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建筑之中的管理工作要想真正的实现科学化管理,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设计到的项目总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在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使用人工进行计算就会大量的消耗人力资源,而且管理效果可能不是很完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来进行这方面的管理操作,比如说数据的统计处理、工程图纸的绘制等等方面,应用合适的计算机进行操作设计的话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另外还可以利用软件对工程进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调配,以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和人力最为合理的安排,能够很好的实现工程建筑中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的控制工程建筑的成本。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应用的意义
工程项目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都使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但根据现在我国工程项目的特点,显然,传统的方法已不再适用。而且在管理中,一些技术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水平十分有限,所以会导致在管理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当中,可以使各个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要求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让建设工程中的每个部门紧密联合到一起,逐步可以实现一体化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建设项目中应用不仅可以了解到物资管理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物质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采购工程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使用计算机对买购的条件进行编辑,可以准确的掌握购买量和需求量是否一致,并可再采取一定的方法,降低项目的投入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计算机的使用还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工程结算、验工计价等项目的一体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管理更有序,同时可以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我国当前在管理方面的水平较之于发达国家还有比较悬殊的差距,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和各个国家合作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我国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
二、计算机软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工程建筑之中的管理工作要想真正的实现科学化管理,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设计到的项目总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在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使用人工进行计算就会大量的消耗人力资源,而且管理效果可能不是很完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来进行这方面的管理操作,比如说数据的统计处理、工程图纸的绘制等等方面,应用合适的计算机进行操作设计的话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另外还可以利用软件对工程进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调配,以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和人力最为合理的安排,能够很好的实现工程建筑中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的控制工程建筑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利用工程管理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的检测,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这些一类软件的开发以及利用是计算机应用与工程建筑中的一大发展方向,能够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
在工程建筑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当中,会有着很多文件资料以及信息,这就需要根据工程建筑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办公软件,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给类软件以及信息都通过这个软件进行管理。当然想要应用这些软件进行一定的信息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合理的完成给类信息文件的管理。所以说日常办公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工程建筑中计算机应用和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计算机还没有应用与工程建筑管理中来,整个的工程建筑领域相对来说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这个状态的工程建筑管理领域是缺乏信息的交流的,这也就使得工程建筑管理的发展比较慢。但是将计算机应用到工程建筑中以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信息资源的管理平台,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工程建筑方面信息的交流,并且能够加快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所以说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交流平台是计算机应用与工程建筑领域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能够很好的实现信息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全日制 工程硕士 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41-02
一、前言
工程硕士教育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本文首先介绍本单位培养目标及学位项目案例,然后介绍我校特点及专业实践环节的现有问题,重点研究专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专业实践相关问题研究,总结本单位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研究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有效服务于后续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为国家特殊需求的人才项目培养高质量人才。
二、我校工程硕士生源特点及培养目标
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六所高校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民族院校。学校本科教育面向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5%以上。本科学生的入学成绩分数差别较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1]由于我校工程硕士教育招生时间较晚,招生影响力小,本科生源又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这导致我校工程硕士生源有如下特征。
一是生源本科专业多元化。我校招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部分是从机械、电子专业转到计算机领域学习的,其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差别很大。二是学生本身素质区分度大。有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强,有的学生理论能力强,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教学进度很难同步。
目前我校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为:1. 本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计算机技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本领域培养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迁移和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担负计算机应用工程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质。2.在国家特殊需求背景下,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既要符合国家特殊的战略需求,又要符合国家和企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要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应该注重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工程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市场竞争能力。[2]因此,根据我校工程硕士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构建适合民族院校的“国家特需”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环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专业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我校特别强调“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同时“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强调“不参加企业实践或企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一)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
目前我校完成专业实践教学的企业有三种来源: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导师推荐的合作企业、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通过比较三种模式的优缺点,我校目前实施方式以前两种企业为主。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和考核等体制明确到位,可接纳相对较多的学生,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导师指导。但实践实训基地的培养方向和实训内容相对固定,无法满足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需要,而且研发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拓展。到导师推荐的合作企业中实践,首先能够保证学生实践内容和导师研究方向保持一致,学生可以从学校的学习内容直接过渡到实践内容中,时间成本小,而且导师对整个实践过程可以把控到位。但这种形式接纳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且导师很难保证每年都有和企业合作的项目,长效机制很难保证。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践,是目前本科学生实习采用的常用方式,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企业。但这种形式,实践内容无法保证专业贴合度,导师无法保证指导,很难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5]
(二)我校专业实践具体实施方式
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校采取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根据我校研究生特点,在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方面,我校采取如下方案:不同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基础进行某方向课程的免修,同时投入更多精力到其弱势课程。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校内导师也根据学生不同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简介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有今天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人类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而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专业内容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
培养要求: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电气工程一般分为电力系统和应用电子(也就是电力电子)。
二、专业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例如“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 “ 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 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新学科,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新技术,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当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用油的交通工具除外),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接近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大范围的覆盖性。有专家表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力系统,或者是坚强智能电网或者是智能电网。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价值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电力系统能够确保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更和谐,同时智能电力系统是一个广义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破解未来发展的挑战。
三、专业应用与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几个方向:
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器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该专业是重点专业,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气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信息处理学科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就业方向: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机与电气方向
电机与电气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电子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特色专业方向,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实现电气化已成为现实。计算机模拟操作,更为现实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监视和判断功能。PC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得到普及。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人机界面普遍被采用,并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等特点备受用户青睐。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应该立志成为一位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让我国的电力工业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
[1]巫云飞,陈小松.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大观周刊,2011(38)
[2]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1).
[3]朱仲海.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同时具备电子设备技术的折旧和更新快以及机械设备的技术规程和规范性要求高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该领域内实用、有效的三项指导原则:从简、规范、注重细节,以达到工程实践追求高效、规范、简约的目的,对工程技术的其它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技术实践原则技术规范
正文:
在当今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于我国城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这个普及过程中,有伴随中国网通公司的分解与归并而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展开的不断竞争下的升级促销,有许多省市开展的热热闹闹的家电下乡工程;更多的是许多小到一个单位的局域网建设选择B/S架构还是C/S架构,VPN专线接入服务还是共享百兆专线接人的服务,或单单是个人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选择硬件还是软件,选择网络技术还是编程技术,选择C#还是Java也都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就使得寻求工程技术中的指导原则显得优为重要。
工程技术的原则区别于理论研究原则,不是一定要高精尖;同时也区别于市场原则,不是新奇贵。工程技术应用永远应当追求高效、规范、简约。在多年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实践中,笔者归纳总结出几条简单的原则,并在系统维护和校园网络建设中得到有效验证。
1.选择时的从简原则
虽然,工程技术中追求的最终目的为安全高效,但是必须首先从人手时的简约主义开始。在机械工程行业,机械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周期内,每年度其保养和维护费用一般是其采购费用的15%}30%,折旧费用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制造精度等原因与设备的价格比例差别很大。就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领域来说,由于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更新淘汰快,其折旧率往往很高,极端情况甚至年折旧率近于100%。因此在最初的设备筛选、系统架构甚至软件学习方向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计算机及网络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尽最大可能地选择正确的产品和方向,经得起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充分考虑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一旦我们遵循了从简的原则,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在名目花样繁多的产品促销手段面前我们能始终保持冷静,时刻牢记工程技术中也遵循这样的定理:“工程技术也是不完善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产生十个新的问题。”有了从简原则,我们所要应对的工程施工、运行维护、故障排除、增容升级甚至淘汰更新都会变得简单。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从现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市场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得所需要的价廉物美的软硬件技术服务。
一个最简单的事例,我们现在有多种廉价的操作系统软件可选择,但人们多选择Win-doves视窗系列。市场占有率高的即大众化的,也就是“简而优”的。另外,我在具体的选择时,可能Windows 2000版本就足够用,这就不要选择Vista版本的,这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你的硬件系统资源可以负担得起;其次,你的系统所面临的针对性病毒威胁将大大减少这是大众化里的个性化。当然,也另有一些其它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个性应用,这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2.使用时的规范原则
规范是工程技术的生命,没有规范,或者没有严格的规范,效率无从可言。我们虽然可以在第一步遵循简约的原则,但是规范的要求仍然要贯彻始终,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求有限的设备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以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不得不高标准、严要求,力争最优化系统环境。其次,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高度协调、精细合作的复杂系统,任何的隐患和故障,都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和崩溃。这些都是与我们所追求的安全高效严重背离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规范是效率的保障。对于工程技术中的人的因素来说,规范更多地与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关。在大规模生产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遵守规范是质量稳定可靠的保障;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系统中,规范是首先是系统稳定可靠的保证。也即“规能稳”。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领域,首先是工程技术领域,而工程技术领域是一个规范的领域,离开规范则寸步不行。现在的工作实际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行业从业人员良芳不齐,到处存在不严格按规范施工、不严格按规范操作、不严格按规范编写、不严格按规范维护……等等的情况,要求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可靠稳定运行,困难重重。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单位购进一批品牌计算机,准备建设一个电子阅览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计算机的单机及其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和其他应用软件是质量完全一致可靠的,但是,在组网的过程中,即便统一配了五类双绞线,还存在T568A或T568B标准的选择问题;采用了同一标准,还存在直通线和交叉线的问题;若可以统一采用直通线,还存在连接RJ45接头时的稳定问题,像只是通了1,2,3,6号线还是通了7股、8股的差异;即便都通了8股线,还存在稳定连接时间、防静电、编号及排列规范等等一系列有关使用维护的问题。如果没有规范的保障,任何一点故障都可能是灾难。
3.维护时的细微原则
有了以上的简约、规范,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了,但是,维护工作的重要也就成为首当其冲了。首先,使用者或维护者应当充分理解系统的设计架构思想,尽可能按原有设计思路使用和维护。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一个硬件系统的使用上,也体现在对一种软件应用平台的学习、操作和开发使用上。其次,使用者在应用和维护过程中,更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否则,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地使用和维护不但是使用者的悲哀,更是创建者的悲剧。有了对系统的充分理解和对规范的严格遵守,还要作到一个“细”字,“细则效”。
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系统,故障率就低,而且故障的绝大部分都是细小的,使用者应当通过系统各方面提供的报警机制和反馈机制理解故障原因,寻找故障点。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时代 经济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应用的先进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已在农业、工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最大优势,进而推动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1]。
一、电子信息工程定义
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顾名思义就是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电子信息的有效处理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电子设备的开发、电子设备的集成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扩大了电子信息工程内容范围,增加了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联的先进科学技术,例如图像有传递、数据信息的传递、电话数据信号处理、手机声音等保密技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产业链的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了各领域之间的经营界限。为了使各个领域企业之间的不断发展,应加强各领域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此外,为了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在现实中更好的应用与发展,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
二、电子信息工程融合现代化技术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关键时期,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研究最快的学科之一,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已逐渐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各个领域当中[3]。
虽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熟练掌握,许多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内容需要依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这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方式,使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应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能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无法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加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科研力度,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水平,有利于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入发展[4]。
三、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快速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企业环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必须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企业来说,想要吸引创新人才,就必须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平台,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科研注入新的血液,一方面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掌握,另一方面,有效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入发展。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想要使我国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政府部门加大电子信息工程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进而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三)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企业新经济增长点
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应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服务创新,培育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步,需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加强与设备创新企业的合作,建立以产品服务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增加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产品与服务创新,有效提高我国电子信息科研能力与科研产品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需求,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创新与优化,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而在以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为基础,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5]。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融合现代技术,一方面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电子信息工程未来核心技术发展趋势,为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科研技术的发展,要根据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有效完善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体系,更好服务于我国各个经济领域。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李丽娜,彭正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研究与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理论版),2009,22(06):141-142.
[2]林其伟,杨光辉,徐昊扬.计算机教育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上旬刊),2013,27(11):101-102.
[3]郭湘军,郭凌燕,孙浩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研究(下旬刊),2013,35(02):123-124.
1.1绿色化学成为本世纪最大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高效率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展本国的经济。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过去由于人们不同的利用科学技术来挖掘自然资源,同时大量化学物品的使用使得地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都日益突出。绿色化学将从一开始就把污染扼杀在摇篮里,让污染不复存在。这几年来绿色化学逐渐流行起来,如何在化学领域实现绿色的发展也成为所有化学家都致力于研究的一个热点。
1.2分离技术分离技术也是目前化学工程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过去,传统的化学分离技术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一样,从而进行物质分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化学家研究出一些新的分离技术。然而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实践方面没有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离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化学家可以利用软件对分离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因此就大大的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适用性。
1.3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热力学定律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热学研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枝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从微小尺度来研究化学热定律也成为一个热点,并且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颇有水平的成就。谈到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就不能忽略超临界化学反应,超临界是指液体的P、T都在临界值以上,此时物质处于液体和气体两种状态。目前,这种研究技术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值得我们不断关注。
2发展趋势分析
2.1计算机辅助化进一步深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对于各种研究来说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利用使得过去很多的化学计算问题和分析问题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同时也大大的节省了效率、提高的研究的准确性。在化学工程中广泛的使用计算机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广大的化学研究者应该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从而推动化学工程的发展。
2.2系统性、整体性加逐渐明了系统论一直以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化学领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系统论,过去许多化学技术都是单独的进行分析研究,这就导致每个环节得不到很好的匹配。目前整体性、系统性已经成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利用系统的方法对化学工程进行研究可以使得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整体化。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技术水平
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得以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不断进步。在这一由愚昧迈向文明的过程中,人类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在这一时代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占据数层楼的超级计算机到轻便可提个人计算机,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电子计算机已经同人类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们无法想像,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社会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上至国防安全、银行系统、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转,下至人民群众的工作、娱乐需求。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联系在一张巨大的网络中。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分析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所以计算机的资源应该关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而软件又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系统软件起到管理监控的作用,应用软件用来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计算机软件的特点非常明显,一个是广泛性,计算机已经很普及,软件也在极大的发展着,是一种经济效益;另一个是复杂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开发者智慧结晶,对开发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流水线工作也需要大量人来完成。由此看来,开发计算机软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供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开发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一是软件的开发,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其中最重要的操作系统,用来管理、控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应用软件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序,程序的集合或程序系统。软件的开发,使计算机用户得到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二是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为了保障软件特别是大型软件的开发质量,工程师在开发时必须严格遵守软件工程规定的原则:一是计算机软件的质量是颇为重要的,要有确切的保证,开发技术要得到落实和检验;二是软件的开发方式可以遵循生命周期法或原型化的方法;三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一些方法对开发出的计算机软件评估或测试,来检验开发软件的质量问题和它预期的使用效果。计算机软件技术促进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短时间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所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不能粗制滥造,要严格控制各部门工作,坚守开发的原则。软件的开发,都是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价值,打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重要性
软件开发技术的运用能够解决开发落后和计算机需求的矛盾,而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长进,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大的飞跃。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不会停下脚步,将会挑战更严峻的难关,使信息技术不断前行。在现代世界而言,以计算机网联网为中心的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时使得两者之间的发展获得了均衡。而且,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今天,软件开发的安全防护等级也是越来越高,并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这样,软件的需求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最为广泛的市场。
三、计算机的常见技术
在当前的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计算机的技术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发展到高等的地步。如果我们要选择发展计算机的技术,我们需要不断地科学调理和选择、变化软件的一般技术,这些对于我们技术的发展和调整具有关键性作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技术大致有几种。接下来我们对于这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的这几种一般技术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使用时间限制。这种开发技术是说:在同样的技术开发进度中,我们需要对软件技术开发中的相关问题,按照工程的时间进度,对着开发过程进行分析。这样而言,我们需要对每一个进程中的软件标准进行标准分析和评定。通常说来,我们的软件使用限制为半年。
(二)自动开放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主要是依靠我们当前的新一代技术进行分析和开放的技术。在这一个工程进度中,我们的软件开发依靠自动技术的完成。而对于这一工程技术如何运行,我们再次并不多做说明。
(三)虚拟结构法。在我们目前的技术进程中,我们应该进行一种常规性质的开发。但是在某种状况下,我们不能够按照常规性质的进程开发,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一种虚拟结构的技术进行开发。简而言之,就是说我们通过建立一种虚拟的模型,然后对技术进行开发。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使得整个技术和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
四、计算机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开发就是在我们当前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推进我们原有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对之进行发展。而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的实际关键命题在于,我们当前如何更大程度地释放和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的当前的发展中,我们会经由不同的蓝本和模板,只有在对这些蓝本的发展,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和促进。比如我们面对不同的技术配置的设备时,要采用不同的技术配置。在当前的大机械生产下,计算机已经不断地普及,已经走进了我们当前的大众家庭。在我们当前,怎样更加便利地扩大和释放我们的计算机的潜能和潜力,是我们当前的技术发展中的关键命题之一。现在的时期中,我们的技术发展,要更加努力地增加对计算机的潜力的释放程度。这样我们在不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还能够借助现代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现在的时候,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现代科技,进而促进我们社会生活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这个新时期,我们要着眼未来科技的发展动态,在相关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关键词:电子工程技术;单片机;应用
0前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应用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但受到计算机体积以及型号的限制,计算机技术在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加强,集成化、微型化将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电子工程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单片机中从而实现对单片机的运行状态的控制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1单片机概述
(1)单片机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初期,其体积较大、性能较差,计算机技术还比较落后,只是应用在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中,从这个角度来讲,单片机在此时期还没有被广泛运通。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的性能也逐渐完善,且体积也逐渐缩小,例如笔记本电脑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单片机打破了传统的交换界面,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单片机没有交换界面,因此在利用单面机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的时候,需要将特定的任务编制到相关程序中,在单片机工作结束之后,还应当融合相对应的控制系统,这样将命令程序输入到单片机中,就可以直接处理面板,在此过程中,单片机插脚的寿命有限,因此不能过于频繁的拆装,当前许多单片机都支持相关程序的在线输入。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医学领域、工业领域等等。(2)单片机应用现状。我国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当前单片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单片机的相关生产技术、设计技术等核心制造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对单片机的应用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工程。例如近年来应用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是英特尔公司与ATMEL公司联合生产的。基于以上,我国要想真正的解决制约我国单片机发展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单片机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地自主探索,加大研究力度,培养研究人员,才能够鼓励并推进单片机的研发。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子科技公司已经制造出了具有产权的中央处理器,尽管性能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相关加工工艺也不够完善,但我国自主制造的中央处理器标志着我国单片机领域的一次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定会自主研究出先进的单片机微型计算机。
2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电子行业以信息化为基础,电子工程技术是评价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各个国家对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校都增设了电子工程技术的专业和相关课程,以此来保证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的后备人才力量。当前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西方国家在单片机技术领域实施了技术封锁,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只有积极与发达国家互相沟通联系、同时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够促进我国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
3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研究
(1)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单片机的设计都有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接口能够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互相连接,同时通过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可以为计算机网络提供数据支持,当前我国许多通信设备都安装了单片机,例如手机、列车通信设备等等,通信设备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其主要的通信方式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2)串行通信中的应用。在串行通信方式中,有异步和同步两种方式,在异步串行的使用过程中,线路数据的传送方式为单字符,不同的字符在传递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互相之间的连接,这就形成了一种间接式的传送方式,而传送方式要根据传送方本身的需求进行确定。(3)智能仪器仪表与单片中的应用。单片机有着集成程度高、体积小等特点,而智能仪器、仪表的体积一般较小,这就使得单片机成为了智能仪器仪表的新宠。单片机在智能仪器仪表中的应用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半自动仪器仪表,真正实现了仪器仪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这种情况下,仪器仪表与单片机的结合所体现出的性能要比传统仪器仪表更加先进和优越,其能够实现测量功能与处理功能的集合,提升了仪表的工作效率。(4)单片机硬件及软件中的应用。单片机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超微型的计算机,其和普通计算机一样也有着硬件和软件的区分,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单片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单片机能够将自身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其中电子元件为硬件部分,相关程序为软件部分,要想实现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只有通过其电子元件也就是硬件部分构成控制系统,之后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将控制程序写入到单片机中,就可以实现单片机完整的控制工作,从上述分析可知,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电子元件等硬件中以及程序写入等软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5)工业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工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人力物力实现工业生产的方式改变,当今工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在整个工业领域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工程技术与单片机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领域是基础性产业,其占用了众多的流动资金,因此,应当采取科学的方式从工业生产物料和工业生产设备两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当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本文简要概述了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特点,并研究了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旨在充分发挥电子工程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作用。
作者:钟铭 严梁立 单位: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泽宏.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140+221.
1.计算机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与教学的改革
2.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讨
3.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研究
4.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
6.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7.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
8.对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研究生现象的分析
9.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10.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1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12.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统考与自主命题“双轨制”政策的实效分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13.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14.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6.国内外计算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17.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18.浅谈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19.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
20.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在京就业情况及启示——以辽宁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为例
21.MIT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
22.研究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与实践
23.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4.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25.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26.计算机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我国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28.面向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29.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30.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课程设置探讨
31.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32.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3.浅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5.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教改初探
36.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国内外高校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8.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39.学术型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
4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基于22所美国著名大学统计数据的分析
42.教师领导力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3.美国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
44.韩国KAIST大学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
45.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
46.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究
4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48.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9.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50.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51.研究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教材分析
52.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5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与网络课程改革——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系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54.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55.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6.探索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57.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58.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
59.研究生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启示
60.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61.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6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63.依托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 科学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64.天津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5.从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看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
66.工程化实训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e-Boyer-CIPP”创新应用体系研究
67.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68.浅谈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及实践
69.中医药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医药信息学相关课程教学探索
70.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与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2.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3.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研究协作组举行成立会
74.计算机学科工程研究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75.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76.计算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77.研究生计算机文献检索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创新——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
78.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动画教学
79.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
80.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81.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82.计算机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项目驱动为核心
83.研究生课表的计算机自动编排
8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
85.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保障、计算机、审计
86.国内外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8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
88.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89.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的构想与实践
90.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91.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模式探索
92.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9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94.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5.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96.用于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概况
97.一个基于计算机辅助实施的研究生中期筛选系统方案
98.硕士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99.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尝试
10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101.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02.基于计算思维的高校研究生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
103.我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口语测试及其反拨作用
104.数学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之个案调查
105.计算机辅助仿真模拟器对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106.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07.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途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侧记
108.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109.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按一级学科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探索
11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2.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13.对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处理就业信息的探讨
114.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发展迅速
115.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
116.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117.协同创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8.采用计算机参与管理 提高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
119.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0.计算机互联网与中医研究生计算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12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之我见
123.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神经科学课程的思考
124.医学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125.面向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计算机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讨
126.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