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思想政治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2002年12月《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民办高职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也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对于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疑是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发挥出其在高职培养目标中的最大效力。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成立较晚,大多数工作的重心还在规模发展与专业建设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
(一)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状况上,为了全面掌握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情况,笔者对本校在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校性质为民办高职院校,并且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听课状况。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与本科公办院校的管理方式不同,上课按专业分班级,班主任课前点名,因此,学生到课率较高,并且80%的学生在问卷中回答上课时从不早退。但是,学生听课状况并不是很理想,47%的学生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听课,但不记笔记;15%的学生回答不认真听课,但会记笔记;16%的学生根本不听课,也不记笔记。
2 学习兴趣。当被问到你是否愿意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时,72%的学生回答愿意,而仍有近30%的学生回答一般或不愿意。并且,本次调查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复习的问题,当问到课后是否会自觉去复习时,回答课后经常复习的仅占2i%,偶尔复习的为54%,从不复习的为24%。课后是否会阅读相关书籍,经常阅读的占19%,偶尔阅读的为56%,从不阅读的为25%。可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较为消极。
3 满意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90%以上都认为在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很必要的,这一点比公办的院校比例要高,可见,民办高职大学生渴望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得到帮助,70%以上的学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况也表示基本满意。但是,仍有近30%的学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表示一般和不满意。可见,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个别访谈,发现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效果的充分发挥。
1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被动性仍然存在。当被问到你愿意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因为什么时,2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到课检查,28%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拿到学分。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出于学习兴趣,而是为了毕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首位,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认为无用,而是认为对于就业来讲没有实用价值。可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被动性仍然存在,不能忽视。
2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化并未改变。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在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学进脑,并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还有的学生上课不带教材,不记笔记,课后也从不复习。很多学生听课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喜欢听一些有趣的故事,但却并不真正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理,更不用说转变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虽然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基本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实际上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化倾向并未改变。
二、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民办高职院校未受到重视
一所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什么样的地位,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它开展的状况。然而,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民办院校,在学科建设、师生比例、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未受到重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往往重专业建设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专业人才引进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输入。另外,为了节约成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上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实践表明大班上课,不利于师生互动,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最后,由于得不到重视,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经费、科研经费、教师待遇等都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
(二)目前教材的内容不能完全符合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05方案”中的本专科课程门数是不同的,但却使用相同版本的全国统编教材。新教材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相对于民办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言,教材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理论深刻,说理空泛,难有针对性,也缺乏具体生动性,不能适应和针对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调查结果表明,在回答你不愿意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因为什么时,27%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课程内容枯燥,不完全符合民办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可见,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接受程度。
(三)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
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首先,专职教师人数达不到标准,兼职教师较多。教师结构中兼职教师人数占很大比重,而兼职教师往往责任感较差,对学校缺乏认同感,上课往往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很少认真备课、负责任地为学生着想,更谈不上与学生交流和了解民办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其次,年轻教师的培训跟不上,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较少。学校往往由于资金的有限性,很少提供给年轻教师学术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不利于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民办高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状况都与公办普通高校有所不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自信心不足,对自己定位很低,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民办高职院校就读,能拿到毕业证找到工作就很满足了。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所提出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学生觉得与自己的实际相差太远。可以说,民办高职学生自身的思想现状造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排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民办高职院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要切实改善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必须从领导层真正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为其提供必要的体制和制度保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要求上来,尤其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面客观地分析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学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育人主渠道的重任,不比专业课的责任小任务轻,它也不同于其他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它需要教师依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大,要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再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科研经费都应给予充分的保障,在实践教学中也要增加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和现实性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而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分析理解和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把握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分析能力,树立勇于竞争,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指导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准确定位,提自己的就业能力。并且要结合职业特点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职业法纪观念培养,形成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符合民办高职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
(三)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70%以上的教师能够运用案例式教学,80%以上能够运用讨论式教学,32%运用换位式教学,61%应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可见,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应用得还不够,当被问到你不愿意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因为什么时,23%的学生回答因为教学方式僵化没有生气。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需不断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应进一步探讨启发式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更广泛的网上师生对话和交流,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 理工科专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调查统计分析
天津大学目前在校生有28000名,除教育学院、文法学院、学院以外,优势学科学院的专业设置均是理、工科专业。本次调查一次性进行,以问卷形式为主,在近15个班级中发放400份问卷。为了将未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的大一新生与经过一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高年级学生区分开来进行分析,将文件分为大一100份,大二300份。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结束后,有效回收393份,回收率达到98.2%。此外,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设计具有科学性,与以往调查大而泛的问题相比更为切合实际。因此,本次调查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全部是理科生,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相对偏低,再加上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学习,对这一部分大学生的问卷只能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以此来摸清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自身感悟。从“你知道我校开设了几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你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必要?”“迄今为止是否读过经典著作?”这些谈话式的问题出发,获得理工科新生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最初印象;再从“重新接触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后,有什么感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然侵袭了我们的校园,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受到其影响?”等问题入手,调查其经过一个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后的思想认知和感悟;最后,从“你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你喜欢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等问题诱导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从而选择出符合自身目的的答案。此外,通过“你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什么?”等开放式问题力求从学生思想深处找到他们对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
1.学生基本思想素质状况
(1)是否有:在大一新生是否调查中,有86%的同学选择了无,14%的同学选择了有;大二学生有89%选择无,11%选择有。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2)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必要?仅有45%的大一新生选择了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55%的同学选择了“可有可无”和“没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而大二学生在这个问题表示出较高的认同度,超过7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3)课余时间是否读过经典著作?有14%的大一新生和10%的大二学生表示读过经典著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对除了课堂之外的理论学习的认识不够,当然这与专业课任务繁重有关。(4)是否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76%的大一同学认为是,仅有24%的同学认为不是。
2.对当前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认识方面
(1)针对大一新生而言,重新接触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后,有什么感触?有55%的同学表示会认真学习该课程,45%的同学表示“没什么兴趣”。(2)理科生的背景是否影响到了你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有81%的大二同学选择“一般影响”或者“没有影响”只有19%的同学选择了有影响。由此可见,理工科大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能力上就没有什么问题。(3)针对大二学生在是否按时上课及旷课原因的调查中,有28%的同学表示从未旷过课,有62%的同学表示偶尔旷过课,其余10%同学表示经常旷课;而在旷课原因方面,“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和“课外活动繁忙,与上课时间冲突”两项所占比例最高,从侧面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业繁忙。(4)在上课是否认真听课及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中,有40%同学表示上课会认真听讲,40%的同学表示在做别的科目的任务,20%表示上课时要么玩手机、听歌,要么什么也不做;学生参与教学方面,仅有3%的同学会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有52%的同学在老师点到名字后会回答问题,32%的同学“自己心里有想法,但不想回答”,13%的同学表示没有进行任何思考。这两个问题说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但并不是没思考,只是不想表达出来。(5)你认为哪种“三观”更适合自己?两个年级共有70%的同学把当做自己的三观标准。
3.对教师及教学的要求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的高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大多数同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对大一新生“你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调查显示,“关注时事,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的”、“了解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并给予解答,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感的”和“语言风趣幽默,可以调动课堂活跃气氛的”三个选项被大多数同学认可;在大二年级同样的问题的调查中,同样是这三个选项所占比例最高,说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期望。(2)在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简单参与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所占比例最高,有32%,20%的同学选择了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只有14%的同学选择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模式;大二年级同样的问题中,35%的同学选择教师主导、学生简单参与的教学模式,31%的同学选择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22%选择了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仅仅有12%选择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传统式模式,两个年级在同一问题上惊人的一致性表明了理工科大学生要求教学过程中自身地位的提高。
4.教育环境方面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和恶性的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反作用。在针对大一的“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调查中,63%的同学认为“虽有影响,但大学生自身良好素质足以抵挡任何不良风气”,26%认为“受到严重影响,不良风气已经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价值观”,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明学生在当前形势下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值得我们深思;而在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中,只有3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加强校园思想政治环境建设,而高达72%的同学从未读过校园思想政治知识宣传栏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在理工科高校校园建设思想政治环境任重而道远。
5.实践活动方面
报告显示,理工科大学生表现出很少会主动把现实与原理相结合进行思考:仅有6%的同学会在生活中把和现实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却有60%的同学在入校后参加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并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①直观性。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理》)这门课程来说它的直观性不是其他课程可以比拟的。《马原理》概念多,原理多,抽象,难以理解,但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比如,在《马原理》中我们讲到物质这个概念,学生很难准确定义物质到底是什么,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东西称为物质,而忘记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把共性和个性概念混淆。那么我们运用多媒体展现一般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物质,让学生很明显地去感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准确把握物质的定义。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马原理》理论性太强,需要教师和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有难度,对学生来说更是困难。有些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很强,那么对于一些概念的把握会轻松一些,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不会产生兴趣,反而会反感到抵触。例如,在讲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尤其是空间,它将运用到天文学知识、相对论的知识,那么工科生来说兴趣一定比文科生要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讲述完相关概念后会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宇宙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天气的变化”等科普视频,学生可以从视频中体会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且有图有声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③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今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学时大幅度压缩,所以一堂课对教师来说要涉及的内容太多,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和写板书会浪费很多时间,可能按预定完成不了教学计划,但是多媒体的介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容量大,信息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着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优点,但并非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也并非每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必须用上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自身的局限性。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①阻碍青年教师的发展。如今的高校教师团队逐渐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对于教学来说很有帮助,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吃苦耐劳,但是现在的青年教师字都不好看,更不用说是板书的设计。所以很多青年教师为了避免写板书,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教学手段。板书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中能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思维变化过程。②教学信息量过大。首先,多媒体虽然信息广、容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可是学生长时间盯着多媒体看容易大脑疲劳,教师长时间对着多媒体讲课容易思维受限,整个课堂环境缺少“人情味”。其次,学生只是对多媒体呈现出的图片、视频或是声音感兴趣,每节课就等着老师放视频放图片,寻找视觉冲击感,但是一节课下来只是过眼云烟,华而不实,忽略了书本的重要性。③学生不会做笔记。做笔记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而大学的笔记由于一节课内容较多,只能去记忆老师上课的重点。但多媒体的出现使学生退化到懒的做笔记,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快,多媒体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学生一看到那么多文字就不想去写,于是在课堂上拿手机利用拍照功能拍下老师的每一张幻灯片,或是下课后拿移动硬盘考取老师的多媒体资料。
3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但它只是一个授课手段,不能作为授课的主导工具。课堂上的主人还是教师和学生,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对多媒体教学要进行一些授课上的改进。
3.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话语,更加口语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容易掌握和把控学生的动态学习。同时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备课水平也是很有考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预设一些突发状况,或是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而多媒体它只是一个机器,没有情感,没有生命,教师如果满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导致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形成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效果,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课堂表现情况。其次,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如停电等问题,教师又没有纸质的教案,这就会导致教学事故。所以二者应该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把多媒体用在真正应该用的授课内容上。
3.2多媒体教学与笔记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过大,使学生有一种应接不暇,来不及做笔记的感觉,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考虑这个问题。多媒体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并不是所有知识概念的叠加,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注意,该让学生做笔记的地方应该以板书的形式,通过思维的推倒呈现出来,尽量避免所有的东西都展现在多媒体上,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清主次,这样一来学生会将学习回归到课本和老师的讲授上去。
3.3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的水平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多媒体制作的培训,体会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内涵,而不是简单图片粘贴,视频播放,动画声效,更不是直接将书本知识复制粘贴到多媒体,或是教案和板书的“搬家”。其实,多媒体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既要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社会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
4总结
关键词:基础课;创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55-04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对一切人文的或社会性的职业来说,大学教育奠定了两个基础:一是种下了未来一生中思考、求知的科学幼苗,二是在求知时会关注一切可知的对象。”[1]
让学生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关注社会,肩负起国家赋予他们的责任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高校教育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思政”课)就承载着这样的责任。它是在各高校推进大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门课程的“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所要灌输的思想理论是否进入了头脑,而是这些思想理论是否能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能在相同和类似情景下重复执行相同道德标准)和动力倾向(需要下的动机)”[2],学生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先进的理论躬行。
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据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的官方统计数据:全国有323所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和专科生人数达到260余万,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11.7%。独立学院也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根本任务。独立学院要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就必须针对学生改革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使学生改变对“思政课”的传统偏见,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增强教学实效性,引导独立学院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知情况
为了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情况,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期望,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2011年公共课教师在学院新生中开展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调查问卷”活动,调查问卷总共1 000份,收回有效试卷858份。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提出了自己真实的看法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生对课程认同程度与学习目的不成正比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同思想政治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较大”或是“有一定作用”,回答“不太大”的仅占12.1%。70%以上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问题回答“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或是“学习为人处世”。但是在“你上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选项中,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是“为了课程及格”的占39.4%,回答“无目的”的占3.0%。
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不端正,明知课程能够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但上课还只为考试及格。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认知和实际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和学生们从小到大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关。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理解简单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鼓励机制,让学生们都积极争做有道德的学生,这就将简单的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肯定达到精神满足。而在初高中阶段,以“中考”和“高考”分数为指挥棒的学习模式中,政治教育逐渐转变为应试教育,学生对道德原理的学习逐渐变成了简单的政治原理记忆,甚至到高中二年级文理科分班后理科学生就不再学习政治理论。文科学生即使学习也是将其与高考分数直接挂钩,因此学生们在政治学习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仅为了分数而学习,在社会现实中躬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没有实践经验,道德教育就成了应试教育,没有起到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调查数据中反映出少部分学生虽然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比较重视,但40%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好”或是“自己不感兴趣”;对“思想政治课课堂上经常如何表现”的问题回答“看外语”或是“看专业书”或者玩手机。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调查统计数据还显示学生们课余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时间,41.8%的学生都如实选择的是很少,从来不关心事实的占到16.2%,这样对社会事件不关心的态度直接导致他们对课程的不重视态度。
针对调查数据中反映学生存在对时事政治冷漠的问题,课间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平时很少主动去买报纸看,或者在校图书馆浏览报纸,即使看报纸也只关注娱乐版和体育版,对政治新闻版很少关注,在网络环境下也只关注娱乐新闻或者网络游戏。从中学到高中政治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习惯性的认为此类课程的学习也只为学分而已。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国家每天有着怎样的改变他们不太关注甚至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态度。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他们内心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冷漠甚至抵触的情绪。
2.学生期待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院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努力下,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评价”的问题方面,70%的学生回答“满意”、“基本满意”,只有23.1%的学生回答“一般”。回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问题时,41.4%的学生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洞说教,3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40.4%的学生认为应“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讲授多结合实际”,17.7%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结合实际,因为有些内容“讲的与社会现实冲突”。26.5%的学生认为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33.6%的学生认为应适当穿插视频材料。35.7%的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主要采用“互动式”或“研讨式”方法,51.4%的学生认为应“增强讲课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学校安排,22.5%的学生认为“大班上课人太多”。
数据反映出学生们对初中、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单调的以高考为中心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不接受,他们不希望大学课堂再重复高中的简单教学模式,在没有高考分数的压力下,学生们更希望在大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的情感,能够将理论与尖锐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能够解决学生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困惑,能够给他们的道德发展指明方向,这才是他们想听的政治理论课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课程感兴趣,才能真正认识到理论的魅力,在实践中主动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3.学生基本满意教学内容,但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教学内容评价方面,对“你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的问题,14.9%的学生认为“多”;75.1%的学生认为“适中”;5.7%的学生认为“少”;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在调查中,“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喜欢”的回答,51.8%的学生选择“喜欢”或“比较喜欢”,35.4%的学生回答“一般”,7.2%的学生选择不太喜欢,5.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在“你对你目前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否满意”的回答中,仅有8.2%学生选择“不满意”。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上课做笔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上课时,“每节课都做”笔记的占8.7%,“经常做”笔记的占16.9%,“偶尔做”笔记的占55.9%,还有13.4%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做笔记。
既然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适中,比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不喜欢做笔记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不了解书本章节的内容,不知道记什么,仍旧希望老师像高中教师一样勾画重点内容,然后背诵,通过考试。这样的学习模式与大学的教育目的显然是不一致。学生们一方面不喜欢教师灌输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自己又没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所以就造成了课堂上老师必须特别明确的告知学生哪些是重点内容,用很明确的口令让学生拿起笔来做笔记,这显然是中学课堂的延续而不是大学课堂应有的特征。大学课堂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分析社会问题,从而反思自我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能力。
综上调查,独立学院大学生肯定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学瓶颈主要出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以及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如何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直接关系着课程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是否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问题。
二、全面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容易忽略的环节,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掌握能够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建立起相互信任,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满足学生期望,这样独立学院的学生们才会信任授课教师进而认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1.主动关怀学生,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是一个双向模式,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没有永恒不变的师生互动模式。老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各级各系学生们的特点,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特点创造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
80后的大学生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共同影响下成长,因此80后在心里上还是认同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积极接受。而90后的独立学院学生与大部分其他学院学生一样,是伴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爷爷奶奶还有父母的宠爱下成长,家庭物质条件殷实,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受到任何的挫折,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会有强烈的优越感、以我为主的思想比较重,他们“追求独立、个性张扬,既有极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思想前卫,观念超前”[3]。
针对此现象,教师主动关怀,课间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们关心的社会话题,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和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会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像他们身边的朋友一样用平等的心态与他们沟通。在这个方面,青年教师会比老教师有更多的优势。
2.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互动模式
作为青年教师的笔者探索出一种新的课堂点名方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会期待看到老师,提高课堂出勤率。办法是点名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是和笔者穿同样颜色衣服的,这种方式是学生们之前从未接触过,他们觉得新颖有趣,这种方式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心理上很期待看到老师、猜测老师的衣着颜色,在课堂上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同时在心理上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亲近感。
3.运用多媒体开展多感官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结合学生的要求,在授课时多运用实际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从心感知。例如在讲述爱国主义这一章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观看2008年国庆阅兵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升国旗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们随着视频去回忆、用心感受什么是爱国感情,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这样的感性认知下再进行理论教学。这样学生容易感同身受,能够唤起他们对于祖国的感情。
90后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学生们对互联网过分依赖,缺乏与人交流的现状也造成了他们心灵封闭的特征,弱化了他们对价值观的认知,对待主流文化的理性认识。在掌握学生期待的情况下,“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正确认知,缩短认识过程,提高认识效率的重要工具”,“现代高等教育不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必须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力求做到质量与效率的统一”[4]。
作为“基础”课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课堂教育之外,课下要主动静心去聆听学生的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惑和疑虑以及生活中的烦恼,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信任感和钦佩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瓶颈问题
1.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加深理论影响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思政课”教学要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问题,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理论的作用和无穷魅力,增强学习理论的动机,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要坚持理论教学和社会热点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基本理论的解释和深入教育是前提,同时要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从实际出发,不回避社会矛盾、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客观的分析并理解社会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只要引导就会主动关注国内外大事,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应努力将理论教学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有机结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实例,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予以解答。对大多数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澄清种种困惑,更可增加理论的影响力。其次,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但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独立的想法。但他们面对新鲜的大学生活却又会出现许多困惑,迷茫,如学习缺乏目标性,想有所改变但又怕吃苦缺乏恒心。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可以将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和生活困难作为解惑释疑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切入,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现实问题,围绕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平等互动中解释和咨询学生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趋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们自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再次,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教师应将历史或现实当中具有时代性、针对性、思维空间性等特点的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案例的形式要体现理论课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挖掘历史资源,史论结合,古今结合,用历史的智慧来增加理论的魅力,学生有所感悟、乐意学,才能真正主动了解理论内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因此“授之以渔”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要让他们自主地去关心这个社会,“学会运用的辩证法对多种思想信息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取和吸收正确的思想信息,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5]。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理论是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关心社会时事并能独立思考?笔者采取教学时间“块化”的模式,加入社会新闻讲述的板块。
时事作为一个切入口,让学生从被动了解慢慢转换成主动了解社会政治新闻。笔者将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三个模块:5分钟的社会政治新闻介绍模块,37分钟课堂内容模块和3分钟的课堂内容与实际相联系的新闻总结模块。前5分钟模块中,备课时教师可从众多新闻中挑选出一周最重要的、可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新闻进行讲授。笔者选择展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重大成就的新闻,让学生对社会发展有信心,让学生对国家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再考虑男女生的不同的关注度,在课堂中适当加入男生感兴趣的军事新闻和外交新闻。最后在课程过半之后,笔者明显发现学生开始越来越喜欢听老师讲社会新闻,这样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对于政治的兴趣,他们也会慢慢主动的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新闻,甚至会主动要求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自己讲述,也有部分学生主动利用课间时间和笔者交流对于时政的看法。三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课前的3~5分钟的新闻板块不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使学生们主动开始关注社会新闻,学习态度也从被动转变成主动,更加积极。
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
90后的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选择性很强,喜欢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这特点在独立学院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因此现代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主动权,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调查问卷中24.2%的学生认为空洞说教的教学方法老套,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建议这一栏也都填写了希望老师组织更多的讨论或者以班为单位的小型辩论赛。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认知,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灌输模式;改变从概念、原理开始讲授内容的传统方法,以精炼的理论贯穿实例研讨、学生自主参与的模式。教师要以问题思考模式、研究讨论、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同步思考分析,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理论的内在逻辑,这样可以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也使理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这也发展了学生独立批判的能力、思维辨析的能力和论辩演讲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发言讨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或利用课堂最后15分钟的时间组织简单讨论关于新时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者人生理想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可以自主表达想法和意见,这既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又有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认为: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6]。因此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党的政策宣传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所处的时代、关注社会发展进而承担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在客观了解90后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这一代学生群体认知共通性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应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将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知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并重,着力解决好课程教学面临的瓶颈问题,准确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中受到熏陶,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我构建,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154.
[2]辛辰.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存争议和问题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4]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扬民主[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4]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04.
一、教育平台要全面深入虚拟世界
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随时随地上网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虚拟世界”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现实世界”,前者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后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大学生口味的转变,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转向网上虚拟世界,以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接受。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微信等),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可以缩短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灵隔阂。在实时交流互动中,教育者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找到大学生喜欢的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迪他们的智慧,引导他们的政治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如此,由于虚拟世界具有隐匿性特点,学生没有面对面交谈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教育者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发现他们存在的真实问题,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如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吸引学生去自己的网络空间进行学习和思考,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在这个舞台上表现自己。这里的“网络空间”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博客,不是各种网络信息的大杂烩,而是一个容教育性、思想性、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网络工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实现教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结合。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发表自己对学生生活、学习等的建议,使这种交流的平台能够常见常新,以自己真实的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浏览完这些网络平台后有所收获。除了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经常浏览学生的博客,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博客上表露出来的困惑和问题,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网络建立网上学生组织,如建立网络班级、网络团支部、网络党支部等,引导学生去参与进去。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化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对一”的弊端,实现“一对多”,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更加便利。以往辅导员或老师对学生传递信息时,往往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载体,他们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有什么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手机上。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将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教育方式要更加注重平等交流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普遍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自媒体平台使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抵触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仅凭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变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为师生双向情感交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移动终端这些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上述转变。通过网络上的双向互动,师生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开放、坦诚的氛围,在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彼此分享各自的观念。通过平等交流,教师更容易深入到学生中间,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选择,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使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认识阶段获得的思想观念进入到情感阶段,使学生找到自己内心思想观念观一致性,使思想政治观念真正内化,从而确保将领会的思想政治观念整合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三、教育内容要切实贴近时代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与普及,全球各类数据量都在不断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技术也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不仅引起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对商业、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维方式[1]。
大数据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更广阔的工作领域。我们将大数据技术与思维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全面的数据收集、存储、共享和挖掘后,辅导员可以通过分析出的数据能更加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目前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情况等等,更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学生工作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也更有可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以个性化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一、高校目前收集到与学生相关的数据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获得最早的学生数据信息是高考招生数据。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在整个大学阶段,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收集到学生的班级数据和其整个学习阶段的成绩数据;校园卡中心收集到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数据;网络管理中心收集到学生上网数据;公寓公司收集到学生住宿数据、进出寝室时间的数据、用电和用水数据;图书馆收集到学生进出图书馆的时间数据和借还图书数据;校医院通过体检等方式收集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数据;学生管理系统收集到学生各种奖助数据和素拓学分数据。除此之外,学生在校期间还有很大一部分数据往往是没有记录或者是没有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的,比如宿舍卫生情况、请销假以及使用移动数据流量产生的数据等等。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通过2G\3G等移动网络与外界交流产生的数据是我们无法收集的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最能真实反映学生思想状态与心理情况的。《2014中国大学生媒介与消费调研报告》显示,在以“90后”为主体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微信的使用率为82.3%,微博使用率为71.1%,在微博、微信之后使用比例最高的社交网络媒体是“人人网”,占比68.3%[2]。除了这三种社交媒体,还有一种很早就被广泛使用的聊天工具QQ。这四种社交媒体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的整个网络交流。
通过调查分析,“90后”大学生对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感,特别是当互联网与手机通信相结合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相关电子设备的普及后,他们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甚至是部分课堂时间都用于上网,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QQ、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媒体也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3]。他们喜欢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些网络社交媒体传达给朋友或者同学,或者通过聊天的方式与别人分享,显然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人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对于网络社交媒体的中信息的掌握是片面且零散的。
尽管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和人人网添加学生为好友,或者通过微博的相互关注来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博客或者分享的内容。但是,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人数与学生数量的增长是不成正比的,每个辅导员至少负责200个学生,甚至更多。如果仅凭辅导员人工地去查看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信息,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难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何能够比较全面地搜集与学生相关的大量数据信息,并且能够智能化地去处理、判断并提供预警消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大数据系统的建构
能够切实地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就是建构一套大数据系统。建构这套大数据系统需要三个必备条件[4]:一是能够收集海量数据的云平台;二是能无缝隙地覆盖整个校园的网络(物联网、泛在网);三是海量且庞大的数据资源。
就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而言,在数据方面,需要采集到更多与学生相关的各类数据并且盘活所收集到的数据资产;在网络方面,重点就是实现更多便捷网络的无缝隙覆盖,消除信息之间的孤岛,否则会大大影响数据的应用价值;在云平台方面,要整合各种硬件和服务资源,高效地调度资源,促成信息的共享。
三、大数据思维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工作方式,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实现科学化。首先,为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服务,通过提供更多便捷的网络服务,形成大数据传输的基础网络,达到收集信息的目标。然后,建立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通过将文字、方位、沟通等一切转变为数据,统一标准,量化各类信息,实现“一站式”信息查询。最后,在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护学生隐私更加重要。
(一)通过提供更多便捷的网络服务,达到收集信息的目标
目前,被广泛使用和认可的网络服务是Wi-Fi网络。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相关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使用Wi-Fi网络。Wi-Fi网络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相对于移动数据的传输,其上网速度更快、也更加经济实用。作为高校,要想实现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首先就需要实现网络(如Wi-Fi网络)的无缝隙覆盖,形成大数据传输的基础,保证各种类型及大小数据的传输,消除信息之间的孤岛,更加全面地采集到学生通过网络产生的各类数据,为建构大数据系统提供所需的海量数据。
(二)建立数据资源的共享云平台,实现“一站式”信息查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高校中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机构部门、现有的各种管理系统以及通过网络平台收集了大量的与学生相关的数据,如学生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奖惩信息,甚至包括社交、日志、微博和朋友圈等各种网络信息等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据,但现状是一线的辅导员很难获取或者使用的时间成本很高,导致这些数据的使用还很不充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多渠道收集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下降。
因此,一个统一所采集或者搜集的数据标准的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通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源进行定位和链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汇总。这样做能够保证所收集的数据的一致性,实现数据资源之间的无缝隙链接与传输,进而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加工、、共享以及挖掘功能。
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的实质就是进行大数据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一站式”信息查询。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实施的“一张表”工程是“一站式”信息查询的开端。管理者通过一个号码(学号、居民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等)把不同来源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再根据不同的需要把不同的信息组合到一起,形成信息的重组与整合。如辅导员只需输入自己的办公登录账号,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所管理学生的目前状态,包括心理状态、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参加活动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等,使辅导员能很直观、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便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危机干预,减少恶性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此平台通过综合分析学生从入学到大学的每一个阶段的各项数据,能够更加多元化地评价学生,使辅导员能进一步关怀学生的生活以及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由经验式逐渐走向数据化、科学化,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三)加强数据监管,保护学生隐私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隐私泄露或者进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高校中的数据来源海量并且广泛,包含了学生的各类信息,如学生的家庭信息、个人爱好、网络交友、学习成绩、奖惩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等,这些大量数据的聚集,无疑加大了隐私泄露的危险[5]。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高校还需考虑这些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是否会侵犯到学生的隐私以及隐私泄露等问题。因此,高校要严格监管数据资源服务平台,规范各个机构在使用大数据时的流程和方法,同时加强对重点数据库的日常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泄密情况,立即采取预警机制。
关键词:多媒体 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24-01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多媒体以其声、光、色、图的神奇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无疑给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更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要借助的工具主要包括电脑、幻灯、投影、和电视等。这些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教师板书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张投影片就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密度就会大大增加,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的事物,放一段录像或投影,出几张图片,便一目了然。那么,任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呢?下面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做好课前准备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课前要做好准备,设计好教学课件。好的教学课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其钻研教材,找到重点和难点,收集教学素材;然后撰写脚木,不断修改,并且要具有创造性。一般来说,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首先必须认真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在哪个环节上运用多媒体,也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好使用时机;第二,选择好最有针对性的素材;第三,准备好硬件设施,认真检查,确保能够顺利使用。多媒体设备终究还是现代化设施,而现代化设施几乎是无电不能运转的,因此,一旦停电,再高级的设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设备也无法逃避这个“命运”。
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如果事先准备不好,运用时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硬件设备出故障,软件资料颠来倒去,非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得事倍功半。
2 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时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要有选择性。
当前,许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课就是好课,否则就不是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合,即使能结合,还要考虑什么时候结合,结合的知识有多少有利于学生学习等。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某方面知识教学是否有必要。
(1)选取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好解决的问题,即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第二,坚持适度性。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其实不然,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学习囫囵吞枣,这就是“电灌”效应,要避免教师和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坚持适度性就是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教师要明确多媒休技术运用的关键在于“优化”,并非在于多,要少而精,不摆花架子。
第三,讲究艺术性。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并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展示的对象要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
3 运用多媒体时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和选用多媒体时,应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启发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注重各类媒体的结合应用,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有的教师认为,有了大屏幕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讲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等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
我们知道,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因屏幕上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第二,运用多媒体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政治教学,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激活数学生的知识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必须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句话,就是要让政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生命提升的,学生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要逐渐增加“智能型”媒体的设计和选择,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架设桥梁,否则,会限制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建议
一、微信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开始支持WIFI功能。与此同时,IOS、安卓等系统的出现也改变了用户的操作习惯,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触屏模式。对此,传统的操作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推出了触屏系统。在这种大环境下,基于触屏系统的很多软件就应运而生了,微信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软件,该软件使得传统通信与互联网通信合二为一,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微信用户的人数已经突破4亿,且使用频率大幅提高----仅2013年春节拜年微信就发出了26亿条。同时,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其功能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免费移动短信已经发展到了语音对讲、图片分享、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漂流瓶和二维码等功能,特别是在最新的微信5.0版本中,除了功能和用户体验上的改善,还整合了腾讯多项产品,成为了腾讯移动互联网的总入口。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众所周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表明,86%的90后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其次才是笔记本电脑(79%)和台式机电脑(40%)。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手机在网上“生存”的。而微信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大学生用户最青睐的手机软件之一,除了成本低及相应的推广能力等因素外,其强大的应用功能或许才是关键所在。比如有的大学生喜欢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免费和家人、朋友聊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有的则对漂流瓶情有独钟,因为这样可以认识一些陌生人,扩大交际圈;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微信看世事新闻,了解最新消息,并可以分享给朋友们;有的学生则喜欢利用微信的二维码扫描功能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微信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微信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人员。他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微信的普遍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其能力的挑战。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除了必须具备传统上的政治理论水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之外,还须具备基本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比如熟练使用微信的能力。只有这样,主体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发展情况,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对应。微信对他们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微信产生严重依赖。例如微信的搜索功能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对其产生语音搜索依赖,微信的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的功能可能会使得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没有节度的使用微信等。二是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微信的过度使用可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感变得难以分辨,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对事物的思考能力。三是可能会使得大学生接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因为微信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并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部分辨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接受到一些不良的信息,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作用到客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方式方法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客体产生联系并相互作用,其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微信对于介体的挑战主要源于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够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保持协调一致,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结合微信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大学生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将教育工作的内容传达至广大学生,相关研究报告也已经证明,这种方式在很多高校已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利用微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情况和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好微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得机遇,迅速进行“微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建议将微信作为重要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笔者认为,鉴于当代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状况,应将微信作为重要
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可以建立以各系、各班、各部门、各支部为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主体利用微信进行信息的传送、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二是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校园APP,将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语音、视频等进行呈现;三是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置于微信公众平台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建议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
笔者建议,尽快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这样一支专业团队能在微信“支离破碎”的语言中发觉有效信息,并分析出潜在的问题或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其次,该团队可以通过微信的LBS功能挖掘数据,并根据学生常去的地方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开展相应的互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该团队作为专业团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专业解答,还可通过平台组织专业讨论,使得学生们信服,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
事物的发展朝着人类选择的方向发展,唯有满足人类的需要才能具有恒久的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来说也要逐步完善,逐步走向人性化,不但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的需要。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思想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国际社会环境动荡和变化给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延缓了国家的发展,更加制约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对思想最为活跃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影响,引起思想波动,从而导致失去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产生排斥和厌学的心理。人类新意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意识形态均诞生于大学,这是众所周知的思想观念,当然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意识的推广和传播,以及发展和深层次的研究也是始于大学,所以大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形成正确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地方,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外形势变化。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就在这个时期,多种思想产生了交汇、碰撞和融合,因此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走向多元化,单一化的思想逐渐在退化。我国思想逐步发展为多元化,且处于多种思想交汇、融合时期,深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尤其对传统观念影响颇深,也给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传统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教学方法落后。由于国内外的形势直接影响思想活跃大学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这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从高校教学方式方法角度分析,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老式的教学模式,和教授方式,以及授课手段等,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和手段,都是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所以这些展现出来的东西对课堂的吸引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更是信息搜索和捕捉的时代,网络汲取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书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只是渴求,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媒体取代,这种方式也显然不符合使得的需求和准则,我国虽然着重关心高校设施的基础建设,引进了当下最受欢迎的多媒体教学,但是老师只是将多媒体取代黑板而已,省去黑板写教学内容的时间,然而只是简单地利用电脑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对于媒体工具教学作用的挖掘和使用并不深入,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旧是低沉乏味。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下降,除去一些体制,思想等客观因素,究其根本,还是取决于师资力量建设的不完善,俗话说:“高师出名徒”,高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深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被意识到其重要性,国家虽然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优化和改善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文化修为还有一定的疏漏和不足,尤其缺乏有感染力和特殊人格魅力的任课老师。师资队伍不完善是主要因素之一[2]。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吸引力的策略
(一)改革考试制度。我国高校主干专业普遍采取闭卷考试政策,而大部分高校由于思想教育政治理论课不是主干专业,学校则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势,这极大的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由于考试开卷考试,学生上课自然放纵自己,不专心听课,更不用记笔记;考试临近也不需要复习,带本书即可上考场,有的学生甚至利用手机查阅相关答案,要求不好,及格即可,这样的考核制度,考试通过率可达100%。
(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博大精深,涵盖内容主要关于自然、社会及人生意义的宏观问题,具有抽象性、难理解性、枯燥性,面临这些难题,对于授课老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该类课程的实用性显现的不是那么直接明显,未来工作中应用的几率也低;但从长远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你人生发展的指向标,它能帮助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你起到终生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也成为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国家,改革仍在稳步推进,就业问题日异月新、层出不穷;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连续不断;国家政治发展方向有待加深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理论知识,理论只有将这些难以解决的难题逐一攻破,才能凸显其价值,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老师,赢得学生内心深处的尊重,想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就必须要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三)思想政治教学联合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都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难题,也就是学以致用,同样我们也要将大学时代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巧妙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给我们带来帮助和利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唤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唤起学生的听课欲望,掀起学习的热潮。身为老师,责任重大,想要提升授课的吸引力,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人生观,以及思维和行为准则还要了解自己学生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当前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运用事例说明实际生活中所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最好以自身的经历为题,具有说服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提升授课吸引力;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思想政治的学习园地,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更多如辩论赛等校园活动,老师要听取意见,不断的修正和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对于的指向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学与工作相连接。
(四)加强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众所周知,名师出高徒。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大学是铸就人才的圣地,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具备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前提。想选出高素质、高水平、高文化的老师,就要改变招聘方式,需要采用公开招聘,这更能体现招聘的公平性,有利于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于坚信并且热爱的人才,进行高度重视,坚持运用马克思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和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