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大学化学反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化学反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化学反应

第1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1、晚会名称:“***之夜”商学院迎新大型文艺晚会

2、晚会主题:歌舞青春(待定)

3、晚会背景: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我们学校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通过举办迎新文艺晚会,师生共聚一堂,欢迎他们的到来,向大一新生展现我们学校师生最热情活泼的一面,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崭新的乐章。

4、晚会目的及意义:这是一支为青春编排的舞蹈,这是一首为收获谱写的欢歌,这是一个展示大学生青春风采的舞台,这是一场欢迎2014新生的盛会。热烈欢迎新同学,活跃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商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大型毕业文艺晚会数届,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同学要求强烈。所以本次商学院将再次掀起校园娱乐狂潮,精英团队打造高品质迎新晚会!商学院这次融合了商学院全部的文艺精英和部分校园明星,以高品质的晚会内容,高素质的舞台监督,为全校同学献上一台视觉盛宴。

5、时 间: 11月21日

6、地 点:高职礼堂(容纳1400人)

7、主办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学生会

承办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学生会

协办单位:赞助商

8、晚会形式:以歌曲和舞蹈为主,其中穿插互动及曲艺、话剧类节目等等

9、面向对象:青岛大学商学院15级新生

二.幕前及幕后工作人员安排

1、策划组

人员构成:文艺部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完成晚会的最终策划

2、节目组

前期阶段

人员构成:以文艺部全体成员为主

主要工作:①确定主持人

②完成节目的征集,评审,并确定最终节目名单。

后期阶段(5人)

人员构成:幕后催场人员2名

场下催场人员3名

主要工作:提前根据节目安排进行催场,让演出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保证晚会现场的流畅性

3、舞美组(8人左右)

人员构成:舞台设计6人

灯光操作1人

舞台效果操作1人

主要工作:①进行舞台设计

②配合演出人员完成灯光和舞台效果的操作、传达演出人员对灯光以及舞台效果的意见。

4、秩序组(16人)

人员构成:礼仪组8人

治安组8人

主要工作:①负责晚会现场的礼仪接待工作以及互动环节的颁奖工作

②现场秩序维护、治安疏导

5、剧务组(12人)需要策划

人员构成:话筒4人

麦架2人

开闭幕2人

道具4人

主要工作:①保证话筒分配到个人,做好与主持人及演出人员话筒的传递,

②闭幕要有1人引幕

③麦架和道具的搬运要及时

6、后勤组(6人)

主要工作:①工作人员工作餐、工作用水等物资的购买

②负责采购晚会现场所需的物品

③晚会服饰和道具的整理、看管

7、外联组(人数待定)

人员构成:学生会实践部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①联系并确定晚会的赞助商,明确赞助商的要求。

②负责领导老师和其他嘉宾的联络邀请工作,发放请柬。

8、宣传组(人数待定)

人员构成:以宣传部和新闻部为主

主要工作:①绘制晚会的海报,制作横幅和宣传板,购买气球

②将海报、横幅、宣传板张贴和悬挂到合适的位置

③做好活动筹备及晚会当天的一系列新闻采访及跟踪报道工作

9、流动小组(5人)

主要工作:①协助人手不足的小组完成相应的工作

②晚会现场的突发应急工作

10、化妆组(5人)

主要工作:负责演出人员的化妆工作,熟悉晚会每个节目的具体出场顺序,方便出厂之前对演员进行补妆。

11、视频组(10人)

主要工作:负责晚会期间外景的采集和相关视频的制作。技术较为复杂的部分可以找专业人员来处理。

12、文案组

主要工作:①负责晚会期间文案的撰写,包括邀请函和主持人串词等

②收集晚会期间的发票和收据,并做好详细统计,上交主席团

三.各阶段任务及工作分配

(1)晚会策划及准备期:

本阶段主要完成宣传、节目收集、主持人确定。

Ⅰ、节目收集:

1、前期宣传及通知

第2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跨文化教学 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在英语课堂中也逐渐面临着跨文化和国际性问题。掌握英语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大学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在英语文化教学中,会遇到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相互碰撞,通过英汉互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及他们的区别。

一、跨文化教学翻译策略的类型及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的翻译实践中,文学作品翻译一般都拥有传承文化的作用,学生在翻译中,要进行语篇翻译,掌握好衔接。衔接是组成语篇的基础,其主要类型有省略、指代、连接和词汇。在语篇的整体翻译中,衔接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非结构性衔接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翻译策略的应用。

二、跨文化教学中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省略

在英语文化中,也存在省略这种结构。学生在翻译中,要明确省略的成分,掌握省略结构与省略成分之间的预设关系,实现前后句的合理连接。在英汉翻译中,这种省略的结构,也被理解为是汉语的零主语,此时主语不具有突出地位,部分情况下无须出现。

例1:

《Gone with the wind》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love history novels. The novel is set in America civil war, and the main line is strong. That is the love and hate among Scarlett and several men,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changes of social and history, with all the old familiar thing going. This novel is a song of human love and a reflection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ethic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enormous and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grand historical picture.

译文:《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这部作品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宏大历史画卷。

例1中主要介绍了《飘》这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其主要内容,在翻译中*位置省略了上一句的主语。如果没有省略这个内容,可能会增加句子的烦琐性,破坏整体的连贯性。

(二)替代

例2:

“Well, Prince, so Genoa and Lucca are now just family estates of the Buonapartes.But I warn you, if you don’t tell me that this means war, if you still try to defend the infamies and horrors perpetrated by that Antichrist- I really believe he is Antichrist- I will have nothing more to do with you and you are no longer my friend, no longer my ‘faithful slave’,as you call yourself! But how do you do? I see I have frightened you- sit down and tell me all the news.”

译文:“好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成为波拿巴家的地盘了。不过我要告诉您,如果您还对我说我们没有战争,如果您还护着这个敌人的任何卑鄙行为和他造成的惨祸,那么我就不再理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把您吓坏了,是吧?好了,我们坐下来谈谈吧。”

例2中的this,表示的是前文所述说的战争,代指了一个短句,“Genoa and Lucca are now just family estates of the Buonapartes”。汉语中与其相对应的替代用法为“这样”“如此”等,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是直接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相对等的词,避免重复。

(三)连接

连接是通过一些连接词、副词或是词组等构成的,这种使用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语境具体分析连接词的意义。如在例2中,最后一句的“but”并没有实际含义,主要起到的就是连接作用。在英汉翻译中,要将显性连接变为隐性连接。

三、结束语

通过省略、连接、替代三种英汉翻译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翻译的要点,全面理解语句想表述的内容,增加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丽,王丽波.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翻译能力培养及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187-188.

第3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现象以及网络语言的使用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调查发现,网络语言因其幽默风趣、简洁方便和能够突显个性而被大学生广泛应用于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使用加深了与父母的代沟,其不规范性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为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创造条件,使网络语言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下去。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5-0072-05

一、引言 我国于1994年连接国际互联网,从此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仅2011年一年新增的网民数量就达到了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1〕。网民基数和网络利用率的迅速提高为网络语言的迅速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网络语言通常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指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狭义的理解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等的交际用语〔2〕。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3〕。大学生网民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历高和互联网使用熟练等特点,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因而网络语言对其影响很大。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一夜之间该标题被全国网民和读者高度关注,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1年7月在北大和清华的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都使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典礼中,北大校长希望学生一定要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因为那“真的只是浮云”;忘掉同学间的不愉快,多想想纯真友情,就不会“伤不起”。与北大校长不约而同的是,清华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了“人人网”,并且在讲话中引用了凡客体①。两位校长的行为被冠以“北大清华毕业典礼校长‘比拼’网络语言”的标题在网络上发表。

大学生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如何?他们如何认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使用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和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12年2月~2012年3月对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调查的对象为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某学院的232名学生,其中男生84人(占36%),女生148人(占64%)。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法收集数据。本研究所说的网络语言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即QQ、聊天室和网络论坛等使用的语言。为全面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现象,以及网络语言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笔者从多个角度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共20个题目。为了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消除学生的顾虑,做问卷之前教师向学生声明问卷结果只用于调查研究,不会用作其他用途。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并对其中的3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深度了解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5期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及其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学生为例当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脑的日益降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如表1所示,拥有电脑的大学生有178人,达到了81%。大学生们将电脑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电脑已经从最初的辅工具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左右的学生竟达到73%(1~3小时的有44%,3~5小时的有29%),可见,学生的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到了网络空间。

(二)网络语言已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

1.大学生获知网络语言的途径和对网络语言的认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通过网络获知的,占调查样本的68%;27%的大学生是通过和同学或朋友的日常交流认识网络语言的;还有少数大学生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介获知网络语言的,占调查对象的4%;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家人等其他途径获知网络语言的(见表2)。通过与大学生的访谈可知,他们不仅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认知世界,也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

电脑的逐渐普及和大量的上网时间为学生学习网络语言提供了基础,大学生不仅在网络中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还将网络语言的运用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调查显示,对10个时下流行的网语(神马、囧、orz、打酱油、()、CU、886、ungelivable、BF、TMD),55%的大学生认识6~8个,28%的大学生认识9~10个(见表2)。占调查对象的83%的大学生对所列的时下流行网语基本或完全认识,说明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泛化。

2.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情况

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非常普遍。使用的场合不仅限于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甚至在日常交流和短信发送方面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调查发现,日常交流使用中从没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占到2%,而经常使用的则占到了22%,有时使用的占到了54%(见表3)。运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的对象也不只是网友,还有朋友、同学和家人。当被问及跟哪类人交流时较多使用网络流行语,选择“同学”和“朋友”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75%和79%,选择“网友”的占52%,而和老师交流时他们则几乎不使用网络语言,因为和老师不熟悉,代沟和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也是原因之一。

第4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一、活动背景

金秋十月,桂花香飘师大雁山校园。随着军训的结束,**级的新生们开始了大学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他们在各方面的交流过程中都感到了自己在口才方面的欠缺,这对于现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符合。所以非常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提高口才能力的一个平台。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扩大协会影响,让更多的人全面、真实的了解演讲与口才协会的宗旨、目标、团队建设、活动策划等,为了以后能在校内顺利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给会员们提供一个锻炼口才,提高能力,展示才华的舞台做宣传。同时也为各会员提供提升完善流畅的表达能力的机会,引导一些会员改掉胆小、怯场、不善表达的性格缺陷。

三、活动对象

全体新老会员、协会会干和一些老会干

四、活动时间

**年10月15日晚19:30

五、活动地点

一区309

六、活动流程

1、指导教师讲话

2、会长讲话

3、协会ppt展示

4、舞蹈

5、声音模仿秀

6、游戏环节

(一)口耳相传

游戏规则:

A)一次可邀请或随机选择4--6位同学上台。

B)抽到的同学统一向左或向右转,排成一排。

C)由主持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给排头的同学看,排头同学根据纸张内容及自己的理解,给第二位同学表演动作,不能出声,第二位再给第三位表演,以此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说出纸张的内容。

D)游戏可重复进行2—3轮

7、即兴演讲(新会干的演讲)

8、讲笑话

9、游戏环节

(二)西瓜蹲

游戏规则:

A)一次性邀请或随机选择4—5位观众上台。

B)抽到的同学面对观众排成一排。

C)每个同学手上拿着一张画有水果的牌。

D)第一位同学边蹲边喊自己拿到水果的名称,同时随便叫其他同学手上的水果名,如喊“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黄瓜蹲”。则轮到手拿黄瓜牌的同学喊口号,直到有同学出错,则接受惩罚。

F)游戏可重复进行2—3轮

10、拉歌(全体人员)

11、全体人员拍照留念

七、人员分工

(一)前期准备

1、赞助

2、征集节目:秘书部负责,7号晚向新老会员发出节目的征集通知。

3、通知时间地点:秘书部负责,12号、14号晚上分别发飞信通知。

4、宣传海报:宣传部负责,13、14号这两天在食堂张贴海报一张。

5、场地申请:外联部负责

6、主持人

7、现场布置:

a)门口以气球、彩带作为装饰;

b)黑板绘制彩图,在中央标出本活动的主题;

c)将桌椅排列在四周,于教室中间空出一片空地;

d)四周的空墙以气球做成花型的装饰;

e)在灯上悬挂彩带作装饰。

(二)活动现场

1、现场活跃气氛:(会干要积极主动)

2、物资及奖品管理

3、现场清理:演协全体会干

4、拍照

八、经费预算:

气球(粉红、白色)100个10元

皱纹纸(粉红色)5张2.5元

玻璃绳(白色)1捆2元

总计:14.5元

注意:会场所需的矿泉水没有计算在内。

九、活动亮点

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和游戏活动利于新老会干和新会员增进感情,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体会到协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弘扬社团文化,促进协会建设与发展,给所有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的同学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广西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年10月10日

大学社团迎新策划书(二)

一、活动目的

又到了新生入学阶段,新生初来咋到对这里不熟悉需要我们的帮助,但也为了给新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为我协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组织了迎接新生的工作。为了做好迎接11级新生的工作,电子爱好者协会结合了以往迎接新生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确保本年度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主题:“迎新生,创和谐。”

三、活动时间:**年9月1日

四、迎新负责人:文帅翔付浩余明芳

五、活动地点:校门口、科技楼二楼大厅、宿舍

六、策划单位: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爱好者协会

七、活动人员:电子爱好者协会全体会员

八、活动对象:**级全体新生及家长

九、活动展开

(一)前期准备

1、准备4张桌子,16个凳子

2、宣传工作:横幅、宣传板

3、9月9号17:40召集会员熟悉迎新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活动流程

在校内我们主要是帮新生及新生家长提行李,()并带他们到各个点办理相关手续。

接待处科技楼大厅及科技楼前各设一个

十、主要负责工作:

(1)、在一楼帮新生看行李

(2)、认真审查新生资格

(3)、带新生到科技楼缴费

(4)、将办理完手续的学生领进宿舍

(5)、领取饭卡(在收取100元后给新生)

(6)、通知学生其他相关事项

新生接待工作的纪律要求:

1、总要求:文明有序、热情服务、首问负责、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2、具体要求

(1)按照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2)所有参与接待的人,按时到岗到位,不得迟到早退,确实有特殊情况者,提出申请并做好交接工作。

(3)要热情、热心、耐心

(4)特殊问题,统一处理。

电子爱好者协会

大学社团迎新策划书(三)

活动背景:新的面孔新的力量,使得我们协会活力四射。但新生力量的注入,总需要一定的沟通、交流方可使新老会员凝聚在一起,所以一些加深彼此交流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举办这个迎新晚会有利于以后协会的工作的开展。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晚会能够使得新老协会成员能够更好地沟通,更好地了解本协会的工作,同时也能够使新老会员在活动中更加了解彼此,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并且能够达到培养和提高协会内部人员的团队工作能力与配合精神。

活动时间:**年10月31日(星期六)晚7:30~9:30

活动地点:一区309

活动对象:广西师范大学收藏协会所有成员和其他被邀嘉宾

前期准备:

1、通知各会员,分发嘉宾邀请函,负责嘉宾现场签到以及晚会全程的录制和拍照(负责部门:秘书部)

2、联系各商家对晚会的赞助(负责部门:外联部)

3、搜索游戏内容以及现场游戏需要的道具准备等等。还有负责邮品的现场摆放(负责部门:藏品部)

4、教室及多媒体电视播放设备的申请,借好话筒,采购会场布置所需的物品,晚会前布置好会场,主持人的选择(负责部门:组织部)

5、前期海报宣传,会场布置的设计,会场黑板写欢迎词“收藏协会迎新晚会”及制作ppt,晚会现场操纵ppt(负责部门:宣传部)

6、撰写晚会活动策划书(负责部门:策划部)

活动流程:1、主持人副会长助理曾晓红介绍嘉宾: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协会代表以及各兄弟社团代表、社团联代表

2、嘉宾教科院09教管班的陆兰花等同学舞蹈表演《mamado》

3、会长发表讲话,介绍协会情况。并与副会长张融合唱歌曲《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

4、协会内部成员的走秀(社团之夜的内容)

5、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协会副会长段晓波发表讲话演唱歌曲《栀子花开》

6、游戏一:一枝独秀

7、歌曲连唱:第一任会长于文卓演唱《失恋阵线联盟》;秘书部助理周维红和揭梅演唱歌曲《心愿》;副会长张融和策划部副部长刘建勇演唱《明年今日》

8、游戏二:瞎子寻宝

9、游戏三:踩气球

10、广西师范大学集邮收藏协会第三届会长黄兰香朗诵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外联部部长谭建梅和藏品部副部长卢洪利演唱英文歌曲《tomorrow willbe better》

12、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

活动注意事项:

1、由于该活动是协会新会员第一次集体活动,负责人应注意每位参加活动的人员是否到场,在活动过程中,尽量注意到大家的安全。

2、各负责部门留意自己所负责的事项。

3、为了确保晚会的顺利举办,每位会干都需提前到指定地点布置会场,晚会结束后,所有会干需要留下清理会场。

经费预算:气球:10元小零食:30元水果:15元彩带:5元褶皱纸:5元

第5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这次迎新晚会由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策划。我们计算机系学生会历来是一支有着极强凝聚力的学生队伍、工作能力突出,成功的组织了许多活动,特别是去年举行的“璀璨之夜”大型迎新晚会,大合唱比赛以及校园歌手大赛等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将在这次迎新晚会的工作中再一次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与老师、同学携手办出一台有我系特色的晚会。

又一年过去了,我们计算机系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计算机系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系团总支学生会打算通过举办迎新文艺晚会,师生共聚一堂,欢迎他们的到来,向大一新生展现出我们计算机系师生最热情活泼的一面,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一片崭新的乐章。同时,我们通过这个文艺晚会发掘我系的文艺人才,使他们的特长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还借它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

这台文艺晚会的主题是 “ 春华秋实 ” 。“ 华”即是“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一方面,用春天来比喻大一新生大学生活的开始,通过这次迎新晚会,来激励同学们迈好新生活的第一步,告诉他们春华秋实,汗水凝成收获。另一方面,用“春华秋实”来鞭策我们以后更要努力的工作。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即将过去的 XX 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是励精图治的一年,更是我们全体计算机系师生辉煌的一年!

全系每班的节目不限,形式不限,内容尽量贴近主题。大一每个班至少要编排两个节目,具体的节目编排由各班文艺委员负责和组织,然后经过策划组再进行审核和培训。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最后经过学办老师审查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这台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地点:院礼堂 时间: XX 年 12 月初

第二部分 晚会日程及组织安排

节目编排 11 月 12 日 -12 月初 选择主持人 11 月 12 日 -11 月底 第一次节目审核 12 月 1 日 晚 7 点(学生会内部审核) 第二次节目审核 12 月 日彩排前的工作安排和演员要求 各种宣传活动 彩排 正式演出

1 、节目编排负责人:系文艺部及相关文艺委员(由系文艺部及相关文艺委员负责节目编排,并要保证节目的高质量)。

2 、音乐制作负责人:文艺部

3 、选择主持人:由同学或老师推荐和选节目时候的观察,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主持人数量在 4 个左右,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

4 、文字宣传负责人:系宣传部(主要由宣传部和文艺部联合完成)。

5 、广播宣传负责人:宣传部(全校性的广播宣传)。

6 、安全负责人:系体育部(由学生会体育部负责保证晚会的安全和治安工作,维护晚会现场的秩序)。

7 、工作证制作负责人:系宣传部(按活动当晚的责任体制制作工作证)。

8 、会场布置负责人:生活部、纪检部等由纪检部、生活部及志愿者(协作做好晚会的后勤保障工作。会场布置人员须参加一切有关晚会的服务性工作)。

9 、通知领导负责人:主席团(由主席团负责联系学校领导参加晚会)。

10 、演员化妆负责人:团总支、文艺部(由团总支、文艺部组织人员,负责当天的化妆工作)。

11 、晚会摄影负责人:系网络部(主要控制当晚拍摄的内容、方式,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

12 、话筒、催场、道具、碟片、磁带管理、音响负责人:待定

13 、晚会结束后礼堂的打扫 负责人:系生活部

(注:学生会所有部门尽一切可能支持晚会工作)

第三部分 晚会要求

1 、本次晚会举办各环节必须遵纪守法,内容要健康向上,达到主题要求。

2 、参与者和参加活动企业必须接受活动组织者的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分工协作,精心实施。

3 、本次活动要求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晚会各环节顺利完成。

4 、遇各类突发问题,有关方面应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5 、各晚会筹备组成员应认真对待自己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耐心处理面临的工作,协助晚会筹备组其他部门的工作,主动帮助他们完成应该负责的项目。

6 、晚会当晚各环节责任分清,晚会筹备组相关人员须带上和自己责任对应的工作证。

第6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泛在学习;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67—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数字学习、电子学习或网络学习)的教育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E-Learning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从E-learning开始转向U-learning(Ubiquitous 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口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然而,受诸多因素所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教学内容缺少足够的延展性、教学方法缺乏充分的系统性、教学手段有待强化多样性,评价体系也需要有更为合理的构建。

要使口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朝着“重个性、重需求、重能力”的方向发展就意味着大学英语口语课程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将依托Nation&Macalister的语言课程设计模型,从目前口语教学课堂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信息化构架。

一 泛在学习特性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泛在学习(U-learning)提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运用任何工具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泛在学习也被称作5A(any 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学习,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

国外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始于1988年,以Mark Weiser为首的PARC计算科学实验室开始关注“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UC)并以此衍生出了泛在学习。此后,日韩、美国、欧洲的学者对泛在学习的研究不断深入,如:日本政府开展的“U-Japan计划”、韩国政府确立的“U-Korea总体政策规划”、美国的"HDUL项目”和“MWOW项目”以及欧洲的“MobileELDIT项目”等。同时,国内对泛在学习的研究亦如火如茶,涉及政策与理论的挖掘(王维新等,陈卫东;罗、徐涛;杨孝堂)、技术的探究(赵海兰;陈维维)和学习环境的建设(李卢一、郑燕林;张洁等)等。

泛在学习的特性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国内外不少学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Ogata & Yano把泛在学习的特性归纳为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和教学行为的场景性。Zhang et al提出泛在学习的学习环境以无意识形态存在,泛在学习拥有普遍可及的学习内容、自然的学习界面、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以及高性能的通信手段。Boyinbode &Akintola认为泛在学习环境具体体现于学习行为、学习接口和学习支持服务。国内学者金桃、张东指出泛在学习具有按需学习、即时学习、适量学习等三个特征。余胜泉等认为泛在学习具有非正式性、情境性、社会性、高级分布式认知等特征。李卢一、郑燕林提出泛在学习不仅具有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可交互性、场景性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情境性、真实性、自然性、社会性和整合性等特性。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泛在学习的永久性、可获取性、按需性、即时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尤为值得重视。其中,“永久性”是指学习者可以不间断地获得学习内容且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可获取性”是指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文档、数据和视频等;“按需性”是指教师组织、呈现和评价教学内容时能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即时性”是指不管学习者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即时地获取学习信息;“情境性”是指学习通过真实或虚拟情境为核心进行组织,学习本身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交互性”是指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地与专家、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互。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在课程内容设计与规划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合理的体系,每一教学单元应有实用性,并能永久存在,以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既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在课堂内外进行高效的学习,又能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的“永久性”和“按需性”;在教学内容呈现和传递方面,教师应努力构建教学平台,使学生能顺利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通过在线或下线的情境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泛在学习的“可获取性”和“情境性”;在教学监控与评价方面,教师应制定相应标准,在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主导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反思、调节,实现泛在学习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泛在学习环境下,融课堂内外于一体的信息化课程建设为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挣脱瓶颈、解决问题创造了可能。

二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模型

依据《课程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提出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较高要求提出学生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更高要求则提出学生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依据Nation&Macalister的语言课程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教师在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中,应根据教学原则、教学环境和学习需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构建三大教学核心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监控评价体系。

据此,笔者提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要注重口语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与序列安排,依据学生能力和需求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永久记录学习进程,使口语学习内容体系化、多元化,达到泛在学习对教学内容“永久性”和“按需性”的要求;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口语教学要融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于一体,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真实体验,实现教学形式的技术化和教学内容呈现的场景化,达到泛在学习对教学方式“可获取性”和“情境性”的要求;再次,在教学监控与评价方面,教师要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和记录做出发展性评价,并形成同步的“评价一反馈”机制,师生就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互动和反思,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口语学习需求,实现监控体系无缝化和评价机制互动化,达到泛在学习对教学评价“即时性”和“交互性”的要求。

三 课程设计模型的应用与反思

1 模型应用

笔者在山东某省属大学教授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时尝试在泛在学习环境下进行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该课程持续1年,所教学生是大学二年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学生,学生数量为45人,来自全国12个省(市、区),入学时学生成绩达到山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二批理科分数线。以《课程要求》中的“较高要求”为基本教学目标,该课程在内容与序列、形式与呈现以及监控与评价方面分别做如下设计:

(1)内容与序列:体系化与多元化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英语原版电影片段,以主题为中心,形成系统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口语交际环境,拓宽学生口语表达的领域,挖掘日常交流的深度。内容设计遵循语言习得“输入—内化—输出”的规律,为学生提供即时性听说任务,依托任务型语言教学分解、完成这些任务,如:以一部英语电影的多个片段为视听输入,经过听力练习内化后,在规定情境中进行口语活动,以实现口头输出的目标。课堂外,学生以学习者工作坊)的形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同时与在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Florida GulfCoast University,US)招募的30名志愿者在多用户虚拟环境平台“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指定区域互动交流,开展英语听说拓展学习,形成“第二课堂”,使学生适应进行语言交际的真实社会文化环境。这种多维化设计旨在在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集成型教学模式下进行课堂内外不间断学习,使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有充裕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最终使学生的口语学习需求在浸入式、互动式学习环境中得到满足,实现泛在学习的“永久性”和“按需性”。

(2)形式与呈现:技术化与场景化

根据我校教学设备与资源配置,在课堂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原版电影片段模拟真实交际环境,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课堂外,师生在“第二人生”(SecondLife)虚拟环境平台等网络教学系统上开展互动交流,力求完整再现英语交际场景,进行远程面对面体验式英语学习,使学生享有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实现在动态仿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动和知识共建。此外,为加强学习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上课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搜取音频、视频资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口语练习。实践证明,依托数字化综合语言实验室、网络虚拟口语教室以及现代化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实时地获得口语学习资源并实现场境化的口语实践,实现泛在学习的“可获取性”和“情境性”。

(3)监控与评价:无缝化与互动化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ElectronicPortfolio”(E-portfolio,电子档案袋)建立基于网络的英语口语学习电子档案袋系统,即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等,实现了对口语学习的评价从过分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评价不再只面向“过去”,只重在结论,而能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同时,师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师生都是评价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平等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了互动化评价。评价过程的无缝化和评价方式的互动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泛在学习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2 反思

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随机采访等,力求全方位了解泛在学习环境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学生们认为:

(1)泛在学习为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全真的社交环境,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口语能力,并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习俗和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本族语使用者进行交流,激发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

(2)泛在学习环境使英语口语教学中多模态的输入和输出成为现实。Intemet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英语口语输入和输出渠道。网络实时在线交流(如:QQ、MSN、Skype等聊天软件)向学生呈现了诸如听觉的、视觉的甚至触觉的多种体验和多重感官刺激,为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环绕的交互式训练语境,建构了立体式学习环境,促进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人之间的多模态互动,使学生获得交际意识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3)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借助网络媒体提供的“支架”(scaffolding)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内心情感,“支架”较为成功地减少了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时的焦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情感障碍,增强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信心,为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交流,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创造了条件。

(4)泛在学习使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完全融入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技术不再被视作独立的新事物。教师通过调整现行教学活动,理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系统内部的诸因素之间以及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实现了泛在学习中技术的“常态化”(normalization)。

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完美实现泛在学习所倡导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师的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取决于学生意愿、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因素;很多学生反映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学习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但教师的参与度降低了,希望教师和学生进行多维多向交互,分享学习资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第7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跨文化 交际 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各级大纲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1]。但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普遍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提高,翻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然而,竞争激烈的社会却又急需既有充足的英汉语言知识,又掌握了英、汉语国家生活习俗\民族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文化特征的应用交际型的翻译人才。因此,笔者就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的意义

(一)深化原文理解

一般情况下,翻译活动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理解原文、表达译文、校验译文[2]。其中理解原文是翻译工作的基础,更是翻译的核心所在,一旦对原文的理解有误,必然会造成翻译效果的不理想。因此,翻译活动中的原文理解,不但需要对词汇、语篇结构、句法等表层进行理解,更需要对文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理解。若翻译人员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显然会导致翻译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中西方对于亲属的称呼。中国人极为注重宗族观念,对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区分极为细致,人们只需要从称呼中便可以判断出双方的亲属关系,同样根据亲属关系也可以确定称呼。但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些称呼,对陌生的老爷爷会称呼其“大爷”,另外还有“大姐”、“哥哥”、“弟弟”、“叔叔”等也较为常见。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若翻译人员无法理解称呼中的语境,单纯的将其翻译为“uncle”、“sister”显然会使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称呼陌生人会与称呼亲属一样”?由此可见翻译人员对原文理解的重要性,同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

(二)优化译文表达

翻译并不是源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目的语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目的语言中寻找与源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串接成句的过程[3]。若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仅盯着原文的语文层面,最终翻译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徒具其形,原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却不得而知。因而在翻译的表达阶段,首先应注意不同文化中语言形式的差异,按照译入语习惯进行调整。

例如: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

译一方法: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对于那些在和平时期的秋天树叶再度转黄之前将要失去青春、有的要失去生命的人们是一个动人的送别。

译二方法: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为那些青年们送别的是一抹动人的秋色。待战后和平,落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昔日的青年青春已不在,甚至还有的失去了生命。

译一的翻译忽略了汉语与英语结构上的差异,将英语的定语从句死译为汉语的定语,原文的名词结构也未作转换,导致译文不中不洋,原文中伤感、优美的意境也没有得到表达。而译二的翻译则意识到了双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对译文的结构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了调整,不但将原文的意义进行了充分表达,其蕴含的意境也得到了体现。

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原文的理解,更能优化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单元教学为主题,强调学生语调、语音、语法的准确性,侧重词汇的搭配与使用[4]。显然,这是由于教师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重点放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文化因素。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后则是做不完的作业与练习。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基础,能够进行常规的英语写作,但却无法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革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方人在过圣诞节时的一些习惯,还可以将一些与圣诞节有关的词汇如Christ-mas card(圣诞卡),reindeer(驯鹿),ChristmasEve(圣诞节前夕),Santa Claus(圣诞老人),roastturkey(烤火鸡),sleigh bells(雪橇铃)等一一例举。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西方圣诞节时的习惯,今后在翻译过程中必定会有所助益。

(二)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

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巨大深远,使其在接触他国文化时,往往会先入为主,用本国文化的意义系统阐释自己不熟悉的文化[5]。对于“Her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往往会有学生将其译为“貌若天仙”,乍看之下仿佛完美地诠释了该句的意义,但事实上却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相悖。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双方对于“美”的审美也不尽相同。例如《诗经》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些描写的是我们常说的“美女”,若将其直接翻译成英语,想必读者难以想象该女子究竟美成什么样。同样,“貌若天仙”也容易使中国人联想起西施、貂蝉等女子,但英语中的“fairy”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

(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陈二春,2008)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错误。例如中国人对于他人的赞美通常会以一种谦虚的语气说“哪里,哪里”,表现得较为含蓄,而西方则不同,他们会欣然接受他人的赞美并表示感谢,并且若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Where,Where”,则会使对方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该句表达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双方的文化差异进行调整。又如《水浒传》中写道:“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 “放屁!放屁!”。该句描写的是武松在乡下小店中想要肉吃,店家却说没有,而其他顾客正吃着鸡与肉,武松因此极为气愤。若在翻译过程中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则会翻译成“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在西方人看来变成了武松要店家放屁,与原文表达的含义天差地别。真正准确的翻译应是真正了解西方的语言表达与原文含义后,将武松说的话翻译成“nonsense”,即撒谎。

三、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够反映民族的文化形态与背景,是了解一个民族最有效的手段。诚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浩瀚如海,包罗万象,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成为真正优秀的翻译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解文化差异而又懂得翻译技巧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海江.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 彭安辉,李延林.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9- 160.

[3] 吴菊芳.论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01):26-28.

第8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示范教育 效应弱化 原因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96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红英,法学硕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唐小艳,教育学硕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61-02

道德示范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道德示范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效应弱化的现象。道德示范教育之所以效应弱化,既有客观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道德示范载体的认可度下降的因素,还有道德示范教育本身的不适应,其中教育环境的转变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就道德示范教育面临的环境来看,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生命、价值、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对高校道德示范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冲击,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集体观念、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有所下降,由崇尚理想、尊重权威向更加重视自身的现实利益转变,对利益的需求胜于对道德的需求。同时,在改革进程中,腐败的滋生蔓延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等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在增长。在一些大学里,传统的道德榜样和道德标准被嘲讽、质疑甚至恶搞,他们对社会和学校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削弱了道德示范教育的效果。

互联网的发展给道德示范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资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得广泛而丰富的信息内容。然而,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发展迟滞,德育信息与大量泛滥的信息相比少之又少,大学生难以感受德育教育的氛围。尤其重要的是,大学生难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有些负面信息因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甚至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这些都给道德示范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校和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与此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许多大学生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在行动上也相应迟缓,甚至消极应对。

二、就道德榜样的选择来看,高校未能推出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的榜样形象

道德示范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受教育者的态度、接受和内化情况。青少年正处在思想品质发展、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渴望自立、希望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同与赞赏,在心理倾向性和行为活动性上比任何时期的个体都表现出更强烈的追求自我与创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道德榜样的选择和认同有着个体评判的标准。然而,目前各高校在道德示范教育的实践中,仍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客体,缺乏对其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的了解和沟通,大多按照主观意愿来选择榜样。大学生面对不是自愿自主选择的道德榜样,很难积极接受和主动效仿。

同时,纵观学校树立的道德榜样,大都属于“苦干型”、“无私型”、“清贫型”。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个人主体意识增强,这些榜样形象当然能使受教育者倍加感动,但是过于神圣化,人为地拉远了榜样与学习者的距离,使学习者感觉高不可攀、无从下手。其实,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榜样更富感召力,学校如果寻找身边可学的人当作榜样,道德示范教育也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三、就教育内容来看,高校的道德示范不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教育才会真正有效果。

道德示范教育要触及灵魂,教育内容的真实可信十分重要。道德榜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利用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模仿意识,如果教育内容失去真实性,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存在着盲目追求完美的误区,这种现象也渗透到了高校的德育活动中。如在宣传道德榜样的事迹时,人为地夸大、拔高,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使得道德榜样脱离了生活的土壤,道德示范教育也将丧失感染力。

道德示范教育要触及灵魂,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同等重要。长期以来,学校的道德示范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聚焦于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过分强调道德榜样人格、品德的崇高性,“有病仍然坚持工作”,“为了工作节假日不回家”,忽视了他们正当的利益需求和权利需求,缺乏对榜样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许多大学生对道德榜样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榜样往往是“吃亏的人”,不但要牺牲利益甚至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生命,是“傻瓜”的代名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过于压抑、痛苦,这势必会使许多学生对道德榜样敬而远之,也使道德示范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当前社会,大学生的需求多种多样,道德示范教育内容的单一已不能满足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新时期的道德示范教育应及时进行变革创新,融合新的时代元素,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就道德示范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学校仍囿于灌输式的传统模式,缺乏长效工作机制

道德示范教育的方式方法对道德榜样的推广和道德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以雷锋精神和张海迪事迹为代表的榜样教育,由于宣传全面而有计划,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影响了一代人的理想信念。但遗憾的是,目前各高校在开展道德示范教育时,普遍存在着方式简单、单一的问题,教育者惯用的方式仍旧是按思想品德教科书简单说教,或组织学生参加道德榜样优秀事迹报告会与表彰大会等活动。单向的信息传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而言,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数字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的道德示范教育本应积极应对新变化,积极探寻满足广大青少年需求的教育方式。然而,高校网络化、信息化的道德示范教育形式发展迟滞:一方面,未能有效地利用新的信息资源和传播模式,及时上传、大学生需要的新鲜而生动的道德榜样和相关信息,大学生很难感受道德示范教育的氛围;另一方面,对道德榜样的内涵挖掘不足,缺乏对榜样内在精神品质的推广,道德示范教育停留在重其表的浅层次,致使丰富多样的偶像文化倍受青睐,直接导致榜样力量的淡化。

此外,当前高校道德示范教育的应景式宣传多,缺乏远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政治任务下来和形势需要的,教育便大张旗鼓、热火朝天地进行。一旦时过境迁,教育便归于沉寂。结果,教育多集中于一年中的几个日子或者几个活动,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日”和“五四青年节”,学校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优秀青年”、“优秀志愿者”的评比和表彰工作也层出不穷,等到活动结束、任务完成,道德教育活动便回归平静。这种突击式的强化教育或许能取得一时的成效,但要学习者完全吸收道德榜样的思想品质并不现实,而且极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大学化学反应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并保持大学课程应该具有的开放、多元、学术、个性等特色。

高校中文师范专业担负着为基础语文教育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但今天高校师范专业在教学上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对基础教育的漠视。笔者在近两年指导中学教育实习中发现大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结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直接的反映就是毕业生在教育实习阶段进入中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实习单位提出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都有待提高,否则难以适应中学语文课改的进程。这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深化高等中文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的改革都明显地更为强调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扩大了古代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然而笔者在中学指导实习期间,通过和学生交流、课堂听课等方式对银川几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古代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相关了解,从采集的信息看,古代作品的教学存在较多的困难。部分教师自身古代文化知识储备欠缺、对诗词歌赋的鉴赏停留在一般的、表层的知识讲授上,而对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学观念、思想意蕴、审美理想、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文体风范,以及创作主体所体现的人生态度、人格力量和艺术创造力等挖掘很少,这就导致学生对古诗文认识不深入、不到位,无法真正领悟其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情怀,同时由于古代作品时代久远,使得学生在理解上有距离感,觉得难学甚至学不懂,长期下来,学生失去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和信心。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测验卷面上涉及古代知识的题型失分较多。这种情况一定程度表明了担负着中学语文教师职前培养使命的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在整体上与中学教育是脱节的,培养的语文师资还远未达到基础教育方兴未艾的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宁夏语文基础教育的现状很好的结合,都将成为古代文学教研室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讲授的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大学师范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在改革中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针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高师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从知识层面、素质层面、审美层面及理论层面都做相应的调整。以宁夏大学为例,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分为四段:即先秦两汉段、魏晋隋唐段、宋元段、明清段,在教学中把《中国文学史》与《历代文学作品选》结合起来,但该课程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就是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让学生把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如何让学生理解众多的经典名作,实是一件捉襟见肘的事情。以至于长久以来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加作品分析的“文学史模式”,忽略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主讲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把重点用于讲清文学发展的脉络、形制特点、作家贡献、文学主张、文学现象上。而对学生的鉴赏评介,审美和领悟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其阅读范围、知识的整体储备等等的检查较为忽略,这就使得毕业生走入中学岗位后自身的文化底蕴薄弱,在实践教学中困难重重。就此,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根据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把教学重点做适当调整,例如先秦两汉文学把重点倾向于对学生古汉语基本功底,原典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魏晋隋唐文学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侧重学生对文学自觉地阐释和理解;宋元文学更多的强调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审美能力;明清文学倾向于较广的阅读面,加强学生作品形象分析能力。与此相对应,教师可在古代散文的教学中形成文史结合,严谨扎实,重视史料的教学风格;在诗词歌赋文学中形成审美、吟咏讲解的教学风格;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形成知人论世、人物分析的教学风格等等,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时数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上的不利影响,缓解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其走入中学工作实践后和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作家、作品、世界、读者是构成文学的四要素。传统的大学教学还是中学教学只侧重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以及作家、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在涉及读者时,则仅仅注意到作品对读者的教育作用,而对读者(学生)是否接受作品或在什么程度上接受和理解作品,是不够重视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出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部分,作品本身并不产生意义。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者的阅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置于文学研究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这一理论已成为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中学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说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建议”说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主要体现的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这一教育理念也符合文学活动的本质,所以完全适用于大学及中学的教学。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在整体教学改革上提出“四环节”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贯穿“讲授—讨论—论文—阅读”四个环节,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把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获得专业的知识,通过课堂讨论锻炼自身的表达、理解能力,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加强其书面写作水平,通过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目拓宽知识层面、提升其对文学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最终目的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希望通过这种改革,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显然也完全符合接受美学理论提出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具有的创造性作用这一文学命题,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中更应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让各类体裁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交互使用,相互辅助和映衬,促使学生分析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知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知识的边缘性和内涵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思索、感悟、再造的空间,从而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趋势。

值得说明的是,笔者提倡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古代文学的教学面向基础教育,绝不意味着将大学教育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甚至需要警惕中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对大学教育的干扰,拒绝教学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面向基础教育的同时,始终保持大学课程应该具有的开放、多元、学术、个性等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