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年12月15号进入上海**软件基地**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进入社会,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很多东西,使我受益匪浅,不但专业知识增长了,最主要是懂得了更好的为人处世。
**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领域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目前已在社会保障、卫生服务、民航交通、工商管理、电子政务等产品和服务的细分领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同时形成了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物流管理四个重点拓展领域。我被分到了电子政务事业部,准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刚到公司比较迷茫,许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做,问了很多问题,也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公司主要针对j2ee进行开发,而我在学校一直用的C/C,必须从零学起,按照公司开发的需要,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快速学习了j2ee方面的许多知识,真是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些在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然后根据部门的安排,做了个基于B/S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此过程经历了四个版本的修改,起初用纯JSP完成,JAVA代码完全嵌入其中,第二个版本JSP和JAVA进行了分离,第三版本结构进行了分层,各个包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第四个版本真正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完成基本功能,使分层清晰明了,维护变得简单化,真切体会到软件美丽的艺术,学到了很多J2EE知识,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最近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准备毕设。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如下:
一、项目方面:
项目组正在做“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刚来公司,对j2ee不懂,没能参与,但看着他们各个聚精会神,沟通交流,可见团队合作是多么的重要,面对一个大的项目,单打独斗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团队精神就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耐得住寂寞也是必须的,项目开发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分析研究,这点也是自己以后要加强的,去除浮躁心理,融入美丽的寂寞,做一名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再就是自信心,刚开始认为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比较难,感觉学不会,开发不出东西来,而事实上经过模仿和破坏性的创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充满自信,别人可以的,只要努力,自己肯定也可以。
二、处事方面:
这方面是自己更欠缺的,许多人情世故的不理解,往往导致犯些低级错误,我认为只要表现真诚,学会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至于该怎么表现,是自己沟通的欠缺,这方面是需要特别加强学习的。
三、其他方面: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五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五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单位出于利益角度考虑往往希望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障碍。
二、“准就业”制度
(一)“准就业”制度的提出
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LUPA创造并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旨在最大限度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此机制不但打造了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此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
(二)“准就业”制度的缺陷
“准就业”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未实现就业的“待业”大学生通过“准就业”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可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在结束“准就业”阶段后,学生可获得三方面的回报,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根据媒体上的报告,这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一到两年内实行的补救措施,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但浪费的时间同样是不小的成本。
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研究
(一)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提出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经济管理系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笔者时刻关注着经管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调研,初步形成一个构思:即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大学生就业平台。此举一是提供一个平台,提供在学期间的就业机会,同样可以使在校生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获得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三方面回报,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比其他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为经管系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不必为每年寻找实习基地耗费精力;三是为经管系多个专业、多门课程提供实训平台。
(二)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组成
所谓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就是将大学教学中三个基本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并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体系,在学习中获取经验。
第一位是指理论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是大学生培养的基石,通过理论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以此作为另外两位的基础。笔者以所在院系的五门专业基础课为主,作为该教学体系的第一位,包括C++程序设计及应用、WEB开发技术、网络数据库应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
第二位是指实训教学,即课程实验的深化。在以上述五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引入到实验课程中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位是指实习。笔者所在院校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重点大学,学生实习多选取电厂或电力公司,这些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针对经济管理系的实习只是走形式,处于安全和专业上的考虑,经济管理系学生在上述企业只能承担日常卫生工作,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培养方案
我系与均衡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公司作为实训、实习基地,该公司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公司的管理人员均由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组成(由学生自愿,我系推荐,企业接纳组成三过程形成),公司职员由在校各级学生组成。均衡公司上层管理人员和系领导充当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日常运作作技术和决策性指导。公司内部运行及与均衡公司和系的有关活动完全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自主决定,但其他外交事务必须由均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审批,方可实施。公司确立之前,高校、均衡公司和公司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司管理人员将来的去留问题,公司的盈亏问题以及公司成立过程的资金和技术分配问题均要以法律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以法律和信誉来维护三者的共同利益。
(二)实施步骤
1.从平台成立即日起,利用两周时间招收学生作为公司员工,并通过考试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测试,选拔出第一批公司管理层。根据学生的年级、能力以及兴趣分配不同的工种。2.均衡公司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职业经理人、我系教师及各种技术人才对各个工种学生进行培训及实习,完成后交换培养,基本在六个月后培训完一轮,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再次进行分组,同时对第一批公司管理层进行考核,选出第二批公司管理层。3.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电子商务、gis系统、手机软件、零售、广告等工作的策划与研发,培养学生对公司开拓业务、管理、成本核算等各方面业务的能力,形成一个周期。4.一学年结束后进入第二个培训周期,由老生带新生,建立‘传帮带’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为我系学生技能培养和就业培训发挥作用。5.该平台为我系教师的教学及实验课程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我系毕业班的实习基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75-02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将迅速发展起来,这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然而,目前各用人单位需要环境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且具备较高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监测技术应用、环保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环境工程咨询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阶段必须从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中获取。
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接触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生产实际的重要手段。
2 目前高校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唐山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与大多数同类院校实习教学环节设置形式上是一致的。但是目前各个学校的实习教学环节尤其是生产实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多,给实习教学带来实习资源如师资、实习场所配置相对短缺的问题。企业指导教师做专业知识讲解时因学生人数太多,学生听不清而导致实习效果下降甚至实习失去意义;另外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要求企业按照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安排学生跟班操作变得非常困难。
(2)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现有实习只看不做难以达到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不接受学生实习;接受实习的单位也会因为一下涌入众多的学生,增添了一些安全隐患。
(3)实习方式简单。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目的各不相同,实习内容各有侧重。但目前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就近完成以及实习单位的大型设备昂贵、考虑安全因素等问题,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只能看,不能动手。由于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操作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仅仅采用参观的方式达不到实习要求,其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4)实习考核方式单一。各个学校实习基本上是以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为主并参考实习纪律确定实习成绩,有的甚至只通过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学生认为实习形式大于内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习效果。
为解决上述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拟改革目前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方式与内容,因地制宜进行更有利于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3 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
以唐山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实践为例,具体措施如下。
3.1 改革传统的生产实习方式
大多数院校生产实习都是去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大约1个月左右,由于实习单位没有这项工作内容,所以经常导致实习形式化,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得到专业能力训练。因此设计将生产实习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即校内环境监测实验室实训+校外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和校内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实训+污水处理厂实习的方式实习,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行生产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做即可以满足实习要求,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核心应用能力,又可以解决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光看不做、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3.2 生产实习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实习单位具体工作内容,也需结合校内实验室的实验实训条件,编制了校内生产实习指导书,目前主要以监测站废水水质指标监测和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技术为主要内容。
3.3 教学目标具体化
设计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污水水质指标监测实习中学生必须掌握污水中的COD和SS的监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可以知道到工作岗位后应该干什么,通过生产实习学会工作思路和部分实际工作操作技能。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各个学校实习基本上是以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为主并参考实习纪律确定实习成绩,有的甚至只通过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因为在实习单位教师管理学生并不方便,所以导致学生认为实习形式大于内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习效果。
通过在校内完成生产实习主要操作,可以保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在废水水质监测实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采样、处理、监测、数据分析进行全过程学习,而教师则根据学生对该项工作原理掌握情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4 结语
通过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与实践,逐步形成唐山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特色,即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实习相结合,通过企业工作内容设计为校内实训内容,使每位学生掌握部分水质指标监测技能和污水生物处理污泥培养驯化技能。实习教师全过程指导,通过考查每位W生对于实习内容原理掌握、实际技能操作等进行综合能力评定成绩,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解决了生产实习形式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学生不能动手操作等问题,大大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核心应用能力。
结合企业和校内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仅仅从部分水质指标监测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污泥培养驯化方面进行了实习内容的设计,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环保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荆国林,杜文婷,王 鉴.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探索[J].广东化工,2010,37(10):92~93.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钳工实训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感受到了车间中的气氛。同学们眼中好学的目光,与指导教师认真、耐心的操作,构成了车间中常见的风景。久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钳工实训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进行钳工实训,安全问题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实训中同学们易犯的危险的操作动作。比如在车间里打闹嬉戏,不经师傅的许可便私自操作机床,以及操作时方法、姿势不正确,等等。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通过这次钳工实训,我了解了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规程。
一.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进厂前,必须穿工作服,女生必须戴工作帽方可进厂实习。
(二)、上班前,不准饮酒,不准穿拖鞋、高跟鞋,不准打闹,逗笑。
(三)、不能用湿手触摸电气,更不要用手触摸空气开关上方三根进线。
(四)、闻到焦臭味,听到异响,看到冒烟,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报告老师,待处理后方可操作。
二.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锉削时,不能用手摸工作表面,以免打滑受伤,更不能用嘴吹铁屑,以免飞入眼睛受伤。
(二)、不要擅自使用砂轮机,如要使用,可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人要站在侧边,工作必须夹牢,用力不能过猛。
(三)、钻孔时,严禁戴手套,工件必须夹牢。
(四)、实习时,工具要摆放整齐,实习后要整理好工具、量具、并搞好工作卫生。
三.钳工理论及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机械、机电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基础技能实训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钳工基本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钳工是现代工业中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从事本专业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本专业涉及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其内容包括: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刮削、研磨、校正、弯曲铆接、以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及设备和部件的安装维修调试等。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钳工加工工艺并独立完成其加工的能力。
四.实训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重点要求对实习生做三个方面的培养与锻炼:
(一)知识掌握点
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2.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钳工工艺理论。 3.掌握常用钳工工具、量具、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着重掌握掌握钳工加工基本技能,能按图进行基本的钳工加工; 2. 会识读专业范围内的一般机械图。 3. 能正确调试,维护及使用钳工的简单设备、常用工具、工量具夹具。 4.能按图进行完成简单部件的装拆方法及组装技能。 5.了解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素质培养点
1.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 2.培养学生安全与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钳工兴趣。 4.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五.实训教学内容
(一)钳工入门
熟悉钳工工作场地的常用设备(钳台、虎钳、砂轮机、钻床等) ,了解钳工实训的任务,牢记钳工实训的安全技术规则。知道什么是钳工,及其分类;培养学生兴趣;了解钳工在工厂生产中的工作任务;了解钳工实习场地设备和本工种操作中常用的工量刃具;了解实习场地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了解钳工的学习方法;
(二)常用量具
了解常用量具类型及长度单位基准,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三)划线
了解划线的种类,熟悉划线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线条的划法,能进行一般零件的平面划线。平面画线尺寸误差不大于±0.3毫米;划线线条清晰;培养动手技巧能力;
[关键词]工程实践 教学模式 综合实验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4-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专业)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满足国家能源化工发展重大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化工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加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包括“石油加工工程I”、“石油加工工程II”与“有机化工工艺”3门专业限选课,“近代炼油技术”专业选修课,以及40学时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必修课;2.在国有大型石化企业设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3.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有着良好的石油实践背景,不仅讲课案例多与石油有关,而且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题目也多与石油相关;4.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石化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单位。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进行培养,其中在专业实验与实习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模式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是我校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能力,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石油加工工程实验的开设以项目研究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30学时的油品综合评价实验和10学时的中试演示试验,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协作意识与表达交流能力。
油品综合评价实验以原油评价为核心,先通过对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等不同馏分油,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各个馏分油的性质测试,最后小组内部汇总各位同学的测试数据,撰写综合实验报告,提出原油的可行加工方案,并答辩汇报。[1]通过这一研究式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原油蒸馏和馏分油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模拟了石化企业对原油评价的整个研究过程,体会了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的内涵,学会了针对原油性质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案,不仅学习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中试演示试验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平台和化学工程学院中试科研基地而开设,主要内容涉及原油的二次加工过程,包括渣油溶剂脱沥青、多功能提升管催化裂化、固定床催化加氢、碳四烷基化以及冷模流态化。学生分组参加中试演示试验,指导教师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各中试装置的用途、原理、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技术的工业应用状况等,并进行现场提问与讨论。通过中试试验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了石油化工工艺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放大意识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热情。
二、“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
实习是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我校化工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三部分。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在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进行,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来开展。但是目前大型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和技术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学生几乎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企业现场的实习“只能看,不能动”,致使实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学校在校内建设了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基地,包括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炼油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最后回到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操作训练。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炼油企业,对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概念,简单了解主要的炼油工艺过程、原油及石油产品,掌握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泵、风机、压缩机、管道、阀门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用途等,并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认识实共2周时间,首先在校内花约2天时间学习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机泵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主要用途。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周的现场实习,主要是在炼油厂参观典型化工设备,如泵、风机、换热器、过滤机、精馏塔、反应器等,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另外,简单了解石化企业对原油的加工流程、典型加工过程,如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重整装置等。通过现场学习,使学生对石化企业单元过程设备以及由其组成的工艺过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回到校内的设备拆装实验室,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参观实习,对照图纸进行设备拆装实习,了解化工设备内部的实际结构及特点,如蒸馏塔的塔盘及装填方式,压缩机活塞、进气阀和排气阀、离心泵的轴承座等的机械密封结构,安全阀和控制阀的执行机构的特点等。通过拆装实习,学生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生产实习
我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炼油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原油特点、实际加工方案及主要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了解或掌握某一生产车间的原料与产品、工艺流程与原理、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方法,加深理解主要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为《石油加工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和《近代炼油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共4周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结合炼油企业的具体实习车间,在校内用两三天时间学习原油加工方案与主要工艺过程的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参数等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两周的现场实习,并采用“集中-分散-考核-集中”的现场学习模式。[2]第一个“集中”是指学生进入企业后,请企业培训人员向学生集中介绍企业概况、车间概况、安全与环保规范及案例等,并到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接受与企业员工类似的安全培训。“分散”指的是将学生分配到具体的车间进行岗位实习,熟悉学习车间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原料处理、产品精制及用途、装置特点及作用、工艺操控、事故处理方案等。“考核”是指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由指导教师逐一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考核。最后一个“集中”是指现场实习结束前一两天,由指导教师分组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各车间以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现场实习,培养学生的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了解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车间与岗位的工作环境与规范要求,熟悉工艺过程与生产原理。最后回到校内的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学习主要炼油工艺过程的原理、流程,特别是产品收率与质量调控方法,并进行操作模拟,了解装置的开停工操作,掌握工艺参数调整对产品收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生产事故的排查与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实践环节,解决了现场实习“能看不能动”的缺陷,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运行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仿真培训报告,按照标准绘制现场实习车间与仿真单元的详细工艺流程图。
■
图1 生产实习实施步骤示意图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习质量与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更好地实践三段式实习模式,我校在校内建设了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燕山石化、华北石化、石家庄炼油厂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燕山石化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一)设备拆装实验室
设备是拆装实验室的主体。为此,从石化企业引入了一批典型设备,如换热器、压缩机、热油泵(单级与多级)、计量泵、螺杆泵、控制阀、安全阀等设备;专业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蒸馏塔盘;设计建造了加热炉、往复泵、轴流泵、蒸馏塔、反应器等有机玻璃动态演示模型。
(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建成了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和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两部分。
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基于霍尼韦尔先进的ePKS(即Experion过程知识系统)DCS控制系统及Unisim模拟平台。该系统与目前石油石化企业仿真培训系统一致,与企业保持技术零距离。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一套ePKS DCS控制系统;第二部分包括5套Unisim仿真模拟系统和5个标准工艺模型(常减压CDU、连续重整CCR、柴油加氢DHDS、加氢裂化HCU、催化裂化FCCU),其中催化裂化FCCU模型为定制开发,与所建设的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装置匹配。
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按照真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8:1比例缩小建设,包括反应再生设备、塔、压缩机、机泵、换热器、空冷器等设备构件,体现提升管反应、两段再生、外取热、原料掺渣油、小回炼、催化裂化产物分离、液化气生产、汽油处理和稳定等过程的特点。装置内不运行实际物料,部分重要输入输出数据与真实DCS相连接,以DCS控制系统为中心,获取操作员仿真培训系统中催化裂化五套标准工艺模型的数据,反应―再生和分馏系统的重要数据在实物装置上显示,重要阀位数据可现场显示和调节双向传送。
(三)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是我校与燕山石化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建立的。在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燕山石化公司的设备、人力、场地、师资条件,并融入学校在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该实训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实训基地位于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三部分。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包括个人防护基本技能实训室、抢险救护基本技能实训室、安全监测技能实训室、公用工程现场模拟实训室、危险品标识实训室五部分。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包括电气安全实训室、危险化学品物性测试实训室、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应急救援能力实训室、事故模式预测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包括人机工程安全实训室、设备危险性预测实训室、综合现场管理实训室。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对工程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强化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有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更要有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专业创建了良好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与稳定的大型国企实习基地,并拥有中试研究基地、设备拆装实验室、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等特色校内实践基地,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石油特色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如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校内―校外―校内”三段式实习模式。良好的工程实践硬件设施与可行的实践模式相结合,必将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瑞丽, 徐春明. 石油加工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4): 108-109.
[2] 孟祥海, 孙学文, 周亚松.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S2): 124-126.
[3] 刘淑芬. 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提升工科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J]. 大学教育, 2012, 1(8): 27-28.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许洁虹(1964-),女,广东揭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55-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提升,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根据统计数据,市场营销人才持续高居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榜首,营销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但是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事非市场营销类职业的人数较多,超过1/3的毕业生转行从事文员、行政助理、生产管理等工作,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从事营销类职业的“跳槽率”较高,部分学生虽然毕业后暂时找到营销类职业,但很快更换到其他职业领域中。这与营销岗位需求紧缺形成鲜明对比。
据调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常常用业绩衡量,尽管学生在学校学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战演练,到企业往往难以很快进入角色,用业绩来证明自己,常常感到难以适应,认为所学知识与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眼高手低”且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这表明,目前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发生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使企业寻求不到相应的营销人才,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毫无疑问,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一定技能,能为企业开拓新市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高等院校最关键的是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就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为适应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而构建的,包括课程实践实训、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适宜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有力保证。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笔者提出“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为主体,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为两翼,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我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与传统的文科专业教育一样,普遍存在强调知识的传授,以教为中心,但如何学以致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难以从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由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因而通过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整个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辅的教学手段,而成为主体性、支柱性的教学过程,将培养具有新的营销理念及较好营销职业技能的“可雇佣人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材”向“人才”的转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核心。
2.以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为主体。构建一个目标明确、体系相对完善、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时序安排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通过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对营销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系统、条理、有序、科学的整合,形成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内容是根据专业定向构建“专题式实训+递进式实习”的纵向实践教学体系(见156页图1);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不同需求,建立横向实践教学模块(见156页图2);纵横的有机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灵活性,构建适应不同市场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以期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3.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为两翼。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实习新模式,改革在大学四年级才集中进行毕业实习的方式,将实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以求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可随商品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设安排体验性课程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二年级到三年级间随市场调查实践、中期论文的开设进行专题式调研见习。通过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和专业见习扩大学生对社会及专业的认知面,培养其分析现实中营销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在三到四年级随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而展开,通过顶岗实习和撰写专业论文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缩短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过程。
4.创建开放式、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结合营销专业特点,依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补充。一是请进来,如聘请有经验的营销专家到校开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扩展学生对专业必备技能的认知面;二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途径,组织学生走出去,如组织学生义卖,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到企业参观、交流,利用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做产品促销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基本职业技能的领会;三是以赛代练,通过参与从营销案例辩论赛、徽标设计比赛,到参与“挑战杯”和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制订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纲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对各类实践性课程和环节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包括实践性课程的结构、开设的顺序和课时分配等。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在具体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按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分项目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程序、考核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同时,实践教学计划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特别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应体现理论先行、实践探索随后、以提高能力为重点的理念,注重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关注理论性,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可使实践教学渗透到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2.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销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有认知性、技巧性、策划性等不同内容的实践,有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不同阶段实习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训实践环节考核方法,依不同课程实训内容差异、不同的实习实践形式差异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差异选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具体可选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专业课程实训实践可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习态度、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实践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考核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考的综合考评体系;对专业见习、专业特色的单项性实习及综合性实习,主要从学生出勤、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考评;对项目调研性和策划性实践可采用单独考核或小组考核方式,以提交调研报告、策划报告或以现场展示、提问、学生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注重考评方式多样化和考评指标规范化的结合,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实践教学体系作用的有力保证。
3.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适当缩减课内教学时数,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教学分量,是高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拓展个性化教育空间,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使课外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认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改变实训室的封闭式管理的状态,充分开放实训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训室开放的规律,完善实训室开放制度,吸引和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训项目到实训室实训,真正使实训室成为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运用、知识的融合与创新、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的基地;二是对于一些因学时所限而未能设置足够实践环节的课程,如各类项目策划课程,应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具有开拓性质的大型作业,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以加强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实行个性化教育;三是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结合企业或实践项目完成市场营销策划案例,参加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或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俊华,徐梅.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高职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76−0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已经成为我们学院学生的公共必修课。[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相当重视的,除了上好职业指导课外,还狠抓实践教学和从事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从大一抓起,特别重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活动,真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开辟了就业新渠道,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2]
一、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懂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性,又可以突出和消化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近年来,教育界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作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3]
具体地说,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如下作用:
第一,实践教学能促使学生手脑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真正把脑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手的实践操作中,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途径。
第二,实践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充当主体地位,当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操作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切身体会,利用好也有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第三,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激发出学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得以验证。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质疑,可能在学理论的时候,感觉到枯燥,而在实践操作中顺利完成任务,激发起他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发觉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是很有用的,从而仔细分析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产生出新的理论,进而又用来指导实践。[4]
第四,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知、能、行统一的过程。人是生活在社会中,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别人打交道,这就需要虚心学习和精心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我校实践教学的基本作法
1.校内实训
要使实践教学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建立相关的实训场所。我们学院有测谎实训室、模拟询问室、网络联合实训室、模拟现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速录实训室、图像技术实训室、痕迹检验实训室、心理测评中心、电子政务实训室、团体咨询活动室等20多个实训室。实训室的建立与完善,为学生专业实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切实的保障。
如测谎实训室,是司法系各专业的专业实训室,主要承担《侦查讯问技术》《狱内侦查学》《侦查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的实训任务。该实训室有14名指导教师参加过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专业指导。还承担了相关科研和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网络联合实训室,主要承担管理系电子政务专业的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实训任务。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熟悉了从事此专业相关内容的模拟现场、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了在哪些方面理论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实践操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一定一次就可以成功的。校内实训,学生感觉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真好。
2.校外实习
(1)实训基地实习
我们学院有湖南省岳阳监狱、德山监狱、赤山监狱、长沙市新开铺劳教所、长沙市戒毒劳教所、北京赵湘宁律师事务所长沙分公司、沅江市公安局巡警大队、长沙市宣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县司法局、广东珠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长沙市仲裁委员会、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等30多个实训基地。
学生通过走出校园,在实训基地的实习,就是与企业、行业对接,进行现场参与,了解工作过程、重视工作环节、学会解决工作中的突发问题,那才叫做真操作。这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减少了岗前培训的环节,可以直接上岗。也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与企业、行业对接的优势,减少了培训成本,缩短了适应时间,增强了工作效率。
实训基地的实习,主要是针对自己相关专业的纯真现场实习,所以可以更好地弥补课堂授课与校内实训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理解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其他长期联络点实习
我们学院的学生还参加了奥运、残奥运、亚运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的安保工作,学警们尽职尽责,不畏劳苦,奋战在安保一线上,展现了学警的风采,为奥运、残奥运、亚运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获得了司法部授予的先进集体的表彰。
三、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训与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地能够适应社会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打造,我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这为解决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难的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实践教学活动开辟就业新渠道在我院已经初见成效。这里仅以管理系与司法系为例,他们的相关专业学生到位的实习、实训为毕业生就业打通了渠道。
管理系16名电子政务专业学生与20名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于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5月10日,在深圳润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为期6个月,主要在行政部、会计文员、采购、技术员、渠道维护员、理仓、金融投资、品牌及DIY销售等岗位工作,他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上,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为公司创造了良好利润。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其中孟刚、梁颖等3名同学荣升为店长,刘柠、黄杰被提为店长。而且有35名实习生被正式录用为公司员工。
司法鉴定专业学生,每年寒暑假都有来鉴定所志愿干事的,通过在鉴定所长期了解与实训,刘长强等7名同学,顺利通过了湖北省福田司法鉴定中心招聘考核,签定了就业协议,成为了司法鉴定助理员。福田司法鉴定中心是武汉市业务量相当大的鉴定中心之一。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后发展高校 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1 引言
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1].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卷面分数,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内许多所高校率先创建旨在“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早期接触科研、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讨和借鉴国内高校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对后发展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2 现有国内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模式
2.1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企业和高等学校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个子系统,双方都期望通过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中,企业希望与高校合作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而高等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期间,学校在企业里选聘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作为学生实践师傅、顾问;实习结束后,企业请学校专业教师为其培训职工,解决技术问题;实习基地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促进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这种校外实习基地许多国内大学都有建立,例如,清华大学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与凉城岱海电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基地的建立,为凉城岱海发电有限公司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不少高校坚持走改革之路,积极研究利用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引入校内,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践基地,走一条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道路。这方面合肥工业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合肥工业大学与美国ti公司合作共建了“合肥工业大学-ti联合实验室”———dsp实验室,ti公司免费向合肥工业大学提供相关实验设备,dsp实验室成为电气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践基地;电气学院学生以ti公司提供的evm板为基础,自主研发了基于c2000系列的dsp综合实验装置-tms320lf2407a综合实验箱,填补了该类产品的市场空白。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就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同学们感到自己离生活近了,离市场近了,离生产实际近了,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为了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高校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校的专业优势以及在社会的影响力,因势利导,创新思路,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山大学与海珠区共建的“海珠区-中山大学学生就业与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对于高校来讲,这样的合作方式是深化教学成果、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高素质大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地方政府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外实践,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变能力,强化了服务意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定位。所以,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高校、学生和地方政府各方,是多方的共赢。此外,南京工业大学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南京-镇江地质认识实习基地”、“铜陵-马鞍山资源工程与矿山环境实习基地”、“巢湖开放型地学实习基地”也是这种模式。2005年,该校仅仅依靠“巢湖开放型地学实习基地”,实施了3个教学研究项目,发表了30余篇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整理了一套完整的教材、图件、影像、标本、辅助教学资料和数字化文献。并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4 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由于受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等因素制约,有些校外实习基地(这类基地往往有一定的生产任务),难以提供更多条件给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弥补实习实训时“看得见、摸不着”的缺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应整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建设面向全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西南科技大学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设立有优秀创新产品实例展示及创造发明成果展示室、创新产品剖析室、创新设计室、现代设计室、加工制作实践室、性能测试室、创业孵化器室共7个实训室。将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四种基地模式各有优点,不相互矛盾但相辅相承,既可组合起来用也可采取单一模式。
3 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3]。后发展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处地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等因素考虑,创建适合自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考虑到后发展高校自身底薄、基础差、发展相对滞后[4],且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特点,借鉴其他高校建立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经验,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发展的主要模式应该是:建设大学园区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为主,辅以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3.1 创建大学园区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实践基地
整合校内资源,依据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建立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形成函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校内实践基地。基地的建设贯穿“以教育对象为本”的思想,采取由有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为使基地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指导队伍。这样的教师队伍敬业爱岗,热心于实践建设和教学改革,能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出创新设计型、综合实践型课题,使实践基地不仅成为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创新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发展的启蒙基地。同时,我们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和带领学生到工厂实习的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去学习和交流。对于表现突出的实习教学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5]。其次,开放实践场所,由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校内实践基地封闭化管理模式,所有实践场所由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利用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除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考虑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内设立学生活动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举办系、院两级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和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等。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现一批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尖子,以这些尖子为“火种”传、帮、带、促,培养更多的实践创新型人才。自我管理既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还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场所的开放与大学生实践需求时间的冲突问题,提高实践设备、仪器利用率,为学生创新和实战能力的培养提供沃土,使校内实践场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再次,合理定位,实践创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定位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课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上,要改变以往实践课程的内容,把统一安排变为学生针对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自行拟定实践内容,自行提出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认可后自行完成。将统一的、枯燥的、被动的“工作”变成个性化的、有趣的、主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6]。校内实践基地的职能和作用要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
3.2 与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所谓应用性人才就是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和比较高的职业素质。而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获得,需要后发展高校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的可以在校内通过模拟完成,但最重要的是,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同实际工作部门的职业环境相比,缺乏职业氛围,在生产或服务活动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上均有差距。而后发展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以适应地方企业的实际工作为目标的,如果只有校内环境的实践活动而没有在实际工作部门的经历,这个目标往往无法完全实现。另外,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迅速,要求学校拥有教学所用的所有设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后发展高校必须与一批技术先进、数量充足、将当地后发展高校当成自己技术人才培养摇篮的企业、经济实体建设稳定的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还可实现企业生产力与高校科技的对接,双方资源共享,高校能够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试验条件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企业也能够通过合作将高校的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科研思路运用到生产中来。这不仅能够让以往高校科研课题脱离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让企业的技术攻关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设,要做好建设规划,要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水平。首先,学校要拟定教学实践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其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校友、学生等多种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广泛、深入地对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考查,在考查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健康、规范地发展。一方面,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治理优秀、效益良好、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确保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质量;另一方面,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借鉴国内各类院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创建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是后发展高校在新形势下谋求生存、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贯穿“以教育对象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辅以校外基地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努力做到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花汉兵.电子创新实验基地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5-106.
[2] 李方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王涛,王历.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2):72-73.
[4] 蒋士亮.浅谈广西后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扶助措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关键词:实习模式;教学水平评估;生产实习;改革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指导生产实习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生产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市场经济形势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本科生的生产实习,主要原因是:(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再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合资、外资企业由于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等各种原因对学生实习一般都不太欢迎。(2)实习学生由于理论知识还不够巩固,实践经验不足,到企业后很难给企业帮上忙,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便。(3)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付给企业的实习费过低。一些企业碍于以往和学校良好交往的关系上,往往象征性地接受少量学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不过,许多企业倒是愿意接收高职、高专及技校生的实习,原因是:(1)实习时间长,少则3~4个月,多则半年至一年,他们完全可作为学徒工上岗操作而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通常给他们学徒工的待遇。(2)学生在校内的实习时间较多,到企业后易上手。然而,本科生由于教学计划的限制,很难做到这点。
2.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从一个专业2~3个班增加到近十个班,这不仅导致了校内教育资源如师资、教室、实验条件的相对紧缺,还导致了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紧缺,各个院校大量的学生要涌入相对有限的实习单位,使这些企业承受不了。另外,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滞后于企业实习收费、物价等的增长速度,造成实习经费不足,并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又进一步影响了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同时,师资相对缺乏,每个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比以往多了很多,教师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很繁重,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际操作、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在实习中难以很好地指导学生。
3.经济和就业压力的影响
生产实习的费用虽说是由学校负担,但学生的吃、住,有的还有交通费用还得由学生自己负担,尤其是在外地实习,花销更大。这种经济上的压力妨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生产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正值是学生忙于找工作的时期,这必然牵扯学生的一部分精力,由于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较高预期,许多同学选择了专业不太对口的工作,这部分同学往往觉得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对今后的工作作用不大,因而积极性不高。
二、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
1.抓住新机遇,精心遴选和培育校外实习基地
虽然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条件给寻找生产实习单位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机会,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与利用,应构建一种使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通过生产实习都能受益的新的教学模式及相互关系。对于企业,往往希望通过生产实习等方式与高校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他们有以下几种目的:(1)希望借助高校在专业领域的影响提升企业的知名度。(2)借助高校科研、专业技术实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希望通过众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挑选双方都满意的学生。另外,从长远来看,学生将来都在同行业工作,能够让学生和本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4)希望到高校交流,扩大影响,发掘有用之才,同时也满足企业家的一种自我成就感。所以,并非企业完全不愿意接受生产实习的学生,关键是如何找准双方的接合点,使校企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在遴选校外基地时,首先应重视选择理想合作的企业法人,选择优秀的企业家是保证实习基地能较稳定地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过遴选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派社交能力强的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同时加强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高校可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给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同时,企业可选派优秀的技术人才给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2.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探索多种实习模式
(1)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鉴于校外实习困难较多,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动手机会。而生产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生产单位在这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变化不大,很难保证学生能学习和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按现行的教学计划,本科生专业方面的动手时间很少,生产实习和教学实共为5~6周,生产实习一般为3周左右。因此,有必要采取校外、校内相结合的办法,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讲解为辅,而以校内的工程实训为主。当然,虽然是以校外为辅,但校外这个过程是不能缺少的,否则生产实习就不完整。为达到良好的校内工程实训效果,应具备以下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校内工程实训应具有必备的实习设施。当前,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各高校的投入都很大。以我校为例,这几年为迎接本科评估加大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试验、实习的基本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完全达到了本科评估的要求。实际上,也初步具备了进行一些校内实训的条件。
第二,校内实习应有明确的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带有目的性。应围绕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训练。也可以结合各种实际项目进行,如以下几点:①与科研项目结合。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均是一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其中,完成部分任务,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②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是学生今后找工作,立足工作岗位,打开工作局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凭证。可结合考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近两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尝试了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为辅,校内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培训为主的实习方式,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对比全部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98%的学生拿到了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③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毕业设计往往和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接近,而许多毕业设计的题目和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可以带着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实习,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训练实践能力。在生产实习中,学生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工人、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工种实践直接接触,有利于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有利于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技术问题。④和各种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相结合。我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为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设立了各种创新基地和基金,如各种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这些基地以项目为支撑,都具有良好的专业设施,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每年可接纳不少学生进行活动。另外,还有大学生自己申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这些都相应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