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思维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威斯康星理念;地方高校;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325-03
一、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
查里斯·范海斯(Charles R.Van Hise)在1904年就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与时任威斯康星州州长拉福莱特(Robert M.La Follette)的倡导支持是分不开的。拉福莱特于1900 年当选为威斯康星州长,上任伊始即实施激进的进步主义改革的政纲,在重建威斯康星州的过程中,他非常希望威斯康星大学与行政机关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为了实现大学与行政机关结成密切伙伴这一目标,他提名并任命范海斯为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在就职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提出了大学应该服务于威斯康星州的目标,甚至提出威斯康星大学是全州所有人的机构,他还努力将英国寄宿学院和德国研究大学最好的特征与威斯康星大学结合起来。并承诺:“州资助的州立大学将面向其所有的儿女。”[1]
威斯康星理念部分建立在政府在所有与其有关的领域利用学术专家思想的基础上。范海斯派出学校的专家与政府官员合作以改进农业、发展工业和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建立了大学管理合作的模式,大学一方面保留学术自由,一方面为政府工作,让公民享受到政府资助大学研究的好处。在实践过程中,威斯康星州与大学的“专家服务”是双向的,通常的情况是大学派专家教授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从社会上邀请专家来加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范海斯相信:一所公共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责是用科学来改善本州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通过鼓励大学研究以推广知识和尽可能多地发展实用知识,通过创造和推广大学补习计划把知识带给每个公民而实现上述目标。他甚至还任命了一位特别助手,专门来重新设计课程,目的是使课程更加通俗化,使农民和其他普通公民能从大学教育机构中获益 。
二、威斯康星理念的内涵
威斯康星理念内涵的核心就是将大学作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机构,把大学的资源和功能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这种服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大学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机构[3]
从1900年以来,威斯康星州的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与移民人口激增。拉福莱特想借助大学的力量解决州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他决定任命范海斯为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并提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个“为州服务”(service to the state)的机构,希望威斯康星大学在州的改革中与州政府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和一致行动,成为州政府的“智囊库”。
范海斯说:“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于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州立大学还应促成对本州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迅速成长。州立大学教师应用其学识专长为州做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于全州人民。”他认为,威斯康星大学要在一个以奶牛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州中生存和发展,教授的皮靴上不能不带有牛粪。大学必须把整个州作为大学的校园。
(二)大学为社会提供专家服务并传播知识
在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模式上,威斯康星大学采用了两种互补的方式:一是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提供专家服务,二是尽可能把在大学研究计划中得到的知识传播到大多数民众。
1.大学提供专家服务。范海斯十分强调专家的作用,他认为,随着大学教育的扩展,大学教师应为公共机构提供实际的科学和技术帮助。社会公众需要大学去研究工作与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大学能通过自己教师适宜的服务来推动社会的最大进步,并使大学成为政府的科学技术顾问。为了使大学更好地为州服务,范海斯主张大学应该派教师到州政府的各个部门去,提供专家领导(亦可称为专家服务),这些做法受到人们的欢迎。以致威斯康星州人民把威斯康星大学当做自己的学校。
2.大学广泛传播知识。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传播知识是威斯康星大学为州服务的一个模式,将威斯康星大学建成为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在范海斯的领导下,威斯康星大学实施有关农业方面的短期课程计划,以便迅速提高州的农业生产力。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也关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为了把实用知识传播到更多的人,他们十分重视教学的改进,大力发展大学推广教育(即函授教育)。以至于艾略特在1908 年即指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州立大学,它把大学送到了人民当中。”
三、社会服务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启示
从威斯康星理念形成及其一百余年来的影响看,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威斯康星理念对当前中国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地方高校要将为区域社会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主动承担促进区域发展的社会责任,将学校发展最大限度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探索
要想保证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就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正确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并对新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从根本上满足阶段性教学活动提出的种种要求,保证让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其看成传授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知识的一项活动,所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大都比较陈旧,导致学生难以对历史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把创新教学方法看得更加重要。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教师首先要从转变自身观念做起,了解并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发展脉络,从更高的层次驾驭历史教材。在对自我角色进行定位时,从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汇总创设一种和谐、宽松以及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开放的教学环境。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改和科研能力,并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历史知识大胆进行质疑,使用全新的视野来对历史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进一步带动高中学生参与到各项研究活动中,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活跃,不断提升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选择问题式的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而保证相关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产生启发性的思维,保证高中生能够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形成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搭建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保证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整个历史学科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能够营造出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问题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一代明君康熙”进行评价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其统治时期属于历史重要的变革阶段,但是,他所实施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无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而导致整个中国较为落后。教师对于这种评价需要鼓励其他学生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开展来营造出一种民主厚重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也要主动创设出各种历史问题情境。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历史事件的概括性都比较强,因为高中历史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于很多事件的掌握都是通过单纯的记忆,难以把握住历史本质。高中历史教师通过不同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种种束缚,学会用发展和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使用时,可以通过野史引入、强化研究以及突出知识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开展。高中历史涉及到很多史实,教师若一味地进行照本宣科,则会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性。在实际历史教学,教师若能够把野史、历史知识以及演义充分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把课堂朝着故事化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思维知识。很多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所以,教师需要重点教授更多的历史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领会更多的历史规律、理清阶段性的历史结构,形成更好的历史思维。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进一步帮助高中历史学生明确阶段性的研究方向、查找更多的历史资料,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从而不点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精神。
历史学科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具体性和过去心,历史事件难以重演,不能在实验室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演。所以,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能够中运用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把过去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高中生对历史情境进行感知、不断陶冶自我情操,保证其思维能够活跃。例如通过辅的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学方式达到听、视、触等不同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想象、观察、推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推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历史教学作为较为系统的工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原则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高中学生在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保证他们养成更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3:127
[2]张燕.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39-40
[3]刘长华,李会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5-6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问题分析 教学对重
高中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人文精神都会得到强化。历史教学方法影响历史教学效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极为不利。正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选择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若干问题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任务不科学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学科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具有自身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学科比较,呈现出更大的复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一个历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到,只能从考试重点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记忆。因此,高中学生无法获得考试知识点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不足会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欠缺,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因此而认为高中历史学习就是背诵知识点,没有其他的学习重点。然而,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强化很重要,关乎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历史教学重点不明晰,易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成为空谈。
(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当前高中历史所用教材中的内容有些呆板,都是为了满足考试需求而设计的。教材内容的单一,使得历史知识枯燥,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高中历史老师一直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加以了解,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创新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丰富性也得以增强。但是,某些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教材内容不变化的情况下,不会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发展方向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历史教学时间来讲就是一种浪费。
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教材内容的不科学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所以,变革教材内容成为改革的前沿力量。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传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能明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掌握教学内容转换的方法,利用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如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引导,也就可以利用独立思考的方式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层次。高中学生智力与心理发展成熟,有必要接受一些层次较深的历史学习内容。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让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必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出发,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合理设计,让教材内容的结构更符合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明清的君主专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开展教学。如“你们心中的专制是什么样的”,这种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思考模式的开启及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较重要。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从横向,也就是文化与思想方法为学生引出一些西方国家的君主制度;从纵向,也就是古代与现代的角度为学生分析国家政治。在这样的联系密切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可以跟上老师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意义[1]。当代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创新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交流是教师的重要关注点,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会使学生认识到轻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丰富,有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两极世界这个名词的意义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相比,如此历史课堂的存在会使学生的学科兴趣得到满足,也会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加强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对于老师来讲是一种考验,但其确实是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对策。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当代高中学生历史文化意识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笔者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与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希望高中历史教育者可以正视当前的教学问题,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组织更具活力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创新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达到精益求精,那么采用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所教内容灵活多变。所以,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内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来讲,在新课标实施的情况下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并保证其得以实施。
1、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前传统的应试教育里,很多教师都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就是给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基本概念和历史知识,从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导致学生没有太高的兴趣去学习历史,课堂效果不好。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树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也把教学的方法与方式创新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笔者以为,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自身,全面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念。第一,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观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自身应了解和掌握历史课程主干知识的基本思路,应做到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历史教材的内容,并熟能生巧的运用教材;在对历史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时,能积极主动的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支配者的角色,将自身定位为教育引导者和教学组织者,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创设一种和谐、宽容、民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第二,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具有高中历史科研、教改的能力。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被修改完善,有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观点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史无定论”。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敢于质疑,能够用新的观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观察、合理分析、做出客观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内容研究,使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之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历史学科的研究水平,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的氛围。
2 主动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敏捷思维的产生,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探究,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进一步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最终达到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良好效果。第一,教师要将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作为核心,为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环境条件基础。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客观公正的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第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历史问题的相似情境。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只是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没有详细的叙述,因为高中学生没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只能机械记忆这些历史事件,仅仅掌握了知识点,而没有从本质上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能力设置启发性的历史课堂问题。比如,针对西方国家扩张自己的殖民地这个历史事件,教师就可以设置“当下的亚非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都是一些欧洲国家,这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通过设置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内容中走出去,客观的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3 努力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可以从导入野史逸事、突出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研究3方面入手。野史逸事的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性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具有很多的史实,教师倘若只是照本宣科,一定就会把课堂教学变为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思维历史的学习方法。面对知识庞杂浩大的历史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梳理出头绪,所以教师就要把学习历史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教导学生领会掌握历史学习的规律,将知识结构理顺,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强化教学研究,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对历史进行。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分类组织不同的学生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的方式,确定学生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如何撰写论文,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4结束语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我们应怀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汲取众家良好的教学方法而不固步自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确定完成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次到位,更不能对其全盘否定,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从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艳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式思维;课堂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高中历史教师应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在教学中创新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式思维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以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为重点,只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课本外的知识很少涉及,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历史教学中,传统教学以知识记忆为重点,重点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忽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辨别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更无法培养创新意识。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非常不适应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科技、大众创新的观念,学校和教师应当改变陈旧的历史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知识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更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运用创新式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求。同时,创新式思维还能够提升大脑的协调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创新式思维类别
创新式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思维方式,它能够打破学生禁锢的思维方式,以活跃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双向思维三种类别。求异思维是指以不同于寻常的思维方式面对问题,常常能够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求异思维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由因查果的思路,而是以果为依据,寻求因,最终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正是体现了求异思维。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可以理解为求异思维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逆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反其道而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具有双面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非黑即白”的观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既有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也有负面形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双向思维
双向思维是指不同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同向思维以外的思维方式。历史是一门具有可知性的学科,其具有意象远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比现代与历史,达到标新立异的教学效果,就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双向思维可以让学生全面、完整地看待历史事件,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等学科构成全面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说明历史问题,能达到活跃课堂,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创新式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创新式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此,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采取一定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式思维的运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思想,对教师教学工作具有统领性作用,也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核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创新式思维,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创新式思维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高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辨别,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与重要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素材,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高中历史学习更易培养学生的因果思考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们可以全面分析和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历史知识,丰富课堂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学习提供素材和依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学习关系中,教师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学生处于被管理的位置,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学生对教师往往有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因不喜欢某一学科的教师,而不喜欢某一学科,导致该门课成绩不理想。运用创新式思维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应当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中设置游戏,比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式思维。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创建创新型国家,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创新式思维培养的现状,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式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许大才 单位:安徽省含山一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育课程衔接
初高中的教育虽然共同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但是初中教育又是高中教育的一个基础,且高中教育又属于初中教育的发展与继续。对于初高中的教育来说,不仅要有明确分工,还要互相协调,重视初高中阶段教学的衔接问题,更好的帮助新进入高一的学生尽快熟悉与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为他们新学习阶段打造良好的一个开端。本文主要针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衔接问题进行的探讨,希望对日后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
1、初高中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特点
在学生的初中阶段,他们的思维正处在一种经验型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的一种阶段。并且其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经验型,他们经常需要借助到一些习惯或者生活之中所遇见事情的亲身感受来进行思维的活动。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多数为理论类型,其要求用理论来作为指导,对各种事实的材料进行归纳处理,有效掌握逻辑思维的一些程序,应用推理判断等手法来增加自身知识的领域,形成自身的一种知识系统。
2、初高中教学使用的教材有着不同的体系
在初中历史教材之中大多采用时序与主题的一种通史体系,其主要应用主题形式,并依照古今中外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编排。因为对于初中的历史知识不追求体系完整性质,所以在教材中会删减掉一些历史的概念与内容,导致初中教学的历史课程体系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并且知识结构也较为散落。而且在知识方面,初中的历史教材较为注重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故事性,对于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与分析表述的较少,对一些历史规律与概念的定义解释较为简单。然而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一个拓展、深化。为避免和初中历史课程出现重复的现象,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中外关联与贯通古今的基本原则进行编排,并在初中教材通史的基础之上,应用了专题与模块的系统。这样更加利于高中生深入、集中的对历史进行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更加利于高中学生对历史和现实、局部与全局以及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正确的认识。
3、初高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多数习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且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比较简单,多数为对知识的记忆与了解,被动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说还是很有效果的。然而高中的教材内容比较多,课程的时间也较为紧迫,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自主学习作为主体,并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历史学习任务。一旦学生应用初中的被动学习方式来学习高中历史,就可能导致学习了大量知识要点,对知识点记的很熟,但是真正应用到学习中,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二、怎样更好的将初高中历史进行衔接
1、高中的历史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教材与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之中,初中与高中教学大多处于隔绝的一种状态,使得高中教师了解初中教学实际情况并不多。对于即将教授的高一学生来说,高中教师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以及教科书的特点,注意学生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状况,提升教学的连续性与针对性,授课的过程中对知识的传授能够详略得到。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其有着信息量大、呈现的方式多样等特点。教材中不仅有图片、文字、表格,还会有一些资料卡片,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课程的预习就变得重要起来。只有经过对课本的预习,才能更好的了解课程知识的重点,并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便于听课的时候进行关注。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听课方式,遇见不正确的听课方式要对其进行纠正与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及时做笔记、积极发言等学习习惯。
3、高中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适当更新教学的理念
教师需要在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的基础之上,认真领会课程内容的标准,并适当更新教学的理念。例如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育在对教材认真研读之后,应用知识链接中的《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简表》,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教材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掌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中国是怎么慢慢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的适应期
一般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渴求心是很大的。这也是教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缩短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适应时间。
5、适应高中学生思维的特点,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想要在历史的教学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质,就必定要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首先,用历史知识作为载体,应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其次,需要对历史的材料进行充分利用,逐步对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历史教材之中有一种明显的特征,就是从一个新角度出来,用全新要求来增加历史原始材料,并配合一定的思考问题,要求高中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利用,并综合学过的知识,岁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总而言之,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在教师的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如果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能够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将这方面工作做好,不但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劳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更好的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实现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也谈型课程视野下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衔接——以美国的诞生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J],中国历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多元思维 设计启示c
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课程资源的充分结合,在学生主体思维的提示下,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探究与思维创新学习,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和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需要教师用多元的思维,对历史教学进行多维的分析与设计,从多元的视角进行历史教材隐性内容的挖掘,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历史认知水平,进行大胆的增减与重构,从而培养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多维思考习惯,提高历史探究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多元思维的视角出发,以高中历史人教版《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课为索引,进行历史资源的多元思维探究,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多元思维解读的概念界定
多元思维即立体思维,它是相对于平面思维而言的一种状态,它脱离单一、一元化的状态,以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为特点,进行问题的探究与思维的拓展,在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精神活动中,多元思维注重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人类自觉状态下的全息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并在多维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多元思维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多元思维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在开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中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多元思维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通过教师的规划设计策略,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在开放的、多维的思维状态下,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突破原有的思维限制和禁锢,进行历史课堂学习的自由思维拓展。
2.多元思维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是优化与整合的需要
高中历史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用结论总结式的方式加以传授,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元的思维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历史形态进行分析,要对阶段性的历史史实进行特征性的把握,并在多元思维的角度下思考与整合,实现对历史整体事件过程的全面把握,并进一步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在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史”体系教学中,要有多维的思维,在对历史史实进行总体的、全面的把握之下,进行专题史的合理性学习。
三、多元思维引导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启示
以高中历史人教版《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课为例,进行多元思维的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内容;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不同意见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用当今世界生命起源的四种不同观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按照不同的层次,设计三个不同的探究性问题:
问题探究1:为什么神创说可以成为生命起源的共识并且得以流传至今?
问题探究2: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的历史条件与背景如何?
问题探究3:达尔文进化论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问题探究4:进行达尔文进化论的拓展研究
上述探究性问题逐层深入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开放性、多元思维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问题的多元思考和多元解答,并根据自己的独立思考,逻辑地得出自我的主张和判断,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的关键,也是学生高中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要具有多元思维教学意识和策略。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历史精神”,获得“历史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多元化的思维教学方式和意识,以学生阶段性的知识发展特点为基准,进行课程资源的适当拓展与整合,用开放的态度、个性化的历史解读,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要注重历史史料的结合运用。历史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解释历史,在对历史重构的过程中离不开史料的结合运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在对史料“活化”的运用中,增强历史的情境真实感,突破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历史史料结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史料的解读,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和总结,将史料的“再认再现”升华到“活学活用”的境界,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下,高中历史教学要将多元思维引用到历史教学中,用批判性的思维、开放性的思维和反思性的思维,对历史知识进行重构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多元思维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素养,实现对高中历史知识的全面、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将促使历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看到悦目、听到悦心、想到舒心的良好学习情境,打破和穿越了时空阻隔和界限,为学生再现每一个历史画卷和场景,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大大方便了师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入历史教学课堂后,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文俱全、声音与图像俱佳、动静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投入到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理解,节省了很多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到历史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展开思维的翅膀,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力、观察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这大大方便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操作。
4.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方便师生设计和创造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高中历史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德育是其素质教育的三大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历史政治的这种学科教育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三观的树立和建构。过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局限于空洞、无聊的说教,没有具体的、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载体和介体,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情感教育非常不成功。自从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后,其特殊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等教学功能可以为学生学习历史制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反复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大大增强学生对各种历史图像的真实感觉,让学生切实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和历史场景发生历程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和认同其中蕴含的各种真理性教育。
5.多媒体技术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师生现代素质等等的改变和提高了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新进展。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高中历史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高中历史教学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做法和观念,改变了仅仅将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工具,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复合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推进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二是大大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字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入诸多新鲜的血液,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空间,促使教学更加灵活、直观和现代化,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越来越朝着复合创新型方向发展。三是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素质和拓展了其知识面,促使高中历史教师的现代转型。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真正实现有待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接受、认同和学习实用。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的挑战和诉求,由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促使师生知识面大为拓展,进入了一个信息世界的海洋。
二、多媒体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多媒体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比如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促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形象吸引人、大大方便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推动了学习交流更加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带了一些新问题和不足急需要科学及时处理和解决。
1.在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认识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两个极端的想法与做法。就目前而言,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没有必要,两者风马六不相及,因为历史包含的是过去几千年的东西,多媒体是现代新生事物;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一本万能的,高中历史教学完全可以用它来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两种观念各持两个极端,均表现出了对待多媒体功能与地位的认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观念还处于艰难转型和整合的关键阶段。
2.在历史教材处理和历史素材的选择使用上,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完全撇开历史教科书,一门心思追求课外的新史料、新素材和新观点,展现出了大有喧宾夺主之态势;另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上课时偏离历史教学本身的重难点内容,过分强调和重视课堂的大容量,导致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容显现出超载和超负荷运转的尴尬现象。这些误区都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轻松行进,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规定。
3.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高中教师在教授历史教学内容时还存在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误区。一是部分老师把历史课堂变成单一的课件展示和播放,导致师生直接沟通的过程大为缺乏、学生学而不实,达不到历史新课标的很多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积极发挥,更不要说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了。二是历史教学课件制作非常花哨,太过艺术化,模糊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主次关系和地位,导致学生真正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注意与教学内容本身不大相关的内容。这些均展现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关系还存在一些错位与越位的地方。
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高中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历史教师看重多媒体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和演示,轻视或者说忽略对历史知识、历史想象和历史事件等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提升;二是重视课件的反复简单演示,对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不够,这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训练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这些均反映了高中历史教师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理性的地方,需要教师们正确对待。
5.在教学过程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有演变为多媒体灌输的不良势头。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高中历史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学方面的工作和事务,从头到尾地单一使用多媒体“唱戏”,忽视自己应该起到的导向作用和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教师个人应该展现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生动,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目前常见的“机灌”,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较以前疏远,交流不多。这种现象彰显了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急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多媒体的教育模式。
三、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举措:如何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最佳整合
1.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主次关系,防止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生错位与越位情况的出现,力求科学归位这些教学要素。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积极处理好自己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多媒体的辅助情况下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各种主导功能。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交互进行,力求良性互动。由于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和多向反馈的,教师务必要用电教手段分步提示讲解和启发式阐释,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行进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师生互动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2.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力求围绕教学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任何学科的所有教学手段都务必为教学目的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另外,必须服从服务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所有目标和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务必要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目的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要有利于并且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时才选择使用,否则就不一定都得非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科学处理多媒体和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来选择性使用和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课堂不会偏离历史教学本身。一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细节,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常规来说,比较直观形象性的历史知识,比如各种历史图表、历史地图、历史影片、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结构图等资料,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工具,以便增强这些历史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历史教学活动,就可以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可。二是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和历史教材紧密结合和有机整合,彻底改变那种忽视钻研与运用教材和只管课堂多媒体展示的现状。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怎样采用多媒体也不可能代替高中历史教材,制作的历史教学课件和展示讲解这些课件都务必要与同步的历史教材紧紧相连,这样才会使得整个教学内容不会偏离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各项要求和指导,促使教师和学生完整把握历史教学的所有内容。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自主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脑和网络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引进了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化的概念、繁琐的历史时间、不容易理解的材料题、抽象的论述题等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对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氛围、培养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高中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及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多媒体教学对于转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高中生的学习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不仅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活力,而且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那么,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强化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使用多媒体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谈对这方面的理解,希望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之所以重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高中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动力。要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吸收各种知识,强化能力,必须激发高中生的兴趣。在激发高中生的兴趣方面,教师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中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了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为多个元素的集合,它把声、光、电等元素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机融合,对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独到优势。教师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高中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高中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高中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立即变得异常丰富,形成立体的信息表现,呈现给高中生,能够有效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一些新奇的事情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产生兴趣的源头。高中历史教师要利用高中生这种好奇心重的心理,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编排,让多媒体教学设备从多个方面、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行动学习动机。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降低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教给高中生知识,而且培养高中生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高中生提供思维锻炼的机会,开发高中生的创新潜能。由于年龄特点,高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就比较困难。开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这是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多媒体教学没有普及的时候,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只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表现,这样高中生听起来就比较困难,表现得难以理解。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中的一些抽象内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呈现,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降低了难度,易于高中生理解,较好地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