箱操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对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进行规范的观点;杨照东、段艳红(2004)从融资结构角度对MBO做了探讨,认为多元化的外部融资是公司内部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改造的关键所在;就融资创新方面,肖通(2005)从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个角度做了研究,并提出需要进行融资工具创新等建议;邵燕波(2004)比较了国内外的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机制,提出应当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等观点。
鉴于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影响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制度性因素和法律因素的逐渐完善,使得MBO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MBO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对粤美的和伊利股份MBO的具体情况作了回顾与比较;第四部分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案例回顾
(一)粤美的MBO过程简述
1998年4月15日,由北镇政府投资并授权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占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28.07%,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 1998年10月28日,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
1999年6月4日,以何享健之子何剑峰为法人代表的开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协议受让北镇经济发展公司所持有的发起人法人股3 432万股,占粤美的公司总股本的7.98%,开联成为美的的第二大股东。
2000年4月7日,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它是由粤美的公司管理层何享健等22名经理和工会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1 036.8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享健。其中,美的公司管理层人员持有美托股份约占美托总股本的78%,工会持有剩下22%股份。
2000年5月10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粤美的原第一大股东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2.9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了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3 518.4万股,占总股本的7.25%,成为粤美的第三大股东,由此拉开了粤美的管理层收购的序幕。此次法人股的收购成本在1亿人民币以内,管理层持股款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融资渠道是美托以美的股权质押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美托投资成为粤美的第三大股东。
2000年12月20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再次签定《股权转让协议》,美托投资公司以每股3元的价格受让美的控股公司7 243.0331万股。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由代表当地地方政府的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逐步转移到由粤美的管理层自然人控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手中。
2001年1月19日美托投资再度受让增持,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所持的部分公司法人股转让给投资公司。此次转让的股份占美的公司总股本的14.94%。受让后,美托投资和顺德开联分别成为粤美的的第一、第二大股东,这两个公司均属粤美的管理层控股的公司。美的控股持有美的公司200万股法人股成为公司第三大法人股东。
2001年6月21日和6月27日,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剩余股权分别转让给顺德市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顺德市北镇人民政府完全放弃了在粤美的的股权,完全从粤美的的控股地位上退了出来。
经过MBO之后,何享健有两条途径持股粤美的,一是何享健作为美托投资的第一大股东,持有美托投资公司25%的股份,因而间接持有粤美的股份;二是何享健作为美的高管直接持有粤美的的股份。其他粤美的高级管理层也是通过这两条相同的途径持股粤美的。
(二)伊利股份MBO过程简述
1.事件过程
2003年3月18日,伊利股份公告,金信信托将受让原大股东所持国有股,成为新大股东。2003年4月8日公告获得财政部批复。2003年7月,金信信托出资2.8亿元,以10元/股从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手中受让了占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正式成为伊利第一大股东。在入主伊利股份之后,履行其开始的承诺,未派任何董事、监事和其他管理层人员。
2002年10月,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购买国债的想法,11月开始,伊利分五次打入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资金,用于在金通证券进行国债投资,共计2.8亿元,与金信信托受让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所用的资金总额相同。
2004年6月,伊利独董事件暴发,中国证监会介入调查。当时伊利的三名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和郭晓川发出《独立董事声明》,要求对伊利股份巨额国债投资和华世商贸公司等问题聘请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全面审计。然而,在8月3日,俞伯伟却在伊利股份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被罢免,同日王斌也提出辞职。
2004年12月27日,金信信托所持有伊利股份5 605,7486万股社会法人股和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所持有的844,8482万股社会法人股被人民检察院因案件查办需要依法予以冻结,期限从2004年12月24日起至2005年12月23日止。
2004年12月30日,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及证券代表李永平等五人执行逮捕。
2.MBO的实际运作方式
郑俊怀等人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伊利股份资金分多次通过伊利股份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现金打入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而金通证券是金信信托的控股子公司,随后,由证券营业部将牧泉元兴放在其账上的资金买国债,然后抛掉,进行国债回购。由于牧泉元兴公司持有的是“B字头”账号,属二级托管,证券营业部将所有的国债做回购,都可不在账上显示,这笔钱对于证券公司也是表外资金,最后这些资金就可不被察觉地转移到金信信托,以偿还金信信托用于收购伊利股权的现金。
三、粤美的与伊利MBO的成败比较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MBO主要项目比较
1.实际开始时间
粤美的1998年4月15日由北镇政府投资并授权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占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28.07%,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1998年10月28日,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从后边操作的情况来看,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后来转让相应股权打下了基础。因此,这是一种政府的隐性合作方式,可以把它看作粤美的MBO的开始。
而伊利股份在2002年10月,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购买国债的想法,11月开始,伊利分五次打入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资金,用于在金通证券进行国债投资,共计2.8亿元,与金信信托受让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所用的资金总额相同。“国债事件”无疑是伊利MBO的开始。
这两个案例相比,粤美的MBO开始于1998年,要比伊利着手进行MBO的2002年要早的多。
2.融资方式
郑俊怀等人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伊利股份资金分多次通过伊利股份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现金打入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最终通过国债回购变相融资进行MBO。而粤美的MBO过程中,美托投资公司两次收购所用的资金,全都是通过股票质押而获得的银行贷款,而公司管理层个人通过美托投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应先支付10%的现金,其余部分以后分期用红利付清。
3.合法性
伊利股份MBO是通过假借委托理财进行国债投资,变相挪用公款,其违法性显而易见;而粤美的是以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银行贷款,方式与我国《贷款通则》中的相关规定有所冲突,但比较隐蔽。
4.政府合作程度
从粤美的MBO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1998年4月15日,北镇政府投资并授权成立的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紧接着在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整个过程不难看出,顺德市北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与后边MBO的操作有很大的相关性,为后来转让相应股权打下了基础。因此,这是一种政府的隐性合作方式,可以把它看作粤美的MBO的开始。可以说政府直接参与了其MBO的过程。
而伊利股份MBO过程中,政府基本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待整个事件,并没有直接参与。
5.信息披露问题
粤美的两次转让价格分别为2.95元和3元,但这样定价的原因却未见披露;伊利股份作国债回购,尽量使相关信息不在账上显示,尽量使这些资金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得以使用。
(三)比较得出的结论
1.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
2.减少信息披露或不进行信息披露是它们的共性;
3.不能忽视政府在整个MBO过程中的重要性;
4.融资问题成为制约MBO成败的关键。
四、结论及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西方发达国家健全的资本市场为杠杆收购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为股票、债券等产权和债权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大大降低了企业收购的成本。在美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股本金占5%~20%,次级垃圾债权10%~40%,银行贷款占40%~80%,其余资金买方可以利用将目标公司资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或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贷得款项。而我国在权益融资中不能发行优先股,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也缺乏相应的转换工具,债务融资中缺乏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次级票据等融资工具。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市场尚不成熟,基本上属于弱式有效市场,金融工具简单、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得MBO融资存在很大的障碍,从而引发了一些违法违规融资行为。
2.相关金融行业发展滞后,缺乏战略投资者
我国的金融制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后,形成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融资制度。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有证券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与国外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相比,规模小、从业经验欠缺、专业人才缺乏、行为不规范,难以发挥投资银行应有的功能。而管理层融资收购涉及范围很广,不但要与政府沟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估量,双方协商谈判,收购方的融资,还要考虑到管理层融资收购后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的规范、资产重组整合等诸多环节。就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层而言,不可能全部拥有该方面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这需要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我国目前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和足够的专业人才,投资机构的业务素质和融资能力有待提高,而且业务素质仍受到许多制度上的影响,难以在融资、谈判和收购过程中及收购后的整合重组中发挥作用,难以对管理层提供可行的建议。战略投资者是指投资的目的不是长期持有企业的股份,而是一定时间后退出,以获取投资收益的投资者。它们可以是公司、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及各种基金。战略投资者可以解决MBO收购资金的问题,但是它们只有在看好企业的美好前景时,才愿意贷款给管理层或购买企业的股份,万一企业经营失败,不仅经理层受损失,战略投资者也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要吸引他们投资,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即如何退出的问题。而目前我国二板市场尚未完全放开,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这些实际情况使战略投资者不敢将资金投放于MBO中,从而进一步限制了MBO的融资方式。
3.法律上的不完善对MBO融资收购造成巨大的障碍
与MBO相关的法规、政策缺乏协调性,是诱发一些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为管理层收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持,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致使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市场准度,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方面。目前,对于管理层融资收购,普遍存在运作透明度低,违规操作现象。几乎没有哪家企业的管理层融资收购运作能够做到完全符合法律、法规条款要求。我国金融法规的限制使得MBO的合法融资渠道太少,巨额资金得不到满足。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投资,对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也做出了严格限制。我国《公司法》60条明确规定公司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所以,目标公司为管理层中的个人直接收购的贷款担保在法律上并不可行。为了顺利实施管理层收购有的公司管理层通过发起成立职工持股会或投资公司,作为“壳”变相地规避《公司法》。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有参与收购的各方只能注册一个“壳”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公司法》却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又成为壳公司在收购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这一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正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中①。
4.资金来源信息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MBO案例中,为解决巨额收购资金问题多采取一些隐蔽迁回的融资手段。许多公司在公告中很少披露管理层收购资金的来源,这种做法违反了《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原则。从已经发生的管理层收购的信息披露情况来看,有的没有披露交易价格,有的在收购原因方面的阐述过于简单、笼统,没有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说明此次收购活动的原因,有的虽然披露了收购价格,但对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未能做进一步说明。另外,在收购资金的来源披露上,一般都是由受让方自筹或自行解决。由于大多数管理层收购的企业高层对收购所需资金来源闭口不谈,使得本来正常的管理层收购,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争议。
(二)相关建议
1.政府在企业MBO过程中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美的MBO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整个收购过程的顺利完成,主要依赖于企业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有较明显的行政色彩。除了收购价格低廉外,管理层的收购价款可通过收购后的股份分红分期偿还,也是地方政府对经营者的有力支持。粤美的产权方面的问题是中国许多“红顶企业”的缩影,如果地方政府开明,那么MBO就可能顺利实施;如果不开明,那么当时设立企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政府便利,例如,运用国有或集体企业招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便利以及地方政府出面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的便利等等都可以作为政府将原本产权模糊不清的企业直接定性为己有企业的借口。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MBO融资有法可依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解决我国国企管理层融资收购的主要问题,从我国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条文来看,目前尚无一部涉及管理层收购制度基本框架的全国性法律。我国对企业的并购有一些法律规定,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司法》等,但总体上过于简略,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关MBO方面的系统规定。在MBO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与现行法律相抵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收购的规范运作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就管理层收购问题制定和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使MBO有法可依,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对《公司法》、《证券法》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强对MBO融资的规范和监管,使其逐步走上合法、公平、规范、透明的轨道。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明确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收购主体的财务状况,收购资金来源和还款方式等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及还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降低风险。
3.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途径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多层次、相互交叉转换的融资工具和退出途径。而这个问题是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是否愿意参与MBO的重要决定因素。参照西方发达国家MBO融资退出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MBO融资机制:第一,管理层完成收购以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减少高负债带来的还款压力;第二,建立债务融资与权益资本相互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例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在保证债务安全性的同时,增加债权人的灵活选择机制。
4.要尽快解决MBO中股权的定价问题
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除了规定:“当收购人为被收购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或员工时,应当由被收购公司的独立董事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就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收购要约的条件是否公平合理等事宜提出报告”之外,对收购价格的确定并无明确规定。这就有可能导致相关的上市公司利用协议收购的方式进行收购,而使得收购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转让价格过低导致一个问题――如何公平地确定MBO中股权的转让价格,这成为防止和避免集体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因素。
5.信托MBO还需要不断完善
在实施MBO过程中,以《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等信托法律制度为依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管理层收购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第一,信托机构作为融资方为MBO提供收购资金;第二,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层委托信托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第三,信托机构既接受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委托或集合社会资金向实施MBO的管理层提供收购资金,又代表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利用信托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载体的MBO,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操作比较隐蔽,在信息披露不太规范的情况下,管理层的身份可以不用披露;二是融资方便,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本身都可以提供收购资金,这样管理层融资非常方便;三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财务投资者特性,使管理层可以规避对公司失去控制的风险。
6.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信托投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用,而“伊利事件”的出现就是由于大家公认的信托公司的参与导致,这必须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的信用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已经得到了全社会充分的认识,但真正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信用体系的建立从开始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应该具有前瞻性,这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自律和协调。
参考文献:
[1]班奕.我国上市公司MBO中的融资问题及解决对策投资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5,(12).
[2]姜艳艳.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现状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3]刘运国.“粤美的”管理层收购信息披露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4).
[4]毛艺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4,(3).
[5]冉净斐.管理层收购与私募基金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3,(1).
[6]邵燕波.管理层收购融资机制的国内外比较[J].浙江金融,2004,(12).
[7]孙勇,伍兴龙.试论国企管理层融资收购面临的法律障碍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4,(8).
[8]王松涛.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04,(5).
[9]杨照东,段艳红.融资结构多元化在管理层收购(MBO)中的作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2).
[10]张莉芳,姚文韵,恽碧琰.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方式探讨[J].江苏商论,2004,(11).
[11]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2005年4月15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第3条和第5条.
[12]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112号)第43条.
[13]《贷款通则》(1996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2号公布)第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