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活化;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一句话就道出了生活与教育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无论什么学科的教育,其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和教育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严重脱离,由于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识记而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这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使得教学活动偏离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误入了歧途。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教学活动的正确的方向。事实上,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课本上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把它们还原到生活中的形态,我们会发现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非常的生动鲜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把五光十色的生活融入到生物课堂上,这样往往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包罗万象的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以生物世界为基础提炼出来的生物知识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能想个办法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呢?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鲜活的生活现象和实例来引入生物理论知识,这样会令生物教学活动不显得那么呆板枯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时,就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两段资料,一段是有关杜鹃鸟的“巢寄生”的现象,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中这种有趣的“巢寄生”现象,另外一段资料讲述的是“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奇妙的关系。通过这两段来源于生活的有趣的资料,使得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生物体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系统,从而自然地引入了今天要讲解的知识。通过这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发挥生活资料生动、直观的优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大有裨益。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生活资料
生物教材是我们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如今的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往往十分重视生活化的元素。就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来说,其中很多的内容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的。例如,医疗卫生保健中的生物知识、饮食健康中的生物知识、农业生产中的生物知识等等。这些以生活资料为背景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知识的切入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然而,教材中作为背景知识的生物资料毕竟有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内容给学生再适当补充一些资料,从而使得教材中的生活资料显得更加丰满,更容易发挥效用。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我们开展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最终的目标,生物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一系列理论知识,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生物学科的目标,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内容时,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结合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和年龄,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制定一份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谱。如果家庭中有肥胖者,怎样制定饮食方案,如果家中有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任务的完成,使得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现学现卖”,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了课本上知识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有效激发起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生活事物和现象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巩固和延伸的作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定要重视作业设计环节的生活化,学会利用一些生活事物和现象为背景来设计作业。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些作业内容:调查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转基因类食品有哪些?一般的蔬菜大棚会用什么颜色的塑料,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生态入侵现象等等。结合生活事物和现象来设计作业,可以令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做作业在很多时候不再被学生视为任务,而是一项有趣的课外活动。
在生物学科中推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把“生活”二字刻入脑中,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为一体,这样所学习的生物知识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生物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国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2012年15期.
[2]王永静.浅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年11期.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
自然角中的科学活动
课间小朋友们来到了自然角,观察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和一些可以生长变化的种子,以及一些小动物,边养护、边做好记录记录。孩子们在养护花草的过程中会慢慢认识这些花草,和它们做朋友。在养护的过程中也许有些花草会生长茂盛,有些花草会逐渐枯萎,孩子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追寻原因。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快来看,种子有点发芽了。快来给他喝点水,让它长得更快些!”这样,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给植物浇水,还给水生动物喂食。从而知道哪些花需要天天浇水,哪些花喜欢待在阴凉的地方。他们也会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且学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还会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而这些,相信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获得的,真正是快乐获取的过程。
二.主题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大自然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瞬息万变,是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室。孩子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在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春天》主 题教育活动,组织孩子们去春游,看桃花,梨花,教师从小池塘捉回蝌蚪,然后再带回教室,让孩子们一天一天的看着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春蚕是怎样长大、结茧、变飞蛾的。其次,我们还带他们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植蚕豆、青菜等蔬菜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利用每天的散步时间经常地去关心它们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大自然亲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眼、嘴、耳等各种感官真实地体验着季节的更替,轻松地认识了春天的动植物,了解了阳光与水及植物生长的关系,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的生活。“老师,树上有蓝莓”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小朋友拿着老师制作的望远镜在观察班级里窗前马路边上的香樟树“老师你看,树上有蓝莓”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香樟树结的籽,仔细看看还真的有些像蓝莓。在宝宝眼里,生活中的未知就是他们需要探究的内容,因此,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品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我看见孩子们对树上的种子感兴趣,马上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也制定了观察的目标,组织孩子一起来观察、比较发现蓝莓和香樟籽的不同点和相像的地方。从那以后,宝宝对种子的关注就更多了。可见,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学会观察幼儿,观察他们――感兴趣 的话题、活动中的需要、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就能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根据孩子的需要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应该遵循“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的原则。
四.探究话题中的科学内容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 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此外,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探索,还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讨论,与其他孩子交换看法,初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了解了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的科学内容中是值得幼儿探究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成分,设计成以幼儿探究为主的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如:我们开展了“奇妙的伞”的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雨伞为话题,带领幼儿观察一些不同不同材质的伞,了解了一些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伞。在感知伞的多种用途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中,还感受到了伞的美丽、多样。在数学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6以内各数的数数和形成,能区别高矮、粗细和各种几何图形。此外,我们还为幼儿提纲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做到人手一份学具,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利用电化设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五.游戏活动的科学设计
角色游戏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已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怎样让游戏活动不流于形式,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智发展呢?我觉得,首先要了解小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精心准备有效地指导活动区。
幼儿知识经验相对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内容尤为好奇,经常听到小朋友谈论自己家的车子,便根据幼儿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创设了游戏探索区“停车场”,大小不同的汽车,并进行搭建;停车场:按不同大小汽车自制红、绿灯玩具两个。引导幼儿先扮演“小司机”,开不同大小的汽车,另外一名幼儿举红灯就要停车、举绿灯就可以前进。
游戏区角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活动室中一般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区角,而科学发现区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在科学区角中,既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没有完成操作或还有兴趣进一步探索的物体,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不断地补充一些新的物品,供孩子观察操作。如在《有趣的磁铁》很早之前小朋友们就发现老师黑板上的磁铁很神奇,能把纸吸在黑板上。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好多小朋友们都说能吸起任何东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磁铁到底能吸起什么吧~经过猜测、试验,磁铁能吸到老师放剪刀的罐子上,能吸到裁纸刀的刀片上,还能吸到剪刀上。在教室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引呢每个地方都不放过哦!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神奇的磁铁,吸一吸吧~用你手上的磁铁吸吸我手上的磁铁~真有趣!让他们观察、比较、操作,孩子们由此有了更多的收获。
这样的自然角存在的意义有多大呢?怎样做才能有所改善呢?我想到,比起观赏性植物,孩子一定会觉得那些每家每户都在吃的蔬菜等农产品更可亲,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可是,在活动室那么有限的空间里有可能种植农产品吗?
偶然的机会,我从一间餐厅所建的平台花园得到启发,开始计划利用大班活动室宽大的窗台来一次小小的“田园革命”。当然,窗台虽宽,但与大自然的广阔相比,也只能算是方寸之地,想要营造良好的田园氛围并不容易。这片“田地”上可以种什么,怎么种,怎样引导孩子自主管理,这些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种什么
城市的孩子对大自然的了解多来自书本或音像资料,他们对于蔬菜等农产品是怎么来的了解得很有限。因此,当我将班级自然角的“田园革命”计划说给孩子们听时,他们都感到新鲜和有趣,并积极响应,有的说想种西红柿,有的说想种玉米,有的甚至说想要种葡萄。显然。这片小小的田地满足不了所有孩子的需求,而且他们也没考虑到农作物种植的季节性等因素。于是,我提醒他们:“班级的种植区只有窗台那么大,对于你们想种的农作物,你们考虑过它们是长在地里的还是长在树上的,有多大、多高,我们这几种得下吗?还有,是不是所有农作物都适合现在来种呢?”
接着,我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回家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哪些农作物是适合当季种植的,推荐一种并说出理由。一周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专门的“推荐演说”。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关注到了农作物植株大小和种植区面积的协调,也有孩子从农作物管理的便利性或实用性方面来进行推荐。兴兴说:“我推荐种毛豆,毛豆不会长得太高太大。这个周末我回乡下奶奶家,看到奶奶已经开始种了。”琪琪说:“我在种子商店看到了菠菜籽,那里的老板说菠菜适合在春天和秋天种植。而且菠菜很矮,窗台上也可以种。要是我们种上一排,就可以吃到新鲜的菠菜了!”就这样,我们通过调查、讨论,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孩子们也通过亲身到农村体验、找有经验的人询问、和父母一起上网查询等方式,初步了解到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相关特点。
二、怎么种
农作物品种已经选定,可是,该怎么种呢?全种在泡沫盒里,似乎单调乏味了些。是不是可以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美感的环境,在引导幼儿关注种植区的同时,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呢?
考虑到孩子们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灯笼的经验,我们就开展了一次“变废为宝”的创意活动。从搜索网络资料、激发创意到讨论可行性,从亲手绘制设计图到邀请家长辅助制作,孩子们将原本弃之不用的“废品”做成了农作物成长的“居室”:有着粉色裙边的泡沫蛋糕盒是蚕豆的家;木质酒盒中,香菜安然地晒着太阳;将易拉罐横截并巧妙连接,组合成了动感十足的“韭菜列车”;废旧的足球、篮球也拿来作为容器,营造别具一格的“青葱岁月”……在这里。杯盏瓶罐都成了农作物的栖息之所,成就了孩子们小小的田园梦想。
此外,我还在种植区安排了一些有趣的种植小实验。让孩子们体验大自然的奥妙。如,把豆苗种在透明的饮料瓶中,瓶身包上遮光纸,在瓶身上开口,与管子或其他饮料瓶连接,组合成“迷宫”,不久,孩子们会观察到豆苗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出口。又如,倒长在篓子里的豆芽、水培芋头等有趣的现象。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植物的生长条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怎样管理
种子或幼苗种下去后,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暗房”里的豆苗能找到出路吗?土里的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黄瓜的藤会怎么爬?蚕豆花怎么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我将孩子们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植物生长的问题记录下来,呈现在“问题墙”上,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时时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主动照料植物。
每天,我都会选择合适的时候让孩子们“播报”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的最新信息。“今天香菜长出新叶子了!”“土豆居然开出了白色的花!”“黄瓜长出了卷须!”……当然,孩子们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也并不都是令人振奋的。比如,黄瓜长出了卷须,孩子们提出可以把活动室的简易书架搬过来,让黄瓜藤沿着书架攀爬,这样就不用另外搭架子了。可是,没多久他们就发现黄瓜的卷须没有像他们所想的那样沿着书架向上爬,长长的黄瓜藤还是匍匐在窗台上。孩子们有些着急了,请我来帮忙。我没有直接点明其中的原因,而是找来了几根筷子,让孩子们拿绳子固定在书架上,再将趴在窗台上的黄瓜藤搭在书架上。几天后。孩子们有了重要发现:黄瓜的卷须没有攀住书架的木条,却都卷在筷子上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故意问孩子们。“可能因为书架的木头太宽了,而筷子是细细圆圆的吧?”壵壵试着分析。孩子们好奇地围着书架,都想仔细看看黄瓜的卷须是怎么缠绕着爬上去的。接下来,孩子们纷纷收集吸管、芦柴棒等,为黄瓜藤的攀爬“添砖加瓦”。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我也时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等待并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和解决。
植物生长的细微变化时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他们为第一朵开出的花喝彩,为忘记浇水而自责,他们也在为番茄搭支架、给菠菜间苗的劳动中了解到这些农产品在摆上餐桌之前发生的故事,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乐趣。
一、精选巧用社会资源,生成深层的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各省各地都相继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或资源包。以我校为例,我们有浙江省级的教材《人・自然・社会》;绍兴市级的教材《我是绍兴人》和学校自编的《养成教育123》。细细研读这几套教材,便能切身感悟到教材开发者的智慧和别具匠心。这些教材注重“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注重满足本地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活动过程的实践与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个性色彩。从地方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看,各县市绮丽的自然风光都可作为一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能与深层次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自觉、自发地利用有效资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得到展示。
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幽静的巷弄中,寻觅一个个历史故事或传说……《走街串巷识路名》这一主题就由此而来。让学生对绍兴“年轻的路”和“古老的路”进行对比,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绍兴这座闻名中外的水城,知道了很多河与桥的名字演变成了路的名字,而路名的背后还藏着有趣的故事等,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绍兴的热爱之情。乌篷船是水乡独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因此,《交通工具大变迁》这一活动主题就由乌篷船入手,来开展“绍兴交通工具的小调查”:过去和现在绍兴都有哪些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展望未来,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我们该设计、使用怎样的交通工具?
具有绍兴乡土味的资源还有许多,如《方言土语大转盘》《唱起老酒谣》《有趣的绍兴小戏》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其实,我们身边的事物本身并不构成资源,只有开掘出事物本身所蕴涵的教育意义,才能使之真正上升为资源,从而开掘出深层的活动主题。
二、即席捕捉自然资源,生成多元的活动主题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实践园地,是最值得潜心品味的地方。雪花飘飘时,孩子们能及时感受这难得的冬天厚礼;花坛里的小花开了,我们可一起满怀喜悦地看花儿那美丽的脸庞;课间,孩子们也会三五成群地欣赏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变化,毛毛虫爬出来了,树叶变黄了,喇叭花开了……这个大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阔的空间。因此,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我们也可引导学生从关注自然生活入手,生成多元的活动主题。
近年来,绍兴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绿化更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绍兴的“显山露水工程”,使市民看到了青山;“环城河整治工程”还了市民一江绿水……可以说,是“绿”美化了绍兴。根据这一特点,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紧紧围绕“人类的好朋友――花草树木”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盘活家庭资源,生成熟悉的活动主题
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亲情的摇篮,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理财、家庭劳作、老人赡养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话题。如以这些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就可以不断生成有特色的主题。
清明节是我国从古代就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12月,清明节被国务院定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怎样过好清明节》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学生通过如:收集清明节诗歌、故事、传说;调查古代和现代人们选择祭祀方式的异同等活动来进行研究,并针对调查到的情况谈谈自己与家人准备如何改变目前的祭祀习惯。让学生明白在清明节除可向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外,更应向广大的英雄、遇难者表达敬意和哀思。
再如,爱是人类生存的美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老龄化”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社会现象。子女们忙于工作,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到孤单、寂寞,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理解……那么,让这些备受长辈们疼爱的孩子们去走近那些需要关爱的老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关注家中老人的生活现状着手,延伸到学生对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生活状况对比的调查,就可生成《倾听老人的心声》《城镇、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等研究主题。
四、充分关注个体发展,生成鲜活的活动主题
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虽然教师的各种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始终得明白一个道理:离教师最近的“材”就是学生,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不能舍本逐末,置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顾。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才是课程资源“就地取材”的出发点。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自己,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角度去挖掘主题。
动画片由于其画面直观、形象,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画片有着特殊的兴趣,如加以深入挖掘,定能对孩子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是这样一部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热门动画片。《喜羊羊进我们班啦!》系列活动的开展,可组织学生开展“盘点科学发明”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外大搜查,详细记录“慢羊羊”和“灰太狼”的发明,并在教室设立科技角,分层放置各种游戏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科技小游戏,如纸陀螺竞时赛、扔不破的鸡蛋挑战赛等。
生命弥足珍贵,安全提供保障。安全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牵动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城市的开发,生活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便捷的交通、优美的居住环境。但是一系列新型的安全问题以及那些原本不被人发觉的安全隐患就暴露出来了。根据这一社会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生成《安全在我心中》这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饮食安全知多少”“烟花爆竹中的冷思考”等小课题进行研究。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只要我们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自然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等领域入手去提炼和生成鲜活的主题,就能看到一朵小花、一棵小草所蕴涵的教学价值,“巧妇”也不用“难为无米下炊了”。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情感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充足的课外时间,把兴趣引导到课外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实,不单语文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借助于课外阅读的配合与补充。广泛的阅读可以使课堂中的新概念、新事物纳入学生从课外各种书籍里学习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就会觉得知识是使他“头脑中已贮存”的东西掌握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通过实施“多学科,新知识,教点渗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就会不局限于教科书,那么寻找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不仅以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如父母、教师、英雄人物、劳模、科学家,以至同学,而且还以书籍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行为同“理想的化身”相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优劣。这些榜样和楷模,许多都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
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受到推荐读物、阅读方法、读书活动等外部条件以及学生的求知欲望、阅读的志趣、知识的储备、阅读技能的掌握等内部条件的制约。有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内部条件,但是不熟悉有哪些有趣的书籍,因此影响着阅读兴趣的形成。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求知欲不强,或者由于阅读技能掌握得不够,学生不善于理解着进行阅读,而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一遍,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明显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产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据调查,儿童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4至6岁是神话传说期,对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神话传说很感兴趣。6岁至8岁是寓言故事期,对于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发生兴趣。8岁到10岁是童话故事期,对以实现生活为题材,经由想象所构成的故事产生兴趣。10岁至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期,对于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产生生兴趣。13岁至14岁起始于文学期,开始对情感发展有关系的故事产生兴趣。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介绍有趣的读物,帮助儿童读好最初几本书
教师应该首先是课外书籍的积极阅读者,特别应该熟知优秀的儿童读物,可以选择基本有趣的故事书朗诵或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当学生开始独立读书的时候,应注意关注他们的好奇心理、求知欲等心理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替他们选择适当的书籍,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开始阅读时,应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挑选浅显易懂的故事书,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其读书的信心和兴趣。
2.给予自由选择的余地
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教师要引导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按自己的步调阅读,要讲求阅读方法,既读得快,读得正确,又不准读遗漏。总之,一切不要过多干预,要让学生愉快地阅读。
3.做好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
选择适合共读的绘本
书海漫漫,最重要的是配合孩子的程度和个性,挑选有益有趣的好书。例如:孩子由于口语能力尚且不足,最适合读图案丰富的绘本。每个孩子天生不同,需求也不同,不要只听别人说,要自己多读,在网上找书摘和插图多研究,也可让孩子自己选书,或是购买有品牌的出版社引进的精选绘本、本土原创有口碑的绘本。
绘本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还可在不同地点使用,最适合想把教育融入生活的父母和老师使用。
给孩子选择绘本的最快速方法
锁定有品牌的出版社所引进和原创的绘本。
关注得过绘本大奖的书。例如美国的凯迪克大奖,英国的格林纳威大奖,亚洲地区的日本双年插画奖、信谊幼儿文学奖、香港丰子恺图画书奖,等等。这些获奖作品都是教育专家、出版专家和文学专家从众多作品里挑选出来的,基本涵盖了生命教育、情商教育、科普教育等各个主题。有些绘本虽然小朋友乍看并没感觉,但是很多家长自己看了却很喜欢,就会拿来和孩子分享,例如《勇气》,家长给孩子读这本书,孩子无形中也受感染,遇到事情比较不会退缩,关键是挑选适合自己孩子性格和年龄的内容。
先从吸引孩子的绘本开始。什么绘本最受亲子师生青睐,可上网输入“绘本”或“亲子共读”等关键词,就可看到很多网站如当当网、京东网、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三叶草故事家族、悠贝亲子图书馆等,都有介绍适合共读的绘本。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材质和形式的绘本。
绘本有各种分类:
以功能区分:包括洗澡书、枕头书、触摸书、手制书等。
以材料区分:包括布书、木头书、塑料书、厚纸板书、有声书、纸卡书等。
以内容区分:包括家庭生活故事、幻想丰富的寓言童话、校园生活故事、伟人传记、动植物、大自然的故事、科幻小品、优美的诗歌、冒险故事、游记、幽默笑话、谜语等。
以包装区分:包括精装书、平装书、立体书。立体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原名“可以动的书”“手工操作的书”。
一、营造自然生态教育环境
1.创设绿色世界,让孩子感受自然,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能够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们幼儿园组织他们走进“绿色的天堂”。走进幼儿园,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孩子们亲手播种的花草迎风摇曳。春天,我们带孩子轻轻走在撒满花瓣的绿色小径上,观赏蝴蝶与小鸟共舞;夏天,我们带孩子围坐在茂盛的合欢树下,倾听蟋蟀与知了鸣叫;秋天,我们带孩子躺在红叶林中,拾满地的彩叶覆于全身嬉戏;冬天,我们带孩子在翠绿的松柏树间,掷雪球,打雪仗。一路走来,园内各种张贴环保标志,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显得整洁又宽敞。
2.营造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注重幼儿情感体验
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应具有目的性。例如:我班以森林为主题,创设环境。首先,森林是一切绿色生命和大自然小动物生长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森林里有哪些小动物、植物呢?其次,根据讨论结果来动手做。幼儿参与我们选择了一些废旧的牛皮纸、挂历纸拼贴大树的树干、叶片和花草。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包装箱改装鸟巢,悬挂在教室各处,教师再用卡纸做一些栩栩如生的小昆虫、花草等,走进教室就像走进一个大森林。幼儿动手动脑的成就感和为小鸟找家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觉得特别快乐、特别有意义。幼儿自己都会说,我也是森林王国的一员,我要和森林里的一切做好朋友!随机我讲了没有森林,将会有沙尘暴,水资源也会遭到破坏等危害,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懂得了不能破坏生物,热爱环保的道理。
为了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如在教室里专为孩子们开辟的自然角和动物角,养着许多适合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小鱼、乌龟、螃蟹、泥鳅、龙虾等,采用值日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去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干些什么?它们和小伙伴在一起住得开心吗?孩子们用绘画、记录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且孩子们生成了自己的讨论话题“水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它们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是吃什么长大的?”孩子们通过向爸爸妈妈了解,通过自己的发现,通过老师的帮助,了解了许多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渗透式生态环境教育
1.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渗透式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将生态环境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之中,化整为零地实现其教育目标。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各领域以生态的方式相互交叉融合,彼此相通,互生互补,成为一种有机融合的生态式教育。
另外,教师要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从一领域切入,兼及其他领域。如我们在大班开展“减少垃圾”的专题活动中,开设了“废物从哪里来”“废物多了会怎么样”“动脑筋让废物变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2.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融入真实环境感悟自然
1.在家园一致的互动中,收获共同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我是快乐的环保小卫士”这一家园联谊活动中,我们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行动,争当绿色小卫士,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2.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强化幼儿的情感教育
幼儿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均很亲切。我们可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活动,能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体验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幼儿园可开展主题郊游与参观体验活动等,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发现、探索和学习,引导幼儿注意认识自然环境的瞬息万变,学会欣赏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姿,感知生命的丰富多彩,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培养对环境的关爱之情,体验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例如:带领大班幼儿参观附近河道后,提出“如果造纸厂的污水排放在河道里会怎么样”等假设,然后共同做实验――取一瓶受污染的水、一瓶纯净水分别养金鱼,让幼儿观察总结其结果,进而思考水污染以及怎样防治污染和爱护生态环境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创新战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6-01
1.情境创设
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活动单设计中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美术的强烈欲望,明确美术学习的目标。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完全的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体验,也行成了孩子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可能的设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譬如,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乐和画面,将蕴含在作品中的隐性情感尽情展示出来,让孩子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美,真心的情感美,精神的高尚、善良、诚挚,从而养成孩子美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鸟和家禽》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家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明白鸟、家禽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了大自然创造了鸟类和家禽,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情境,动静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2.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伙伴们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相机点拨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示,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从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设疑是引发孩子探究学习兴趣,激活孩子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学习美术过程本身是探究与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孩子在感受或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自己所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会产生一定困惑。这时,教师适当设疑引导孩子探究解惑,孩子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兴趣勃勃地继续感受美,从中获取新的经验,新的技能。并有新的发现跟启迪,从而提高孩子独立学习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在三年级教学《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时,运用课件教学,引出童话故事人物"欢欢",在整个动画演示过程中,都是由"欢欢"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比如说,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如何调和出三间色?答案在书中,看哪一组回答的最快;电脑中"原色和间色"的动画演示,以及精美的范画等,通过教师的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变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跟空间。然后分组讨论决定,并动手尝试调色,从而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需要得以满足,为自我表现创新打好基础。
3.自我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夸张,老师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展开思维活动。老师和孩子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不要限制学生应该怎么画,而是先给学生一个画画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无限的空间。不管画得怎么样,一开始就要对学生的画予以肯定,让学生尽情地画,让学生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画画时,学生会自然流露,随心所欲,异想天开,我们不要给孩子的心灵加上一些框,圈住学生或者否定学生的天真想法,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想象的源泉无拘无束的奔涌,启发引导学生去自由想象。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又培养了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在学生创作时,不要扼杀孩子作品中所体现与众不同的东西,多给学生张扬个性、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因为每个孩子对事物的感知和审美会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老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雕刻等活动,训练孩子的创造能力。在孩子创作前,我都会让孩子起来自由发言,说说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或者说说你会怎么做,之后,鼓励孩子大胆创作,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何更好地向孩子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孩子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4.讲评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叶爷爷是哪里人?
生:江苏苏州人。
师:对,叶爷爷是一位――
生: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生:作家,儿童文学家。
师:不错,看来你们从上一节课的名人小卡片中掌握了不少信息,叶爷爷的写作风格还记得吗?
生:语言洁净,感情朴实。
师:是呀,好的文章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和语言背后藏着的情感。(板书:语言情感)那《荷花》这篇课文,哪些语言让你喜欢,这些语言中都藏着叶圣陶爷爷什么情感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来继续学习、发现、交流。
二、品析文字,想象画面,赏荷花之美
1.读懂大意
师:让我们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荷花池边!(屏显第2自然段)自己放声读一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后交流)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荷叶、荷花。
2.赏荷叶,读出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荷叶。谁来读读写荷叶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荷花池里到处都是碧绿的荷叶。
师:具体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荷叶很多的?
生:挨挨挤挤、一个个。
师:你能不能跟大家具体说说,在读着“挨挨挤挤”这个词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很挤,荷花池都挤不下了。
师:(出示荷叶图)看,荷叶多得怎么样?
生:池塘几乎看不见水面了,一眼望去全是荷叶。
师:是呀,紧紧地挨着挤着,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生:(读后)我觉得有的荷叶都被挤到旁边荷叶的底下去了,一层又一层的。
师:是呀,层层叠叠,就像诗中所说“莲叶何田田”。你除了感受到荷叶数量多,还感受到荷叶的什么特点?
生:荷叶很绿,书上说“碧绿”。
师:碧绿就是绿得――
生:绿得像碧玉一样,青绿颜色。
师:短短一句话,不仅写出了荷叶数量多,颜色美,并巧用比喻写法,(板书:像)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多么生动的语言呀!我们一起想着画面,轻轻地读一读。
3.赏荷花,细品文字
师:(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读读这一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荷花顶开挨挨挤挤的荷叶,用力地从荷花池中钻出来。
生:我看到荷花很快地从荷花池中冒出来。
师:荷花使劲地冒出来,想要干什么呀?
生:荷花冒出来,想要看看外面的美景。
生:荷花冒出来,想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美丽。
师:想展示自己的美丽,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期待出来的呀,请你读。
生:荷花冒出来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读)
师:听出来了,荷花是充满了快乐地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多么传神。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生齐读)
师:“冒”出来的白荷花,有哪几种形态?
(生交流三种形态,出示三幅图并引导学生寻找对应的文字)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荷花刚刚开放?
生:“才”“两三片”让我觉得荷花刚开。
师:你看,短短一句话,用词多么准确与洗练。(生读)
师:全开的荷花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生:我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嫩黄色让我感觉莲蓬很可爱。
师:洁白的花瓣衬托着嫩黄的小莲蓬,多美!正是这种淡雅的色彩造就了荷花超凡脱俗的美。
师:写花骨朵儿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欣赏,为什么?
生:饱胀。
师:“饱胀”意思懂吗?
生:就是吃得很饱,都发胀了,我觉得让我感受到花骨朵儿鼓鼓的。
师:它正积蓄着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这就叫含苞欲放。(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聚焦语言方式
师:作者连用三个“有的”写出了白荷花三种不同的形态,非常精彩。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这种表达方式。(生齐读)
师:你从这样的语言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了呢?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荷花。
师:(板书:喜爱)让我们把这份喜爱之情和这美妙的语言悄悄珍藏在脑海中吧。(指导试背这一段)
三、欣赏画面,学用文字,赞荷花之美
师:(多媒体映示的荷花形态)你看到了荷花的哪些姿势呢?
生:我看到了立着的荷花。它亭亭玉立在湖中,好像在观赏美景。
师:还看到了哪些姿势的荷花?
生:我看到有的荷花躲在荷叶下,好像怕太阳晒黑了自己。
生:我觉得荷花躲在荷叶下,像在捉迷藏。
生:我看到两朵荷花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
……
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能学着书上第2自然段的方法,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荷花这几种姿势写得具体、形象些吗?(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生练习后交流)
生: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亭亭玉立,像在欣赏天上的白云。有的躲在荷叶下,像在乘凉。有的两朵紧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香气轻轻地飘散着。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
师:真是千姿百态。难怪作者这样说――如果把眼前的(生接读)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真了不起。
师:这是作者对美丽的大自然发出的由衷赞叹呀!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的画面,也来由衷地赞叹吧!(生齐读)
四、入境诵读,想象中丰富情趣,品快乐之情
师:(播放音乐,渲染情境)看着,看着,作者深深地沉浸在这美丽的画面中,看着,看着,他忽然产生了美妙的感受――
生: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师:荷花,你站在阳光里感觉――
生:我感觉非常温暖、舒服。
师:一切多么美好。一阵微风吹来――
生:(生接读)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美丽的荷花,你和伙伴们一起在风中舞蹈,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觉非常快乐、很温馨。
师:随风而舞,舞出的是自由,感觉真是美妙。过了一会儿,风渐渐地小了,风慢慢地停了――
生:(接读)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师:静静地享受这美妙的清晨,这时,好朋友来了――
生:(齐读)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师:多么有趣呀!除了蜻蜓、小鱼,还可能会有哪些朋友来与你聊天?
生:小青蛙会过来和我聊天,告诉我昨晚捉害虫的事。
生: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劳动最快乐。
生: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生:蝴蝶飞过来,为我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师:头顶上有阳光沐浴,脚下有池水荡漾,身边有朋友细语,多么温馨,多么舒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和谐与美好!(生配乐齐读)
师:过了好一会儿――
生:(齐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师:你们说说,看荷花的怎么会变成一朵荷花呢?
生:因为荷花太美了,作者看得太入神了。
生:因为景色好看,作者沉醉了,所以才这样想象的。
师:是呀,面对这一池美不胜收的荷花,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让人陶醉其中?(板书:想象)
师:同学们,我们读着课文,读着这样优美的、有趣的语言,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非常热爱荷花。
生:作者觉得很快乐。
生:作者觉得很温馨,很舒服。(板书:热爱、快乐等)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师:其实叶爷爷眼里、心里,带给他快乐,让他喜爱的不仅仅是荷花,还有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他还这样写道――
(出示:有一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镶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朝着可爱的阳光,仰起圆圆的笑脸。
还有一回,在公园里看金鱼,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水里没有一点儿声音,静极了,静极了……――叶圣陶《诗的材料》)(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2.小结:回归“情感”与“语言”
师:在叶爷爷眼里,一草一花,一鸟一虫都是美好的,他对它们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所以他的笔尖才会流淌出这种美的语言。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