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技术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审计 财务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企业,事业单位在会计的核算上都开始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所以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新的办法。当前计算机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已经逐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也不例外,当前计算机审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与原来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用计算机进行的一种办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人员的时间。
一、计算机审计技术
对于“计算机审计”,目前尚无结论性的定义。有人认为,它是以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为对象范围进行的审计,因此,又称为EDP审计。本文认为,计算机审计是指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将审计与计算机的功能融合,并结合管理学、行为学、统计学等学科,进而进行审计的一种新的模式。在计算机的审计中主要是从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着手,然后基于信息系统进行监测测评,在底层对数据中间表进行采集、转换、清理,最后再进行数据的分析,采用各种模型构建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实现审计的一种办法。
二、计算机审计内容
(一)计算机审计的对象
计算机审计对象是指在法律、法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管理对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数据计算等相关事项。
(二)信息系统审计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是指检查和分析信息系统内部对单位的业务管理、经营决策以及财务核算,同时评估当前的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是否具有安全性、是否存在经济上的问题,然后针对有问题的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2、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1)检查系统是否可靠性
主要是检查被审计的单位的系统软件以及关键业务是否能够满足单位正常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管理是否有效;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传输中是否合理的控制;不同的系统是否能够兼容,是否能够对接;基础信息是否是安全可靠的。
(2)检查信息系统是否安全性
是否在国家登记保护下执行审计工作,是否按照国家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去贯彻,系统是否采用了安全设施保护。
(3)检查信息系统是否经济性
检查单位的业务能力以及建设目标是否符合;建设目标能否达到预期的收益;单位目标是否在建设中出现的现象等。
(三)数据式审计
1、数据式审计的定义
数据式审计,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不必将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子账套,而是直接对数据进行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数据式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对数据的直接利用。
2、数据审计的对象
电子数据和系统内部的控制,对计算机底层的数据库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包括传统的财务数据以及业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
3、数据审计的步骤
(1)对数据进行采集;(2)预处理采集的数据;(3)对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4)归档。
三、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一)信息系统审计采用的方法
1、源代码检查法
重点抽查一些若干程序的源代码,根据源代码对计算的金额,授权的业务以及其他关键数据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以及缺陷。
2、日志分析法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日志,在检测的时候可以筛选分析日志,检测是否有一些没有经过授权而更改数据的非法操作,从而判断信息系统是否合理化。
3、平行模拟法
将需要审计的单位的数据分别用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单位的程序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二)数据审计采用的方法
1、数据的挖掘技术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挖掘,深层次,海量的进行选取。对一些事先不知道的,潜在的数据进行提取。
2、审计数据查询的技术
直接利用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实现快速的获取完整、真实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测试,能够快速获取审计证据,查找疑点。一般审计的查询主要是对工作的底稿进行查询、法律法规进行查询以及数据进行查询。
3、审计统计分析的技术
在计算机审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办法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以后直接用来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审计数据的一些规律,从而发现审计存在的一些异常的现象,找到突破口。
4、联机分析技术
由于审计单位的数据多而复杂,所以在进行决策问题的数据访问以及分析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联机分析的技术。因为;联机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就是我们熟知的多维度分析技术。
5、审计自动化计算方法
计算机审计拥有自动化的功能,在计算机程序中可以有效的实现审计的自动计算,可以自动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真实可靠性。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审计将逐步取代原有的手工审计办法,但是就目前为止,计算机审计办法还需要逐渐完善的。
参考文献:
[1]王灵宇,孙天竹.计算机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4):72-72
[2]胡明友.略谈计算机审计[J].企业经济,2006,(9):152-154
一、政府效益审计的内涵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
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效益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三个目标紧密相联,有时交叉在一起,并无明显的区分界限,实际工作中更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审计中可以对这三个目标有所侧重,但为保证审计的客观性,通常会将三者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效益审计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方向不同
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而效益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效益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
3.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效益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
4.审计方法不同
由于审计目标的相对固定,财务报表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而效益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三)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
1.开展效益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今天,在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能对工作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审计监督,那么,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就会少一些,经济决策就会更准确,国家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少,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不算经济账,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使政府的效能下降,并为某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方便。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2.开展效益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已大大扩展。国家公共开支的成倍增长和公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众多人口增长,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愈来愈受限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如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种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宝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某种挥霍?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效益上。投资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安定、民心的凝聚力等。
3.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民主化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钱,理所当然的为人民办事。在民主社会,政府负有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使用管理各项资源,并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一个有力措施。
二、政府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由于政府效益审计目标多样化、审计对象范围广泛,因此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一)审查和评价经济性的技术方法
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即是否经济节约地获取和投入资源,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审计人员在审查评价经济性时要关注资源获取和投入的时间、种类、数量、质量、成本和相关的决策、管理等方面。
1.投入合理性的评价
合理的投入要有助于产出,有利于产出结果。在投入合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项目的设立和批准是否符合一定的立项和审批程序,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防止不合理的投入。
2.投入充分性的评价
充分的投入是项目及时和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包括及时投入和足额投入两个方面。在投入充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由于资金不充足、不到位而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工期拖长、逾期未建成、占压资金、资产闲置等各种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是否存在由于投入的不充分而变更设计、降低质量、以次充好,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等。
3.投入时机恰当性的评价
准确地把握投入的时机是决定投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投入时机恰当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在投入前是否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投入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
4.投入管理和控制的评价
规范化、科学化的投入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投入管理和控制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在项目管理方面,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如基建项目中的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是否对资金实行了全面管理,制定了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和使用规定。
5.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评价
量本利关系是指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主要是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分析处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水平,进而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盈亏平衡点是指不盈利也不亏损时的业务量水平,即收入等于成本时的业务量水平。
(二)审查和评价效率性的技术方法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来反映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效率使用资源的特征是:一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一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更多的产出消耗更少的投入。审查评价效率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成本收益法、成本效果法、价值工程分析法。
1.成本收益法
成本收益法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收益是否超过成本。成本收益是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均能以货币金额准确计量或估计的情况。
评价效益性一般使用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收益/成本)。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收益超过成本,比值越大收益越大;如果比值等于1,说明收益与成本相等;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收益低于成本,比值越小资金的使用效率越低。
2.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寻找既定目标的最经济成本,或既定成本的最好效果。与成本收益分析不同的是,成本效果分析的成果用实物数量表示而非货币金额,适用于成果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效率性时,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将成本效果比值与标准相对比;二是当成本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效果;三是当效果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成本;四是当效果提高(降低)成本也加大(减少)时,可以比较每单位增加(减少)的效果所引起成本变化,即使用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的比值。
3.价值工程分析法
价值工程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或获取它所具备的必要功能。与成本效果分析不同的是,价值工程分析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目的是在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成本最低价值最大。价值工程分析法适用于产出成果不能以货币金额和实物数量来计量,而可以按其实现的功能来分析的情况。
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是否存在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的途径;二是当功能相同或固定时,可以评价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三是当成本相同或固定时,评价功能提高的可能性;四是当成本与功能均提高时,评价功能的增加是否超过成本的变化;五是当成本与功能均降低时,评价成本的减少是否超过功能的变化。
(三)审查和评价效果性的技术方法
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产出的结果和影响达到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审查评价效果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目标评价法、目标成果法、标杆法、评分法。
1.目标评价法
在审查和评价效果性时,由于要将产出与预期的目标相对比,所以采用目标评价法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可计量且符合实际情况。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不具体,会导致许多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的情况发生。
2.目标成果法
目标成果法是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该方法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联系起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成果与目标的差距或成果的偏离程度,查找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失误和问题,分析其原因,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
3.标杆法
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与同类事项中一直领先或做得最好的其他同类单位或部门相对照并借鉴其实践经验。标杆法的核心是确定最佳实践标准。
标杆法适用于存在先进的类似单位或部门能够作为基准,对这样的单位或部门事先进行过详细周密的考察,并且能够确定需要对照或借鉴事项的情况。
4.评分法
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全市以及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失业金发放、失业保险专项补贴的拨付使用等各个方面开展了计算机审计:
一、重复发放的问题(以北碚区为例)
1.依次打开北碚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表(见“原始数据包北碚区”文件夹)。
2.将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身份证号码全部改为数值型,可以在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直接设定也可以运用公式“E*1”。
3.新建一个名为“失业保险金发放”的Access数据表,将整理好的失业保险金发放表导入到Access数据表。
4.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命名为北碚区的账套,点击“采集转换业务数据采集数据”,形成审计中间表并将数据表保存在目录树下。
5.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06]where[身份证号码]in(Select[身份证号码]From[业务_200406]GROUPBY[身份证号码]HAVINGcount([身份证号码])>1),筛选出某月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
通过类似的计算机审计,在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发放失业保险金40多万人次中,发现748条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经核实有2人重复领取失业保险金共16个月3595元,其余为经办工作人员失误所致。
二、重新就业后未停发失业金(以江津市为例)
1.打开江津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津市江津市失业人员花名册”文件夹)。
2.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名为“江津市”的账套,通过业务数据采集将数据导入AO系统,并生成审计中间表。
3.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_01]WHERE[到期原因]=‘重新就业’ANDmonth([到期时间])=8”,筛选出停发原因是“重新就业”的记录。
通过计算机查询得到江津市2004年度到期原因显示“重新就业”但并没有停发失业保险金为3200人次。经审计核实,该市2004年度有52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仍然领取了4个月失业保险金,共计208人次40584元。其余是发放软件设计缺陷所致。
三、多领多拨补贴(市就业局)
1.打开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人员求助登记上网数据(见“原始数据包市就业局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6求职登记”文件夹)。
2.在“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下建一个“求职登记”ACCESS文件,点击“文件获取外部数据导入”将EXCEL数据表“031130-040531”(上半年)和“040106-041201”(下半年)导入到ACCESS文件中,命名为“求职登记原始”。
3.在ACCESS中,对“求职登记原始”表设置查询条件“rylb”=“5”,“SQL语句:SLECET*INTO求职登记-筛选FROM求职登记原始WHERE(((求职登记原始。rylb)=”5“))”,并生成失业人员“求职登记-查询表”。
4.将“求职登记-筛选”导入AO系统生成审计中间表[业务_2](见“全市求职登记、成交”电子帐簿)。
5.对重复登记进行筛选分析,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where[sfzh]in(Select[sfzh]From[业务_2]GROUPBY[sfzh]HAVINGcount([sfzh])=2,3,4,5……”)。
6.查出重复登记2次的有552人,重复登记3次的33人,重复登记4次的4人,重复登记5次的3人。累计重复登记642人次。
2004年度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核定全市失业人员求职登记47320人,核拨求职登记费354900元。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反映上网求职登记45891人次,扣除重复登记的642人次,实际上网求职登记为45249人。
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多核定求职登记2071人,多拨求职登记补贴15532.5元。
四、虚报求职成交补贴(市就业局)
步骤与三类似。审计核实江北区求职成交上网人数为202人,而市就业局按22.5元/人的标准核拨了643人的求职成交补贴14467.5元,延伸该区时进行了核实,只有15个失业职工求职成交合同并停发失业保险金。据此,审计组认定该区多领求职成交补贴14130元。
通过采取类似的审计方法,审计组对延伸的11个区县的求职成交数据进行了逐一核实,发现江北区、梁平县等7个区县多报求职成交2597人,虚报冒领求职成交补贴58432.5元。
五、各区县虚报培训补贴(以江北区为例)
1.打开江北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培训中心”及“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职介中心”文件夹)。
2.将2004年度分别在5个失业人员培训点举办的近80个失业人员培训班次汇总到一张命名为“培训总表”的EXCEL表中,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规范的格式。
3.将培训总表导入AO系统命名为“[业务_‘Sheet(2)’].
4.编写SQL语句(同上类似)对培训人员身份证号码重复和身份证年龄超过60岁的失业人员进行查询,生成现场审核结果表。
2004年度江北区重复培训失业人员57人,按260元/人的补贴标准多领培训补贴14820元。
延伸审计11个区市县2004年培训失业人员23611人次,发现存在重复培训90人,按260元/人标准多领补贴23400元。
六、欠收失业保险费(以渝中区为例)
1.打开市地税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区县失业保险金征收数据即“原始数据包市地税局€4年失业保险报表(开票入库)。xls”文件。
2.将渝中区2004年的征收数据复制命名为“渝中区地税2004年征收数据表”,并进行数据整理。
3.在AO系统上建立一个账套“渝中区”,将征收数据表导入AO系统形成审计中间表命名为“[业务_Sheet1]”。
4.对2004年度实缴金额进行汇总,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经额])AS渝中区实际入库金额From[业务_Sheet1]WHERE[入库日期]isnotnull”。
5.统计出该年度渝中区失业保险费的开票数,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金额])AS渝中区开票金额From[业务_Sheet1]”。
经审计核实,渝中区地税局2004年度失业保险费开票数47,606,177.93元,实际征收入库数45,391,582.87元,开票未入库,即欠收失业保险费2,214,595.06元。
审计组延伸审计11个区县,2004年度共欠收失业保险费1489.81万元。超级秘书网
七、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存在缺陷
1.在延伸审计11个区县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时,每个区县都存在系统征收汇总表与实际征收汇总数差异较大,审计组判断地税DS2.0系统社保模块的统计汇总模块可能存在缺陷。
2.由于地税部门没有提供该系统及其相关设计资料,审计组只能通过前台操作进行证实。
3.从“查询统计—社保征收查询—社保月征统计”和“社保管理—统计报表—月征统计表”两个路径进行统计获取的征收数字差异较大,并且都和数据库数据汇总数存在较大差异。
4.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地税部门反馈,并和市地税局计算机处一起查找问题的原因,最后证实该系统的社保模块统计汇总公式存在问题,导致统计结果不正确。
防渗墙类型及其特点
对于防渗墙,通常有几大基本的要求:首先渗透系数低,其次应具有较好的柔性以及耐久性,最后还应保证墙体厚度尽量小,造价尽量低。渡槽需要经受昼夜温差以及四季交替,通常用来填充装配缝或伸缩缝的填缝材料都不具有太高的柔性,以至于对温度的变换不够适应。材料本身的特性导致其变形,从而使得槽角缝、装配缝、伸缩缝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最终表现为渡槽的侧漏。在通常的建筑过程中沥青油毡以及10号和30号的石油沥青是最为常见的渡槽用于填缝的材料。而石油沥青油毡所做的防水层在夏秋两季受到环境影响和温度变化极易断裂。该材料在夏秋两季的实际表面温度高达60℃甚至更高,而此温度下,防水层几乎处于完全软化的状态,此时若是温度骤降,如遇水甚至暴雨,必将迅速变脆断裂,从而漏水。而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材料其抗拉强度远弱于抗压强度,在凝固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养护,极易发生水热化作用,然后产生一些细微的裂缝。防渗墙的成墙工艺基本上分为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薄型抓斗、锯槽法、倒挂井法、链斗法和射水法等几种。
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的原理为:利用多头深层搅拌桩机一次多探头同时钻入,将水泥浆与土体本身搅拌混合,最终凝结成水泥土桩,再把桩与桩之间相互搭接最终形成水泥土防渗墙。这种做法有非常大的可取之处和发展前景,能够广泛应用于砂土、砂砾层、黏土以及淤泥土质等多种土质,并且施工方法简单易行,造价较低经济实惠,并且没有泥浆污染的状况。最终形成的防渗墙防渗效果也较为可观,应属地下防渗工程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2薄型抓斗成墙工艺
薄型抓斗成墙的工艺是利用薄型抓斗来进行挖土开槽,用自凝灰浆在土面上形成薄壁防渗墙,或是浇筑自身具有塑性的混凝土。这种成墙方式最大深度可达40m。此方法也能广泛地应用于砂土、卵石、砂砾的粒径与含量控制在固定范围内的土层以及黏土等多种土质。
3锯槽法成墙工艺
锯槽法成墙工艺主要应用于黏土、粒径小于100mm的卵石或砂土组成的砂砾石的土层,能够根据需要自由选用固化灰浆法或是自凝灰浆法,来建成抗渗指标不同的防渗墙。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是:使锯槽机的刀杆根据地层的状况,保持0.8~1.5m/h的向前推进的速度,同时以相应的倾角在先导孔中做上下往复的切割运动,并利用正循环或反循环形式的排渣系统将切下来的的土体排出槽外。利用泥浆护壁,并以塑性混凝土进行浇筑,筑成宽度约为0.2~0.3m左右的防渗墙体。这种工艺的最显著特点是成墙较深,能保证较高的工效,因为成槽连续,所以墙体的连续性也较好。
4链斗法成墙工艺
链斗法成墙工艺多应用于砂土,以及砂砾含量低于30%、粒径不超过槽厚的砂砾石地质,以及黏土土质。此工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链斗式开槽机及其排桩上的旋转链斗移置土,并将排桩下放置成墙需要的深度。随着开槽机的前进来挖出沟槽,也利用泥浆护壁,接下来的浇筑方法与锯槽法相近。采用链斗法开出的槽宽约为16~50cm,而深度可以达到10~15m。
5射水法成墙工艺
射水法成墙的工艺已经在国内的各种重要堤防加固的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凝成深度30m,厚度0.22~0.45m的墙体,且可以保证极高的垂直精度,已经实现了非常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射水法适用的范围与锯槽法相似,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为:混凝土搅拌机、造孔机以及浇铸机。工作的大致步骤是先用造孔机以高度水流将土层进行切割,并用成型器来修整切出来的孔壁,用泥浆护壁,同样的正反循环排渣系统排渣,完成槽孔后,浇筑塑性或水下混凝土,建成所需的薄壁防渗墙。
灌浆类型及其特点
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从而堵塞漏洞、裂缝或切断软弱层,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对坝体施工质量差,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一般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
2高压喷射灌浆
灌浆还可以采用高压喷射的形式,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高压使得水泥浆液与被灌土地的层土颗粒混杂至一处,凝结成壁状的固体,达到防渗的效果。高压喷射灌浆用于防渗工作有几大明显的优势:工作效率比较高,所需料源经济方便,所需设备也比较简单,在用于搭接防渗的时候效果尤其明显。然而相对其他方法,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施工时需要的机具很多,对地质本身的条件有限制,当颗粒较大(大于200mm)的时候较难控制,易出现漏喷的情况。
从而提供一种评价被审计单位效率性的有效的方法,为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支持。
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和引入DEA法的动因
1.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审计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但如何进行绩效测评,长期以来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多数的财务评价和内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诚然,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财务评价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决定了财务指标评价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效率性评价上主要侧重于财务指标评价,而由于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效率性审计陷入误区。运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效率性时其不足之处有:①评价指标的制定可能不客观、不合理;②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人为事先设定的,难免使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不真实;③解决不了多投入和多产出同时考虑的问题。
1.2 引入DEA法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动因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说支出是否讲究效率。对效率性的审计需解决企业的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的问题。DEA 模型可以看作是处理具有多个输入(输出越小越好)和多个输出(输入越大越好)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可以证明,DEA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pareto有效解(或非支配解)是等价的。数据包络分析(即DEA)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DEA方法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问题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在投入产出效率测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无需预先估计参数,无需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从而弥补了财务指标在这方面的缺陷。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企业效率研究较实用、更具客观性。并且,DEA方法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另外,同传统的方法比较,DEA方法的一个优点是不仅可以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系统,而且还可以用于非盈利性系统,如医院、学校及其它公共部门。对于非单纯盈利的公共服务部门,由于不能简单地利用利润最大化来对他们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价,也很难找到一个合理地包含各个指标的效用函数,而DEA方法是对这类部门工作进行评价比较有效的方法。
2DEA模型介绍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 E.Rhodes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方法,去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CR模型。从生产函数角度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的方法。1984年 R.D.Banker,A.Charnes和W.W.Cooper给出了一个被称为BCC的模型。1985年Charnes,Cooper和 B.Golany, L.Seiford, J.Stutz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模型),这两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性的。1986年Charnes,Cooper 和魏权龄为了进一步地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利用Charnes, Cooper和K.Kortanek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半无限规划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况,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1987年Charnes, Cooper,魏权龄和黄志民又得到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CCWH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具有过多的输入及输出的情况,而且锥的选取可以体现决策者的“偏好”。灵活的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将CCR模型中确定出的DEA有效决策单元进行分类或排队等等。这些模型以及新的模型正在被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3基于DEA效率性审计框架
效率性审计是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效率性的审计一般在企业总体绩效审计工作中进行。如有需要,也可以单独进行效率性审计。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流程主要包括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和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3.1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
3.1.1 拟定审计项目计划
拟定绩效审计项目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项目名称、该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绩效审计实施的总体安排等。制定计划前,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大体的调查研究,掌握其一般性的背景资料,审计人员应尽可能的熟悉被审者经营活动的性质,以便为初步调查做好准备。
3.1.2 组成审计小组
审计机构应根据该项目的繁简程度和具体要求,配备合适的绩效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运用DEA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素质:具有财务专业知识;掌握有关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特别是了解绩效审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精通 DEA方法的运用。必要时,可聘请绩效审计机构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该审计工作。
3.1.3 制定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关注的事项、审计程序、拟收集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分工以及审计时间安排。
3.2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
3.2.1 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在这个阶段应收集更为全面和详尽的有关资料。运用DEA模型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要收集基本的财务信息外,还要收集企业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信息,以及非经营活动信息等。搜集绩效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资料可以是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整理的数据,也可以是从管理的角度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或重新组合形成的信息资料。
3.2.2选择决策单元(DMU)
DMU是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要评估的决策单元,选择DMU就是确定参考集。研究者需以同质(Homogeneous),与同一市场条件(Market Condition)为标准,来选择所要评估效率的对象,否则将因各决策单元的差异,而使评估结果失去意义,由于DEA方法是同类型的DMU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因此选择DMU的一个基本要求是DMU的同类型。同类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三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可以不同的单位作为决策单元;也可以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时期作为决策单元。实际工作中也常通过下面两点帮助我们选择DMU。第一,用DMU的物理背景来判别,即DMU具有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输入和相同的任务(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内容)等。第二,用DMU活动的时间间隔来构造。
3.2.3确立投入项与产出项
指标分为输入和输出指标,输入指标应越小越好,输出指标应越大越好,当某些指标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时或者是有负值出现时要对指标进行适当的处理。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是应用DEA方法的一项基础性前提工作,在这个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到能够实现评价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选择要服务、服从于我们确定的评价目的。第二,要能全面反映评价目的。第三,要考虑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之间的联系。第五,关于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过程,或者说,在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估时,我们必须要能构造广义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根据DEA模型的实质要求,所有遵循“越少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入指标,遵循“越多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出指标。在实际中,指标的选择可以向专家咨询。
此外,在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对性指标与绝对性指标的搭配、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定性指标的“可度量性”、指标总量究竟多少较为适宜等问题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并且要逐一加以解决的。
3.2.4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在选定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搜集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以建立DEA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不同,DEA有许多模型可供选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选取。并非每一种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均可适用于任何状况,一些模型仅适合运作于特殊的例子或目的,而且需视情况而定。例如CCR模型可计算出综合效率,若要计算纯技术效率。则可用BCC模型。如果投入是不可变的,则应使用“产出”公式,假使产出与结果非常相近,则应使用“投入”公式。审计工作进行到这一步是要选取适当的DEA模型,并将投入产出数据代入模型,以执行评估分析。而DEA模型的选取可由使用者分析目的、投入产出项的属性、先验资讯的有无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决定DEA模型的选择。
在对投入产出数据搜集整理之后,建立所需的DEA模型,运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性分析,得出DEA模型结果。模型的结果是审计人员提出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DEA的结果分析可就效率分析、松弛变量分析、敏感度分析等三种分析方式进行。
3.3 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审计结论的确定,审计报告的撰写和改进建议的提出几个内容。审计人员应根据DEA模型的结果,来确定审计结论,据此分析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效率性情况。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如果是,则企业的效率性较好;如果企业为非DEA有效,则可以看出企业的效率性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非DEA有效的审计对象,应追溯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分析,指出改进的方向与途径已经改进的程度等,以提高企业绩效。
4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实务探讨--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效率性审计分析
本文以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简称昆明中铁)为被审计对象,对其2006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在经过前期准备和初步调查工作之后,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4.1 选择决策单元(DMU)
昆明中铁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SRC行业分类代码C75),根据DMU选取的同质性与同一市场原则,本研究选取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模型的DMU。
截至2006年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有66家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各DMU的对比性,剔除S、ST、S*ST、*ST等异常企业15家,以及净利润为负值的企业4家,剩余的47家上市公司,由于它们具备同质性与同一市场条件的原则,现以此行业47家上市公司作为效率性审计的参照单位,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共48个DMU。各个决策单元的比较基础相近,符合模型的要求。
4.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根据数据的可取得性,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及现金流三个方面初步选取4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
投入项:流动资产均值(X1)、固定资产净额均值(X2)、主营业务成本(X3)、期间费用(X4)。
产出项:主营业务收入净额(Y1)、主营业务利润(Y2)、净利润(Y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Y4)。
本研究中昆明中铁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作者自行深入公司内部收集,其余47家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4.3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4.3.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投入产出指标的量纲不同,且原始数据有负数存在,若直接代入DEA模型难以求得线性规划的解,而无法进行DEA有效性分析,所以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设 (aj 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bj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则
4.3.2 DEA模型处理
本文选择最基本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将附表2中的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分别构建CCR模型和BCC模型,用EMS(Efficiency Measurement System)软件分析总体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并根据结果求得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4.3.3 模型结果分析
(1)总体效率分析
由表1中的综合效率值来看,可以看出有效率的单位有江铃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等10家上市公司。其DEA有效值为1,而且其松弛变量S-、S+值也都为0,说明它们都是DEA有效决策单元。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的DEA总体效率值都小于1,说明不是DEA有效,为无效率单位。总体效率值越小,公司的投入产出的效率越低。由总体效率值分析可以看出,昆明中铁的总体效率值为0.9555,并未达到DEA有效,即效率性不尽人意,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改善其效率。在同行业47家上市公司中,综合效率值高于昆明中铁的有28家,低于昆明中铁的有19家。
(2)纯技术效率分析
表1中,江铃汽车等22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为1,其他25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都小于1。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也为1,为纯技术有效。
(3)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江铃汽车、长安汽车等10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有效的状态。包括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处于规模无效状态。在规模无效的决策单元中,一汽夏利、东风汽车两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也就是说其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小于投入比例的增加;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6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也就是说这36家上市公司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大于投入比例的增加。
(4)松弛变量分析
由于DEA模型可以计算出达到最佳效率的输入与输出组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如何增减其输入输出量,以达到最优效率组合。除了效率值为1的DEA有效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无需调整外,其余企业的输入输出均需调整。DEA无效的企业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是DEA有效的,即可通过适当调整DEA无效的企业输入、输出的数值使其达到DEA有效。这种使DEA无效企业转变为DEA有效的途径给企业的决策者指出了改进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努力方向。效率值小于1的公司绩效改进不仅可以缩小投入,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措施使产出增加。对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来说,效率值为0.9555,松弛变量S1 -=0.05、S2-=0.03、 S2+=0.02、S3+=0.05、S4+=0.01,说明其投入和产出有改进的潜力。按DEA模型,改进后的投入产出理论值如表2,无量纲化数据还原由公式(1)反算得出。
根据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昆明中铁的效率性不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2006年同行业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的效率性优于昆明中铁。可见其效率性在同行业中处于下游的地位。对于昆明中铁,要么其投入相对其产出过大,要么其产出相对投入过小。要使其达到投入产出的有效,绝非在短期调整投入产出方面即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为1,资源利用率比较高,资源浪费现象不是很严重。在规模方面,规模效率值为95.55%,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其产出与投入资源的量无法等比例增加,因此其应该适当扩充规模,以达到规模有效状态,从而达到总体有效率。
根据模型结果,昆明中铁可以以江铃汽车和一汽轿车作为改进的效仿对象,对投入项目和产出因素进行优化,以达到DEA有效,使投入产出具有效率性。在投入要素方面,固定资产占用、流动资产占用、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四种投入要素均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若欲达到DEA有效,需要重点控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源的占用,提高利用效率。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在理论上的改进幅度分别为20.15%、22.13%;在产出要素方面,由松弛变量可知,在现有条件下主营业务收入不存在改进空间,但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就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昆明中铁的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比重占了80%以上,很多构件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管理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现金流量方面,昆明中铁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着缺陷,出现大额的坏账、呆账,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
关键词:高喷法防渗;施工参数;
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惠州,基坑深度为12.7m,基坑距周边已有建筑太近,东、南、西距已有高层建筑只有6~8m,降水井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地下水,但也必然引起周边建筑不均匀附加沉降,引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隐患。故在东、南、西三侧结合护坡桩设置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止水,防渗墙顶底标高与支护桩一致,并采用“外灌内排”确保水帷幕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1.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所处地貌单元为台地,场区表层为人工堆积层,其下为第四纪沉积层,在基础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以粘性土、粉土及砂土交互沉积层为主,自上而下为:
① 人工堆积层:以房渣土、碎石填土为主,层厚1.40~2.10m。
② 粘质粉土:饱和,密实,褐黄一灰色,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层厚2.4O~4.50m。
③ 粉砂:中密,灰色,含云母、石英,层厚3.20~4.3Om。
④ 粉质粘土:饱和,可塑,灰色,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层厚1.5O~2.80m。
⑤ 粉质粘土:饱和,可塑~硬塑,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杂粘质粉土、重粉质粘土透镜体,下部夹有姜石,层厚0.90~2.5Om。
⑥ 粉沙:饱和,密实,褐黄色,含云母、石英,层厚2.40~2.90m。
⑦ 粉质粘土:可塑一硬塑、饱和,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重粉质粘土团块,层厚2.4O~4.10m。
场区地层中分布有三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埋藏较浅,雨季水位埋深2.35~4.6Om,年变化幅度为1.O~2.Om;层间水①雨季水位埋深为6.20~8.20m;层间水②雨季水位埋深为13.4o~14.10m;层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Om左右。
2 高压定摆喷防渗墙结构和技术要求
此工程采用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止水可以保证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避免基坑外侧地下水渗入,确保深基坑干燥和地下建筑施工的安全。
2.1 结构设计与布置
高压定摆喷防渗墙帷幕止水法抗渗性能好,尽可能的避免地下水渗入基坑内,从而达到止水目的。
此种止水法在工程钻机成孑L至设计处理的深度后,采用高压注浆装置,把特殊喷嘴安装在钻杆杆端,把一定浓度的水泥浆定向摆动喷入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的速度渐渐向上提升,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在高压射流下遭到破坏,使得土与水泥浆混合、胶结、硬化,最终在地层土中形成厚实的墙体,墙体与钢筋砼护坡桩相交接形成联合止水帷幕。
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特点,本工程高压定摆喷防渗墙中心线确定在基坑护坡桩轴线上,高喷孔位设在两护坡桩正中间,孔距同护坡桩间距为1.4m,两侧喷嘴定向护坡桩,摆喷角度为3O0。由于护坡桩嵌固深度4.0m,桩底进入相对不透水层1.5Om,桩顶距地面2.Om,确定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深度同护坡桩桩长。墙的厚度不小于150mm。
在防渗墙外侧布置观测回灌井,防渗墙内侧基坑底部布置降水减压井,形成“外灌内排”的布置,井底标高同护坡桩底标高,井间距均为12.O~15.Om。有助于及时监测高喷防渗墙外侧水位并配合防渗墙有效整体工作,当外侧水位降深大于1.0m时,即采取有压回灌措施。
2.2 施工技术要求
高喷施工采用三管法,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生产性试验,试验中高喷主要的技术参数是:高压水压为35~4OMPa,流量为75L/min;压缩空气的风压为O.6~O.8MPa,风量为1~2m3/min;水泥浆液采用强度等级为P.O 32.5水泥配制,水泥浆浆压为0.4~0.6MPa,浆量75L/min,进浆密度1.5~1.6 cm3。,回浆密度不小于1.2g/cm3。
要求喷射管喷嘴直径1.8~2.0mm(双喷嘴)。施工中喷射管摆角,以及摆喷起线与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20。喷射管的提升速度,在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层中为12~15cm/min,在粉砂层中为5~1Ocn1/min,摆动速度为1O次/min。
3 生产性试验
3.1 试验目的与内容
施工前进行生产性试验确保获取适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并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施工参数和高喷工艺。具体内容为:
确保获取适合本工程的高压水压力、浆压、浆量、浆液密度、风压、风量、回浆密度等参数;了解钻孔工效及高喷工效;确定每米高喷灌浆材料的用量;开挖检查成墙厚度、成墙质量及墙体材料强度。
3.2 工效及材料用量
生产性试验共进行了3个孔,试验结果统计如下:
(1)3个高喷孔的钻孔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78m/h、8.45m/h和9.15m/h。
(2)按施工技术要求控制喷射管的提升速度,每根桩成桩时间约2小时。
(3)水泥用量平均为460.0kg/m。
3.3 高喷质量检查和试验成果
在保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参数和工艺基础上,检查高喷防渗墙质量还可以采用开挖方式进行检验。
试验段施工完成7天后,对高喷孔进行开挖检查,开挖长度6.Om,深度3.5m。实地观察结果表明,高喷形成的水泥土墙体以高喷孔为中心向两侧护坡桩扩大成马鞍状,高喷孔处墙体最薄厚度为180mm,墙体与护坡桩接合处最厚达4O0mm,且墙体与护坡桩接合非常紧密,现场取7天的墙体材料进行强度实验,结果表明7天的墙体材料强度大于1.4MPa。
试验结果说明,试验段的高喷墙墙体密实,满足了设计墙厚大于150mm 的要求。因此,设计提出的施工技术参数和工艺是可行的,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它们可以在以后高喷施工中应用。
4 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施工
本工程共投入3台套高喷设备施工,完成高喷326个孔,总进尺4792.2m。水泥用量平均为449.0kg/m,略少于试验时水泥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和工艺进行,并按下列要求控制施工质量。
高喷台车就位后,为了检查高压系统的完好性,首先在进行地面试喷,以保证水压达到设计要求,气浆通畅。地面试喷正常后,将三重管喷杆一次下人孔底,即可供浆、供风开喷。待水气浆的压力和流量参数均达到要求,且孔口返出浆液密度不小于1.2g/cm3(误差不大于0.1g/cm3)时,即按既定的提升速度进行摆动喷射灌浆。
孔口冒浆的情况根据喷浆过程遇到不同地层有不一样的表现。喷杆提升与否,提升速度快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确保喷浆的质量。当孔口冒浆量小于等于注浆量的20%时,正常地连续提升和转动进行喷浆作业。孔口不冒浆则停止提升,知道重新开始冒浆。当长时间孔口不冒浆,或冒浆不正常的情况下,在静喷一定时间后,以低于正常提升速度提升,待恢复正常后,按常规速度提升。当孔口冒浆量大于注浆量的20%时,提升速度和转动速度应应适当加快。喷浆作业到孔口后,对孔内浆面下沉部分,应及时用水灰比为0.6的水泥浆或用下一个高喷孔冒出的浆液进行补灌,并要预防其它钻孔排出的泥土或杂物进入。
5 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效果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高压定摆喷防渗墙效果进行了3个方面的检查,效果非常好。
GCF_15O0型钻机钻塔的前6阶固有频率及各阶振型的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
表1钻塔结构的前6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重视和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的大型审计项目使用辅助审计软件,进行编写审计底稿、填列各项报表、汇总审计资料和数据等工作。如1998年对粮食企业进行清查审计中使用《天财报表汇总系统》,1999年对工行、建行的审计中使用《金融审计汇总系统》。
二、使用审计数据接口软件读取或直接拷贝数据库等方式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帐户或科目查询、抽样检查、利息复算等工作。
三、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了解其一般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要点,对系统的合理性作出一定的判定。
四、使用一般软件(主要是word、Excel等)进行文字和数据的处理,包括编写审计文书、编制有关底稿、进行计算汇总等。
五、建立审计机关内部局域网,进行审计资料传送、法规查询等工作,实现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交流。
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起步较晚,又受经费不足、人才紧缺等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现阶段使用得最多的是为了方便汇总数据而统一使用的一些汇总系统,或者是使用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把计算机当成了功能更强一些的“打字机”和“计算器”,而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测试和检验、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等更高层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方面,也只是个别审计机关或部门进行过试点,尚未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二、辅助审计软件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从目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软件功能不够完善、无法直接和被审计单位数据建立连接、运行轻易出错等缺点。辅助审计软件的种类缺乏,现有绝大多数的辅助审计软件往往只能满足某一个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种类型审计的需要,还没有一种功能比较完备、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审计的通用软件,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经常出现“无米之炊”的状况。而且,辅助审计软件基本上都由审计机关出资或组织人员进行开发,使用范围也基本限于审计机关,应该说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审计软件产业和市场,软件的质量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缺乏市场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三、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的建设落后,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然而审计机关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方面的投资不多,人均计算机占有量还很低,许多还是已经淘汰的落后机型,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对审计人员培训不够,相当部分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支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队伍。很多审计机关无论是在招聘录用干部方面,还是在日常的业务培训方面,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和应用水平没有充分引起重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扶持和发展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采取一些办法,如举行过计算机应用知识考试等,使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尚有一定距离,同时精通审计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计算机人才紧缺新问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最难克服的“瓶颈”。
审计署今年提出“人、法、技”建设的目标,明确把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点,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审计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摘要:
一、采取有效办法,促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事业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扶持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的机制,从经费到人员都给予积极支持,着重培养一批既有审计实践经验又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审计人员。此外,要制订一系列扶持审计软件产业和审计软件市场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审计软件的市场化、产业化。
二、注重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意识。培养既懂计算机操作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最重要的一环。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培训和考核计划,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建立和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识,摆脱陈旧观念,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般是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左右。
每年成绩出来之后,当地财政局和人事局会公布办理相关证件时间,按照通知规定的时间去办理即可。
领取证件时需携带本人准考证、一寸和二寸免冠近照各一张。
各地具体情况以当地财政局或者人事局的通知为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资格证书每3年登记一次。持证者应按规定到当地人事、财政部门指定的办事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灌区改造;渠道防渗技术;管理方法
灌区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灌溉设施,由于很多渠道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技术标准与管理水平的限制,加上经年失修,大都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渗漏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但不符合当今节水灌溉的要求,而且浪费了水资源,又会造成渠道周围土地盐碱化,所以对于渗漏渠道必须加以改造。为了保证灌区渠道改造防渗工程的施工效果,本文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1 灌区改造防渗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 防渗材料与结构类型
渠道防渗经过多年实践,材料品种与结构类型都很丰富,大致可分为土料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塑膜防渗、沥青护面防渗、复合材料防渗等多种材料,其中每一种又可再细分为若干子类,如土料防渗可再分为素土防渗、三合土防渗、灰土防渗等几种。渠道防渗结构,按其断面型式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明渠型式有梯形断面、U型断面、矩形断面、复合形断面等;其二暗渠型式有城门洞形断面、箱型断面、圆形断面、正反拱形断面等。其中梯形断面又包括普通梯形断面、弧形底梯形断面、弧形坡脚梯形断面等。每一种防渗材料和结构类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应根据防渗标准、运行条件、气候特点、施工水平、维护管理等进行选择,若是渠道改造,还应考虑现有的渠道材料与结构型式,总之应在综合考虑渠道防渗性能与经济适用性的前提下,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质量效果等方面的需求。
1.2 防渗施工技术
如前述,渠道防渗材料与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其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限于篇幅,难以一一尽述,下面仅以梯形断面预制混凝土板渠道改造为例阐述其施工技术。
旧渠道防渗效果较差,要进行改造先要对现有渠道进行测量查勘,确定渗漏点和估算渗漏量,然后设计渠道改造方案。
对于结构尚完整而裂缝较小的渠道可采用PVC胶泥进行修补,较宽的裂缝可利用水泥砂浆进行维修[1]。当采用PVC胶泥修补时,先将裂缝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同时保持裂缝界面和周围干燥,然后将PVC胶泥嵌入裂缝内,并填压密实,修光表面。采用水泥砂浆修补时,必须将松动、损坏部分全部凿除,并对将与砂浆接触的表面凿毛处理。再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塞入水泥砂浆,用木抹子压实后,以铁抹子收光。水泥砂浆初凝后,即可覆盖或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如果渠道结构损坏严重或者渠道断面已不符合要求,就需要拆除旧混凝土板,并对渠道进行修整,然后铺设塑料防渗膜、混凝土板衬砌及制作伸缩缝等工序[2]。具体工序如下:(1)拆除渠道旧混凝土板。先清除渠内淤泥,然后由上至下逐层拆下旧混凝土板,若旧板可再利用,应将旧板清理干净后码放在合适的地方备用。(2)清理渠道内的杂物,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削坡修整。对凹陷、滑坡部分渠段应填补碎石,再分层夯实处理。夯填高度应超过设计开挖线,以便人工削坡,再以潮湿细砂罩面至开挖线。(3)经检查断面尺寸、中心线、渠底高程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后,铺设复合土工膜等防渗膜料。应沿渠线方向顺流铺设,断面方向则由渠顶向渠底铺设,膜料应贴紧渠内壁,至闸室等构筑物时应预留6cm~8cm,以便嵌入截水墙后一起浇筑。相邻膜料的搭接宽度应不少于10cm,搭接处下垫木板,然后使用专用焊机进行焊接。焊接时应控制好行走速度和焊接温度,以复合土工膜为例,行走速度宜为1.5~2.0m/s,施焊温度宜为180~220℃。每道接缝宜焊2道,并间隔10cm。检查焊缝合格后,缝合面层土工布。(4)衬砌预制混凝土板。先在膜料上均匀铺设一层厚度约3cm的水泥砂浆,然后按照先渠底、后渠坡及由下至上的次序砌筑预制混凝土板。砌筑应与铺膜同步进行,并采用特制溜槽放板,不允许沿膜料或已砌混凝土板面入板。为保证砌筑整齐,必须拉线控制;为美观应控制板缝,可采用厚度适宜的木片临时垫缝,填筑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后再取掉。嵌缝后必须压实,及至硬化后勾缝。(5)设置伸缩缝。按照设计要求沿渠线方向每隔一定长度(一般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一般2~4cm,并采用沥青砂浆填塞止水。沥青砂浆可按沥青:水泥:砂浆=1:1:4(质量比)的比例配制,将沥青加热至80℃待用,在另一锅内加入水泥、砂,边搅边加热至160℃;然后把沥青舀入水泥与砂的锅内,要求边舀边搅,至颜色均匀的糊状物,灌入伸缩缝内,并填压密实。渠道施工情况如图1所示。
2 灌区改造防渗工程管理方法
2.1 工程前期管理
灌区改造前期管理的任务是确立项目法人制、开展招投标、成立监理机构等[3]。项目法人制是灌区改造项目的关键一环,是规范项目建设方的法人行为并明确其责权利的重要举措。确立项目法人制的内容包括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项目实施细则、开展项目管理活动等。招投标制是灌区改造项目选择优秀施工队伍的必要程序,业主应自行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代为编制,投标单位应不少于3个,通过专家评标组评选出资质合格、信誉良好、报价适宜的施工单位,然后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合同应以国家公布的标准合同范本为依据,明确施工标准、质量要求、承包价格、工期进度、结算方法等细节。根据国家建设工程的相关规定,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按照合同履行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理的责任。
2.2 工程施工期管理
渠道改造施工应要求承包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施工工序合理、设备配套、材料供应及时。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在开工前解决。施工质量控制应以《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为准,要求施工承包商建立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工程材料、构件等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进场原材料必须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土方施工必须控制土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并随时抽样检查。每一道工序完工必须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程验收应先进行分部工程的验收,然后是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体竣工验收。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负责组织或是委托验收。
2.3 工程运行期管理
渠道运行期应重点抓好用水、维护和档案三项管理工作。用水应编制计划,掌握水源、供水量、渠道状况、灌溉面积等资料,有计划地调配用水。控制渠道水位平缓变化,及时清理污物、杂草,避免渠道阻塞或溢水。关注天气变化,台风暴雨来临以及渠道放水前后,都应进行全面细致的巡查,发现隐患及早维修处理。对防渗结构出现裂缝必须查明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或改造。建立渠道运行档案,以方便维护管理。
3 结语
灌区改造渠道防渗工程的实施,可以减少输水损失,缩短灌溉周期,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于国于民皆大有益处。随着防渗漏技术的发展,对施工工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工程管理成为施工成败的关键,因此灌区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灌区防渗工程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国虎.黄羊灌区渠道防渗工程中的技术措施[J].甘肃农业,2013(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