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传统艺术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艺术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艺术的核心

第1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光纤 总线技术 事件

1 传统RS232/485通信存在问题

自动化设备大多数工作环境恶劣,同时收到各种电磁干扰的影响,如何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通信是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现有很多设备以485总线方式实现通信,由于以电缆为传输介质,存在通信可靠性不高,而且存在难以解决的防雷击问题,雷击损率较高,因此我们提出了用无源光网络系统来解决自动化设备的异步数据通信问题,实现光纤总线RS232/485通信。

2 光通信技术优点

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衰减小,不怕雷击,抗电磁干扰、抗腐蚀、保密性好、可靠性高、敷设方便等优点。

2.1 光纤总线式PON性能特点

(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以上的独特优点,其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

2.2 主要应用领域

DT16系列光纤总线式光端机,采用世界最新网络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专门为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工业自动化、SCADA(数据采集及监控)等工业行业数据通信而设计。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主要包括:SCADA采集与控制系统;各种现场监控系统;DCS、数据采集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现场总线通信距离扩展的综合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3 系统组网应用方案

光纤总线式光通信系统为多节点接入系统,采用无源光分路器实现光路的分配,故足以满足配网通信的需要。光纤总线式光通信解决在拓扑结构上与传统的RS232/485完全相同,但在传输介质上用光纤替代了铜缆,系统采用无源光分路器进行光路的分配,系统中各个TTU设备之间都是并联关系,在光纤链路上实现了挂灯笼模式的安装方式,系统节点的扩展能力很强,安装和维护更简单。

3 系统投资效应分析

如何保证自动化系统或数据采集设备的可靠运行,通信问题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其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通信方案的选择上得考虑经济性和系统运行维护成本等相关问题,分析现在自动化系统或数据采集系统中几种通信方案,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1)传统的电缆485总线:采用485电缆总线,建设投资成本较低,通信可靠性不高、抗电磁干扰能力不强、雷击损率较高,遭雷击时损坏自动化设备;

(2)GPRS无线传输方案:采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投资成本最高,运行维护成本高,抗电磁干扰能力最弱,对自动化设备易产生电磁干扰,单点易受雷击;

(3)光纤通信方案:建设投资成本中等,不怕雷击,抗电磁干扰,抗腐蚀,保密性好,通信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最低。

4 系统技术指标

提供4路RS-232数据接口、1路RS-422数据接口和1路RS485数据接口;具有8条全双工数据通道,可完成8×8数据交叉连接功能;最新的数据流方向识别技术,实现RS422、RS485的透明传输;光口遥信量信号输出功能,监控光路工作情况。

5 结束语

光纤通信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突破,如今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化通信技术、市场与应用正值快速增长的阶段。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在所有现行的通信技术之中,已经证明是速度最快、容量最大与品质最高的通信技术。它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清脆的音质与最清晰的影像。

当前随着光纤铺设成本费用的降低,设备种类的不断完善,更有利于我们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数字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提高产能的同时来降低系统能耗。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衰减小,不怕雷击,抗电磁干扰、抗腐蚀、保密性好、可靠性高、敷设方便等优点。配网自动化设备大多暴露在室外,环境恶劣,光纤一般直埋于地下,因此能够抵御高温、低温、日晒、雨淋、风雪、冰雹和雷电等自然环境的侵袭。同时,由于光纤传输靠光信号进行,能够避免各种电磁干扰,保证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光纤铺设费用日益降低,配合485总线结构这种经济型的传统的工业总线方式可以更高效的达到需求商的运行需要,性价比优势突出。特别在一些工业管网流量监测系统中把新增加的节点以及PC工作站集成到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即DCS系统中更能体现出光纤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08).

作者简介

崔成(1982-),男,河北省枣强县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软硬件开发及网络维护。

姚军(1981-),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软硬件开发及网络维护。

作者单位

第2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MGW;RNC;传输通道;保护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48-02

早期2G时代,移动核心网MSC至BSC间,不管是安装在同一地点还是不同地点都是通过多条2M电路线来连接的,即多条2M电路一起分担业务。这样的连接方式好处在于:如果某一2M电路出现问题,这对MSC至BSC间的通信造成的影响不大。不好的地方在于:MSC至BSC间需要布置大量的2M线,这对机房空间、布线、配置、维护等都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影响。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BSC更新换代(由只提供2M电接口到提供155M光接口)、软交换技术和3G的出现,目前的2G移动核心网MGW至BSC之间和3G移动核心网MGW至RNC之间的通信主要是通过155M光传输通道来连接。业务由早期的多条2M电路分散承载到现在的1条或几条155M光传输通道集中承载,一旦出现某一条155M光传输通道中断,承载在此传输通道上的MGW至RNC(或BSC)间的业务出现中断,尤其对只配置了单一155M光传输通道的系统来说更是灭顶之灾,会导致该RNC(或BSC)所带基站语音通讯全部中断。因此,如何提高MGW至RNC(或BSC)间155M光传输通道的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换而言之就是要对155M光传输通道实现保护。

1 155M光传输通道的提供方式和存在问题

1.1 MGW和RNC(BSC)安装在同一地点(局房)的情况

155M主备用光链路连接如图1。

这种情况很简单,MGW至RNC(或BSC)之间的主备用155M光传输通道可以分别用两对(一主一备)光纤直接相连即可。正常情况下业务走在主用通道上,主用出现问题时会自动倒换到备用通道上,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经测试:无论是主用155M光链路的任何一根纤芯中断或两根纤芯同时中断,还是任一光接口有问题,MWG和RNC(或BSC)都可以成功倒换到备用155M光通道上;反过来,备用也可以自动倒回主用。

1.2 MGW和RNC(或BSC)安装在不同地点(局房)的情况

1.2.1 光传输通道提供方式

这种情况相对较复杂,MGW至RNC(或BSC)间距离较远,通常MGW和RNC(或BSC)安装在不同的地市,因此MGW至RNC(或BSC)之间的主备用155M光传输通道不可能用两对(一主一备)光纤直接相连来实现,中间必须经过传输网络(就广西而言,必须经过二干传输网络)才能实现。以MGW在南宁,RNC在百色为例,它们间的连接如图2、图3。

南宁MGW至百色RNC间的主备用155M光传输通道是分别通过省内二干2.5G华为系统(图2)和朗讯系统(图3)进行骨干层物理连接,南宁端通过光缆纤芯把传输设备两个155M光支路盘接口分别跟MGW的主备用155M光口相连,百色端通过光缆纤芯把传输设备两个155M光支路盘接口分别跟RNC的主备用155M光口相连。

1.2.2 存在问题

新建RNC工程要求每个RNC到MGW之间要提供2条155M光通道,以实现主备用保护,即MGW和RNC设备的主备用光接口或MGW至RNC间的主备用纤芯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能保证业务不受影响。广西联通二干如图2所示的共有三个重叠环系统,分别由朗讯、华为和中兴三个厂家的传输设备组成,每个环系统相互独立。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实现,一般会认为:只要单独开通2条南宁至百色的155M光通道作为一主一备接入MGW和RNC即可。为了更好地实现保护,最先考虑采用两个不同厂家(朗讯和华为)的传输设备分别提供一主一备通道,如图2所示。经测试,问题出现了:随便拔掉连接MGW和RNC的任一根纤芯,MGW和RNC间的主备用光口均倒换不成功,试运行的业务随之中断。

2 异地设备连接倒换不成功问题的原因分析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保护倒换不成功呢?按华为的说法:他们的MGW和RNC之间的主备用光口是通过1+1复用段保护的机制实现的,难道是因为中间传输通道采用了不同的厂家(朗讯和华为)提供一主一备的缘故,导致倒换机制出现了问题?抱着一试的想法,把中间传输通道改为两条独立的(即两条通道占用不同的VC4时隙)均开在华为传输系统上(如图3)。

重新拔纤测试,结果还是倒换不成功。从传输的角度来说,只要为两业务端提供了两条传输性能正常的通道就行,不管传输通道中间经过了多少台传输设备,也不管路由如何,业务端设备应该就能实现保护倒换。试验情况出乎大家意料,问题似乎陷入了僵局。随后在全广西区范围内试验,结果发现不管MGW是华为或诺西厂家的,RNC是华为或贝尔厂家的,开通两条独立的一主一备155M光通道做试验均倒换不成功。再仔细分析,怀疑问题还是应该出现在倒换机制上。

对于MGW和RNC安装在同一地点(局房)的情况,它们之间只需用两对一主一备的尾纤直接相连即可,中间不经过任何的传输设备,任何一根直连纤芯出现问题时,两端的MGW和RNC均可以根据出现的光信号变化如信号丢失(LOS)直接启动保护倒换机制,实现业务的保护。而当MGW和RNC(或BSC)安装在不同地点(局房)的情况,它们之间的主备用通道必须依赖传输设备提供,中间经过传输设备后,随便拔掉其中一端任一根连接纤芯,光信号变化信息不能直接传给对端设备,导致一端产生倒换,另一端不产生倒换的状态,最终导致业务中断。

3 异地设备连接倒换不成功问题的解决

从MGW和RNC安装在同一地点(局房)的情况可以看出:只要任一接口(MGW和RNC的光接口)或它们间的连接尾纤出现问题,均能成功倒换,是因为两设备是直接相连的。对于MGW和RNC(或BSC)安装在不同地点(局房)的情况,两设备不是直接相连而是中间经过了传输设备,倒换无法成功。如果MGW跟与之直接相连的(南宁端)传输设备之间,RNC跟与之直接相连的(百色端)传输设备之间分别能保护倒换成功的话,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呢?而要实现MGW跟与之直接相连的(南宁端)传输设备之间的保护倒换,实际上就是要实现MGW的主备用155M光接口和南宁传输设备的两个155M光支路板接口之间的保护倒换。对于正常的传输业务配置,两个传输设备上的155M光支路板接口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什么关联的,更不可能实现自动相互保护倒换,这就需要在传输设备上进行相应特殊的业务配置,而且这两个155M光支路板接口必须在同一传输系统上,而不能一个在朗讯系统一个在华为系统。

经过多方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传输设备的特殊方式配置,让安装在不同地点MGW和RNC分别跟与之直接相连的传输设备间分别创建两条通道并建立保护机制,而中间传输设备之间的155M通道共用同一个VC4时隙,即在南宁局房端(MGW至传输设备间)和百色局房端(RNC至传输设备间)分别建立保护机制,长途骨干段(南宁至百色)配置共用同一时隙,让中间段通道连接和两端通道产生关联,最终能达到MGW和RNC间主备用155M光通道的主备用保护倒换。连接方式如图4。

4 不同厂家传输设备如何实现MGW至RNC间155M光通道主备用保护

4.1 华为传输设备对接配置步骤

南宁至百色间155M光传输通道由二干华为传输系统提供,设备是Optix 2500+(其他类型的设备如OSN3500、OSN7500配置方法也大致相同)。南宁端MGW的主备用155M光接口分别跟华为传输设备两块不同槽道的155M光支路板的两个155M光接口分别用尾纤对接;百色端RNC的主备用155M光接口分别跟华为传输设备两块不同槽道的155M光支路板的两个155M光接口分别用尾纤对接。简单配置步骤如下:1)先配置南宁至百色的环上复用段环保护业务。2)在南宁端的两个155M光支路口创建1+1复用段保护组。3)配置南宁端支路口1+1复用段保护组的业务。4)在百色端进行跟南宁端同样的配置。5)拔纤倒换测试,保护成功。

4.2 中兴传输设备对接配置步骤

南宁至百色间155M光通道由二干中兴传输系统提供,设备是S380(S385)。光口连接方式同上。简单配置步骤如下:1)先配置南宁至百色的环上复用段环保护业务。2)在南宁端为MGW创建一对主备用虚拟网元,在百色端为RNC也创建一对主备用虚拟网元。3)配置南宁传输节点到MGW虚拟网元之间的1+1复用段,配置百色传输节点到RNC虚拟网元之间的1+1复用段。4)配置南宁传输节点到MGW虚拟网元之间的复用段业务,配置百色传输节点到RNC虚拟网元之间的复用段业务。5)拔纤倒换测试,保护成功。

4.3 朗讯传输设备对接配置步骤

南宁至百色间155M光通道由二干朗讯传输系统提供,设备是Wastar ADM16/1设备。光口连接方式同上。简单配置步骤如下:1)先配置南宁至百色的环上复用段环保护业务,落地端分别下到南宁、百色的主用155M光支路接口。2)对南宁端落地业务进行编辑,加SNCP保护到备用155M光支路接口。对百色端落地业务也进行编辑,加SNCP保护到备用155M光支路接口。3)拔纤倒换测试,保护成功。

可以看出,三个厂家业务配置方法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异地MGW至RNC之间的155M光通道保护配置最小颗粒是VC4,而MGW至BSC之间的155M光通道是信道化的,要求颗粒是VC12。除此之外,MGW至BSC之间和MGW至RNC之间的155M光通道保护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

5 结论

对MGW和RNC(或BSC)安装在不同地市的情况,广西联通有较多应用:如南宁至百色、柳州至河池、玉林至贵港、北海至钦州、北海至防城港、梧州至贺州等。经过大量的试验表明:不管MGW是华为还是诺西,RNC(或BSC)是华为还是贝尔厂家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特殊巧妙配置,均可以实现MGW至RNC(或BSC)之间的155M光通道主备用保护倒换。这种保护方式的优点是:中间传输设备配置主备用通道共用环上同一个V4时隙而不是占用2个VC4时隙,可以节约较大的传输资源;缺点是:主备用通道开在同一传输设备厂家的同一环系统上,万一设备本身出现系统故障导致保护倒换失效,会引起MGW至RNC(或BSC)间的通讯中断,网络安全性不够高。为了更好地提高网络安全性,建议主备用通道应尽量分别开在不同传输环路、不同厂家传输设备上,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试验,可能需要两端核心网设备MGW和RNC在主备用保护倒换机制上作相应调整开发。

第3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审美经验,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一、唐卡的构图形式

唐卡的构图形式多样丰富,以中心构图法、风俗连环画构图法和坛城构图法等为主。这些构图法所体现出的总特征就是,唐卡通过这些构图法终于达到了构图饱满、厚重、视觉冲击力强的艺术效果。

中心构图法是唐卡最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所谓中心构图法,就是以某一事物作为图画画面的中心位置,且占最大的比列,一般要达到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的画面面积,这些事物是唐卡要通过这种艺术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唐卡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诸佛菩萨、本生故事、佛经故事、坛城和历史题材。其具体内容大多是在藏民心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各种著名人物、

主宗、诸佛、菩萨的这些事物。在构图布局中,这些代表着该唐卡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核心主角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大多以宗教人物或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为主。围绕这些核心人物上下左右地展开故事情节。这种构图最终达到了既体现了图画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观念和故事情节,又使画面主次分明、布置均衡、疏密变化得当、繁复而又不失统一,最终在变化中实现整体的艺术效果。比如在绘制各类藏传佛教的金刚,护法诸神时,将此为画面的核心位置,再配以周围的体现画面核心思想内容的各种故事,加强画面动感,在画面塑造出一种磅礴连动的动势,但并不破坏主要人物的中心地位。

风俗连环画构图法是藏唐卡的第二种主要的构图法。首先,这种唐卡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还是传统的民间故事,其表达的都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一个故事过程,因此该构图法还可称之为叙事构图法。这种构图法有点相似于传统的连环画,是由多个具有有机的前后联系的故事画面构成,其与传统连环画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连环画是由数量不等的许多张画构成,常装订成册,而唐卡的风俗连环画构图法是把数张故事画面布局在同一画布之上,即在同一张画布之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布置相连的故事画面,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棋格式构图法,唐卡画师用细线条在画布上分割出大小数量不等的格子。画师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在不同的格式里面作画,这种构图法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故事的逻辑发展,构图完整,统一画风基调。

坛城构图法是唐卡艺术中一种具有非常独特性的构图法。坛城构图法主要以各种形式的几何图形通过种种奇特的艺术布局手法构筑而成。这种构图法难以把握,艺术处理困难,几何图形环环相套,图案结构复杂,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唐卡艺术家才能熟练掌握。

二、唐卡艺术的线条和色彩的艺术的运用

第5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对于美学来说是没有地域的界限的,伴随着社会和历史的演进,社会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绘画艺术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地加深,都潜移默化的对艺术家的审美和绘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核要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方面寻找到内在的含义。正如明代王履在《畸翁画叙》的“华山图序”曰:“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唐代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可以想见艺术家当时为了艺术忙碌的身影,中国画家崇尚疏宕空灵,老庄的自然无为,禅宗的“无相见性”,这就使中国绘画呈现出开阔、博大,或是幽微,简淡的风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这种文化思想反映到中国绘画中其实是一种实有心境的直诉,典雅而中庸。正如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一样,是一种艺术人格的理想追求和实现,这种追求是高尚、和谐的,是化育万物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正是艺术“大我”的最终归宿,它可弥补当代艺术所展现的种种困惑。这与中国传统儒、释、道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儒、释、道三家其根本也是一体的、的谐的、中庸的。《中庸发语》中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者。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老子?道德经》:“道之为物,为恍为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都是讲究空有不二,空有圆融的中道思想,是中国传统精神“与人和”“与天和”“与己和”的完美体现。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很多事实证明了中国的绘画的形态是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个方面,它的内在艺术价值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内核中。它们崇尚“韵者生动之趣,可以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而得也。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熟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明?李日华《竹濑论画》)而西方艺术更注重忠实地以一种描摹自然的方式来创造自己的绘画,或是通过客观真实的物象展现敏锐感官所触及的物象实质。而西方艺术无论是中世纪的神学占主导地位的禁欲主义绘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都与中国传统艺术有所不同,它们大多力求追随透视法、明暗法,对对象惟妙惟肖的进行刻画,这使得他们表现客观物象的方法始终受“器形”所“制”,无法将“意”解脱自如起来,他们的绘画始终是某一方面的展现,而不是浑然质朴的精神直面,就象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描写的一样“希腊人和意大利人只看到人生和人生的最高最挺拨的枝条,在阳光中开放的健全的花朵;伦勃朗看到底下的根珠,一切在阴晴中蔓延与发霉的东西,不是暗形就是病弱和流产的东西”,西方艺术每个流派,每种思潮所产生的风格,都体现着艺术家执著,精深的探究天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演进和变化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和绘画理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诗歌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绘画的艺术形式与内涵也产生了深层的影响,给予了中国的绘画内在的艺术的构成,对于中国书画艺术或中国字画艺术,产生了诗性与绘画诗意的综合的艺术的意境,这种现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元素与绘画相互融合的产物,文学和绘画的相互融合、互相表现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在融入了世界大同的文化的因素,由于自身在发展与变革的进程中,吸收和引进西方的文化内核,包括西方的绘画艺术等。经过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不断地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的内核,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形态和发展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中国绘画艺术来说,中国的传统艺术的精神和内在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改革不断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使命,但是根植于中国绘画中的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内容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这便是中国绘画的精神理念。对于保持中国绘画的独树一帜的风格尤为重要。

总结

第6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一、陕南商洛民间根雕造型的艺术特色

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造型具有明显的个性艺术特色,其造型样式很难被某一固定风格涵盖。祥润乐居是陕南地区民间根雕造型艺术的核心表达主题,更是其发展进步的生活动因。这种朴素的审美心理产生依据有三:其一,普通民众为满足美化生活环境而具有客观需求;其二,约定俗成的吉祥期愿和文化信仰是其审美内因;其三,当代文化的发展动向引导着民俗审美中和谐成分剧增。总之,在陕南地区民间根雕艺术实践中,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兴趣偏重显示了民间艺匠个人的艺术理想归属,也直接影响着这一雕塑类型的总体艺术特色。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造型的处理手法还有“随形就势法”,即依据材料的整体形势,跳过局部的特殊肌理不予雕琢,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造型处理。可以说,这一处理手法既肯定了原始根材固有的形式语言,也尊重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

在根雕造型的整体处理中,根雕艺人在逐步熟练中不断总结经验心得,才能练就刀无多余、力无白费的娴熟手法。初坯开始运刀要循法遵规,不宜越章,要分析根材的各种不规则的自然构成。在形象不断明朗的过程中,转折弯曲的地方会随之增多。结尾修坯时要动作轻柔,格外小心,这一环节运刀要用暗劲内力,达到关键部位削圆过平的表面效果,又不能误碰高点。在整个造型过程中忌讳贪多求快,每一步骤都要仔细分析坯体的易碎部位,必要时要做相应的预留或加固,用力时要避免撬、击、震等剧烈动作。总之,只有细心经营作品才能顺利收关。

二、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艺术的综合价值

在传统文化艺术复兴的交响乐中,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艺术的综合价值,集中体现在文化教育、美学研究、商品经济三个方面。首先是文化教育价值。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中传统造型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其核心价值就是文化价值,这是由它的衍生根源和发展轨迹决定的。无论现代雕塑艺术如何发展,都不会掩埋这一地区民间根雕中传统造型艺术的自发延续,其造型的意识形态已经扎根于爱好者的心灵深处。对其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关注,可以增强大众对本土雕塑艺术的立体认识。将其引入大学美术实践教学和学前教育手工材料制作类课程,可以提升相关专业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其次是美学研究价值。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中的传统造型作品能美化家居环境,普及民俗审美对和谐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民众对其装饰功能的认可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局域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社会精神。另外,这一地区民间根雕中传统造型包含了诸如信仰、娱乐、装饰、教化等精神领域的丰富内容,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最后是商品经济价值。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王牌,使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类传统的创作环境渐趋市场化发展,在旅游文化的开发中被推动成为当地景观的特色点缀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项目,甚至在南方某些城市还直接作为招商引资的亮点和城市形象宣传的文化品牌。特殊的艺术造型使大量的陕南商洛地区民间根雕类传统工艺作品被室内装饰和柜台陈列采用,许多精品被收藏家购买珍玩,推动其潜在经济价值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三、结语

第7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一、当代艺术概述

 

当代艺术是极其复杂和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思潮,其本身没有固定的思维和表现手法,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视角来取得艺术上的切入点并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制作作品。“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二、当代艺术的发展

 

回顾历史,从20世纪初的以后,中国艺术界就开始吸收西洋艺术技巧,推进本土艺术改革。中国关于艺术在现代世界的基本定义和价值观开始受到欧洲的影响。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当代艺术应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国门开放后,中国向欧美现代、后现代语言体系的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理论被引进、被媒体传播。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消费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代艺术正好找到了新的形成土壤和视觉经验,于是越来越兴旺地成为了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特别在意艺术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当代性”不仅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也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双重任务,当我们说某件作品具有“当代性”时,就意味着这个作品具有关注现实的性质。“当代性”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但对具备这个时代属性的作品本身该如何评价,还有许多因素。

 

当代艺术对于当代中国,不仅意味着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审视以往的一切客观存在,对发展中的中国如何健康发展有现实警示意义和精神探索作用,更意味着一种无限的可能性:与现代主义相比,当代艺术更具人道主义的独立人格探索价值;在社会形态上,它打破了一元化的传统创作机制;在学科建设上,它推动了多元化方向的发展,真正实践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民主艺术氛围。“当代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关注着我们的生活,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与艺术的互动中,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市场的兴起,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更使艺术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步入“艺术的生活”,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三、当代艺术的和谐发展

 

(一) 追求创新与传统文化继承之间的和谐统一

 

当代艺术需要追求创新,在当代艺术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创新离不开对国外先进当代艺术思想的学习与借鉴。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下,我们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化财富,而这对于我国现有的装帧当代艺术而言是一笔宝贵的创作源泉与灵感来源地,无论是水墨画还是传统艺术都能够被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师所应用。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美学原理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许多艺术理念、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追求新当代艺术手法与环境发展间的和谐统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产生了变化,同时新型油墨、特殊材料、特种工艺的使用丰富了出版物的视觉感受和艺术表现力,而新工艺本身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艺术性的增加或是对于艺术当代艺术的美学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当代艺术中便利性方面 。但是,由于新工艺对于资源的消耗的提升,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因而,艺术当代艺术必须要注重自然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统一性,追求新当代艺术手法与环境发展间的和谐统一,最有效的借助于自然之美应用到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实现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代艺术的创作离不开自然的支持,而其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的探寻必然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师法自然”其不仅仅能够为我国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同时能够提升当代艺术的美学意义,使其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

第8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全面认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和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价值取向,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代社会各种纷繁杂芜的文化艺术思潮显示了不同的价值指向。一是以儒、道、释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仍拥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二是自西方涌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谓崇尚非理性,解构真理和理想,追求游戏状态已有一定市场;三是以现代化的追求为旨归的艺术思潮,即尊重理性、个性及人格,崇尚平等、民主,倡导科学精神这一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不能否认,这些年来中国文化生态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不同程度造成了一个功利欲望泛滥,非常世俗化的社会现象。一个为一博眼球甚至可以娱乐至死的年代,无论是极美、极丑或者超级自恋……都可以拿来炒作自己,不惜以最疯狂的形式替代艺术本体的理性思辨。仅仅为了满足虚荣的功利心,“人们将会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赫胥黎)。

当下书坛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评论的浮浅、创作精神的平庸等等。在当下社会多元格局却又如此“同质化”、“单一性”的功利主义消费市场的弥漫中,文化的贫困,文化深度的缺失,传统文化命脉似连又断的危险时刻在逼近我们……书法进入大众文艺的另一面出现了摆脱传统文化需要审美静观与理性释义的重负,回到了游戏状态……君不见这种惊人的热闹已逐步走向惊人的庸俗,势必走向惊人的荒凉。

强烈的社会变革,相应出现了人们精神需求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趋于多元,物质上的追求财富的社会心理,必然导致需要休闲娱乐的消费文化的寻求。面对一个浮躁的、不安的时代,尤其需要思想的滋润,美的纯化。时代需要文化人,需要艺术家。——他们是不急功近利,耐得寂寞地思考着社会文化与审美的深层课题,思考现代艺术的基本精神的智者。

中国书法当下文化语境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将引导社会确立一种主导价值,即高扬科学理性和现代艺术精神。必须十分清晰地看到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转型,对传统技法与经典的深化理解,对艺术形式构成的新的拓展,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要义是艺术审美定位与导向中的科学理性。

书法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它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它将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大厦上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对国家发展承担历史责任,其根本要义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尊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层面,高扬科学理性,把握现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当代书坛需要一种基于价值传承与价值创新的文化自觉,需要文化的光照与引领。

中国历代优秀书法经典显示着中国人借以彰显的生存意义与底色的价值之源、文化道统,也是当今我们应加以珍惜、弘扬与创新的精神之魂、民族血脉。

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书法,正如杨振宁博士说的,是中国文化精髓的核心。因为中国书法包蕴的人格理想是人类的至高理想。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书法家心灵与人类原始精神的交融,是对宇宙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中国古代对书法的理解是以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从书法的内在精神到技法体系,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其思想源是老庄的“天人合一”,其审美情趣是“虚静”。因此,当代书法的历史使命是用中国人文艺术的“元语言”融合时代精神去构建当代书法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

艺术最基本的意义在于非功利的超越性的价值追求,这是经典的真正含义所在。追求“不朽”而不妥协于市场的消费文化,不屈服于由金钱来显身的不平等的价值体系。要拒绝诱惑,坚守经典艺术的科学理性与审美方向,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常说,文学与艺术将给人们的思想以启迪,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但同时文艺又是消费性的,尤其当今的时代,社会关注的重点已转移,社会精神空间的扩大,市场经济启动了消费性的通俗文化的兴趣,全球化运作中社会文艺生活多元文化现象的并存……由此可见,清醒地认识当今社会精神生活的变化,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理解文艺的多重角色,我们只能用选择来适应今天的变化与转型,既要宽容,更要选择;既要理解,更要在理解前提下的艺术批评!

当前艺术批评的某种失语与失信,反映了中国书法文化当下批评标准的缺失,呼唤着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坛构建科学审美评判体系的紧迫性。确立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身份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建构书法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丢失书法的核心价值,那是失魂;摒弃艺术的包容心态,那是落魄。

如何推动书法批评回归本质,坚守人文审美理想,是当代书法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批评是真诚、纯粹的,非一味阿谀、炒作、吹捧、包装。要坚持真理,遵循艺术本体规律,观照时代特质,要具备解剖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是对批评家的基本要求。

书法批评的文化自觉、文化立场的选择与文化身份的重塑,也是文艺批评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蜕变。

我国文化经典历来呼唤崇高,要求文艺走向德性化与人格化。诺贝尔文学奖正是以作品是否具有“观念和生活哲学的真正崇高”,是否体现着“高尚的、健全的理想主义旨趣”为其评判标准。以批评家眼光看当下中国书坛的某些现象:丑侧身于美,正大连接卑俗,畸形扭曲崇高……对书法艺术崇高美的呼唤,也是对当代史诗性经典的深情呼唤!

时代在变迁,审美在转型,这是客观事实。自八届国展起,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了国展评审标准,即书法篆刻作品的创作必须遵循书法艺术规律。一是艺术的历史传承性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是表达性情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三是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统一性是艺术繁荣的标志。四是唤起美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北宋提出“文道两本”以来,“文以载道”是历代文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而“技进乎道”是历代文人从事艺术的本体认识,即经技进入艺,从艺升为道的层面,从而完成从自觉文化到文化的自觉的历史进程。中国书法“艺术自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一是传承性:文化精神、审美风格、技法程式;二是中和性:敦厚、含蓄、和谐、古雅;三是深约性: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与绘画一样,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技巧的递变,都处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这种“时空差”和它的受众空间,提示我们在当代“散乱”、“多元”的各种流派的形式语言与技巧的异化中需要按经典规律不断醇化与锤炼。我们看全人类的文明是一体化的。全人类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文化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互相补充共进的。现在的世界是互补的世界,像东西方文明互相补充一样。东西方文化艺术将互相渗透、交融。但我们切不能忘记自己是东方的!未来文明的建构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东方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取决于它的过去,而是未来。取决于它在未来文明建构中的活力。

审美文化的重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净化人的灵魂,培养良好的素质。传统审美向现代形态的转变,首先,它的创作与接受对象都发生了变化,由文人艺术向大众艺术转化。为此,它的内在机制也必须相应转换。就书法而言,改变群众运动状态,强化学科建设,提升艺术作品的学术含量。其次,审美转型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理性与感性的分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程式化、平面化的大众娱乐艺术占据了人们的审美心灵,它与在竞争社会中的广大市民心态正相契合。因而,书法创作心态的浮躁与浮面,产生了“文化快餐”效应。再次,社会生活节奏变化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是审美演进的重要特征。盛唐文化豪放激越,当时都市生活节奏轻急热烈,车马火热,故出现了书法之“狂草”,舞蹈之“胡旋”,乐曲之“急竹繁丝”。

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自觉,应该具有真诚的灵魂观照,强化艺术的纯粹、真诚、抚慰、自信、通达、尊严,这是我们期待中国书坛新秩序到来的个体条件。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和作用于国民性上。其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个书家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追求。因此,书坛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书坛的新秩序将会到来则不言而喻了。

中国书坛新秩序到来的机制改革与推进——要旨之一是展览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二是科学审美评价标准的建立;三是艺术传播机制“云”媒体现代形式的转扩;四是学术支撑机制的有效互动;五是名家推介机制的改革与深化。

现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动荡。纵向历史的封闭单一与横向时代的交叉多元形成冲突。不同的文化参照塑造出不同档次的艺术家。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是与古人的文化心理相默契,是由历史的情境造成的。审美价值的标准是有时间性的。当代书法家就应在这一点上观照当代文化,建立新的价值标尺。“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审美将强化,因为当今是个“写意”的时代,“造虚”的时代。意随字出,书随意深。大凡高明的书家都是从写形寓意,挖掘深层内涵,到达写神赏心之境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当下书家追求将是更多的开拓、强烈、抒情。如古人所说:“格调情怀为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故书法创作将在格调、内涵、情趣上做文章,注重精神性。反对创作的平庸化、媚俗化,以豪阔自如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灵性,提升写意层面。挖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气质,更多的写心、写意、写个性、写我神。在书法体类上寻求个性高度发挥,宣泄更强的正大气象。必然碑帖结合,风格多异。书风注重宽博雄强,飞动朴茂。

当代中国书法要树立起自身的审美自觉,就亟需建构与当代社会实践相匹配的“时代中国性”的艺术观,以实现它的本土价值与时代创造。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创造既反对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侵袭,也不能成为对传统书法的简单重复或表面形式的夸张,而真正需要的是对时代特质、传统特色、个性特点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建立在本土传统上的时代艺术。“时代中国性”的本土传承必须研究“艺术与生活”的课题,明晰当代“审美泛化”的双向效应。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艺术日常化,将为我们的“生活美学”赢得双重变奏。

时代的本质是生活,时代的生命是民众。每位书法艺术家必须拥有一份感恩时代、敬畏传统、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代人文关怀,这是人类的至上关怀。时代呼唤书法艺术家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与文化创造,呼唤对中华民族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思考,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汇入人民生活体验的实践中去,以此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第9篇: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一.影视艺术的传播

除了商业利润,作品中反映出爱与自由、勇敢担当的精神内核,具有鲜明时代和民族气息。最终引向我们对影视艺术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思考。《影视鉴赏》一书中提到:“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为主,因而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影视艺术的国际性是指影视语言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影视艺术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影视艺术必须置身于世界文化氛围中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修辞特色、题材历史性社会性、审美心理等深深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影视作品都饱含了所处历史阶段的政治、社会、文化元素,不同的历史背景需要不同的精神导向,揭示不同的社会矛盾,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及当下人物特有的性格塑造。我国的电影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特点,《》、《红高粱》、《黄土地》是著名的名族电影代表,“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首先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上,并且成为影视作品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次表现在影视作品形象的传达出了民族的情感和意愿,更在于它进一步追溯到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更加富有思想深度和哲理意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向不同国家传递自己的文化价值。面对多元异质文化,我们需要借鉴和发扬。通过电影所处文化背景下的视听语言要素(光线、色彩、构图、音响、画外音、蒙太奇等)、创作思维、方式以及其运用的修辞(象征、隐喻等)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民族影像价值和获得“他者”认同,达到观者情感与作品内在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作品潜在价值的认同。当代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载体,在向不同国家展示着自己的文化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著名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在《跨文化空间: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国电影》中说到:“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跨文化媒介,不仅需要依靠本土文化,同时也需要吸收更加广泛的人类文明,尤其是分享其他文化成果,只有具备了吸收不同文化的能力,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冲出国界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作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也谈到:“实现电影本体与中国本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发展,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最具直观、形象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民族精神、政治文化、人文景观的展示也是它兼具的使命,影视作品应该立足本土,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汲取世界先进的电影技术、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增强民族影视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左欣悦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