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以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两种模式的特点及管理现状、国外公共资产管理的管理模式及经验,运用产权理论、公共预算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归纳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归类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重点对统一模式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详细剖析。文章以统一模式下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某省属 H 学院的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设置、国有资产管理特点展开研究,分析某省属 H 学院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根据某省属 H 学院的管理特点,具体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明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流程、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完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某省属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统一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思路,希望能给统一模式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产权理论 .
2.1.2 公共预算管理理论 .
2.2 高校国有资产相关概念
2.2.1 国有资产
2.2.2 国有资产管理
2.2.3 高校国有资产
2.2.4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2.3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分类 .
2.3.1 按照存在形态分类
2.3.2 按照运营方式分类
2.3.3 按照价值补偿方式分类
2.4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概述 .
2.4.1 统一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2.4.2 分散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2.4.3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第三章 统一模式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证分析.
3.1 某省属 H 学院概述 .
3.2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3.2.1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流程
3.2.2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设置
3.3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3.1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陈旧
3.3.2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责划分不清
3.3.3 某省属 H 学院国有资产管理环节有待完善
3.3.4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
3.3.5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
第四章 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4.1 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
4.2 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特点
4.3 国外公共资产、高校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4.3.1 国外公共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4.3.2 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第五章 某省属 H 学院统一模式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1 健全管理制度
5.2 明确管理职责
5.3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
5.3.1 加强国有资产审批申购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5.3.2 规范国有资产采购环节
5.3.3 加强国有资产分配使用管理
5.3.4 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5.4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5.5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创新能力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
6.2.1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2.2 进一步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6.2.3 进一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
6.2.4 进一步提高高校国有资产人员专业素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投入的资产,使用不计成本和盈亏,因此,一些单位就比较缺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并且与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相比,却更加重视资产的购置,不讲使用效益;或者将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忽视掉,而只重视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这些都是在思想上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的重要体现。
(二)资产配置不公,使用效率低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的供给,这样,就导致资产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强,一些单位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提前更新资产,使大量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长期都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并且管理比较粗放,这就容易各个单位之间的资产配置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有些单位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有些单位则可能资源过多而处于闲置状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在我国众多的事业单位中,有些单位为提高单位资产增长比例和经营业绩,而对该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有些单位入账不及时,在购买事项已办理完财务入账事项,却没有及时增加资产账;有些单位不考虑全局利益,对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这些都是账实不符的表现。
(四)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有些事业而单位在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还比较缺失,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机制,就造成了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的购置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利用资产的过程中,由于责任感不强、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事业单位资产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国有资产的处理手段更是不合理,如无常借出、低价出售等,存在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使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
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要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就必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就需要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登记制度、资产使用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资产的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从而,规范产权登记的申报和办理等,有助于准确和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对资产使用和处置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使资产配置得以优化,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等,同时还要对违规违章工作的相关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二)有效引入资产绩效管理机制
针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引入资产的绩效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和资产的有效途径。首先,制定一套合理的资产绩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对单位的资产绩效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同时注意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期评价的手段,有利于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其次,按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开展绩效考评和检查工作,为促进单位合理配置资源,在对单位资产绩效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合理的绩效指标,通常可从事业预算项目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等绩效指标开展工作。最后还要将考核结果并入相关人员的综合业绩考核之中。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大效益,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根据单位所处行业及单位自身的特点,对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全方位地跟踪监察。例如,可对资产预算进行年度检查工作,同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从源头上避免资产管理中不良现象的发生。还要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和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为有效实现资产配置的合理化,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对资产形成过程及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此同时,还有必要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有效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种信息。
(四)构建极具实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对于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并在工作中按照依法行事,充分提高其综合素质;还要及时引进优秀的相关管理人才,提高单位内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实力,避免工作中人为原因而导致的差错,这样有助于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大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关系着国家利益。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避免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出现差错而导致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的发生,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邹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谈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吴勇.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经贸,2010;22
关键词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概述及研究意义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含义
国有资产管理按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及资源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并且比重仍在不断上升中,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将促进社会朝着进步、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的必要举措。第二,研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第三,研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
二、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流失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流失问题发生在资产管理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由于管理者的观念淡薄,把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随意变卖、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意义重大。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在实践中,多头资产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上,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监管权力的交叉重叠与缺位并存,违规操作不容易被发现和处罚,而且资产监管常将其重点放在资产的后期管理和实物管理上,而对资产的前期配置、末期绩效评价等重大问题不够关注。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但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尽管我国财政部的“两令”已经出台,但仍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资产与财政和财务管理相分离,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资产管理与财政和财务管理相分离,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账外资产现象。这种资产的随意流动,使资产的占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的会计核算,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加之有些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尚未进行“收支脱钩”的管理,致使单位只重资产购置,不重资产管理,只求拥有资产,不求资产效率,只反映单位收入和支出,不反映单位存量资产及其状况等。
三、发达国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管理模式及内容
从各国目前的管理模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日韩模式。特点是财政部直接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二是美加模式。特点是决策与执行分开,即管理制度、资产预算由财政部负责,而日常管理由独立于财政部的机构负责。三是德澳模式。特点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二)发达国家管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1)政府集中采购资产,取得方式趋向市场化。从各国的管理模式中可以看出,在资产的形成环节,政府资产统一采购能以低于市场价购得资产,是各国资产购置制度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实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模拟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有利于遏制对资产的浪费,提高资产配置效率。(2)资产维修方式灵活,处置程序规范。资产的维修可以由资产管理机构灵活地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实现最有效率的管理,而且各国资产管理都很注重资产处置程序的规范性。(3)资产信息管理和报告制度完善。各国资产管理都设计了资产信息追踪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的数据库,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跟踪管理,实行资产报告制度,使资产管理机构、财政部门、预算审批机构能够及时掌握资产的动态。
四、针对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理机制
资产的配置、使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管理活动产生最大制约的环节。各单位应该合理配备并有效使用资产,确保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科学、有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同时也可以尝试推行资产有偿使用,这样既提高了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效率,也加强了管理体制的制度性,完善了管理体制。
(二)进行相关法制建设,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法制保证
建立基础秩序,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制度。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前提是要建立有效的基础制度,孙立平称之为“基础秩序”。没有基础制度,无论采取什么模式管理,都将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因此,我国应加紧出台相关的制度办法。
(三)建立规范化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台账制度
在组织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台账,反映从资产形成、占用主体转换到处置或报废的全过程。操作中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宏观管理的,设立资产管理总台账。二是在专项资产管理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资产管理的,设立资产管理分台账。三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单位内,设立其使用资产的台帐。
(四)建立规范化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程序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明确单位业绩目标、预期结果及所需资产,并将资产预算与目标任务等结合起来,提出相应的资产管理效率与效益目标。第二,跟踪单位的资产管理全过程,建立每月收集资料并报告结果的制度,追踪资产运作与任务实施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由资产管理部门评估绩效,提出资产管理绩效分析报告,并将之上报有关部门。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J].财会教育,2013(06).
[2] 王月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12(12).
[3] 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J].财政研究,2010(5).
[4] 毛程连,程北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社会科学, 2012(8).
关键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效益;内部控制;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00-02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不断增加,资产存量不断攀升,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越发重要。基层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实践为平台,阐释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
国有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且使用的资产,在法律上将其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资产总量比例大,是管理重点。
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文件,各行业部门也相应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是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而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工作中,除了财经政策的宏观管理外,更重要的是,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采购及后续实物管理等环节加强内控,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促进基层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合理、购置规范、高效使用。
(一)加强科学编制预算。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是整个单位经济管理的起点,是资产取得资金渠道的起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争取财政支持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作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在编制资本性支出预算,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计划下一预算年度主要科研工作任务,匡算主要的项目经费总量和投入的仪器设备情况,同时结合新增人员、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维护等因素,测算新增仪器设备资本预算;结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分解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二)加强资产内控管理。加强内控,能够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在实物资产管理采购、核算、验收及后续管理环节,主要从内控制度建设、职能部门协作和资产信息系统三方面加强管理。
1.内控制度建设。《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制度,单位应用制度管人管物。建立资产内控制度,需要从单位发展实际出发,立足科研单位事业发展重点,结合单位不同发展阶段和规划,确定单位内部资产审批、采购验收、报废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内部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制定考虑单位部门设置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内控制度不能尽其所能。
2.职能部门协作。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良好执行,需要单位全员参与。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权限上清晰,职能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内部牵制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贯彻执行。同时明确单位主管经济领导负责协调国有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资产购置效率,使得实物资产迅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样延长了资产实际使用期限,也是物尽其有,避免浪费的表现;同时使得资产管理整个过程做到有效监管。
3.资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保证资产管理数量和质量信息完整有效。尽管各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同,但从内容角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两部分,其中财务模块主要依靠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作为资产管理在价值形态上与会计核算衔接,同时作为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国有资产数据信息的载体;而固定资产模块管理重点是准确录入基础数据信息。现行固定资产分类采用国家通用标准,资产内控管理中应结合单位资产结构特点选择良好资产归类,这样既保证对外各类报表的衔接,又可以做到内部资产管理配置计划的制定。运行良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利用资产使用周期,加强资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国有实物资产监管效果,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实物使用管理。实物资产特别是仪器设备资产是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核心资产。不同性质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也不同。实物资产作为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实物形态突出,保证其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外,应侧重于实物形态的流程管理。
1.实物使用管理。在价值形态上,实物资产在价值确认、计量上具有其他资产的一般特性。但在实物管理上更具特色。通常所说的国有资产流失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不严造成的浪费。因此,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应加强重要耗材物资、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验收环节和日后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管。在实物验收内控环节,注重管理与技术结合,严控数量清点和技术验证报告;在资产使用环节,加强日常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维修等运行管理,提高实物资产质量,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科研仪器设备工作运行质量,发挥实物资产使用效益。
2.资产清查工作。资产清查是保证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价值和实物形态协调管理的有效措施。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清查范围包括单位所有的资产,确定资产控制重点。重点是流动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资产的账实相符;对外投资的资产安全;固定资产除了年底决算前的资产清查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实施不定期的资产清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资产完整,掌握资产使用效率效果,实施资产共享原则,保证资产高效运行。提高实物资产使用质量,促进科研工作质量,才能凸显资产使用质量效益,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定期资产清查是基层单位厉行节约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存在问题
尽管基层事业单位严格管理,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往往外部政策环境决定其国有资产规模,影响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资本预算不完善。基层单位部门预算中主要包括以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政府采购内容。资本预算未纳入部门预算中,尽管目前的部门预算涵盖公共项目支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在专项项目预算下达后,才能确定仪器设备等资本支出总量。同时,资产定额预算还尚未健全。
(二)资本投入不持续。上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从财政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资本投入看,大量财政资本支出资金周期为十年,因此造成了当时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的发展。由于缺乏进口先进设备资金,影响了行业专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三)配置监管不到位。配置上,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配置体系。对于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配置标准和体系。监管上,国家主要从预算上进行购置控制,从审计监督上加强采购资金管理,但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上缺乏监管,造成重立项申请预算、重资金专项使用、轻国有资产有效使用的现象。
(四)信息管理需完善。近期国家财政通过“国有资产报表”系统促进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集中和统一了信息来源。在实际运用国有管理系统工作中,报表系统主要考虑了国家财政需要,没有良好结合各行业部门各自的行业管理系统。仅仅与决算报表相结合,与预算管理缺乏衔接。在共享共用上,科技部的大型设备信息基础平台,在科技事业领域开展了设备共享共用的基础工作,但实际操作上还需加强。
三、加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购置效率、使用效果,可以促进国有资产效益,实质上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效益,贯彻了厉行节约,科学发展要求。结合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践和问题分析,现从资产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自主研发、实证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培育良好持续财政投入机制。国家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对于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上完善资本预算,从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建立良好资本预算机制,从预算源头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源泉,从而保证持续的国家财政投入,提高科研的后备力量,促进国家整体科研事业发展。
(二)建立适宜科学配置、监管和评价制度。配置上,对于基层单位,需要何种资产配置、如何配置,充分考虑单位的存量资产和履行工作职能等方面问题和要求,并对其进行科学匹配。对于匹配过程是一个编制增量预算的过程,通过良好的预算管理以保证资产管理,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效率。监管上,建议出台国有资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用规范。国家不仅加强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监管,同时应简化行政部门间审批流程,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实物资产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收入同时,加强处置资产的再利用,使其调拨入科研院校,供研究和观摩使用。评价上,尚未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评价国有资产资金安全使用、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环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评价及奖惩措施,这样可以择优选取资产使用效率效果高的单位,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实证研究。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发展情况,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涵盖预算报批、财务核算确认、实物增加变动等综合管理系统将是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更高要求。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信息管理系统。从实践出发,组织行业专家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是建立具体管理方式有效办法,同时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在国家管理层面,应加强分行业分层次进行研究,不仅颁发政策,更应建立制度和规范。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从实证研究出发,制定特色的行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内控制度行业规范,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部门运行成本,厉行节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思路,促进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是厉行节约,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必将推进建立节约型社会进程,必将推动各项事业长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网站..
[2]修霄云.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的三点意见.政府采购信息报,.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之现状
(一)资产产权不清晰,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产权混乱、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甚至权属难以界定;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只记资金账,不记或部分登记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脱节严重,彼此不进行资金账与实物账的核对,管理上形成“两张皮”。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关联度较低。我国预算管理模式仍然是以投入控制为重点,即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偏重于控制投入,对其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关注较少;在预算执行中,着重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数额执行,以控制超支为管理重点,难以对国有资产存量实行全面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算收支活动的合规性,而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以及那些与预算支出无直接关系的国有资产,往往成为主管部门力所不及之处。
(三)资产监管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尚未全面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通,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影响了预算编审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有效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超编制超标准购置等问题的发生。
(四)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顾本单位客观需求,拼命争经费盲目购置,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由于资产分散在各部门,很多单位“重财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缺乏增值保值意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程度较低,使用效率不高。
(五)资产处置不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监控,计划性少,随意性大,不报、补报和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成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却无人真正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的局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缺乏体制上的整体设计,仅仅对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规范,如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非转经评估处置办法等,不少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对管理中出的问题,造成的损失,找不到人承担责任。因而出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占有的无序状态。加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在现实状况下,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
(三)管理人员不专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单位都由财会机构兼管,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由于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出现漏管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仅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还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和治理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使用单位各司其职的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改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彻底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无人”管理的局面。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政府所有的人,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调控,有效监管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履行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对国有资产产权实行统一管理,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负责对国有资产实物监督管理,主要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台账,制定日常管理细则等。使用单位对使用的国有资产要承担日常管理责任,保证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完整、不流失。通过资产的集中统管,达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目的。
(二)加快资产信息平台各模块的应用进度建设。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实现的,据此要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使用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产权登记、产权纠纷等各项管理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和资产预警信息系统,控制资产运营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的基础上,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化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三)加强预算约束。建立科学合理与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亦是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何种资产、如何配置与处置资产,应当充分分析其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亦即编制预算的过程。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旨在资产购置的科学和配置的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防止政府部门或单位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的盲目自我扩张。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结合部门预算、财务预算,构建一种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优化资源配置。着重把握好资产的“入口关”、“出口关”。资产购置从政府采购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评估、调拨制度,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与新建的资产,应尽力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并以此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必要时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鼓励与促进资产占用单位通过资产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及时将闲置资产转化成有效资源。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集中调剂、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监督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其重点是要强化使用管理、加(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并规范配置程序。财政部门承担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对资产的占有、使用、运营情况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要充分整合资源,通过清查核实,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类,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明确管理单位保值增值责任,对闲置的资产要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性资产要严格审批,以政府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减轻财政支出压力,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大对违规处理国有资产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真正做到依法治产和违法必究。
(六)提高队伍素质。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要根据需要设置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不能身兼两职,使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相分离,财务人员加强资产的入账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实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效
Abstract: the higher school state-owned assets is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school, and complete the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material base, its configuration, stock and effective use, which determine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school level. With the state-owned assets career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et inventory, higher school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standards have improved a lot. But in asset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crete practice,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recent year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causes of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and measure design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higher school of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realize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benign operation, high school for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lid material base.
Keywords: higher school;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effective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指归国家所有的,由高等学校占有和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项经济资源的总和,通常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它资产等。主要包括国家划拨的、组织收入形成的、接受捐赠的资产和其它确认为学校所有的资产。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同年年底布置实施了全面的资产清查工作。这一进程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便高等学校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益,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保值增值,为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拨款或划拨形成,不计提折旧,也不核算使用效益,因此,高等学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产权意识,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忽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重支出轻回收、重购置轻管理、重更新轻保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资产的具体使用中,又缺乏系统、严密的监督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自然流失。
2、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其所有权在国家、管理权在高等学校的财务处、设备处、科研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使用权则在具体的院、系、部、处等部门,这样的三权分离造成高等学校的外部难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内部又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难以形成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
3、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实行的是财政拨款、计划划拨、部门和单位无偿占用的事业型机制。这种机制既没有严格科学的经济核算,也没有按市场规律进行资产评估和变动,更不可能将自身运作创造的价值及时有效地进行再投入。资产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松散,校内部门重复购置,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较为普遍,资产入账手续不严,账外资产大量存在,资产报废、报损、外调、变价处置等审批手续不健全,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4、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高等学校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的无偿拨款,一些高等学校不管实际可能,相互攀比,贪大求全,以求国拨经费总量的增加。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部门宁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形成一方面国有资产被闲置,另一方面还要申请经费重复购置,又由于日常管理维护往往难以到位,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转变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强化责任管理意识。
高等学校应转变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强化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树立责任意识。运用市场机制,结合学校长远发展,合理配制和使用资源。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尽职尽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2、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明晰职责权限。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财务、预算管理的契合度。通过对国有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及时反映国有资产的增值及折损状况,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进而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控制国有资产的购置。同时,明晰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将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使学校的国有资产各管理部门间职能明确,权责统一,相互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制,形成各部门各行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有序的良好局面。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形成有效监督。
依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高等学校实际,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使具体的资产管理事务有法可依、有据可行,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运用权限间的牵制与制约,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
(1)完善资产配置制度。全局思想,科学地配置资产,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由学校的大政方略出发,深入考察研究,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和配置程序,使资产配置保持公平、合理、规范、有效,做到物尽其用,最大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2)完善资产管理员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员责任制,将全部资产归位于各部门,由专人进行管理,规范登记、保管与核对、上报制度,明确入库、领用、归还流程,动态反映部门的资产存量、分布及变动情况,保证账实、账卡、账账相符。
(3)完善资产处置制度。明确资产处置条件及审批权限,规范处置程序和流程。对每一项资产处置申请,严格技术鉴定、调研和审定,确保国有资产既不闲置,也不浪费,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完善清产核资制度。明确资产清查的程序和规范,由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资产状况,包括账卡、存量、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多方面,采用普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进行清查。可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但应保证至少每年一次。以便及时校正资产管理中的偏差和解决资产配置运用中的问题,促进学校国有资产良好、有序地运行。
(5)完善资产管理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对在资产管理中有较大贡献的、资产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对那些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丢失、毁损、浪费的,要实行问责制,追究当事人责任,以保证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要实现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精良业务、协作配合的管理团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专业业务能力。同时,学校还应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管理人员队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性。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高等学校要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资产管理中,变革旧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促进国有资产的资源共享,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
总之,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是其本身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着高等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高等学校剖析资产管理的历史延循问题,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努力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加强队伍建设,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促进国有资产的良性运作,为高等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志勤.构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7(2).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摘 要:高校国有资产是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最容易出现风险点的是资产的购置、资产使用、资产的处置。在这些重要环节和关键的节点上,必须加强廉政建设,以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招投标等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廉政建设的要求,助推廉政建设的持续深入。
关键词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廉政建设;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22-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刘志敏(1964-),女,贵州贵阳人,重庆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从事资产管理研究;黄林琳(1981-),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从事资产管理研究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般来说,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受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资产,也即该国全体人民通过国家机构来拥有的资产,这些资产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它是社会公共资产的一部分”[1]。根据财政部第36号令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2]。根据财教[2012]488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3]。
高校国有资产作为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产具有资产的一般属性。即必须用货币来计量,预期能为高校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等。而高校国有资产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包括:①高校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②高校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的复杂性;③高校国有资产资源配置的特殊性[4]。
按照用途不同,高校国有资产可进一步划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是指学校为完成事业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指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资产。管理好高校国有资产,不仅仅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更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5]。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的存量和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等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本文就高校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作如下阐述:
(一)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存在多头交叉管理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目前各高校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各部门兼任,但各职能管理部门权限和责任很小,对资产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无权表彰和奖励;对资产管理差的部门和个人,无权追究责任。
从表面上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各部门管理方法不统一,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致使管理上出现交叉、重复,相互间又衔接不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相互扯皮推诿、管理脱节等现象,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二)资产配置存在随意性,浪费现象严重
资产配置应遵循保障需要、科学合理、调剂优先、节俭使用、共享共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的原则。配置时应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使用情况、财力状况和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合理申请配置资产。由于缺乏科学的资产预算,确切的配置标准和严格的论证立项审批控制,资产配置存在随意性,存在盲目、重复购置、浪费现象。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对资产的管理只重视经费预算安排、轻后续管理,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有些固定资产占有和使用单位权责不明,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致使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不当,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利用率低下,从而形成浪费,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全校教职员工和各级领导重视和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爱护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四)产权不够明晰,经营性资产管理还不够到位
为加强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促进校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教技发〔2006〕1号)精神,部分高校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学校将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移到经营中去,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有关规定。高校资产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授权高校在使用时主要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方面。由于资产不进行评估,产权不明晰及管理不到位,致使将转移学校这一部分资产在转为经营性资产投入时得不到合理补偿,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增值。在组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前期,对原校办产业的资产要进行评估,如果资产评估过程不规范,国有资产被低估、贱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产权不明晰,还存在个别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将非经营性资产(如学生公寓生活用房、运动场所辅助用房、食堂、游泳池、空置房舍等)进行房屋出租,私建门点、摊点、无偿占用水电等进行经营,管理者和经营者(承包人等)出现不廉洁行为,收入不上缴学校财务,私设“小金库”,滋生腐败的现象。
(五)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资产的监管弱化
从资产管理的内部看,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资产购建后,忽视现有资产的使用、调剂和配置,缺乏管理职责意识;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由于高校预算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合理、公正、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造成资产配置的随意性;在资产使用方面,缺乏资产使用效率的考核标准和资产合理配置的管理机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弱化,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在资产处置方面,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和高效的处置途径,导致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浪费,以低价或优惠价格进行处置,经营者从中获利。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高校廉政建设
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深入分析、全盘筹划、系统安排。尤其应该针对容易出现风险的重要环节,重点加强对物资管理等重要岗位、重点部位人员的反腐倡廉意识教育,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营造“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这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应该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思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顺学校对外出租、经营性房屋及固定资产统一归口管理;加大对招投标、物资采购和经营性资产等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将措施制定如下:
(一)做好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加强资产管理岗位上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自身修养;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廉政意识;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环节监控;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各部门监督;强化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失、损公肥私,甚至犯罪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源自各级领导和职工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上不够重视,制度不健全。因此,要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488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到高校自身国有资产管理中去。
目前,有的高校已建立和完善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从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到转让、报废,都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
(三)强化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是指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及教职工和学生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部分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资产性质仍为国家所有,资产占有和使用者不得擅自改变其国有性质。
资产管理部门将定期对学校经营性房屋和设备的管理、出租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着手与相关部门一起建立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托管、出租管理制度并拟定专人负责对经营性资产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管,对于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要在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与程序严格审批,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四)加大对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是资产管理部门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窗口,也是落实反腐倡廉要求的重点环节,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如果说制度缺失,采购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清,责任和权利更难于界定。就可能转为不规范的采购行为和为一些不法供应商提供可趁之机。因此高校的物资采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人员的工作纪律和相应的采购制度,建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另外,对经营性资产租赁也实行公开招租,拟定招租方案,在网上招租信息,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让投租人自愿投标,并在开标时公开唱标,组织专家组评标,得分最高者中标。
通过上述制度设计,整个招租过程处于全面监督之中,真正实现了“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践表明,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将主动接受学校纪委和监审部门指导、监督,对经营性资产实施招租,不仅保护了租赁人利益,也为学校赢取了较大的利润,保护了国有资产,从根本上贯彻了反腐倡廉的要求。
总之,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关系到高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正常维护及其健康发展。而在有序地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必须找准关键环节和适合的切入点,才能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以廉政建设为专项建设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学.2005:复旦大学出版社.
[2] 财政部第36号令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5-30
[3] 财教[2012]488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2-12-19
[4] 刘小玲,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湘潭大学.
摘 要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单位办公、科研及其他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的效率,构建节约型政府,树立廉洁奉公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必备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全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比重已占全部国有资产的40%左右,财政部也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我国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仍十分薄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一、国有资产定义
对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所定义的国有资产,即“本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具体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各种资源性资产,接受馈赠、无主财产等依法认定形成的财产,国家向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及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而转作经营的资产。 本文所指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更偏重于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领导到普通公务人员都缺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其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和私有资产相比较,国有资产有被过度使用和浪费的倾向,并且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要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反出现了大量重复购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等政府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外部监督,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掺杂,国有资产的管理被有意忽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督,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甚至部分国有资产被转入到经营活动中,如上级拨款被领导用于股票或者实物投资等,失利后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少长期规划,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缺乏效率,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时也不能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不能从长期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更新和处置的规划,导致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片面追求高功能,数量有时过剩并缩短使用年限,甚至部分领导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从中渔利,这也是政府固定资产配置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很多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被低价处理,甚至部分资产没有经过资产报废环节直接从账面消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国有资产保值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资产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没有有机结合,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相应制度规定或者不按已有的规章办理。会计监督缺失,账目混乱,许多资产实际存在,账上却未登记,如单位购置的汽车、电脑等资产交给个人使用,直到报废都没有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甚至有的落入私人的口袋;有些资产有账无物,有的资产早已报废或者毁损,而在账目上却未做核销,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盘存核对、对预算外资金购买以及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等,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行政开支不断增加、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减少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开支,进而减少行政成本也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使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
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施加外部监督压力,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挂钩,即使占到较小比例,也能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 单位的领导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应就会要求并约束下级公务人员提高意识,同时会区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应职责,并按照权责发生关系进行相应的追究。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也是好的管理制度实施的前提,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时不是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而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要想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转变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开支过大的情况,应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对于资产购置,如需增加,应先从单位内部进行供给调剂,若没有闲置,再具体确定购买的数量、需要的功能及价格等。在采购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要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牌、规格、型号、质量、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等,对于一次购进物资数额较大或者项目工程建设等则必须公开投标,从招标到定标的负责队伍应由几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组队,如领导层、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避免部分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采购价格过高,最后定标时可以就上述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做出详细对比,保证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同时,事业单位做好采购预算也不单单就某一次采购做好预算,而应从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做出长期规划,并结合相应实际情况做出局部调整。
(三)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时,可以引进流程和作业理念,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流程,事业单位如同企业组织一样,其资产管理也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作业又可分解为任务和步骤,完善每个作业链的工作,最终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健全资产管理体系主要从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各个重点环节建设和监督,首先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责任心强、善于管理、思想进步,检查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其次,建立资产实物定点、定期管理制度,对于已经采购的固定资产设立档案库,根据清查所耗费的时间、财力和清查结果合理确定定期清查的频率,采取定点清查的政策,监督对于已经采购的各项资产是否能够按照采购意图进行使用,报修、报废申报是否合理、及时,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四、结论
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缩减行政开支和廉洁奉公政府形象的建设,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三个方面,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三项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潍坊教育学院院报.2009(3).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改革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国有资产的总体规模和占有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出现了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正如财政部李林池司长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举办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研讨会”上指出的“几年来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非常薄弱,流失几乎存在于各个环节”。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如何做到保值增值作以下浅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分布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国有资产清查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论是从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从细节上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尚有较多的问题。如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流失严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及原因有:
(一)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新建规划、购置审批手续不规范、资料不齐全,无法办理产权证;划拨、调剂、捐赠手续不完备,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实物账,造成单位盘盈和盘亏,与实际发生不相符合,不能真实反映各单位资产实际的变动情况。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内审监管缺位。由于财务审计人员的配备有限和业务素质不高,有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核算不到位,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不按《会计法》和财务制度规定设置各类账簿,只设总账,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更不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二是固定资产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只有金额没有数量,反映不出资产的规格、数量情况,造成资产价值、数量不实;三是账卡不符,账物不符,缺乏规范管理;四是不能及时有效对资产进行盘点、核查和监管,财务内审和内部控制管理缺失;五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执行历史成本原则,不能即时反映国有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不能适时确认国有资产的升值收益或贬值损失风险。
(三)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部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模糊、意识淡薄。普遍听从行政命令,往往行政领导说了算,而不是根据制度办事,随意性很大,对私人挪用、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经济手段加以约束。有的单位无章可循,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措施;有的单位有章不循,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资产购进和处置没有严格的审批,出入库不登记,领用不办手续,该入账的不入账,该销账的不销账。久而久之,都容易致使资产单位存量不实和资产流失。
(四)资产配置不当,闲置、浪费严重。在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影响之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由财政拨款购建,资产的形成是免费的,拥有的资产越多,空闲的资产越多,其可供创收的机会越多,部门利益最大化最终引发和强化了使用单位的资产占有扩张欲望,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及标准执行不严等问题,导致单位之间配置不均、超标准配置等问题,造成浪费。总之,一方面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不断购置资产,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建议
如何评价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不是查看国有资产的多与少,也不是查看国有资产的形态和功能,关键要看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达到最大限度的保值和增值。下面着重从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主体(占有使用单位)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两个层面,探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规范提高的建议。
(一)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能力中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作为国有资产的直接使用的单位和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从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不断强化和提升。
1、要增强监管意识,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2、要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强化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确保在流转中国有资产公允价值得到保值和增值。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要建章立制,强化绩效考核,做到五个加强。
一是应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行为。二是应完善国有资产的配置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从严加强新增国有资产购建的预算管理,明确具体配备的标准、档次和要求,加强部门单位之间闲置资产的流转,坚决控制资产配置的不均和失衡,杜绝重复购置和浪费。三是创新财务核算管理办法,加强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和确认规定,重点防范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四是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检查记录,强化绩效评价和考核,要突出打击“非转经”中不法行径,加强对随意浪费、损坏和流失的部门处罚力度。五是加紧国有资产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使得闲置国有资产在调剂、转让、变更、处置方面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加速国有资产的流动,提高使用效率和综合利用价值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存量资产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各单位分类接入关联接口,建立整体集成数据管理库和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可以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可以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存量资产数据的资源共享库。
三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转载体。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流转机构,搭建独立的国有资产评估和交易平台,具体负责资产处置和闲置资产调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确定合理的管理权限,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使用国有资产流转更透明化、规范化、流程化。
(三)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防范国有资产的变向和隐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暗箱操作,至使资产私人占用或随意处置,流失严重;同时滋生腐败,造成投资损失,国有资产收益、税费大量流失。为此加大外部监管,积极发动财务审计检查和媒体公众监督作用,才能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更公开、更透明,并将在改革中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家已不断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协调和合作,真正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落实到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孟春张春华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