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秋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音乐“微型课”的认识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短,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在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对象、教学设施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学比赛、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2、分析各地方教育局提出“微型课”考试的要求
2.1 各地方提出“微型课”考试的具体要求
近年来,很多省市在教学比赛、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涉及人员众多的许多大型活动中,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快而有效地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估,通常采用上微型课的方式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有时面对几百人,甚至一两千人的众多场面,要采用普通上课的形式,场地、学生、时间等条件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的,而微型课恰恰不受上述限制,能够较好地达到预定目标。 “微型课”就成了衡量教师水平的最好标尺。
2.2 对其要求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局给师范生出微型课考题,因为它耗时较短,相当于普通课堂的1/3,形式“短而精”,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给予我们师范生很大的考验。因此,我认为微型课的了解和把握在我们师范生中的是非常重要地,是不可忽视地。
2.3 根据其要求分析如何上好微型课
以下分析是关于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而在上课过程中又要必须遵循的几则要点:
(1)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可以唱一首歌、播放一段视频进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2)讲授人表现要干练。音乐微型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点在于,音乐占了大比重,要让学生体验音乐,了解音乐,教师的范唱不可避免,没有“唱”,也就不谓“音乐课”了。所以,在微型课堂中,该唱的唱,该动的动,一切以让学生感受、体验为先,准确的范唱是教师最直接的呈现,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加上神情、动作、手势让学生体验作品的音高、情绪、力度等等音乐要素。所以,无论如何,一个准确无误、生动的范唱在微型课当中是必须的,尤为重要的。
板书不宜太多,太多表现为累赘,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无论如何,板书都要做到精简,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
3、“微型课”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3.1在“微型课”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
(1)导入环节。微型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导入的方式方法途径技巧很多,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上课环节。因为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结尾环节。一节课的结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内容要点来个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快捷而不拖泥带水的结语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
3.2 关于微型课的训练方法
(1)平日里要积累丰富的课堂经验,有了实践的经验才有能力把握微型课讲台下无学生的状态,才有可能做到“台下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熟悉教材教参,了解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在微型课考试中做到胸有成足。
(3)自我训练,在考试前可以对着镜子进行微型课训练,在镜子前将教学过程完整呈现一遍,以便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
(4)树立信心,克服紧张、惶恐的情绪。超越自我、信心百倍。在微型课考试中发挥出色的表现。
我发现了爬山虎。它不像玫瑰一样高贵,也不像一样美丽,它只是一棵爬山虎。它沿着墙壁攀登,不知经过了多少春、夏、秋、冬,风风雨雨,可它仍然坚强地生长。春天,它换了一身绿色的衣服,春风吹在它又细又长的茎上,显得生机勃勃,非常有活力。夏天,它和兄弟姐妹牵起了手,长得葱葱茏茏。墙上、树干上布满了深绿色,把它们打扮上了美丽的颜色。秋天,它的叶子变成了紫红色,上面的叶茎显得很明显。到了深秋,叶子变成了深红色,冬天,虽然它的叶子掉光了,可是它还有生命,它正在暗暗的使劲,为明年春天的生长做着准备。
秋天就像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在大地洒下秋天的诗句,这使我想起了孟浩然的诗初秋。
《初秋》【唐】孟浩然
早晨,姗姗来迟,睁开惺忪的睡眼,遍野花草上的露珠一闪一闪,南国冬天的项链也别致。虽然没有北国冰珠的坚硬,虽然没有北国雪粒的洁白,却多了几分娇俏和妩媚。是炎夏撒下的圣洁的诗句?是初秋谱写的浪漫的乐章?是仲春演奏的花枝招展的序言?
微风斜雨,也是那么的温柔。阳光,在南国的冬天里应该是一种语言,她仍然在喋喋不休地讲述着海滩上一个又一个故事。亭午时分,一朵一朵蘑菇伞斜倚在沙滩上,撒娇似的推辞着阳光的热情。“蘑菇”的阴凉里偎依着两瓣香,躺着一个梦,徘徊着半点忧郁……湛蓝是海水延伸开去,点点波光和着五颜六色的泳衣跳跃着城市的喧闹,苦夏热浪也随着荡漾开去了。海滩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仁者爱水,惟有小岛。
华灯初上,花市如海。你漂泊的足迹,扣响涛声依旧的诗句;你在鱼缸中,唱生命之浩淼;你在池水里,向往无边无涯。你是可爱的小金鱼,冰雪与你无缘,因为你是岭南的童话。T恤衫、牛仔裙、革履加西装……游来荡去,在南国的夜市。街心公园的大屏幕电视上正在播放北国的冰天雪地;穿梭巴士“吱--”刹车在你的身旁,一盆花,一团笑语:“巴士上的冷气,真爽!”
道两旁的树林,像一群乖巧的孩子,在慈祥母亲蒲扇的凉风中,翩翩起舞,那是有着十分韵律的起伏。无声的肢体语言,是另一类生命在与神灵的对白,抑或就是《千手观音》的天然版,是那样的高雅、那样的纯情。是的,佛不在天上,他在自然中,在我的心田里。
那些树我实在叫不出名字,但却似曾相识、并不陌生,宛若前世情人、今生的相会。伴随逸然的舞姿,树间,飘洒着阵阵细碎的小黄花,那些花,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我感到十分的新奇。我俯下身来,细细地打量着她们近乎悲剧般的身段,那是些五瓣的、轻巧的、伸着细长花蕊的尤物,那种娇嫩的、清雅的柠檬黄,那种初潮的、怀春的胭脂红,是自然神笔调配出的生命的闪亮。还有那幽幽的清香,悠悠地,舔进你的肺腑,熏开你的心扉。
美是不可抗拒的心的震撼,让你激动,让你眼角湿润,心间有着丝丝过电般的、莫名的。当你看到那些细碎的小黄花,我想你的胸中必定也会由然而生这种情结,那些飘荡的,如过筛般的小碎黄、如迷梦般的灿烂雨,会直刺你的眼神,让你无处躲藏。那种飘逸会让你的心律变得如檐雨般的悠缓,你会忽然觉得,你要感谢上苍,感恩大自然。
一阵圣风拂过,满地翻滚的小碎黄,一波一波地往前跳,那些纷飞的“彩蛾”,是在寻梦投胎转世的地方吗,我不可而知,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她们生命的灵气在一夜之间绽放,她们用美丽弥留尘世,却无奈地挥别于动人的凄怆。
我为那些生那短暂即逝的命的精彩和美丽而感伤,以至于交臂托腮,长久呆立。我在尽量拓展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我在脑海里尽量搜寻美好的诗句,想找出一句最恰当的,为眼前的小碎黄作绝别,也为她们的生命送去不朽的礼赞,可我还是失败了,是的,这样的情境这样的内涵,会有什么样的诗句能够做得到刻骨铭心。
那些花拥有过如歌如泣的生命,那样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她们的生命历程只有短短几天,却是饱阳光雨露凝聚的灵气,那种灵气在初秋的某一个拂晓,被点化成了迷眼耀目的小碎黄,她们是天地间惟美的代言者。
很久没有去那隔壁的唱片店淘那古的发黄的唱片,很久没有趴在窗台上数那调皮的星星,很久没有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欣赏孤独的风景…。而青春抑或在这些无边的岁月里悄然飘逝。
时间以他固有的频率走它的路,不要以为他在恐吓我们,他只是在进行着它应有的速度,
一、隐形的翅膀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青春就像那隐形的翅膀在白驹过隙中流过。站在河的对岸,观望那已逝的青春:校园里、马路边、公园里处处都洋溢着我们青春的气息,洒下拉我们清脆的笑语。喔,在记忆深处,原来青春的印象是隐形的。
二、花开花落
青春,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这时的我们多愁善感而又个性张扬。青春像暮春时节的樱花,充斥着幻想的色彩;青春想夏日的百合,清纯可爱而又美得虚幻;青春像初秋的白菊,诗趣盎然而有绚丽多姿;青春像严冬的腊梅,不折不挠而展现着自我独特的风采。
微风拂过,花雨纷飞,喔,原来,在我脑中,青春的印象是美丽的,是如花般的季节呢!
三、苦涩的迷惘
青春并不只是甜蜜的代名词,青春的我们有着无限的烦恼与迷惘。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麽,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孤独无奈,年少的我们便在这花季中品尝倒拉苦涩的滋味。
喔,原来,青春印象在我心中也是苦涩的。
四、色彩的沉淀
然而,1844年,39岁的伊丽莎白・巴莱特,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
勃朗宁大器晚成,当同期的一些诗人熠熠生光的时候,认识他的天分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伊丽莎白・巴莱特即是其中之一。一次,勃朗宁读到巴莱特的诗,发现她引用了自己的诗句,感到莫大的欢愉。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给这位同行写信,仿佛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亲爱的巴莱特小姐,你那些诗篇真叫我喜爱极了。”女诗人很快回信说:“亲爱的勃朗宁先生:我从心坎深处感谢你,”由此,“一叶薰香”的恋情拉开帷幕。
他们不断地互通信札,“彼此贡献早晚的灵感,彼此许诺忠实的批评”。从文学到人生,从爱好到性情。最初五个月密切的通信,使伊丽莎白・巴莱特灰暗的生活豁然洞开,拥有了灿烂的光明。每一天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黄昏降临,听到邮差的那一声叩门。
后经勃朗宁的几次请求,她终于准许他去见她,他终于见着了她:可怜瘦小的病模样,蜷伏在沙发上,客人来临都不能起身迎送!他的心里涌起无限的悲怜……翌日,巴莱特接到勃朗宁的一封求爱信。在迟暮的岁月里赶上了早年的爱情,这让她既欢欣又自卑。经过一宵踌躇,她“忍痛”警告他:再要如此,便不再见他。勃朗宁慌忙写信去谢罪,解释前信只是感激话说过了分,请求退还原函(信退回时,勃朗宁红着脸将其销毁。他们的通信中单缺这一封,这使后来的勃朗宁夫人感到非常懊丧)。
“风波”过后,勃朗宁没有放弃。他住在伦敦近郊,乡间空气的清芬,红的玫瑰、紫的铃兰……不断通过邮差传递到巴莱特的闺房。巴莱特压抑在心底的爱,随着初秋的阳光一天天成熟。如果一天接不到他的信和鲜花,她就不能定心。她的心在为他跳动,但她还不能完全放开思虑:他,一个健康的、伟大的人;我,一个颓废的病人。这公平吗?可爱是这样炽烈,幸福得让她眩晕。终于,她不能再固执、不能再坚持。
爱,真是一个奇迹。相爱的第二个春天,在沙发上蜷伏了25年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她步履轻盈、愉快地走出病室和囚困,在阳光下,在青草与花香间,在小鸟的歌声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也就在那一段时期里,她写下献给她的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才华达到了顶点。
可她的爱情,却遭到“无可通融的父亲”的反对。1846年9月12日,女诗人由她忠心的女仆陪着,来到附近一个教堂,和她的情人悄悄地结了婚。尽管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她并不遗憾,且欢欣地说:“因为我太幸福了,用不到呀!”一个星期后,她带着女仆、爱犬,还有这一年零八个月积聚起来的一封封情书,离开了家,栖居在有名的Casa Guidi岛上,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这无上的幸福一直延续了15年。15年中,他们如影随形,在罗马、巴黎、伦敦游玩。巴莱特竟能登山涉水。她给妹妹写信道:“我叮嘱勃朗宁千万不能逢人就夸他妻子跟他一起到这儿去过了,到那儿玩过了,好像有两条腿的老婆是天下最稀奇的宝贝了。”
此景再现,心头为之一震!儿时对大雁的憧憬,陆游“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的诗句,在脑海中再次浮现。想去解读“雁阵”的欲求,在已成年的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是什么原因把那么多单只大雁聚合到一块儿组成蔚为大观的雁阵?是它们特有的遗传密码,还是口口相传的雁语雁声?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的,应该是那水草丰茂、鱼虾肥美、环境气候适宜的目标湖泊的吸引吧。那是它们的“美哉乐土”。前方共同的目标,让它们飞到了一起,组成了有序的雁阵;前方共同的目标,成为它们抗击风暴雷电的力量;前方共同的目标,使它们不畏途中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飞向“圣地”。
参与“雁阵”的雁儿们是幸运的。它们是自发进去的,还是通过某种遴选机制进去的?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参与“雁阵”的每只大雁都具备了一对坚强的翅膀。有了这对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稳,才能与雁阵共享“圣地”的“美哉乐土”。翅膀软了弱了,无疑会掉队出阵;翅膀折了断了,只能无奈地仰望天空而挂出长长的“泪”。历练坚强的翅膀,该是“雁阵”里每只雁儿们的自觉吧?
该赞美“雁阵”的领头雁。领头雁是怎么产生的?是否要适时交换位置?不得而知。但是一旦处在了“雁阵”领头的位置,它的付出肯定要比其它雁儿们多。对于目的地的确定、飞行路径的选择,头脑比其它雁儿更清醒;途中风险如何规避,阵中成员鱼虾粮草何处寻觅,它一定会绞尽脑汁思考得更多;何时飞得快点,何时飞得慢点,如何因气流缓急而调整队形,它要把握有度;途中栖息,当其它大雁进入梦乡时,据说领头雁还得当好“哨兵”以防其它禽兽的侵害。更可贵的是,领头雁同“雁阵”中其它雁儿比,好像没什么特殊之处,有的只是一对更为坚强的翅膀和领头的责任。
上述解读可能片面,可能肤浅。不要紧。如果把“雁阵”比喻成我们的媒体团队,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从多个视角来解读“雁阵”,抛弃儿时的幼稚但留率真,莫简单赞美而多思考,通过感悟“雁阵”而受到启迪,这对我们的团队来说,将会受益匪浅,必定会形成一笔价值深远的精神财富。
秋天又来了。如果又看到一群大雁南飞时,你能读出什么?
东湖,是全国闻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武汉市东面,西边的珞枷山和东边的磨山是它的天然屏障。正是天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初秋,我几次有辛观赏到了它的风光。
微波荡漾,将金光搅拌,变成无数颗明星,把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湖水碧绿碧绿的,想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夺目.而天空呢,是渗蓝的.遥望远方,大概湖水也被天空所感染,越变越蓝,最后终于在天边与蓝天相接。看到这情景,我才领略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妙处。想湖的南面望去,可谓“绿水逶迤,方草长堤”。近处有堤坝,草地;再远一点是深绿的树木,盛开的和小山丘;更远处便是隐约可见的山峰轮廓和武汉钢铁公司高大的烟囱、楼房。这一切好象都沉浸于柔和,蔚蓝的大气之中,就连我所以的岸北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秋风吹拂,湖面泛起一道道小波纹,轻轻抚摸着岸边,哗啦啦,哗啦啦,然后,又依依不舍地慢慢退去,把湖岸冲湿,冲绿,冲刷得越来越美丽``````所以这些,让人觉的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动,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更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不过,湖边的一切毕竟还是美丽的,显得宁静、柔和。
然而,东湖并不老师那么温顺。它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孩子,时而发怒。一排排大浪打来,滚动着,跳跃着,咆哮着,从远处看,恰似后一浪头张开大嘴,露出皓齿,将前面的浪头一口咬住,死死不放,然后像脱缰的野马,飞快地向岸边奔去。“哗 ``````”,浪花撞击着堤岸,浪花四溅,喷出无数水花,撒在岸边,又立即悄悄钻入泥土,只留下润湿的足迹。看看这壮丽的情景,我不得不为之惊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
大浪过后,水面平静,这时的东湖又像一个温顺、听话的小姑娘。这是湖水最清、最绿的时刻。湖底圆圆的鹅卵石显现在人的眼前,连在水中的游动的鱼儿也看得一清二楚。湖边,绚丽多彩的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在山丘上,与还未落叶的、碧绿的梧桐树相映衬,好像给山丘披上一件花衣。湖水发怒的时的可怕情景,恐怕早已被这些花草树木抛到了九霄云外。湖面上,有几只渔船在打捞水草,几位“不速之客”——皮划艇运动员正划着皮艇,非快前进,激起一道水纹,扩散出一层层波澜。而在快艇的身后,只留下一条白色玉带。
这一切,我不禁想到,啊!湖水,你是多么美丽、宽广!你贡献给人们丰富的湖产和广阔的运动田地。我爱东湖!
(一)抒情主人公
通过这两首诗的显性信息可知其都是个体独立感情的表达,而且抒情主人公与情感指向相隔遥遥的距离,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一种自抒,是对自身情感的自我观照。抒情主人公即抒情主体。但是它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我认为抒情主体是指情感出发的角度和在者,甚至可以理解为“视点”。《西洲曲》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江南少女,这没有疑问和争议,但是对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的性别却存在诸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首妻子思念远方游子的诗。在此,我取后一种说法,“芙蓉”(荷花)暗关着“夫容”,可理解为女子思夫口吻,但这绝非说此诗作者为女性,而是说作者采取“思妇调”来创作。“还顾望旧乡,长路浩漫漫”两句在写法上,更是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西洲曲》的抒情主人公自始至终以“忆”的方式,以诉说的语调来抒感“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诗句,环环相扣,声情摇曳。
(二)所托之物
两首诗都采用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所谓的“物”即感情载体,是抒情主体所言之情的客体化。即主体感情(心象)的物象化(物象)。显然,两首诗有共同的所托之物——“芙蓉”(荷花)。
《涉江采芙蓉》一诗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完整的叙事,那么全诗以“芙蓉”为唯一的中心意象,“采芙蓉”是主要情节,“赠芙蓉”是全诗的转折和矛盾的升级之处。“芙蓉无寄处”则是整个叙事的和结局,围绕“芙蓉”这个意象而展开的故事和附着在意象载体之上的感情就构成了整首诗的总体效果。
《西洲曲》中“莲”(荷花)并非唯一的意象,之前有“梅”之后有“飞鸿”等意象,我认为“折梅寄江北”中的“梅”是一个静态的情感载体,而“莲”却是感情和抒情主体最为炽烈的表达,是动态的情感载体。整首诗又充满了时空季节的转换和变化,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莲”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其他的意象是为感情作的铺垫和延伸。开始关于地域空间和季节时令交替的铺叙都是为了引出“莲”这一意象,是为引出“莲”的生长季节,“莲”的出现是抒情主体感情最饱满的点。
“芙蓉”为何在古代能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载体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芙蓉”的谐音通“夫容”,可以在思妇心中产生共鸣;其次“芙蓉”又名“荷花”,其果实为“莲子”,“莲子”的谐音通“怜子”,是爱意的代称,易于传情达意;再次“芙蓉”为纯洁的代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女子对尤为重视,“芙蓉”也成为女子贞洁的代言。
(三)所寄之情
所寄之情,情指抒情主人公的“心象”,指抒情主体借抒情客体所表达的感情,是诗歌的落脚点和归宿。不难理解两首诗所寄之情都是一种对于恋人的相思、怀念和吟咏:“所思在远道”、“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两首诗都透露出抒情主体的孤独和怅然:“同心而离居”、“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但也表达出她们对对方感情的强烈。不同的是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