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科作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第1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该学科涉及到生活多方面的,因而教师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践教学,合理的渗透教材建立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气氛,改变课堂的枯燥无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同,要想打破传统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找准时机与学生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应试教学模式。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同时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结合教材知识,找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从而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教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利用多媒体介绍该动物的结构层次,比如小狗、小猫、兔子等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生物课堂别具另一番风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生物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的把生物学科的知识合理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挖掘生活化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教材知识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合理的挖掘生活化教材,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挖掘生活化教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学科的接受能力,然后再把生活化教材与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是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衣服变黄或者是沾到血渍可能就很难洗得干净,那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识,比如说可以采用加酶的洗衣粉清洗就很容易洗干净。又如在教学《植物蒸腾》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名言“大树底下乘凉”作为讲解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到大树底下乘凉,原理是什么?加入学生解释不出,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一步分析该原理,即:植物在蒸腾时会有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要变成水蒸气就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那么树底下的气温要比其他地方的凉。这样一来想,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促进学生学习。

三、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等科目,如此一来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课后作业,假如每个教师都布置一道作业,那么学生就会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科重拾兴趣。比如说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天所吃的食物进行研究,分析所吃的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课本上找不到的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在学生认真分析研究的同时,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有利无弊。

四、生物实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离不开实验,没有了实验这门学科就没有了灵魂。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育的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穿插生活化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并且设置好每一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把实验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在教学《植物的嫁接》这节课的内容时,我们对仙人掌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仙人掌易存活的特点,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嫁接一个仙人掌,在半个月之后统计出嫁接仙人掌的存活率。通过这样实验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体验到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充分体会到该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多多的结合生活教材让学生动手做更多的实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科打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自然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对象,同时大自然生物具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因此,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奥秘性,把大自然与生物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不仅是实现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生物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2]江伟伟.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文理导航,2014(17):72.

[3]缪辉萍.例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5):35-36.

[4]张秋梅.生物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7(1):67.

第2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课程;趣味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76-02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已渗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物学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时代的需求。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生物学科的伊始,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课程课时设置少,内容涉及广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掌握繁杂的知识是所有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难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近似于好奇心,即希望扩大他们对人和物的认识范围[1]。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有比较全面的观察能力,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全面发展的时期[2]。如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依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实验,强调实践

生物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实验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实验课上,教师应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实验涉及的基本实验仪器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通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两个实验的开设,引导学生重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要领,学习并熟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流程,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差别,并联系记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书本知识,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能达到记忆的最优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担任好指导者的角色,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指导设计有效试验方案[4]。例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设计,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上述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联系生活,循序渐进

生物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使教学从浅入深、由简到难、自近至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逐渐熟悉生物学知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由“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格外甜”导入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而呼吸作用又要消耗糖类。新疆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积累大量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较少的有机物,导致糖类大量积累,由此学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昼夜温差大是糖分积累的关键;学习细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有利:如利用细菌(乳酸菌)制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酸奶;有弊: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如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学习真菌时,从馒头、面包、米酒等常见食品入手,酵母菌有氧时将糖类分解,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松软,口感好,而在无氧时使糖类转换为酒精,酿成米酒。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对新知识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5]。如果学生对已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积累的疑难问题较多,新知识的学习将进一步使学生缺乏自信,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掌握新内容和理清新思路,最终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自信,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三、聚焦专题,紧扣环节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主动探索,这需要教师挖掘素材、丰富内容。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该内容的有趣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生物科学前沿是指生物科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6]。科学前沿知识如克隆、干细胞、太空育种、转基因等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讲解、作业设置、教学评价和复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对待,仔细准备,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图表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讲授生物圈中的动物时,由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等现实生活不易观察,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些动物的感官认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癌症时,将不同人群(不吸烟、五年烟龄、十年烟龄、二十年烟龄)的肺部照片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吸烟对肺的伤害,由此产生警示作用,远离香烟的诱惑,降低患肺癌的风险。作业设置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业设置中力求做到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生动活泼,时间上灵活机动,充分体现结合教材重难点,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7]。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容易边学边忘,为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需适时地进行复结。复结上可引导学生设计概念图,通过概念图将所学主要概念、次要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建立相关联系,而将零碎、独立的知识点形象化、条理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8],通过系统知识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提炼语言,注重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语言的交流。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时,将“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的由来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记忆。此外,在关注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必须做到概念术语的专业化,决不能因追求生动而忽视科学性。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例如在讲解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随粪便排放到水里并在水里孵化成幼虫,幼虫在水中又钻到钉螺的体内进一步发育,然后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里到处游走,寻找寄主,如果遇到你,血吸虫便成功的钻入你的皮肤,从此与你相伴。因此,我们要预防血吸虫,就必须消灭钉螺这个血吸虫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语言,远离枯燥式的说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巧用谚语诗词,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等。

初中生未形成独自的个人特性,具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教师,是学生首选的模仿对象。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信任、热爱老师,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活跃的、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个人的行为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用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与兴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吸收营养的土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才能拥有成就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会促使教师更加潜心研究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56.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杜英英.基于生物科学前沿进行探究学习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第3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物图文转化;能力提升;有效教学策略;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2-02

1.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学科部分的选择题第五题: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当年这个题目得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认为是这份卷子的亮点之一。它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复习重点,早巳广为学生所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通常利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来判断生长素的影响,但是本次命题利用学生常见的生长图像,以曲线图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要求用弯曲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这种逆向考查方式在平时练习中是较少见的,新而不怪,只是在图文转换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典型的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以及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在2009年暑假厦门市生物学科培训中,新高一生物教师对这个题目的难度预测值是0.37,而据参加高考改卷教师提供的数据,根据全省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此题难度仅0.24。说明考生此题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生物图文的转换是综合能力考核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学习,精美的插图仅仅是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专业性较强的老师也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也只懂得欣赏其精美之处,而无法读懂其内涵。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生物图形的转换,创新。而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图的识别、辨析是很难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物图认知能力的提升,要从初始学习阶段高一年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长期有意渗透,学生在图形、图表的信息表达方面将有较大优势,也能为学生将来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图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能培养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其高考成绩的提高。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生物学科中生物图形,是学科知识直观具体的呈现形式,是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诠释。笔者在实施生物图形教学中,试图借助生物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如生物插图、图片、图像、图形、图表等教学策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开展优化生物图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设计图式校本作业,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图形策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有意义的生物学习。一言以蔽之,本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图形策略学习,将师生的注意力从习惯的教,转移到感性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转移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题上,重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优化。

第4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16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这是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了解生物知识、获取生物学科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要想上好生物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将结合作者近些年生物教学的一些经验来进行分析,浅谈自己在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上的几点做法。

一、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上既把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教师必须要重视备课环节,既要认真细致,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生物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生物教材和教学用书,要做到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字和图像内容非常熟悉,教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要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示意图。并且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等等。其次,教师要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练习题及相关解析,总结出练习题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便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做出迅速正确的解答,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使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再者,教师要把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写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在网络资源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和下载一些趣味性强的资料来进行补充,使整个教学设计更为完善。最后,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前演练,思考如何运用课堂用语将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演练既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在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要积极参加生物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

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应该被孤立起来,团结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每个学校都是要求有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练习和统一的测试,所以,我们生物教师自发组织起来在课下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我们的集体备课的流程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按照学期工作计划安排,由这一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的负责人来提出这一周大家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由各年级教研组长总结上一星期的工作,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三,全体生物教师自由发言,把自己在近期生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有专门的记录员将集体备课活动详细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再次遇到相关问题时有据可依。

“同课异构”活动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生物教学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我们所说的同课异构,就是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由不同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用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项教学活动。各位教师可以从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确定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课题;第二,各位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课;第三,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在讲完这一课题之后进行一个评课活动,先有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其他教师就这一课题的不同上课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不管是“集体备课”活动,还是“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用心地去完成我们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好生物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的架子,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非智力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了解学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课下的谈话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永恒的课题。我们要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韩冬冬,刘晓枫,陈志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1,27(1):14-16.

第5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绝不是只是在解决升学的问题。而生物学科在当今科学发展领域所占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很大的。在医学、遗传学、仿生学等领域内,生物科学都处于不可忽视的领先地位。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甚至世界无数的贫困人口就是因为这一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而远离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实用的,是必要的。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有这样的几点建议:

一、 以高科技实例激发

如多利羊的诞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顶尖的、实用的、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神舟六号的升空,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运输是科学家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长颈鹿,从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特殊的器械,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也能正常运输血液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另外,蝙蝠的回声定位用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以及正在模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等仿生技术,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及立志为生物技术作贡献的决心。

二、 以生物学实用实例激发

(一) 生物与医药

1999年英国PPL医疗公司培育出100只转基因羊,其奶水中含有能够治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和先天发声缺陷的人体蛋白。另外,随着“非典”“H1N1”的流行,中医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这与生物学中所讲的植物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及激起学习的热情。大量农村中一些小的疾病,都是依靠传统的经验,自己找相应的中草药医治,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 生物与遗传学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这为人类战胜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家参与了3号染色体基因的测序。2002年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激发起学生想要为基因工程献身的豪情。并结合本校有一位白化病患者的实例,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生物也有益于自身。

(三) 生物与养殖、种植

针对部分城市学生喜欢饲养小动物,饲养成功及失败的经历,以及许多农村家庭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和重要。

(四) 生物与环保

由于传统的柴薪使用方式,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而许多人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

问题。但近年由于破坏植被造成的泥石流,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大渡河阻断事件以及各地发生的泥石流,让许多人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的重要。

(五) 生物与社会

蚁群之间形成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社会分工,折射出的社会行为。为人类的相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六) 生物与防治

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曾经每年花费3500万美元购买农药,来杀灭危害柑橘的害虫,后来仅用3.5万美元引进了三种热带寄生蜂,就解决了柑橘的虫害问题。如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这些都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激起学生的研究热情。

三、 以生物科学的特点激发

针对生物学科有许多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动手热情和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理论,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及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生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的奇妙性,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针对生物科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自然,将适当的课时教学安排在室外,在大自然中让学生轻松学习生物知识,同时释放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求不同的答案,体验协作的必要与探求的艰辛。

(2)改变单一的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一味的课堂教学变成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课堂。让部分课堂教学的时间变成总结课、讨论课、体会课、课外实践课。

(3)从生活中提炼出新的素材,让生物知识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实用。

五、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否认同,从而形成自主合作的教学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可敬可亲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自卑、内向等消极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6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一、策略一:结合高考大纲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明确主干、掌握重点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想办法设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它们逐个击破,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万无一失。另外,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结构和功能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在考试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涉及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内容,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讲解、分析;当然,还可以将知识再次扩展、迁移。如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的内容迁移,与有丝分裂、细胞工程等内容同步复习,这样可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多方面应用的能力。

二、策略二:结合新教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与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学科,所以,在近年高考中,注重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由此可见,这是学生实验技能掌握薄弱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加强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实验设计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我们的重点要是培养学生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设计方案和设置对照,如何依据实验原理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大量的专题训练,促使学生提高对实验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技巧。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中,结合教材中的著名实验,创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策略三:结合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关注生物科学,联系社会生活

生物高考注重联系联系生活实践,这是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注重基础、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科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性,应多多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另外,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基因工程产物、传染病和人类遗传病问题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策略四: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结合多年高考学生失分情况分析,信息转化是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一面,这一方面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坐标图相关的题型,应该让学生学会“三看”,一看坐标轴意义,二看曲线走向,三看特殊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在这种试题中就不会遗漏太多的信息。

五、策略五:精讲多练,巧设问题,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高考的原则是:“源于教材、深于教材”。在新课程考试中,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的考查。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如在高考实验设计题考查中,虽然或许是教材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但是其实验原理和相关结论都来自于教材,相当于“换瓶不换酒”,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设计中明确原理,熟练操作,该题应该会迎刃而解。可见,熟悉教材是根本,掌握基础是关键,做题的绝招和方法离不开教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浪费时间,教师更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课堂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试卷中的试题要进行合理地筛选和科学地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更要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所以,教师选择习题时,应以中、低难度题为主,对于过分强调技巧或过于综合的难题应予以删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时间,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巩固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另外,在试题评析中,要重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以及审题的技巧,并注重解题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7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生物引发兴趣

兴趣在包括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才能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热情,这是广大生物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我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一定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设悬念以激发兴趣

所谓悬念:就是让读者在读某个有设悬念方法的文章时越看越想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会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欲望。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景,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比如:在高中教材的《的形成过程》学习完后,在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在雄性动物体内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但是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卵细胞却为什么很少呢?的体积为什么比卵细胞小得多?而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与动物的生殖器官有差异吗等等一系列悬念,带着这些悬念学生一下就能产生出激烈的想探索这些问题的欲望。

2.创情趣以荡兴趣

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情,即情感,深厚浓郁的请感:趣,就是趣味、乐趣,绕有风趣:妙趣横生。教学的情趣,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如果把课堂气氛努力地制造成情感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激昂,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内心总会是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会产生很大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2.1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找教学的情趣

我们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精妙之处,去吸引、调动、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我们在讲解“无性生殖”时,可以联系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的绵羊“多莉”。

2.2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找寻教学的情趣

上课时,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内心情绪调整,到课堂教室内心要充满激情,用深刻而含蓄的情感、生动风趣的姿态、抑扬顿挫的语调、漂亮的板书设计及绘画技巧,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炉。

2.3教师上课时

一定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内心充满愉悦、轻松,使其体念到求知的愉快,酣畅,继而就会体念到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欢乐、满足、成就感,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这当中,首要的就是要把学生心理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

3.励求新以获兴趣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意求新、求新意、求新解、求新知,永远保持一种内心的求新诱惑力,也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我们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每一种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从内容安排和讲授形式上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积攒时为长久,积微观为宏观……笔者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保持一种求新诱惑力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4.探发现以得情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心理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而突出,鉴此,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要表现在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善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他们不断巩固和实现自己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在不断的寻求发现、探索中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不断地享受探索、大仙的乐趣,就要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敢于提出独到的、独特的即令是天方夜谭式的意见和看法。

5.质疑难寻乐趣

疑,指要经过努力思考、分析、推演,在智力的台阶上“跳一跳,才能摘下果子”的问题。通过激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愿意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做,一旦当他们想做或者做对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布置的作业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太易和太难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难度适宜、很富启发性的问题才会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求得乐趣,极大地开发出智商来。

6.循规律保兴趣

任何事物都是受到一定规律所制约的,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受到兴趣规律所制约。所谓兴趣规律,从心里学角度上来说,就是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的未来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情感性强、吸引力大,短期效果好,但难以维持,不利于学生培养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知识;间接兴趣理念性强,时间持久,有利于学生培养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知识,但是吸引力差,精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因此运用兴趣规律,促进两者转化,仍不失为最优教法的综合表现。

第8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1.1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去钻研。这就对高职院校生物学科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授生物学科时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在课下广泛的搜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素材,精心备课,对生物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展开教学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学生讲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1.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众多专业里,比如生物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园林专业等,生物学都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要求其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就是要掌握必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对于一些非重点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不做过多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得到了培养。

1.3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很多实验任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因此,在高职生物实验教学中,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小组作业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我国高职院校,生物实验教学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能力的训练,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教师考核的方式来规范每位学生的基础操作,比如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合理配制药液与培养基、掌握无菌操作要点等基本实验技能。其次,通过发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比如人工培育食用菌、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且对微生物菌落进行分析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将实验任务和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位小组成员身上,分工协作。在实验期间,学校会一直开放实验室,这也为小组成员随时讨论实验问题提供了便利。

2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为只有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动手,学生才能正确的分析评价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事物进而了解其本质。因此,在高职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观察目的的不同以及被观察对象间的差异性就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测,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时候,就可以对家鸭、家鸡的喙足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家鸡步行、刨食,而家鸭通常是游泳,这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性都是由它们的形态结构决定的,因为家鸡喙坚硬,足趾分离、爪锐而坚硬,而家鸭喙扁阔,趾间有蹼。或者通过剪掉鲫鱼鱼尾来观察鳍对鲫鱼游泳速度以及姿势的影响。这样一来,通过具体观察,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具体形象的分析还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智力也得以发展。

2.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观察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那么思维就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了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在高职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学会思维,认清事物本质,掌握事物规律,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具体来讲就是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关联之前学过的内容向同学发问,启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初步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散思维、考虑知识间的联系,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最终得出满意答案。

2.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前两种能力而言,动手能力的综合性更强,也更接近知识运用能力。一般来讲,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种植、采集、饲养能力以及实验能力。其中实验能力最能够体现动手能力,它与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不同,它能够把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的事物,能够把事物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高职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验课程的条件,最大程度的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对学生操作的基本技能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而种植、采集以及饲养能力也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教学讲授作为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那么种植、采集、饲养就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重点内容,而且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对植物进行采集种植,可以观察植物的基本结构以及发育过程,通过饲养小动物如昆虫或者青蛙,可以深入认识动物个体发育的历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使他们的观察力也进一步得以提高。

3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仅需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科研意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具体的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项目,比如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技能竞赛等。为了收获成功,学生们通常会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并熟练的掌握专业实训技能,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同时,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将组织开展各类比赛项目作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而言的,可以在实训基地或者校企合作企业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参与生物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让学生通过现地现物来了解企业的运行,用所学知识来阐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从而发现新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实现校外基地的教学化,产学结合,以实际生产促进教学发展,以实际生产促进科研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教学与科研,通过引导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4结语

第9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创新学习 自主探究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在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却恰恰缺乏对创新的重视,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行的生物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也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创新意识和理念,创新地进行生物学习活动。

一、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更多强调接受的过程,而缺少主动思维的过程,而没有了思维活动,创新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如今的生物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把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通过创新化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认知,最终由小见大,获得真知。然而,相较于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基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自主探究学习往往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然后一步步对学生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进行训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活动“磨好刀”。例如,在讲到“细菌”这节的内容时,笔者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知识可用,笔者要求学生回去以后先进行预习,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1)了解细菌的形态;(2)谈谈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3)初步认识细菌的生殖过程。在几个问题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接下来到了课堂上,由于肚子里“有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最终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创新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作为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却成为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帮凶”,不但没有实现实验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反而严重桎梏学生思维与学习活动。传统实验课堂上,多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偶尔学生获得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全程也是在教师操纵下完成的,从实验计划的制订,到实验工具的选择,再到实验步骤的实施,每个环节都由教师事先规定好,学生在这样的实验环境下,很难获得实验能力的提升。面对实验教学的诸多诟病,我们要敢于创新实验教学过程,打破教师“一言堂”,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时,笔者就没有按照常规的实验教学步骤,而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实验小组,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后,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和装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任务布置下去后,接下来学生开始进入小组讨论环节。为了保证学生的讨论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笔者给出一些问题作为引导:第一,首先确定该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装置?第二,思考一下,如果是在阴雨天气,那么这个实验还能顺利完成吗?第三,思考一下,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获得的效果最明显?问题提出以后,接下来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干预学生的具体讨论内容和操作方式,给予了学生极大空间。待一切结束以后,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成功的经验,而失败实验则诚恳地总结失败的教训。这样,无论成功失败,这次的实验课尝试都是成功的。

三、紧贴社会现实动态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广泛。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理应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生物学习内容限定于教材之内,这样不但会让生物知识僵化、枯燥,同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现实洞察力,积极把视角伸向教材之外更加丰富的社会现实,以社会动态资源为营养,辅助教材知识进行更加灵活而丰满的学习。例如,在讲到“传染病及预防”内容时,远一点的,可以从“非典”谈起,近一点的,可以谈谈“埃博拉病毒”,以丰富动态的社会现实为资源进行学习活动,以让生物学习活动更具实践意义和创新意义。

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主要途径,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也毋庸置疑。然而,与广博的生物科学知识相比,课堂上短短的时间远远不够。再加上课堂教学活动先天存在时间和空间封闭性的弊端,就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带来了制约。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课堂学习限制,在课堂以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以外这样一个更大的空间,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和创新途径进行生物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生物科技小制作,鼓励学生尝试撰写一些简单的生物小论文,还可以教给学生制作生物标本的方法,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化,既满足了学生趣味化的学习心理,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全面成长非常有益。

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化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学生初步接触生物科学的时候就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这不仅对学生将来的生物学习和研究大有裨益,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也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詹会涛.初中生物教学创新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