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技术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极限 等价分析法 抽象定义
【Abstract】 In the “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the limit is very important.The definition of limit in the course is difficulty.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equivalent analysis method to explain the abstract definition of limit, that is the each part that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the limit are transformed into an abstract mathe matical language. From easy gradually difficult definition of limit,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accept.
【Keyword】Limit; equivalent analysis method; abstract definition.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4-01
1.研究极限定义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中,主要内容为微积分。课程本身就是用极限的方法来研究的。第一章主要内容为极限,在后面的学习中,函数连续、导数以及定积分的概念等都是用极限来定义的。作为刚刚升入大一的学生,还不适应大学数学的思维方法。高中数学仅仅是将理论用于实践,但大学数学里,理论的来源也十分重要,有的题目要用定义来解决。没有极限,数学后面的课程几乎寸步难行。由此看来,极限定义的教学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极限定义的教学,避免了学生对《高等数学》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
2.极限的抽象定义与难点分析
xx0时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如下:
定义 设函数f(x)在点x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着(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 ?啄,使得当x满足不等式0<| xx0|<?啄时,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等式|f(x)-A|<?着,那么常数A就叫作函数f(x)当xx0时的极限。
极限定义的教学难点在于:定义是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刻画的。“去心邻域”、 “存在”、“任意给定”以及一些x、x0、f(x)、?着和?啄之间的关系式,另外还存在着绝对值不等式,使学生难以搞懂。
实际上,撇开 xx0这个过程,就得到了函数极限的一般定义:在自变量的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对应的函数值无限接近于某个确定的数,那么这个确定的数就叫做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函数的极限.这样的描述,是中学数学名词定义的方法,易懂,但是缺少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严密性,感受不到《高等数学》的灵魂所在。对于理科生来说,我们有必要将极限的抽象定义理解的透彻。
3.极限定义的等价分析法
在分析前,可先将函数的一般定义为学生述叙一遍,使学生对极限的定义有个了解。下面对函数极限的一般定义逐渐抽象化:如果函数f(x)在x0点邻近的点(不考虑x0点)处有定义,那么,当x任意接近x0时,即 xx0时,对应函数值f(x)无限接近于常数A,那么常数A就叫作函数f(x)当 xx0时的极限。
分析:当xx0过程中,对应函数值f(x)无限接近于常数A。
?圳当xx0过程中, 对应函数值f(x)与常数A的绝对值,即|f(x)-A|能够任意的小。(在这里要对学生们说明|f(x)-A|的意义,即为函数值f(x)与常数A的距离)。
?圳当xx0过程中,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着>0, |f(x)-A|<?着。(此时,向学生们说明, 是任意给定的,哪怕再小,我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x,使得对应的函数值(x)与A常数 的距离比给定的 还要小,但并不是所有的 都满足条件,要求是充分接近x0的)。
?圳当xx0过程中,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着>0,只有充分接近x0的x,才能使|f(x)-A|<?着。(向学生们提问,如何来表示充分接近x0的x呢)。
下面给出“充分接近”的抽象的数学语言描述:存在一个很小的正数?啄>0,满足不等式 0<|xx0|<?啄的x即为充分接近x0的x,其中?啄的大小,决定了x接近x0的程度, ?啄越小, x越接近x0。
4.总结
将极限抽象的定义用等价分析法讲解,也就是将极限的一般定义中的各部分逐一变换成抽象的数学语言。由易渐难地定义极限,使刚刚开始学习《高等数学》的大一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极限的学习十分重要,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用等价分析法研究了 过程的函数极限,其它的极限定义可以类似分析。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0.
肌jī肉ròu muscle 附着于骨骼或内脏,具备收缩能力的柔软的、有弹性的组织。
前qián阴yīn external genitalia 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统称,是排尿和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及娩出胎儿的器官。
茎jīng penis 。
溺nì窍qiào seminal orifice; external orifice of male urethra 男性尿道口。
肾shèn子zǐ testicle and epididymis 和附睾的统称。
睾gāo testicle 又称“阴卵”。。
精jīng室shì essence chamber 男子藏精之处。
肾shèn藏cáng精jīng kidney storing essence 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生理功能。
脾pí主zhǔ肌jī肉ròu spleen governing muscle 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来充养,脾气健运,肌肉才能丰满、发达、健壮。
外wài伤shāng external injury 跌仆,或受外力撞击、兵器损伤,以及虫兽咬伤,烫、烧、冻伤等致病因素导致皮肉筋骨及内脏受伤。
虫chóng兽shòu伤shāng injury by animal and insect 虫兽禽等各类动物对人的伤害。
毒dú toxin 导致机体阴阳平衡严重失调,对机体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病理因素。
应yìng指zhǐ palpable fluctuation 又称“按触法”。用手按压肿疡时有波动感以判断肿疡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的诊断方法。
透tòu光guāng法fǎ light transmittance method 通过透光的方法以辨别脓液有无的诊断方法。
点diǎn压yā法fǎ point pressing method 通过小圆钝物点压的方法以辨别脓的有无、脓肿部位深浅的诊断方法。
穿chuān刺cì法fǎ puncture method 通过穿刺的方法以辨别脓的有无、深浅及性质的诊断方法。
肿zhǒng swelling 各种病因引起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致体表高起的征象。
热rè肿zhǒng heat swelling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得冷则缓的表现。
寒hán肿zhǒng cold swelling 肿而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缓的表现。
风fēng肿zhǒng wind swelling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的表现。
湿shī肿zhǒng dampness swelling 皮肉重坠胀急,按之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皮肤的表现。
痰tán肿zhǒng phlegm swelling 肿软如棉,或硬如果核,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的表现。
气qì肿zhǒng qi swelling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的表现。
瘀yū血xuè肿zhǒng static blood swelling; ecchymoma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的表现。
脓nóng肿zhǒng abscess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的表现。
实shí肿zhǒng excess swelling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的表现。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虚xū肿zhǒng deficiency swelling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的表现。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肿zhǒng块kuài lump 体内较大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
根gēn盘pán hard base of swollen sore 肿疡基底部周围边界清楚的坚硬区。
根gēn脚jiǎo root of swollen sore 肿疡之基底根部。
护hù场chǎng protecting field 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的局部作肿范围。
痰tán phlegm; cystic mass 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结jié核hé nodule 结聚成核,发于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物。
痛tòng pain 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应。其增剧与减轻又常为病势进展与消退的标志。
热rè痛tòng heat pain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的表现。
寒hán痛tòng cold pain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减的表现。
风fēng痛tòng wind pain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的表现。
气qì痛tòng qi pain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的表现。
湿shī痛tòng dampness pain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的表现。
痰tán痛tòng phlegm pain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的表现。
化huà脓nóng痛tòng suppuration pain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的表现。
瘀yū血xuè痛tòng static blood pain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的表现。
卒cù痛tòng sudden pain 痛突然发作,痛势急剧的表现。
阵zhèn发fā痛tòng paroxysmal pain 痛时重时轻,发作无常,忽痛忽止的表现。
持chí续xù痛tòng persistent pain 痛无休止,持续不减,连续不断的表现。
刺cì痛tòng stabbing pain 痛如针刺的表现。
灼zhuó痛tòng burning pain 痛而烧灼的表现。
裂liè痛tòng tearing pain 痛如撕裂的表现。
钝dùn痛tòng dull pain 疼痛滞缓的表现。
酸suān痛tòng aching pain 痛而酸楚的表现。
胀zhàng痛tòng distending pain 痛而紧张,胀满不适的表现。
绞jiǎo痛tòng colicky pain 痛如刀割,发病急骤的表现。
啄zhuó痛tòng pecking pain 痛如鸡啄,伴节律性痛的表现。
抽chōu掣chè痛tòng dragging pain 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的表现。
麻má木mù numbness 肌肤感觉障碍,或如蚁行感,或如触电感,或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的表现。
痒yǎng itching 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风fēng痒yǎng wind itching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的表现。
湿shī痒yǎng dampness itching 浸四窜,黄水淋漓,最易蚀烂,越湿越痒的表现。
热rè痒yǎng heat itching 皮肤焮红灼热作痒,甚则肿胀糜烂的表现。
虫chóng痒yǎng worm itching 浸蔓延,其痒尤甚,状如虫行皮中的表现。
血xuè虚xū作zuò痒yǎng itching due to blood deficiency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拆裂,很少糜烂流滋水的表现。
肿zhǒng疡yáng作zuò痒yǎng itching due to swollen sore 疔疮初起,局部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尤未化之时,可有作痒的表现。
溃kuì疡yáng作zuò痒yǎng itching due to ulcer 痈疽溃后,肿势渐消,患部发热作痒的表现。
化huà脓nóng性xìng溃kuì疡yáng suppurative ulcer 疮面边沿整齐,周围皮肤微有红肿,一般口大底小呈堤形,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的表现。
压yā迫pò性xìng溃kuì疡yáng oppressive ulcer 又称“缺血性溃疡”。压迫所致的溃疡,呈浅盘状,初期皮肤暗紫,逐渐变黑并坏死,滋水、液化、腐烂,脓液有臭味,可深及筋膜、肌肉、骨膜的表现。
疮chuāng痨láo性xìng溃kuì疡yáng tuberculous ulcer 疮痨所致的溃疡,疮口多呈凹陷形或潜行空洞或漏管,疮面肉色不鲜,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状物,疮口愈合缓慢或反复溃破,经久难愈的表现。
岩yán性xìng溃kuì疡yáng cancerous ulcer 溃疡疮面多呈翻花状如岩穴,有的在溃疡底部见有珍珠样结节,内有紫黑坏死组织,渗流血水,伴腥臭味的表现。
梅méi毒dú性xìng溃kuì疡yáng syphilitic ulcer 梅毒所致溃疡,多呈半月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如凿,略微内凹,基底面高低不平,存有稀薄臭秽分泌物的表现。
袋dài脓nóng pus pocket 肿疡溃后疮口较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的表现。
脓nóng pus 皮、肉、筋、脉、骨因热盛腐败蒸酿而成的病理产物。
瘘lòu管guǎn fistula 体表与内脏或深层组织之间的病理性管道,有内口与外口。
漏lòu leak 常流脓水,淋漓不断,不能收口的溃疡疮口,是瘘管或窦道的外口。
胬nǔ肉ròu luxuriant granulation 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便biàn血xuè hematochezia 血从下泄的表现。
尿niào血xuè hematuria 排尿时尿液中有血的表现。
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教学;教师角色;能力要求
艺术设计是一门技能型、实践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岗位人才需要,已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集“教、学、做”为一体,可以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岗位,胜任工作。
一、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的比较优势
项目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能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学习目标来看:传统教学法,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个任务。
从学习态度来看: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态度消极怠慢;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求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增。
从学习过程来看:传统教学法,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教的零碎,学生也学得模糊;而项目教学则侧重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从学习效果来看: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使学生丧失了思考、钻研的机会,不适应艺术设计岗位需要的创造性工作的要求;而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任务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钻研精神,为适应岗位需要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项目教学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也要随之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学生的技能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项目知识的引导者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用到的知识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铺垫性的讲解、示范。这些事先的辅导应紧密围绕项目展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少讲,让学生自己在项目任务中探索实践,收获经验。例如在广告设计项目教学中,教师事先应通过一两个典型案例的讲解剖析来讲授广告设计在文字制作、色彩选择、板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单独完成项目成为可能。
2.项目任务的提供者
艺术设计专业与现实生活关切度很高,因此,如何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职业岗位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项目,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是成功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在。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在项目选择上难免出现任务过简或过繁,追求唯美不适用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多从社会生产一线收集资料信息,从而确定相应项目任务。这就要求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自身多了解社会,都接触行业一线,加强自身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项目实施的协调者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虽不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去,但应该积极担负起组织协调的重任,注意观察学生动态,营造协调学习气氛,处理各种突况。比如广告设计项目任务划分项目小组时,要综合考虑各小组成员能力的相对均衡,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协调作用,在小组成员选配上,既要有擅长Photoshop、CorelDRAW等工具软件操作的,也要有精通色彩搭配的,还要有创意、文字组织能力强的,既要注意引导分工合理,又要注意避免小组成员的强强联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学生以坚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去对待项目的实施。
4.项目难题的指点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有些问题,小组内部也解决不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但这种指导应把握一个“度”。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应有所不同:其次,对于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各种渠道比如网络、资料室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技能。这种启发式、提示式的指导,不仅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5.项目结果的评价者
项目完成时,面对自己的成果,学生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肯定他们的成果,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并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方案、对各组作品给出成绩。对于有缺陷的作品,指出成功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对于较好的作品,要向全体同学展示,并进行讲解点评,以便其他同学借鉴。
三、项目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更高,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更多。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项目教学中所担当的角色,并且积极准备认真应对,才能真正实施好项目教学,为项目教学法推行发挥作用。
1.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要有实际完成项目的经验,要有顶岗实习的经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
2.教师要有通融知识的能力。项目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结构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成另两条线段的比.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度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入可考虑从旧知识引入,先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再改变其中的条件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也可考虑探究式引入,对给定几组图形由学生测量得出各直线与线段的关系,从而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加以证明,较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找学生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讲解新课】
在四边形一章里,我们学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首先复习一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图:
,且,
由于
问题:如果,那么是否还与相等呢?
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211的说明,然后强调:
(该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入的,没有给出证明,严格的证明要用到我们还未学到的知识,通过举例证明,让同学们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学们正确地使用它)
因此:对于是任何正实数,当时,都可得到:
由比例性质,还可得到:
为了便于记忆,上述6个比例可使用一些简单的形象化的语言
“”.
另外,根据比例性质,还可得到,即同一比中的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这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会看图,达到根据图作出正确的比例即可,可多找几个同学口答练习.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看作是这个定理的特例.
根据此定理,我们可以写出六个比例,为了便于应用,在以后的论证和计算中,可根据情况选用其中任何一个,参见下图.
,
.
其中后两种情况,为下一节学习推论作了准备.
例1已知:如图所示,.
求:BC.
解:让学生来完成.
注:在列比例式求某线段长时,尽可能将要求的线段写成比例的第一项,以减少错误,如例1可列比例式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例2已知:如图所示,
求证:.
有了5.1节例4的教学,学生作此例题不会有困难,建议让学生来完成.
【小结】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正确性的的说明.
2.熟练掌握由定理得出的六个比例式.(对照图形,并注意变化)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科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19-02
第一章 机器人的概念
据考察,当今国际上,关于机器人的定义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英国简明牛津字典的定义。机器人是“貌似人的自动机,具有智力和顺从于人的但不具人格的机器。”
当然这种说法和现实中的机器人相差甚远,因为还不存在与人相似的机器人在运行。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机器人,但又不能包含所有的人形机器人。因为人形机器人应分为人格化的和非人格化的,如果按上述的定义就不能包含所有的人形机器人。
(二)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很明显这个定义是指工业机器人,而不适用于人形机器人。
(三)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四)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器装置。”
(五)关于我国机器人的定义。目前我国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对机器人定义的标准。
因此,蒋新松院士曾建议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拟人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上述关于机器人的性质,以定义机器人的功能性居多,如果要定义人形机器人,首先就要在外形上交代清楚。
第二章 何为“科幻”?
如果说第一部科幻小说就是以反思科学技术为基调的话,二十世纪前后的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科幻电影则是在这个主要的线索下展开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幻这一词的定义,科幻是“科学幻想”。
辞海对科幻小说的定义。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讨论“科幻”的定义时,就不得不提到的是科幻小说,正是因为这一类型的文学形式才促使了“科幻”这一概念的产生。)以上两个关于科幻的定义,很明显都都包含有“幻想”这一重要的性质。而实际上,科幻这一词的英文单词“Science Fiction”本意指的是“科学小说”,和“幻想小说”(“Weird Fantasy”)有着明显的界限,那么科幻包含有“幻想”这一要素的说法并不准确。
美国著名的科幻杂志编辑雨果・根斯巴克将科幻小说定义为“传播科学知识并具有预见性的作品”。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为“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发展的性质和程度。由于现代技术的出现,人类以来第一次面临社会的急剧变化。科幻小说是产生于这一现实的文学形式。”
两者说法的共同点在于,都认可科幻小说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具有预见性。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博士对科幻电影的定义为,“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戏剧性事件。”
科幻虽然有幻的成分,但这个“幻”的基础却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谁又能断言这种科技观不会对将来的科技的发展方向造成影响呢?因此尽管没有显示的人和真正的机器人的关系模式作为讨论对象,但是在科幻中表达出来的人和机器人的关系模式,还是有其考察的价值。谁又能断言将来的人机关系模式,不会来自早先科幻小说中的预先设想呢?比如阿西莫夫定律。众多科幻小说中的人机关系之“幻”,完全可能通过小说这一大众文化的文艺形式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既定的潜意识,进而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当人类真正面一个机器人时,成为“现实”的行为准则。
第三章 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反思
1中医内科学术语标准化的意义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化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必备条件。科技名词术语是反映科技专业概念的一种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中医内科学的名词术语属于应用在中医学领域的科技名词术语的一部分,是反映中医内科学专业概念的有效形式。随着几千年的发展,中医现有的内科常用术语词汇已形成了具有独特自身语言特点的术语词汇集合。但从科学意义角度出发,术语词汇不应是简单的术语集合,而应成为具有完整概念体系并与之相对应的始终贯一的术语体系。术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中医内科学术语标准的制定,既要符合术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要符合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与规定。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内科学名词术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目前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需要中医界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1.1标准与标准化标准(standard)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和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社会效益为目的”
[1]。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1]。
1.2术语标准术语(term)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2]。术语标准(termnologystand-ard)是指与术语有关的标准,通常带有定义,有时附有注释、图表、示例等。即由标准部门公布的规范化的术语系统。
我国的名词统一工作,有着古老的光荣历史。从2000多年前的《尔雅》和1700多年前的《说文解字》到近现代的辞海、辞源及中医大辞典等都贯穿着我国名词统一工作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在我国,初级状态的术语标准化工作是“古已有之”的。
2中医内科学(治法学术语标准化的意义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化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必备条件的发展特点。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科学,中医内科学用语是在汉语发展的背景环境下的专用词语。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医学理论的语言结构属于汉语语言结构。其逻辑结构反映出中国传统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就概念系统而言,中国传统思维对概念的第一要求是名实相符,故不完全具有纯抽象的性质。
2.1词的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现象中医内科学词汇的发展,符合汉语发展的一般特征,其中,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就是其较鲜明的特征之一。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如中医学中的平肝熄风法。平肝熄风,其既是中药功效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又是中医内科学治法的一个常用术语。在表述其定义的时候,应该按照标准的制定原则,分析原始资料(资料搜集而定),标识出属于该领域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上位概念及下位概念进行界定。既对平肝熄风在中医治法领域中的概念进行标识和界定。再则,《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和规范化的九项原则》中规定,科技术语必须具有单义性,即科技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也即是一词一义。对个别一词多义者则分别定名。在治法领域对“平肝熄风法”分为清热熄风法和凉血熄风法,确保语义的单一性。另外,一义多词也是中医内科学治法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概念的确定及定义的表述中,需要根据标准的制定原则,“如存在同义词,建立只选择一个为优先术语。”将不同表述的词语,根据表述的含义特点,明确其所属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分析其历史源流的发展,确定为同一概念表述的的,统一到同一术语的表述中,其它归属到同义词等其它范畴中,如攻下冷积法,攻逐寒积法。
2.2词性的无固定形态和不确定性汉语词性有两大特点:第一,基本上无固定的形态;第二,词性非常灵活多变。就中医内科学治法术语而言,也兼具有这两个基本的特点。汉语的构词法就是汉语语素构成词语的方法。汉语的构词法类型主要是合成法,还有少数类型是派生法和缩略法。
由于中医术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文化、宗教的影响,使其词性是随时而变的,较为灵活自由。在中医治法术语的语义分析的时候,应由僵化的“语义为准”原则到灵活的“功能为准的原则转变,就可以自然地理顺许多语法现象,而且可以令分析更加简便。
中华医学发展历史悠久,其语言都包含大量的中医术语,短语,短句,它们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这些语言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大量的中医文化特征和中医特色。因此中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3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标准化的方式探讨标准的制订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在本项研究中,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标准的制定也严格遵循既定的工作程序进行。
3.1拟确概念数量从标准的角度来讲,概念的范围只包括本学科领域的专有概念,概念的数量:一般来说,概念的数量不超过200个,如果超过200个,就应将该项目划分成若干子项。并保持标准的完整性、系统性,可划分为章、条。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确定概念208个,其术语标准采用章条划分法。分为清热法、温里法、解表法等21大类,其清热法,又分为6个亚类。
3.2术语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在术语数据的采集方面,确定较为权威的教科书、原有标准、政策法规、准则等作为术语数据采集的原始资料,(分析原始资料,标识出属于该领域的概念。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信息收集信息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部分委员会》、《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等10余本书籍的内容,收集信息包括同义词、近义词(以便于比较和分析)、反义词、缩写形式、完整形式、符号(如果有)、术语的解释,术语名词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信息收集的记录包括:源文献、源文献页码、采集者。其每一术语的信息采集,必须规范、全面。
3.3遵循术语“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标识该领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术语表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遵循术语“约定俗成”的原则,根据术语出现的频次来决定术语的取舍。选择中医内科学较为权威的4本著作,统计术语在书中出现的频次,并计算出总的频次,初步筛选术语表。当科学性与约定俗成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科学性。如存在同义词,只选择一个为优先术语,并所用术语符合公认的构词原则。
3.4中医内科学(治法部分)术语的定义术语定义表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根据GB/T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中的规定进行。术语标准避免重复,在对某些概念建立有关术语和定义之前,查明在其他标准中如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该概念是否已有术语和定义。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法规的关系及其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设安全文化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观念,论述了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安全法规的生命力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安全文化要素关系作用
STUDYONTHERELATIONSHIPSANDROLESOFSAFETYCULTUREWITHITSSOMEELEMENTS
WuZongzhi
NationalCenter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WS,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idea,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fetyregulationsarebrieflydescribed.Therolesofsafetycultureanditssomeelementsinworksafetyarediscussed.Thesafetyideaisproposedthat“safetyisrelative,hazardiseverlasting,accidentcanbepreventive”.Thecreationandinvention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are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thesafetyculture.Theeffectofsafetyregulationsisdependentonsafetyculture.Th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isaimportantpartoftheestablishmentofth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forworksafetyandthewell-offsocietyinChin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和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安全科技进步,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文化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健康的社会。
关于文化的定义众多,经典的是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作的“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按照我国《辞海》的定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HSC/ACSNIHumanFactorStudyGrup)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1]。
无论怎样表述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都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本文简要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法规的关系及其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2.安全观念与安全文化
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观念是发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关于安全的定义众多,在一般辞典中,安全系指没有危险。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安全的认识不同,判别安全或不安全有多种概念或定义,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安全定义为“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将危险定义为“可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的固有的潜能”。同样地对事故也有多种概念和定义,通常情况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安全总是与危险、风险、事故伴随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使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由于能量的转换而造成的机体破坏。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统计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1:29:300法则,又称海因利希法则,分析了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与事故发生起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即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起数总是少于轻微伤害事故起数,轻微伤害事故起数又少于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称事件)起数。
该法则表明:尽管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从大样本量统计分析,事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事件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的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发生做起。换句话说,引发无伤害事件或轻微伤害事故的原因同样可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必须分析无伤害事件的原因,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之前,采取预防对策,消除或监控产生伤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因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环境条件的危险状态等。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将“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义为事故隐患。
理论研究和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患险于明火”。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要纠正“经济发展,事故难以避免”的错误观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尤其是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确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监控危险源,防止出现隐患,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和安全水平已是有力的证明。
3.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当安全科学技术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就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学技术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安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因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
4.安全法规与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法规的实施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规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来说,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是对安全行为后果的期望的结果,而是安全法规能不能为社会接受,融入社会,是安全法规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因此,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安全文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安全法规仅是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保证安全的充分条件。此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渐进的,对危险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安全法规往往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安全法规是变化和发展的。安全法规既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强制实施,也更需要借助习俗、惯例、伦理、道德规范等安全文化要素来自觉实施,尤其在安全法规不健全或当安全法规在边际上不起作用时,安全文化的约束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的符合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必然结果是规范性。文化产生的规范力量使任何与其不一致、不协调的行为或事物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要将其纠正;如果纠正不成功,则将其排斥之[4]。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作用,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5]。
5.结束语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安全活动就是不断地辨识危险、评价危险和控制危险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危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危险评价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确保安全,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采用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安全科学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持续改进。所以说安全生产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要求生产发展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人的可承受程度,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无论怎样理解安全文化的众多定义,必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及其具有的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编,安全文化论文集,第5页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2月。
2.吴宗之,经济要发展事故可预防,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年6月19日。
3.申维辰,科技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人民日报,2003年5月13日。
关键词:档案;分类;农业;成果;
中图分类号: G2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04(c)-0000-00
农业的快速发展始终要靠科技来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价值体现,更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终归宿。当前新形势下,成果转化工作尤为重要,国家近年来的多项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的实施细则》等,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成果档案管理,作为成果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当高质高效的服务成果管理及转化。成果档案的分类是否规范与符合实际需要,直接关系到成果档案管理效率的高低。
一、 定义
梳理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定义与内涵则有利于分类方案的制定。
1农业科技档案
我国2008年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中对科学技术文件材料(以下简称科技文件材料)定义为:记录和反映科学研究、生产运营、项目建设活动和设备仪器运行、维护及其管理工作的图表、文字、声像等不同形式文件材料的总称。科学技术档案定义为:科学技术档案(以下简称科技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社会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本单位和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 [1]。黑龙江省档案业务人员培训教材《科技档案管理》中引用了这一概念,并进一步阐述科技档案是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1]。
可见,农业科技档案可概括为,农业科研、生产、基建、设备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2农业科技成果档案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职务科技成果是指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2]。
可见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研究与技术开发中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黑龙江省农科院2016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将我院的科技成果概括为,本院职工执行科研任务(项目和课题)或者利用省农科院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展智力活动创造的职务科技成果。主要指选育的主要或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新品种(品系、配套系)、肥料、农药、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等专利技术及其它职务科技成果(包括非专利技术成果)[3]。
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从事草业科学研究。可见,我所的科技成果档案产生于科研任务(执行项目和课题)中产生,主要指选育的新品种(品系)、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职务科技成果(包括非专利技术成果)等材料。
3.区别
可见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归档材料的范围小于农业科技档案。
二、分类
1科技成果类型分类
科学技术成果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于吴敬学先生的研究分类,所取得的成果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基础性研究成果。它是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的理论性研究近期应用效果与近期经济效果均不明显,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果形式一般为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第二种,应用研究成果。这一类研究成果以实用为目的,采用基础研究的原理,研究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的科技活动;第三种,开发研究。它是运用已有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和现有的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它是以获取商业价值为直接导向,其成果能够用于商业化生产或提供商业化服务[4]。
2档案管理学分类原则
档案管理学中提到的,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即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年度分类法。其中根据便于保管和利用为原则,组织机构分类法,适用于立档单位内部机构稳定且分工明确的单位;问题分类法适用于立档单位内部分工简单,或职能有交叉等情况;年度分类法大多单位都适用。
根据工作实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草业研究为工作中心,专业统一,内设机构分工不复杂,但某些部门间职能有交叉。如内部设有牧草育种研究室、牧草栽培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玉米育种研究室、种质资源研究室、成果管理室、基地管理室等研究室。由于成果管理室与基地管理室与其他研究科室研究内容或职能设置有交叉。分类方法更
具体将其划分为:牧草育种、牧草栽培、草地生态、饲用玉米研究、种质资源研究等五个类别。既保障分类清楚,又涵盖所内研究各个方向[5],且方便检索利用。
3.草业所成果档案分类方案
将农业成果档案进行三级分类。一级分类,分为已转化成果档案与未转化成果档案。二级分类,以服务成果转化以依规,根据科技成果类型进行划分,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三级分类,根据档案管理学分类原则中的问题分类法,分为牧草育种研究、牧草栽培研究、草地生态研究、饲用玉米研究、种质资源研究等专业方向进行分类。
三、结语
全国大多省份都设有省级农业科学院,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其直属科研院所共有30个。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分类方法或各有不同。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现象,此类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现以草业研究所为例浅尝辄止,进行了分类研究,此类研究仍需后续探究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伟.科技档案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2.
[2] 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2015-08-29).
[3]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Z].黑龙江:2016.
近年来,梁振兴对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描述,侧重阐述了国外体系结构框架模型及应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提出了完整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应用架构;舒宇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描述方法。国内外体系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对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鉴。然而,高技术服务企业面临着战略环境、内外部形势与需求变化。主要表现:其一,“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国家政府、总装、军方、行业均提出战略发展新趋势与新要求,企业技术体系需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二,高技术服务战略下,企业客户面临较大的战略调整与服务模式变革,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体系设计应用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战略,支撑跨越发展。其三,多元、耦合专业共存并行发展形态下,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最大限度发展技术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本论文从复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理论出发,研究国内外技术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模型及现状,构建基于DoDAF的技术体系框架、视图、数据、流程和模型等,寻求战略转型期、高技术服务战略下专业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价值模式。
一、复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理论演变与发展
1.国外复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理论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包括该系统的组成单元、组元间关系、组元与环境间关系以及指导系统设计与扩展的原则。简要地说,体系结构是体系的各组成单元的结构及其有序组合的相互关系。
复杂系统顶层设计的本质是系统发展策略的设计,必须确定好发展目标,规划好实施途径。体系结构的开发采用规范化的图形、表格和文字,清晰、直观、形象化地描绘了系统使命任务的范围、需求、目标、背景、可行的解决方案、过渡策略和所需标准,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顶层设计方案,因此体系结构的开发是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系结构从不同的视角看有众多的特征量,这些特征量可以用模型来表示。表示特征量的模型填充上特定数据后就能生成该特征量的具体描述结果,将所有描述结果集成在一起就是该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
体系结构框架是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学的别名,其内容包括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结构框架为开发、描述和沟通体系结构提供了指南、模型和规则,是理解、比较和集成体系结构的通用的基本工具。业界内将这种通用的体系结构开发方法成为体系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以“扎克曼框架”(Zachman Framework)框架的发表为标志,为体系结构框架基本概念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国防部《C4ISR体系结构框架》(2.0版)的发表为标志,形成了初步的规范化的仅限于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开发中应用的体系结构框架;本世纪前10年,以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的发表为标志,使支持国防领域关键决策为目标的“企业体系结构框架”走向基本成熟,未来将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体系结构框架研究新阶段。
2.国内科研与专业技术体系结构现状
国内技术体系结构设计主要从科技体系、学科建设、预研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科技体系角度:从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建构基础及演变看,传统的科学技术体系正面临“知识爆炸”、“逻辑混乱”等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科学技术体系建构,必将从以“学”为主的技术体系向以“用”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演变。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思路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体系结构的设计可资借鉴。
(2)学科建设角度:在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目前也正面临专业设置改革的问题,以应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目前采取的做法为多元组合课程体系设计,科学、灵活配置专业,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发展。但其专业体系结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尚未进行本质的变革与提升。
(3)预研发展角度:通过研究国防预研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可以看出,预研体系建设经历了“任务带学科”、“型号带预研”、“实行计划单列”等里程碑阶段,未来更加重视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处理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的矛盾。预研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仍聚焦在体制机制、科学决策、以人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政策和实施层面。预研体系结构并未按复杂系统理论进行顶层设计。
二、面向高技术服务的体系结构设计要求
高技术服务是以创新为核心,以通用技术、基础产品和专业工程共用技术研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标准规范、技术工具、基础数据、技术服务方案等专业化增值服务。高技术服务的体系结构的约束和特征表现为:
(1)关联性:服务体系结构与能力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是相关关联的,均为专业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体系结构向能力体系结构提出需求,能力体系结构向技术体系结构提出目标,技术体系结构向服务体系结构提供支撑和制约。
(2)层次性:层次性是系统纵向联系的体现。服务体系结构具有行业(区域)级、企业级、装备(产品)级等层次性。技术体系结构具有技术、分技术、子技术等层次性。
(3)整体性:技术体系结构是为实现某一体系目标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各种技术在整体中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4)功能性:由各项技术按照一定结构构成技术体系,其功能就是为了实现能力体系结构,满足服务体系结构需求。
三、基于DoDAF的技术体系结构构建方法
1.全景-服务-能力-技术-资源视角
基于DoDAF理论,结合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体系要求与约束,构建其全景-服务-能力-技术-资源等多维度视图如表。
表 基于DoDAF的技术体系视图
2.技术体系结构数据定义与关联
在视角与描述基础上,数据是决策所需信息的来源,是进行体系结构分析和优化的基础。而视图提供了一种收集、组织和可视化数据的模板,视图之间通过数据的逻辑关联在一起。目前DoDAF/ToGAF正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故采取以数据为中心的描述方法,以能力、技术等为例,其数据定义与映射描述如下。
(1)能力到技术映射描述
数据定义1:能力到技术映射描述
SC-4=(Caps,Techs,C_T_Ress)其中,Caps、Techs、C_T_Ress分别表示能力集、技术集、能力到技术映射集。
能力实体定义为Cap={Cap_ID,Cap_Name,Cap_Description}。
技术实体定义为Tech={Tech_ID,Tech_Name,Tech_Description}。
技术对能力支撑关系(即能力到技术映射集)属性定义为C_T_Res={C_T_ID,Cap_ID,Cap_Name,Tech_ID,Tech_Name}。
(2)技术层次结构图
数据定义2:技术层次结构图ST-3=(Techs,Tech_Conts),其中Tech_Conts表示技术之间的包含关系,即技术体系、技术系统、技术之间的关系描述。
Tech_Cont的属性定义为Tech_Cont={Cont_ID,Parent_ID,Parent_Tech,Child_ID,Child_Tech},其中Parent_Tech,Child_Tech分别表示技术包含关系的父节点技术和子节点技术。
(3)技术水平与预测描述
数据定义3:技术水平与预测描述ST-4=(Techs,Indexes,Levels),其中Indexes表示技术指标集,Levels表示对于指定技术指定指标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水平的描述集。
指标实体Index属性定义为Index={Index_ID,Index_Name,Tech_ID,Tech_Name,Index_Description},其中Tech_ID,Tech_Name表示指标所属的技术。
技术水平描述实体Level属性定义为Level={Level_ID,Tech_ID,Tech_Name,Index_ID,Index_Name,Level_Now,Level_5years,Level_10years},其中Level_Now,Level_5years,Level_10years分别表示该技术指标在现在、未来5年和未来10年可能达到的水平,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示时间维的列。
3.技术体系结构流程与框架模型
从体系构建过程维度,给出技术体系结构视图流程模型和框架,见图1、图2。
图1 技术体系结构视图流程模型
图2 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体系结构框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