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化学化工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化工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一、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专业建设上的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塑造一支专兼结合、行业背景浓厚的教学团队,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紧紧围绕石家庄“药都”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将本专业建成制药技术及相关专业准技师、准工艺师培养基地;成为石家庄地区中小企业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成为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示范。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石家庄市2006年制订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的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的特色产业体系,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466亿元,全市实现销售收入860亿元。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化工支柱产业建设人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学过程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学生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科技工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优化组合课程体系。本着“人文课程、社会课程、技术课程并举,核心技术为主线,专业主干课为中心的教改方针”,破除“老三段”课程编排观念,按照实践教学占50.0%,技术等级为中级工的要求,实现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术应用能力三提高的目标。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 以生产型校内化工中试车间为依托,全面推行以生产型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生产型实习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化工中试车间和1 5个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生产型实训占实践课时50%以上。校内化工中试车间完全按照工厂实际设计、安装,是一个小型化的化工生产车间,实现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工厂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校内教学平台。车间设计安装合理规范,涵盖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机械”、“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概论”等多门课程的实训教学。15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2 积极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调整学习时间分配,由原来5学期在校学习,1个学期毕业实习,调整为2学年在校学习,1学年到企业或生产型教学工厂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型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训实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将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带到工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实训课程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效率。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石家庄制药集团、唐山三友集团、河北健民制药集团等企业进行。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科学分类,构建2年在校内为主完成的课程与1年在生产性实习过程中完成课程的课程体系,理顺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教、学、做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研制出该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3 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做好与石家庄化工化纤厂、河北正元集团等不同企业的合作项目,细化和完善订单培养计划,使订单式培养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建立用人单位对订单培养学生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增加订单培养的企业数量,经过3年努力,到2009年使订单培养的合作企业达到3个,每年订单培养学生数达到30人以上。

4 增加技能证书的种类,提高获取证书的质量

在将“化学检验工”和“制图员”融入教学计划,通过率在97%以上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河北省地方化工行业特点和企业人才需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政府部门(如劳动局)共同开发一系列化工类的职业资格证书,确定开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化学检验工”、“化学制药合成工”、“发酵F"。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究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案,在选用教材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沟通。

第2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课堂教学;吸引;成功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专业化也可理解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为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几年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我对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对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风格,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激情。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我们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由外吸引学生的眼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见到美丽的彩虹,所以我们要做彩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色彩,从课室门口开始吸引住我们的学生。

记得2010年5月,我参加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周一下午抽签,周二备课,周三上午到广园中学上课,完全是异地教学,对学生事先一无所知,更不要说见面了。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我除了注重认真备课,还特别注重了自己那天的衣着。我觉得,要让学生在课间几分钟就喜欢上你,那我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那天,我穿了条2010年流行的碎花连衣裙,颜色很淡雅,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居然焦急地询问我的姓名……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很配合,除了专心听讲、认真练习外,就是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疑惑,让我在课堂上忙得不可开交……就这样,那节课获得了广州市讲课比赛一等奖!

所以我觉得一个老师的恰当的衣着打扮是非常重要的,它真的能让学生在瞬间改变学习的心情,改变学习的态度。也记得现在升上高中的学生常跑到我那“哭诉”:现在的数学已经很难了,老师讲课象开火箭,更讨厌的是那老师天天就穿那几套衣服,没点新意,烦死了!!……虽然只是学生课余的一些闲聊,但是充分说明了一个学生真的很在意老师的衣着的,他们寄希望于老师的变化给自己带来刺激,从而认真学好老师所教的科目。

还有,教师的每一丝微笑都会影响到学生,微笑背后的爱是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的。我相信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法宝。所以我尽力在课堂保持微笑。在和同学们交流情深时,张开嘴巴开怀大笑,让学生觉得你和他们时刻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笑。曾有那么几节课后,因为学生成绩的下降或调皮捣蛋后,想给他们点下马威,感情要好一点的学生课后向我反映:老师,你板着脸孔,好恐怖呀!我都不知道你讲了些什么……我还是喜欢你笑着上课。学生的心声,我们一定要听,我们一定要保持微笑上课,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你就牵住了学生的鼻子,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靠什么呢?当然就是老师的素养、学识和艺术了。

二、由内吸引学生的内心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由此可见,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教师的品质、道德、情感、知识能力等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善良和慈爱与学生情感相融,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敬慕,才能激发起求知欲望,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期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不会急于传授学生知识,而是讲励志的小故事,和学生谈心,让学生找到或找回自信,制定自己的学期计划。当学生喜欢你的第一节课,我觉得我们已经开始赢得了学生的心,他们一定会按自己的计划,按我们的部署进行学习的。

记得去年接手初二,见面的第一天,我给他们带去了“31536000次和1次”的小时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在一个大目标面前,我们经常会因目标的遥远和艰辛感到气馁,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在一个小目标面前,我们却往往会充满信心地完成。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一开始就给自己订下大目标,天长日久,当发现自己离目标仍很遥远时,就常常会自馁而放弃努力。其实,每一个大目标都可以分成无数个小目标,你认认真真做好了每一件事,的目标也就离你不远了。所以同学们都信心十足的制定了自己的可实现学期计划,对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影响深远。不少学生在期中反思和期末反思中,都提到第一节课,都提到经常提醒自己时刻做“小钟”,每秒钟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个学期学生的数学成绩由级的倒数一二,上升到第二第三,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进步。成绩在进步,学生当然会喜欢我了。

其次就是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和欣赏学生,而不是批评与惩罚。经常得到鼓励、表扬的学生,他们会觉得自己干得挺不错的,自己还是很有能力的,因此显得自信,自我形象也较好;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与惩罚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自暴自弃,从而产生了消极的自我形象。我们在学习上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就是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无数的作业、小测和测验后,我最喜欢的就是给学生评语,鼓励性的评语,如:进步啦,继续努力哦!有进步,不过你可以更好的!加油,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过关的!……如果学生退步了,成绩好一点的我会写:why????希望你认真找找原因!退步了,不许有下次哦!……成绩差一点的,我会写: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你一定行!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会笑到最后的!……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时,有的学生会给予回复,道出自己的决心,也有点学生的内心暗下决心:老师在等着自己的成功一刻,我要努力,一定要把学习赶上去!这就是鼓励的作用,让学生的内心无形之中和老师走到了一块。心在一起,学生会不喜欢你吗?!

再次注重交往过程中的互相尊重。尊重学生是基石。尊重学生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绝不能伤害学生做人的尊严,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喜爱老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他们也无法理解。

记得上一届的学生胡千秋,班上级里出了名“大姐大”,和很多老师都闹翻了,上课总喜欢捣乱,唯恐天下不乱,完全不给老师面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她记得在每年的教师节、感恩节发信息感谢给我。是什么力量使她如此尊重我?尊重!信任!记得无数次的老师投诉后,我给机会给她辩驳,尊重她所讲的“事实”,甚至为她在老师面前求情得以谅解;得到尊重的反斗分子由心底开始尊重我,她不允许“坏学生”拆我的台,不允许同学们不尊重我,她开始帮我管理班级,开始努力学习,开始尊重每一位老师和自己的父母!现在的她,是化学重点班的一员。

尊重学生,讲白一点,就是:少一点架子,对学生多一点尊敬和真诚;少一些尖酸刻薄,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和信赖;少一点冷漠,对学生多一点热情和交流。当老师尊重了学生,学生定会加倍尊重老师,良性循环后,学生自然就喜欢我们,喜欢和我们在一起。

当然我们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正因此如此,我坚持不懈地学,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任小艾老师用自己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不断的读书学习,是教育成功的源头活水。老师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渊博的知识,主要展现在课堂。为此我们要不断地自学,平时多看书,不断革新教育观念,厚实为师的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生动有趣,充满魅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愿地接受知识;只有具备广博知识素养的老师,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的理想,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

第3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职业英语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王彦侠(1977- ),女,山西大同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英语教育。(北京 10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以‘工学结合’为理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M20111085800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87-02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素质、职业角色、工作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否适应时代的变革,乃是关键之所在。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移到抓教学质量、抓内涵建设上,这一定位决定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008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职英语是一门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必然要向职业英语教学推进。

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高职职业英语以就业为导向,将英语教学改革按照专业分成不同的职业方向,如IT职业英语、机电职业英语、生物职业英语、艺术职业英语、经管职业英语等,切实推进了职业英语的发展。这就要求职业英语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提高专业素质,转变教师角色,朝着专业化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高职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是,基础理论课程课时的削减使职业英语教师产生“重专业轻基础”的印象,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中找不准基础理论课程的发展方向。职业英语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师范院校,专业知识的匮乏给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造成困难,而且基础学科中大量的英语教师专业分工不明,这些都使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二)职业英语教师“双师素质”不明显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英语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难以达到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标准的要求。同时,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岗位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参加“师资培训基地”的相关双师培训,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三)职业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目前,从事一线教学的职业英语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的特点是精力充沛、教学热情高、积极向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历练,在教学方法上具有各自的特色,受到学生的喜爱。然而,较重的教学压力、较弱的教学理论水平导致年轻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搞科研,无法将优秀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同时也难以将有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无法形成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环。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升职业英语教师的素质,促进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职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这既要依靠学校政策的支持,还要依靠职业英语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发展。

(一)学校导向

1.科学规划,建立学习型组织。学校要推动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科学规划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学校应当根据教师的特长、兴趣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将教师有规划地分成不同的职业英语方向,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

2.制度导向,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通常被理解为具有教师的修养和能力、工程师的基础和素质、技工的经验和技能的一种复合型人才。针对实践性较弱的基础学科,学校要鼓励并支持职业英语教师取得相关专业和行业的ESP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师证书,如IT职业英语教师资格证,以促进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工学结合,安排职业英语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及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应当为职业英语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包括英语和非英语的专业培训,更新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安排职业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及国外访学,加强校际间的沟通交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性;对于短期培训效果较差的情况,可以尝试充分发挥学校及院系本身在师资培养方面的能动作用,聘请院系优秀的专业教师给职业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传授专业知识,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高职院校应当着力解决基础学科教师“下企业”的问题,努力探寻职业英语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新形式,帮助职业英语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职业英语的最新需求,同时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

4.合作交流,加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转化。高职院校应当加强系科之间、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鼓励职业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各类集体备课、公开课等活动,使教师间能够取长补短,提高授课的技巧,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有益沟通;增强国际合作,有助于职业英语教师投身于国际学术活动,拓宽视野,实现价值;同时,要为职业英语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创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教师自主发展

1.观念转变。教师观念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态度、倾向、刻板印象等,还可以分为关于学生、关于学习和关于教师自身的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职业英语教师只有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职业英语教师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意识。职业英语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适应教学的现实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2.知识管理。职业英语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能够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的知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的知识,如英语知识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实现有目的的行为时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职业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建立个人知识库,加强对英语学科知识以外的专业化知识的学习,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同时加强知识交流,分享个人知识。此外,高职职业英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更新自身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实现职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3.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核心动力。在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陷入机械式的重复教学中去。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师不拘于学科教育,而应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以适应用人单位和各个行业的要求。这就需要职业英语教师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通过各类教学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探索“教、学、训、做、评”五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自主培训。要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要求,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职业英语教师自主性培训没有定式,要积极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主动与英语或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参加各类专业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实现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熟悉企业运作环节,总结职业语言,创造性地探索新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开展职业英语科研,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带动教学研究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专业学位教育自1991年在我国开展以来,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这项举措的实施可为社会培养更多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起步较晚,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学位论文要求及管理等相关规定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且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进一步针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如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办法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合理设计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主要是面向化工类生产或设计领域的实际需要,所以报考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或工程背景。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初试采用笔试,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化工专业知识背景、学习科研能力和基本专业技能等。通过实行一定比例的差额复试,有效控制导师招生数量,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具体考试的实施办法由学院根据学校制订的考试总体要求及专业测试要求来制定,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确定录取总成绩中专业课笔试、面试等考试成绩的比例。在考生的录取选拔过程中,突出导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提升导师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二)建立校企联合教育管理模式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的是为化工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化工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于学校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及改进之处最有发言权。在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学校和企业联合教育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管理的有效运转。让企业将大量的科研开发及技术改造项目放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研攻关,如此一来,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便可以直接参与到科研课题和技术改造中去,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开展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也为完成高水平论文提供有力保障。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建立教学管理的评价制度,使学生和校企进行互评。学生每天记录在企业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想,反馈给企业;企业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及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及时发现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其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角构架互动机制

 

学生只有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角构架互动机制是一个“三赢”的措施,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或科研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因此有了共同的目标:一方面,学校可以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从企业引进科研项目,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二、建立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

 

在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过程中,结合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分析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启动—计划—执行与控制—评价—跟踪”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式。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分为教学培养和论文写作两个阶段。在教学培养阶段,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模式,并借助学生、企业评价与反馈机制,结合外部环境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不断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分析和市场反馈信息修正教学方法。在论文写作阶段,借助企业与院校共同建设的科研实践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为学生确定论文课题,通过学生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之间的交流,科研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以及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调整论文研究内容、方法,督促学生不断查阅文献补充理论知识,增加论文的创新性,确保论文先进的科研成果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在学生答辩毕业后,总结办学成果和经验,将成功的方法应用于提升下一期的办学水平,以期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水平滚动上升发展。

 

三、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对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学校以教育部推荐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为基础,结合行业优势及学科特点,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单位、学校和研究单位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和协作优势,按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学校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在已有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的对口联系,探索化工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通过机制优化,为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专业实践、论文研究提供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也是让自己的人才资源和成果资源溢出,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产学研的无缝联接,从而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创业的机会,使他们尽早地进入各企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锻炼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化工类专业硕士的市场竞争力。

 

四、组合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根据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点,拟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形成了三条主线互相穿插、并行推进的组织方式,包括模块化的理论知识讲解主线、案例研讨与实验模拟主线及讲座与参观主线,按照理论知识案例研讨与模拟专题讲座的顺序循环推进,每门课程的结构设计都会根据需要在以上模式中进行组合。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及职业导向为本;推进多位教师主讲、共同负责的“拼盘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在相应增长,全国各高校为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规模化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市场已从IT人才的需求饥渴型转化为理智的选择。当前,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可以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专业操作技能薄弱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多年来被人才需求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现,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教学进行反思。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1.学生基础偏弱,参差不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越来越普及,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少,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基本功较差,不愿意主动接受理论专业知识。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现实状况。

2.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机房为场所组织教学,学生缺乏操作能力。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机房完成的,社会实践环节较少,学生接触不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和相关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专业内容过于广泛,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从每样都懂一些转向精通某一具体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设大量的课程,采取“大锅饭”似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就业上没有凸显自己的能力。

面对以上现存问题,如何应对呢?我们尝试建立“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化解计算机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能够填补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下面着重介绍构建计算机专业工作室的设置形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1.工作室的设置形式。通过对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岗位群的职业工作岗位分析,在确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与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相对应的,以教学、科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以个人负责制或项目负责制互为依托的专业教学工作室。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将分别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室、网站开发与维护工作室、动漫开发工作室和多媒体制作工作室。各个工作室以项目中不同岗位和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建立以具体项目案例为主轴,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角色鲜明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各环节的作业要领、作业内容和考核办法的明确化,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化。

2.工作室的运作方式。在进入工作室学习之前,建立“工作室制”专门领导小组,向师生推广“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工作室制”实施办法及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开展“工作室”导师申报,组建工作室。工作室的申报内容包括工作室建立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工作室的基本思路、工作室专业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聘期内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室预期成果等。

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申请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教学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工作室在学生进入前应向学生宣传和公布工作室的职业岗位方向及教学课题项目。

具体的组建过程如图1所示。

3.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在构建工作室之初,需要制定工作室的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工作室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要从原先担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转向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项目设计和企业实践。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一线兼职和挂职锻炼,让这些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掌握本专业方向较新的技能和方法,为有效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2.项目来源的保证。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作的基本保障。这些项目应该尽量采用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只有通过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分析,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情境,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3.工作室实践环境建设。工作室的实践环境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工作室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初期,学院应提供教学、试验场地、办公等基本运作条件和一定的启动经费支持,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结语

“工作室制”这一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信息工程系经过一年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有了很多变化,2013年毕业的12级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了一个层次,教学互动明显增强。由此可知,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无疑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111-112.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题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职 化工 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高职类化工专业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目前高职化工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知识理论的学习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沿用本科教学模式,过多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重知识,轻实践,没有体现出高职的教学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由学问导向性本科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从心理上认同传统的以学科逻辑组织课程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对于他们而言,轻车熟路,易于教学,只需要把本科教材简编化即可。

相比其他专业,化工确实是专业知识系统性很强的专业,没有一定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化工生产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也就谈不上对化工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操作。但是,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学科教育的能力较弱,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以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花了很大精力上课,学生却无精打采,学习效果很差。

1.2 对实践教学认识模糊

传统上一般把高职化工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课程,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人为割裂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认为实验教学就是做实验,实习实训。实验教学成了辅助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实践课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再现和验证理论,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照书本和实验报告,被动完成实验过程,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技能也只是“知识”的另一种的形式,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并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1.3 化工专业的实践条件的限制

对于高职类化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单单建立几个专业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化工生产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训练,而且需要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经验的不断积累。最好的实践方法就是建立多个小型化的化工生产工厂,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这样整套的化工生产设备费用较高,尤其是那些化工专业成立时间不是很长的院校,经济能力无法承受,同时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性教学所需的化工仪器和检测设备,这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开设。

2 改革课程体系,实行项目化教学

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各所高职院校和研究单位,已积极探索出许多符合中国国情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实践性课程,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多采用项目化教学。下面,笔者就自己所在的院校化工专业所实行的项目化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项目化课程的选择

应当明确的是,并不是任何一门课程都适合开设项目化教学,对于项目化课程的选择,应当有所取舍,依据的原则是:这些能够开设项目化的课程,应当能够组织出适合的教学项目。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是否有恰当的任务,成为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关键。

对于高职化工专业而言,对于化工原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等相关专业课程,可以实行项目化教学。而对于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性课程,实行项目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可以考虑把这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整合到上述可以实施项目化的课程中。课程设计出的学习情境,应当能够涵盖相应的专业知识内容,让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成为知识应用的过程,初步培养出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多种核心能力。

2.2 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时机

在进行项目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方式,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项目化教学,有一定抵触性情绪,纠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低年级学生刚从高中阶段升上来,学习的热情相对较高,思维定势相对较少,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从接触到认同有充分的时间,所以项目化实施的时间越早越好。

2.3 岗位能力的培养

高职化工的学生最终要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尤为重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定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对于化工专业而言,单项技能的训练,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在完成实际任务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综合技能,则可以设计项目化任务教学,通过仿真软件在任务环境中训练完成。

比如化工原理的实验就可以采用实训设备,也可以采用仿真操作系统,根据课程特点,将离心泵操作等单元实验,设计成各个小项目,进行形象的演示和互动的操作。这些项目载体可全面覆盖化工原理课程中的传热、传质及动量传递等内容,让学生有机会经历相对完整的化工生产过程,从而获得与实际生产过程有密切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岗位知识。

2.4 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第7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 英语 教学设计

随着我校专业优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各项课程教学改革也在继续,对英语课程的定位也进一步明晰。为此,我们提出对中职英语教学的设计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英语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化企业选人用人的必要标准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仍存在诸多困境,课程地位低等、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微、学生学习情绪低沉、教学效果低产出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深究其理,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主要根源之一。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预设性,它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要使预设的教学设计转化为生成性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就必须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理念,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现状

由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缺乏、先进教学设备的匮乏,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按传统模式进行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仍是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信息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习惯性地把字、词、句讲解及练习(exercise)作为课堂内容的主要部分和教学时间分配的主要部分,语言的输入明显占据了课堂的主要地位。教师没有充分根据实际设计任务(task)教学的环节和对完成任务过程的监控及指导,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没有被充分考虑,分层教学的作用没有较好地发挥。

二、低效教学设计存在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

中职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劳动者的教育。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培养目标、内容及方式与初、高中教育明显不同,不是升学,而是要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发展潜能。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关注知识的积累,重考试,重成绩(分数)。而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会操作、熟练技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方式是不适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实际的。

2.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和功能的理解不透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职英语应该是实用的、基础的、简单的、适应学生能力的、有职业特色的英语,而不应该是考卷上试题的组合,不是把知识体系积累当做首要教学目标。学习英语旨在有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有助于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而不是适应考试的需要。

3.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尚未解除

实施课程教学设计的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动力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积极改进教学设计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上海市的一项课题调查结果显示:中职英语教师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34%的教师对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多的教学动力源于教师的良心(57.89%)、社会责任感(28.95%),而工作动力的比例(18.42%)是最低的。工作动力的不足和职业认同度的降低必然导致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极大地限制着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改革及创新措施的实践。

三、提高教学设计效果的对策

设计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设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正所谓“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改进中职英语教学设计的效果既要遵循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规律,又要尊重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同时,推进教学设计改革的执行者则是教师本身。

1.教学设计需建立在高效的语言教学观的基础上

以语言知识为目标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典型特征,此目标的建立必然导致英语教学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而实际上,语言知识靠输入,语言能力靠输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故语言输出应该占据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须从传统的中式英语教学观向西式英语教学观转变。

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语言功能和技能为目标,其语言教学理念的实质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版)》所述内涵是一致的。

2.帮助学生树立“大语言学习观”,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大语言学习观”,有必要借助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设计的维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交往途径及交流形式的拓宽,英语语言学习不仅仅再束缚于以字、词、句、语法规则为中心的传统对话和语篇范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设计内容,活化语言学习的语境,例如运用产品说明书及维护使用说明、英文歌曲、英文电影文本和视频、英文人文故事、现代公司合同、信函等。尤其是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将来面临的不是基于语法规则的选择与填空,而是基于语用环境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懂得用英文问候和致谢、可以理解对外交际场合的风俗差异、能识别若干个数控装备部件的简称、能说出常用电子产品的英文缩写等等就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重心应该是使学生学会在什么语用环境下使用什么字词句,可以达到有效沟通,顺利完成岗位工作。

同时,中职英语教学同样需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了语言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语言学习也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3.遵循中职学生自身特点,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必须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只能是空中楼阁。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能力的相对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二年级的要求,且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常用教学方法并善于运用,例如任务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任务教学法的运用已成常态,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然而,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任务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仍有有待优化的环节。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列出学生喜欢的有英文名字的电视节目或有英文字幕的英语电视电影或歌曲名等。同时,教师需要区分任务(task)和练习(exercise)的差别。“Task has a nonlinguistic outcome while an exercise has a linguistic outcome.”For example: When listening to a weather forecast and deciding what to wear, the learner will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and identify the predicted max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day if task-based teaching is adopted, while the learner will listen to an aural text and answer questions afterwards on whether given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in an exercise-oriented way.”(龚亚夫,2001)教师还需要设计对任务的监控和指导,而不是布置任务后将监督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视作非必要环节。监督的过程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又可以在学生遇到语言问题时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我们应该把错误看成努力和学习的标志),继续完成任务。面对同一个问题,对不同英语语言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并监控(帮助)实施不同的任务项目。

4.提升教师从教能力,提高师德修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与鼓舞。”面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困境,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我们责任的是教书育人,教会学生说英语,学会学习英语。所谓基础差的学生,其实都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和知识的储备,只是缺乏交际应用的刺激。而怎样才能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任务,愿意开口说英文,则是中职学校英语教师亟待探究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急需解决的难题。

教育提倡寓教于乐,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乐于教学、钟情教学,才能够有充足的毅力去探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才能在探究中获得快乐。正所谓“有教无类”,中职学校的学生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具有学好专业本领、出色完成任务的潜能。《大纲》中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教师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和启发作用,方可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具有其内在特点,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亚夫 Shenzhen Daily [J].广东:深圳日报社,2001。

[2]夏纪梅 冯芃芃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Paul Seligson 林立 汪晓阳 帮助学生说英语[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7。

[4]《重庆市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课题组 重庆市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第8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职化工 基础化学实验 项目体系 构建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摸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及课程改革增大实践教学比例的发展趋势,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传统基础化学教学的模式和课程设置。此外,根据化工相关专业培养方向,有些高职院校仍然保留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有些院校干脆只开设基础化学一门课程。因此,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打破旧有实验教学体系附属于理论课设课所形成的细而全的小系统,按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合实验教学,构建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技能培养,跟传统教育思维很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授课不再一统课堂,实践教学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多样,然而同时,高职教育面向的授课群体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多元,对学习普遍热情有限,努力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已不再是简单地从教材上选取实验项目,单调枯燥的实验项目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其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因而,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科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解决“会动手”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1.2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最终是为了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更贴近实际,增强实验实训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解决“敢动手”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2.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贴近生活,重衔接,微实验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2.1项目的针对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受课时、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对所选实验项目往往只做一遍,学生至多了解却难以掌握,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过程,却忽视实验项目对学生技能培训应达到的效果,同时学生人数多,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操作细节,因此,通过强化所选实验实训项目的针对性,一方面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对同一实验实训项目的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操作熟练的程度,即不求实验实训项目的覆盖面广,但求学生的操作技能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2项目的实用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力求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或化工生产,能够反映当前化工行业生产实际及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工业化化学实验的能力。

2.3项目的独立性和相互间的连续性。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持久性问题及实验耗时,倡导采用“微实验”,“微实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分解实验步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验实训中实施减量循环再利用,对实验实训的方式、方法、药品用量及食盐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创新。以减少用量,重复使用,可回收,能再生,排斥有毒物质为原则,设计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小的反应物,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或催化剂,确保产物或状态对学生和实验实训室环境的无毒无害无危险。

2.4项目考核的可操作性。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验实训效果。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项目环节计分,确保学生及时了解操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3.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以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心理,实事求是,结合现状,考虑实验室实际,突破传统,通过项目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先求会干,再求干好,力争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可以逐步提升实验实训的水平和层次,不断促进专业发展,使实验实训能够在更大的学生覆盖面上体现水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大赛的个别学生。

3.2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出发点,体现基础化学实验实训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切实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顶岗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职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当下,教师唯有追求变革,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更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所在。目前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开进,陈瑜.高职院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6):240.

第9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8

Abstra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s carried ou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anning and knowledge of future career prospect of the themselves major . Analysis of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plans of future occupation of this major and summary the opinions of them about how to develop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are done basing on data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major that related wi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ianji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make it better service urban modern protected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 refere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students are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随着生产需求的增加,高等农业院校在数量、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也急剧增长,促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在向现代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业率高低也间接地反映出高等农业教育的成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各农口院校新开设的专业[1-3],是适应我国设施农业大发展形势而产生的。为了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就职前景的认知和规划状况,笔者对天津农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做了实证调查,以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分析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以后的职业观现状,调查在实践教学及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以期能对当前相关专业在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农业高校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调查

问题1 你选择上大学的理由是:A.学习知识技能来武装和提高自己;B.只为学历;C.想体验大学生活;D.为考研做准备。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89%,选择B的比率为2%,选择C的比率为3%,选择D的比率为6%。大学教育非常重要,而选择上大学的理由又都是什么呢?有将近89%的同学希望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就要真正能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专业培养就要切合实际,使学生具备现代设施工程设计、温室配套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设施特色作物栽培和现代园区规划设计、设施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2 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计划:A.有,对学习已经作出规划;B.没有,顺其自然;C.及格就行;D.尚在考虑中。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1%,选择B的比率为18%,选择C的比率为11%,选择D的比率为40%。既然大部分同学还未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那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早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仅分专业纵向培养而且还可以横向培养[3],培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农业高级专门人才。

问题3 进入大学后你将如何规划业余时间:A.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B.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C.上网玩游戏、聊天等,或者睡觉;D.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业余时间的规划,有56%的同学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32%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11%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而没有学生选择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睡觉,反映出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性。大多数同学将业余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阅读书籍,学校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推荐一系列的相关书目、学术期刊网站供学生参考阅读,其中包括不同国家的出版物以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

问题4 你是否有未来职业规划:A.有,并向此方向努力奋斗;B.没想过;C.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D.顺其自然。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31%的同学有规划并正向此方向努力;2%没有想过做规划;61%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6%表示顺其自然。在职业规划上,学校可帮助他们做一些实际的规划并提高自信,来实现规划的真实价值。还可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广泛、更具体的实习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真正和社会工作接轨的知识技能。

问题5 你理想的就业部门是:A.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B.设施相关企业;C.自己创业;D.到农村基层。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52%,选择B的比率为39%,选择C的比率为10%,选择D的比率为0%。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希望到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就业,而没有同学想到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相信这个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部门选择的大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人才的用武之地大部分在基层,培养的农业人才如果离开了基层,就会背离培养的初衷,这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当前,国外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企业界人士参与到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企业界人士把企业界的建议、意见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高等学校,而高等学校则可以根据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相应的教育课程,培养出企业适用的各类应用型人才[2],可以说这是一种农科院校的订单式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

问题6 关于大学毕业去向你的选择是:A.考研或考公务员;B.在天津发展;C.到其他大城市工作;D.回原籍发展。

调查显示,有44%的同学将在大学毕业后考研或考公务员;27%在天津继续发展(其中有21%的学生是天津市生源);6%到其他大城市工作;23%回原籍发展。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还是很不均衡的,依然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那么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设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学农、爱农,为我国的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调查

问题7 毕业实习时,你希望在设施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时间的长短为:A.半年;B.3个月;C.1个月;D.半个月。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5%,选择B的比率为35%,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3%。调查显示75%的同学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更长时间的实习,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和做好工作。因此在制定大学生实习时间上可以参考学生意愿,适当延长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从大学到单位完成更高效的转变。

问题8 毕业论文的开始时间你认为最理想的是:A.二年级下半年;B.三年级上半年;C.三年级下半年;D.四年级上半年。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选择B的比率为32%,选择C的比率为35%,选择D的比率为29%。调查结果中,希望在三年级下半年开始毕业论文的比率最大,说明更多同学希望在三年级以后开始毕业论文是因为希望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再开始论文的研究和学习。而目前大学的课程安排是一二年级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要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能学到,大四的学生又面临着找工作和考研复习,所以三四年级的大学生活会很充实很忙碌。因此如果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专业知识学习提前,所有重要专业课程可以在上大四之前学完。这样即使三年级开始准备论文不会有还没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会和四年级毕业实习有时间上的冲突。

问题9 你想从以下哪些方法提高设施专业技能?A.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B.放假期间(包括寒暑假)到公司或企业实习;C.自己深入设施基地实践;D.查阅文献资料从书中获取技能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中45%希望通过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来提高设施专业技能;23%想放假期间到公司或企业实习;31%希望自己能深入设施基地实践;2%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丛书中获取技能知识。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将企业管理引进教学中来,提供可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提供重点文献和相关资料等方面来帮助同学们提高设施专业技能。

问题10 你对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支持吗?如果支持,那么订单式培养开始时间适合在什么时候?A.支持,适合在大二就开始;B.支持,适合在大三开始;C.支持,适合在大四开始;D.不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13%,选择B的比率为60%,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11%。学生中有89%支持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其中13%希望在大二就开始,60%希望在大三开始,16%希望到大四在开始。大学三年级,在整个大学四年的过程中算得上是真正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开始将企业管理等的培养引入到学校中来是最合适不过的时间。因此从大三开始,加强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眼界,将企业的需求等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广大同学更真实、更直接、更高效地了解、认识企业需求,提升就业率。

1.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问题11 通过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你希望学到哪些技能?A.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B.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C.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管理技能;D.设施生产技术推广。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4%,选择B的比率为24%,选择C的比率为26%,选择D的比率为6%。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对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管理技能以及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其中希望学到“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最大。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1]。根本原因是设施农业专门人才缺乏、现有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人员科技素质较低。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在解决生产中工、农结合人才的需求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问题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农工结合的特点,你认为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是:A.农、工各占50%;B.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C.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D.根据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

调查显示,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的问题,有21%人选择农、工各占50%;16%认为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45%认为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18%认为可以按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这三个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农、工所占比率要能体现专业设置的定位,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2 结 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大学四年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是受到青睐,而农村基层则备受冷落,说明农业高等教育还要加强学农、爱农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学以致用。对于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并且学生绝大多数赞成订单式培养,并希望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关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半数学生支持农工各50%的比率,并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国设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据资料统计,我国设施园艺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树为主体,到2011年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00万hm2 [5]。为与其相适应,部分农业院校先后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天津农学院2011年正式成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批准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新专业建设初期通过调查,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相关农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使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接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设施农业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 高洪波,张广华,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4):112-115.

[2] 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3] 李政红,兰海波,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J].农业教育研究,201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