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管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有资产管理重点

第1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 缺陷 对策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于改善我国市场经济布局,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归根结底都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完善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重点分析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缺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缺陷及成因分析

1、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思想重视和理论创新认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和不足,其关键是理论研究与思想重视程度的不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从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思路以及管理制度方面着手,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认识还不够,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没有清晰地界定国有资产内涵,也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具体而言,首先,缺乏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视。许多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缺乏对国有资产的重视,往往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重视国有资产的使用,轻视国有资产的监管,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丢失、损毁、闲置浪费等,严重制约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无法充分地体现国有资产价值,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次,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的认识。企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给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的观念,忽视了将先进的、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和国有资产监管上,忽视了国有资产的效率、效益、规模、结构以及质量,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这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2、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设置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地方上设置了国有资产管理局,但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局是财政部门的下属机构,并没有充分地履行独立的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制约了其真正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权利。国有企业内部,有些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而有些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如:财产保护措施不力;不相容职务分离不彻底;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规范;预算控制不严;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没有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给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破坏,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国家审计署2014年披露的11家央企2012年度财务审计结果中显示:某集团2003年11月、2006年7月至8月和2008年2月,在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未经集团董事会研究、未报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情况下,分别与巴基斯坦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美国晓业贸易公司和澳大利亚兰伯特角公司合作开发3个境外矿山,截至2012年底,累计投入分别为7.7亿元、14.4亿元和33.56亿元,形成亏损分别为5.2亿元、2.73亿元和23亿元。

3、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的建设。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依旧存在缺陷,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国有资产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缺乏明确的范围和方向。这主要是我国对国有资产体制的基础理论的认识还存在缺陷,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中的法律建设还存在不足。首先,我国关于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分散于宪法、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等法律中,缺乏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各个法律条款中,对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存在差异,法律的调整范围也存在区别,不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科学高效管理。其次,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和政策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和条例十分分散,没有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对现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定,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如何规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定更是少见。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等内容十分混乱,其效力和适用性也很低。这些都可以表明我国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还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尚未形成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无法推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4、国有资产产权和使用权不明确

国有企业的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国家需要通过政府机构来实现这种所有权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实际支配者对国有资产具有巨大的权力,而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者和经营者,没有独立的支配国有资产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履行了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经济管理双重职能,政府难以明确自己的定位,造成政府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权力和国有资产管理权力两种权力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以致政企合一和管理混乱。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划拨,下放权力给企业,造成了对国有资产产权的侵害,影响了国有资产产权结构的确定性,导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短视行为,产生机会主义。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依旧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情况,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影响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履行中,对企业提出许多非经济性的目标,使得国有企业在职能履行中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而政府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越级管理,干预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的产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制约了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职能的履行和功能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措施

1、构建和规范独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完善的、权威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统一地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权利和职能。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资产管理专员,负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以防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风险管理部门,强化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要加强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于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若发现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不一致,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要建立严格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加强对国有资产法制化管理

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通过明确的管理条例和细则,逐渐地构建和树立全面的、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确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与责任,界定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以及价值功能,克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国有资产法律体系的构建,是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的有效结合,树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必须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对国有资产的配置、程序和具体方法的明确规定,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的程序化、规范化。

4、明确国有资产产权和使用权,优化国有资产结构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坚持产权和使用权的明确划分,明确产权管理,将现代产权约束机制引入国有资产管理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实际出资人,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干预,即使是对完全控股的企业,也不能进行过度的干预,确保企业作为完整的独立法人资格,政府作为出资人应承认和尊重企业拥有独立的完全的法人资格。政府以固定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股权管理,但是不能够作为实际出资人过分地干涉企业正常经营。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所有,促进国有资产的结构和优化。其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更多是追求应有的社会效应,推动社会功能的调节与平衡,政府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过程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减少对国有企业过多的行政干预,释放企业活力,促进国有企业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加强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力度

我国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体制。各级审计机关要定期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违纪违法行为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和价值,正确处理国有资产的产权问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程序和规范,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各级审计机关的监督力度,推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构建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和价值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范建军: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中的困惑与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35).

[2] 刘丽萍、刘昱:国外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1(18).

第2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1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推进过程中,也更加强调坚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要求在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调剂处置等多方面,都要求进一步地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通过预算的系统规范与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效益水平。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上,更加注重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资产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预算计划,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流程、管理责任、信息化管理等进行约束和规范,并且进一步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精简,对于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账账相符与账实相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预算的结合管理方面,同样存在着较多的制约问题。

2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未能充分体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一些事业单位基于预算工作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未能在其中充分体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有的管理中仅仅是强调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可靠,而对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以及绩效情况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在科学合理的优化利用财政资金配置使用国有资产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举措。正是由于预算管理中对于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缺失,导致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框架不够完善。在将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方面,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受到国有资产管理档案不完善、国有资产配置信息不准确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资产的配置方面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减少存量财政资金,不合理的配置造成出现了国有资产存量的问题,资产规模较大,财政资金效益未能充分体现。(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尤其是在国有资产的动态信息管理方面,对于国有资产的报损以及报废等管理制度不全面,甚至存在着账面与实际资产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此外,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对较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致使事业单位的预算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预算管理的约束力较差,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3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进研究

(1)准确定位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结合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求。结合预算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首先应该明确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求。整体来说,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核心的目标要求是在资产配置管理方面科学合理的安排国家的公共财政资金。其次,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应该注重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绩效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实现财政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最基本的目标要求。此外,还应该重点确保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要尽可能地减少闲置资产问题,增加国有资产的经营创收。(2)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水平。将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整体管理水平,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水平。在预算的编制上,可以将国有资产预算具体细分为非经营与经营性国有预算资产两类。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应该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确实需要增加资产配置的,应该设置预算项目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配置;在所有资产的处置预算管理上,应该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对于事业单位的一些专用设备,在预算的规划设置上,可以通过市场租赁方式解决的,则应该增加租赁预算项目,不必购置。在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方面,则应该按照国有资产的原值、折旧率等计算折旧额等,进行资产预算的具体细化编制。(3)优化事业单位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设置。将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与国有资产管理有机结合,最关键的在于将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进一步的细化,特别是对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财政经费以及国有资产运行维护经费等,需要单独作细化处理,以便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其次,应该注重将管理流程的优化,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购置、日常管理、运行维护、资产处置等方面的预算,采取责任化管理的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管理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此外,在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结合方面,还应该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预算编制定额,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进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4)完善基于预算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的制度是确保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遵循和指导,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在预算管理标准方面,应该与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等相结合,形成预算管理与单位发展的联动管理机制;在资产管理标准方面,应该分资产的配置、资产运行维护费用、资产折旧标准、资产利用效率标准等几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应该按照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为预算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此外,在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应该注重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核定来进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准确的评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效益情况,对预算主体责任单位进行奖惩管理。

4结论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中均应该遵循预算管理的理念,科学合理的构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框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以及执行力度,以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5-53.

[2]刘正华.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云南的研究与实践[M].昆明:云南人学出版社,2012:51-65.

[3]李明太,李春龙.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论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12(17):94-95.

第3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可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国家职能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这种经济资源具备以下特征:

(一)占有和使用固有资产的行政单位有非生产性。行政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行政单位使用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项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不能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所以,这些单位对资产的使用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

(二)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有非增值性和服务性。行政单位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国家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就决定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只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对行政单位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重点不是实现增值,而是保证其实物形态的完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效能。

(三)对行政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固有资产的增值补偿具有间接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扩大只能依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通过财政预算拨款补足。为此,行政单位在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节约,并且要大幅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与企业国有资产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于2006年5月30日由财政部公布,并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促进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办法》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入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以下简称《条例》)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施行。按照《条例》规定,企业国有资产,是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支持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按照《条例》要求,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从《办法》和《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有差别的。行政单位对其国有资产的管理,一般不承担资的保值增值责任,其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来实现资产的增值,体现的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而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其主要依靠创造利润来实现资产的增值,体现的是企业市场服务职能。所以,相对于企业国有资产难于实现无偿调节来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节就成为国有资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资产增值补偿渠道不同,体现资产的服务职能不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应当由一个部门利益相对弱化的综合部门来负责管理,而企业国有资产应当由一个部门利益相对强化的部门来负责管理。

三、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一)从思想上要重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各行政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必须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政府对这一工作的直接推动和领导。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制的权威,促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要以政府令的形式,明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在政府,使用权在单位,管理权和处置权在财政,确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范围、权限、程序等,减少阻力,推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顺利开展。

(二)规范行政单位资产核算工作

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要做到账实相符,针对行政单位资产账务混乱、账实不等的现象,首先是加强行政单位资产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他们认识到规范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的能力,认真做好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好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其次是进行行政单位资产大清查。通过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行政单位家底情况,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等信息,对资产的利用率、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反复研究、分析、测算和修正,根据行政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费用标准,为细化预算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搭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

平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单位、部门国有资产情况的一条非常快捷和有效的途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系统软件,建立一整套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基本的数据库,搭建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计算机和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动态反映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价值、计量单位、配置时间和使用状况等基本情况;完整反映全国和各省、市、县所有的资产清查、登记、申报、统计、分析、查询、审核、处置及变更等基础数据,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使用管理与预算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依据。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提高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要靠广大资产管理干部来完成的,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是做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第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财政部门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工作原则,摒弃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管理模式,把工作重点转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研究、制度制定、监督检查、重大资产变更审批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避免陷人具体繁琐的事务之中。第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工作中要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第五,加强廉政建设,正确行使审批权力,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

(五)严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纪律

第4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国家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已经摆在社会的面前,亟需提升和优化。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是推动其优化方式探究的主要因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国家国有资产的占据的份额在逐渐的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及机制进行探究,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涵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社会中的非生产领域,与社会中的生产领域中的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有着明显的形式上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进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通过这种形式,行使政府的权力。并且,行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趋向是服务型和非盈利性的,这也是其根本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本质是竭诚为人民群众服务,行政事业单位一直确立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工作理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其还应该考虑到国有资产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权力行使的机构,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因为众多综合因素的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效率较低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采取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来进行对现在国有资产的管理,原有方法使用于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来说,已经不能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国有资产需要高效利用的要求。这种现象致使国有资产较低效率使用情况的出现。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亟需解决这种现象,减少国有资产使用中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以及完善缺乏系统性、不符合现代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2.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流失情况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虽然一直在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之中,但是仍然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甚至较为严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责任细则不明确,对国有资产的专项专款的意识没有较强的认识,致使部分领导或是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按照自己意愿处置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无意义流失。此外,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转向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随意估价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在处置和转换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流程执行,这种情况急需解决。

三、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践及机制的建议

1.对原有资产管理周密排查,为资产管理的优化做好基础

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因为众多的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出现种种方面的问题,要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性实践和机制的优化,就要对原有的资产管理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将普通设备资产、单位占有或是正在使用的房产与土地等等要有详细的数据记载,为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做好数据搜集的基础工作。

2.构建科学性的资产专业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内容的重点,要有科学性的理论知道,构建资产专业管理机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首先,要明确产权的统一,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条例管理国有资产,无授权杜绝使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构建。其次,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专门组建日常管理执行机构和管理核算中心,负责日常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的详细记录,明确具体到个人的工作细则。最后,在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后,实行专权专管,与日常管理和核算管理相分离,实现对资产的具体监督和整体监督,数据监督和流向监督。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专业化方向管理的有效方式,能够使职权更加细化,管理责任和监督职责更加明确,实现国有资产的专业化管理。

3.构建合理性的资产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国际和国内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表现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依托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有基础上,构建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地方的国有资产流向和具体管理的特点,建设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对整体资产管理详情的监督。并且,信息平台的相应的更新要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相适应,对资产的规模、总量和具体的分布情况要有准确和详细的体现。对资产的详细信息形成电子信息存档,并根据存档数据进行核查和维护。完备的数据库的形成,是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良好运作的基础和关键。资产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最大程度地简化日产的资产管理工作,并以最佳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依托,实现从管理到处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从日常到整体的全程管理,为下一步实现资产购置、产权变更等管理事项的网上申报、审批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资产财务核算和报表汇总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部门预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国有资产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已经实现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明确改革。实现创新性的实践和机制的优化,提高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率,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乌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课题组,赵健明,冯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研究,2011(17).

第5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 改革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政权赋予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根据不同形式可分为,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仍然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即在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下,资产所有权属国家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只拥有资产使用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研究,不仅关系到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而且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思想认识上,国有资产管理认识理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负责人重流动资产管理、轻固定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充分地认识,没有把资产管理作为自己的重点职责,特别是资产的保值增值方面更是缺乏大局观念。二是部门资产利益思想严重,有意规避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特别是当期利用非财政资金购建的或置换的资产当作为本部门的私有资产,而未纳入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的范围之内。

1.2 在会计核算上,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账账、账实不相符。总账与明细账、账面与实物不相符,重点是在资产的购置、变更、处置等环节由于涉及到多个内部科室,而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固定资产管理账、卡片资料不健全。有的单位有资产总账,但没有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

1.3 在资产处置上,国有资产容易引发流失。主要是单位在资产处置上不规范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在处置资产过程中,没有完全执行各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把占用的国有资产随意变卖,擅自处置。

1.4 在制度建设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单位的角度看,部分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缺乏资产保养制度、物品领取和归还登记等各项基本性制度。从管理的角度看,缺乏有效地操作机制。从目前情况看,政府管理机构虽然相继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了国有资产登记、使用、转让、处置、报告制度等原则性制度,但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具体单位的工作实际来看,缺乏操作性程序,由于操作性不强,妨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正确实施和执行。

1.5 在资产监管上,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政部门内部实行多头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形成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资金,财政资金的分配由预算部门负责,具体地资产购置由采购部门负责,后期的资产管理由国资部门负责,这些内部机构各负其责,缺少与资产管理机构协调处理机制,缺乏规范的运作程序以便于加强源头管理。另一方面,财政、审计等部门,就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方面的事宜,如领导离任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缺乏有效地协调沟通机制。

1.6 在管理理念上,国有资产管理仍然不够深入。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而且在制度上也不断予以完善。从目前看,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片面性,存在重处置管理、轻使用管理,重存量调整、轻购置管理,轻增量监管的问题。

2 形成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某些单位只重视购置使用,忽视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致使单位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通过行政手段调入的资产等没有登记入账。对已不需要、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办理申报核销手续,结果造成账账、账实不符。

二是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或已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致使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三是国有资产计价入账方式落后。截止到目前,固定资产的计价方式仍采用历史成本法,无法真实地反映当前资产的实际价值,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由于原资产入账价格低,加上没有专门机构重新评估实际价值,很容易造成低价出售、出租,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是国有资产机构职能弱化。目前,各县市基本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就没有了行政执法主体,有效监督职能大大弱化。

3 应对措施

为强化资产管理,着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3.1 在经营模式方面,实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大国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分步纳入财政国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具体地讲就是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前提下,实行“国家所有,政府管理,单位使用”的管理模式。国家所有就是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由单位使用,受政府监管产权关系。政府管理,就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由财政部门监督和管理,优先将土地、房屋不动产等大项资产统一纳入到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统一设备,即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调备相关资产;二是统一运营,即各单位的资产处置,均交给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处置,经营性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运营,统一进行招投标交易,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三是收益上缴,将国有资产经营和处置收益全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2 在评价考核方面,将资产管理纳入评价考核模式。为更好地管理好、用好、维护好国有资产,应逐步建立起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并将该制度列入评价考核单位负责人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在内部管理上,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科室负责人对资产使用与保管的具体职责,采取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建立实物资产管理指标体系,严格使用范围,强化使用者的责任。

3.3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法规制度。一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尽快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修订,以形成比较系统、操作简单的管理体系。在资产建设购置、管理目标、占有使用、职责范围、违法责任追究等具体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计价体系。实行历史成本法与重置成本法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要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建、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等行为。

3.4 在基础管理方面,做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一是要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特别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法规,让每一个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二是要摸清“家底”,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方式,逐步摸清各单位“家底”,并及时清理账外资产。三是健全资产账目,建立国有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章征明.浅谈县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年第01期.

第6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 会计监管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 A

一、会计监督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稳定和增值,在经营管理中占有使用、协调、监督国有资产的一系列规范管理活动过程。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促进国有资产总量稳增和结构的优化,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实现资产增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首先,国有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企业会计在核算成本和效益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管对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和科学发展必然产生影响。第二,国有资产管理要科学、合理地接受会计部门的监督。严格科学的会计监督是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三,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予以保障。会计监督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护国家利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账实不符

当前,由于企业中部分生产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自由随意,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安排。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随机处置和变更,致使会计部门无法对涉及的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会计核算与实际资产不匹配;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财务舞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完整的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内部组织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有部分企业把国有资产会计监管职能直接划归财务部门,以至于监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制衡性。有的企业为应对有关上级机关的审计督查,在岗位设置上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二是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的合法性、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投融资决策等提出好意见建议时,却很少被采纳和认真处理,审计委员会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三是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科学规范地处理业务,导致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造成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四是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掌握会计监督的相关信息,影响了有效地通过会计监督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会计信息不明确

企业国有资产的取得方式往往是随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一次性获得,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企业忽视了国有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和部门更是轻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监管无以为据。

(四)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执法不力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会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制度运行,导致不同企业会计反映的国有资产信息难以横向比较,也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管薄弱。政府在监督工作中没有审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必要的审计和评价,造成了管理监督的真空状态。尽管我国已经加强了企业国有资产核算的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完善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措施,但总体还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各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既相互交叉又分散,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合力。二是由于各种监督缺乏量化目标导向,导致无所适从、监督弱化。三是部分监督执法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在监督执法中,人为因素和主观随机性非常大。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监督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除了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管,还有社会监督。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保密性非常好,一般公众难以通过普通渠道获取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导致社会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政府会计监督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起到通过间接反映会计监督信息进行监督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监督中,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中职业道德修养、执业水平不够高,也降低了社会监督的水平,使社会监督名不符实。

三、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7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摘 要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单位办公、科研及其他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的效率,构建节约型政府,树立廉洁奉公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必备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全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比重已占全部国有资产的40%左右,财政部也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我国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仍十分薄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一、国有资产定义

对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所定义的国有资产,即“本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具体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各种资源性资产,接受馈赠、无主财产等依法认定形成的财产,国家向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及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而转作经营的资产。 本文所指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更偏重于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领导到普通公务人员都缺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其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和私有资产相比较,国有资产有被过度使用和浪费的倾向,并且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要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反出现了大量重复购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等政府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外部监督,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掺杂,国有资产的管理被有意忽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督,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甚至部分国有资产被转入到经营活动中,如上级拨款被领导用于股票或者实物投资等,失利后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少长期规划,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缺乏效率,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时也不能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不能从长期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更新和处置的规划,导致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片面追求高功能,数量有时过剩并缩短使用年限,甚至部分领导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从中渔利,这也是政府固定资产配置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很多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被低价处理,甚至部分资产没有经过资产报废环节直接从账面消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国有资产保值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资产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没有有机结合,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相应制度规定或者不按已有的规章办理。会计监督缺失,账目混乱,许多资产实际存在,账上却未登记,如单位购置的汽车、电脑等资产交给个人使用,直到报废都没有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甚至有的落入私人的口袋;有些资产有账无物,有的资产早已报废或者毁损,而在账目上却未做核销,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盘存核对、对预算外资金购买以及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等,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行政开支不断增加、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减少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开支,进而减少行政成本也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使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

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施加外部监督压力,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挂钩,即使占到较小比例,也能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 单位的领导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应就会要求并约束下级公务人员提高意识,同时会区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应职责,并按照权责发生关系进行相应的追究。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也是好的管理制度实施的前提,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时不是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而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要想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转变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开支过大的情况,应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对于资产购置,如需增加,应先从单位内部进行供给调剂,若没有闲置,再具体确定购买的数量、需要的功能及价格等。在采购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要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牌、规格、型号、质量、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等,对于一次购进物资数额较大或者项目工程建设等则必须公开投标,从招标到定标的负责队伍应由几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组队,如领导层、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避免部分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采购价格过高,最后定标时可以就上述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做出详细对比,保证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同时,事业单位做好采购预算也不单单就某一次采购做好预算,而应从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做出长期规划,并结合相应实际情况做出局部调整。

(三)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时,可以引进流程和作业理念,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流程,事业单位如同企业组织一样,其资产管理也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作业又可分解为任务和步骤,完善每个作业链的工作,最终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健全资产管理体系主要从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各个重点环节建设和监督,首先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责任心强、善于管理、思想进步,检查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其次,建立资产实物定点、定期管理制度,对于已经采购的固定资产设立档案库,根据清查所耗费的时间、财力和清查结果合理确定定期清查的频率,采取定点清查的政策,监督对于已经采购的各项资产是否能够按照采购意图进行使用,报修、报废申报是否合理、及时,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四、结论

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缩减行政开支和廉洁奉公政府形象的建设,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三个方面,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三项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潍坊教育学院院报.2009(3).

第8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1.1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影响资产管理的整体效益高校大多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学校一般还有其他部门承担着资产管理的职能,如财务处、党政办、科技处、后勤管理处等,尚未形成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3]。多部门管理主要有2方面缺点:一是管理权限不清,管理内容有交叉,管理标准存在差异,甚至还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遇事容易相互推诿,造成国有资产直接流失或变相流失;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两级管理体制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账目与实物(账-物)相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1.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资产管理的规范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涉及教学、科研乃至学校正常运转的各个方面。近年来,许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处置办法》、《公用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及学校资产管理的制度。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资产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愈发显现制度不够健全、可操作性较差、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资产过程管理中账-物管理分离、无形资产管理弱化、“非转经”管理失范等问题,制约着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1.3资产管理手段不强,影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资产购置环节的可行性论证已得到重视,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4],资产配置标准不明确,共享机制不完善,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资产使用环节,信息化水平仍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快速发展的需求[5],且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资产使用、管理的监督考核与奖惩往往流于形式,资产使用效率达不到预期目标。1.5资产管理队伍偏弱,影响资产管理的可持续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高校引进了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资产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得到部分缓解。但目前高校中除资产管理部门外,其他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大部分缺乏资产管理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常常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和规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已成为制约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

2以组织文化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文化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高校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6],组织文化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2.1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的凝聚力高校资产管理各个子组织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必须深入了解组织内部的要素和结构,分析各个子组织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方能制定适应组织发展需求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不仅可以反映出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7],而且可以增进各个子组织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使各个子组织成员产生认同感,进一步融洽组织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形成协调一致的资产管理理念,促进高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防止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2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绩效水平优良的组织文化是组织运行和发展的正向内驱力,通常包含着崇高的目标追求,引导组织成员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组织文化既是一种引力,又是一种推动力,激励成员以主人翁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地寻求突破,进而激发出组织成员的巨大潜能和创造性。通过强化资产管理目标,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有效沟通,达成心理默契乃至“使命共同体”,从整体上促进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资产管理效能的发挥,提升资产管理的绩效,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2.3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制度文化是组织在进行管理活动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是严格而规范的硬性约束,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和保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资产数量的激增,高校资产管理不能依靠“人治”的方式直接完成管理,而必须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落实、修订和完善,将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与工作行为加以固化,为高校资产管理的正常运转和有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4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依据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氛围是指成员在某个环境中工作时的感受,而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是否表现某种行为、如何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8]。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成为约束和引导组织成员行为的非正式规则。建设优良的资产管理组织文化,在高校各级组织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模糊资产管理各个子组织间的界限,对组织成员及团队行为产生规范作用,有效地调节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自动、自发地产生从众行为,自觉、自律做好资产管理和服务工作。

3基于组织文化建设的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笔者认为,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必须结合实际,重点要从组织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来探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和优化策略。3.1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更新资产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服务能力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应把精神文化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运作的核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系统的组织学习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强化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在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指引下,增强全体资产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努力提高全体成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地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形成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资产管理人员要以高校资产管理为己任,自觉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2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资产管理权责,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制度文化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导向,为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理念和目标服务的[9]。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把资产管理理念、价值观融入到管理、服务中去,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资产管理组织文化。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重点完善物资设备采购验收、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维护项目管理、“非转经”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每项制度都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3.3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资产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能行为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管理、服务和学习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软文化。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采用培训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组织成员建立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资产管理部门应拓展资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在全面摸清学校“家底”的基础上,优化和简化工作流程,逐步实现从实验仪器设备采购、资产管理与资源配置、资产报废处置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10]。行为文化的建设,使资产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开发即时、动态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11],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学校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等状况,充分反映出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为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论证、使用管理以及调配报废等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资产的使用运行效率。3.4以物质文化建设为手段,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物质文化是组织开展管理活动,履行组织、协调、沟通、服务职责所必需的外在物质条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资产管理与资源配置,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改造的力度,持续提高学校本质安全度。在资金渠道方面,对外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对内规范项目管理,重点对项目征集论证、申报立项、经费预算、组织实施等进行监督。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12],坚持以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牵引,重点加强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明确实验室建设和配置标准,强化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完善绩效考评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更好地为学科团队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显示度。

4结束语

第9篇:国有资产管理重点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调查研究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以甘井子区为例,现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政府主体、(财政部门)统一要求、使用单位分级负责,国资管理人员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区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特点:

(一)夯实基础

2001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挂牌在区财政局),国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础单位实地调研、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工作制度》等10多项制度。

(二)管理日趋规范

强化资产配置、处置和使用管理,严格把控资产采购、处置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注重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产权管理、资产收入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管理配置

针对资产占用结构失衡、缺乏统一配置标准等情况,对全区行政单位资产配置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资产使用年限、成新率进行了细致分析,按照先难后易、先同后异的原则,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增量调整存量结构,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政府采购预算对资产配置的约束作用,杜绝奢侈浪费;对无偿转让、出售、报废等资产,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后残值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进行调剂,使资产发挥应有的最大价值。

2、加快信息建设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209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重要资产进行电子卡片管理,按资产类别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基础资料。2008年,与14个街道国有资产数据库实行联网工程,使区财政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213个,实现了全区国有资产动态数据联网。2014年,对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改造升级,在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上,力争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动态及时传输等目标。

3、开展资产清查

定期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资产经营和收益入帐情况,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要求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成效逐步显现

重视产权管理,强化收入管理。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资产移交给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具体管理,解决闲置资产日常维护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资产效益等问题,提高了闲置房屋资产使用效率;为更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变更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产权,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对全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对规定金额以上的国有资产产权实行进场交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量资产家底有待进一步理清

有的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固定资产的盘点规则和要求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重复记账、资产名称录入与实物不符、多项资产一笔记账等问题;部分报废、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帐,没有及时办理报废等相关手续,资产处置手续交接或传递不及时和帐务处置不及时,造成资产统计不实。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脱钩。

(二)国有资产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因有关制度不够完善,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台等客观原因制约,预算审批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尚没有统一配备标准的资产预算申请审批不严格,很多单位尤其是强势权力部门资产充足甚至闲置和浪费,加之尚未形成良好的调节机制,有富余资产的行政业单位不愿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需要资产的部门往往也不愿意使用调剂来的资产,而是更倾向于重新购置新资产。如此一来,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国有资产绩效观念仍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拨付给行政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或者磨损,国家不要求其偿还。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取得的国有资产的无偿性是催生行政事业单位“重预算申请、轻资产管理”思想的根源。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认为是在“花国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对于单位自身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就造成了从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到其体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观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

(四)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单位行政办公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兼任。这种以兼任形式存在的人员很难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更难谈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管理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受限。资产管理不被重视必然会助长现有资产兼职管理人员的应付心态。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基本框架

财政部36号令第六条第七款要求各级管理机构要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本着将绩效理念贯穿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是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全面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共性特征设计共性指标,以资产管理的重点为依据,设计包括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资产管理与运行效果等四大指标在内的分级指标体系,再通过对各个单位上报的资产管理绩效信息,分析和判断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继而为未来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制定并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部“两令”是目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级次的全国性规章。但是“两令”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级次相对较低。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首先制定并出台统一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在 “两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改进相关内容,如对于产权管理问题,要从产权的登记、变更、平台建设、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定。再如要增加对违规、违法管理国有资产等行为的责任规定,明确不同部门的相关法律责任,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同时,细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目标是实现与土地法、房地产管理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协调,还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