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维护;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侵权者的私心作祟;二是持有者维权意识的薄弱;三是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只有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为国家科技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维护科技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如果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将严重影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人们普遍认为侵犯知识产权不是错误的事,长此以往,新的科研成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很难有生存的空间,国家的创新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2.有利于激发国家的创新活力
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的主体是人。我国要想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创新强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维护好科技管理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维护体制建立完善的时候,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才会选择在中国开展科技研究,因为这是基本保障。
3.有利于为个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国家目前正在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而不断做出努力,这是为科研工作者营造的坚实保障。与此同时,科学管理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为维护个人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如何加强科学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维护
1.界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范围的权利,知识产权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需要填充具体内容。因此,界定好知识产权的范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的范围,错误的界定会被利用。尤其是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必须仔细审查好每一项条文,一旦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巨额损失。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生产实践,秉承着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达成交易,不要因为自己一时不查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厘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没有任何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在交易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分担好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大家分工合作,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对方公司在使用己方公司研究成果时才会格外注意保密工作,不会发生技术泄露等类似的恶性事件。权利与义务的明确将会减少很多可能出现的麻烦,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只有确定了利益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合作,即使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恶性事件,也可以诉诸法律渠道,避免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3.不断完善相P法律法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已经日益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目前不是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而是存在几个问题,如法律规定不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规定不明确等,这样很难让受害者找到专门负责这件事的部门来解决问题。即使“有法可依”,最后的落实也存在着极大的阻力。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科学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维护问题只要找出症结所在,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借鉴国外相关成熟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炎坤,吴佐明,冯楚健.加强我国科技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
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8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与房地产业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房地产业,受到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旅游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相应对策,为国家规范其发展、企业与公众对其理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一、旅游房地产涵义与类型
1.旅游房地产的涵义
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房地产差异化经营模式,是以其所在区域的旅游功能开发为依托,并期望获得物业的增值,最终用于销售的房地产项目[1]。一般研究对象为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业。
2.旅游房地产的类型
旅游房地产主要具有商业和居住两种性质。目前比较主流的分法是将旅游房地产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分时度假,即客户支付一定费用即可享受一定时段的使用权,但不具有所有权;二是产权酒店,即将酒店按单位分别出售给投资人,投资人具有所有权,可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或分时度假网络进行管理,用于营业,获取一定投资回报,同时投资人享有一定时间的免费入住权利;三是主题社区和景观住宅,主要是将旅游休闲设施与住宅两大块拼凑在一起,区别在于前者不出卖产权及使用权给个人,后者实际是商品住宅,可以购买完全产权。
二、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且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旅游业发展,同时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因此,与旅游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也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热点。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发展迅速,但经验不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市场对旅游房地产的需求逐渐扩大,需求决定供给,因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其中,使旅游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兴的热门产业。
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没有丰富的经验作为指导,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旅游房地产对于住房结构的设计与传统住房设计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旅游房地产的设计应该更适应旅游顾客的需求;旅游地产的市场营销也应打破常规,将旅游应用于营销中,从而吸引以旅游、投资为目的的消费者;由于旅游房地产的顾客流动性大等特点,该种房地产的后期物业管理也不同于传统物业管理。这些都会对旅游房地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国家机构、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于旅游房地产业这一新兴的行业未予以足够重视,因此未设计相关机构来维持该产业的正常运行。当某一项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例如旅游部门与房地产部门之间会以“踢皮球”的方式互相推卸责任,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开发旅游房地产的企业同样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够完善,出现众多问题。不仅资源的不到有效利用,人才得不到有效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后果,从而影响旅游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关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目前比较完善,而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对于产权酒店型的旅游房地产,与国家明确规定的房地产企业不得采取范本销售或变相范本销售方式销售商品房[2]的法律相违背,这就否定了旅游房地产业中产权酒店类型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不仅无法确保旅游房地产的消费者权益,出现问题后,国家无法根据明确的法律法规做出合理解释与处理,结果必然是同时损害了多方的利益。
三、针对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解决措施
我国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快、范围广、力度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不断提高产业发展,使其走上规范之路。针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审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企业在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同时,应该将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从而完善旅游房地产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从质量上,应加大对旅游房地产的建筑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从人力资源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开发、设计、影响旅游房地产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开发旅游房地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旅游业的保护,例如在自然风景区中,应该注意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应该注意开发与使用过程中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等。
2.规范机构设置、加强行业管理
针对国家,应设置与旅游房地产业相关的机构和部门来管理相关事务,并对人员配置进行严格要求,选择具有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应加大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力度使整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走上规范化进程。
3.健全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针对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房地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企业和个人的权益都无法得到合法保障的现状,国家应该出台关于相关法律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尽快健全有关旅游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行政管理部门做出规定,还要对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做出保障与约束。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应该不断更新法律法规,以适应旅游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需要,规范行业秩序,保护企业和个人的权利。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旅游房地产业的现状,正面看待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对策来积极应对,一定会使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黄亮,李刚.旅游房地产概念解析及相关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1).
1.1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实力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难以有效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旅游业网络营销的需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络用户不断增加,但是依旧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这是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平台建设显得十分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交易规范,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诚信意识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网络交易存在很强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时空差,因此一系列法律问题就此产生。我国在网络交易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不完善之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会被盗用,电子发票没有得到法律认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与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同时,在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过程中相关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相关的交易合同容易泄密,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旅游网络营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
1.3企业之间合作能力较差
旅游产业具有整体性,其发展涵盖了多个方面,但是我国旅游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使得网络旅游营销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我国旅游企业还缺乏相互合作和竞争的意识,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战,大多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难以形成有效的服务网络,使得旅游者在实际旅游过程中难以得到便捷的旅游服务。同时,我国旅游企业与政府、旅游景区、交通等行业的企业缺乏网络营销方面的有效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营销联盟,这不仅使得旅游网络营销的成本难以有效降低,还使得网络营销的效果难以有效显现,使得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不断受阻。
2.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重要基础条件,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必须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运行速度,进一步开放网络市场,使得旅游企业能够利用便捷的网络科技开展一系列的网络营销活动,为旅游业的网络营销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大力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是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必须要依托于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技术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安全防线。国家要鼓励和支持网络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完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减小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的隐患。另外,国家要对现阶段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尽快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文件,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及时,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3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是旅游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因此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格局,促使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建立完善相关的旅游保障体系,共同开发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同时进行统一的网络营销工作。只有不断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促进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
3.总结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办管理;策略解析
采办对于业主方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管理项目费用、工期以及质量的控制。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采办管理都是比较繁琐的,采办策略是采办管理的关键,依法合规则是采办管理的前提,而它们都是工程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还可以采用国产设备,不仅能够减少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能支持国内产品,推进国内市场的发展;对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各自招标策略进行整合设计以及举办设备交货期管控的承包商交流会,从而全方位地落实工程项目计划。
1依法合规是保障工程项目采办管理顺畅推行的基础
(1)项目制度要与国家以及地方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大型的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采办管理较复杂,所接触的范围也较广。工程项目在采办时,由于受到当地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限制,并且公司对采办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大大阻碍了采办的顺畅推进。针对这一问题,为了让采办能够顺畅推进,项目制度必须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以防在采办时出现一些违规现象,不利于项目的进展,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惩罚。在项目采办之前,要先制定采办计划,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且行的策略,明确采办目标,让采办人员严格遵循项目制度做事。(2)理清相关法律法规层级关系为了让项目工程采办能够顺利实施,并且切实有效,必须理清相关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在项目制度遵循法律法规时,要采取上一级法则,比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地方的法律法规相比,要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因为当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地方法律法规也会跟着改变政策。为了让项目工程在采办时具有高效性,必须先了解层级关系,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主要分为四个阶级,由高到低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各类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四个层级也对应了相应的审批机构。由于地方政府直接管辖工程项目的招标,目前主要还是以遵循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主,方便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以及进度。同时也要重视上一层级的法律法规以及执行公司的采办管理制度,当它们存在冲突时,公司要去地方进行沟通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2选聘承包商的采办策略
(1)邀请招标再招标的采办策略在进行承包商选聘时,工程项目管理者可采用邀请招标再招标的采办策略。工程项目可以邀请多家有能力、有财力、有信誉的意向承包方参加项目活动,这样不仅能招贤纳士,还能进行技术交流,对项目的进展有利。工程项目可以让多家承包商进行项目竞争,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及项目财务预算,同时让公司内部的承包商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这样做不仅能学习新的设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还能在承包商们竞争中节省项目投入资金,以防承包商抬高价钱。对于队中没有中标的承包商给予一定的知识产权的设计资金补偿,以防因知识产权而产生的法律纠纷。(2)对于陌生项目采用分段招标以及整合设计再招标的策略针对陌生项目选择承包商时,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对项目要进行分段招标以及整合再招标的策略,这样不仅能减少工程项目的风险,还能扩宽承包商的选择范围,对于工程项目的发展是有益的。分段招标就是选择曾在国内外有过这类陌生项目相关业绩的多个承包商进行技术交流以及设计方案的了解和业绩的考察,再对这些承包商层层选拨,最终邀请三四家综合实力较强的承包商参加项目活动,从而节省项目的招标时间。
3国产设备能够推进采办顺畅的实施
在工程项目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如果使用大量的进口设备,不仅增加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也会因为进口设备采办周期长以及手续繁琐,而耽误项目的进程,加大项目工期。因此,项目使用国产设备不仅解决资金投入以及工期长等问题,还能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1)工程项目提供国产设备的市场机会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办人员要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办合适的国产设备,同时也要选定长期合作的国产设备厂商,以便于以后项目的合作。同时采办人员也不能仅限于国内的部分设备厂商,主要以能力与实力并存的厂商为主,开发新的设备厂商,拓宽国内市场。(2)国内厂商提高研发能力国内的厂商应该注重提高研发能力,多家国内厂商之间相互合作,形成比较系统的国内市场,从而提高国产化水平。研发与创新是国产化设备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些需要研发人员与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才会使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企业在国产化设备研发与创新方面,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且要付出行动,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促进国内厂商与项目工程的长期发展。
4结语
工程项目采办管理能够顺畅推进,项目制度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章以及理清相关法律法规层级关系;同时项目组采取选聘承包商的采办策略,选择实力较强的承包商进行合作。项目采办人员要采办国产设备,不仅能节省设备资金投入,减少项目工期;还能使国内厂商提高研发能力,促进厂商与工程项目的合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项目采办综合管理实践[J].河北企业,2013,(2).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意义;图书情报工作;影响
一、知识产权的概述
(一)知识产权定义。知识产权指人按其智力劳动所获得成果依据相关法律享有的权利,一般是指国家赋给创造者对其智力所获的成果享有在一定时期内的专有权。知识产权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一种没有具体形状的精神类财富,一种创造性的依靠智力劳动取得的成果。
(二)知识产权的类型。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版权和工业产权。版权指自然的个人和法人对科学、文学和艺术的相关作品依照法律获得的财产权利以及精神权利;工业产权指农业、林业,商业、工业以及其他产业有实用的经济意义无形的财产权。一类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人身权利指权利和获得智力劳动成果的个人不可相互分离,在相关法律上的一种反映;财产权指所取得智力成果得到法律承认后有关权利获得人使用所获得智力劳动成果得到奖励的权利。
二、图书情报领域受知识产权不断加大的保护的影响
“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意在让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获得保护并且促进加快形成文献的情报信息充分的利用及公开化”。而图书情报工作一直以来尽最大可能的挖掘文献资料满足读者的需要,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进一步加工以及传播用来为人们提供服务为主,它对知识的传播具有广泛性以及无偿性的特点。在现在网络发达的环境下,图书情报又具有了共享性,但是,这就与保护知识产权的限定性和有偿性产生了必然矛盾。因此,知识产权不断加大的保护对图书情报工作必定会带来影响且深刻。
(一)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之文献收集及复制。对于图书情报部门,文献是其物质基础,没有文献图书情报将无法进行服务工作。以前图书情报工作通过复制等手段进行收集,当著作权出台以后对复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1)必须是馆内藏书;(2)复制数量限制了最低限制。
(二)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之文献加工。什么是图书情报工作?就是让情报信息保证流畅的工作,通过对情报信息进行选择的加工,传给需要相关情报的用户手中。但图书情报的工作加工对象,基本都享有著作权,如果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侵犯到著作权中的规定。
(三)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之咨询服务。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服务基本是无偿的,很少牵连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为用户提供一些项目的分析评价报告、可行性论证、专题技术调查等咨询的服务时,如果工作人员不了解所需资料是不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法状态以及合理的文献资料使用期限,就极有可能侵犯到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保护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应对方法
面对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图书情报工作来说有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才能更好的进行图书情报工作。
(一)突破观念,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我们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确立时间还不是不长,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之间的最终归根到知识产权上的竞争。应当明白,世界上没有国家会把自己国家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所获得的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果白白地让别人分享。如果这样做,不但会影响知识成果所有人的创作积极性,还会对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收集文献信息造成混乱,甚至造成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不前。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可以极大地提高作者的创作热情,有益于作品创作在社会上的传播,对促进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从事图书情报的工作人员应该放眼大局,深切的意思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更好更快地适应保护知识产权中的诸多要求。
(二)加大力度宣传,增强读者的法律意识。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要尽自己的职责,积极的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使读者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同时图书情报有关部门应该专门开设相应的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对的阵地,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读者传播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能让读者进入到图书情报的机构,首先看到的就是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让他们明确的认识到知识产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自主的去遵守有关的知识产权法,正确的使用他们自己的权利。
(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一体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兴起,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变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科学技术及经济秩序的重要部分。因此作为文献收集及传播知识方面产品来自图书情报领域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的业务上的素质,以用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认真学习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图书情报工作的工作人员方能熟练地了解并掌握:(1)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地域及期限;(2)图书馆的文献中,哪些文献是受到著作权所保护的,哪些文献不属于以及哪些文献是到或者超过保护期限的;(3)知道合法的复制和侵权复制的不同;(4)对于侵犯文献著作权应需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等。图书情报工作的工作人员了解、掌握了以上这些,将对提高图书情报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大有裨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服务方式,用网络化的方式传播信息,让读者得到快速,便捷,充足的信息服务。但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需要法律界以及图书情报领域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才能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针对上述关于我国当前城市建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笔者认为,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应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城市建筑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城市建筑管理工作者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在城市建筑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其在处理城市建筑管理相关问题时能够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有效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多个渠道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城市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城市建筑过程中的侵权问题。
(二)进一步规范城市建筑许可审批程序及管理体制。
要使我们城市建筑管理工作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应当具备一整套规范性的审批程序。完善城市建筑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才能有效防止决策的片面性,降低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城市建筑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城市建筑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建筑管理法规为依据,使城市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违背城市建筑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三)城市建筑管理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
城市规划管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要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建筑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统筹考虑全市的职能分工、功能布局,城市建筑管理不但要处理好自己后续发展的问题,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及农村的相互发展关系,使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论文摘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逐渐兴起,其有其必然性,但也给农民的权益带来了一些伤害,因此为了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探讨土地流转情况下农民权益的保障迫在眉捷。
一、农民权益受侵害的表现
由于我国原来实行的是,它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自身的缺陷如经营规模小、土地条块分割等,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与国际竞争渐渐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及个体企业的增多,农民不再专业务农,一些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其他产业,农村的产业、就业结构发生了改变,而非农业的收入与农业相比是比较客观的,因此土地流转使无力或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民可以转出土地。此外,目前的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但在土地流转中也出现了一些对农民权益侵害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操作不健全侵害了农民利益
目前的土地流转的操作还很不规范,个别干部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土地所有者的代表,滥用行政权力,强行流转,或私下与承租者达成交易,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且在手续上没有正式规范的合同,仅以口头协议或承诺,对往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二)擅改土地的农业用途农民合法权益无保障
一些干部为了招商引资,在没有得到农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投资者签订土地包租合同。有的滥用权力,随意变更承包合同,把农民的土地强行收回转让与出租,且租金非常低廉。而一些投资者在受到损失时会拖欠农民费用或消失,农民无法得到应有的利益,此外由于租赁土地的期限较长,投资者有的建造了固定建筑物,彻底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农民的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些都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三)政府行政干预侵害农民利益
目前我国各地的土地流转正在兴起,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土地流转可能会使某些人得到一些利益,个别基层干部有时会议行政手段干预。据相关调查显示,政府干预的土地流转占到了四成之多,而有村级组织干预的近六成。这原本该由农户自主、自由的,但基层的行政干预剥夺了农户应有的权益,使农民的合法权益经济利益受到极大侵害。
二、农民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一)土地产权不明
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着缺陷。一个健全的产权应由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组成,但我国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但对土地的主题、农户使用权的保护等相关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使基层政府滥用行政手段提供了可乘之机,理论及法律的难点与缺陷为乡镇政府、村级干部的侵权提供了便利,乡、镇、村基层组织常常以土地所有权者的身份自居,做出土地流转的决策,而不考虑、尊重农民的意志,无视农民的合法利益,而实践中农户亦无力抗拒各级所谓的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流转中收益权的恣意分享。这些都损害了农户的合理权益。
(二)相关法律法规未建立完善
目前,我国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完善,对流转的范围、条件、主体、收益分配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很大程度上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障碍,且成为农民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之一。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个别基层干部,大钻法律漏洞,以土地流转为名,中饱私囊,大大侵害了农户合法权益。也使土地流转处在价格不确定、效率不高的怪圈中,对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障碍。
(三)政府职能未转变
由于受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此时,政府主要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一定情况下进行调控。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没有明确的定位,造成行政混乱。也为一些基层干部、投资者谋取私利、非法转让、擅变土地用途创造了条件。
三、对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农户更好地生活。面对土地流转中的问题,今后的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效率及公平的原则,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要保障,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得土地流转健康发展,今后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土地政策
今后要对相关土地政策及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完善,并对承包权进行明确规定,农民在承包期内的土地权益不会因其是否主要从事农业而改变动放弃的除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手段让农户失去承包土地。土地政策中也要对农户的土地权利进行规定,使农民拥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这将是土地政策继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方面。
(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
由于目前土地流转中没有统一规范的组织及协调机构,土地流转效率低下、秩序混乱,因此要建立土地资源优化、低成本高效益、规范化的流转市场来解决。这就需要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农户了解并与之交易,这样可以使谈判等费用得到合理的下降,而中介机构要培育其农户的信任,把农户的土地集中并推进农民土地租赁市场。这可以由土地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如土地流转委托中心等中介机构,由他们直接负责接受农民委托,并把要求流转的土地资料存档,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价格等,动员相邻地块的农户自愿流转或调换土地,进而使可供调整的地块成片化,以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促进土地市场的完善发育。
(三)政府要做好职能定位
在今后的土地流转中,政府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做好服务工作,改变过去以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的做法。农户应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下要遵循自愿的原则,一些地方政府不能,以替农户流转或管理为借口去分享地租,损害农户利益。但这不代表政府就放开,不用做好相关的服务。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要做好资格审查、资料管理、监督、合同签证等服务工作,并做好与中介、投资者等的协调以及做好土地长期规划,为流转创造条件。
(四)弱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
目前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还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在此功能没有弱化的条件下,农户很难愿意放弃承包权,有时候农户宁可荒废土地也不放弃,这就对土地的规模经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阻碍。因此,要改变土地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过渡形式,它难以充分尽到保障的功能。所以,今后政府要下气力在农村建立起养老、医疗等保险保障、最低生活等救济措施等保障体系来全面保障农户,使农民可以享有与城市市民一样地权利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周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2)
[2]王西玉.新形势下农民同土地关系的再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
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作用
1.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使登记过程更加便捷
将过去需要在几个部门进行的产权受理、办证、入档、发证等流程整合为一站式服务,提高登记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中人为错误的可能,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社会公众也因此节省了时间。
2.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使登记信息更加透明
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后能真实快速地查询不动产信息,降低伪造证件、偷税漏税、诈骗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对腐败有很好的警示和调查作用,让社会的公正性得以体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公示力。
3.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使登记成果更加统一
虽然我国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这些法律法规在处理问题时不尽相同。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法律法规间的互相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矛盾。登记档案也可以按照统一规则重新编码分门别类,提高登记的工作正确性。
二、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中的阻力
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行中,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整合,关系到与之相关的利益划分,其相关人员的人事调动不可避免,工作业务需要重新认识,资料整合的工作量相当巨大,相关法律法规要重新把握,工作流程也要慢慢熟悉,社会公众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
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行后,因其自身整合以后,一次性需要的受理资料比之前分开部门单独受理的量要多,这就要求社会公众需要全部收集资料后才能办好证,而不是一个证办好再办下一个证,其对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要求比之前更高。
三、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时需要的相关测绘工作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测量工作准则
在国家统一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今天,房产测绘部门还在沿用1985国家大地坐标系,部分城市仍采用自己建立的城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也不统一,导致同一个不动产单元在地籍部门和房产部门有着两套坐标值和高程值。坐标、高程等测绘数据的不统一,导致相互间信息不能共享共用,房产面积、房屋门牌号、房屋权属人、宗地编号、土地面积等属性信息不能关联,阻碍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整合进程。只有有法可依,有统一测量的准则,房屋信息才能互联互通。当测绘数据相互统一整合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所以,制定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测绘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统一工作准则十分必要。
2.提高工作意识,培养测绘技能
在测绘方式和工作流程上,房产测绘和地籍测绘不尽相同,一方面致使测绘工作内容数量加大,而另一方面数据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测绘工作者在不动产统一登记下提高测绘工作意识,培养测绘技能,提高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工程测绘等测绘知识,才能保证不动产统一登记中不动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动产单元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对以后不动产其他数据信息的关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立完善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目标是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 而长期以来各个部门遵守着各自系统的法律法规,工作环节也相对独立,需要搭建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来整合多个部门。
一.新形势下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几大因素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造假普遍存在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秩序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在利益诱惑下,部分会计人员因无法抵挡经济利益的诱惑,逐渐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
(二)缺乏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
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对会计人员与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功能未能有效实现。有些会计人员在平时的会计工作中唯领导命令是从,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放弃自身的职业道德精神,丢失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三)会计职业环境复杂多变
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影响下,部分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意识薄弱,在抵挡不住金钱诱惑的情况下,借工作之便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单据并从中获利,甚至直接出谋划策,参与到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如被称为“新疆第一贪”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侯俊杰,他利用手中职权,采用销毁原始凭据重新做账等手段,将巨额国有资产化为乌有。这些严重违法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部分人会计职业道德沦丧,走上法制的道路。
(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受教育资源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缺少会计专业基本的业务素质、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知之甚少、缺乏积极进取精神等现状,再加上某些单位忽视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导致部分会计人员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电算化能力薄弱,无法较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会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引导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二)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业务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必须在会计工作中体现、落实相关财经法律。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法律意识,不仅要积极接受相关培训,更要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懂法依法办事,敢于与各种不良行为抗争,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会计人员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工作中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也远远大于从前,且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法律意识。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做事,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整个会计界的职业道德风尚。
(四)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每个人的自觉性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仅仅依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无法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①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审计,进而及时的发现会计人员做出的违规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并建立一套奖罚机制,将监督机制与奖罚机制联合使用,促进会计人员道德水准的提高,同时,发动单位员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扩大监督面和透明度,增强会计内部监督工作的力度;②税务、工商、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做到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一旦发现会计人员有违法乱纪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依靠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查验、评估。只有全面有效的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完善法律法规
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要进一步健全现行的《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全面性。同时,还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严禁那些职业道德较差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上“浑水摸鱼”,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一旦发现会计人员做出失信行为,坚决严肃处理,只要有了法律作为依据,就方便了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久而久之,在法律的制约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会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