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状况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比率会计报表分析评价
单独分析会计报表中任何一项财务指标,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状况,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就必须进行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
1.标准财务比率的作用.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如果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与本企业的历史资料比较,只能看出自身的变化,无法知道在激烈竞争中企业所处的地位与同行业或其行业的个别企业进行比较,只能看出与对方的区别,而对方并不一定最好,与之不同也未必不好.有了标准财务比率,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企业财务比率优势的参照物.以标准财务比率作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更容易发现企业的异常情况,以便于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
2.标准财务比率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统计方法,即以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为标准.这种方法是假设大多数是正常的,社会平均水平是反映标准状态的,脱离了平均水平,就是脱离了正常的状态.二是采用工业程序法,即以实际观察和科学计算为基础,推算出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假设各变量之间有其内在的比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可以被认识的.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目前,标准财务比率的建立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工业程序法处于次要地位.
3.标准财务比率的资料收集.美国、日本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府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提供帮助,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正式刊物.在各种统计年鉴上可以找到一些财务指标,但行业划分较粗,且是新会计制度实施前的指标口径,不适合当前的报表口径.因此,可用《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定期据供的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包括一些行业的平均数据,作为企业标准财务比率参考数据.对于行业的平均财务比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平均指标是根据部分企业抽样调查来的,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二是计算平均数的每个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不一定相同,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加在一起平均.
(一)理想资产负债表
理想资产负债表的百分比结构来自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和调整.表1是一张以百分比表示的简化理想资产负债表.
1.确定负债百分率.以资产总计为100%,根据资产负债率,确定负债百分类和所有者权益百分类.通常认为负债应小于自有资本,这样的企业在经济环境恶化时能保持稳定.但是,过小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失去经济繁荣时获取额外利润的机会,即反映出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策略比较保守.一般而言,自有资本占60%,负债占40%,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这个比率会因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行业而异.
2.确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数额应小于自有资本,占自有资本的2/3为好,这种比例关系,可使企业自有资本中有1/3用于流动资产,不至于靠拍卖固定资产来偿债.在固定资产占40%的情况下,当然流动资产要占60%.
3.确定流动负债的百分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以200%为宜,那么流动资产占60%的情况下,流动负债是其一半即占30%.既然总负债40%左右,流动负债又占30%,长期负债占10%.
4.确定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其基本要求是实收资本应小于各项积累,以积累为投入资本的两倍相宜.这种比例可以减少分红的压力,使企业有可能重视长远发展,每股净资产达到3元左右,可在股市上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因此,实收资本为所有者权益(60%)的1/3,即20%,公积金和未来分配利润为所有者权益的2/3,即40%.至于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并非十分重要,因为未分配利润数字经常变化.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结构应为3∶1,即公积金占总资产的30%,未分配利润占总资产的10%.
5.确定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由于速动比率以100%为最佳,因此,速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流动负债相同,即30%.余额的盘存资产(主要是存货)占总资产的30%,这符合存货占流动资产的一半的一般情况.
在确定了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资产负债后,可以根据具体企业的资产总额建立绝对数的理想资产负债表.然后再将企业报告期的实际资料与之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
(二)理想损益表
理想损益表的百分率是以销售收入为基础.一般来讲,毛利率因行业而异.周转快的企业奉行薄利多销方针,毛利率低周转慢的企业毛利率定得比较高.实际上每行业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毛利率水平.表2是一张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损益表.
表2所示理想损益表是假设某公司所在行业的毛利率为25%,则销售成本为75%.在毛利当中可用于期间费用的约占一半,也可以稍多一点,即按13%,余下的12%为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一般不大,并且通常支出大于收入,即按1%处理.虽然所得税率为33%,但由于纳税调整等因素的实际税负在一半左右,即按税前利润(11%)的一半多一点6%来处理,这样,余下的税后利润则为5%.
在确定了以百分比表示的理想损益表之后,就可以根据企业某期间的销售收入数额来设计绝对数额表示的理想损益表,然后再与企业的实际损益表进行比较,以判断其优劣.
指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所得出的个别结果,运用一个简洁的综合系统予以判断、融合、平衡、分析并作出概括性的结论,借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各方面活动的综合绩效,判断其财务状况的优劣.
(一)理想损益表
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财务状况作为企业财务实力的综合表现,在许多情况下,很难予以定量揭示,这就给综合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进行定量分析,其结论往往主观性较强,说服力不够,进行定量分析,又会使分析结论不切合实际,很难具有理想的实标价值.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有待于财务分析技术方法的改进和补充另一方面也依赖于财务状况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二)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方法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观点的评价
有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有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多种界定(荆新,1998)。下面,便对这些界定逐一评价,以求为科学地设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提供依据。
1.对以总产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社会总产值目标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目标。与其相应,总产值最大化也曾成为我国国营企业的奋斗目标。调查资料表明,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产值偏好(董辅(礻+乃),1992)。由此是否可以推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值最大化曾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产值最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用基金三大资金的专项专用。国家正是通过企业对三大资金的管理,达到实现国家的生产目标、投资目标和社会福利目标的目的。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以确保三大资金专项专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旧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所取代。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2.对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实现利润最大化无疑是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然而,在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除要实现利润目标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降低财务风险和谋求长远发展的问题。而利润最大化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涵盖规避财务风险与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3.对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无疑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但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股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价的高低,而股票市价除与公司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相关外,还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既然如此,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显然不具有可层层分解这一特质。
4.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种界定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颇具科学性。其根据在于: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内含了对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与稳健的发展前景等多重要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也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认为,该目标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因此,该目标至今还只具有理论价值,尚不具备实践价值与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总产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目标,而非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曾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并得到过广泛运用,终因其内容单一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只因存在种种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难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总目标。
二、财务管理总目标与企业运营目的的关系
人们往往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的混为一谈。实际上,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目的的具体化,是为实现财务管理目的而设置的。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对稳定的、抽象的、简约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则是随着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的、具体的、丰富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规模不大,需要预付的资本不多,单个资本便通常能满足投资建厂与生产经营的需要。故此,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自有资金。在这种单一自有资本的结构下,由于企业只需承担经营风险,而无需承担财务风险,且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和解决资本积累的问题,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比较简单,即只要确定好利润目标并付诸实施,也就架起了通向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桥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逐渐失去了独立运营的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用经济加速发展,股份经济应运而生,企业资金来源逐步转向多元化与分散化,借人资本、股份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
1.单一的自有资本结构向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并存的二元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自有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不断增值,取得尽可能高的或满意的投资报酬,借贷资本运动的目的则在于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资本运动的目的不同,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有所不同。自有资本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债权人出于对自身所投资金的增值性与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则不仅要求借人资本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还必然要求借入资本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手段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国家的民商事基本法、民商特别法和刑事法等法规中,一般都列入了有关破产实体、破产事件,破产犯罪及其刑罚的规定,许多国家还专门颁布了破产法(王保树,1997)。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实施破产的请求,以维护债权人自身的权益。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一个企业既便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若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也有可能发生资金筹集的困难,甚至被破产清算的危险。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既然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也就必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现代企业的利益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而是由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国家等组成的多元利益主体。企业的所有者按其拥有股份的多寡,可被分为控股的大股东和非控股的小股东。大小股东的利益既相统一,又相矛盾。控股的大股东,更看重长远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用于资本积累,使企业获得更深厚的生存基础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非控股的小股东,更看重现期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股利,成为被瓜分的对象。至于企业的员工,据有关资料显示,则通常具有较为强烈的消费偏向与福利性冲动倾向(董辅(礻+乃),1992)。在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保持适度的资本积累率,就成为确保企业稳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将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成为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与利益主体结构的特点,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不足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只有确立以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积累能力三位一体的目标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应该是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企业既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要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还要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
所谓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拥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维系较低的资金成本水平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所谓满意的财务成果,是指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所谓适当的积累水平,是指企业在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关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留利水平。
设置企业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考核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企业财务指标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将财务指标分为四类,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对应于企业资本积累的目标。由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而资金周转的快慢取决于资金占用额和资金周转额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又会同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所以,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既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又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概而言之,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界定为财务状况目标、财务成果目标与资本积累目标的综合,与目前企业所通行的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是一致的。笔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认识不过是对现实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
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才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而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与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与可分解性的具体体现,或者说,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不过是对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既然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值的预设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要求的,那么,财务指标值预设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有的同志认为,系统运行的目标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是多元的,否则就会因多元目标间的矛盾、冲突而无法将目标落到实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目标是系统目的的体现,是实现系统目的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其活动内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多样的复杂的活动内容,必然受制于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而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又必然使活动主体追逐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标。笔者认为,企业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在于其是一元还是多元,而在于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把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与资本积累三大目标同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只要把每一项目标值都设定为一个合理区间,而不是设定为一个最优点,在三维坐标系中,就不难找到三大目标值彼此协调、相互重合的区域。这一重合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点的三维坐标值的实现,都意味着三重目标的同时实现。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二)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五)投资报酬分析
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六)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成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三) 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另外,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四) 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 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三、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 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三) 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关键词:星海实业;财务状况;财务报表
一、财务状况理论概述
(一)财务状况分析定义
所谓财务状况分析,指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公司企业财务运行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公司现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评价。
(二)财务状况分析意义
财务状况分析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的会计要素,也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通过考察和了解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强资金循环,保证经营的顺利发展。
二、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基本概况
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维修和销售于一家的多型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厂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注册资本650万元。毗邻禧龙新北环商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三环北路,是青州最大物流企业之一,经营范围包括了食用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建材、钢材、百货、五金等。
(二)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
从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现金的流入结构来看,现金流入总量为232756903.85元,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为226899657.52元,占全部现金流入量总量的97.48%,投资活动流入量和筹资活动流入量分别为176636.74元和5680609.59元,占全部现金流入量总量的比重分别为0.08%和2.44%。由此,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现金流入中经营活动为主要的现金流入来源。
从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现金的流出结构来看,现金流出总量为214381982.13元,其中经营活动流出量为198160756.02元,占全部现金流出量总量的92.34%,投资活动流出量和筹资活动流出量分别为8102698.84元和8118527.27元,占全部现金流出量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78%和3.79%。
从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现金流入流出比例来看,总体的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1.085,表明2014年度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每投入1元现金则会有1.085元的现金流入。分类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1.5,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0.02,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0.70。
(三)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指基于资产负债表而进行的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通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揭示出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公司经营稳健与否或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等。
2014年度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68.86%,非流动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1.14%。公司的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高。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是相互制约的,非流动资产比重过低或者流动资产比重过高都不利于公司的盈利和长远的发展。
2014年度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的流动负债量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数据的18.02%,长期负债量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的18.44%,由此,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的债务资本比例为36.46%,所有者权益资本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的63.54%,高出企业债务资本,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债务风险,减少企业债务危机。
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流动比率较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强,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较高,其直接偿债能力较强,信用可靠。由此,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的负债率较低,偿还债务能力较强。
(四)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利润表分析
通过收支结构和业务结构分析,分析与评价各专业业绩成长对公司总体效益的贡献,以及不同分公司经营成果对公司总体盈利水平的贡献。通过利润表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反映的盈利水平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更为关注,它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
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2014年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46%,比上一年度增长了0.71%。海尔滨星海实业有限公司2014年利润总额比重为7.23%,比2013年增长了5.44%。海尔滨星海实业有限公司2014年净利润比重为5.06%,比2013年增长了3.18%。
三、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资金周转慢
资金周转慢是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主要问题。资金周转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存贷结构不合理,从一些工业企业调查的情况看,上半年应收货款净额普遍上涨,致使回笼周期拉长,销售货款的回笼率下降,既影响了工业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导致了与其他业务单位的相互拖欠,使企业声誉受到不良影响。
(二)盈利结构单一
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表现在盈利结构单一。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维修和销售于一家的多型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了食用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建材、钢材、百货、五金等。
(三)资产结构不合理
资产结构不合理是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资产结构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没有合理的资产结构,企业将无法获得最大的利益。资产结构指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是解决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面临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企业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资金管理混乱、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积极开发新产品
积极开发新产品也是解决青州星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面临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发新产品是解决企业盈利结构单一问题的关键和核心。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充分考量和预测市场需求和产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三)资产结构优化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在产权清晰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改革的成败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股份企业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使约束与激励机制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促使企业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完善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
五、结论
财务状况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稳定性,需要从加强资金管理、积极开发新产品、优化资产结构等方面入手。以不断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赵春雷.浅谈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方法[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11):37-38.
[2] 李娜.浅谈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J].华商,2008(16):21-23.
[3] 刘彤彤.浅析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66-67.
[4] 李吕.浅谈现金流量表在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 (17):29-31.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 尽职调查 对策
务尽职调查又可称为财务审慎性调查,是指在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双方协商,由并购企业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与本次收购有关的财务事项进行的一系列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等活动。其主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与并购有关的财务状况进行审阅、分析、核查,它是整个尽职调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财务尽职调查的作用
信息不对称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财务尽职调查是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最主要手段,委托方只有通过详尽的、专业的尽职调查才能摸清楚对拟进行并购或其他交易事项的具体信息。财务尽职调查的作用包括:
(一)有利于充分揭示财务风险和危机。从并购企业的角度看,财务尽职调查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在并购活动中,被并购企业通常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竭力掩饰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对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粉饰,隐藏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与盈利能力,从而增加了并购风险。由专业的财务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与并购有关的财务状况进行审阅、分析和核查,可以摸清目标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和危机。
(二)有利于发现并购项目内在价值。并购企业内在价值除了取决于当前财务账面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收益。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各自利益不同,往往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时常会出现偏差。但发现企业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并购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量必须建立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可以通过账面信息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量,进一步发现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为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确定收购价格和收购条件。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收购谈判过程中,对收购价格最为敏感,双方谈判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收购价格的确定上,然而收购价格却又基于对目标企业未来价值的估算。比如,在财务尽职调查中发现被并购企业存在着大量的或有负债和不良资产,并购方即可对各项或有负债和不良资产进行逐一评估,在谈判过程中,可作为向目标企业就收购价格进行谈判的依据,并确定在收购协议中是否应加入一些限制性条款等。
(四)有利于设计并购方案和合理构建整合方案。目标企业对自身各项风险因素了解非常清楚,但会向并购方极力掩饰。因而,并购方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通过尽职调查明确该项目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并购者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并购活动。并购活动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双方出于何种动机,收购工作结束后,才仅是完成并购方案的第一步,并购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通过尽职调查,可以了解到并购双方并购后,在企业管理、企业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是否能融为一体。
二、目前财务尽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务中,一般被收购企业管理层人员迫于种种压力及因素,表面对并购政策一片拥护,但实际上,因对并购后自身前途的担忧,尽职调查工作一般并不顺利,而并购方管理决策层对目标企业的评估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并购过程的财务尽职调查中要重点关注各种收益、成本及风险。目前在并购活动的财务尽职调查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调查组进驻现场后向目标企业简单罗列所有资料清单。目前尽职调查的展开方式通常是在调查组进驻现场后,给目标企业出具一个全部资料清单,上面详细罗列了调查组需要的各种资料,几乎包括了企
业所有的信息。然后根据调查组内底稿要求,各项目助理分工,开始按底稿展开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目标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尽职调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而且目标企业大多数财务核算较为薄弱,资料管理较为混乱,财务部门迫于某种压力,存在很多隐瞒事项。因此,这种方法会削弱尽职调查业务的作用,拿不到并购方想要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甚至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并购方对并购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分析不准,容易陷入财务黑洞。财务黑洞,是指被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对提供给并购方的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粉饰”,以诱使并购方作出错误判断或增加其谈判筹码。在并购谈判中,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被并购方的资产负债情况,被并购方往往会制造虚列资产、隐瞒负债、隐瞒担保等或有负债和隐瞒可能发生或潜在的经济责任等财务陷阱。
(三)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现金流方向,导致现金流危机。现金流创造能力是左右并购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实务中,虽然现金流的人为造假比较难,但被并购企业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现金流的方向,在不同项目间进行现金流调整。经营性现金流通常被外界信息使用者关注最多,它最容易被调整,人为提高其报告值,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实务中,因目前会计准则对现金流规定较模糊,使故意利用“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所收到的现金”项目操控者有可乘之机,他们通常将大量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现金流入纳入其中。例如,那些既不能归属到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又不属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的现金流入,都可以全部纳入到“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于是在观察某些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时就会发现“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数额接近甚至远远超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的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被并购企业通常是出现财务困境的企业,并购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持市场收购活动,而且要负担起被并购企业的债务、员工下岗补贴等。这些需要支付的现金对并购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现金流危机,使目标企业反而成为企业的现金黑洞。
(四)高估目标企业发展潜能,对亏损企业的发展潜力过于乐观。目标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是财务尽职调查的关键所在,很多调查内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进而确定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在并购亏损企业时,很多企业往往对目标企业扭亏为盈过于乐观,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能力的分析和考察,想当然的认为并购或投资就能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与产能,从而实现规模效应。这种想法的后果就是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分析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过高估计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并购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解决企业并购中财务调查问题的对策
(一)调查组进驻现场后向目标企业对应调查部门分开投放资料清单。调查组进驻现场后往往不考虑被并购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的情绪,采用向目标企业“一股脑儿”罗列所有资料清单的形式,要求其尽快提供所有清单上的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会刺激到目标企业某些员工的不满情绪。因此,在尽职调查时,应分别给财务、人事、行政、生产、销售等部门发放资料清单。在分别发放资料清单后,及时与各部门负责资料提供人员进行初步沟通,允许其先提供便于准备的资料,那些准备起来比较繁琐的资料可以在业务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给些时间让他准备。
(二)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可以依照资产负债表罗列的科目逐项展开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深入调查。例如,对流动性强的货币资金进行调查,应对货币资金的真实性逐一核实,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是否足额、是否存在冻结资金等;对应收账款的调查主要应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债务人、坏账准备等因素,对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还应查阅销售合同,与客户进行函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的调查应重点审阅有关的产权证明文件。负债项目查阅的重点应放在分析账面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符程度方面,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债务,分析判断负债率的合理性,计算利息与入账财务费用是否一致;了解
目标企业债务清偿情况。对于实收资本,应重点关注历次验资报告,分析资本公积的构成和历年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提取情况是否合理。
把财务尽职调查中收集到的实质性的证据与最初获得的目标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详尽比较,分析各个报表项目与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允性,财务分析是尽职调查中的重点,应特别关注目标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数据,以便正确判断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还应对目标企业的收益质量、资产质量、负债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尤其要合理预测目标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降低并购风险。
(三)财务尽职调查应重点关注目标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1.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通过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中的现金含量来体现。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高,表明企业产品及劳务的赊销程度小,收入应是源于真实的市场需求产生的,而不是通过给予客户宽松的信用政策来争夺市场份额。现金销售程度高,体现企业产品的真实销售情况和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坏账风险。营业收入增长是否真实体现了企业的市场前景和行业的竞争能力,其现金含量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标准;利润的现金含量高低反映了企业的销售回款能力强弱、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和企业资金压力大小。一些企业为了平滑利润或调整某一期间的利润,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进行人为处理,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现金流量是企业获利能力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所以,现金流量对许多企业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财务尽职调查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分月的现金流量分析和分月的流动资金分析,以决定流动资金的使用。
2.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是企业管理层驾驭企业能力的历史记录,能够反映其预测判断企业经营环境的能力及计划组织企业资源要素的能力。通过分析预算的执行结果,可以了解目标企业原有管理团队的状况。
(四)灵活运用以下方法开展财务尽职调查。在财务尽职调查中,并购企业不要寄希望于从目标企业提供的资料中发现所有重大问题。作为调查组成员首先要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经常向被并购企业人员了解待遇、休假、福利方面的话题,从侧面了解企业文化、背景、生产规模以及管理漏洞等,尽可能打消目标企业人员对并购的警惕性。事实证明,只有底层员工才会告诉你企业的真实状况。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翻阅目标企业下发的各种文件,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多和负责法律方面尽职调查的律师、评估师沟通,掌握并购企业比较关注的资料。最后,就财务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向不同的人问询,避免以偏概全。
四、结论
财务尽职调查结果是并购方判断目标企业并购价值和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并购活动是否可以顺利进行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在处理并购项目时,必须要有严肃、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思维和行为。尽管财务尽职调查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无疑可以提高并购成功的概率。在并购浪潮汹涌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调查活动需要更加周详、更加专业、更加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庆念.论财务尽职调查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现代化(中旬刊),2009,(3).
2.刘一凡.刍议投资并购活动中的尽职调查[j].商业经济,2012,(3).
【关键词】 财务指标; 归因分析; 诊断指标; 诊断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21-03
一、引言
财务诊断分析,不仅要全面掌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绩效情况,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更要将分析评价目标集中于发现企业财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依据。
传统的财务分析虽然指标体系或方法是系统而完整的,但它更像是财务状况结果分析,指标体系表达比较综合抽象,未能指出导致财务指标体系变化的原因,也不能提出相应改善优化的对策。财务诊断则期望分析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与绩效变化的原因,通过归因分析,建立财务诊断指标体系,从而提出未来的改善方向与对策,真正达到财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二、基于财务报告分析的财务诊断指标体系构建
财务诊断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而进行的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一系列方法的分析,找出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指导实施,以改善企业管理的服务性活动。
有效的财务诊断的基本步骤是从建立反映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指标开始,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并深入分析影响指标的经济项目和管理因素,建立归因指标体系,进行归因分析,找出企业在资金运用、运营效率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对策,从而更新原有的经营理念,转变经营策略,改进经营方法,调整企业组织,完善管理制度等。
财务诊断指标的分解与构建是企业财务诊断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以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为方向,来进行诊断分析,并确定相应的归因诊断指标,以找出影响企业绩效及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提高企业资本经营能力,也使得资金周转正常,平衡发展能力,实现企业增值。本文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指标归因分解,建立了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诊断实证分析
(一)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
按照上述方法与诊断指标体系,针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财务诊断分析。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盈利能力较好,资本的运用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高,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8.40%、401.25%、54.94%,指标数据相对于同行业较高,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营业利润率也大于10%,可见发展趋势较好;营运能力相对不错,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缓慢,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年均下降比率分别为3.65%和7.71%,资产周转率比值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比值较小,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质量情况良好,但也需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利用;而负债能力和成长能力都较差,短期负债能力先升高再降低,比值太小,偿还负债的能力不足,长期偿债能力值太高,负债经营风险高;成长能力是以上年企业财务指标数据为基的纵向分析,能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与发展速度,但其指标值均较小,主营业务增长率持续下降并出现了负增长,应予以重视和提高。
(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诊断的归因分析
1.盈利能力指标的归因分析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3年的盈利能力水平较高,净利润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为246.76%,股东权益总额也是逐年小幅度提高,年均增长率为12.84%,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因为净利润的高额增长超过了股东权益总额的增长率。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该公司投资带来的收益的提高,也表明了自有资产的运用效率高。
营业利润率以年均406.36%的速度大幅增长,营业成本的变化率是以年均6.51%的速度下降,营业收入先上升后下降,变化率是以年均0.16%的速度小幅上升。营业利润率是考虑成本的因素下获取利润的能力,它的增速较大是由于营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其中2011年、2012年比率值较低是由于营业成本数值较大,然而营业利润率在2013年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较理想的数值。
总利润以年均194.17%的速度增长,财务费用和平均资产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和4.02%,总资产报酬率近三年的均值在7%左右,数值小于20%,说明企业整体资产的运用效率和总体获利能力一般。
2.营运能力指标的归因分析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变化率是以年均0.16%的速度上升,平均资产值以年均4.02%的速度连续上升,营业收入增长率小于平均资产增长率,所以资产周转率比率下降,近三年的比率均值为53%,说明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率良好,但仍需要加强。
营业收入和平均流动资产值先升高后降低,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比率低于平均流动资产,所以2012年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但其均值在99.8%左右,说明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较快,相对于资产周转率的比值较大,反映了非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利用效率不高。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先升高再降低,后两年上升幅度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近三年均值为239%左右,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但是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好,能及时收回,这也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偿债能力指标的归因分析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的流动负债相对降低,而流动资产值上升,所以流动比率在2012年上升;2013年流动负债值大幅度提高而流动资产又下降,所以2013年比率又降低。存货连年下降,但是下降比率的影响小于流动资产和负债,所以速动比例的趋势和流动比例相似。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值是0.3656,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差,公司的短期变现能力较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处理存在不合理之处;相对于流动比率(不考虑存货的影响,速动资产变现能力相对较强,速动比率一般在1左右),该公司的速动比率均值是0.2911,数值较低,可见该企业可迅速变现的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弱,企业存货数量较大。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权益额以年均12.84%的变化率增长,负债额以年均2.58%的变化率下降,所以负债权益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数值太高,说明了该企业的负债资本高,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较弱;而资产总额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所以也呈下降趋势,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在74%左右,这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公司的负债资本较高,借款是其主要的筹资方式。
4.成长能力指标的归因分析
影响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是售电量和上网电价,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3年的售电量分别为2 957.17亿千瓦时、2 854.55亿千瓦时、3 000.03亿千瓦时,2012年同比减少3.47%,2013年又同比上升5.1%;而2011―2013年上网电价分别为491.8元/兆瓦时、506元/兆瓦时、494.33元/兆瓦时(以北京市为例),上网电价的总趋势为先升高再降低。该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持续降低,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滑坡,主营业务发展状况不良,同时应收账款占到营业收入的11%,应该关注应收账款的实现,确保收入完成。
所有者权益逐年提高,以年均12.84%的变化率增长,但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负债额较高,所有者权益小于负债额,股东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弱,但增长的趋势较好。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连年上升,但2012年、2013年的总资产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降幅很大,且均低于2%,表明企业发展能力较弱,发展潜力不足。
四、基于归因分析与财务诊断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应该注重降低营业成本,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以增加收入;同时控制应收账款的数量比例,并提高其流通性,降低坏账、呆账等的发生率,确保收入有效地实现;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和推销,提高变现能力;着力于解决高额的负债,拓宽融资方式,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减少借债所带来的资金量,降低资金的负债比率;加强资金的综合管理和经营,提高资本运用效率,促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在重视盈利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成长能力的发展,改善营销策略,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努力达到并维持发展和繁荣阶段,使得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慢、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强烈、国家逐步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和改造等这些都是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以外的影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外部因素,影响营业绩效和经营结构,所以应适应环境、响应国家政策,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依据,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
五、总结
企业财务诊断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的总体状况,还要进一步进行归因分析,通过财务诊断指标构建,发现问题并且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归类提出企业改进对策。本文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归因分析已取得初步的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财务诊断分析还要注重改进目标体系的动态调整以及对诊断结果进行过程监控分析,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发现财务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据此,企业应动态研究财务诊断方法,制定专门的财务诊断法规、准则、公告或操作指南等,使得财务诊断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傅磊.企业财务诊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 孙英.企业财务诊断与加强财务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37,190.
[3] 黄维.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与利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3):68-70.
[4] 肖志军.谈财务诊断[J].中国证券期货,2010(5):71-73.
(一)要确定预警指标变量
在进行财务预警的分析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进行预警要使用的具体的指标,应该对变量进行有条理和代表性的选择。油气钻井公司虽然是较为特殊的企业,但是也同样具备一般企业有的特点,适用于一般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同样适用于油气钻井企业对财务状况的分析。企业在选择财务分析指标的过程中要选用能够最为有效的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变量,剔除与企业财务状况不相关的指标,可以选用较为普遍使用的六项财务指标: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回收率,可以使用以上六项指标并根据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油气钻井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预警的分析和研究。
(二)要划分功效系数方法对预警变量的类型
功效系数法的原理之一就是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并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在通过相应的加权平均法来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企业要根据此原理对财务预警指标进行分类,例如可将变量分为极大型变量、极小型变量、区间型变量和稳定型变量,从而有利于企业对财务进行有效的分析,避免产生对变量指标不必要的误解和预算成本的浪费。
(三)确定赋予给指标的权重、满意值和不满意值
前文说到要赋予给不同的指标以不同的权重,因此企业要十分重视权重在各不同变量之间的分配,要根据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相应的权重。根据功效系数方法的原理来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可以使用专家公认的满意度、行业满意度以及区域发展的满意度等方法对满意值进行取值,对满意值和变量的实际值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赋予确定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达到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预警目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铺筑基石。
(四)计算功效系数并合理划分预警警度
在预警的过程中,其中重要一个步骤就是计算预警变量指标的实现值对满意值的实现程度,并要通过功效系数原理中的功效函数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功效系数,并根据相应的功效系数方法进行满意执行预警。在此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预警警限的区间划分,根据不同的程度划可以分为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等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功效系数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功效系数法预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每项变量对于企业的影响的不同来设定各个预警变量的权重,因此其权重也就直接反映了预警变量在预警中的重要程度。再者,可根据行业、地区和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综合考虑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经验分析法和主成分法等方法后制定调查问卷,根据员工和管理者的填写进行分析,调查所选的预警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分析所设置的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之间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实际数据计算功效系数方法下的综合评分来明确各个指标或者变量的得分,从而更为准确有效的找出导致评分较低的根源,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为企业的长远稳定的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
三、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计划 财务控制
完善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是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既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
1、财务管理管控分析
财务管控,一般而言,均指应对集团企业的集团管控。对于我国集团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集团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各自为政、观念落后、配合不力、监管乏术以及财务失真等问题。由此造成了集团企业整体费用支出失控、对外投资泛滥、融资混乱,影响着集团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探寻财务管控的目的,无非是使所属企业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来创造价值。同时为了加强监管,避免因失控而出现的集团企业显性或隐性资产流失, 形成集团企业一盘棋,达成大财务概念。在操作手法上可以采取财务资源的统一配置,资金的集中调度,预决算管理以及配合战略发展规划做好分子公司的重大投资论证分析、经营成本、财务指标等诸多方面的控制和管理。财务管控从功能定位上来讲,可以分为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权限、审计监察以及风险内控五大部分;其中财务权限又包括融资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财务预算以及对外担保的权限管理。
为了减少资金浪费和各种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定制定了多个预选方案,这些预选方案的选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来完成。只有使用综合经济目标的方法(以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尺度的综合经济目标价值标准,将各种投入和产出都货币化,然后将两者进行比较),才能选出最佳行动方案。通过此方法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的单一短期行为,使管理者看问题比较全面,比较长远。选择一个好的行动方案是某项管理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为决策是有成本的。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此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
2、财务计划分析
金融危机唤起了企业家们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善生经里,佛说:“一、食而知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这是理财的纲要。增加企业的利润的方法,不出开源和节流。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与众不同,而企业则希望自己的产品独树一帜。如果可以避开恶性的价格竞争,跟竞争对手比谁的产品更强大、更快速、更准确、更刺激、更豪华,或者更清爽低脂,这当然是上选。在市场环境不利的德下,企业也可以选择用节流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率。节流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节流不过度却是个问题。在经济复苏之后市场迎来新一轮的成长期,高成长必然引发新竞争的加入,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企业则更多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信息不到位而导致盲目决策或错误决策是很危险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主动抓住财务控制的关键点,并及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财务调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费用报销与控制是企业“节流”的关键点。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费用报销控制流程,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帐报销了没有,主管不知道报销该归于那个项目,财务对不清超支没有的情况在公司时时发生,大量的占用员工的工作时间、精力和情绪。
费用报销如何才能一目了然?要满足复杂的业务报销需求,先要从管理梳理开始。费用报销应与项目流程和申请单据相关联,规范和明确费用的金额、使用时间、用途等要素,实现费用从申请到报销一体化管理,避免出错和丢单现象。这里用费用管理软件就可以帮助企业做到透明化。 但是在费用控制这个方面就复杂得多,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费用管理的颗粒度是和企业的业务、管理层级的设置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上管理软件的时候,与软公司的前期需求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在成功完成配置并上线后,财务管理系统才能够贴合企业业务需求,将财务上的层级扁平化,帮助领导层实时查看每一笔费用、具体单据,剔除费用管理盲区,降低运营成本。财务管理软件成为企业节流战术实施的工具之后,财务指导企业决策才逐渐成为可能。其实企业一系列重要经营决定,都需要相应的财务数据和分析建议。而财务软件也必然会在企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为企业管理、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持。
3、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同一期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的数据互相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比率,以说明财务报表上所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提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财务分析的核心。主要财务指标体系分为三类: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做好单位财务活动分析,可以全面评价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查明单位预算未完成的主客观原因,并通过对这些问题或原因的分析研究,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从而保证预算的实施幢引。目前,单位财务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综合指标分析法。近年来,随着单位内部管理的加强,单位应不断强化财务分析的管理作用,对财务分析评价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进行拓展,同时根据单位各类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和计算出相关指标,对单位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对单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4、现金流量分析
1975年10月,美国最大的商业之一W.T.Grant公司宣告破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令人不解的是,Grant公司在破产的前一年,即1974年,其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2000多万美元;银行扩大贷款总额达6亿美元。而在1973年末,公司股票价格仍按其收益20倍的价格出售。为什么净利润和营运资金都为正数的公司会在一年后宣告破产?为什么投资者会购买一个濒临破产公司的股票而银行也乐于为其发放贷款,就出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未对该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作深入的了解和。如果分析一下该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就会发现早在破产前5年,即1970年,该公司的现金净流量就已出现负数。
若如此,投资者就不会对一个现金严重短缺、毫无偿债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这一事件使投资者认识到,简单地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已不能完全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需要知道为什么盈利企业会走向破产?为什么亏损企业会发放股利?为什么经营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不相等?这类问题均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得以解答。
我国已的《企业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附表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这对于揭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量的生成及其原因,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二、健全财务系统信息化体系
第四届中国IT技术趋势大调查活动于2009年10月5日启动,历经1个多月的时间。在线调查期间,受到了来自IT168网站旗下三大企业级社区ITPUB、IXPUB和(以下简称CU)以及其它合作网站的网友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参与。目前调查已经完满结束,所有的数据都在后台整理和统计之中。本次网上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1,704份问卷,其中合格问卷为25,775份。由于三大企业级论坛网友及合作社区的大力支持,今年回收问卷数量较去年增加了近33.2%,合格问卷的填写数量较去年增加了8.3%。由于今年的调查增加了一些新的调查领域,因此参与的人员数量较去年稳步有升。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中国IT人才发展环境、企业信息化、企业安全、服务器、存储、网络技术、云计算、虚拟化、移动开发技术、项目管理工具、数据库与BI应用、数码复合机、安防产品技术等13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将最终形成了《2009-2010年IT技术应用趋势调研报告》,并将整合到《2009-2010中国IT应用技术蓝皮书》中,于2010年2月份通过IT168企业频道及其下属论坛。 此次《企业已经建设的信息系统分布状况》调查是以“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没有信息化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产品数据管理”,“CAD/CAM/CAPP/CAE”,“CIMS”,“其它”等基数作的调查。调查显示54.3%的CIO已经帮助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52.1的企业应用了“协公自动化系统”,45%的企业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38%的企业应用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调查的结果表明, 信息化中企业的应用中,财务管理系统已经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上,各种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现在企业管理软件,已经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企业信息化过程当中据调查的报告显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占据了信息化很大的比例。据了解财务电算化管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 用于把企业的财务更加透明化及解决财务的复杂化问题。企业的财务机能主要是承担企业的资金管理职能。它包括: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资本预算(投资项目管理)、流动资本管理、长期融资、中短期融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兼并与破产的管理,就是为企业理财。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得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影响的程度。
三、结束语
加强财务管理应以收支内容为前提而不是以旧的单位性质为条件进行管理,缩小财务管理范围,限制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在此基础上简明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准确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措施,单一管理权限,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在我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单位才能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对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全面地推动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脚。
参考文献:
[1]肖仁伟.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思考财会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10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未雨绸缪,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是“火种”。从警源的生成机制来看,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黑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3、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4、防警、排警。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警情,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准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警报,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的,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三、财务风险预謦系统的结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并经检测存在造假迹象,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警,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