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意象;月亮;构成
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山水草木,皆可构成意象。月亮由于其美丽、高洁、深杳为人喜爱,更被诗人寄托了朦胧深邃的情感,成为古典诗歌的一个经典意象。“月”意象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一、因“象”以立“意”
意象由意(主观情感)与象(客观物象)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象是基础,即诗人的情感必须要借助于某个客观物象来表达。在古诗的传统里,人们总对某种事物寄托某种特殊的情感,比如望月思乡、折柳惜别、鸿雁思归等,这与事物本身具备的特质有关。
比如月亮引发相思,李白的《静夜思》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自然而然,并不因诗人与读者时代和生活经历的差异产生隔膜。这与月亮的特质有关。首先,宁静的月夜,离乡背井的人容易感受到孤单,想及家乡、亲人、爱人朋友并渴望团聚。夜的静谧比之白昼更易让人陷入沉思,产生缠绵邈远的情思。其次,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自然勾起人们关于分离和团聚的联想。宋代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亮不分南北东西与人相随,爱人与他却分隔异乡不能相聚;月亮圆了又缺,缺了还会圆,但人却是一经分散,难得团圆。人生的聚散与月亮的圆缺就建立了关联。再次,由于月亮的唯一性,天南地北的人共一轮明月,因此月亮便被作为传情的媒介,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为一种共通的情感体验,月亮承载了天下所有人的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古》)更是道出,望月思乡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模式,自然界的月亮脱胎成经典的艺术形象。
二、“象”的丰富“意”蕴
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虽然人们习惯把一种情感投递于一种物象之上,但在这个基础上,也会由不同的个体生发出其他的联想,产生不同的意蕴和情感。
(一)人格境界决定的月亮的气质
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这首诗是曹植代思妇抒情,借明月抒发对久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月光照耀引忧樗迹高高在上的月亮代表只可仰望不可倚靠的夫君。丈夫在外仕途发展、情感变化一无把握,自己在家独守、被动等待、充满忧虑、终至无奈。她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泥,两人就像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愈行愈远。诗人写出了古代不独立的女性生命依附于人的卑微和无奈。这里月亮引起的情思委婉深致、悲戚惶惶,具有强烈的女性气质。
再看一首杜甫诗,《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历尽沧桑、垂垂暮年的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了难得的宁静岁月,由于好友严武去世失去生活依靠,被迫离蜀东下。他放眼望去,只见星星低垂,水天相接处一片旷野开阔伸展,俯身看一轮明月映照水中,随着江水波澜起伏动荡。好一番豪壮静谧的景致!月亮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涌动不息的,它蕴含着不折的生命力。作者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是“致君尧舜上,能使风俗淳”的杜甫,虽然一生坎凛,但志气未消,这里的月就有了一种阔大悲壮之感,具有阳刚之气。
(二)人生际遇带来的月亮的基调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每一位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1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三、主题开展时间
_月_日至_日为期一个周的“快乐中秋节”活动。
四、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
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
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五、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
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
(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
(中班)
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
(小班)
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
大班)
六、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七、分散活动的配合
1、阳光超市体验——由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放园后)。
2、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全体幼儿)。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
八、活动内容建议
(结合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来展开)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小班《数月饼》、分类;
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
4、艺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2一、背景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这一主题活动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忙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完美氛围。而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中秋节主题,就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在环境创设上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也就是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整个过程均让幼儿进取参与。在环境创设资料的选择上,要充分研究到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二、活动主题目标
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让幼儿经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欢乐,分享完美的情感。
2.明白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明白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3.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本事。
三、环境创设
(一)主题环境创设:
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经过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在创设前,先和幼儿讨论,多关注幼儿,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确定环境创设资料,并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进取性,倾听幼儿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为幼儿供给适度的支持。其实创设环境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学习过程。经过与幼儿讨论决定了墙饰资料后,教师应和幼儿一齐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幼儿园迎中秋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幼儿园迎中秋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1.奇妙的月亮——关于月亮的图片(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如:嫦娥奔月图片、月宫照片、神舟飞天照片、月球图片等(下头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经验。
2.中秋风俗——关于中秋节各地风俗的照片。
通常中秋节与国庆节在同一时间段,能够布置中国地图,然后将共同收集的各地庆祝中秋节的照片按照地域布置在地图上。如:中秋团圆、赏月、吃月饼、登高望月等。由师幼共同完成。目的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中秋来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图片。
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传说。
4.团圆乐——幼儿全家福照片,体现中秋是团圆的日子。
5.欢欢喜喜过中秋——幼儿亲子手抄报。
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手抄报,体现中秋来历、中秋风俗、中秋儿歌、古诗等,图文并茂。增进幼儿对国家的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中华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6.中秋祝福——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幅长卷,让幼儿用画笔在长幅画卷上表达了自我对中秋的感悟。
月桂树下的玉兔、会飞的嫦娥、月亮的变化、团圆的心愿……所有关于月亮的梦想都跃然纸上。
(二)区域活动创设:
区域活动是课程资料的延伸或拓展,所以本主题的区域资料来园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根据幼儿的不一样本事和个别差异投放不一样层次的材料,区域中的资料都是与课程和近阶段的活动资料紧密联系的,幼儿经过区域游戏,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迁移和提升。
1.团圆超市:
幼儿和搜集各种月饼外包装盒、手提袋、月饼盒、饮料瓶、各种水果等,开展“超市购物”游戏。
2.美工区:
巧手吧:幼儿利用月饼盒、手提袋等,借助教师供给的辅助材料(剪刀、双面胶、彩纸、丝带等)对包装盒进行装饰,组合制作立体化的作品。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废旧材料在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就会变成宝贝,汽车、家具等。当孩子们体验创造的欢乐时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月饼店:幼儿利用橡皮泥,借助模具制作月饼。
说明:为了体现幼儿互动,几个区域能够合作游戏。泥工区幼儿制作好的月饼能够送到巧手吧进行包装,由司机送到超市里出售。这些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幼儿表达出合作游戏的愿望。
3.益智区:结合科学领域活动,在节前节后让幼儿观察月亮,进行比较,绘制出“月亮变化册”等。
4.音乐区:欢乐音乐会。
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碰铃等,音乐图谱,进行节奏乐练习,尝试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彩云追月》,用不一样的打击乐器合作演奏,体验欢乐,尝试用乐器独立演奏幼儿园迎中秋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策划书。幼儿接触打击乐,能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幼儿耐心倾听与相互合作的习惯。
5.表演区:为幼儿供给表演的头饰、道具,引导幼儿举办中秋联欢会,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展示自我,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6.阅读区:投放关于月亮、中秋节的故事书、图片、识字卡片、图文并茂的古诗、儿歌,提高幼儿的阅读本事
(三)走廊环境创设:
走廊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室外场地和室内环境的通道,是幼儿每一天都必须接触和经过的场所,它同样肩负教育功能的职责。
(四)家园联系栏:
家长园地是家园沟通的重要园地,家长园地不仅仅要温馨、好看,并且要富有诗意,能吸引家长眼球,要让栏目“活”起来,真正体现家园之间互动。为让家长全面地了解班级活动,设立如下板块:教育早明白——张贴主题教学计划,让家长了解本主题资料;本月话题:——家长讨论“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的方案,让幼儿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了解节日的来历、风俗等;我学会了——张贴儿歌、故事;温馨提示——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精彩瞬间——用照片的形式将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情景向家长展示。从而体现家园共育的理念和主张!
在中秋节主题环境的创设中,要体现出以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个区域、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本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欢乐中学习,让环境也成为幼儿的教师。
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3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
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时间
中秋节当天下午14:30----17:30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
有些简单,再具体些,都可以准备哪些具体的材料,列举出来,有图片也可以附上
道具准备: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过程:
全园孩子参加,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择自己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时间:14:30----15:30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中秋相关的图片贴、挂在教室。
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以及准备绘画工具。
活动目标: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形式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作画出与中秋相关的美丽图画。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
作画后(15:50)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过程太简单,形式、画风、工具虽不限,但是也要给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否则老师会觉得很空,例如:水粉画、水墨画、黏贴画、添画、手工折纸、剪贴、拓印、砂纸、陶艺、装饰瓶子(将瓶子外层图上水粉。
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作为装饰)等等,都可以,每种后边说明玩法,具体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否需要老师参与指导,都需要配合哪些环境布置,供老师参考,不一定都用,但是老师可以选用,这样老师就觉得简单多了。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时间:15:00---15:50
准备: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目标:准备期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
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的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再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对讲者用以掌声鼓励。
第一组作画的幼儿边听故事,边作画。
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小讲台可以怎样布置,观众席怎么摆椅子,上台讲故事的幼儿可以穿上有魔力的魔法衣、魔法帽(也可以换成其他的名字,要对幼儿有吸引力)并附上咱们能搜集到的所有故事,供老师选择
2、可以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时间:16:00---16:40
道具准备: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1、在幼儿进入此活动教室前,老师要跟前来的家长和幼儿沟通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要尽量保持安静;由于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师或分批进入
目标: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活动:(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如果有要附上)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的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还在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是否尝试过,是否在操作时能完成?
活动四.齐动手,共劳动
时间:16:40---17:15
准备:各种水果与食品、水果刀、盘子
目标:培养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幼儿、教师、家长齐动手制作美味的食物,教师与家长帮助切食物,例如水果、月饼等。
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制作水果拼盘以及食物作画等。
此活动都要准备什么(除了水果、还有哪些图片)?准备多少?
水果有一部分可以做成拼盘,另一部分直接清洗好并分类
什么人负责切水果?什么人洗?什么人拼摆?
制作月饼都需要准备什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画鸡蛋要准备哪些图片供幼儿参考?
活动五.吃月饼,同分享。
时间:17:15---17:30
准备:若干名教师做为引导员,个人小餐具,音响,乐曲。
活动:用自助餐的形式,把每组小朋友做的食物都摆放在大桌子上,然后全园共同品尝。
同时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爷爷为我打月饼》等。
备注:1、前四个活动的方式想有个小调整,原计划是幼儿报名,然后一下午都在一个教室活动,这样可能幼儿会觉得没意思,所以,在这里做一下改动,先报名做活动,然后自己报名的活动完成后,可以再到其他的教室参加或参观其他的活动。
家长陪同,然后整个活动中老师、幼儿、家长都要有礼仪行为,比如:不影响他人、学会排队、等候、老师在指引家长时的手势语,迎宾时要注意的礼仪等等,这些环节都要体现出来。
2、一共四个活动,四个教室,如果幼儿园班级较多,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搞同意个活动,幼儿园可以自己按实际情况安排。
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4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
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
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
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
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2021中秋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范文5活动时间:20__年_月__日(星期__)
活动地点:活动大厅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悬挂《中班组“喜迎中秋与爱同行”亲子活动》的横幅和贴有谜语的灯笼
2、音乐准备:《春江花月夜》、《爷爷为我打月饼》、《感恩的心》。
3、家长自带水果、水果刀、月饼,教师准备盘子、桌子、椅子、一次性手套(做拼盘时用)
4、故事:神话视频《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的衣裳》的道具5、游戏用品:鼓、大花各一、抽题纸条,小奖品若干。
6、座位安排:家长坐在孩子的后面,整个呈半圆形。
活动流程:
一、幼儿演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小朋友知道人们庆祝中秋节最主要吃什么?(月饼)现在就请欣赏小朋友演唱的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二、播放视频: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小朋友,你们知道传说中月亮上住着谁吗?(嫦娥)中秋节的来历就和嫦娥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三、幼儿朗诵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你们会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请小朋友一起来朗诵古诗《静夜思》和《泊船瓜洲》
四、教师讲故事《月亮姑娘的衣裳》
出示月亮道具,问:看看这是什么?(月亮)请欣赏吴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月亮姑娘的衣裳》
五、亲子猜灯谜
传统的节日,我们来玩个传统游戏《击鼓传花》,玩法和规则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谁家,家长和孩子一起上前抽纸条,然后按照纸条上的要求去猜谜,猜对有奖。
六、亲子制做水果拼盘
按照六人一组围坐桌旁,利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合作制作水果拼盘。
当场颁发创意奖、精美奖和造型奖、可爱奖及优秀奖。
七、家园齐唱《感恩的心》
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苦照料,也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幼儿园的工作也离不开各位家长大力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需要感谢的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请大家全体起立,一起来演绎那首温暖人心的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会是心境变得平和;感恩,会使自己感到幸福;感恩,会使生活充满希望!因为感恩才会有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中国月亮文化的源远流长。
(2)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有关月亮的古诗,积累描写月亮的经典诗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诵读的深层理解。
(3)以小外甥关于月亮的比喻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心中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读描写月亮的诗,从而领悟不同的读法,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觉。
(2)优美情境的熏染下,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中月,从而进一步领略月亮之美,中国月亮文化之博大。
四、教学准备
乐曲《春江花月夜》及轻柔的钢琴曲、教学课件、与月亮有关的散文和绘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江中月”,感受月亮之美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作家赵丽宏所写的散文,读――望月。
轻轻地读――望月,柔柔地读――望月。
师:望月所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是――江中月,一个是――诗中月,还有一个是――心中月。(板书: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安详柔美的江天月色,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美美地读。配乐齐读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朗读中,营造清幽静谧的气氛,学生一边感受江中月的柔美,一边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走进“诗中月”,感受月亮之情
师:这就是江中月,那么清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作者今晚怎么也睡不着。其实,睡不着的又岂止是作者一人,还有谁?(小外甥)两人看着夜空中这么朦胧迷人的月色,禁不住诗兴大发,开始了对诗比赛。他们是怎么对诗的?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之后再读一读。
(出示诗句)
1.角色朗读
师:柔美的月色下,沉稳而又才华横溢的舅舅和聪明活泼的小外甥开始对诗了,他们会怎么来对这些诗呢?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情?同桌两个人一个当舅舅,一个当小外甥,先试着对诗。
(指名赛诗)
2.情感朗读
师:这些诗句都是古人所写,这古人的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的,面对着高空悬挂的月亮,诗人们都在怎样倾诉着自己的情思呢?(生交流每句诗的情感,并带着情感读诗)
师:(抛出疑问)读着读着,我就觉得奇怪了,都是天上的同一轮明月啊,怎么到了诗人的眼里,笔下就不一样了呢?这就叫“月亮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师板书:情)
3.拓展朗读
师:舅舅和小外甥仅仅就对了这几句诗吗?他们还可能对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呢?
师:我们在对诗的时候,你可以用舅舅一个大人的语气来对,也可以用小外甥一个小孩子的语气来对,也可以当一回心潮澎湃的诗人对月抒怀,总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6句描写月亮的诗都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环节的时候都是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读出诗的情感,诗的韵味。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有脱离文本之嫌疑。在情感朗读之前插入分角色朗读,既源于文本,又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而不同的读法又意味着不同的理解,带着不同的理解来读相同的诗歌,会带给所有人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品味“心中月”,感受月亮之韵
(1)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皎洁的月光下,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望着月亮出神了。他开始想象,想象眼前的这一轮明月,它究竟像什么?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这天的眼睛就是小外甥的心中月。这是怎样的眼睛?
(2)出示对话。这就是舅舅和小外甥的对话。谁来读一读?
(3)这月亮怎么就成了天的眼睛了呢?这个比喻好不好?好在哪里?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月亮圆圆的,就像是天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我们芸芸众生。月亮弯弯的,就像是天的眼睛慢慢闭上了,好像在回味着人间的逸闻趣事,又像在思考怎样让人间变得更加美好!把天拟人化了,有时候睁开眼睛,有时候闭上眼睛。
(4)小外甥说这段话的时候可是绘声绘色的,谁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5)师生配合读。
师:我们都来做一次这个可爱的小外甥,绘声绘色地读,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老师也加入你们的队伍,读舅舅的话。
(6)写话拓展。我们和小外甥有着一样的年纪,一样的调皮,一样的富有幻想。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月亮。平时空闲的时候,我们也会坐在院子里,站在阳台上,抑或是靠在窗子边,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在你的眼中,在你的心中,月亮像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月亮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图片)
拿出笔和纸,写一写你的心中月。(配乐)
(7)交流。
(8)时间过得真快,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
(师引读20~21小节)
我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此时此刻的我,又会有着怎样的幻想呢?
【设计意图: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解偏多,学生自主学习、作业时间偏少。新课标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品味了外甥的心中月后,所有孩子的心中一定涌动了不一样的情愫。此时顺水推舟,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及时写下来】
(四)寻找“心中月”,感受月亮之奇
过渡:作者心中的月亮会和小外甥的一样吗?会和你们的一样吗?
(1)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一落到人间,一落到人的眼睛里、心里,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月亮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2)打开中国的文学史,每一页上都有仰望月亮的目光。古往今来,多少这样的文人墨客借助各种文学体裁表达着自己的心中月。
①出示贾平凹《月迹》,让学生读一读。
在这群小孩子的眼里,这月亮就是按在天空上的印章?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想象,想累了,孩子们就甜甜地睡了,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②出示冰心《寄小读者》: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师读。在冰心奶奶的眼中,这月亮就是――母亲,这么温柔,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③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笔下的月亮不是那个小小的印章,也不是慈祥的母亲,它柔和的光洒在荷塘上,这恍如仙境的美景让作者的心境也渐渐美好起来!
(3)古往今来,月亮不仅仅出现在优美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很多音乐家、画家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你们想看吗?想听吗?(教师出示一组画家的月亮作品,有油画、版画、水墨画等)
师:耳畔这优雅的曲子就是《春江花月夜》。
师:这是梵高的著名油画《星月夜》。
中秋亲子活动方案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环境创设:
1、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4、区域活动:开开心心来中秋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二)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
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讲述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讨论,由幼儿回答)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二水果拼盘比赛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也是水果丰收的节日。
通过家庭小组式竞赛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组号牌,自带水果,一次性塑料刀具盘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活动的意义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坐在月下不光赏月还要品尝月饼和各式丰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2、介绍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的家长也带来了丰富的水果,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个别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现在我们将举行一个制作水果拼盘的大赛,活动规则如下:
1、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最佳造型奖
三、水果拼盘比赛
教师注意进行部分协作,其他班教师记录并进行评奖。
四、评选与品尝活动颁发奖状,互相交换品尝水果拼盘。
五、教师进行今天活动的小结。
你们今天这个中秋节过的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你喜欢过这些节么?
中秋亲子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作者以超现实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奇幻世界,这一轮明月既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的留恋(他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他渴望朝廷的垂青重用),也表达了他超凡脱俗的愿望。这种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在字里行间,文学语言的隐喻性即诗的语言陌生化较为明显,成为该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主题式教学设计”就是从感悟诗歌语言的隐喻性入手,去解读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教学步骤
(一)诗歌导入
月亮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不可胜数,“月亮”是中国文人骚客心目中的红颜知己。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文?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美读赏析,体会情感之美
皎洁的明月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她已成为文人墨客思想情感的载体。文中诗人举头望月要倾诉一种怎样的情感?
1 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理解。请以“我从___词(句)中品读到___,因此这是一轮倾诉___(之情)的明月”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明确:
我从“大醉……兼怀子由”词句中品读到手足分离的痛苦,诗人借酒来麻痹思念的神经,因此这是一轮倾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明月。
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句中品读到“转”和
“低”表面指月亮的移动,实是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诗人思念亲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痛苦,因此这是一轮倾诉对手足之情的怀念的明月。
我从“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难”字品读到人生的艰难,很多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就像别离是难以改变的。诗人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他由一己之离愁想到天下所有经历离别之苦的人,因此他不再悲观消极,而是宽慰那些陷入离愁的人,虽然跟所思之人不能相聚,但起码可以共赏明月,心灵是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走到一起的,所以这既是一轮倾诉对手足之情的怀念的明月,也是一轮推己及人,倾诉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明月。
2 作者借这一轮明月要表达的感情很显然不止这些,正如词前小序所说:“兼怀子由”,一个“兼”字表明这轮明月承载的感情是复杂而丰富的,要走进诗人那时那地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了解诗人那时那地的经历。
明确: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
苏轼与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被迫请调杭州,后来又调到徐州(今江苏省铜山县)、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 这样一位曾经踌躇满志的失意之人面对月亮又会倾诉些什么?请用前面相同的句式来表述。
明确:
我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品读到诗人虽然身在江湖,但仍关心着朝堂上的情况。这是一轮倾诉对朝堂的留恋与向往的明月。
我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欲”字与“恐”字,品读到诗人重回朝廷的渴望,但又有对朝廷党派之争的恐惧,害怕朝廷没有他的容身之地。这是一轮倾诉进退困惑的明月。
我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何似”一词,品读到诗人身在山野的自由快活。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道理,回到朝廷的愿望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诗人笃定地告诉自己留在地方做官是最好的。“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一个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这是一轮倾诉乐观豁达襟怀的明月。
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品读到失意之人不才不遇的痛苦。这是一轮倾诉孤独失意的明月。
(三)领悟隐喻义,体会语言之美
1 诗人与月亮的对话我们已经心领神会,月亮不再是自然生命体,诗人已把自然人化了。文中的月亮具有怎样的隐喻义?
明确:月亮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离合,月亮又隐喻了思乡思聚之情,月亮又隐喻孤独失意的人生处境,皎洁的月亮又会让人联想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
2 文中除了月亮具有隐喻义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具有隐喻义?
明确:“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比喻朝廷;“人人间”比喻诗人为官的地方;“寒”比喻朝廷中的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生活,也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3 在你所接触的有关月亮的诗文中,月亮还具有哪些隐喻义?
明确:李白《静夜思》中的明月隐喻思乡思聚之情;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明月隐喻恋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隐喻怀古之情;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明月隐喻孤独失意。关于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延伸还有很多方面,但总的来说无非思乡、高洁、永恒、怀古、惜别、团圆、恋情等。
4 中国文学讲究委婉含蓄,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关于“景和物”的隐喻,你能联系所学的古诗词说一说吗?
明确: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隐喻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惶恐滩、零丁洋隐喻危难的处境;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隐喻一种浮华喧嚣的生活……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人格,素质
人文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的重视、尊重、关心、爱护等。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让人文之花灿烂地绽放,让学生的人格更趋向完美呢?
一、结合教材有效切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用人文精神来滋润学生的心田,结合教材的内容找到巧妙的切入点十分关键。纵观我们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资源。比如,有关大自然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人文情感;有关雕塑、陶艺、剪纸等传统工艺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的好奇和喜爱之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奇葩,自己有责任将其继承和发扬下去……如何有效地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选取可以更好地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提高美术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建立起责任感,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让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发展趋向完美。
二、启发学生情感因素,渗透美术人文精神
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客观事物首先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然后才能调动起情感,激发起兴趣,从而感受美,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把教材的情感因素有效地引发出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可以萌感和兴趣的氛围,让学生自发产生探索知识的激情。
比如,笔者教学《太阳、月亮你们好!》这节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如:海上日出、草原月夜等等,让学生产生了置身其中的感觉,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通过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太阳和月亮的知识,告诉学生太阳和月亮给这个世界带了生机和美,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太阳要到月亮家做客,那么太阳要化妆让自己很美丽的出现在月亮家,月亮也要化妆来迎接太阳,大家帮太阳和月亮打扮一下吧。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很多新颖又奇特的拟人化的创意,展现在他们的画纸上,学生在这个自由创作自由发挥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趣味和快乐。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对于太阳和月亮产生了一种感恩的心,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产生了发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的人文情感。
三、充分体验审美情趣,汲取美术人文内涵
小学美术教材中,丰富的图片资料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的课程资源,这些图片资料中,有很多是著名画家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中,获得来自作品的情感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品味美术作品审美的愉悦。
比如在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读诵进一步解读和欣赏范本,学生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引发了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一种创作的激情燃烧起来。学生将各自体会到的诗意美景画下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比比谁为古诗配画配得最好,是不是体现出了新的诗意,自己作画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学生在配画过程中,运用自己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展现了作品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中,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也渗透到他们心灵的深处。
四、净化学生幼小心灵,发挥美术人文优势
“游子思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这类诗词作品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便是月亮,所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似乎在诗人眼中,故乡的月亮要更加皎洁、明亮。客观而言,虽然自然气象变化万千,故乡的月与他乡的月,并无本质区别,“共看明月皆如此”,不同的是看月亮的心境,即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先接触的这类诗作是李白的《静夜思》,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类似作品还会遇到更多。本文将以《泊船瓜洲》一诗为例,试图通过引领学生解读诗词大意及诗词背后的故事,探讨明月这一意象在思乡怀人诗作中的运用。
二、《泊船瓜洲》诗作分析
1.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大意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本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了写作地点及写作背景。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是诗人凭栏远望看到的情景,站在瓜洲古渡口,放眼向长江对岸望去,看到了京口与脚下的瓜洲离得这么近,仅有一水之隔。由此诗人联想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与瓜洲对岸的京口也只隔着几层山,这样的描述,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拉近了瓜洲与家乡的距离,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家的渴望,传达了离家那么近而不能回家的遗憾与无奈。第三句又返回来写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已是草长鸢飞的季节,而游子却要在外漂泊,以春天欣欣向荣的“乐”景衬托自己不能还家的“哀”情,读来更觉凄凉。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出“明月何时照我还”,深切传达了作者期待回乡的愿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字,以及在用法上与平时有异的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口述诗句大意,不必苛求学生的表达一致,只要顺理成章,基本意思正确即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了解《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其创作背景。王安石写下《泊船瓜洲》的时候,已过天命之年,此次再次被任用为相,本不想出任,然而推辞未被获准,只能无奈就职,这首诗就写于进京复职的路上。船到瓜洲,正是春回大地的时节,他知道自己不会改变坚定变法的决心,势必会再次触及统治阶级的切身利益,因此对自己未来的官宦生涯并不乐观。对于安土重迁的古代中国人来说,当一个人成功发达的时候渴望衣锦还乡,将自己的闻达传递给乡邻。同样,当一个人遇到逆境之时,也越发希望回到家乡,h离世俗纷扰。而出生在官宦世家的王安石曾在南京久居,对钟山感情很深,已将其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因而当作者明知宦途颠簸之时便期望可以回到故乡,在诗中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
3.让学生领会“绿”字的传神运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非常传神,被后人交口称赞,充分显示了王安石的炼字功夫。这种炼字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曾出现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讲作者对这个字反复推敲的故事。据说,王安石曾经对这个字进行了多次修改,“到”“过”“入”“满”等都被作者了,最后选定了“绿”字。后人分析,这些字也能表现春天的来临,但却不能展现出春风吹过江南风物的变化,而“绿”字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拂过,千里江岸到处欣欣向荣的风景变化。教师还可以由此再延伸到“推敲”典故的由来。诗人贾岛对一句五言诗中到底是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拿不定主意,反复思考,不断琢磨,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还向韩愈请教,最后便有了经典名句“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这样的讲解不仅能够增强诗词的趣味性,还可以借此教导学生在写作时挑选更适合的词,逐渐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三、月是故乡明――探讨明月的作用
对于故乡的印象,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年少时期,青梅竹马的玩伴,无忧无虑的童年,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情怀,这些往事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他乡奔波漂泊相比,更加让人觉得故乡的美好。此外,故乡也不只是一个地方,还是家与家人的代表符号,慈母与妻儿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在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教育下长大的古人们,当被迫背井离乡而不知归期的时候,对家乡的思念就带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很多人会选择以诗词的形式抒发思乡怀人的感情。
对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们来说,连书信都已经很少用到,更多地是用电话、网络与他人联络,即使与亲人朋友相隔万里,也能随时随地联系,让他们理解古人通讯的困难,以及一别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的心情,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如请学生想象一下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基于卫星与互联网的快捷通讯方式,相隔两地的人要怎样才能互通消息呢?如果现在迫切地想对家人说的话,要隔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被家人收到,自己的心情又会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用什么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呢?这样就可以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问题:月亮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在思乡的诗句中呢?
关键词:古典风 流行音乐 月亮 意象
作为古典风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意象类古典风流行歌曲因其唯美动人的歌词与极强的意境塑造能力深受大众喜爱。从上个世纪80年代艳惊四座的《但愿人长久》到2015在春晚大放异彩的《蜀绣》,从豪迈悲壮的烽火英雄到温婉柔美的香草美人,意象类古典风流行歌曲突破时间与种类的限制,向人们展示着其永不过时的民族情怀与商业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古典风流行歌曲中的常用意象包括建筑类如:窗、桥、亭等,自然景观类如:雨、雪、月等,植物类如:花、草、竹等,生活类如:茶、酒、筝等,战争类如:刀剑、烽火、狼烟等。其中,有关“月”意象的歌词占据着流行乐坛歌词创作的半壁江山。从古至今,“月”就是中国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受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月亮”这一极具阴柔意蕴的题材大多与孤独愁绪与思乡情怀紧密相连,以寄寓古人经世难解的惆怅。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这轮照耀千古的明月如今也成了流行歌曲作词人的宠儿,但由于流行音乐的“现代工业文明产物”这一身份,为了迎合市场,“月”这一意象在流行歌曲中更多地被用来隐喻爱情或家乡。文章拟将从“月”这一意象的文化生成与内在意蕴对古典风流行歌曲中的“月”这一意象进行文化阐释。
一、“月”意象的文化生成
“月”作为一种自然物象,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可谓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意象,这种“青睐”是有据可依的。首先,“月”的外观极其悦目,时圆时弯,散发的光芒也是非常柔和清新的,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正因为月亮给人带来的这种柔和舒适的视觉感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雅士常常用其来表现对自然闲适、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情趣的追求。正如傅道彬在其《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一文中所说“月亮所反映的心灵空静与空间明净的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追求正相吻合,体现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动向。”可以说月亮的这种“悦目赏心”与中国人的审美感知世界不谋而合。其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农耕文化带来的守土重迁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唯有对着亘古如斯、千里相共的明月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二、“月”意象的内在意蕴
对于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有三种:一是女性的象征,傅道彬的《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一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月亮与女性的关系,他认为“女性”是月亮的最基本的象征意义,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二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人们思念亲人的深情与仕途失意的苦懣,无论是宫闱深闺还是宦途羁旅,抒情主人公都钟情把月亮作为其孤独失意情感的寄托。久而久之“月”也经常被旁通成为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象征,它在很多时候已经超然一种客观事物,而成为世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三是宇宙永恒的象征,明月千古长在,人生转瞬即逝,这种强烈的反差亦引发了世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正如傅道彬所说,“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三、“月”意象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
以古诗词意象入曲是古典风流行歌曲的一大特色,而“月”因其本身深厚的文化意蕴也受到了流行歌曲作词人的青睐。歌曲中的月亮常常被用来表现爱情的状态或恋人的心情。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台》中的一段“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短短一段歌词,奠定了整首歌曲绝望哀伤的情感基调,这首歌里的“你”是带着泪光的,“夜”是漫长的,“阁楼”是冰冷的,而唯一陪伴你的“月”是惨白的。方文山没有用“银白”而是用“惨白”来修饰此时的月亮,其实是“你”内心的写照。结合整首歌曲看来,歌词中的“你”应是一位丈夫长年出征在外的留妇,兵荒马乱的年代,夫妻长年分离,女主人公内心肯定是极其凄苦的,而方文山没有直接描写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仅用“惨白的月”就完美地诠释了一切。此时的月亮已经不再单纯是个自然物象,而是失意女主人公的象征。另一方面,歌词中的“月”是弯弯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南宋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夫妻相隔两地,对着明月寄托思念,却不想月是弯月。弯月不似满月那般给人圆满的感觉,代表的是一种缺憾,这种缺憾正是夫妻分离,终日不得相见的无奈与凄苦,这也正契合了歌曲本身的意境。由于月亮阴晴不定,难以接近等特点,将月亮比喻成难以追求的女人也是很多流行歌曲常用的手法,胡彦斌在歌曲《月色》中就将月亮比作主人公深爱而不得的女子,“月光色,女子香,泪断剑,情多长……望明月,心悲凉……注定敢爱的人一生伤。”月亮散发着光芒,好似女子散发着芳香,是那么地迷人。但就如月亮不可得一样,女子亦难得,于是泪断。主人公因为爱而不得伤心欲绝,而“月”却依旧明亮,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并不因为主人公的伤心而稍显暗淡,这着实让人忍不住心生悲凉。
静谧的夜晚,月儿当空,不仅能引发人们对爱情的遐想,也能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怀念。“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南拳妈妈《牡丹江》)弯弯的桥梁、平静的湖面、儿时的玩伴、一轮满月,在这首歌中,月亮不再清冷,而是温暖的。方文山用“一轮美满”既写出了月亮的形态——满月,又表现了主人公记忆中的家乡是温暖美满的。而“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属于分解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后意境重构而成。这首歌中的“月”是虚构的,并不是指真实看到的月亮,而是象征着家乡的一个意象,就像歌词中唱的“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月亮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如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童年和家乡。整首歌曲在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展开,月亮的出现犹如在这种美好的回忆上笼上一层梦幻的薄纱,这层薄纱是一声声回不去的叹息,更是一缕缕萦绕心头的乡愁。同样把主题落在“乡愁”上的还有许嵩的《庐州月》,“庐州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歌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为了功名利禄而寒窗苦读十年的仕人,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回到家乡,沐浴着家乡的月光,却发现再也回不去当初单纯的模样,少时月光下的单纯与美好已变成如今思索功名利禄的虚妄、物是人非的凄凉。笔者认为,“月”在这首歌中既是家乡的象征也是歌曲主人公曾经美好与单纯的象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月”在古典风流行歌曲中的的运用,基本沿袭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内在意蕴。但由于流行音乐具有的商业性,使得作词者在创作时更倾向于选择“月”关于爱情与乡愁两种象征意义。在充斥着怀旧与情爱主题的流行音乐中,“月”意象的运用,使得流行歌曲语言更优美、主题更明确、意境更深远,既丰富了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传统文化迸发出了新的生机。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名称:“古典风”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阐释,项目编号:CX2015B516。
关键词:“月”的意象;涉月诗;象征意义;月亮崇拜;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16-02
在文学作品中,月亮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青睐,与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月亮和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升沉起落,流转变动,人和月共喜,月与人同忧。如静态的明月、清月、圆月、残月、微月、孤月、烟月、风月、霜晨月、琼枝碧月……;动态的有月出、月涌、月朝、月夕、月旦、月塑、月徘徊、月舒波、月自明、月笼沙、水中月、江浸月、月下飞天镜……;在不同的时间有古月、今月、春月、秋月、晓月、秦时明月……;在不同的地点有林月、松月、江月、海月、湖月、池月、关山月、闺里月、春庭月、娥眉山月郎、春江花月夜……,真可谓“多情谁似南山月,天上人间长相知”。
月亮崇拜――华夏民族心理的原始选择
中国文学中有关“月亮”的原型意象,根植于原始的月亮崇拜。虽然我们现在确认上古初民对月亮的情感心绪和崇拜动机,似乎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上古至先秦两汉,人们确是把月亮作为神灵来崇拜的。《礼记・祭法》云:“夜月,祭月也”。郑玄注曰:“春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礼记・祭义》云:“祭曰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史记・天官》亦明确地说:“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透过这种视月亮与金神的祭礼,便可发现一种显明的月亮崇拜的文化心态,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渴望与需求而存在的;也正是这种渴望与需求,使这种月亮的祭礼逐渐转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习俗,在中华民族中保存下来并且世代相传。在先秦两汉时期,我国就有了拜月的风俗,但还没有脱去祭礼的某些仪式,到了隋唐时代,则已完全成为一种特殊的风俗习惯。《古今图书集成》引《广昌府志》云:“奇袭,妇女作乞巧会,罗拜月下,以诸果置糖蜜水中,厥明饮之,谓之巧水”。可见,拜月习俗的普泛化程度。如果从描写拜月这一习俗现象的诗作来看,更可见拜月习俗的广泛性。这一习俗在宋元明清一直延续,《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梁录》等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元明戏曲中亦有反映,如《西厢记》中崔莺莺拜月烧香,祈求美好的爱情生活,《拜月亭》中写王瑞兰拜月烧香,祝亲人安康,夫妻团圆等等……,现在看来这种习俗是缘于原始初民处于自然混沌状态时,由对自然界的无知,依赖,将自然中的月亮想象为一个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而虔诚的加以崇拜,从而导致某些神秘的信仰。月亮崇拜成为一种表现在华夏民族世代相传的一种行为与意念,而人们对月亮的畏惧、敬仰与崇拜等感情又显然与遥远的原始崇拜有着密切的渊源。
涉月诗――中国诗歌的一朵奇葩
沿着诗歌源头顺流而下,就会发现,月亮与中国诗词的关系源远流长。《诗经“陈风”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诗句,以皎洁的月光衬托美丽的女子,抒发男女青年相约相念之情。《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佳句。魏晋南北朝时期,咏月抒情诗日渐增多,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曹操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名句创造了寓情于景的含蓄意境,曹丕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颇为脍炙人口。何逊的“青草似青袍,秋月团如扇”比喻新颖雅致,别具一格。谢庄的名篇《月赋》:“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美人迈兮青生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声情并茂,写景生动,情深意长。沈约的《登台望秋月》堪为咏月名篇:“隐言崖而半出,隔雉幌而才逼。散朱庭之奕奕,入清硝之玲珑。间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文姬泣胡殿,明君思汉宫。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联想丰富,深切动人。
中国古典诗歌的王冠产生在唐代,唐诗中情景交融的咏月诗更灿若群星。《全唐诗》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有描写月色的佳句,风格多样,各有千秋。张若虚之婉转优美,孟浩然之恬静自然,王维之清新飘逸,李白之雄奇豪放,杜甫之沉郁顿挫,白居易之通俗平易,李贺之奇峭瑰丽,杜牧之哀伤清逸,李商隐之凄恻浓艳,韦庄之疏淡清远等风格,都在咏月诗中充分表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以景抒情,恬淡自然。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以景衬情,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音绕梁。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几时杯同把,昨夜月同行。”以月拟人,真挚生动。沈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温庭筠的“玉楼明月长相忆”,韦应物的“西楼望月几回圆”,悬想委婉,耐人寻味。品尝这些诗句,怎能不使人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呢?
宋词在写月抒情,创造意境上别开生面,不朽之作俯拾皆是。冯延已的“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写重重离情,婉约含蓄;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人格化景物,生动逼真。晏几道的《临江仙》把幸福的爱情诉诸明月作证;朱淑真的《去年元月时》通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往昔与“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的今日的对比,抒发了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借月光发泄了对金人的南侵,兵荒马乱惨景的感慨。文天祥的“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写出了他身陷囹圄,报国无门的激愤。
元散曲中也有不少咏月佳篇。曾瑞在《商调‘集贤宾’宫词》中,用“唯嫦娥与人无世情,可怜自孤另。透疏窗斜照月偏明”,写出了被冷落的妃嫔的痛苦之情。关汉卿的“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婵娟”,张可久的“紫萧寒月满长空”等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篇佳句。
月亮――丰富象征意义的载体
“月亮”这样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自然物实属罕见,在诗人词人的笔下,它既是一个具有凡胎俗骨,情感灵性,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又是超脱于人的胸襟之外的“物”。我们很难用理性的概念来概括它的象征意义,粗略地勾画一下,它在不同情境之下,大体具备以下象征意义。
其一,孤苦的象征,思念的寄托。几千年来,不论是游子,还是妇姑,都把月亮看成了寄托思念,象征孤苦的理想象征物,表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的主题,委婉柔弱的情调。他们或是埋怨“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无眠”,“照它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或是直抒胸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这类象征意义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心理。有的是苦涩的回忆:“旧时月色,曾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有的侧重于思念亲人:“几时杯同把,昨夜月同行”,“尝闻此宵月,万里共阴晴”。有的表达思念故土之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玉楼明月长相忆”,“西楼望月几回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把种种丰富复杂的感情寄托于明月,把它当作知己,道出了心灵当中的隐秘,因而也就赋予月亮多重的象征意义。
其二,象征美的灵魂与归化。月亮的美德是纯净的美,多姿多彩变换无穷的美。“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画出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之时的奇妙景色,正是“荷风送香气,竹滴清露香”。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没有比这样的描写更真实的了。“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组。”从月升到月落,描绘出一幅恬静自然的郊野月夜图。在王维笔下,月更是达到了美的最高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个“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月”给人美的感慨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的形是具体的,它所包含的各种意蕴是抽象的。自古以来,诗人们依月亮这一独特的美感特征,去创造自己的“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