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企业 数字化转型 研究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8] 刘英姿,吴昊,林伟.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关键词]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琰,马艳.电力设计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管理学报,2013(3):117-121.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有效的使用通信技术有助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实现,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的运行。本文针对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通信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有了通信技术的帮助,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中,通信技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前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信息化中。通过通信技术的使用,企业可以进行手机定位、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以此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使企业更快发展。
1通信技术及企业信息化概述
1.1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互通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也在与日俱进。现在的通信技术就是把各种通信的方式通过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优化,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最新消息,人与人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如手机、互联网等。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凭借着通信技术,它优化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但使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水平。
1.2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尽量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达到企业优化和重新组建业务流程的目的,把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加以控制,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利用和共享,从而通过企业信息化中对通信技术的应用,把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从当前看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因此,要想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就要应用新的通信技术,给企业的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安全问题是指在大力推广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信息的保密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缺少控制机构,因此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关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时,很容易遭到伪造、截取、篡改等,直接危害到企业安全。企业在享用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抵御运用通信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的能力,为了加强企业网络的安全,建立一个计算机安全程序操作系统,来保证企业中每个环节能够安全运行。对于企业商业机密泄漏,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关于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不但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还包括法律意识的淡泊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通信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综合性很强而且触及到的领域又很多,因此务必要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
2.2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①经调查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被网络通信所覆盖。由于很多区域没有被通信设备覆盖,致使我国全面实行通信技术的计划不能有效实施,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其中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比较大,对这类地区进行通信技术建设就相当困难,即使是通信技术建设成功了,以后对通信技术的检查、维修也是很不方便的;②现如今网络宽带的使用用户过多,造成网络宽带的繁忙和不稳,因此约束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由于网络运转速度慢,影响了手机定位通信技术、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等的应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通信技术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企业中通信技术的使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信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使它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所以,要把通信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1信息群发通信技术的应用
短信群发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给指定的客户号码进行短信批量发送,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位置,因此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作中必备的一项通信技术。短信群发技术具有反应快、投资少、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被应用到了房产、教育、汽车、保险、餐饮、销售等各个领域当中。在企业中应用短信群发技术,可以减少广告开支,树立企业形象,抢占市场商机。
3.2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有很多手机定位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手机定位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卫星定位及GPS定位技术对手机位置准确定位的技术。手机定位技术方便快捷,因此被各行各业应用到了信息管理中,如出行定位或者追踪定位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促使手机定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保证了手机定位技术能够稳定发展,同时给提升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3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的应用
视频监控就是把传统的视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频监控通信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持续强化。在企业中应用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管理人员可以监控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选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也可以应用视频监控技术,把它安装在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监控,能够更好避免企业机密泄漏。
4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信息化中使用通信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因为企业中所有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通信技术,企业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通信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应用,以便通过技术支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毅,李连凯,蒲云贵.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在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03:23-25.
[2]于新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76.
【 关键词 】 数字矿山;信息管理;自动化;信息网
An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of Mine Digitalization in Gacun
Jin Zhao-hui Li Qian-qian
(Xinyuan Mining of Sichuan SichuanChengdu 610000 )
【 Abstract 】 The author makes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ncept of digital mine, technical background of digital min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mine digitalization in Gacu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for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ine, and puts forward steps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of mine digitalization in Gacun.
【 Keywords 】 digital mi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utom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0 引言
呷村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是一处高品位、易开采、难分选的复杂银、铜、铅、锌矿床,被誉为为“高原三明珠”之一。随着数字浪潮的到来,如何提高矿山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矿业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国际先进管理方式的接轨,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绿色、可持续”的经营理念,是当下各个矿山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呷村银多金属矿为更适应这一市场机制,正朝着真正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 数字化矿山的涵义
数字矿山(Digital Mine)是数字矿山是以矿山系统为原型,以地理坐标为参考系,以矿山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高新矿山观测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起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原型、系统场、物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并集成,可用多媒体和模拟仿真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的表达,同时具有高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的融合及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数字矿山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基础上的,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它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安全和效益等各种因素,是企业实现整体协调优化,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提高整体效益、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目的。数字矿山的最终表现为矿山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与高校安全开采,以至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模式。它将深刻改变传统的采矿生产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数字矿山的七大主层次
数字矿山按照系统结构自下而上可分为七个主层次。
2.1 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即数据获取与存储层。数据获取包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各种形式的数据及其预处理;数据存储包括各类数据库、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库等。该层为后续各层提供部分或全部数据输入。
2.2 模型层
模型层,即表述层。如空间和矿物属性的二维和三维块状模型、矿区地质模型、采场模型、地里信息系统模型、虚拟现实动画模型等。该层不仅将数据加工为直观、形象的表述形式,而且为优化、模拟与设计提供输入。
2.3 模拟与优化层
例如工艺流程模拟、参数优化、设计与计划方案优化等。
2.4 设计层
设计层,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层。该层为把优化解转化为可执行方案或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提供手段。
2.5 执行与控制层。
执行与控制层,如自动调度、流程参数自动监测测与控制、远程操作等。该层是生产方案的执行者。
2.6 管理层
管理层包括MIS与OA办公自动化。
2.7 决策支持层
依据各种信息和以上各层提供的数据加工成果进行相关分析与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决策支持。
3 呷村银多金属矿数字化建设的技术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呷村银多金属矿作为一新兴矿山,拥有前沿的硬件、软件、网络技术,这些为矿山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基础保障。
3S技术、多分辩率海量数据的存贮技术、互操作互运算技术、多维可视化技术等,都为矿山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伴随着各种类型的矿业软件,如SURPAC、MAPTEK、DATAM INE等相继问世,并投入实际应用,可以把十几年来积累的地质成果以及相关矿山开采资料数字化,逐步建立起矿山地、测、采数据库。OA软件、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的推广与使用为矿山数字系统的建设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软件平台支持。同时,各种新型采掘设备、选矿设备及相关控制管理系统的引进,为数字矿山的实现做了好的硬件铺垫。大型扫描设备、矢量化图形工作站、宽幅真彩色大型绘图仪等硬件设备的配备,使得矿山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化成图更方便、更精确。
4 呷村银多金属矿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有限空间中的有限矿山资源来满足人类社会可的持续发展需求,最大程度的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已向信息化转型,为实现我国矿业企业适应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实现矿业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国际先进管理方式的接轨,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
数字化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通过数字化技术,才可以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从而最终实现矿山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5 呷村银多金属矿数字化建设现状
自1999年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上提出了“数字矿山”(Digital Mine,简称DM)概念以来,矿山的数字化建设就在各大矿山企业中悄然兴起。呷村银多金属矿也加入到数字矿山的建设队伍中来。
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对数字化矿山的正确认识。矿山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关系到矿山发展的长期工程,涉及到矿山很多层面及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工程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职工的思想观念以及对数字化矿山的理解程度。但由于数字化是近十年出现的产物,很多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数字化矿山这个新事物的了解有些偏差,甚至认为数字化建设就是网络建设。认为矿山数字化建设是IT人员的事情,与企业的根本利益无关。
落后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阻碍了数字化矿山的发展。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于原有的工作方式,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愿变革甚至惧怕变革。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数字化矿山的发展。由于员工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矿山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IT人才的严重短缺,这也是阻碍矿山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矿井综合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传统的作业方式处于分割管理状态,信息交换困难。
6 呷村银多金属矿数字化建设的探讨
针对呷村矿山数字化建设现状,要多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能急于求成,应 “全局规划 分步实施”,整体把握数字矿山建设的规划布局。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矿山数字化建设。
开展矿山数字化知识讲座,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数字化矿山不但包含了现代化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还应包含现代化矿山的理念。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组织职工进行矿山数字化相关培训,重点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使之不仅熟练掌握矿山专业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数字化加工方法。重视人才引进,并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及时引进、配备前沿数字化建设软件技术,完善矿山数字化七大层次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基础信息化、作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加强构建完整的矿井综合信息系统。
7 结束语
中国的矿山企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数字矿山是未来矿山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由之路,任重道远。呷村银多金属矿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完善软硬件配备,加强协调数字化建设七大层次之间的信息、指令的顺畅传递,最终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M.Kelly.Developing coal mining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J].Proc. Mining Sci.&Tech. Netherlands:Balkema,1999.3~7.
[2] 吴立新,殷作如,钟亚平.再论数字矿山:特征、框架与关键技术[J ].煤炭学报,2003,(2):1~7.
[3] 邓永胜.数字矿山特征及未来数字遥控采矿系统模型[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9~63.
[4] 杨强,雍卫华.国内外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矿业,2002,11(7):16219.
作者简介:
关键词:石油企业档案 档案数字化 基本原则 外包
石油企业档案是各单位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并且经过专门保管机构整理后集中保管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石油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工作发展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而这些档案仍以纸质载体为主,因受着自然环境、保管条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保管存在缺陷,同时也限制了对档案的利用。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应用,档案数字化已经是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1、企业档案数字化意义
在信息化推动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档案电子目录、电子文件形式查阅利用优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将档案馆(室)藏中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势在必行。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并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必将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效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档案数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档案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影音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传统档案的各种载体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因此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对于数字化人员素质、操作水平、设备投入、信息安全等诸多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各级单位档案工作中仍存在理念不一、实施进度不均衡等系列问题:
——档案数字化硬件设备投入不足
对于档案数字化技术而言,主要采用键盘输入、扫描和数码拍摄等,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相关设备,很多基层单位存在着很大的资金困难,高性能计算机匮乏、数字化设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档案数字化进程。
——档案人员工作意识、操作水平不高
档案工作专兼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数字化文件质量,如纸质文件扫描后,存在缺页、图像倾斜、不整洁,音频视频清晰度不足等。企业中档案工作状态仍停滞在简单的由管理纸质文件扫描后输入系统,而没有对数字化文件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和加工。
——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安全问题
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档案信息系统的不安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数字化外包服务过程中安全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目前人力有限、技术落后的困难,通过将数字化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企业或团队进行外包服务来弥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外包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获得相应的利润,有可能会造成外包质量下降的风险,甚至导致档案外包的违约,给档案馆(室)造成损失。
3、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合理制定档案数字化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优先处理重要的、利用频率高的、需要抢救的档案;应避免或减少对档案实体的破坏,最大程度地维持档案的原貌;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记录;档案人员全程参与数字化加工的流程管理和现场业务指导;遵循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要求。
4、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的几点措施
4.1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要充分发挥档案馆(室)的管理、指导、监督职能,宣讲档案法律法规,规范档案工作流程,下发修订各项与档案人员、设备、保密相关的制度、管理办法和规范,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加快数字化人员素质培养和引进
对档案数字化专兼人员除要有档案拆卷、重新整理排列和装订的档案基本业务能力,还要进行电子扫描、计算机应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扫描仪,并很好地掌握影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的控制技能,使用扫描电子影像各项指标达到最佳效果。对相关人员及时进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意识。各级单位应重视引进或从其他科室借调
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强化数字化建设、升级、改进,以适应档案数字化进程的需要。
4.3制定科学合理的外包对策
实施外包中,馆(室)藏档案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档案与图书、资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唯一性,遗失或损坏将无法弥补。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共建企业,对其资质、成立年限都要考虑,可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其次要确定外包的范围,只有非涉密的信息才能外包出去,分批次外包,把重要的信息先进行外包,再逐步实现馆(室)藏档案的全部数字化。档案馆(室)必须采取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工作场所安装监控设备、派人全程监管等措施,指导检查外包企业的工作质量。任务完成时,使用过的存储器全部退回档案馆(室)。
4.4做好数字化进程中质量控制和检查工作
电子数据和索引信息的质量,关系到数字化的成败。扫描操作适时调整分辨率、亮度,对扫描后图像进行纠斜、去污、去装订孔,对纸张大于a3的档案,如基建图纸,分块扫描后拼接加工要认真仔细。质量验收时要用多种检索方式对电子档案搜索、打开进行抽检,保证网上检索、调卷、阅卷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4.5强化电子档案的保管和使用管理
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经过数字化后验收合格的电子文件、影像应采取脱机方式备份保存。并实行三套制,一份用于异地保管,一份封存,一份用于利用。备份后要进行数据能否打开、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文件数量是否准确等内容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补救。
企业档案数字化除珍存记忆外,最终目的是利用,开展好数字化工作,使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实现异地利用,可以快速查阅利用,从而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手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内部资料)2011
文献标识码:A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本文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组织结构的重新搭建,使原有普遍应用的塔形结构改进为扁平化、动态化、信息化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系统将能够完成大量中层监督和控制下属部门的职能,通畅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减少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实现了组织瘦身。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组织执行层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各层次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信息、决策、行为二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
(三)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渗透,将实现对企业价值链条的全程影响。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价值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可以卓有成效的改善企业成本结构。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既能帮助企业准确、迅速捕获市场信息,准确产品定位,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从而形成成本优势;其次,煤炭企业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了矿井设计的快捷和生产的高效化,提高了企业市场反映能力,更能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形成柔性制造系统。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则企业信息化实现了物资管理科学化并降低了煤矿生产所需物资库存量,必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三、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二大系统
(一)安全信息化系统。
完善煤炭生产安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等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煤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由于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应用十分落后,煤矿长期粗放经营,外加煤炭行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冲击,加之煤炭生产加工过程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二)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行业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信息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既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行业基础信息和各类市场信息,做好信息源的系统建设,又要通过对信息归类加工、分析,提供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增值信息服务。四、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工作流程不规范。
企业的工作流程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本身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和数字化的需要,存在许多不适合计算机系统处理的地方,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造成了困难;另一方而,同类企业之间的工作流程不一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推广,因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开发。
(二)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煤炭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基本建设速度减缓,煤炭企业任务量正在由巅峰转向下滑。竞争更趋于激烈化。所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煤炭企业的共识。
关键词: 天然气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应用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也不断深入到燃气行业的技术应用中。它不但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应用、过程控制领域,同时也体现在一个企业的管理领域、决策领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的技术来促进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管理手段的变革,从而推进企业运作模式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对人力、设备、材料以及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优化生产管理、提供决策调度等。
1 系统建设原则
天然气信息化建设应遵守节约资源原则,充分与现有资源共享;全盘考虑,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
2 系统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建成一个Intranet访问平台,即企业信息门户。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 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成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宏观决策和计划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数据交换中心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职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3、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产业链上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连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和系统增值,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飞跃。
3.1 系统组成及体系构建
3.1.1系统组成
按业务内容、业务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城市天然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下面几个部分:GIS系统(燃气管网运行管理、维护等);SCADA系统(包括燃气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供气调度等);GPS系统(包括应急抢险指挥调配和巡线监管等);ERP系统 (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供应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经营计划等);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代收燃气费数据处理);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申报受理、业务投诉受理、用户服务热线等);企业门户网站(展现公司形象、提供用气常识、安全知识等)。以下为个系统的关系图:
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GIS、SCADA和GPS系统是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3.1.2系统体系构建
城市天然气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以数据库为核心,在企业内部网上(Intranet)将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统一共享;在企业外部网上(Internet)与政府、银行、用户相关联,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其系统体系结构见下图 :
4.1 子系统
4.1.1 GIS系统
1、燃气管网GIS系统特点
针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第一”等具体特点,建立以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燃气输配管网GIS系统,代替传统的燃气管网资料管理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燃气管网的资料维护、信息查询、报警抢险等日常事务。且对于提高燃气行业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燃气生产调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保障安全供气,提供高效率的支持。
城市燃气管网自身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决定了城市燃气管网GIS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1)燃气管网信息具有时间特征,因而系统是一具有时间和三维空间数据的四维信息系统;2)燃气管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因而数据信息量具有随着发展而急剧增长的特征,系统需要具有处理急剧增长的数据信息量的能力;3)燃气管网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具有现势性,要求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可维护的信息管理系统;4)系统能够提供设施管理与自动制图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5)系统的数据应能够与燃气集团共享,具有网络多用户的并发处理能力。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中授权方式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的变动,授权方式的改变,对会计管理人员的授权方式发生改变,管理权限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授权方式以及信息系统内部的权限分工在网络信息化系统中很容易被网络黑客窃取和修改。因为授权方式主要是口令方面的授权,账户名和密码都会在网络信息系统中保存,不能够像传统的印章一样由专人进行保管,口令、用户名和密码被盗取就会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风险。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原始凭证存在的风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原始凭证也和其他的企业会计信息如记账凭证、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账簿一样呈现出不肯逆转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趋势。这些电子化和数字化的原始凭证存在着被修改或者被伪造的风险,如果一旦被修改或者伪造就会对企业的会计管理造成极大的威胁和风险。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原始凭证的管理弱化了传统纸质原始凭证的控制功能,也就增强了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困难。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ERP系统的安全风险
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代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利地促进了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但是ERP信息管理系统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给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首先现代ERP系统的模块之间缺乏比较高的集成度,从而也就导致了整个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企业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模块之间不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合,无法建立真正的信息共享机制。此外,ERP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逆向服务功能也对企业会计管理引发了一些安全风险。企业信息管理为了便利应用的参与,可以提供反记账和反结账等逆向功能,这些也就给企业的假账制造提供了条件,引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风险。
(四)信息化会计管理置于开发的网络环境中存在信息被盗失真等风险
现代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网络版的ERP信息管理系统,而网络信息系统又是基于TCP/IP协议的开放的网络环境,把会计信息置于网络数据库中,由于共享性和开放性等增强了信息被盗或者被篡改失真的风险。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会计制度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教育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信息化背景之下,企业会计管理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切实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自己信息化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能力,提高自己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操作技能。作为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树立信息化会计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培养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不断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避免企业会计管理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二)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优化ERP系统,降低风险
针对ERP信息化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改革和优化ERP信息系统,降低由于管理系统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系统完善、操作简便、数据安全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业务管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沟通。对于ERP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功能,例如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数据的复制、修改和删除等加强限制,预防不必要的风险。对于ERP系统中的一些反记账和反记账的逆向功能必须严格设置管理权限,由专门的会计主管负责,避免由于随意的逆向功能造成的风险。
(三)明确操作权限以及岗位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
要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权限和岗位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方在会计管理中的职责,责任到人。对于信息系统的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划分,例如对于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菜单权利、打印权及查询权、修改权等进行明确划分和限制,通过职权的分离来保证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高效的、系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风险。
(四)制定网络安全的防范风险的措施
由于信息化管理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企业必须切实地制定网络安全的方法风险措施。为了防止黑客和非法用户的入侵,盗取会计信息或者修改会计数据,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防火墙等网络保护措施,防止企业会计信息被非法盗取,会计信息被非法修改和删除,从而有效的防范会计安全风险。
三、结论
目前而言,大部分企业在会计管理中都是用ERP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会计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系统授权方式改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原始凭证网络化、电子化引发的被篡改或者被伪造而引发的安全风险,此外,ERP系统作为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不断优化ERP系统,最大限度的限制ERP系统造成的风险,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提高其会计管理业务的能力,切实建立系统病毒的预防保证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权限的确定,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限制操作权限。当然,信息化管理风险防范也离不开相应的会计制度和体系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刘然.略谈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
[2]邹涛.对企业会计建账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的智力投入和服务意识将日益增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外,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也是制造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未来十年内,数字化技术将成为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尤其在虚拟现实技术、可重构生产技术、多学科综合优化技术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将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数字化工厂内涵
数字化工厂(DF)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提高盈利能力、提高规划质量、缩短产品投产时间、交流透明化、规划过程标准化、胜任的知识管理。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通信技术,对描述的对象进行数字定义、建模、存贮、处理、传递、分析、综合优化,从而达到精确描述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和方法。数字化技术具有描述精度高、可编程、传递迅速、便于存贮、转换和集成等特点,因此数字化技术为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工具。目前制造业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如精密化、自动化、集成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无一不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企业信息系统描述
就企业信息化而言,先后出现了MRP、MRPII、ERP、PDM等系统,它们的功能既有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当前企业广泛采用了PDM和ERP系统相集成的方式。PMD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的技术,它提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与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Concurrent)的协作环境。PDM以产品数据为核心,实现静态的产品数据和动态的工作流程的安全、正确及高效的管理,其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ERP能够对企业活动中与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其应用目标是对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生产计划、财务分析进行控制及对客户服务进行管理。ERP是为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采用的生产管理技术,它主要强调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和质量等资源的管理,关心这些资源的调度、使用和增值,主要服务于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ERP主要应用于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然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这样的信息平台是不完善的。首先,企业需要PDM的产品数据进行快速的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质量控制和检测。其次,企业缺乏一个介于CAPP工艺规划和产品数据管理之间,具有规划生产制造的功能,并能够起到平衡生产的作用的系统。
三、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一)内部信息集成
系统底层的体系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首先必须得到集成。这个集成包括信息技术硬件所组成的新型操作平台,如各类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设备,还包括置入信息技术或者说经过信息技术改造的机床、车床、自动化工具、流水线设备等新型设施和设备。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需要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数据集成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流与共享,是进行其他更进一步集成的基础。数据集成的特点是简单、低成本,易于实施,但需要对系统内部业务的深入了解。数据集成是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确定元数据模型。只有在建立统一的模型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数据集成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等。应用系统集成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得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共享。它为进一步的过程集成打下了基础。对业务过程进行集成的时候,企业必须在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管理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业务流程的集成使得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流程能够无缝连接,实现流程的协调运作和流程信息的充分共享。
(二)外部信息集成
通过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实现公众、社会团体、社会和客户的互动,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集成;通过与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的对接,建立动态的企业联盟,发展基于竞争合作机制的虚拟企业,重塑企业的战略模式和竞争优势。Internet的发展增加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虚拟企业、扩展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等都是企业之间集成的典型。通过合作,几个企业和公司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网络,这种合作网络可以提供单个公司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单个公司无法完成的定单。为了增加合作的效率,必须实现网络中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之间活动和过程的集成。另外,企业间的集成并不是使企业内所有的系统都实现集成,而只是集成一些与企业之间的业务过程有关的系统,因此,企业间的集成是一种有选择的集成。企业间集成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企业间不同系统实现数据格式的匹配。目前,XML技术作为企业间集成时数据交换的标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结束语
在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许多制造企业实施 CIMS、MRPII、ERP 等系统. 而国际国内的 ERP系统供应商在提供ERP 产品时,都要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功能模块做二次开发。以生产车间为中心的工具管理系统,既可以单独实现制造企业的工具管理功能,也可以与 MRPII、ERP 集成,作为 MRPII、ERP 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和有机组成部分。对制造企业的工具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对于制造企业的制造系统的高效运作有著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