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布局规划与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布局规划与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1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

近年来物流配送行业迅速崛起,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物流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物流系统的建设中,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建设最为重要,不公因为工作量大,投资数额也大,更因为物流配送中心是货物的集散地点,是物流系统的中转站,对物流配送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过程中,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

1物流配送中心相关概念解析

1.1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概念界定

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国家标准定义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同时国家标准定义与对物流配送中心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主要为特定用户服务;有健全的配送功能;信息网络完善;辐射范围小;品种多;批量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1.2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功能及作用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的物流配送行业的产生和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产生是由市场决定的,具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结算、需求预测、物流系统设计咨询、物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了物流配送的整体成本,包括进货、采购、检查、入库等方面产生的费用成本,同时减少了各分店的库存,降低了库存面积。除此之外,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支配物流业,使物流作业达到经济规模,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2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要素

经济、自然、政策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物流配送心中的选址造成影响和制约,所以在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上,要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并且还要运用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建筑学的角度上来看,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地点一般会考虑周边交通、市政条件、土地条件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2.1场地选择条件

物流配送中心是货物的集散地,每天都有无数载重货车载着数量庞大的货物进出物流配送中心,所以要求既要交通运输便捷,又要有足够的场地面积,因此一般建在城市的郊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首先要对地块的地质承载力进行考察。要严格考核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考察场地的土层和岩层分布是否均匀,以免因承载力不够,发生地面沉降等事故。

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物流配送自身的特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要与物流配送的规模相符,一般来说,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在占地面积方面为150~300亩,有些物流配送中心是单层库园区跨城市道路的结构,占地面积要大一些,最多可达到500亩左右。建筑单体的占地面积也比较大,这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物流货品集散效率。

2.2交通区位

作为物流作业的集中地区,配送中心一般建设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在一起的地区,配送中心区域内的交通要高效便捷,便于车辆快速进出,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业的发展要求。

在物流配送中心进出的车辆多为大中型货车,特别是在靠近港口码的位置,还会有大型的集装箱货车进出,因而对周边道路的运输承载能力要求极高,周边道的运输承载能力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道路宽度、中间是否有绿化带等。

3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布局

3.1功能分区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布局,要按照功能不同进行分区,主要分为管理、库存和后勤三大功能区,管理区包括办公楼;库存区包括分拨包装区、加工配送区、仓储区和露天存贮场、停车场和货运站;后勤区主要包括职工宿舍楼、宾馆、动力站以及其他服务设施区域。

3.2布局模式

在设计规划时,一般情况下管理办公和后勤部分功能区域相连,均安排在园区的入口位置,而园内部则建设成库房和装卸场地。

由于库区面积、地块形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对于小于10公顷的小型单层库,多采用两边库房,中间装卸货兼行车通道的沿长边方向局,这样的布局与称为“对抱式”布局。

虽然对这种布局方式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也便于管理,但由于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体系,在日常使用上,会发生车辆相互干扰的情况。而且由于除两个出入口外,外部多是山墙面和库房背面,与城市道路界面的连接会受到影响。所以外向的“鱼骨式”布局方式成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普遍采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将行车主路和装卸货区域连接起来,双面库的建设使连接外部的道路多边装卸货场地,无形中使城市道路的空间范围得到扩展。

4结语

通过物流,对资源进调动和运输,互通有无,使人们的生活资源日益丰富,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做好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工作,是保证物流行业顺利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做好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布局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是保证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正常功能,促进货物快速集散,推动现代物流行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安梅,王煜,刘广义等.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规划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1-2,6.

[2]夏江雪.城市家具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3]沈王仙子.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规划[D].南京理工大学,2012.

第2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区域类型、布局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天津市“双城双港”战略的实施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推进,滨海新区正在由原有的产业功能区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综合性城区转型,并将逐步构建“多中心、多组团”城市地区的布局模式。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服务设施是滨海新区转型期的建设重点。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人口发展与分布特征,编制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是指导基础教育设施科学合理建设的主要保障。规划编制内容涵盖了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和附属教育培训机构等。

1 滨海新区基础教育设施现状问题

近几年,新区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设施,全力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滨海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滨海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随着示范镇新农村的建设,各乡镇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有了极大提高,达到了天津市居住区配建设施要求。经过政府多年的投入,中小学在数量和布局上基本覆盖了现有居住区。截止到2011年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253.66万,高中23所、初中44所、小学85所、幼儿园97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行政事权划分的相对独立性,导致各区在民生设施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殊要求。规划应当通过对特殊矛盾的分析,制定规划方案,具体解决各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规划在现状问题分析中,按城市的不同区位和发展时序,分老城区、新建区和村镇区三种区域类型进行总结,以便在规划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1老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

这一区域类型的特点是学校配置相对完善,教育设施在服务半径上能够基本覆盖,但是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存在用地规模不足,没有空间发展余地等显著问题,如图1。在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如下:

①学前教育

老城区的国办幼儿园数量较少,分布也不均匀,部分学校由于规模较小,超班额问题严重;大港油田等企业办幼儿园数量和布局相对合理,基本可以满足居民求学需要。

②小学

老城区的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学校的分布与人口密度一致;但部分小学的建设规模较小,配套功能设施不齐全;由于师资力量不均衡,像浙江路小学等学校超班额现象较突出。

③中学

老城区的中学布局基本合理,可以满足居民就近入学的需求;高中用地规模充足,初中部分学校规模不足,设施配套参差不齐。

1.2新建区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

新建区指的是城市新开发的地区及大片更新改造的地区。滨海新区设置了9大新建独立功能区,包括北塘、生态城、空港、东丽湖以及响螺湾、于家堡、大沽地区等。教育设施由各功能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新建的功能区(如空港、生态城等)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相对超前,在用地和配套设施上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功能区内居民的需要,参见下表。

表1:新建区部分中、小、幼学校情况一览表

但在滨海新区的新建区中,还存在一类区域——拆迁改建区,这个范围内的特点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小区逐渐增多,但是教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短缺,大部分学生依托老城区入学,给老城区学校带来很大压力。如大沽、工农村等区域的老学校大部分已拆除,新规划的学校却尚未建设,原地区的学生被分流到老城区的学校就读,造成了部分老城区学校超班额运行。

1.3村镇区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镇区指的是目前涉农的街道、镇、乡等。村镇的学校主要依托村庄设置,在布局上较为分散。

①学前教育

村镇区的学前教育大部分以民办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学前班为主,且分布不均匀。

②小学

村镇区小学布局依托现状居民点,基本满足需求;示范镇中的小学建设规模基本符合规范;部分村里的小学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齐全。随着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移动,导致生源减少的效应在村镇区显著。

③中学

初中布局基本合理,在硬件建设上基本均衡;高中在村镇区分布较少,村镇区的学生均需到城区就学。

1.4滨海新区基础教育附属机构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教育附属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教师培训机构具有教育行政部门办公、以及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成人教育、考试中心、电教中心、信息中心、教育督导等功能;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的实践基地和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教育基地。

2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原则与策略

按照现状分析的问题出发,对老城区,新建区,村镇区提出不同的布局原则及发展策略。

老城区---整合资源、提升水平

由于老城区的学校建设时间比较早,对于规模较小、设施不齐全的学校,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周边用地适当改扩建。对于周边用地紧张的学校,则进行保留,适当提升硬件水平,争取全部达标,起到示范的带动作用。

以核心区老城区为例(见图3),新村和新港地区的学校伴随居住区的建设布局已相对均匀,但部分学校由于建设时间早,规模较小,学校周边用地也已建设成熟,改扩建难度很大,可结合相邻新河和新港船厂地区拆迁改造规划设置规模较大、设施较齐全的学校,以缓解老城区的就学压力。

解放路商业区是滨海新区现状商业中心,根据其最新城市设计成果,远期将拆迁部分住宅,从而达到扩大商业规模的目的。伴随原住宅的拆迁,居民也会减少,专项规划将拆除一中心小学、七幼和十幼等学校,以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作为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由于区内有大量在天津投资或工作的外籍人员,因此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使得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机构发展向国际化发展,呈现出高端与多样的发展模式。开发区内基础教育特点是国际化、建设超前,在专项规划中对开发区内的现有学校进行保留。

新建区---统筹协调、同步建设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新建区的学校要开拓创新,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政府为龙头,各功能区管委会为主体,建设学村试点,最终形成基础教育设施与新建区同步建设。

以中部新城为例(见图4)。中部新城规划定位为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宜居新城、创业新城、活力新城、生态新城,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60万居住人口。专项规划将其划分为6个组团,学校布局结合近远期用地开发设置,同期配建学村1处。学村作为新建功能区的先期配套设施,具有几个特色:

(1)高标准、示范校区,政府开发建设;

(2)集中建设,中小幼齐全,带动地区发展,解决前期配套;

(3)配校车,食宿等,解决周边稍远地区,扩大服务半径。

村镇区---均等化布局

所谓“均等化”并不是完全的平均,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地域分布的角度上看,均等化应是维持所有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低于某个预定的基准水平,以保证居民基本的机会平等,不因其居住经济条件落后而受到损害。均等化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村镇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的均等化应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地区优质学位的集中相结合,以优质学位促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的推进来增大优质学位的覆盖人口范围,从而最终达到绝大多数居民能方便地均等化享受高质量基础教育设施的目标。结合示范镇规划及村镇体系布局,适当整合、集中各类学校,原则上不再在乡村地区增加学校数量,但应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全面达到建设标准,并考虑校车等后勤配套扩大学校的服务范围。

具体来说,幼儿园应符合人口分布特点,按照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在街镇所属村开办分园,全面推进标准化农村幼儿园建设;小学:原则上不再在乡村地区增加小学数量,远期应逐步将小学生集中至示范镇就学。小学应在交通便利的位置结合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学校主入口附近100m以内应设公交车站;中学:原则上不再在乡村地区增加中学数量,远期应增加农村地区中学生寄宿比例,逐步将中学生集中至示范镇或城区就学。

以南片区村镇区为例(见图5)。南片区的中塘镇与大港城区接壤,紧邻大港石化基地,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是大港重点示范镇。在专项规划中,对中塘镇的新建学校适当扩大规模,整体提高硬件水平。对于太平镇、北抛村、徐庄子和窦庄子等现状村镇的学校,近期采取保留并适当整合、集中,远期根据滨海新区示范镇规划及村镇规划,结合居民点布局合理配置学校。

3结论与启示

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必须提前做好规划,迎接城市转型期的挑战。现状分析是编制规划的前提条件,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也不例外。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首先要进行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按不同区域类型分析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其次,制定合理的布局原则与策略,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建区建设及村镇区迁村并点等配套设施的布局,解决现有学校空间布局的主要问题,同时与控规结合,落实新学校的规划用地,最终真正合理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剑锋.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发现与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7(2)

[2]陈武 张静.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为例,规划师,2005(7)

[3]胡永红 李莉.从基础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引发的思考,2006中国城市规划论文集,2006

[4]初云宝.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规划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5]王悦.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山西建筑,2009(1)

[6]张京祥 葛志兵 罗震东 孙姗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_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城市规划,2012(2)

作者简介

邢燕,女,1982年5月,硕士,天津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第3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 规划 功能布局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热潮,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一项工程,所以物流园区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工作要符合市场定位、区域需求定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园区成功建设的必要前提。

一、 国内物流园区(中心)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仓储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数量多,发展迅猛,有“圈地”嫌疑

2006年到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数量翻一番,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会有很多优惠性政策,所以一些单位可以低价将土地拿下来,但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物流园区为由申请用地,实属是想圈地。

2.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多,为了方便园区本身的自己需求,各园区在建设的时候功能很齐全,与园区辐射区域重叠,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衔接好区域内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将是一个突破口。

二、规划设计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园区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流园区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园区技术、效益、商业、环境等进行多方面研究论证,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可行依据。第二阶段即中期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分析园区现状及需求,同时考虑规划区内交通及区位环境,确定园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具体工作包括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物流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物流园区的初步设计。最后一个阶段为物流园区的正式建设以及后期的招商与运营。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对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指导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空间、人员、设备,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操作周期,为区内企业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

三、物流中心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影响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工业、农业、商业、住宅布局规划;

2.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干线、多式联运小转站、货运站、港口、机场布局现状;

3.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与布局,物流中心选址不合适,往往会在主干线通道上造成交通阻塞、运距过长造成能源浪费、车辆空载率高、调度困难等问题;

4.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应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城市交通阻塞、物流中心选址,而且涉及到筹资组建与运营以及运输经营集约化等综合问题。

四、物流园区(中心)平面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平面布局规划对未来整个物流园区各个功能的运作效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设计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的设计(其中包括货物集疏运区设计、加工配送区设计、仓储分拣区规划设计、行政区规划设计、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等)、交通组织的设计、景观绿化体系的设计等,同时从园区内部角度考虑需遵守依关系密切程度布局原则,关系密切的功能区要尽量紧邻布局;还要遵守尽量减少园区内交通流量设计原则、功能扩展及互换原则、土地可扩展性原则。

五、 结论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推进型产业,无疑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热火朝天的物流园区建设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有效的避免陷入物流规划困境,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将成为摆脱困境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快速的进行,现阶段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越了乡村人口,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累累硕果。在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过程之中,农村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发展农村公路网,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也因此受到国家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规划,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年的路网方案,继而确定规划期所需要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以此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路网规划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交通部颁发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的相关规定中指出农村公路具体是指实际生活中的县道与乡道。这是我国道路规划中级别最低的一级,但是乡村道路在我国道路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部颁的编制大纲,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包括概述、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及发展目标、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安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价、问题与建议等七大部分。

前文已经指出,农村公路主要分为县道公路和乡道公路两个部分,因此在具体的布局和规划中也应该按照县道系统布局和乡道系统布局这两个基本的层次进行规划。这里的县道系统主要是指对于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政治沟通有重要意义的交通要道,连接县城与各个乡镇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市)道的县际间的公路系统;乡道体系主要是指乡镇中主要的经济、行政服务公路,以及县道之外的乡镇间与乡镇内部的公路系统。在具体的规划与设计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道与县道的相互协调,最终使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合理科学。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

2.1公路网布局方式

农村公路网的布局方式和传统的公路布局方式基本相似,主要分为网式、放射式、条形、树杈形、扇形等类型。在实际的设计规划之中大多采用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因为方格式的公路设计更加有利于建筑和市区的规划,使整个公路体系与城市体系浑然一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交流。但是单一的方格式公路又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地方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因此可以让方格式和放射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让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科学规范。

2.2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层次结构确定

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运输,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的公路可以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的规划之中一定要注重层次结构的确定,只有充分的注重公路的层次问题,才能是农村公路更加有效的为我们服务。针对乡村公路网可以进行以下3个层次的规划:

第一层次,农村公路主干线,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干线,对于整个农村公路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这些干线在行政等级上由国、省道和部分县道共同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由高速公路以及一级、二级公路所构成成。

第二层次,次干线,这类公路主要是由乡镇之间和比较重要的村落之间连通的公路组成,其行政等级方面一般是由县道和部分乡道共同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一般由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构成。

第三层次,一般公路,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普通的公路,是保障农村各个区域间有效连通的基本公路,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村公路网的覆盖面,其政等级是乡道;技术等级是三级和四级。

2.3确定农村公路网规模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农村公路网的规模,这里的规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路网总里程的确定,另一方面就是农村公路网中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在实际的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规划与设计。在具体的操作之中,既要有效的控制公路网的总里程,让整体的公路网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要科学的设置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各种等级的公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节省国家资金。

结论

要想实现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就必须重视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应用科学正确的规划方法,对我国农村公路网布局进行规划,以此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本文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对于我国农村公路网的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字:工业企业;规划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建筑规划设计不再仅仅被当作旁系看待,在如今大学的专业课程里,也有了专门的工业建筑设计的身影,人们对企业的规划设计的认识也不再是种几棵树、载几朵花了,而是有了更全面的概念。做好工业企业规划设计与建设,不仅可以科学的用地进行有效的规划使用,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并且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

1、规划目标

根据对厂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性质、规模、污染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并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 厂区的布局包括整体功能的划分、用地种类的选择、各类用地比例的确定和用地布局等方面。 厂区规划中对空间的布局是重点也是难点,工业区有些未在初始时科学统一地进行规划,没有将产业与空间统一考虑,导致发展定位不明确,厂区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功能布局不尽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大小往往和实际建设中对用地的开发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地块过大造成企业不完全利用使空间浪费,地块过小使用起来不方便,且投资效益低。合理空间布局是园区规划的关键。

2、设计原则

(1)生态性。要对工业区的环境有充分考虑,注意煤炭等物质的燃烧、有害气体浓度等问题, 选择树种时应当把抗性强作为其首要考虑因素, 提高企业防爆、防火、防污染方面的安全系数;

(2)人性化。在考虑到职工的休息时间,有合理的安排, 满足职工的休闲需求,造景时应以以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为主,树种的选择、搭配、布局应当坚持乔灌草三者相结合,通过增加绿量和合理配置来创造优美环境;

(3)特色化。进行绿化时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体现时代特色,以适应现代企业形象的塑造。

三、工业区的功能划分

工业区的功能区应包含几个方面:生产区、服务区以及居住区。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生产区

生产是工业区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它是园区发展的动力。在规划时要注重它的位置、规模、交通条件等。生产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兼有仓储等功能。

在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生产区满足各企业生产的需要保证各企业的正常转,并应考虑之后的发展,预留用地;生产区应保证内部道路通畅,并与园区外的道路合理衔接,园区内部道路通畅;在生产区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其满足生产需要。

2、服务区

服务区是工业区的中心,它担负着园区综合管理的功能。在服务区一般设置管理中心、金融及信息中心、商业服务设施等。

服务区的位置应符合其对整个园区的服务半径要求,且要考虑园区不同阶段发展对它的要求,要与用地发展方向适应,并在布局上具有灵活性,为之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服务区的规划应注重功能完善、环境优良、交通便利这几点,通过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等表现出其特色。

3、居住生活区

居住生活区主要是承担园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居住的功能,此片区一般应包括住宅与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它的要求应有以下几点:

住宅区要单独布置,要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且其位置要利于居民出行,交通便利;居住区的住宅应有适合不同类型员工居住需要的多种类型,如低层、多层,普通住宅、单身公寓等;园区居住片区在规划时要提高规划标准,在设计时注重其质量以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在居住区设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 四、空间布局的原则

1、空间布局与循环产业链相互耦合

厂区中企业的布局不应是简单地拼凑起来,而是应该依据产业链,将企业的类型、规模都要互相匹配,将空间进行优化组织,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相互间资源能量传递的浪费,成本降低,同时也可改善环境。

2、降低使用能耗,提高经济效率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大,在我国其比例达23.62%。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现状、问题及调整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且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与城市其他建设用地间的矛盾,紧凑布局、节约用地应作为园区规划须达到的目标。

3、弹性布局,可持续发展

园区在最初规划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要适应企业的变化需求。工业区中的中小型企业在处于发展阶段时,会出现不断发展壮大,扩大投资的情况,但是企业的每一组成部分对空间的要求又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在规划时采用弹性空间布局的思路。

五、空间布局模式

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到工业区的内部空间结构主要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三种空间类型组合而成,园区的内部空间组织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上述四类空间的配置与组合,园区内部空间结构也是上述四类空间组合关系的映射。因此,以下的功能布局模式也是针对这四类空间来讨论的。

1、集中型

集中型工业园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是围绕服务空间展开布局的。服务功能处于园区中心位置,可以更好地辐射到各企业,发挥各自的作用。且这种布局,可以有利于形成创业园的中心,营造园区特有的面貌和氛围。但是这样的布局容易造成服务空间生长余地过小,很难在园区成熟后有所调整,但是园区随着成长,对服务空间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与生活,抑制园区发展。小型的创业园区一般采用此种类型。

2、组团型

组团型布局的园区是以“服务空间+生产空间+居住空间”为单元,根据基础环境和园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布局,。这样布局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创业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园区因每个组团内部都有全套完善的各项功能,初期投入较大,而且易造成一些功能的重叠空间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这类型园区要注重各组团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3、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是集中型和组团型的综合,既有集中型的服务居中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又具有组团型发展的弹性空间,当然,也同时具有两者的缺点。

这类园区适合规模较大、地形条件限制较少的园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工业生产的纲领和工艺流程,以及相应附属生活设施的要求;要对业主有深入的了解,对其企业文化、所处地域特点及产品特性有充分了解;要掌握好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加以融合,不能单一着重于规划,也不能单一着重于建筑;另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人们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地去工业化或过分地公用建筑化,这样容易导致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空间的浪费、同时,还得充分尊重工业园区周边原有的自然条件,相关规划设计要尽量做到少破坏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 红. 工业企业绿地系统的建设[ D]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 马海英. 现代化工业厂区环境景观设计与研究[ D] .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3] 钱健,宋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杨守国著.工矿企业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李跃军1 色彩灌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选择及布局[J] 1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30( 2) : 83- 841

[6] 刘文军,韩寂著.建筑小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7] 刘永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科技出版社,2006.

第6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规划 ,城市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should star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its unique city concep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ity a few, that is, ecological, human nature, and the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thus make the designers in the city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itable design concept grasp, have unique solutions.

Keywords: planning,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型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

2 人性化的城市

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改造环境,享受自然。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总体布局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为人类服务时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产物,在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首先应该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特别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地域特色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其中,自然环境的特色包括与众不同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与众不同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特征也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以泉州为例说明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如何进行规划。茶文化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泉州的茶文化,也是一面反应寻常百姓生活方式的镜子。茶文化是应交往需要而产生的活动,喝茶活动几乎渗透到泉州人民生括的各个空间:家庭、办公室、酒店、茶室等等,已经成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泉州市的规划与设计其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

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城市会因为创造者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自身条件优势来发展个性,是对规划与设计者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提出的要求。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等条件,区分优劣,取长补短。

因此,博采众长,重点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参与竞争的出路,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4 历史文化古城

城市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我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落实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对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应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非常明确的指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区域、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范围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最后,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的策略:

第一,科学规划,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着眼全局,在整体范围内进行部署和安排,在空上和时间上对整体进行协调,以期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必须设计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规划。要想协调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为主要依据。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目标,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以城市定位与发展为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

第三,规划要留有余地。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丰富的历史积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沉淀。但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也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城市

的规划和设计很难也不可能做到一步就位。因此,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时应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47.

第7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机场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长,机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国内机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机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按照估价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共新建机场82个,迁建机场26个,改扩建机场109个,除此之外,开展36个机场建设前期研究。随着机场的容量日益饱和,很多机场搬迁,第二机场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民航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体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机场的规划和设计成为了机场建设的重中之重。

1 机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紧缺。机场建设根据地区的人们需求和发展需要,一般规模较大。特别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本来土地资源就很紧缺,很难规划出一大块用地用于机场的建设,加上航空公司越来越多,对机场的发展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机场规划中土地资源紧缺成为了机场建设规划设计的难题。

(2)机场布局规划问题。机场的建立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完善运输服务体系。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服务,而旅客是服务的最终体验者。机场是为旅客提供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机场为航空公司创造空间和服务条件,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但是,目前一些机场的布局规划中,靠近候机楼的位置一般作为机场预留用地,或者成为了商业开发用地,机场的直接用户航空公司基地则被布置在整个机场的边缘位置,机场的布局规划存在很大问题,机场没有考虑航空公司的运营需要,将航空公司基地设置在很多个分散的地方。很多设施都是从机场的自身商业角度出发考虑设计,没有考虑到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实际需求。这无疑对航空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运输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降低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

2 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机场建设模式

机场建设一般是由地方牵头,经过上级的审核批准才能实施进行。机场建设的负责部门是机场建设指挥部,这一部门是与机场建设公司属于相同性质的机构,其具备对机场建设统筹、协调的职能,但是,很多时候其代表的是机场的利益,很少从航空公司的利益角度出发。所以,机场的建设模式会直接影响机场和航空公司利益出发点的问题。

2.2 机场建设理念

近年来,机场建设大多数从机场的经济利益、经营管理角度考虑,从布局规划到机场设计都是以机场发展规模和投资加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没有把航空公司和旅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机场建设通过扩大规模,增加自营资产,规模太大,场地使用集中,使得很多地方被闲置,发挥不到其建设的作用。

2.3 机场建设的经营管理体制

由于机场建设的出发点是从利益角度出发,所以,机场建设不仅要考虑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还要加入到市场经营竞争中,从自身的发展的角度着想,面临着建设和经营两方面的问题,使机场建设的经济利益性远远大于了公益性。《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曾指出,“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确立航空公司的核心地位,建立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协调发展的机制。深入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机场公益性质。” 机场建设经营管理不应该依靠机场盈利,应该改变其自身经济利益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

3 机场建设规划设计合理性建议

3.1 机场建设合理布局和规划

机场布局和规模必须与国情、国力相适应。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是搞好机场建设、发展民航运输、发挥其投资效益的前提,针对我国目前机场建设现状,布局上仍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在一、二线城市,机场密度大,机场数量超出了旅客的需求量,机场距离过近,影响机场效益的发挥。除此之外,机场的建设规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进行规划调整,合理的布局,适度控制建设规模,使机场建设发挥其效益和作用。

3.2 增强公益服务功能

机场建设应该从公益性角度出发,以航空公司的运营需求和旅客的需求为中心建设,应该淡化其机场经营管理的利益性和竞争理念,机场建设定位应该从利益向公益转型,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机场建设的财政支持,为机场定位转型提供经济基础,使机场定位逐渐转型为公共设施。

3.3 区域分工合作

机场建设管理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能够相互配合指导机场建设工作。对机场建设布局和功能性进行合理指导,提高对投资的有效性的重视程度,使社会资本、企业投资在机场建设中充分的发挥着的积极作用。政府、机场和航空公司能够共同参与到机场建设中,从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出发,进行建设工作。

3.4 优化功能分区模式

为了避免设施分散,很多资源不能被利用而被闲置的现象发生,应该优化统一功能分区的模式。分期建设多个候机楼,设立多种功能中心模式,改变之前单一的中心模式,从运输距离和旅客通行距离方面着想,注重机场的核心功能,优化功能分区模式。

3.5 改善航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机场新建、改扩和迁建数量在不断增加,飞行区域在不断的完善,机场航展设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之前航站设施不能满足需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有所改善, 但是仍有很多机场存在航站配套设施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航空公司和旅客的需求,导致服务水平降低。所以,在机场日后的扩建和改造中,要改善航站设施,调整平面布局设计,运用现代化服务设施,提高机场服务水平,满足旅客需求。

4 结语

随着机场建设工程的发展,各地机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机场规划建设过程中,机场规划布局、建设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不仅要转变理念、优化规划布局和建设模式,还应该对机场管理制进行改革,清晰机场、航空公司和各企业之间的各自的定位,使其各司其职,推进机场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谈至明,赵鸿铎.张兰芳[Z].机场规划与设计,2010.

第8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摘 要]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作为园林绿地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对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原则、布局进行了理论探讨, 结合实际, 详细论证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园林绿地; 道路; 规划

引言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 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 疏导交通, 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 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近年来, 园路设计无论是从形式、功能还是铺装材料的应用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园林道路从传统的曲径通幽到现代感十足的直线形, 都在其特定的空间内合理的存在并应用着,各自凸显着它们的优势与特点, 吸引游人进入到园中游览观赏。虽然园路不是园林中的主要观赏景观, 但它在园林景观中却起着不小的审美作用和实用功能。设计美观实用的园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游人, 能够更好的引导人们欣赏园林景色。

1 园路的类型及环境功能

1、1 根据功能分类

1、1、1主要园路:是联系全园, 供大量游人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宽度为3.5~6.0m。

1、1、2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为2.0~3.5m。

1、1、3游戏小路:主要用于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的到达园林的各个角落,俩人走1.2~1.5m, 单人0.6~1.0m。

1、2 根据结构类型分类

1、2、1 路堑型。凡是园路的路面低于周围绿地,道牙高于路面, 道路排水。

1、2、2 路堤型。道牙靠近边缘处, 路面高于两侧地面, 利用明沟排水。

1、2、3 特殊式。如步石、汀步、蹬道、攀梯等。

1、3 、 园路的环境功能

1、3、1组织空间, 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 同时又通过道路, 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 而且是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 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 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意图, 序列传达给游客, 给游客引人入胜, 渐入佳境的感觉和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 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园路是游客的导游。

1、3、2组织交通

首先是游览交通。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游遍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 深入各个景区或景点。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 集散和疏导。近年来随着离休和退休人数的增加, 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 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5%~0%, 老年人占总数的60% ~70% 。因此, 公园规划除重视儿童需要外更应为老年人, 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条件。

特大型园林中, 由于园务运输交通量大, 还要补充必要的园务专用道和出入口, 另外还应多增加一些活动场地。

1、3、3丰富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 丰富的寓意, 精美的图案, 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要注意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 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

1、3、4组织排水

道路可以借助其路边缘, 形成边沟组织排水。一般园林绿地都高于路面, 方能实现以地形排水为主的原则, 道路汇集两侧绿地径流之后, 利用纵向坡度即可按预定方向将雨水排除。

2 园路的布局设计

2、1 、设计依据

2、1、1园林工程的建设规模, 决定了园路布局设计的道路类型和布局特点。一般较大的公园, 要求园路主道, 次道, 游步道三者齐备, 并使铺装多样化, 从而使园路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较小的园林绿地或单位小块绿地的设计,往往没有次道和游步道的布局设计。

2、1、2园林绿地的规划形式决定了园路布局的风格。如园林为规则式园林, 则园路应布局直线和有轨可循的曲线式。在园路的铺装上应和园林风格相适应, 充分体现规则式园林风格。如园林为自然式园林, 则园路布局成无轨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同的变形路。

2、2园路布局设计的原则

2、2、1因地制宜的原则

园路的布局设计, 除了依据园林建设的规划形式外, 还必须结合地形地貌设计。一般园路宜曲不宜直, 贵在合乎自然, 追求自然野趣, 依山随势, 回环曲折; 要自然流畅, 犹若流水, 随地势就布局设计。

2、2、2满足实用功能,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

园林中, 园路的设计必须遵循行走为先的原则。也就说设计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人总喜欢走捷径的习惯,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修筑的园路很少人走, 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

2、2、3园路的环绕性, 切记设计无目的、死胡同的园路

园林工程建设应形成一个环状道路网络, 四通八达。道路设计要做到有的防矢, 因景设路,因游设路, 不能漫无目的, 更不能使游人正在游兴时“此路不通”, 这是园路设计最忌讳的。

2、2、4综合园林造景进行布局设计的原则

因景通路。同时也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结合, 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 并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来。比如, 为了适宜青少年好动的心理,宜在园林中设计羊肠捷径, 在水面上可设计汀步;为了适宜中老年游览, 坡度超过120就要设计台阶, 且每隔一定的距离设计一处平台以利休息;为了达到曲径通幽, 可以在曲路的曲处设计假山、置石及树丛, 形成和谐的景观。

2、3园路布局的种类

2、3、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 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3 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 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 曲折迂回, 步移景异, 即是如此。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 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 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

2、3、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 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 某市香山在沿道攀登可以发现, 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 而且在中途还设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 设置座凳、椅子使园路外延, 除此之外, 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相宜, 曲直相济, 反倒使园路多变, 生动起来, 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 运动相结合, 各得其所。

2、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则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 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则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字路口比较多。

道路相交时, 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 一般应尽量保持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 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0。锐角过小, 车辆不易转弯。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 设为圆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 如属于阴角, 可保持直角状态, 如属于阳角, 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 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 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 路口的平面形状, 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

2、3、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 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 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 自由进出, 不按间距灵活种植, 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 形成阻隔, 是障景。障景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在园路的转弯处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 又极其美观。园路的交叉路口处, 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 花钵, 花树坛等, 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 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 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处, 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 极不美观, 所以要求路比“绿”低。

3 园路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现代园林中, 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见,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 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 或将平面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 五步一曲”。所以要使园路布局更合理, 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1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和式3 种, 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 最忌讳的是断头路, 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例如: 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 所形成的对角不宜相等, 道路需要转换方向时, 离园路交叉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方向转变的过渡。如果两条直线道路相交时, 可以正交, 也可以斜交。为了美观实用, 要求交叉在一点上, 对角相等,这样就显得自然和谐。

3、1、2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 比例不适应, 形成交通不便, 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 影响景观效果。相反, 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 形如蜘蛛网, 不仅影响景观效果, 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 还对生态不利。

3、1、3若3 条园路相交在一起时, 3 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上, 否则显得杂乱。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夹角太小, 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 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 如4、5 条) , 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3、1、4由主干道上发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发出次干道, 这样就显得流畅自如。

3、1、5凡道路交叉处角度不宜采用弧线, 每个转角要圆润。

3、1、6自然式道路在通向建筑正面时, 应逐渐与建筑物对齐并趋垂直, 在顺向建筑时, 应于建筑趋于平行。

3、1、7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园路相遇时, 在交界处要有较长距离的直线, 切忌是S 形。

参考文献:

第9篇: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心城区

空间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用地规模不达标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居住空间快速变化,人口密度不断增长,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是我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典型特征。处理好中心城区的中小学布局问题,不仅对中小学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更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苏州昆山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布局进行探讨研究。

1昆山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现状概况及问题分析

1.1现状概况

昆山市中心城区现有初中1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班级总数265班,在校人数12341人,总用地面积约45.5公顷;现有小学22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总数493班,在校人数24859人,总用地面积约42公顷。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空间布局不合理

昆山市中心城区在空间布局上,老城单元区中小学分布过度密集,而高铁单元等区域内中小学配套却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地区服务半径偏大,学生就近入学困难。

1.2.2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

跨区择校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普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是其主要因素之一。昆山市中心城区主要名校都集中在老城单元区,使得该区域学校就学压力大,超标现象严重;而其它地

1.2.3 与居住空间不对接

中小学教育设施是直接为居住人口服务的公益性设施,学校的布点应该与居住空间保持对应关系。昆山市中心城区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居住用地在规模和空间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中小学的布局却未得到及时调整,使得许多学校学位紧张,班额超标严重,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也使学校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昆山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策略

2.1合理预测中小学适龄人数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适龄学生人数关乎着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合理预测中小学适龄人数也是中小学布局规划的重要因素。依据《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011年《昆山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昆山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昆山市中心城区近五年适龄学生人数发展趋势,确定昆山市中心城区近期适龄学生总数9.6万人;初中3.23万人,总用地面积76.97公顷,学校数量18所;小学6.37万人,总用地面积119.53公顷,学校数量39所。

2.2建立合理的中小学空间布局结构

合理的中小学空间布局结构,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基础。根据昆山市中心城区“一轴、一带、四板块、十个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并结合中心城区人口分布、生源以及交通等因素规划中学呈组团分布,小学均衡分布,并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保证学生的就近入学,安全入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划分教育片区

划分教育片区实现资源立体化、均衡化。结合昆山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教育片区,并以片区为单元进行中小学规划布点,进行分区对待,因地制宜,并在教育片区内实行同级学校资源互补,不同级学校资源共享,建立立体的片区联合体,使教育呈组团形式与社区协同发展。

2.4分学校调整

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建设用地紧张等特殊性,所以对待以一些需要保留但不达标的学校需采取特殊的方法,使其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根据对昆山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的现状分析研究,并总结了分校调整策略主要包括下面四种。

2.4.1用地不变,减少学位

针对现状用地已经达标,但生均用地面积偏小,周围又没有可以扩征用地的学校,采用减少学位的办法使得学校各方面指标达标。

2.4.2扩征用地

针对学校周围有可以扩征用地的学校,通过扩征用地使学校用地、生均用地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2.4.3合并

针对学校周围无扩征用地,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通过两校合并,整合两校资源使学校达标。

2.4.4撤销

针对现状没有达标,且周围无可扩征用地且无合适合并的学校,建议撤销,并对撤销后用地与其他用地置换。

3结束语

中小学布局规划的实质是对城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其核心是基础教育资源进行管制,合理的中小学布局,关系到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城市人口、人口密度等因素均会发生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也应得到及时的调整,最好能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样,编制五年制滚动规划,盘活教育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使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向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苏州市昆山市教育局.昆山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昆山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Z].2011.

王雪涓.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探讨――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

谢慧,李芯.武汉市普通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5年第11期.

谢大捷.快速城市化下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探讨――以龙岩市中心城区为例.福建建设科技[J].2008.

陈慧,周源.我国大城市老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为例.工程建设与设计[J].2009年第12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 ― 86)[S].北京:中国

计划出版社,198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 93)[S].北京:中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