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72-01
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因为冠心病病程较长,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经济压力较大,因此较易出现不良情绪[3],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而不良情绪及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导致治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收治于本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参照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2±432)年;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32±321)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21±162)d。一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作为实验组(n=40),病史为1~10年,平均病史为(655±48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7085±353)岁;发病时间为1~8d,平均发病时间为(365±135)d。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1)术前干预:对于自身疾病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以及心理干预,首先应让患者对本院的技术水平以及介入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询问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期望了解,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帮助其消除焦虑情绪,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了解,其中包括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PCI手术史等病史以及过敏史。(2)术中干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与主治医生进行病情交谈时应尽量避开患者。若在术中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根据患者的主述了解其感受,让患者保持放松。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好急救设备以及药物,在发生突发状况应保持冷静。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静脉通畅。(3)术后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到病房,护理人员应详细交接术中的情况,并列好相关的术后观察重点内容,例如穿刺处出血、前臂血肿、血管迷走等并发症,若出现任何不良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13?^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量表为本院制定的量表,结束护理时交于患者填写,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度分为: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下60分以上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实验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冠心病治疗总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2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
3讨论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问题;对策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在持续不断增加,由此就会造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强的阻碍作用。对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针对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找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加强并提升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促使企业得以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地位,促使企业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1.制度化与规范化的不健全
在我国,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的工作及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就会造成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自我评价方面的能力较弱。同时,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审计的标准及制度,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体系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此造成了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所实施与开展的相关工作缺乏标准规范,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因素,但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的中缺少能够进行相互制约的机制,进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阻碍了内部控制的作用,进一步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作用造成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规划、业务活动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我国企业相关人员在风险的管理、识别以及评估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错误。
3.风险管理审计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企业风险审计的起步较晚,且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所应用的风险管理审计技术较为落后,没有能够和当前的信息化相连接。此外,很多企业从事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及能力水平较低,进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会频频发生错误,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消极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
1.健全风险管理审计相关制度及政策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压力不断加大,进而造成很多国际型的跨国公司出现风险管理不善的情形,进而面临着破产及倒闭的状况,据此,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针对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相关制度及有效的政策,由此来保障并促使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与建设。此外,还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而促使相关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时能够有所参照及依据,引导企业在风险管理审计的过程中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扩大风险管理范围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部门不仅包括财务会计部门,同时企业中的生产经营部门以及后勤保证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都需要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而这些部门在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各部门的在当前发展情况下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检查。企业的生产部门就需要对相关产品的功能设计、生产技术及相关生产工艺方面等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更新,对企业的生产效益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等等。而企业的安全保卫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过程中则是要对企业内部相关安全措施的安排以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与检查等等。由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及内容较多,因而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需要从风险管理成本、管理收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开展相关的监督风险管理措施,并在审计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来提升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3.优化审计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从企业的风险经营以及风险管理方面作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财务报表进行研究而分析企业的审计风险,并逐步的开展计计划,设施审计程序等等。企业的这种风险管理设计的方面能够全方位的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对企业内部的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此,企业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被审计者、制定审计计划、初步调查、审查内部控制、扩大性测试、形成审计报告等多个步骤逐渐的对内部的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审计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而不断的提升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正在风险管理审计的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前行。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起步较晚,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而通过有效的提升风险管理审计的措施及工作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效果及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文.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J].经济师,2010(7).
Key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risk events; risk; management;
一、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这六个月进行手术患者对于实施手术的满意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 方法
1. 调查方法
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了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与其调查,在实际的调查内容上主要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手术满意度的实际评价以及风险事故的状况这两大内容,其中又将风险事故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是由相关医护人员在探讨分析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的制定[1]。
2. 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操作:
首先是在医疗机构中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指导和规范,同时也是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参考依据。从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上来讲具体包含了:其一是“手术室一般制度”即日常的值班制度以及巡逻制度,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制度、患者接送制度。其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即“六项检查”、“十二项核对”、“四项到位”。六项基本检查具体指,病人姓名和病情资料检查,手术前二次检查、手术前麻醉检查、皮肤消毒检查、手术器具完备性检查、体腔关闭前后检查。十二项基本信息核对具体指,患者科室核对 、姓名年龄性别核对,手术床号名称核对、手术药品物品核对,手术设备以及消毒核对。四项医疗用品的到位具体指,手术药品到位,手术吸引器以及氧气罩到位,手术中电刀到位。因而在进行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细节条例进行操作。
其次是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也就是说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手术中危险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构建了相应详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医护人员的配合,进而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就显得必不可少,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由主管医师作为小组的组长,而由护士长最为小组的副组长,同时由各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具体成员,进而通过这样明确的级别划分来组建成管理小组。同时在是实际的手术前、中、后管理小组要对管理制度的是否有效的落实给与严格的监督。其中主要就是对涉及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在是否落实管理制度方面给与具体的监督,同时还要提前对手术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以及预防,定期进行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研究在风险管理人员监督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而为后续降低手术风险提供良好的保证[2]。
最后是相关医护人员工作观念给与一定的转变和提高。具体来讲要在医疗机构中大力宣传手术危险事件对于患者以及医院的重要影响,定期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宣传大会,将手术的安全风险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普及,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在日常手术前、中、后进行危险防范的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赏罚分明的措施,也就是对于能够及时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发现危险隐患同时及时汇报的医护人员给与一定的奖赏,同时对于在工作中消极工作因为自身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进而造成的手术危险事件的医护人员应该给与严厉的惩罚,可以说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强化手术护理过程中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最大化的体高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3]。
(三)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相关计算软件来统计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数据以及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的数据。
二、 结果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在后续的六个月中日常手术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次数相较于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患者对于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效果都表示比较满意。
在对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前后对比情况
三、 讨论
众所周知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患者家属最关心的,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对于整个的手术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常手术室由于日常使用率较高同时在任务量上也比较大,因而难免会出现环节上的一些失误状况,而这些状况就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这样的状况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关于手术室日常护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则是对于目前状况的良好解决办法,通过具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风险管理小组可以较好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危险意识的提高,同时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也可以通过这些制度来有效的规范其行为进而提高其专业护理技能。同时风险小组可以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也可以将手术过程中风险进行大大的降低。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在手术室的日常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推广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1目前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如果想要推动医药工程快速并且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重视对于医药工程项目做好其质量管理所能够产生的比较有效的促进作用,可是在我国当前的发展中,对于医药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做好质量管理有些重视程度不足,对此的投入比较小,同时具备优秀素质在医药工程项目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相关人才相对不足,这样就使得对于医药项目管理尽快加强质量风险管理使之达到较高的水平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在此方面的阻碍对于医药工程项目是否能够顺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1对于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现在这个阶段,我国对于医药工程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进步的速度和幅度也都不是很理想,同时并没有在医药工程项目上投入太多,所以就难免使得在医药工程项目方面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认识不够清晰,整体发展有些不足,这就很难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时候出色地完成工作,由于种种情况使得质量风险管理方面不能够比较有效的保障和促进医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认识方面对于质量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做到全面地了解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难以有效地落实该项工作。
1.2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在医药工程项目方面的发展经历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在此方面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都不具备足够优秀的能力和素质,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现阶段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可以有较大的增加,同时在工作能力上,我国的相关人员还可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这个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而阻碍了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当前,需要我国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人员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为没有充分认识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致使工作失误而严重影响医药工程的发展。另外,当前医药工程管理的领导者,常常忽视了对于质量风险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提高培训。总之,只有切实提高我国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医药工程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服好务。
1.3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
在整个医药工程项目中,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另外在此方面的发展时间有些短,因此在这方面制定的制度和规范不是非常的完备,不足以把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涵盖到,对于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在制度和方式上进行更好的完善。一是风险管理规范制度不够健全,这是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发展的时间短和不十分完善的制度所决定的。二是因为相关的措施不力,导致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充分全面地得到落实。
2加强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研究
2.1切实提高对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大范围的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在进行整个医药工程项目的时候,在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这项工作是对于风险进行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对于产品来讲,它的生命周期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对于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到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随后到产品在市场上消失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当前的医药工程项目实施中,因为相关的管理经验欠缺和不足,致使医药工程项目的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与此同时从事此行业的工作人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医药工程之中,自然希望能够在此方面有比较好的发展,也希望医药工程项目能够做得更好,尽力提高质量,这样就对医药行业产生了相当大程度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持续并快速地发展。因此,作为管理医药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应该对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避免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从而能够顺利地实施医药工程项目。
2.2推动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得以不断完善
对于我国来说,质量风险管理还没有完全地在医药工程项目中发挥出其所真正能够达到的作用,也没有比较广泛地获得应用,因此使得在质量风险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规范。在医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质量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得以不断的完善,从而在管理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中实现有章可循。同时,也需要在此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量风险责任制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工作人员使其在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出现了失误或者本身不仅具备足够高的专业水平而引起的管理问题。
2.3促进质量风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司在壮大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社会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冲击,这就导致公司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够根据实际的经济冲击准确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这就很容易导致公司内部所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暴露出来,例如,企业投资并没有得到既定发展计划的收益,容易导致公司的经济投资计划受阻,增加了公司的实际损失,甚至发生破产倒闭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公司内部并不能够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在日常的管理中并没有形成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手段。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自《萨班斯法案》出台以来,公司的内部控制数据得以公开,有相关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不足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但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司盈利
在案例研究中发现,在经济形势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公司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内部控制及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以达到公司在经营上的财务收益。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公司为了实现经济创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就必须要能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及管理措施形成对生产及销售售后等经营环节的有效监控管理措施。能够在确保公司收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
2.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在公司中,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构造能够有效地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展开。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能够发现除市场经济不景气、市场动荡等宏观因素外的公司内部隐患。通过对内部管理系统的有效把握能够促进公司内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而对财务风险的发现与规避,财务风险将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能够避免财务风险扩大化。在公司中,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即是要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合理地数据分析,进行对财务风险预测,并设法把财务风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而内部控制就是基于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从而达到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目的。
3.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侧重不同但在发展中有融合趋势
公司内部系统的有效构造是为了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规避公司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是通过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通过合理合法的自由竞争及市场交易来规避风险。在公司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尤为突出,但公司的内部管理只是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内部控制局限于与财务相关部门的管理。而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规划完善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体化。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为适应公司发展趋势,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已经逐渐结合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形成了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已通过对公司的强化决策、通过对财务投资的有效管理控制,对公司的发展投资战略作出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公司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分配。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与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公司的规划管理。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融合框架
为了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公司内部管理实际进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融合,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
为实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框架融合就必须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这就要基于公司发展实际建立具有活力、符合公司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风险管理目标的合理划分,达到对财务投资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通过有效的预警手段发现公司所存在的风险,针对财务风险制定恰当的决策,进行风险处理。
2.完善相关内部管理措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司在自身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制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公司资金流向的监督控制,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通过债务的偿清以提高公司自身的信用度,为后期的资金筹备做好准备,能够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3.建立以财务风险防范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及财务损失的扩大,就必须基于现有的内部管理系统进行革新。建立对财务风险控制岗位的有效授权,明确规定授权对象及资金额度。建立财务风险的报告制度,通过专业的报告流程达到财务风险第一时间预警,对重大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披露,明确相关管理负责人。通过有效的责任制度建立及奖惩制度实施,实现各部门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建立相关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及法律顾问能够有效地保证公司的重大决策不受财务风险影响。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财务活动,而且这些财务活动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财产的损失,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说基于内控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由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筹资风险和投资的风险,其次就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会面对收益分配的风险,这些表现形式是中小企业现阶段财务风险面临的基本风险。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方法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的主要特征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工作的主要特征是国际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正在和国外一些先进中小企业和国内外一些大型的企业学习,而且相关的内控制度正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的制度规范变得越来越细致和完善,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更加适合中小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工作也正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方法,由此看来,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正咋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但是依旧没有达到中小企业开展内控工作的初衷。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的基本方法
就目前中小企业内控工作开展和运行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内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中小企业最常用和最普遍的内控方法就是授权和审批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严格的授权审批说明书来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其次是一些中小企业通常采用资产保全控制法来对中小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控制;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会采用内控业绩报告控制的方法来对进行内部控制工作;除此之外风险控制法也是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之一。
三、内控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小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心和重视,并且也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中小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就目前执行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依旧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而完善和创新,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二)内控制度的建立缺乏标准性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和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制定,内控制度规范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而且一些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完成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强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强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基于内控的视角下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虽然现阶段政府及相关的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监督体制,涉及到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执行的效果不是很好,就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来看,流行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切实的发挥财务监管的作用,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价值的创造和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四、内控视角下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
通过上述基于内控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价值的创造和提升,所以根据现阶段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现状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笔者通过相关的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强化最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众所周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减少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是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引导的,所以首先要强化最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能够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公司上下充分的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执行和完善,进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风险,实现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能够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从而使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以,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相关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在使中小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同时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修订和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存货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中小企业要想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规模,而扩大自己规模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融资而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就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向金融机构融资是一项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活动,所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优化自己的企业形象,加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自己的信誉,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平等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使企业能够在较低的风险下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使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四)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而且还能够在降低企业不必要风险和损失的前提下扩大自己实收的资本规模,进而能够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及时的关注和掌握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本行业特殊的融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自己能够在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进而有效的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五)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从源头上减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在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使中小企业能够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从短期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风险预警机制两方面着手,在短期预警机制中,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追踪和分析;在长期预警机制中要以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为指标,辅助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资产管理指标,进而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六)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给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诸如财务数据复杂、财务活动多样等方面的风险和压力,所以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加强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创新的能力,积极的向国外先进的企业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和完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信息化技术。
五、结语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关键环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不断深入的形势下,给发电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但也蕴含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燃料价格及电价上涨、电源结构问题、供电不稳定因素等,给企业带来风险。为此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预防和应急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防患于未然,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促进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风险隐患,如电价上涨、能源短缺、供电可靠性问题等,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有内部环境、风险识别及评估、内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应急方案制定及实行、内部监管等,能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给企业投资、电力工程建设、内部管理等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和前瞻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市场动向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当下我国很多企业偏重经济发展,而相对忽视管理,特别是内部控制管理,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带来风险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企业领导内部管理意识淡薄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难建的主要原因。二是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有缺陷。制度是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涉及到财务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方面,这就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建立一支专业的优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团队。当下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缺少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质量,因此要积极引进人才并加强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二、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
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将其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结合市场行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计划,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明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预防措施,达到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的目的;同时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应急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调动企业上下积极参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如下: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切活动开展的规范和行动指南,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让管理活动有章可循,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要研究和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并严格执行,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风险管理行为。其次,实行责任制度。风险有大有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行责任制度,让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可直接找负责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更好的开展工作,如营销部负责电力销售市场风险分析和预估,安监室负责电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等。最后,实行激励制度。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具有内容多且杂、专业性强等特点,这就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完善人才引进、评价、激励等机制,通过培训、出国深造、升职加薪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鼓励其创新,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专业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容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内容,在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时要考虑全面,全方位风险预防。其中,经营风险管理主要是收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电力市场环境和变化、本地区电网发展规划及能源相关重要文件等,然后根据资料确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战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收集国内外因财务风险而出现企业危机的案例并吸取教训和经验,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及资金、负债率、现金流转、内部管理资金、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等进行全面、正确的整理和管理,利用预算编制、会计核算方法等多种方式尽量保证企业每一笔资金使用的正确性,有章可循,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是建立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能源、电价、用户需求等信息及时掌握,进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市场营销战略,扩大电力市场占有率。法律风险管理主要是收集与发电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因忽视法律而带来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前,要根据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合理对分级风险,按前者(影响程度)主要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中等风险以及低风险几类,按后者(发生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几个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合理的对风险分级,便于风险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然后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各部门风险分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分析报告编制。每个月发电企业领导(一般是总经理)要组织召开安全例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企业各部门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放到会议上讨论和交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风险大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如电力市场环境、财务管理、燃料市场变化等,并针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企业各职能部门每半年编写各自工作内的风险分析报告,上报企业领导审核,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并将决策下发至各部门执行。同时企业要聘请专业风险预防及应急机构对企业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在企业监察审计部门、领导管理机构等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四)企业应急具体方案的制定及执行
企业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预防及应急方案,做好安全生产、保证电力建设质量和发电可靠性等工作,对投资风险大、风险发生可能性大等尽量避免,如若不小心发生风险事故,风险管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反应迅速,按照事前的应急方案执行,并随机应变,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员财务、法律、经济、管理等培训,提高其工作执行能力。
(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各项工作编写报告并及时向企业汇报,让企业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落实情况、风险问题等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然后下发到各职能部门,同时企业要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进行检查,部门领导要适时对自身内部工作进行监管。此外,实行严格的内审制度,对企业所涉及到的财务、工程等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保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透明度。
结语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逐渐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容,提高风险识别机评估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加强内部监管管理,从而构建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进一步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丽.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几个关键环节[J].煤炭工程,2012(11).
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既是法治烟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的要求,作为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载体,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以主动管理和预防管理的方式加强法律风险控制,不断提升北京烟草管理水平和信誉,实现效益最大化,更好的促进北京烟草平稳健康发展。
二、法律风险管理流程
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评价和法律风险应对三个流程。
(一)法律风险识别
开展法律风险识别前要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即对法律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予以确定。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分为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和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是开展法律风险识别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主要根据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识别: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法律风险源、法律风险发生后承担的责任、不同的法律领域等方面。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角度或不同角度的组合,开展法律风险识别框架构建工作。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大多根据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设置,一般采用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与不同的法律领域(如合同、招投标、劳动用工等)相结合进行法律风险识别。按照相应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可以采用表格、座谈等方法来进行法律风险识别,确定分类、编码、命名规则,并列明风险描述、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法律后果、应对措施等信息,最终形成法律风险清单。
(二)法律风险评估
法律风险评估是指在对法律风险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后,按照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等因素对法律风险进行不同维度的排序,根据管理需要对法律风险进行分级。法律风险分析要采用构建法律风险评价模型、相关领域专家建议和企业经验来综合评定,要注意与企业内外部相关人员的沟通,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意克服各类意见的局限性。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一般包括外部监管执行力度、内控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相关人员法律素质、利益相关者的情况、相关工作的频次等内容。
(三)法律风险应对
法律风险应对是指企业依据法律风险的具体性质和企业对法律风险的承担能力对法律风险实施控制的行为。法律风险应对包括选择应对策略、制定实施应对方案、监督和检查三个环节。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控制、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企业的选择一般为规避、控制风险,或者选择不同策略的组合。制定实施法律风险应对方案。制定应对方案前一般应该对应对现状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方案提供指导。法律风险应对方案一般应包括确定应对措施、实施法律风险应对措施的机构、人员安排、时间安排、资源需求和配置方案、报告和监督检查的要求、责任奖惩等内容。应对措施是法律风险应对方案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资源配置类、制度流程类、标准指引类、技术手段类、信息类、活动类、培训类等类型。应对措施可以采取单一类型,也可以采取组合形式。对重大风险的应对一般采用组合形式,且采用的类型数量会比较多,以便能起到更好的应对效果。对制定完成的法律风险应对方案责任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方案认真执行。监督和检查。企业要及时发现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及时监督和检查法律风险管理的运行状况,做好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形成闭环管理。
三、建设北京烟草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一)目标和原则
北京烟草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评估法律风险,理顺工作流程,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法律风险控制能力,建成一套科学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实现北京烟草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北京烟草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要坚持服务中心原则,与行业行政执法和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妥善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明确职责与责任,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员工参与法律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重点管理原则,重点管理行政执法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法律风险,制定重大法律风险应急预案;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法律风险管理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北京烟草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注重实际效果,稳步推进;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根据行业内外部法律环境的动态变化,不断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实现法律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二)加强组织领导
要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规划实施,形成各级领导层层抓、法规部门牵头管、各部门和全体员工齐参与的格局和氛围;要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法规部门的牵头作用,负责沟通协调和指导推进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员工岗位法律风险管理责任,在日常业务中全面落实法律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要建立奖惩考核制度,明确责任追究;要充分发挥外聘人员在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法律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三)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和程序的制度化、体系化。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借鉴法律风险评估的结果,不断修改完善有法律风险的管理制度;强化法律风险控制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设置管理措施,使各岗位人员明确其相关的法律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实现法律风险管理的流程化;对存在法律风险控制盲点的业务或环节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填补管理空白。
(四)理顺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认真做好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具体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沟通和报告流程,在各个层级保持有效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提高沟通的效果和管理效率。要不断健全完善重大法律风险应急管理流程,制定重大法律风险应急预案,明确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法律风险预警信息,明确应急处理的机构、流程、应急资源等内容,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管理评审流程,建立定期综合报告和重大事项特殊报告规定,及时开展法律风险管理评估,不断提升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五)建设法律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全面法律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法律风险管理应当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优秀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促进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逐步推进,保障法律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优秀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领导层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态度和管理理念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采用多种方式对职工开展风险管理意识、理念、技能和具体流程的培训,树立全员责任的理念,使法律风险管理的意识能够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培养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不断提升法规部门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法律支持;要加强一般的普法宣传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将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与各项业务活动有机融合,力争使全体员工做到积极学法、谨慎守法、熟练用法。
(六)开发法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检验检疫 监管 风险管理
近年来,检验检疫工作中遇到的质量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使得检验检疫工作风险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认识、避免以及化解检验检疫各类风险已经成为检验检疫机构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标准、技术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异同性;产品本质特性及环境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方的质量控制及变化;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情况;境外通报信息、疫情疫病信息、退货信息、媒体信息及其通过外部合作和行政互助获取的信息等。内部风险包括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模式、运行及通关机制;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建立情况;发生的重大工作质量事故或业务风险事件的情况以及执法者素质等。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追求卓越绩效的客观要求
境内外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管理相对人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而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能力,从而确保检验检疫实施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到通关快速、风险可控、监管有效、资源节约、质量提升。
(二)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严密监管和快速通关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对国外通报、退货调查、工作质量督察等风险信息和进出口业务数据的分析,及时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督促各业务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避免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发生,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实施风险布控。如对出入境货物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包括口岸布控核查、暂停或禁止存在重大风险的货物出入境等,有效防范不合格货物传入传出的风险,实现严密监管。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风险分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收集的各方面信息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简化检验检疫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三、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一)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确定出口产品的品质检验、数(重)量鉴定。安全卫生检疫、病虫危害检疫等风险,并将这种风险减至最低的检验检疫管理过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思想,充分认识出口产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出口产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理,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重点集中到对高风险产品出口的管理上,极力降低出口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1、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
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是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风险因素没有确定,就不可能找出风险的源头,更不可能找出减少该风险的措施。根据对出口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口销售全过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出口产品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产品特性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检验检疫机构内部风险等几类,其核心风险是产品特性风险和企业风险。
2、出口产品风险分析
出口产品风险分析是评估风险识别步骤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里面包括了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针对出口产品不同的风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出口产品根据其产品特性、生产企业及销售市场来进行风险分析。
3、出口产品风险控制
出口产品风险控制是在对出口产品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出口产品风险的有效防控。对于不同风险类别产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利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出口产品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使检验检疫把关和服务相结合。
(二)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批次与金额日益增加,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的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外贸发展和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的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模式中,一方面没有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导致了检验监管工作无法确定工作重点,检验检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外贸易节奏正迅速的加快,而依然采用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则会降低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减慢通关速度。
同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制度一样,进口机电产品也有风险影响因素,结合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实际操作,在确定了风险影响因素之后,同样是要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进口机电产品的风险分析是对进口机电产品实施风险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由于机电产品种类繁多,单纯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很难对各种机电产品的风险作出评估,故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为在对进口机电产品各种风险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后,根据机电产品具有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等通用作业等特点,对每种类型机电产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所需采取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为总的原则,最根本的目的是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降低长期风险成本,使潜在长期收益尽可能最大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立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把关与服务的平衡,以及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检验检疫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当前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2011年以来,各直属局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处,首次明确了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但目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的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全国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着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
风险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都处在执法把关的风口浪尖,更加关注的是对具体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检验检疫货物风险分析,而对体系化的全过程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思考的较少,掌握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的专家则更少。因此,应在全系统尽快开展风险管理理论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让风险管理嵌入检验检疫的各项活动和过程中。
随着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进出口贸易的日益频繁,检验检疫工作的逐渐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生命,风险管理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加快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先进管理理念,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重点的问题,也将检验检疫人员合理的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使得检验检疫工作真正的做到“寓服务于把关之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吴穹,张金钟.机电产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4):69―70
[2]高岳峰,王远,方敏,周后贵.进口机电产品风险分析及风险影响因素识别[J].检验检疫科学,2007,17(3):79―80
[3]袁长祥.关于出口机电产品实施分类检验监管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1.1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