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学主修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大学"视觉文化"课程和专业
晚近以来,视觉文化课程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上开设,有的学校开设了视觉文化专业。以下我们选择几所西方大学的视觉文化专业或课程设计,以期了解这一领域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
1.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视觉文化课程(本科)授课教师:AlexanderCampbellHalavais(halavaisu.washington.edu)课程说明:课程集中在以下理论的阅读和讨论上:视觉和符号传达与知觉、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系。课程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开始,进入到知觉研究、美学、符号学、空间研究和信息环境设计等领域(该课程在网上教学)。授课内容:第一周:知觉理论阅读材料:柏拉图,《洞穴寓言》;埃柯,《一张照片》;曼诺维奇,《知觉的工作》第二周:视觉知识和权力理论阅读材料:米歇尔,《意图和人工性》;马特拉和马特拉,《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和权力》;莱维,《艺术和赛博空间的建筑》第三周:符号阅读材料:图夫特,《逃避平面国》;迪尔凯姆,《三种信仰的起源》;伯克,《人的定义》;弗洛伊德,《拜物教》;荣格,Aion;索绪尔,《任意的社会价值与语言学符号》第四周:社会符号学和创造意义阅读材料:巴特,《照片的信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和秘密》;霍杰和克莱斯,《社会符号学》;费斯克,《电视:多义性与流行性》第五周:视觉的机制阅读材料:拉塞,《形象分析导论》;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罗维,《电影形式与叙事》第六周:模拟阅读材料:鲍德里亚,《仿像与模拟》;埃柯,《在超现实中旅行》;莱姆,《第七次突围》第七周:作为视觉域的城市阅读材料:魏特姆,《物理空间》;西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芒福德,《隐形城市》;米歇尔,《进入生活的计算机》第八周:信息环境阅读材料:哈拉威,《虚拟狗宣言》;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克卢兹,《本世纪的十大界面》;克兹维尔,《精神与机器即临的融合》第九周:狂欢、交游、混乱和文化壅塞阅读材料:贝伊,《时间自动区域》;埃柯,《走向一个符号游击战》;莱里,《屏幕》
2.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视觉文化研究计划(研究生)研究计划说明:视觉文化学科包括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包括建筑)、电影和电视研究。研究生研究或课程包括以下一些领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建筑,1920世纪欧洲艺术和建筑,澳大利亚艺术和建筑,美学艺术和建筑,电影和电视研究,摄影、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研究,亚太艺术等。研究性学位:哲学博士学位艺术研究硕士学位澳大利亚艺术研究硕士学位画廊和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课程性学位:澳大利亚艺术课程硕士学位画廊和博物馆课程硕士学位课程资格硕士学位艺术研究生证书视觉文化教师证书3.美国加州大学河畔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Riverside,本科)专业名称:电影与视觉文化主修:电影与视觉文化主修课程提供关于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和视觉文化的多学科考察,首先强调历史与理论,其次强调生产,主修课程由三组课程构成:1)电影与视觉媒介;2)电影、文学与文化;3)人种志、纪录片与视觉文化。辅修:电影与视觉文化辅修课程提供对于电影、电视、数字多媒体和视觉文化的多学科考察,突出理论和历史而非生产,以便培养学生的媒体知识。课程选录:电视艺术导论;当代艺术批评导论;数码成像导论;现代西方视觉文化;电影研究导论;世界电影批评方法;视觉人类学导论;电影与媒介理论;电影与媒介史专题;媒介之间:艺术、媒介与文化;大众媒介与通俗文化;居间摄影;社会性别、性征与视觉文化;种族、族性与视觉文化;电影与视觉文化专题;高级摄影实践;脚本写作;舞蹈与视觉研究;电影与媒介体裁专题;国际电影、独立制片电影和另类电影;比较电影研究;高级数码成像;摄影史:20世纪;日本电影与视觉文化;电影、录像与艺术:理论与历史。
【关键词】高校 经管类 本科教育教学 质量 调研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47-03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功能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教育层次中,本科教育一直占据着优势。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呢?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经管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市教委直属管辖的地方性“211”高校,担负着服务北京,辐射全国的人才培养重任。无论从招生规模上还是从办学定位上看,该校本科教育状况及其质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特别是经管类本科在校生规模占全校本科生的较大比例(2011~2013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8%)。因此,本文拟以北京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教育教学为例,对经管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系统调研和实证研究。
一、反映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特征
为了全面而深入了解和把握经管类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状况,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和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以取得第一手资料。那么,反映教育质量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这是本项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宏观的人才培养的阶段来看,主要包括培养过程质量与培养结果质量两个主要方面。
(一)培养过程质量
粗略地讲,可以从核心课程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育管理育人环境、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评价这四个主要方面来衡量学生培养过程质量状况。一是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毫无疑问,学生在学期间接受的教育离不开课程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专业课和核心课,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质量考察方面。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我们认为,学生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或者通过完备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来体现。三是教育管理育人环境。除课业学习外,学校和学院的组织管理育人工作也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培养环节,其中包括校园环境、后勤服务保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生社团组织、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等多个方面。四是在校生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任何教育教学的评价都不能脱离接受教育的学生主体对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而且他们对母校提出的宝贵建议一定是中肯、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
(二)培养结果质量
因为培养结果质量更多的是在工作实践之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对本科毕业生的调研更能客观而真实地体现出教育和培养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培养结果质量状况而言,可从已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运用、毕业生评价等方面来考察。一是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用诸多指标来衡量和反映。粗略地说,包括就业优势、就业特色、非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而且上述每一个方面又可以细化为具体的多个指标。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应尽可能涉及上述诸多方面。二是工作能力。毕业生就业后的综合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质量水平,特别是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技术能力更多的是依靠学校教育来掌握和提高的。对此,也可以通过毕业生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单位,或者说是否曾经有过更换工作单位(包括自动离职、解聘、跳槽等形式表现)的经历来体现。三是核心知识运用。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恰当和有效地运用所学,或者说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吻合程度如何,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对口程度,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校培养质量与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四是毕业生评价和建议。对于高教质量的综合评价虽然可以有多个评价主体,其中包括学校自身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等评价主体,但是必须有就业后的毕业生这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通过有偿付费方式接受教育服务的群体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否则,其余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将有可能欠缺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的编制原则
(一)调查对象
考虑到培养和教育质量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感受及其评价来体现,于是我们最终确定了如下三类调查对象。第一类调查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四学生。他们已经学完了大学的主要课程,进入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在此时期,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或者体会到大学的教育带给他们的益处以及缺憾,对他们进行调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水平。第二类调查对象是已经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在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他们正在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的感受和评价对于衡量教育质量高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三类调查对象是已经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经历了工作任务的洗礼和挑战,比较有体会和发言权去评价本科教育带给他们的益处和不足。而且与在校生不同的是,他们更能切实发现和领悟到大学教育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
(二)编制问卷的基本原则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围绕调研目的,抓主要问题,重有用信息。这里是指在宏观上要尽可能全面覆盖反映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而对于每一个方面的微观问题要重点突出,防止信息重叠交叉,避免调查资料的浪费。二是问题设问力求规范统一、清晰明了,避免误解和偏倚。这是指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注意其规范性,通篇要前后一致,提问方式尽量用陈述句,语义要准确清晰。这也是考察是否一份好问卷的标准之一。三是体现人文关怀,恰当控制作答工作量,确保资料真实可靠。这是指站在答题者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减轻其负担或节省时间,因此问卷的规模严格控制在两页的A4纸张内,这样将有利于答题者怀着轻松平和的心态作答,从而有助于获取更真实客观的统计数据资料。四是强调不同类型问卷的针对性,突出教育质量特征而设问。这里是指三类调查问卷既要有共性,即都应该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核心方面展开。同时它们之间在具体问题的设问时又要有所差异,充分考虑和体现出三类不同被调查者的学习工作状况和自身能力的区别。
三、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经管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次调查问卷的量表设计分为如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打算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是量表的主体部分,涉及反映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个题目。有些问题备选项采用里科特5点式计分法,备选项目分为五个档,分别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计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由于时间和研究精力所限,本次调查只对前两类调查对象展开了实际调研,包括即将毕业的大四本科生和本科硕士均在该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样本容量为80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该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
(一)关于毕业后的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占比为55%),其次有25%的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仅有15%的人选择了考研。可见就业找工作仍然是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二)对本科期间主修课程的学习评价
为了考察在学期间的教育教学情况,问卷专门设计了关于主修课程学习的评价问题,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类似的考虑,硕士研究生对于他们在本科阶段的主修课程情况调查也一并归纳在表1中。
表1 大四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对本科主修课程学习的评价
单位: %
选项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课程设置 30 (33) 60 (27) 10 (20) 0 (13) 0(7)
教学内容 25 (20) 60 (35) 15 (40) 0 (5) 0(0)
教学方法 30 (5) 25 (43) 45 (52) 0 (0) 0(0)
教材质量 30 (8) 25 (55) 45 (30) 0 (7) 0(0)
教学效果 50 (10) 40 (50) 10 (30) 0(8) 0(2)
考试设置 20 (5) 35 (58) 45 (32) 0(5) 0(0)
师资力量 50 (8) 40 (58) 10 (27) 0(5) 0(2)
教学管理 30 (8) 45 (57) 25 (30) 0(5) 0(0)
注:括弧外的数字为大四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的百分比,括弧中的数字为对硕士研究生调查统计结果的百分比,下表同。
从表1可以发现两个调查群体的评价是有差异的,但是其共同点也较明显。但总括起来讲,占据半数以上学生选择了“很好”或“较好”,这说明本科阶段的课程教育教学还是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
(三)对本科阶段的能力培养评价
考虑到高等教育通过各类课程教学途径,最终还是归结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故问卷对此进行了设问,两类被调查群体的调查结果一并总结在表2中。
表2 大四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对本科阶段能力培养的评价
单位:元
选项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知识结构的完备性 20(20) 55(43) 25(20) 0(15) 0(2)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0(13) 45(47) 25(35) 0(5) 0(0)
创新意识和能力 20(10) 35(40) 45(43) 0(7) 0(0)
动手、实践能力 30(10) 45(28) 25(50) 0(10) 0(2)
人际交往能力 35(25) 40(48) 25(27) 0(0) 0(0)
组织管理能力 20(20) 35(45) 30(28) 15(7) 0(0)
环境应变能力 20(23) 55(52) 25(25) 0(0) 0(0)
心理调适能力 20(28) 55(50) 25(20) 0(2) 0(0)
从表2可见,两类群体中评价为前两项,即“很好”或“较好”的人数比例在大多数项目上也接近或超过50%,只有硕士研究生对于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较低,仅为38%,但是从整体的结果来看,评价还是基本满意的。
(四)关于最受益的专业课调查评价
从调查结果的直方图1可见,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大四本科生,给其留下最深刻印象和最有帮助的课程集中在以下几门: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选择这三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最多,说明在本科阶段这三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比较重要的,学院应重点建设这三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另外,操作类的课程如SPSS、SAS、多元统计分析、英语口语等课程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表明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切实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1 对硕士研究生今后学习生活最有帮助的专业课频数比较
(五)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衔接状况评价
这部分结果主要来自硕士研究生的调查资料。从调查结果来看,45%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学院本科生教育课程与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衔接状况较好,37%的硕士研究生认为一般,1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较差,只有5%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很好。总体上说明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本科与研究生的衔接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较好”或“一般”。
四、基本结论
从上述被调查者的整体评价结果来看,可概括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主修课程的教育教学是较令人满意的
从硕士研究生对于本科期间的主修课程的评价中发现,经管类本科主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值得推广或者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主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方面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主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在硕士研究生或实习阶段运用到本科课程所学内容。而且考试设置也基本符合学生的预期考试模式。此外,本科主修课程的师资力量基本符合学生的师资等级需求以及课程拓展性的要求,主修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比较完善,得到学生普遍的认同。
(二)最受益的专业课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技能课
对于学生最受益的本科课程,不同的被调查者由于其目前所处学习阶段和感受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数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用、受益的课程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统计学,而大四本科生则选择为计量经济学、SPSS及其应用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显然,本科阶段开设的上述课程均属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并需借助软件来完成计算分析和建模任务的课程,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也说明学生从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长技能,更深深地体会到这些课程的重大价值,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也为经管学院今后的本科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本科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的衔接状况处于中游偏上水平
由于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因此对于本硕均在同一学院连读的学生而言,这两个重要的教育阶段中的课程衔接问题和差异状况就显得异常重要。调查结果显示,经管类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在衔接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较好”或者“一般”,这个结果不是很理想。说明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学生深造学习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改善,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教学方面,还有师资力量和教材选择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2]贺璐.湖南省本科生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张伟华.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0(4)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ER2013C43)
关键词:产业集群 高等工程教育 对接
Research on The System Building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Docking Industrial Cluster
Zhang Ning(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economy,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gradually present the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rend. How to build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ystem conforming to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that is the inner motive pow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ing, discuss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build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ystem docking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Thi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Docking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飞速地发展,人才缺口也相对较大。虽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工程类专业较其他门类专业投入多、占比大,但却出现相关企业在高等工程教育类毕业生中找不到合适人才的问题。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重新审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体系,通过与产业的对接,培养企业切实需要的人才。
一、对接产业集群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构建要求
(一)建立相关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优化
高校应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并且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原有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专业性选修课程,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体现新的社会需求,使得新的教学内容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技术和知识。对于已经不能符合当前工程教育发展需要的、陈旧的技术内容应该删除或者重新整合,并确保增设的选修课程内容与主修课程内容之间不存在重复的现象,否则会对课程体系的优化造成不良的影响。
2.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去
为了实现企业人才的充足供应,企业应该积极与高校开展教育合作,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企业可以安排自己内部的高级技术人员、专家等积极地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研讨中去,协助高校教学计划的落实与完善,也可以参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实时地对相关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协助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为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考核提供参考建议,协助学校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促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机制符合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就业中及时地适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
(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含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工程管理学包含软件工程经济学和软件管理学。
专业简介: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软件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修课程: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
(来源:文章屋网 )
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以及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补充的实践类课程和姊妹
艺术类选修课课程几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
关键词:技巧课理论课和技能课实践类课程姊妹艺术类选修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师范院校要积极配合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教学观念,争取尽早培养出适合新课程教学工作需要的音乐师资。响应这一要求笔者
从课程结构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课程结构的安排,笔者认为要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为前提,设计为学生提供花钱少、收获大的教育、教学服务方案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课程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基于此,首先要把音乐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确立出来并作为设置必修课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同时开设丰富的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的课程组合平台。
一、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专业技巧课的调整(一)调整方向1.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歌唱理论、歌唱技巧、及发声练习曲和歌曲整合为《歌唱理论与技能基础》,将之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把传统《声乐》个别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选修。2.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键盘应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钢琴弹奏技巧、理论、相关知识及相应作品与钢琴练习曲整合为《钢琴应用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课程内容应包含培养节奏感、一般弹奏技法和即兴伴奏基础、初级键盘和声与作品分析、识谱、视奏、简单正谱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伴奏、键盘弹唱等,以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把技巧性强的《钢琴演奏》、《钢琴正谱伴奏》(个别课),《中高级键盘和声及作品分析》《钢琴与乐队》、《钢琴四手连弹》(集体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具备一定演奏条件的学生选修。3.想修其它器乐的学生首先要在相应的乐队中学习,获得规定学分后,如果有兴趣、有基础,可以提出申请,拔高选修《××演奏与实践》,上个别课。演奏水平特别突出的同学可以提前申请拔高选修。4.《舞蹈》课改为《形体训练与音乐教师形象设计》设为必修课。目的是增强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调整的意义。1、这一调整可以进一步突出师范性特点。新课改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因此,高师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及实践能力形成的要求。2、这一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获得必修课学分后,在专业演唱、演奏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专业拔高课。条件突出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必修课免修,直接选修专业拔高课。3、这一调整可以节约大量教学资源。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校一般要为每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一门主修个别课、一门必修个别课、一门选修个别课,这样占用了大量教学资源,学生的平均学习成本非常高。经过调整,取消了主修个别课,必修课采用集体授课,选修类的个别课是为那些有可能在演唱或演奏方面有造诣的学生开设的,对于他们可采用另付费用的形式。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一般学生的学习成本。4、这一调整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实践课和技能课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整学生从传统个别课上节约了大量时间。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调整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观、课程标准,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出《实用教师音乐理论和技能基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其内容涵盖《音乐与游戏》、《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基础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创作基础》、《中外音乐欣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音乐认知能力分析》、《音乐中的人文素养》、《生活中的音乐》等。目的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2.把传统多声部音乐写作方向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改为选修课。把实用的管弦乐曲改编、简单的合唱编写、民乐合奏曲改编、实用电声乐曲改编等整合为《多声部音乐编写》并设为必修课。3.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改为研究型课程。如:把中外音乐史改为《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4.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中国声乐演唱欣赏》、《中国器乐演奏欣赏》、《民族和声学》、《民族音乐美学》等设为限选课,学生在规定学分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5.将《欧洲传统声乐演唱赏析》、《欧洲传统器乐演奏赏析》、《外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现代歌舞音乐欣赏》、《爵士音乐欣赏》、《爵士钢琴演奏》、《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欧美大众音乐简介》(集体课型)设置为任选课。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吸收。6.“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②另外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见习、实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把《音乐教学法》改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职业能力指导》并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加以强调,把《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学》、《音乐认知学》、《教育教学统计学》等新学科的见习、实习融入该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形成。7.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多参加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第一学年安排四周见习,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四至八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包括教学法课程所需要的专题实习。在演唱、演奏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到专业院校或专业团体实习,每次见、实习必须提交报告,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重要依据。8.开设必修课《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写作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字表达、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调查、观察、交流合作、组织,信息加工采集等综合能力。
毕业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获奖情况
2005-2006学年被评为 优秀学生干部
2006年在“学习,创新,成才”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
英语.计算机水平
英语: CET六级 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计算机: 全国计算机二级VB证书 绘图软件AutoCAD MAYA AdobePhotoshaop7.0 3DMAX 以及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教育背景:
2003-9------2007-7 交通工程(汽车运用方向)
主修课程 :内燃机理论 汽车构造与理论 汽车电器 汽车运用工程 交通工程 机械设计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工程制图 工程材料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工程测试技术 电子电工技术 人机工程学 生产管理 等
2005-9-------2006-7 辅修计算机专业
辅修课程:数据库与SQLSerner2000 网页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操作系统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VISAUAL BASIC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应用开发 动态网页设计与WEB数据库开发等
社会实践及学习情况
2006暑假汽车专业综合实习
实习内容: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北汽福田汽车厂.北京吉普汽车总装车间.交通部汽车试验场等与汽车有关的生产.试验部门进行参观实习
实习收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的强化了专业知识
学习期间校内实习中心实习
主要内容:发动机拆装实习 金工实习(洗.刨.磨.铸造.焊接) 齿轮传动系课程设计
实习收获:锻炼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004年---2005年 北京林业大学团总支 成才成长中心副部长
主要工作:出色完成2004年工学院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协调组织小组工作人员,并承担对申请资格进行审核 ,签字仪式说明会的筹划主办,诚信资料库的建立以及后续相关的信用监督工作
工作收获:培养了协调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具有了独立计划组织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2003年至今 北京林业大学篮球裁判组 优秀裁判员
社团描述:负责院系及班级篮球比赛裁判工作,为篮球运动爱好者创造交流学习的环境
参加活动:2005年春季北京市高校乙级篮球联赛纪录员,课余时间校内篮球比赛裁判员
社团收获:丰富了课余时间,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补充材料
机动车驾驶执照
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
自我评价
稳重大方,乐观开朗,容易与人相处,上进心非常强,遇到问题时善于思考并能积极地找出相应的较系统的解决方案,喜欢读书求知欲强烈,比较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经常跟同学去打篮球。
姓名: 靳化建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身高: 185cm
体重: 71kg 出生日期:1986-9-21
籍贯;
辽宁庄河市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沈阳建筑大学
毕业时间;2008-7
专业: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
联系电话: 0411-89473005(家) 手机:15998131772
向求职意: 暖通制冷设计、预算员、施工员、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特长爱好: 思考实践、篮球、看书、下棋等
主修课程: 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制冷技术应用、建筑给排水工程、流体力学、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制图、热工学基础、房屋构造、锅炉与锅炉房设备等。
计算机水平:AutoCAD、预算软件Windows、Word、VF、Office2000办公软件及网络基本操作。
证书: 预算员证书 施工员证书 中级管道工证书
社会实践: 2007年3月在辽阳市“广佑寺”参加公益活动
2007年8月~2008年4月在沈阳祥运热力有限公司技术部实习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六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12-04
一、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科学素养要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无论是哪方面的竞争,说到底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都是教育的竞争。目前人们对于科学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然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显得非常紧迫。
师范院校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科学教育的成果。本课题通过调研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现状,摸清制约因素,建构“六结合”培养模式,以利于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利于推进高师教育制度的改革,最终达到使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能够适应未来基础教育的目的,藉此实现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高师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起,我们致力于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研究。了解到制约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客观因素如活动资源、课程资源等。
1.学生素质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他们的实验能力普遍较低,科学探究的能力较差,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亟待提高。
2.课程设置
高师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缺少文理的交叉和融合,造成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理科生缺乏人文学科知识,使得当前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3.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可以而且应该具有探究性,但至今仍然很难找到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适合师范专业的高等教育教材。现行教材内容过多阐述“是什么”,而没有从“为什么”的角度给学生以详细解读,呈现给学生的是大量的缺少思考成分的陈述性知识,要求学生的也是对书本的机械记忆,让学生误以为学习科学就是掌握一些现成的科学知识,极大地淡化了学生的追根究底的问题意识,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教学方法
高师教学方面存在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方法训练的倾向,课堂讲授侧重于讲解科学原理、概念,较少采用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少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没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综合、总结、归纳,使得学生未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5.教育资源
探究式科学教学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主张学生在做中学,教学设备有很多新的改进。若要在师范院校有效开展探究式科学教学,需要建立资源支持系统,包括四大资源:理念资源(如理论研究政策)、活动资源(如资料、器材、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人力资源(如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场所资源(如学校科技活动场所、社区科技活动中心、科普基地等)。
6.评价方式
高师传统的考试内容,没有将能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考查的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而是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再认识和重现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做考卷、解习题、背教科书,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本质缺少有效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握。
7.培养目标
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目前强调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多能一专能力,强调加深学生的教育理论功底,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却较少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原因是在于开展科技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资源,而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精神等不如直接传授科学知识来得快。正是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出现短视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8.教育理念
由于很少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大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如探究教学强调学生探究,而教师大多不习惯探究。一个自己都不会探究、不愿探究、不习惯探究式思考的教师,是很难教会学生学会探究的。
三、高师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六结合”模式建构
鉴于高师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尝试在科学教育中建构“六结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整合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同时又能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师资。
1.课程设置: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比较完整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调查显示,当今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所以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加强实践课,做到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具体措施是:构建“三段结构,五个板块,综合为主”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由理科学科群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知识层次,促进整体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包含了对各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则是教育课程,包含了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前两阶段是主修课程。第三阶段则是分流选修课程,主要有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特色课程包含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包含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包含了对指导课外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发展要求,选择一个方向作为主修,同时可自由选择其它两个方面的部分课程进行学习,以扩充知识面。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选修课是大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知识拓展和知识升华的重要学习环节,更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多数学生未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地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提高学生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选修课的考核力度,保证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历程得到落实。
2.教材选取:国家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
教师要选好用好教材。目前高校教材版本很多,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基础性、先进性和教师应用性关系处理好的教材。要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必须在国家课程的大体框架下,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任教学校的实际状况、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与国家教材配套实施的校本教材,做到国家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
校本教材应以探究性的教材为主,选择、补充对学生有益的内容和研究主题,提供探索空间和资源,才能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校本教材应具备如下三点:一是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相关的情境文字,在引起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将他们置身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当中,易于产生疑问,就能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教材便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把自身融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当中,就容易发现并明确问题;三是教材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或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究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授知识为提高学生能力,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做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究相结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堂教学中开展理论探讨,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使学生既得到逻辑思维训练,又得到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亦能使学生及时摄取科学发展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并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促进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4.教育资源:课堂内外与学校内外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且他们在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若不向课外、校外、家庭迁移拓展,很难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而课外、校外、家庭又存在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课内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课内外的学习相得益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真正做到课堂内外与学校内外相结合,应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宣传科学,创立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具体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广播、校园网,介绍科技发展史、科技新发现、世界科技新动向和新成果、科学新知识、科学名人名家。二是挖掘、整合科技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科技操作室,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自然地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创新科技活动内容,如举办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讲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四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科普宣传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社区或乡村,开展义务实践活动;宣传科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让大学生志愿者以科普宣传员、科普报告团成员、科技馆讲解员等身份出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5.培训方式: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相结合
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教师应是一个具有较强自我建构、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能力的教师群体。因此,高师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培训,同时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相结合。
为形成良好科学素养,教师的职前培养应包含四类学习方式。一是建构性的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结构,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入自己的理解、体验和经历,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结构。二是探究性的学习。通过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学习,使学生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激发创造力,培养探究精神,且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三是开放性的学习。通过不断“进入生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丰富的情境之中,尝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自我指导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选择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因此可以在设计与管理独立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源自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抱负,他们通常都会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兴趣。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基础教育教师在日后教学实践中要显性或隐性碰到的,因此必须凸显对这些学习方式的培养,并创设条件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实践运用这些学习方式。
当前,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的在职进修,提倡以“课题式”为主,运用多种教师培训模式,针对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提炼培训主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案,学员围绕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交流、讨论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系列培训,基础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至少应符合如下要求:一是对科学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以及决定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二是在深刻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了解、掌握、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只有教师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6.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才能将学校教育活动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努力转变成为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通过九年的探索总结,笔者尝试提出: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一些体现过程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新颖、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如连续观察和面谈、实践活动评价、书面测试、个人经历记录等,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使学习与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为了能系统地记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还可尝试用“档案袋”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经历。档案袋中有反映学生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如自我小结、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活动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科学方面新的设想、摄影作品,以及他人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等等。此外,对活动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或变化特别大的学生,还采用观察、面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
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照片
性别:女学历:大学本科
出生日期:学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生源地:江苏南通培养方式:计划内
民族:汉族毕业学校:东南大学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毕业时间:
主修外语:英语外语级别:四级
微机水平:二级普通话:二级甲等
大学所学科目
主修课程:计算机技术与基础、语言、信息工程学、软件工程、信息学基础、学生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综合实践设计、教法。
参与社会活动及获奖情况
年获优秀学生干部年获二等奖学金年月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二级甲等年月参加党员培训年获二等奖学金获三好学生获优秀社团会员年月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年获校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年月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岁,性格活泼,开朗自信,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带着十分的真诚,怀着执着希望来参加贵单位的招聘,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希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四年的大学深造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生信条,扎实的人生信条,扎实的基础知识给我的“轻叩柴扉”留下了一个自信而又响亮的声音。
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复合型知识结构使我能胜任社会上的多种工作。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用我的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在莘莘学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这才是最重要的。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我的自信,来自我的能力,您的鼓励;我的希望寄托于您的慧眼。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激情,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