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生物科学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科学前景

第1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行性。

关键词:微课;发展背景;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程”。从2012年开始,随着颠倒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管理者的重视。所谓微课,“微”即小,碎片化,是以微视频(50M左右大小,时长不超过5~8分钟)为核心组成教学内容来完成特定教学小任务、小目标的教学材料,问题聚焦,主题突出,相对完整,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教学小单元、小环境。

一、微课的发展背景

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可汗学院。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为给远在他乡的表妹补习功课,利用简单视频录制工具,制作了一些十分精短的视频,供她选择学习。后来他发现这一做法很有效,并以此创立了一家微课教育网站,提供在线学习、进度跟踪等服务。现在该网站点击量每月超200多万次,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微课学习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短小、快捷的内容,以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途径,以网络视频的形式构成的微课悄然兴起,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更成为广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二、微课的特点

传统课堂与微课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两者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但也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内容之“微”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往往是针对传统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展开的教学,内容不在多而在精。

2.时间之“短”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过程之“全”

一节优秀的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是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精心设计导入、新授、小结等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或教具。

三、微课的应用前景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笔者浅见,微课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搭建思维的桥梁,突破重难点知识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编入很多前沿的生物研究成果,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有很多是分子领域的研究,具体的变化是微观的,比较抽象,像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等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维递进的桥梁,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2.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结构化脉络

生物学科实际上是由众多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及其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高中生物课与初中生物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将生命系统作为认知对象,而后者以具体的生物为认知对象。因此,应当以系统论的思想观念来统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性。

3.演示教学实验,填补实验空缺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教学课时、实验设备、时空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省略掉实验操作这个环节,不做实验,而单纯的语言讲解又会使某些实验内容显得抽象和枯燥,没有说服力,学生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怎么理想。

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微课程视频,用动态的画面演示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和现象结果,就会填补实验的空缺,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

四、反思与展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时,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二是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三是目前国内微课程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物化学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5-01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性课程,高职院校应当综合考虑本校办学特色、教育定位、学科内容、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因素,着力打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以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浅谈。

1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特色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是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在高职教育中,生物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先进性、基础性的特点,对于丰富学生医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打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首先,强化教材建设,选择精品教材,保持精品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共享性。在先进性方面,使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反映国内外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水平;在适用性方面,教材必须符合就业岗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在共享性方面,教材不仅包括纸质教材、参考书、指导书等,还要包括网络课件、授课音像资料等,并且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其细分为三大模块:其一,基础教学模块。重点教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以生物化学基本内容为核心,使学生掌握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等生命体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相互关系;强化三大营养代谢的生理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适当介绍分子水平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趋向,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医疗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其二,专业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应根据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科学设置专业化知识模块;其三,选修教学模块。如细胞信息传递、生物化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构建基础、专业、选修三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充分发挥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2 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精品课程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是建设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建高职院校教学品牌的必然选择。首先,推广运用框架式教学法。教师应当认真钻研生物化学教材,在新课教学前先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就本次课程的内容给予一个框架式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逐步将教学内容分解,引导学生认知基础知识与疾病、临床、治疗之间的关联;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触类旁通,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临床实例,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脂代谢的知识解释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的原因;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大量引入三维动画,动画游戏等将学生引入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直观地学习,创造一个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转为受学生欢迎的电影模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扩充课堂知识容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紧密结合临床,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内容均与生活及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临床中的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病机制均在该学科中有所体现。所以,建设生物化学精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将教学紧密结合于临床,在讲透生化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和衔接。运用病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对生活中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突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性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结合培养技能型、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需求,在加强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将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贯穿生化实验教学始终。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先做后讲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实验结束,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给予归纳性、提高式讲解,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对实验报告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要求学生按照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而且实验报告的评价,应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客观的科研态度。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而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将成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参考文献

[1] 卢森林,吴丽华,卢世韵.基于高职院校运动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情,2011(39)

[2] 马元春.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第3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

1.创设故事情境

青少年大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实、名人轶事等,很容易使他们溶入故事情境之中,徐徐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性。

如讲 “传染病”这节课时,给学生介绍生物史上发生过的这样一件感人事实;在南太平洋海茂密的热带丛林里,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小岛国----费德希岛。岛上居民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1875年,费得希国王带着家属去澳大利亚旅行。归来的路上王子突然病倒了,患的是澳洲大陆上每个孩子都没得过的传染病----“麻疹”。国王和家属回到小岛上后,由于这里的居民毫无抵抗力,麻疹便在岛上横行无阻地流行起来。很短时间内,小小岛国居然增加了四千多个坟墓,死了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呢?今后我们遇到传染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娓娓动听的故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也造成悬念,学生急于知道答案,为讲解新知识铺平了道路。

2.创设谜语情境

谜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智力的潜在因素。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猜谜语。课堂上,教师适当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谜语让学生猜,一方面寓教于乐,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一种乐学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如讲 “原生动物门”这节课时,先让同学们猜谜语,“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细细看,扭转身子倒着跑”(打一动物)。当老师念完谜面时,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当找到答案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草履虫被烘托出来。同学们很快对草履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3.创设歌谣情境

歌谣语言精练、优美,想象丰富,贴切、琅琅上口,带有诗情画意之感。学生喜爱听,也喜爱传诵。因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歌谣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果。

如讲 “节肢动物门”蝗虫这节课时,先采用歌谣来教学。“蝗虫,蝗虫;象条凶龙。凶龙一过,十家九穷。”同学们的情绪迅速被调动起来,个个议论纷纷,昔日的蝗灾仿佛就在大家眼前。“蝗灾每爆发一次,成片的庄稼颗粒无收,草地被毁。给人类和家畜带来可怕的灾难。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蝗虫?这就需要我们从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学起。”同学们的兴奋点立即转移到新课当中。在他们积极有效的配合下,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4.创设音乐情境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在各门艺术中,最富通感功能的要数音乐,它以独特的音符、旋律、节奏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往往使人屏气入境,由境生情,情感交融,乐趣无穷。

如讲 “生殖”这节课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在悠扬、舒缓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渐渐随唱起来。音乐停止后,教师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曲子?”同学们踊跃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是伟大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能够好好 学习 而不辞劳苦地工作着,耕耘着。可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在母体内形成呢?”本节课把音乐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和谐、庄严、美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德育功能。

5.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录相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知识由静止化为动态,由深奥化为浅显,由抽象化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讲 “鸟类的多样性”这节课时,课前,教师把鸟的挂图张贴在墙壁上,鸟的模型放在窗台上。当同学们一走进实验室看到有的鸟在空中翱翔,有的鸟在陆地上奔跑,有的鸟在水中嬉戏,仿佛进入鸟的天堂。大脑马上兴奋起来,许多疑问随即产生:“这是什么鸟?”“这些鸟的嘴为什么有的、有尖的?”“这种鸟的翅膀这么长,是不是飞的最快最高的鸟?”在同学们质疑问难中,鸟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逐渐暴露,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以实现,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和推理,从中发现和掌握其规律。整个实验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如学完根、茎、叶几章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如下一个实验情境:一个地方因遭受洪涝灾害,水被污染,不能饮用,请你制取少量的饮用水。下一节生物课时,有的同学带来了红薯、土豆等变态根、变态茎榨取的汁液;有的同学带来了甘蔗、仙人掌等榨取的汁液;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在太阳下把塑料袋罩在盆栽的植物上,利用蒸腾作用制取的水。通过这个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利用,并且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

7.创设 “角色”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看。这种模式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干扰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变化。正由“观众”走向“演员”。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争取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4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学生;活动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口头表达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用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和说话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口语交往的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将这种训练常规化,因而十分有必要。

2.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前五分钟演讲”正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后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3.转变观念的需要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它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语文高中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分数,“说”已经被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做法

1.演讲的顺序

演讲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色安排,譬如按学号,按姓氏笔画顺序、音序,按小组内部顺序等。无论怎样安排,都要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做好准备。

2.演讲的内容

不同的演讲内容,对学生智能的锻炼、能力的提高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如按照学校教学计划依主题月开展,譬如欣赏自我、关爱自己、凝心聚力等。也可以根据政教处和团委安排的主题月进行,譬如文明礼貌伴我行、缅怀烈士,奋发图强、一颗红心跟党走等。也可以让学生从规定的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演讲,如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身边的事情发表看法等。也可以依据最近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演讲,譬如发现作文写作中缺乏素材,就开展“名人传记我来说”活动等。不管是自由演讲、主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演讲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吐字清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课前演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发言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能做到吐字清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

还有就是要一定要脱稿,一定要评价。要求学生演讲时必须脱稿,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演讲后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演讲完后,对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要及时进行适当讲评。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评讲重在鼓励,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从而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4.评比反馈

虽然演讲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都有及时的评价,或表扬,或指出不足,但是定期举行活动、进行反馈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一般每一学期举行一次班级故事会或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也有重要意义。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的作用

1.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节语文课前的学生演讲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2.提高了学生能力

第一,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前五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前五分钟活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有效抓手,教师在活动中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充其量是导演。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精彩瞬间,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春.语言交际[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5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1、开展实验课说课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1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加上实验课时少,教学质量也一直不高,有些学校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教学,因而将所有的实验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让学生看看了事,更甚者少数学校根本没有实验课,而是为了应付高考采取“集中做实验”、“黑板上讲实验”、“组织背实验”等等做法,这些势必造成了现在中学生动手能力普遍偏低,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每一个实验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准备,而且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本能。开展实验说课活动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实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新教学大纲的颁布,实验课时数大大增加,给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作进一步的修改,增加了模拟实验、制作模型、搜集资料、调查等。在这些实验中。绝大多数是以往未做过的,而且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比较多的探究型的实验,这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以往“教师拿着本子讲实验,学生看着黑板做实验”的做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根本是行不通的。而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讨论、交流、解决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经验的途径。借鉴课堂教学的说课活动,笔者认为实验说课活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

1. 2可行性

近几年,由于以“说课”为形式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与普及,大部分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说课技能,也提高了课堂设计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广大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实践教学理论。这些都为开展实验说课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实验说课活动将是对说课活动的另一层次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与发展,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融合。

2、实验说课活动内容及模式

2. 1实验说课内容

说课内容是指说什么的问题,它是说课活动的核心。内容的完整与内容的处理,能体现出说课的技能、知识水平和学科教学的专业素质,也能直接关系到说课活动的质量。由于高中实验课时和课型的大量增加,但实验教学的相对落后,这些都给实验说课活动提供更大发挥的空间,更广探索的内容。实验说课活动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实验说课模式不能和课堂教学的说课模式一致,它得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特色,因而要突出实验设计、学生实验效果评价、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可以有“三说”、“四说”或“五说”等一般模式。

2. 2实验说课模式  “三说”这种说课模式是把说课的内容分为:“说实验”、“说设计”和“说过程”三个部分,在“说设计”的时候,结合说评价的设计和依据,在“说过程”的时候结合说本实验的优势或特色。使用这种模式简洁明了,容易抓住和突出说课的重点,容易把握说课的时间及说课的完整性,但会在说设计、说过程中理论依据不易结合,设计思路及程序容易说不清楚等毛病,应该注意避免。

“四说”的说课模式比起“三说”,主要是把“说评价”作为独立的内容分开来说,这样会使说课时思路比较清晰,从而也突出了评价的作用,使说课内容更具可操作性,更容易达到与实验教学实际的结合。笔者比较赞成采用这种说课模式。

“五说”这种说课模式主要考虑到说课的形式,如果是课前说课就再增加一项“说特色”的内容。如果是课后说课就增加一项“说效果”的内容,来总结经验,完善不足。这样可以使说课活动具备反思性教学的功能。总之,模式仅仅是提供一般的说课思路,而具体的说课活动中可以灵活、创造性地应用。

3、实验说课活动的几点建议

第6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 本科生 就业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Promoting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s' Employment

ZHANG Fan, SHI Fengyu, ZHANG Rui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wide environment,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dilemma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rough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development, full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ry to solve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ways and means

1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偏离。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筹统分”转变为“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两个导向,但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内容的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规模上的不断加大,并没有对经济转型和社会需求变化做出有效的回应。从《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我们看到在2012届毕业生中,受雇全职工作的人员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相似度最低的为农学为53%。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已脱离社会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2)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对学生择业的指导能力不足。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当下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如下原因。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学习投入较多,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明显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且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之受社会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充足的准备、对于职业定位也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致使在择业的过程中屡遭碰壁,饱受打击;再有,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严重不足,学生无法获得科学的引导,也是导致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

(3)就业期待过高与择业心理准备不足。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毕业生欢迎的工作仍然是机关事业单位。虽然民营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作为绝对的用人单位,聘任了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但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无奈的选择。报告还显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50%。很多学生毕业后争相前往大城市里收入高、职位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企事业单位,造成就业“扎堆”现象严重。另外近年的“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把时间的重心花费在公务员考试上,减少了择业上的投入,很多人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也失去了择业的最佳时机。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现在很多学生缺少的,或者是对于就业有过高的心理预期,或者是缺乏自信心,不敢正视就业困难和面对现实,存在着过度恐惧、自卑、焦虑等心理上的问题;影响了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思想和具体行为,从而产生了人为的就业难。

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2.1 学校要进行教育改革,积极转变生物科学专业目前就业形势

(1)调整学科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接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课程的设置应当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跳出“十八般兵刃、样样稀松”的怪圈,改变教学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和方向,从而避免盲目追求精英岗位的不良心态的产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与创作性,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目前学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可是学生们对于这种形式是非常不感兴趣的。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及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生物科学专业及所处时代特点,依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职业奋斗目标的不同,教授各自的学习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就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途径、创业环境、创业素质、创业风险、创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创业指导。

(3)强化就业的心理干预,理性面对工作。双向选择能够使一部分学生选择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而有一些学生的择业期待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有的工作可能和自身所学专业对口但工作城市不理想,有的城市很优越但工作的相关待遇又不尽如人意。针对如此情况,学校、教师要教育毕业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使学生认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况且小城市及相对落后地区更加注重人才,作为当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应志当高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线工作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很多有作为、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多数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前的教育和指导,努力减少毕业生在择业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使毕业生们以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择业,充满信心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2.2 提高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学生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规划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结合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及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确立好自己大学中的长短期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准备考研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外语的学习上下功夫,并主动参与到任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逐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准备毕业即就业的同学可以结合社会需求及行业特点加强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自学与所倾向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还应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课余文化活动,锻炼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编著.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8.

第7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提升 物理 效果

随着技工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课程的难度、深度都根据企业一线岗位群的技能需求不断加大。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技校生的基础素质不能相应地支撑起专业课程的学习。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技校一年级时没有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使得其进入专业学习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技工院校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课作为一门技工院校基础素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技校生相关电子、机电、数控等多门专业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都是照搬传统义务教育的模式,物理教学也不例外。但传统义务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其培养目标就是中考、高考获得高分,这种模式造成的“高分低能”弊端,使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摒弃,但在许多技工院校却仍然在沿用这种僵化、滞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课时安排不科学

目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加大专业课程的建设力度。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基础素质课程的作用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技工院校学制较短,一般只有2年至2年半在校学习时间。

其中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又要占用一定的课时,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在课时安排上向专业课程倾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内容就常常绞尽脑汁,尽可能地利用好45分钟课堂时间,甚至占用自习时间。但即使这样,还是捉襟见肘。

3.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薄弱

由于基础课程在技工院校越来越处于边缘化地位,课时数、课时津贴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物理专业教师纷纷转行到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坚持物理教学岗位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

而技工院校相比普通中学待遇偏低,师范院校的物理专业毕业生也不愿来技工院校任教。这就导致很多技工院校的物理教师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并是导致技工院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提升技工院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分析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此要提升技工院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充分认识到基础素质课程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基础课程教师的待遇,使物理专业教师安心本岗位教学;又要大胆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鼓励在岗教师继续进修、培训,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新鲜血液”,保持整个物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合理定。

2.科学确定课时比例

在课时有限甚至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笔者以为,在课时的安排上,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各专业的物理课时。

对于护理、文秘等专业,课时安排以完成基础素质培养即可;对于电子、机电等专业,则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难度,安排相应的物理课时与教学内容,这样就做到了既保证了素质教育,又做到了专业针对性。

3.激活物理课堂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技校生感到物理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激活物理课堂是提升技工院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与关键。

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做好了演示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对后期的教学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弹力课程的讲解就用扎头发的皮筋来讲弹性形变。

其次将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难以想象的过程或空间变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制作小发明。对于班上一些成绩较好、好奇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做指南针、电动机等相关实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8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初中生物教学方法陈旧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多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运用到新课改中。很多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听,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较差。

生物教学是需要做实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多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学生模仿,教师主要是讲解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目的,忽略了生物实验的操作性,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能动性没有得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生物学习。

2.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为了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变。主要受到新课改的影响,生物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生物知识点的增加、难度加大都会影响生物教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也要有所改变,实验教学的难度加大,要求教师要对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操作等过程进行明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但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的认知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时生物实验的难度大,会导致教师难以让每个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学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会自主合作式探究的方法。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解答问题,新疆的葡萄为什么甜,主要是受到长时间的日照、糖分的积累使葡萄更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生物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找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课程的安排。把枯燥的内容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不同板块之间相结合,注意课时的安排,明确教学的目标,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讲到“遗传定律”一课时,要让学生先了解D/d,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的区别。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遗传定律,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建立生物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实行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可以是师生互评,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意见反馈知道学生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好处,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加强对自身实验能力的训练。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

学生在学习完生物知识后,就会对教学中的问题有所反馈。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机制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体差异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把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生物原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满足新课改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3):88.

[2]刘凯峰.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46.

第9篇:生物科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物流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68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伊始,就以其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展开方式受到各界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以学生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和衡量依据的教学形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呈现出很强的服务社会的特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中的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同样层出不同,其中电子商务物流作为重要的交叉学科出现,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1 明确电子商务物流的存在价值

想要切实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教学有效性,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必须加以明确。尤其是对于此类边缘性应用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只有明确了电子商务物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环境和存在意义,才能够明确教学的目标,也才能选取正确的教学形式予以展开。

在实际社会工作中,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意义在于确保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有效落地环节。这种情况下的物流,其工作重点不仅仅在于保证相应物资流动的效率,更重要在于物流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必然会成为电子商务整个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电子商务后续环节出现。综合当前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以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物流在向电子商务物流演变的过程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首先,在信息环境之下,物流活动能够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数据环境中,比较经典和成熟的技术手段包括条码、射频以及GPS等相关技术在内的众多物流技术簇,能够将处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物资状态和行程等特征信息转化成为可读性较强的数据,并且实时反映到网络之上,供参与电子商务的双方获取,这种状态信息对于加强电子商务可靠性和透明度等方面都有帮助。

其次,对于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发展状态看,突出的两个领域即为淘宝C2C以及常规的企业性B2B形式,同时也不乏其他多种形态的电子商务。对于电子商务和物流整体系统而言,存在两个方面突出问题,其一在于电子商务在操作层面的不透明,加剧了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不信任感,从而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之一;其二则在于电子商务本身需要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买卖双方的行为进行规范,而物流信息以及相关数据,正是对电子商务实现有效规范的重要依据和手柄。

2 从实践出发提升电子商务物流教学活动有效性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物流教学活动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目的性。信息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日千里,高校教师身处校园环境之下,必须时刻关注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整个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知识体系,才能确保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其走上工作岗位,在电子商务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结而言,切实提升电子商务物流教学活动有效性,可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2.1 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高职阶段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明确地指向其毕业后的就业活动,因此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就无法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必须打破旧有理论格局,在为学生展现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相应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从物流角度看,应当发现当前超市就是一个常规物流仓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大部分的物流技术都能够予以实现,并且有效数据化。电子商务物流,就是应当将学生所熟知的网购电子商务流程与物流系统相结合,以网络作为平台,实现数据的融通。这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的落地,更是相关理论的落地过程。

2.2 深入发现需求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能否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组织中存在的某种需求,实现其自身价值。对于电子商务物流课程而言,就是需要学生熟悉物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需求,只有在准确获取到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找准自身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与社会中的实际需求相契合,稳固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当前不仅仅物流呈现出服务于电子商务的极强特征,相关信息数据化趋势明显,实时数据获取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实际存在的需求,电子商务也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众多物流数据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中,这不仅仅对电子商务过程产生新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推动着电子商务不断向前发展。

2.3 把握发展脉搏

想要实现有效的高职教学,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提前量。市场的进步总是先于高校的教学而出现,因此毕业生常常会在初入社会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或多或少地存在落后的尴尬局面。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当前社会行业发展特征,为学生指明方向。

3 结论

高职环境下的教学,以实用性作为主要特征,电子商务物流的课程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在兼顾理论传授的基础之上照顾到实践特征,尤其是涉及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发展速度之快,常常令人瞠目。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只要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对发展的方向保持警惕,教师就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将来发展的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李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2]吴健,唐志英,田亚娟.对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电子商务,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