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二数学如何提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赏识教学;笨鸟先飞;厚积薄发;有效训练
结合我校学生考上专科A线或专科B线的目标,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从高一开始就跟学生算考上专科的分数帐。如果学生要实现考专科的目标,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英语偏科相当严重,那么满分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至少要拿90分。他们都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高考中语文拿90分,这大概是全省高考语文的平均分,对于很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这类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高考备考“四招”,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高考中能够达到90分。
一、发挥赏识的魅力
由于我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他们无心向学,甚至他们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有时会故意搞恶作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我坚持的原则是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不断增强,他们也更有动力学习语文了。
二、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语言运用(20分)、默写部分(6分)、作文部分(60分)是学生得分的重点。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要突破这几个得分重点,积累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低,他们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甚至很多学生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也没有,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关键是要先教会他们怎样进行有效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阅读语感的积累
对于我们的学生水平而言,我认为诵读、记诵是有效的途径。
高一高二阶段,鼓励学生读古书、背古文、诵古诗。多朗诵经典的课内现代文,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高三阶段,重点针对高考必考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默写。通过记诵,高考中6分的默写题能得到保证,而且三年大量地背诵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得以提升,作文的水平也相应也得到了提升。
2.注重多形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让学生专门设计一本用于积累高考常考词语的积累本。我们会落实每课每单元的重要字词,同时发给学生一些关于高考常考词语的资料,要求学生每天抄写几个高考常考的词语。虽然每天只是积累三四个词语,但在三年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语。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高考的词语辨析题,也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足够的词汇量。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仅停留于单纯的抄写字词,会使他们厌倦,为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时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积累词语,即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或早午读的时间互相运用词语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还举行“串珠”积词的比赛,先由一学生报上一词,再由下一个人以这个词的词尾字作开头,另说一词。通过以上的积累方法,学生将来在完成高考试卷的词语辨析题时,便有足够的把握。而且词汇量加大,也有利于他们完成语言表达题与作文题。
3.注重推荐“枕边书”与“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就通过课堂上名家名著的介绍,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不停地灌输多阅读课外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挤时间看课外书。我经常跟他们说:“枕头边必放一本课外书,俗称‘枕边书’,在你午睡与晚睡前都阅读这本‘枕边书’,会助你成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饱读诗书气自华”。
在多阅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专门设一本用于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这个积累本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且也指导学生多留意媒体报刊,把有用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并教学生学会剪报纸的方法。多借助我们的语文教材。对于不大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要求他们把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语段、经典的人物素材及时在积累本中积累下来。同时积累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以上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从高一一直贯穿到高三,让学生做到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通过三年这样的积累,学生在完成高考题时便有了一定的把握。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学习动力欠缺,对于这些积累工作的落实,必须监督到位。对于诵读的内容,必须落到实处进行检查。学生的积累本要确保每周检查一次。这些工作虽琐碎,但必须三年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真正正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优化作文,冲刺40分
我校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水平比较低。他们的作文一无文采,二无高见,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子也写得不通顺,这类学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在高考中,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60分的作文总分,课程标准拿到40分便是追求的目标,而且作文能拿40分,对于我们90分的高考目标,已经打下了一半的江山。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方面的实践,让他们在高考中作文能拿到好的分数:
1.点燃信心,鼓励写作勇气
我们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结构混乱,学生本身的写作自信心欠缺,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倘若这时要求学生重写,只会事与愿违,加深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进行了精心的眉批、插批、尾批,把学生作文中写得优美的语句拿出来在班上讲评,甚至鼓励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当然这要在精心的辅导下才能进行。我在批改作文时是慎而又慎,常常是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热情洋溢的评价。通过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鼓励其写作的勇气。
2.中规中矩练好议论文
这方法可能太专横,但对于我们这层次的学生是最有效的。我们的学生,语言表达差,知识积累少,如果写其他类型的文体,写出的作文水平都比较低,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所以在高考中,写议论文这类文体,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拿及格分最保险的选择。因为议论文的作文规范相对比较容易掌握。从高一开始,我让学生由写记叙文逐渐转化为写议论文。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深化议论文的写作。
3.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议论文的四大写作要领
为什么说“写作要领”呢?由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很难写出立意深远、论证深刻的议论文。针对他们的基础,我在高一到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选取最重要的写作要领进行强调。我主要强调审题、文章结构、选材、如何论证这四个方面的写作要领。审题方面,注重传授相关的审题技巧,在三年的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这是作文的第一关。文章结构是我要抓的重点,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教学中,着重把文章结构练好。这是作文的第二关。审题准确,条理清晰,只要做到这两点,在高考中作文就基本能及格了。而这两点,在高一高二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在高三主要介绍如何选材,重点训练如何用论据论证观点。针对我们学生的基础,这四方面的要领就是他们在作文中得分的关键。
4.注重经典例段、经典例文的展示以及仿写
针对学生的基础,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以作文专题的形式,把经典例段、经典例文按专题讲解的顺序印发给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要求选取某些例段例文进行仿写,这样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通过三年的收集,把这些例文例段装订起来,在高考前就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
5.重视学生之间的互改互评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注重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高一高二打好“地基”,为高三准备。而在高三的专题复习中,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
结合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冲刺的是“90分”,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打好“地基”:
1.在高一高二阶段,“一课一得与反复朗读双管齐下”,打好文言文的地基
文言文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是一大难点。用学生的一句俗话是“读天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把文言文中涉及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给学生落实。同时强调一课一得,也就是今天上了一节文言文课,就得有收获。我主要采用课前小测的形式检查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把文言文的基础打好。这方法相对而言是比较死板的,但对于这种基础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而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一课一得的方式,起码能逼着他们去学。在高一高二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还提倡学生多读文言文,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会利用早午读与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从而增强他们的文言文语感。
2.在高一高二阶段,“渗透答题技巧与课前三分钟演讲”,打好语言运用题的地基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样式最灵活的一片风景。而且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型是属于轮考的,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有计划地渗透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当然这只是打好基础。在高三会再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但在高一高二的过程中,我更注重“课前三分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按学号轮着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我会以月份为单位,每月份的主题与要求会结合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3.在高一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的同时,不忘渗透高考阅读中相应的答题技巧,打好阅读考题的地基
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高一高二阶段,我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一阶段,我会慢慢渗透一些高考的考点,并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当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传授这些答题技巧,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高三阶段更容易理解答题的方法。
而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也是有条理地开展知识的回顾和专题复习。而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如,我在文言文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与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时,我会借助历年的高考题作为对应的练习题,这样更具代表性。又如,在阅读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以考试的模式限时完成高考阅读真题,这也是很奏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认识高考的考点考法,也可以很好地把握做题的时间。
我校作为一所非重点普及型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上面谈到的“四招”,可以在高中三年进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备考,让学生在高考中冲刺“90分”,帮助学生实现冲上专A或专B的目标。由于语文本身是一种“慢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高中三年中,只有持之以恒地落实这“四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异质分组;预习和检查;课堂步骤;课后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51-01
小组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能将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的繁忙状态中解脱出来,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如何分组
我现在所教授的是IB国际课程的十一年级(相当于高二)数学课程,针对我所教的班级的特点,我只在我教的两个班级中的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试点,该班有20名学生(所在的学校实施小班教学),20名学生分为四组,分组采用异质分组,每组都是五名学生,都包含好中差的学生,每组由成绩最好的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另一名成绩较好的担任副组长,其他3名作为组员,每组五名成员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参加学习活动的各环节,在所有的学习环节中他们将荣辱与共,一起讨论共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为一个循环式的过程:课前新课预习课堂演练课后巩固+新课预习又进入下一次课堂演练。
二、课前预习和检查
课前我都会提前发学案给学生,学案包括预习目标和提纲,一般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要自己看书充分预习,做预习笔记,找出问题答案或相应的数学公式,回答学案的问题,学案还包含配套课堂内需要完成的题组和上完课后将要留给学生的思考题,这些没有要求学生去完成,但尽量能熟悉题目,进行思考,在课堂开始前,由各组长交叉检查预习情况,并给以打分:满分10分(指预习充分,预习笔记做得较好),5分(有预习,但预习不太充分),0分(没有提供预习的证据)。用分数定性的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把预习分数提交给我,作为学生个人的得分的一部分,有时会我会进行部分抽查,保证学生检查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课堂操作步骤
1、新课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课例的特点,有时是教师针对预习反馈情况,用尽可能精炼的语言把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做简要介绍,有时可以是设计几个问题,由各小组回答,有时由某个小组的一名学生代表该组上台展示预习成果。一般把新课学习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当然越短越好,因为这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的,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完全可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理论不需要讲解或只需稍微提一下便可,重点是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适当梳理和总结.
2、课堂练习阶段,经过新课学习阶段后,学生们开始在课堂上完成学案上设计的4个(组)典型例题,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题组,具体题组由教师分配,并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每个小组的同质成员即成绩差不多的成员到黑板上板演,相同小组的成员先做分配到的题目然后再完成其他题目,目的是每一组都首先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完成分配到的任务。因为被抽到的同学将代表一个小组去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可以通过充分讨论。最后才由指定的小组代表去板演,但任务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3、课堂评价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代表的板演当堂讲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并尽可能提供一题多解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能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根据批改的情况由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分数作为团体的得分。
四、课后巩固和辅导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首先,我代表新邵八中全体师生对于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对于八中工作的关怀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家长,高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
习阶段,也是一个最让学校和家长放心不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目的逐渐变得明确,学习态度也逐步端正。另一方面,环境熟悉了,容易出现松懈的现象;学习难度增大了,容易出现悲观的情绪。因此在这个时候召开家长会,共商教育大计,我觉得很有必要。 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向家长们将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邵八中的基本情况 新邵八中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的沧海桑田,六十年的文化积淀;六十年的青蓝相继,负重向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劳动下,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不仅校容校貌,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提高。 我们实行年级分管制,领导下沉制,来层层把关,级级参与。我们要求领导全部下沉教学第一线,要求领导和师生共同学习、进步,这样不仅能很好的了解到教育管理,教学第一手的材料,更能体现出全员参与的团结协作意识,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处理。对于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新理念,努力形成一种“团结、创新、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总结学校过去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人心聚,正气昂;体制顺,校风扬;常规实,改革畅;多创新,成绩彰。”这些话是对新邵八中这样一个有着几百名教职员工、数千名学生组成的战斗团队奋斗历程的概括,也是对新邵八中校园内日新月异之动人景象的总结。 二、高二年级部情况 目前,高二年级部现有990余名学生,14个教学班,50多名任课教师。任职教师中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其中不乏骨干教师和教学教研的领头人----师德高尚,业务纯熟,成绩卓着。如语文老师石剑光、陈荣辉、岳一,数学教师陈义军、石光喜,英语教师石烨毓、谢善云等。可以说,目前,本届高二的师资队伍,配备齐整,兵强马壮;齐心协力,能打硬仗。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当中,高二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立足于高二学生自身的实际,着手于孩子两年后的高考,放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高二级部在年级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做了大量扎实稳妥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教学上,级部围绕高考做工作,围绕常规抓管理,围绕课堂求质量,围绕教学提成绩。一是,科学严密地实施了“月考制度”,及时检测所授知识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集中研讨应对的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每月督查任课老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三是每天开展早中晚查堂制度,对学生行为不良、班级学风不佳和班级纪律进行督查与落实并及时做好公布与总结;四是从高一起就实施“培优计划”,本着服务高考的目的,针对学生中那些学有潜力,适度弱科的部分学生,利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进行重点辅导与培训,促进他们成绩的全面提升。 可以说,一年来,高二级部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做得扎实稳妥,环环相扣,卓有成效。在XX年高一第二学期全县统考中,我校高二216班的英语、化学、生物的单科排名均位居全县第一名;而高213班、212班、215班也在全县统考中其单科平均分也位居前列。此外,在该学期全县统考中,我校共有148名同学进入全县理科前500名,特别是我校彭辉、石晟、刘德智、刘思杰、吴伟等5位同学则取得了全县理科总分第一、第三、第八和并列第十的佳绩。这些喜人成绩,是在全县前300名优生我校只招收了60人,通过内部挖潜,细化管理模式,向常规要质量的前提下取得的,更突显他的难能可贵。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本着对每个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的确保:让更多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必须要面对高考,金榜题名。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高中三年的学习,又必须要高于高考。因为高考并不是孩子人生的终端显示。所以,高中阶段的教育,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培养我们的孩子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要更多的考虑每个孩子将来的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更多的考虑——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体谅,学会面对挫折,学会解决困难。成为一个将来家长可以不用操心,放心放手,独立生活的人;最终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康有用的好人。总之,是鸟儿,我们就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是鱼儿,我们就为他们提供畅游的海洋。
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了演讲征文比赛,校、班两级励志教育和校田径运动会等各种有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人生自信,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三、高二学生现阶段的表现 现在,我介绍一下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每个学生都付出了艰辛,进行了努力,取得了进步。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适应了在新课改形势下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出色的完成了高二上学期的学习任务。 学习
上,基本都养成了课前提前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下及时搞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利用纠错本的好习惯。自习课上,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零抬头,无声音”,专心致志抓学习。 让我们高兴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完全掌握了,高中阶段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法宝与诀窍:能够制定每日,每周甚至每个月的学习计划。能够做到当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决不拖到下一节,当天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决不拖到第二天。能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能够对一周所学的知识随时梳理,能够对一月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和高考竞争的激烈。大部分学生在晚自习,周末也不放松,自觉利用学校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的学习。 另外。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能认识到严师出高徒。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班级制定的各项规定。少数违反纪律的同学,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能够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然后,知错就改,不再重犯。 的确,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潜力无限,前途无量。但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我们的孩子又年轻,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下面的问题各位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1.个别学生有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倾向。 2.个别学生有带手机的现象,无数铁的事实证明,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头号祸根。 3.个别同学有意气用事,有打架行为。 4.个别学生有吸烟和迷恋上网的现象。 5.个别学生的零花钱太多, 6.个别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太晚 7.个别学生发型怪异,追求时尚,穿戴名牌,佩戴饰物,在校服乱涂乱画……. 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认真观察,及时提醒,严格要求,当机立断。而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开学后,高二各方面的工作,将提前一学期进入高三备战状态,学生管理将更加严格。为此我们希望各位家长本着对孩子前途负责的态度,提前给孩子做好预防教育;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配合学校的工作。 针对这些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家长朋友的警觉、重视与思考。 四、年级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期中考之后,我们认为已经进入准高三状态,管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如何迎接高三、如何调整心态、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上来。 1.各班认真分析期中考成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2.以课间跑操作、自习纪律、宿舍卫生等为突破口,进一步抓好班风和学风建设,为即将到来的高三复习冲刺做好准备。 3.针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学习体育和艺术专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准备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已经有专人负责训练,准备报考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也由家长安排了专业学习,在这里建议家长们也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参谋。 4.继续稳妥推进“年级培优计划”,年级要统筹安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 五、几点建议与设想 最后,我再给各位家长同志提几点参考建议: 第一、理解万岁,善待孩子。 高中阶段的孩子身处人生的特殊时期。特别是,高中阶段课程多,知识难。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承担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期间,我们的孩子:很容易思想上出现滑坡,理想上出现迷茫;行为上出现偏规,习惯上出现偏差;心理上出现困惑,学法上出现困顿。的确,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又很难瞬间纠正;而且,矫正之后又容易反复。 对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多体谅孩子的难处。每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每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对孩子多鼓励,多指导;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以此,锻炼我们的孩子,在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感恩坦然的面对,快乐理智的分析,逐步合理的解决…… 如果我们能够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教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超人。 第二、研究教育,成就孩子。 孩子优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更优秀。尊敬的家长们:“培养好每一个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大家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做孩子的好朋友;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做孩子的好助手;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做孩子的好榜样。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共同成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引领者。” 首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是孩子学习成功和人生成功的关键,各位家长要上升到孩子人生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其次,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攻心为上;要先明理,后施教,欲正行,先洗脑。因为教育的良愿,最终要通过孩子的自我觉醒来实现;因为教育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孩子的自我教育去体现。 最后,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付出耐心和行动。其间,既要注重“言导”,更要注重“行导”。我们要耐心十足,言传身教,——心连心的想,脸对脸的说,面对面的做,手把手的教。 各位家长,孩子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这里我更要提出的就是相互理解的问题。教师理解家长,理解学生,但学长更应该理解教师,理解学校。教师是很辛苦的职业,它是一种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各位家长也能看到或了解到,教师都几乎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从早上一睁眼6:00一直忙到晚上10点、11点甚至12点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辛苦,那么有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更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一到冬天,晚上下自习,回家的时间可能大多数人都已安然入睡了吧,还要备课。的确是很辛苦。再加上这几年对教学质量的高要求,周边名学校的竞争,因此,补课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一点,希望家长们能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请相信一切都为了孩子! “芳林新叶催陈、雏凤清于老风声”。各位家长,转眼之间,孩子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还剩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了我们孩子的前途和未来,让我们家校联手手手相牵,心心相连;步调一致,密切配合。为我们的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吧! 最后,再一次,由衷的感谢各位家长同志,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本次家长会。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快乐! (袁畅昌)
“他是我们学校的偶像老师”
刘占良拥有一颗慈母严父的心,他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呵护学生,启迪学生,发展学生。正是这种爱心,学生才亲其师,信其道。
在2004年的一个周末,刘占良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商洛市一所医院的电话,告诉他他们学校的一位学生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需要他过去一趟。时任年级主任的刘占良一听,着急起来,他马上给该学生的班主任打电话,就急匆匆赶往医院。原来,受伤学生家住农村,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出了车祸,伤势很严重,好心人拨打了120,救护车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当医院想要和家长、老师联系时,伤势严重的学生想不起来。后来,他隐隐记得刘占良的电话,医务人员便给打了过去。刘占良一到医院就配合医生做好抢救,由于当时联系不到家长,他就自己垫钱。等一切处理完后,他又与赶到的班主任一起联系家长。刘占良主动联系保险公司,按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进行赔偿,直到孩子获得理赔、出院。
提起自己的老师刘占良,已经离开学校七年、现任职商洛市政府的有一肚子的话。的家在商州区黑龙口镇,那里群山环绕,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刚上高中的,数学底子比较差,但刘占良一直在激励着他。当时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叫黄飞,在刘占良的激励下,鼓起勇气写了一条“不谈恋爱,不上网,好好学习超小黄(黄飞)”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在印象里,刘占良教会了他如何深入思考。刘占良的教学方法总是深入浅出,能把繁杂、很疑难的东西用简单的方式给大家讲出来,让人很好理解。刚开始数学考试,一般能考六七十分,但高考时他数学考了128分。数学方面能最后提分,说这都归功于刘占良对自己的帮助。
让最难忘的是发生在自己高二时的一件事。在2004年圣诞节晚上,拿了一个鬼手玩具吓唬一位女生,结果把女生给吓倒了。开始时,这位女同学只是有点震惊,没想到最后在宿舍犯起了“羊角风”,症状很严重,把大家都吓坏了。有人给刘占良汇报了,他二话没说,大半夜把学生背到医院,自己垫医药费对学生进行了及时治疗。事后刘占良也没怎么批评“肇事者”,就是给他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如何与同学相处。当时少不更事的对自己的无心之举后悔极了。由于家在农村,也没有多余的钱,所有的医疗费均由刘占良垫付。刘占良的这种包容、这种善举至今让感念不已。
刘占良对学生的关心是个性化的,他总是从学生最需要的方面去帮助他们。贫困生赵浩男父亲下岗,母亲无业,但这孩子思维能力强,刘占良觉得他学有余力,于是在他正常学习之外,单独给他找资料,布置习题让他做,对他进行单独辅导和贴身训练。到高三时赵浩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刘占良亲自帮他整理报考需要的资料。填报志愿时,赵浩男没有报面向贫困地区的单设批次。在报名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刘占良急匆匆把赵浩男叫到办公室让他把单设批次的表填了,最后亲自送到招生办。
后来赵浩男通过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录取到了北京大学。赵浩男和他的家人一直非常感谢刘占良,没有刘占良,他是不可能进入北大学习的。
“最关键的时候,你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注重育人。刘占良善于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他经常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情感动学生,化解学生遇到的思想难题。
1993届有个农村学生叫张涛(化名)。高考前夕,张涛家里与邻居之间发生了一些纠纷。邻居家孩子为了骚扰他,影响他高考正常发挥,在周末找人到学校把他叫到外面打了。张涛当时很冲动,既然对方把他欺负了,这个仇一定要报,高考则被抛之脑后了。同学们知道张涛被打的事后都很生气,人人都义愤填膺地要帮助张涛。
当时刘占良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开会并告诉学生:“那是人家的家庭纠纷,任何人不得参与。临近高考了,参与这种事对大家影响不好。对方都是社会上的人,很复杂。大家的心情我很理解,都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一定会管的。”刘占良又耐心说服、劝导张涛:“你要从自己的前途和长远利益来考虑。既然是家庭纠纷,就有讲道理的地方,可以找当地村委会、镇政府。作为学生,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读好书上好学,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你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如果在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对你的影响可能都是终身的,你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劝导几天后,张涛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两家人最终在当地村委会的干预下平稳地处理了纠纷。最后张涛安心读书,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今走上了税务系统的领导岗位。李晓兵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刘老师的正确引导,张涛和我们就会去找那些社会上的人,结果估计不会把人家咋样,反而是人家把我们伤了,伤害面更大一些。作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来说,当时我们考虑不到那么多,只能意气用事罢了。”
30多年来刘占良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即使担任副校长以后。刘占良告诉记者,他就喜欢做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有一种成就感。他以细致、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一批批老师们。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算法初步》 教学反思
《算法初步》一章的教学终于在高二开学后三周内结束了。这是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中唯一新增章节,对于进行这一章节教学的数学教师而言,实在是感触良多。因为不但没有教过,自己也未学过。可以说对于这一章的教学,教师是与学生同摸索共成长。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一章的教学反思:
一、渗透算法意识,展现知识体系
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既要呈现知识,又要使学生体会人类认识数学经历的一切,因此很多时候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和严格的证明。由此产生的认识困难问题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了解清楚所教的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渗透和展现。
正如本章引言中所述:“算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算法是学生既陌生又熟悉的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关系,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会让教师学生都不断地有“归零”的机会,经验有时是垫脚石,有时又是绊脚石,教科书上是用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组x-2y=-12x+y=1的求解过程,归纳出步骤来引入算法的。而以学生的固有思维,往往只关注解法,会对书上明确而有限的共五步步骤解决x-2y=-12x+y=1觉得费解。在他们看来,如此简单的题目,一两步就够了,为什么要分五步进行?
由于算法思维侧重于思维的构造性实践,注重于获得结果并将取得的结果构造出来,即注重归纳思维,算法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教学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从非形式化的、算法的、直觉相互作用与矛盾中形成数学,注重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体验创造性工作的历程。算法有利于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对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做出理性思考和判断。因此,对算法思想的初步认识,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帮助他们构建算法意识,从“算法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必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水平。
二、体现算法应用,展示框图意义
程序框图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描述算法步骤。教科书首先展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完整的程序框图,然后分解出这个程序框图中的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接着分别用简单的例子对这三种结构作详细的阐述。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与程序框图是算法的教学重点,但是程序框图感觉上有点“不上不下”的状况。因为程序框图既不同于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那样浅显易懂,又不同于程序那样能被计算机所识别,那么程序框图为什么是算法的教学重点?依据是什么?重要地位如何凸显?
随着教学的展开,对于算法的基本思想,学生都已有所了解,有所掌握。但在做练习题时困难也开始显现。因为算法这一块内容是全新的,刚开始接触时,了解的少,未知的也少。随着对算法了解的深入,未知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例如: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
x=1
y=1
WHILE x<=4
z=0
WHILE y<=x+2
z=z+1
y=y+1
WEND
PRINT z
x=x+1
y=1
WEND
END
问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
学生解决这道题时觉得眼花缭乱。连本身已经对自己挺自信的学生都觉得有些头疼,因为从程序上看来,确实有些千头万绪,找不到切入点,但如果将其改写成算法程序框图,马上可以做到“其意自现”。其实算法教学越进行到后段,越有体会和感触――程序框图真是十分重要十分有效。算法程序框图的确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它将自然浅显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与计算机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既有算法自然语言的直白也有算法程序的理智和条理。把握住了算法程序框图,实际上也就是把握住了算法的精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算法程序框图,要求学生不但能将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程序,还能将算法程序转化为程序框图。事实上,每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是为特殊的目标而创建的,都是将算法转换为计算机程序的工具,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一件小事,算法才是关键所在。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在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环境中学习算法的基本知识,而把有效设计、实现、调试和测试程序的任务留待信息技术等课程来解决。就此方面来说,在教学中应把程序框图作为描述算法的主要工具。
三、重视算法本质,引导学生思考
“在算法教学中,学生将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并通过对具体算法案例的分析,体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算法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数学表达的能力”。
输出S
结束
毫无疑问,正确。可是为什么教科书上用的是累加的“笨”办法,而对于这种看起来简捷又很好的办法却提都不提?
事实上,对于从1到100的100个数相加的问题,依次累加存在着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第一步,第二步,……,一直做至第一百步,在这样的操作顺序下可以得出求和的结果。②循环结构:每一行都在“重复”同一结构A+i=S的运算。③条件结构:“重复”操作至i=100停止。
所以,教科书上所提出的两种程序框图都是在关注结构的背景之下产生的。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与解法有联系也有区别,算法关注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同一个问题虽然会有不同的算法可以解决,但设计算法通常针对解决“某一类问题”,也就是算法所追求的普适性。
由此可见,在算法教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努力创造各种适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算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算法思维层次和水平。
四、寻求算法原型,体会古典算法
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学生也能体会到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把算法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应用计算机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有时算法过程很复杂或计算很繁杂,但在计算机上运行,很快就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且一种算法可以解决一类的问题。
从古到今,“算法”都在扮演着重要的时代角色。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一度居于领先地位,古典算法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以算法为中心,寓理于算,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比如说秦九韶算法。
如果说对秦九韶算法的学习是“认识”,那么,让学生对秦九韶算法的认识过程及运用则是“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将秦九韶算法的思想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的疑难太多,会影响到学生的信心。对于一些新的知识,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必须提前给予解释,对于如何表述要给予示范。如程序框图能使学生的思维更规范、更科学。对秦九韶算法的认识、理解,不仅来源于会写算法,会将算法转化成程序框图,更来源于用程序框图写出计算机识别的程序。由以上程序框图对应写出程序:
评析:根据程序框图及前面提到的循环结构、递推公式,引导学生选对循环语句写出程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如,中国古算中用“更相减损术求等”的方法,其原理是在运算过程中,实施“更相减损”的机械化程序,使整数逐步减少,但“等”却始终不变,而且总可以在有限步骤内将其求出,故它是一种构造性的思维方法。有限构造是算法的核心,构造性解决问题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哲学的重要流派。因此,算法思维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
实践证明,在算法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取最简单、最典型的算法模型作为载体。这是因为,一方面,算法教学目标就是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初步知识,另一方面,算法本身来源于具体问题。古往今来,一直如此,所以空讲理论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而从简单典型、学生熟悉的算法模型中挖掘、提炼出来的思想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把算法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应用计算机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虽然有时算法过程很复杂或计算很繁杂,但在计算机上运行,很快就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且一种算法可以解决一类的问题,让人从一些机械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通过电脑操作,让学生自我去探索,及时验证自己的算法是否可行,及时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只要认真去探索、研究、实践,我们就可以大有作为,这也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3]李亚玲.算法及其学习意义[J].数学通报,2004.2.
[4]李建华.算法及其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4.3.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问题 改进措施
我经历了由高中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的这种大循环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万分的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且每一种题型的解决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各种数学思想极其繁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了,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着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初中教学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差距。
2.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4.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完成下列任务的探索:①十字相乘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3.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4.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4)归纳、演绎思想,许多数学命题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其特点,归纳出某种规律而得到的。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初始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地理教学;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地理在文科中是一门最特别的学科,相对于历史、政治它更偏向理科。对逻辑思维与图形、计算等方面的较高要求使得很多文科生,尤其是文科女生谈地理而色变,地理成为文科生高考提分的瓶颈。每年,因为地理而含恨落榜的考生不在少数。诚然,高考相对于其他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然而无论每年的选题如何多变,材料如何新颖,只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创新性的培养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分清轻重,有的放矢
高三更注重知识的分类与整理,如何在高三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复习方向,培养其综合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教材方面,对于基础性的初中地理知识,要做好基础概念的掌握,学会地图信息的解读。高中教材是重点,湘教版的地理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要加强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针对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要重点学习气候、水文、植被、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内涵,并梳理好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必修二的人文地理部分则要综合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人文要素内涵的理解,以及各人文要素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选修部分(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可以把它渗透在必修中复习,不必单独详细复习。如讲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时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2. 合理计划,做好预习与听讲
教师应该对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进行分析,尤其对出现概率比较高的知识点、题型以及本年度新增的知识点要特别重视,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相协调,做好预习工作。高三地理不同于高一高二,知识繁多,课堂信息量较大,如果学生课前不做好预习,思维跟不上老师,课堂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节课稀里糊涂中就过去了,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尽量做到以点带面,挖掘还没有讲到或考纲中新增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考纲中的难点、易错点、高频考点。做好引导学习的工作,在认真细致地讲解每一个重难点时,要注意结合广东高考的特点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如地球运动部分,广东高考对这部分主要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而且题目的难度较小,故此,教师不仅自已要科学计划好这部分复习时间,也要引导学生不要在这部分花费太多时间。当然,在讲解的同时也要展开实战演练,并及时检查每一位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3. 消除恐惧心理,学会自主学习
很多文科生地理学不好都是因为恐惧心理,虽然地理中与理科相关的逻辑、计算等有很多,但是相对于数学、物理等要简单很多。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是地理的一部分。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中感受地理。另一方面,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杜绝一味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真正对地理产生兴趣。如全球气候问题的学习,虽然气候相关的知识繁多且杂乱,但实际考查的知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掌握了全球气候知识的精华,面对气候相关的考题就能胜券在握。比如全球气候的分布,如果让学生一个个记忆,很容易漏记或出错,应引导学生结合气候成因(如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季风等)进行学习。同时,对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
二、构建知识体系,重视图像复习
1.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不管多新颖的题型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能对不同板块的知识做到灵活应用,便能提升综合能力,从容应对高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回顾,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知识系统网络化、结构化,能够让学生加深各个知识的理解,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熟读考试大纲与《高考说明》,寻找高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地毯式的复习与查漏补缺之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帮助学生熟悉规律,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总结方法。
2. 重视图像复习,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若想学好高中地理就必须学会读图,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地图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部分,学会看图有利于很多地理知识的掌握。图像复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要学会从地图中读取有用的信息,如通过读图来寻找地方时首先要区分是侧视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是侧视图则通过寻找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来判定地方时。如果是俯视图则要判断最外面那条经线是否是赤道?如果不是则应看晨昏线把每条经线分成的昼夜弧比例进而判断昼长或夜长,再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等求出有关地方时。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活地图,说到哪个知识点就能在第一时间调出,并能将各个知识点通过图形形成联系。
三、专题突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三的地理学习避免不了的一项便是真题的演练,很多同学在做广东真题、全国真题的同时还会做很多其它课后资料的习题,题海战术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不二选择。其实,真题演练是必须的,然而不在量多而在于精。如今的练习题、练习册是数不胜数,如果想通过做完这些来提高解题能力是难之又难,但是如果对一个知识体系进行专题性集中突破就能事半功倍,只要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就能解决这一类题型。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只要掌握了H=90o-|纬度差|这个公式,就能在知道太阳直射点、当地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三个未知数中任两个未知数的情况下计算第三个未知数。但是,整体的复习之后可供进行专题复习的时间很少,因此,专题复习要选择重点知识体系进行,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性的专题强化。让学生在做好知识回顾的同时,通过一类题型、相关知识的集中复习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总之,高中地理只有做到紧扣时代,抓大放小,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加强地图训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实际应用,同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主观与客观上都做到张弛有度才能在地理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彭长亮.关于高三地理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9(02)
一、学者之路多坎坷孜孜不倦收获多
最年轻的教研组组长,最高学位,最优秀的教师,学者型教师……***老师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青年教师的偶像。然而谁知道她学者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1986年7月,**老师从**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十二中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轻漂亮的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1987年她开始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市各项教学大赛,在新乡初中数学教学界崭露头角。
她出色的表现赢得新乡市各个学校的注意,1990年***老师被**中领导“挖”到这所重点中学,并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
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自己越来越大的名气,面对组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1994年她走进了河南师范大学,从攻读本科到攻读硕士学位。从1994年秋到1997年夏,从1999年夏到2002年夏,整整6年的时间,***老师走上了充实而又繁忙的求学之路,开始了她艰难而又最有价值的优秀教师学者之路的探索。
初回大学,校园里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她激动兴奋不已。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阅览室各种各样的期刊,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教授们独具风采的授课以及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都深深地抓住了她的心。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忙碌的周末。总感到时间脚步的匆匆,惟恐时光飞逝,机会不再,总想多读快读。6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老师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她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特别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按文件要求可以带薪脱产学习,然而为了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她充分利用河南师大在本市的便利条件,不辞劳苦,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被她这种学习精神深深感动,河师大的教授更是感叹,“有这样的优秀教师,中国的教育有希望”。
求学的路很苦,但苦的汗、苦的泪换来的却是肩上行囊饱满、胸中气慨昂扬。教育理论开阔了刘丽老师的视野,她一边钻研理论,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五十万字的教学经验总结和论文,她又想,要是把这些成果让同行们分享,避免教学中走弯路,不是更有价值吗?于是,她开始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10年来,她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0多篇。她的《合作讨论式数学教学法实证研究》也正在处于结题阶段,受到很多专家的赞赏,并准备结集出版。此外,她还出版各种数学辅导书籍15本,受到全国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十年辛苦不寻常,***老师以她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新一代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投身教育天地宽矢志教改谱新篇
20世纪80年代末期,***老师开始尝试教学改革,她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结构或顺序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教学中,她一改过去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她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减轻学生负担是***老师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老师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教育多少年,苦无良策。可以说产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她的口头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她要把这句话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让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松绑,为自己教学方法上改进提供条件。把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是她永远的追求。
作为市*中学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数学教师和主导学校数学教学方向的教研组组长,刘丽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他说,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认为,不能正确地对待解题,将学生的手脚束缚在题海之中,这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她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数学教学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她的数学课一般只讲20分钟,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她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她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她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她做总结说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刘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说,我们从刘老师的课中尝到了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是她的一个新的课题。
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验试行。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根底,她大刀阔斧投入改革实验。亲自动手主持制定全市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编写《新课程实验目标丛书》,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是一次检验。
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必修课程后,她又主持制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明确提出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评价原则,坚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社会性原则,详细制定了评价内容及标准。通过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行为,发挥正确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研究性学习真正收到效果。
她带头上研究性学习示范课,亲自带领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预测、归纳、论证,使教师“导”的艺术、“引”的技巧、“帮”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关系充满了真情、友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使他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和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边指导边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
她把研究性学习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研究意识、体验研究方法上。通过学科研究性内容的渗透和延伸,培养学生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理性批判,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描述,也是对终身主动学习的一种构建。她带领下数学组在数学方面有数十个课题组,师生完成了100多项研究性学习课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这些恰恰都是过去教学模式所欠缺的,正是现在学生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老师的改革赢得省市教育界一致肯定,1999年5月她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遇问题获得新乡市观摩课奖,2000年11月她的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获新乡市创优课一等奖,2001年6月她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多项课题获新乡市优秀教研成果奖。
三、爱心铺就成功路智慧沐浴新教坛
“人格是最高学位”,这是***老师的另一个口头禅,也是她人格的真实写照。
成功的***老师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更影响了*中甚至全市的数学教师。作为数学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她担任市说课和优质课评委。面对参赛教师,她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最受市里老师信任的教师之一。对前来请教的老师,她为他们出谋划策,查找资料。然而,对那些想投机取巧者,她又会毫不客气地给予他们痛斥。“做优秀教师要先学做人”,这是她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特点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15-03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基本课题,国际上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许多国际教育组织以及西方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例如,美国专门成立了“女数学家协会”,每年举办活动,出版刊物,调查性别差异的证据。国际妇女与数学教育组织(IOWME)和数学妇女协会(AWM),作为非常活跃的妇女组织,也经常开展活动或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数学及数学教育中的妇女地位、性别差异问题。
而我国学者对此一问题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1994年,张奠宙教授就在《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中感叹“中国数学教育基本资料的缺乏,像男女学生数学学习差异这样的课题,应该当作基本国情进行调查和去做。这一研究工作可以从全国范围内调查,也可以在一个县或一个乡做调查,看究竟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的话,其原因是什么?何时产生明显差异?”[1]
本文选用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以“数学”、“性别差异”为关键词对截至2013年底的文献进行检索,共筛选到密切相关的文章126篇,并结合叶一舵主编的《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和林崇德主编的《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两本书进行研究。本文首次将我国学者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形式等方面指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及不足,进而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检索发现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表明了国内对此问题关注度的逐渐提高。根据截至2013年底检索文献的数量及其主要内容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的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以1993年和2004年为界分为三大阶段:初探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
1.初探时期:1993年以前。在国内,这一时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数量屈指可数,最早可查的是1982年唐盛昌的《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2]。该研究从1979年到1982年,按年级(初一到高二)对比各年份男、女生的数学期末成绩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并通过代数、三角和几何三方面的测试和关于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问卷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研究形式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大型的科研项目调查结果的一部分,而非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专项研究。例如,1990年林崇德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等。二是研究团队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做的专门研究。例如,唐盛昌等人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等。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小学生和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也有一小部分研究是关注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一般认为,在小学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学习、掌握和运用数概念、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而在中学阶段,数学能力则主要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者们首先收集男女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他们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整体情况。其次,根据对数学能力的分类,针对各项数学能力进行测验以此来了解男、女生不同数学能力差异的具体情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产生男、女生差异的原因,侧重于调查男、女生在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前文介绍的唐盛昌的研究就是典型代表。
总的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比较单薄,但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例如,性别差异与学生所在的学段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小学阶段女生数学成绩整体上比男生好,初中阶段男、女生数学成绩的差异不显著,高中阶段男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对此,林崇德等人认为是因为男、女生不同能力的发展在快速期的到来时间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在快速期内的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3]。唐盛昌等人认为这与男、女生在记忆方式、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有关,男生倾向理解记忆,数学分析,而女生倾向机械记忆,注重模仿[2]。
总览这一时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归因上侧重于认知因素,而较少考虑非认知因素,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二是研究较少和教育联系[4],例如,研究者们并未探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师等因素是否会导致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缩小差异。
2.发展时期:1993―2004年。1993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MCI)在瑞典召开了“性别与数学教育”的国际研讨会。而这一课题就作为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设立的系列研究课题之一。探讨产生性别差异的三大因素:(1)女生的数学兴趣;(2)社会文化影响;(3)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研讨会召开后,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上升,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可见,研讨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国内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研究形式上看,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大多为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专门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真正地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
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关注的问题仍然是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占到总数的64.7%。但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从上一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转移到高中生,这与上一阶段研究显示小学、初中男女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的这一结论不无关系。此外,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扩展和细化。例如,将数学思维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形象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研究;将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细化为心理折叠能力、心理旋转能力以及心理展开能力等进行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一方面部分研究者仍采取的是对各学段男、女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者根据对所研究内容基本要素的界定,设计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试图得到更为精细的结果。同时,研究者们配合使用问卷和访谈,以佐证研究结果和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了,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者们根据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小学阶段,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女生比男生强;初中阶段,男、女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相对优于男生,男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女生,但从初二起男生逐渐赶上来了;到了高中阶段,男生则优于女生,且出现差异的显著性,女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男生。此外,男生的空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于女生,但空间能力的差异并没有对数学成绩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研究者们关于高中阶段男、女生运算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分歧,有些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女生显著优于男生,有些研究则表明男、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归因上看,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到教师教学方式、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学生数学兴趣等因素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影响,但存在的不足是他们仍然更加偏重生理(即男、女生大脑2半球偏侧专门化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和智力因素(即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不同)的影响。
3.繁荣时期:2004年以后。2004年3月“中学数学学习性别差异”被国际数学大会列为研讨主题之一,使得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学术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内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献数量更大幅地上升,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细化。
研究热度的不断上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时期有大量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硕博研究生的论文,占到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总文献数的26.7%。研究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一个研究主题在当前具有较高的热度。此外,从这一时期文章的数量上也足见研究的热度。另一方面,开始有发表对该研究的述评文章,说明研究在当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针对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研究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和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包括情境性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表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包括数学创造力、常用统计图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包括数学自我概念、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数学学习心理、数学学习焦虑和家庭、老师、社会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影响[1]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则主要为几何学习,其他的内容则少有涉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处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优秀学生、中层学生和后进生,探索不同层次中男、女生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是否不同。
从研究方法上看,以问卷和测验为主,配合访谈和个案研究。测验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和特定学习内容,测验的题目一般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自行设计,也有小部分是直接选取学校已有的试卷。问卷则主要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这一时期相关量表已有一定的发展,因而与之前采取自编量表有所不同的是研究者多为直接使用已有量表或在已有量表上进行改编。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Fennema-Sherman数学态度量表》,但也有根据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的相关量表的。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结论大体一致。在归因上,减弱了对生理因素的强调,更加肯定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教师和社会文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态度的影响。
二、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到现在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者们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进行测验、问卷,大体上偏重于定量的研究,而定性的分析不足。如果能够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才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归因分析尚不完善。事实上,产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原因是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研究,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归因分析,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是从生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但一般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并没有进行一个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如张新颜所说,后天因素是如何影响数学学习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等问题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解决[5]。
缺乏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大多数学术文章都是调查研究性别差异存在以及归因问题,而如何缩小差异,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研究很少,而这恰是研究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初衷和目的所在[6]。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迫切地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展望
1.研究形式上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一是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从理论到现实,通过分析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出发,发现和认识差异的现状,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是通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型的学业测评等方式,了解男、女生数学学习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微观研究则范围较小,往往是某所学校或某个班级,研究问题更细化,侧重于调查男、女生是在数学学习中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差异。
2.研究方法上更加多样化。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既要通过精确的数据来回答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现状,又要通过质性分析来解释“差异是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发生”、“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
3.研究内容上更加深入、全面。一是对当前研究尚存争议的结论进行再探。例如,高中生男、女生运算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层面和调查对象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一些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研究者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得到一个更加贴近自身所研究的群体的结果。二是对当前研究尚未解决的或尚未触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造成男、女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策略来缩小这种差异的问题。像这样一些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领域内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是对当前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例如,将学习不同数学内容时的性别差异细化到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的差异。更加具体化的研究问题有利于探明男、女生究竟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或知识点上发生了差异,为实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唐盛昌.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2,(5).
[3]林崇德.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杨晓黎.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有关非认知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