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经济学的效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的效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的效用

第1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摘要: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均应有所改革。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应用型独立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应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1.内容的系统性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理论体系庞大且逻辑严密,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反对政府干预,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市场失灵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

2.理论的抽象性

西方经济学的抽象性主要体现在其将现实中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高度抽象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或数学模型,并通过这些经济规律或数据模型又能够将数字结果概括为专业的经济语言。比如弹性、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等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其含义且容易混淆;此外,许多理论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如寡头垄断理论,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来解释,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

3.研究方法的数学化

西方经济学以实证分析为主,大量运用数学推理与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将变量所影响的关系用几何或曲线的形式进行描绘。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模型、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成本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等。大量的公式或图表使教学过程显得相对枯燥呆板,学生很容易产生畏学情绪,从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应用型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间紧迫

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般要求一学期完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教学内容,这就使得该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常常发生矛盾。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一般都在12章左右,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通常平均每5个学时要完成一章的内容,而学生在5个学时的时间里真正消化吸收每一章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就听不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2.学生整体质量相对较差

与重点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不强,对大学生活更容易感到迷茫。文化基础薄弱,加上缺乏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经常上课迟到、课堂不专心、课后不进行复习和预习。虽然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也是不尽人意。此外,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了讲完教材上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这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被忽略,即使安排了实践环节,通常也就是案例讲解和假期实训两种形式。尤其是假期实训,学生们缺乏有效和严谨的组织,缺乏教师的指导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往往到最后学生在网上下载实训报告,稍作修改便上交学校以完成课程任务,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4.缺乏互动和沟通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但目前来看,师生在教学上缺乏互动和沟通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和课间,课下时间沟通较少。从教师方面来说,许多教师课堂上只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电话、QQ等联系方式却不公开,使得学生缺少沟通渠道。而学生方面,独立院校学生性格上虽然积极开朗,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积极性较弱,使得其在面临教学问题时很难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

三、应用型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

1.改革教学内容,奠定能力培养基础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师应该结合经管类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适用性和应用性。如财务管理及会计专业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微观部分的均衡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作为重点;国际贸易专业应将宏观部分作为重点,着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市场营销专业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微观部分的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等内容,了解市场价格的决定及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所学知识。

2.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门课程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重点内容。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选取切合实际的案例将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使经济学的学习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从而大大改善学生上课分心、缺乏兴趣的现状。比如,在讲均衡价格这一章时,涉及影响供求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内容较为复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选取一些平时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作为切入点,如引用公园门票的案例,将有利于学生对价格机制的形成有较好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假期实训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开展社会调查。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市场等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对于均衡价格理论中需求理论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早餐种类及价格对同学们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怎么观察、怎么提问、怎么撰写等环节有效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可以组织课堂讨论。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必须注意选好话题、组织讨论和总结点评三个关键性环节。

4.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创新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比如建立班级讨论学习QQ群,作为师生课后交流的平台,教师把自己的课件、习题等资料共享,方便学生进行课下学习。通过QQ、电子邮件、微博等工具,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在课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遇到的困难进行帮助,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娥.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第2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 经济学;案例教学;运用

高职院校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由于目前经济学教材仍存在理论性和系统性太强的问题,带有很多晦涩难懂的表述方式和理论模型,而帮助理解的合适案例偏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力,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除了对教材进行改革外,也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大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来适应高职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高职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源于英文case,是一种将实证描述引入情景,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范例教学法。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推广开来。目前,案例教学在很多高校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教育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强烈的冲击,而且对提出了创新和变革的要求。

经济学案例教学就是应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职经济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案例能较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高职经济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二是突出学生角色的主体性;三是突出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四是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五是突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二、高职经济学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

不同学科领域案例教学专家对案例有不同认知和理解。但总体而言,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真实或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就高职经济学教学案例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经济学的教学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案例的特定环境来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和信服经济理论。

二是针对性原则。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带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三是主题性原则。教学案例虽因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有所不同,但应该突出一个主题,以便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知识学习和实践分析。

四是启发性原则。教师所选教学案例应该引人深思,启发思维,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五是时效性原则。教学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应尽量选择现实世界中较新的素材和热点问题的案例,满足应有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六是适应性原则。教学案例必须适应时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应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和高职生的实际需要。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虽然国外有很多经典的经济学教学案例,但由于国外的文化环境、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与我国有很大差异,照抄照搬来的国外案例教学效果往往不一定理想,因而在案例选择时应坚持国内案例为主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为主的思路。

三、高职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分为:先讲解理论,再提出案例,然后用理论分析案例;或是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最后进行案例分析。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一是案例导入。即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陈述一个与新知识相关的案例,目的是引起学生好奇和兴趣,而案例的具体分析放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再进行。比如,在讲解《需求》这节时,可以先举“某蓝领工人有买车的欲望但没有买车和养车的实力,而某大学教授有买车和养车的能力但没有买车的意愿”这个案例,并提出“他们是否是有效的需求”和“什么是需求”的问题。再比如,在讲解成本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举“上大学的成本”这个案例,并提出“上大学是否对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决策”这个问题。通过这些案例和问题的提出,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就能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3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植物配置;景观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景观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1 工程实例

某校区,总占地面积72.67hm2,规划总建筑面积40.2万m2,建筑总占地面积9.8万m2,总绿化覆盖率47.5%,水体面积2.5hm2。教学区是学院平面规划划分的5种类型之一,已有文科楼、理科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5栋教学楼,建筑面积共9.75万m2。学生生活区已有学生公寓14栋,建筑面积共11.39万m2,食堂,超市和商店等,建筑面积1.46万m2,完全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体育运动区有体育训练馆,建筑面积共0.468万m2;教师生活区已有周转房2栋,建筑面积共0.62万m2。学院完成共约10.67hm2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任务,现有人工绿化栽植面积约16hm2,未开发的原始山林面积约10hm2。

2 设计理念

2.1 理念基础

(1)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生态校园。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以群山为背景,以溪水湖面为核心,创造生态校园。

(2)“凭水聆风、诗意生活”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场所。塑造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特别是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促进交往,增强校园活力和人文精神。

(3)“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弹性灵活的布局。寻求简洁而灵活富有自然地形布局结构,建筑形成组群且可替换,可灵活应对场地条件。建筑群以村落状与绿化环境相融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有机生长、持续发展”细胞式的开发建设方式。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以如细胞生长般组团式的建设方式,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留有余地,使建筑族群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2.2 主题:润

“润物细无声”一语道破老师的高尚品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中一个“润”字意味深长,它没有“洒”的夸张;没有“泼”的高调;没有“溅”的放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状态,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就好像一师,虽没有显赫的名气,却培养出了中国的一代伟人;虽没有很大的规模,却有了百年的历史。“润”字处处体现了一师的精神,于是,选取“润”字作为一师的景观主题,景观润物、大学润人。以史之润、文之润、绿之润、新之润,4个方面进行展现。

2.3 总体分布结构:一轴、二环、四区

从校园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大学校园的空间模式,并构建出以复合功能分区、多层次开放空间以及功能基本单元为主要框架的结构模式。一轴:景观主轴;二环:环绕教学区的车行道和环绕山体的游步道;四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

2.4 景观结构

“绿在校中,校在绿中”,校园处处与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滋润,达到润物润人的思想。

2.4.1 史之润

史之润──景观主轴,历史轴线的表现:在从学校内大门到图书馆水池前的200m轴线上,布置21盏景观广场灯。一共10排,尽头单独1盏在中间。景观灯6m高,每排距离是20m。景观灯底座上照刻有从古至今的21个年份,代表着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事件。同时根据时间年份不同,变化广场铺砖。铺砖的形式以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的时间和事件。黑白红3色为主要铺装色彩,块状为主要铺装形式,材料以普通石材或砖材为主。三色铺装间隔铺设,白色为基础,作为标尺,黑色和红色铺装分别铺设在中轴线两侧,作为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性事件处的刻度形状与其它刻度相比稍大,与此处的灯柱相呼应。其中红色刻度代表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事件与时间,而黑色则代表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时间。

2.4.2 文之润

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主旨,将“求知”、“有知”、“识知”、“传知”、“解知”、“共知”作为6个内庭院的主题,按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寓意知识的循环与更替,学与教的衍化。其中加入一些汉字的小品进行点缀与补充。

求知——即使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适当以小乔木和灌木如棕竹、珊瑚树等用于视线遮挡,同时还可以采用驱虫性较好的树种,以达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分散的功能效果。

有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应用的实际的方法;该庭院与知识的大体风格一致(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是一个互相穿插的过程),以中型乔木和小灌木造景,在院内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适当安排一些座椅,此外,也可将在君子亭“静中求学”的学习态度传承。

识知——了解并完全明白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与“有知”园内植物配置相一致。

传知——把我们了解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即人生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历史的传递;同时做一些有起伏的微地形,以水体和假山,搭配一些矮灌木,把水体流动过程展现出来,象征文化的传播。

解知——解释和教导有知之人去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中,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而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就有了不同的知识领域;以彩叶稍耐荫树种为主体,配置一些多年生花卉,布置桌椅供师生交流之用,以色彩丰富的彩叶树种代表知识的多元化。

共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好办法。植物配置上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同时配置少量彩色叶树种。

2.4.3 绿之润

绿之润——把环抱校区的四座山加上在建的艺术楼、学生宿舍、体育场做成一个绿色的环带,把整个校区包裹在绿色的生态气息之中。

绿之润通过3个方面来展现:视觉、嗅觉、听觉。

第4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效率;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48-02

一、引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并正在步入大学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表现出就业率不理想、专业对口率不高、人才供求结构性缺口较大等现象,这反映出我国大学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科教兴国要依靠教育,大学教育既是接受专业教育的起点,也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提高大学教学的质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生产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效率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学效率包括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其教学的效率有不同的表现,实现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同。相比以获取新的规范性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大学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和健全道德价值体系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相比其他形式专业教育,大学教育既是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最主要和最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入专业领域的启蒙阶段;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教育,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未来面临着十分鲜活的社会经济活动,从业环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更强调对教材知识的创新性应用。因此可以说,只有一个能自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能以道德原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才能称为接受过高质量高等教育的人。在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的事实要求应用经济学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集知识、技能与智力于一体,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学阶段教学效率就是要以这样的人才要求为本,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着力点

提高大学《应用经济学》教学效率的落脚点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强化课程体系的引导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中间保障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教学效率。

1.明确职业导向。大学是实现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折的关键节点,也是从法律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提高大学教学效率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目标的变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学习方法上的显著变化,以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逐渐清晰的规划。为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激发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其次,职业导向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从入学到课堂再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和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说“明确”解决的是学生“学不学”的问题,那么,“导向”解决的则是“学什么”的问题。明确职业导向重在“导”——要从制度设计上将学生“导入”科学的职业道路。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着重于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在众多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课程中,囿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展开全方位的学习,必须以学生职业为导向,形成主次区别的课程模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与未来职业规划最贴近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培养模式,被模块化的课程形成立体结构,之间的联系脉络更加清晰,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规划感的知识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面对爆炸的知识和信息无从选择的茫然,提高培养学生综合学识素质的效率。

2.优化师生关系。强调民主的、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相关的能力要求,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摆脱对教师的简单依赖。信息时代,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已经打破,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着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转变知识传授的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相关背景的历史文献的导读、现实应用案例的分析以及前沿发展动态的介绍,引导学生理清学习和研究问题的逻辑思路,鼓励学生追逐学习的深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和选择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自己调配各种资源,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的方法。通过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无数次的规范性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加深知识应用的体验,切实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科学研究精神的养成。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与肯定。要积极开发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设计好教与学的衔接环节,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减少教师传授学时,增加教师引导学时,减少学生被动接受压力,加大学生主动探求压力,以核心专业知识为导向预设命题,积极开拓文献导读、案例搜索、学生讲授与老师讲评相结合、学生讨论、课题论文、专题讲座等更加开放的教学方法。

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传统上,考试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也促成了学生的应试惯性。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引导学生自主钻研课程内容,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避免一张考卷定成绩,改变学生“考前背、考完忘”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大学《应用经济学》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丰富考试的形式,改良题型的设计,提高考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程度,弱化对分数的关注度,“倒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切实地将课程知识内化于头脑;其次,将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阶段性考试,课程学习结束统一举行综合考试。阶段性考试是个性化的,反映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性考试是共性化的,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情况。这种“N+1”的考试模式既有利于各任课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相同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杨今宁,“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基本内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

[2]华坚,根据高校发展阶段特点实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J].江苏高教,2012,(1).

[3]张静琦,孔署东,现行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举措[J].财经科学,2002,(2).

[4]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专业指导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C]//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007.

第5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 情景教学 组织实施

情景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手段和艺术手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情趣盎然地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对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和技能。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技工院校被广泛应用。

一、技工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情景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技工院校教学的特殊性,真正实施情景化教学时会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热情,求知欲不强,缺乏学习动机。其次是很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指责成绩差的学生“笨”“蠢”,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惯于把学习中的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差,最终变得不思进取,成为“惯于接受失败者”。

2.情景化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把教学情景定得抽象,要求过高,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体现不出在乐趣中学习,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不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教师也觉得费了很多的精力来准备,结果却很差,内心充满了教学挫败感。教学模式单一体现在教学活动还是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基本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情景化教学流于形式

技工院校有机化学课程在开展情景化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多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大纲要求,是否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了教材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二、有机化学课程情景教学的常见方式

1.实验演示创设情景教学方式

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不要急于授课,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设置问题,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诱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和猜测进入课堂。

例如在讲授饱和烷烃甲烷的化学性质时,可通过化验室制备甲烷的演示实验,提示学生注意甲烷通入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光照和无光照两种情况)和高锰酸钾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就会带着迷惑和想要弄清问题的状态进入学习环境。

2.实例分析情景教学方式

在有机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分析讨论实例,形成引导式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扮演好导演、教练的重要角色,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协调沟通,归纳总结评价。实施实例教学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多媒体情景教学方式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多媒体引入图片、幻灯片、动画、声音等有机化学视频材料创设情景,播放有机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授课信息量加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学生对有机化工生产、有机化工工业发展状况了解不足的缺点。

4.化学仿真实验情景教学方式

化学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再现化学实验真实过程,它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化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有机融合,不仅解决了技工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做实验难、操作危险的难题,还节约了教学开支。

5.化学实验营造情景教学方式

在真实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真实的情境比化学仿真模拟的场景更真切,效果会更好。

例如做氨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我们在制取氨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1)请说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解释;(2)请注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解释。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努力解决问题。

三、组织和实施有机化学课程情景教学的主要步骤

1.情景准备

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教学主题、目标,为实景的选择或模拟场景的创设做好充分的准备:(1)选择创设情景的地点,充分利用各种场合的优势;(2)准备各种“道具”,如图片、声像、文字材料、实验设备及材料等;(3)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利于让整个授课过程按照既定的方向进展,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情景创设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情景化教学手段,调动图像、文字、音响、实物等因素来营造场景,以达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增强应有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要求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全面谋划,以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手段,在实景或模拟场景中,把要学习的内容、重难点一一呈现给学生,组织全体学生讨论。讨论式的学习要依据教师的设计而开展,教师可以现场安排,随意组织,讨论的范围可以联想到与问题相关的自然界现象,但要分组明确,主题鲜明,发言针对性强,同时要随时跟踪和观察整个过程,注意掌控好课堂气氛和教学进度。

4.总结评定

每堂情景教学课结束后,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并写出感受和观察意见,对有创意观点的学生或小组要给予表扬,对学习和讨论中发言欠缺的要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和讨论中来。最后,由学生根据教学效果评分表来评定此次情景教学法的效果,作为教师改进今后教学的依据。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技工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推广情景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常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情景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春霞等.化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培训,2012(7).

第6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程整合;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13-01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更生动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架构的形成过程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程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相整合的主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学生潜能,尤其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术知识之外,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手段中,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要能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想教学过程,又要担心信息技术设备操作错误,以致上课紧张,久而久之得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恐惧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我们去寻找合适的资源,还用进行处理才能够使用。具有继续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呢?

(1)在教学中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予以呈现或虚拟现实、放大细节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可以先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先让学生自行学习,再通过课件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如《圆的认识》一课,对于圆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教师想光靠讲就让学生明白这不容易做到,而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却能把这个问题演示的非常清楚,先在投影上展示了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通过让小球甩动,屏幕上的小球左右摆了两下,再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圈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屏幕上小球开始走,每走过一点,屏幕上就留下他的痕迹,当小球走过一圈后,屏幕上形成无数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圆,这时再放一次慢镜头,再让学生观察一次。这样学生对圆是如何形成的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课件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文具或其它工具自行演示一次圆的产生过程,加深其对圆的生成的了解。可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生活情境和经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数学规律。凭借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整合,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并恰到好处的促进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探讨,发现学会学习的方法,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有独到的功夫。这种整合,将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将之付诸日常生活实践,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合理调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最终实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6.8.

[4] 冯玉萍,朱湘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教育科研论坛 2006.12.12-13.

第7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门类中的方法论科学,在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计量经济学作为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重点。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一些主流权威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均对向其投稿的文章要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计量建模等实证分析在经济问题研究中的作用。这一现象提升了计量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发展,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了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除了对经济学基本理论要有所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对数理统计知识的掌握,对学好计量经济学十分关键。正是由于计量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推算、数学模型,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数学功底较差的文科生,在刚刚接触还没有深入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就已经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很多学生由于害怕数学,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导致其在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和不规范。围绕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对课程教学的要求,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讨论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先修课程缺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数学与统计学,经济理论只是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具体经济问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对计量经济学的思想及模型的推导及回归结果的检验都是数学、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学生必须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知识。这些课程的难度系数较高,要学完上述的有的课程至少需要三个学期,但是当前应用型高校建设的一个方向是压缩理论课的学时,提高应用型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安徽科技学院在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进行的改革中,为了减少理论课在四年中的比重,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的教学全部放在大一学年,只用了一个半学期的学时,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由于课程难度大,学生无法牢固掌握这些知识。计量经济学放在了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并且与统计学同时进行,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统计量的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理论背景也无法理解,这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抱有畏惧的心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1.2 缺少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材 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分支,引入国内的时间较晚,在全国财经类专业普遍推广的时间也不足十年,所以早期的计量经济教材大多为国外翻译本和移植本。由于国外经济学理论很早就已经十分数理化,国外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注重学生的数理分析的功底,这与国内的差别很大(国内经济学专业在很长时期内只招收数学功底差的文科生)。因此国外计量经济学教材主要是介绍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以理论推算为主,这对于国内本科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近年来国内学者出版了不少自己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但是现存的教材还是包含了太多的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过多的侧重数学推导,给学生的感觉更像是一门数学课,而不是一门经济学课。缺少案例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头扎进了大量的数学理论模型之中,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运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于安徽科技学院这样的以建设应用型本科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显然不符合要求。安徽科技学院财经类专业自开设以后一直以招收文科生为主,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多注重数学理论,缺少案例分析的现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1.3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缺少实验教学环节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活动,大多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在进行计量经济学讲授时主要是介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然而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尤其是像安徽科技学院这样以应用型人材为培养目标的高校,更应该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安徽科技学院一直没有开展大范围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的估计方法之后,没有实际进行相关的软件操作,因而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之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建设无从谈起。

1.4 师资力量缺乏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国内普及时间较晚,由于早期的国内经济学教育主要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所以目前各高校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数理经济方面的培训,承担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高校招生扩张之后,又出现了新增专业的扩张,经济学相关专业是学生报考的热门,各高校争相开设,学生人数和专业数目的增加,造成了承担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目前承担计量经济学授课的要么是纯粹数学背景而无经济学知识的教师,要么是数学基础薄弱的接受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专业教师。既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又有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的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匮乏。像安徽科技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更加严重。

2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要做好相关课程的协调和配合 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的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课程安排在大二,就计量经济学而言,最适合开设的时间是大三,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增加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教学课时,分不同学期开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理论基础,为以后学好经济学服务。

2.2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应当合理安排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舍有取。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将各单元连结起来,尽量将理论推导背后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理论的由来,以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又可以减少学生因过多的数学推导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在每章学习结束后,都用一个案例将整章的内容加以总结和运用,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2.3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是计量经济学在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安排上,应做好规划,避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脱离,如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开设实验或者进行了大部分后开设。应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每结束一章的理论教学就安排一场实验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了解,又避免了学生因时间长而遗忘所学理论。

2.4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针对全国高校计量经济学专业教教师缺乏的现状,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大。要求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人才引进中占得先机,同时还要提供发展平台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对现有的内部教师的培训,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新发展迅速,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更新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跟踪学术前沿,因此,学校应该利用假期,选派任课教师到相关机构进行计量经济学培训,提高本校教师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2).

[2]俞培果,高翔.本科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

第8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性;积极性;情景式教学

为了促进情景式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取得实效,我国教育家开始逐步应用系统思维原理,从教学设计这一角度对情景学习展开全新探索,初步构建了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所以,要使情景式教学富于取得极大的效果,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通过实践总结丰富的经验。

情景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由老师的指导,通过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想象,在情感的驱动下,让学生亲自参加这个情景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动机,兴趣。

情景式教学模式学习系统相关的两个层面即为:老师和学生。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首先通过老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发挥老师主体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最为重要的。首先,教师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是学生的导航者。教师对情景式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度和理解度,决定着学习模式能否在其课堂上顺利被应用;其次,教师的行为决定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如果想要情景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先让教师对情景式教学学习理论有更准确、深刻的认识。

(二) 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景式教学首先要从课堂内容出发,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和学生容易理解的情景,即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是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情景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让他们感受一种乐趣,更积极主动去学习!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能随意而定。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适应性的情景或情境性问题,可以事先将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觉的对新知识进行思考,把自己放在于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中,让他们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其次,创设情境要以现实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我们以《过年》为例:

(一)通过学生表演,体验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其中乐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

《过年》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首先,设定适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生词的魅力

老师在介绍新的单词和短语的时候,应该把它们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用到这些新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比如,(走街串巷习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袄合适废玻璃扭头融化后悔)

首先由教师介绍一些新单词、表达和背景知识,教会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其进行练习.然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想象过年的情景,每个同学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有人扮演走街窜巷的小贩(卖冰灯)有孩子在街上玩耍,有人在家缝补棉袄…….等等,让学生们去自己去感知这些事物,更能加深印象!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越有助于理解感悟。节日更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过年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学生们会争先恐后争相扮演。当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演员或热情的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增强了学习兴趣。

创造性地采用情景教学并将其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参加活动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当然我们更应该不断对新的方法进行比较、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最大的益处.

(二)通过图片引入情境,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由于图片具有新颖、生动、直观的特点,它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样学生也更容易被她吸引。而且图片收集容易,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善用、巧用、好图片,就可以使图片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篇:经济学的效用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作用;有效措施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特点,导致学生对于复杂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弱,而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脑海里形成具象思维,导致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师采用灌输式的强硬教学方式,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课堂氛围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这也是影响当前数学教学效率的一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时参照教材,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这与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相偏离,既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甚至对学生未来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生活情境的运用则能够很好的决绝上述问题 [1 ]。

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 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知识并不仅存于书本之上,同样,存在于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另外,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这恰恰是小学生所缺少的,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小学生会觉得十分难以理解,不能够及时地吸收和消化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再加上教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少与实际相联系,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加形象的将知识具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真实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二) 活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氛围由枯燥变的生动有趣,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生活氛围,学生的思维会被带到日常的生活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情绪,让其跟随教师的思路,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随着教师教学形式地转变,也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数学知识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升,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2 ]。

三、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创设情境

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诱因,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让其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化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符合小学生生活情境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直接讲授方式,利用问题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家里来了3位客人,妈妈拿出了6个苹果招待,要怎样分苹果才最公平呢?再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假如妈妈给你10元钱叫你去买5颗水果糖和6颗奶糖,水果糖每颗0.5元,奶糖每颗0.8元,请问购买玩两种糖果还能剩下多少钱?通过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变的更具象,学生思考起来也更加简单,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得到提升了 [3 ]。

(二) 通过游戏活动创设生活情境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班级课堂按照方位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学生为一个小组,有医院、公园、超市、学校、商场等等,然后由教师提出两个关键词,如学校和公园,两个区域的学生就可以抢答:我在学校,公园在我的东边;或者,我在公园学校在我的西边。最后对回答又快又正确的小组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学生掌握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 结束语

总之,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生活情境的作用,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认识的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小为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高效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