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

第1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外语专业学生;调查研究

一、引言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改变世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这也对人们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是一种涉及人文、技术、经济、法律各个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涵盖人们的信息意识、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的应用能力。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TheCEOForumonEducationandTechnology)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可见信息素养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之高。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线上线下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驻徐高校外语专业的360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展开调查。同时,为了弥补线上调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遗漏现象,本研究还随机挑选笔者所在学院英语专业大一至大四8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微信平台上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讨论其深层次原因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目标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是驻徐高校外语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由于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学习者在所有专业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来丰富专业课学习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笔者选择外语专业作为样本专业。本次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驻徐高校的外语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考虑到纸质问卷调查的不可控性,该次调查采用微信平台调查问卷方式,共有360名外语专业学生关注微信平台参加此次调研。由于外语专业的专业特殊性,因此,在性别比例上,参与问卷调查的女生要远多于男生。2.调查目标为了解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为外语类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现实依据,我们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以下四大问题:(1)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如何?(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2)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是多少?(性别、年纪、专业、生源地、配备电脑与否、高考科类等方面的差异性。)(3)造成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目前现状和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4)对于解决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存在的问题有何建议和对策?3.调查方法调查研究按照调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研究(及普查)和非全面调查(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按照研究目的和作用,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按持续时间程度和频率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本次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的方式为普查、探索性调查及一次性调查。本项目应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线上调研(微信平台问卷调研)、线下调研(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调查法,通过使用SPSS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充分掌握外语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实际发展状况。(1)文献分析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文献分析法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它所提供的结论以研究资料而非现实依据的形式存在。着手项目之前,笔者在图书馆搜集和摘选相关文献,浏览指导老师推荐的网站和书目,以获得关于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在大范围的调查之后,将所得结果和资料汇总分析,从外语专业切入,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尽最大可能以较小的人力物力投入来收获较大的研究成果。(2)线上调研根据日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梁正华,张国臣,2015)及王瑞雪、张艳雷、汪志涛自编的《学习者外语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信息素养调查问卷》(2015)的调查问卷为基础,编制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研问卷,邀请在徐大一至大四外语专业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参与调查。(3)线下调研根据英国格莉妮丝•布雷克韦尔的《访谈技巧》(2000),在已编制的微信平台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展开线下调研。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访谈了大一至大四的8名同学,并整理访谈记录。微信平台调查研究难以获得全面的调查结果,利用访谈法可以使此次调研更为全面、完善。(4)比较研究法在问卷调查中,针对不同性别、年级、所在省份高考科目类别、平均每月书籍阅读量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对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比较。在走访中,比较不同年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探寻其中的异同,以及存在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5)统计调查法结合微信平台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结果,运用SPSS汉化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得出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4.调查步骤(1)问卷和访谈设计根据调查主题,设计制定相应的问卷和访谈形式,力争从问卷和访谈中得出对本次调查研究具有实际作用和意义的结果。(2)问卷发放和收集在徐州四所高校的外语学院随机发放问卷并做好收集统计信息的工作;在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随机选取英语专业的八名学生进行访谈,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3)统计分析结果对问卷和访谈信息进行汇总总结,分析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依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并试图找出相应解决方案和措施。

三、外语专业学生在提高信息素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获取信息的方式单一、意识淡薄

针对问卷调查的第五个问题“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选择图书和报刊的占比高达55%,选择网络的比例为30%,而选择数据库的学生比例不足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语专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上。同时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很多学生表示很茫然,遇到问题直接百度,将百度上所谓的专业人士的片面的、仅代表个人意见的信息直接“据为己有”,根本不考究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准确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十分丰富,并拥有方便快捷的电子图书馆。但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多数是准备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大一至大二学生平时基本不会带着某个研究目的或话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这些学生上网时间倒是很长,但大多花费在聊天、打电脑游戏和刷微博等休闲娱乐活动,说明对通过网络获取有用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更是对网络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

(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查找信息的态度不严谨

针对问题“您的自主学习时间(主要针对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反馈,选择“A.无”的比例竟高达77%,选择“D.每天”的受访学生不足5%,这凸显了当前学生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况十分少见,往往是任课教师布置了某项作业,学生必须查找资料才能完成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带着功利性的信息查找,找来的资料不仅敷衍,而且很不全面,同时学生也不能充分吸收,为己所用。加之外语专业女生较多,往往倾向于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类话题,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动态缺乏关注,更少有为了充实完善自身而自主学习。

(三)信息检索能力差

针对问卷调查的第6个问题“您最青睐的信息获取工具是?”所采集到的信息集中体现了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在受访学生中仅有16名学生选择了“A.信息和文献数据库和B.RSS订阅”,其余选择主要集中在“D.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同时,笔者在走访高校图书馆时发现,图书馆配有图书检索设备,但几乎没有人使用。被访谈的英语专业的8位学生都表示只会基本的信息检索,比如说能根据书名查找资料。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异构信息检索技术发展迅速,包括TEXT、HTML、XML、RTF、MSOffice、PDF、MARC、ISO2709等处理和检索,而其中7名学生表示只会简单的WPS文字操作和表格制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高校开设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较少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时代,学校的责任不再局限于塑造人的品质,还应帮助大学生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基本穿插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件检索课等基础教学中,并没有将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到专业信息素养层面上来。2.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图书馆作为提升学生信息素质的“第二课堂”,理应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而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同学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较少同学会因课堂老师推荐某本书而去图书馆借阅。为了深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作为走访目的之一,访谈了部分同学。大一两名同学表示不知道图书馆有电子资源数据库,大二一名同学表示见过有人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获取信息,但自己并不会使用。虽然大一学生刚入校时,有图书馆读者协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在介绍各个馆藏书籍所属类别的同时,也介绍了如何进行书籍检索,但是因为工作人员也是学生,并非专业人员,也只能进行简单介绍,在场的大学生由于时间限制,也不能每个人都进行实际操作。长此以往,图书馆资源也只能被搁置,利用率越来越低。

四、提高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

在对外语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深入调查及访谈之后,依据对结果的分析探讨,结合自身的认识体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

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经常会造成“信息撞车”,信息在为己所用时,往往会被认为是拾人牙慧,同时这也体现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闭塞。外语专业学生在日常刷微博了解趣闻轶事的同时,也应该要对国内外新闻热点话题有一定的了解。高校图书馆设有报刊馆,各行业报纸定期更新,学生应利用身边的唾手可得的资源主动学习,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一般来说,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依靠信息检索课来完成,其中授课教师起到了桥梁作用,将繁杂的信息检索知识通过图示、模拟演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学生不能一味地当嗷嗷待哺的小鸭子,而应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觉主动地搜集相关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信息思维,培养信息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主进行修道养德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方看法,表现在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反映的是人们对价值的实质、标准的认识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观点。正确的“三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在查找资料时,由于没有信息安全意识,不能全面了解并且完全具备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因此在使用查找得到的资料时,往往意识不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拿来主义”在此时再合适不过。在上网浏览信息时,有擅长电脑技术操作的人有恃无恐地侵犯着别人的隐私,这些都是缺乏信息道德的表现。学生在浏览和获取信息时,要谨记文明公约,将学习的有关道德法律的知识贯彻落实到生活中。

(三)建立本校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各行业相关信息与资料

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已购买CNKI数据库的权限,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进入中国知网下载资料,浏览学术文章。但此项权利仅限在图书馆使用,学生在宿舍区如果需要下载资料则无法使用,只能在百度上搜集到各路网友“众智”帮助下的资料,学生在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这些没有科学考证、不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如果学校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在校学生和老师就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资料。由于数据库中纳入的都是优秀的、经过考证的、极具权威性的资料,因而避免了学生接受不正确的信息致使信息素养的形成出现偏差。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号召建立学习型社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迫切性被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近年来,为弥补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造成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检索能力差、信息道德意识差等不足,各地高校逐步落实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这一项目,从而培育出兼具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从重视书本知识转移到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而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掌握足够的信息为基础,从而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本身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信息素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微信平台调查问卷填写情况和面对面访谈,从学生自身、学校、图书馆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求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解决办法,从而对高校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进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格莉妮丝•M.布雷克韦尔.访谈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胡姝夏,李楠.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53-55.

[3]梁正华,张国臣.日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8):141-144.

[4]王瑞雪,张艳雷,汪志涛.外语学习者信息素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6):106-107.

[5]张长海.基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102-116.

[6]赵立影.改善学习的途径—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年度报告(二)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2):11-12.

第2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51-03

县市公共图书馆普及于改革开放年代,走着艰难发展之路。但是它以全国三分之一的馆藏,服务70%的城乡民众,完成50%的书刊流通任务,在保存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诸方面提供文化支撑,发挥重要作用。站在更高起点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优化藏建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建立和谐文化对图书馆的要求。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文献基础,而特色馆藏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县市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是立足本地城乡大环境下,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有计划长期收集积累形成的较为完整系统丰富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料。

1特色馆藏的建设内容

县市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基层图书馆,是服务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的一级图书馆,藏书特色主要体现地方性。特色馆藏建设内容主要是:

1.1 集全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及民俗、民情、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积累和保存了地方史料,从时间方面反映地方事物的真实发展脉络,既有历史考证价值,又能从中推理出未来发展的思路;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地域性特征,地方文献资料更切合本地区发展研究需要,为地方事业提供及时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应尽量集全地方文献,并对原始地方文献进行登记、标引、著录和编制检索工具。在有条件的图书馆,深入开发形成专题文献、综合述评文献等。

1.2 系统收集地方特色经济信息资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县存在发展几百年几千年,必有其经济特色,罗田的板栗、桑蚕、汉川的淡水养鱼、蕲春的中药材、宜昌的柑桔等等。发展经济是中心,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强县富民是全县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心。图书馆选择了为特色经济服务,是选准了服务切入口,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系统收集地方特色经济信息资料,是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特色文献收集一要系统收集,时间跨度要大,文献级别多层次,以普及读物为主;二要全面收集正式出版物、内部读物、小册子、论文、学术报告等等,以本地编著、编印的书刊为主。因地方出版物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因此复本宜多。

1.3 收集挖掘地方文化资料

这里讲的地方文化主要指本地文艺家的文艺作品、民间文学、民俗民风、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等,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本县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营养品。图书馆应与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协作收集,挖掘。

1.4 特色数据库

我省启动的“共享工程”为县市图书馆数据库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地方经济特色文献、地方文化文献等印刷型特色文献,加工制作成专题或综合型网络数据库网页,上载网站,供更大范围人群点击使用,无疑是县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一大亮点。在青少年沉迷网络,网吧不法行为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的今天,图书馆装载适合青少年网上阅读学习的软件,提供免费查询服务,丰富阅读内容,不仅是区别社会网吧的举措,更是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的神圣职责。

2 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意义

特色馆藏建设是手段,目的是创特色服务,形成“品牌”“名牌”。这对于图书馆自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其特点是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出版物品种庞大,形式各样。对于经费有限的县市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也不需要,“你有我有大家有”藏书格局也是资源的浪费。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优化结构、强化特色馆藏,形成在兼顾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主要是文艺欣赏、生活休闲、琴棋书画、娱乐等方面)的同时,加强特色馆藏建设,营造本馆藏书“名片”,服务“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一个地区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协作共赢的馆藏新格局。网络化环境下,如果僵化自守,毫无特色,只能门庭冷落,被人遗忘,甚至淘汰出局。

2.2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经济发展越来越倚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贡献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特色馆藏建设越好,地方特色越突出,对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满足率就越高,收到的效果就越好。这在于它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信息,搭建了营销渠道,开阔了经营视野,传递了最新动态,而且还引导市场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使得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罗田县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板栗馆藏,通过外借、送书上门、馆外流通、专题跟踪服务,技术培训、信息、培育科技示范村(周家嘴村)、服务科技示范户等各种方式,参与服务罗田板栗产业20年,为罗田扳栗产量质量提升,成为“全国扳栗第一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图书馆在服务经济中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引起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图书馆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2.3 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

我省乡镇文化站已经普及达标,其中图书室已有一定规模,村图书室和图书户也有不少发展,但藏书陈旧,数量不足,借阅活动少,购书费短缺一直是制约乡村图书室发挥作用的不解的结。县市图书馆要完全满足全县农村乡村群众的读书需求,在现阶段力所不及,但对于广大农民的期盼,县市图书馆不能无动于衷,对于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保障赋予图书馆的职责,县市图书馆更不能无所作为。我省县市公共图书馆要搭湖北省“共享工程”的平台,建立自己的“虚拟馆藏”,特别是整合地方文化,建立网页,上载网站,向自动化发展,让信息步入农村,供农民朋友们使用。如红安县图书馆制作红安文化网,开通后成为红安乡村点击率较高的网页。另外,要利用包括特色馆藏在内的馆藏,通过扶持指导乡村图书室工作,建立馆外流通点,从制度上方便农民进城借书,加大送书下乡活动力度等等措施,缓解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3 特色馆藏建设途径

特色馆藏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应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范围,立足长远,全方位多途径长期坚持下去。

3.1 现有馆藏整合

我省县市公共图书馆藏书经30年的积累,平均在10万册左右,有不少特色文献散见其中,几十个特色图书馆的建立或文献中心更使特色馆藏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利用现有馆藏,将其调整分析和提取,进行整合,形成特色馆藏,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专题采购

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选定服务项目,根据项目采购,并保证经费落实。

3.3 广泛征集

一是政府发文征集地方文献等特色书刊;二是按缴送制度收集本地出版的一切书报刊,包括本地作家的作品;三是举行募捐活动,往往能收集到不少特色图书资料;四是通过信函形式向全国各地本地籍人员征集地方特色书刊资料,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 复制

一些无法采购征集的地方特色文献应与博物馆、县志办、文化馆等单位协作,通过复制收集。

3.5 交换互借

加强特色文献交换调剂工作,重点交换学术价值较高的非卖品(包括学术研究报告、论文集、专业期刊等)。还可以通过馆际协作,馆际互借解决特色馆藏建设中的难题。如罗田县图书馆在1998年建桑蚕文献中心时,曾得到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黄冈市科协、罗田县科委、县蚕业经济委员会等单位协作,调剂到不少特色馆藏书刊资料。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县市公共图书馆只要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运用多种途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就能建立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更好地服务台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闫秀芳.网络环境下.中上型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与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

2蔡晓绚.谈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第3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咨询 市场经济 端口

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通过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和提高文化素质来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飞跃发展,人们到图书馆来不仅是为了增添知识,而且也抱着寻找科技、经济、贸易、市场等实用目的,在这过程中,信息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图书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变得更加直接。目前,图书馆就基本性质而言,还是一种事业性组织。要使图书馆直接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关键是选好图书馆与市场经济端口。简单地把图书馆推向市场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基于对图书馆的科学分析,大力发展信息咨询工作,根据广泛收集的信息资源再加以整理、整合,用于市场经济有偿信息咨询服务,真正使图书馆与市场经济接轨,才能使图书馆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文献传递服务与信息咨询服务

任何事物、任何组织与其他事物、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都是以他们自身的功能做媒介的。图书馆具有什么功能呢?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是传递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它以图书文献为工作对象,以文献传递为手段,是从收集文献、组织文献到传递文献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是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的。追溯到世界最早的建于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其文献收集组织与传递工作已体现出相当高的水平。经过若干世纪的发展,图书馆虽然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但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的工作仍然是以传递文献为主要工作。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不生产新的信息产品,而是对社会生产的信息产品进行集中贮存和管理,其输出的主要是服务。形象地说,图书馆如同水库,它将社会文件信息汇聚起来,再有计划地将其导向既定目的地,而文献传递服务在其中不过扮演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其功能是筛选、组织、贮存和分流。

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是高层次的图书馆工作。它是以文献中的信息为工作对象,结合特定用户的需求,以信息开发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浓缩、转换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信息咨询工作有别于“参考咨询工作”或“文献咨询工作”,它所提供的对象是信息产品,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信息工作则类似于水库的“发电工作”,它将蕴藏在文献信息中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引发了信息质的变化。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应在加强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的内在发展规律。

二、信息咨询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为了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有相当的图书馆不惜让出有限的空间,用于出租做商店、办公司或者办各类学习班,虽然短期能解决经济效益短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则不足取――它有损图书馆形象,降低图书馆的整体素质。我们只有从图书馆内部来寻找出路,才是最根本的出路。也只有变换图书馆的功能,积极发展个,搞好信息咨询工作,才能使图书馆真正地摆脱困境。发展信息咨询是图书馆内在规律的必然。与其他事物一样,图书馆遵循的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信息机构:农业社会的信息机构是档案馆,工业社会的信息机构是图书馆,信息社会的信息机构是信息中心。这种说法是不同时代的图书馆的主要功能的简明概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与信息社会伴生的是经济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时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不是只满足于提供文献资料信息需求,而是通过文献资料信息的方式,来实现各种需求和经济效益。于是,图书馆面对着这样的选择,要么适时地转向信息咨询服务,以保持在信息领域的主导地位,要么对新的社会需求置之不理而被淘汰,图书馆无疑没有别的选择。信息社会中的图书馆只能以信息开发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导,这是图书馆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图书馆仍以文献信息传递服务为主而不图发展,就很可能退化为一体化社会信息交流网络的一个普通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会衰减甚至被其他信息系统所取代。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图书馆工作的层次,多方位地开发信息资源,多层次地发展信息咨询,努力提高服务的多元化、深层次、高效率服务。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严峻的生存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咨询缩短了图书馆与经济发展的距离,是图书馆与市场经济连接的端口。

发展信息咨询工作,进行有偿信息服务,以知识经济技术优势来促进和提高图书馆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当然,这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技术上高科技、自动化,人员要求高学历、高素质。

三、信息咨询是图书馆与市场经济的端口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和主导手段的一种经济体系。而图书馆藏书的选择基本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所以,文献传递服务不能成为连接图书馆与市场经济的纽带。而信息咨询则以信息市场的需求为主导,以信息产品开发与生产为核心,以服务信息用户为目的,通过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信息咨询是图书馆进入信息市场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信息咨询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信息的一种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是以信息产品的开发为核心的信息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有序的环节。其一是市场调研。它决定着图书馆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此相适应,从而确定一个个“专题”为信息开发的单位。其二是信息开发,这是图书馆信息咨询的中心环节,在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信息咨询人员需要对有关专题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合、提炼、吸收开发出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其三是产品推销。信息产品能否进入信息市场,取得经济效率,还有赖于推销手段。图书馆在这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众多的读者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推销员,以读者作为第一圈层向外辐射,形成多层的用户和推销员网,再辅之以多种推销方式,使图书馆信息咨询在市场中大有可为。

图书馆信息咨询内容有六个方面。

1、口头信息咨询。即以咨询者的知识积累为基础,针对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口头形式予以解答的一种咨询类型。它的两种方式:一是个别解答,二是知识讲座。

2、文献信息咨询 。即以文献的开发为基础,通过提供信息产品来满足用户的一种咨询类型。它又可分为三种层次:一是书目信息开发与咨询;二是综述信息开发与咨询,其最终产品是综述,述评或研究报告;三是著述信息开发与咨询。其最终产品是专著、汇编及各种工具书。

3、数据库信息开发与咨询。即以文献信息开发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本馆馆藏特色及市场需求,建立相关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咨询服务类型。数据库信息咨询最主要的功能是查新。

4、社会经济动态信息。即文献信息开发为依托,拓展咨询的范围与内容,主动争取和承接课题,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所需信息的咨询类型。其程序有找用户,接受委托,调查研究和总结报告四个阶段。

5、实用信息咨询。即以文献信息开发为依托,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和生产信息产品,并提供服务的一种信息咨询类型。实用信息咨询特别注重信息咨询的方向与重点。

第4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学科服务;开放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5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84-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guid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providing the subject service for the society.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net surve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society providing the necessity of service disciplines,guiding principle,a service framework.At last the paper summarized specific experience of the Library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in subject service for society,hoping to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community accelerating subject service pace.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open service;local 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话题在图书馆界由来已久,其最早的理论依据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G・诺德(Gabriel Naudé)提出的:“图书馆应该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1]。”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其依据是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2]。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外高校也做了部分探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通过直接联系学科馆员或者填写表单的形式为校外读者提供学科服务[3]。英国班格尔大学部分电子数据库可供读者访问用于教学、科研使用[4]。从检索到的文献和网络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研究咨询、用户培训、文献传递、开放部分授权数据库等。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友、社区居民、游客、合作机构。提供服务方式有在线咨询和馆内服务两种方式。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部分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例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1986年符雄在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科技读者开放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5]。2005年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宣言:“我们认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6]” 2013年王亚平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服务,79%的高校开展了学科参考咨询服务[7],这表明“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欧亮,万慕晨在2014年对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是:全部“985”高校图书馆都以不同形式向社会开放。38所开放了科技查新,32所向社会提供了查收、查引服务[8]。这表明我国“985”高校图书馆也逐渐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的必要性、指导原则、基本服务框架并介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以期推动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步伐。

1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11社会存在大量专业人员需要学科信息

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科研创新离不开各类专业信息。无论地方政府、企业、各级专业机构都有一批专业人员从事科学研究,而且各级领导也需要重大项目决策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都需要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行业资料和前沿信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时间、自身知识储备等原因,不能及时、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提供契机。各行各业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用户,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

12地方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学科信息需求

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表示,“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的情况不容乐观。[9]”光明日报在2015年4月22日报道: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2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支出”[10]。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石,严重的经费不足加之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地方图书馆无力推行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的需求。与之相比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每年经费投入少则几十万,多达几百万,专业人才相对较多,较好地完成了支持教学、科研的任务。特别是经过教学评估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在馆藏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都有了长足发展,有余力为社会技术人员提供深层次学科服务。

13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读者流失,高校读者群体利用电子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库借阅的读者越来越少[11]。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出现从追求信息数量转变为追求信息质量的趋势,从文献服务需求转变为精准知识服务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从普通的文献服务转变为集成学科化、个性化、主动推送的精准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借此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从根本上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其中第21条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2]。地方高校由于其相对地方图书馆的馆藏储备、人才储备优势,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学科服务,应该满足高校读者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信息需求,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指导原则

21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要做好整体规划

图书馆制定校外学科服务的战略规划要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高校内部环境、图书馆内部综合实力。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校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对外学科服务发展动向、国内重点高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国内同档次院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高校内部环境包括本校学科发展长期规划、校内学科服务的信息需求、开展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合作部门。图书馆内部条件要考虑到满足校内学科服务需求后的剩余服务能力,包括:服务学科馆藏、人才储备、服务设施等等。多方位调查分析结合多方面综合规划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校情、馆情的学科服务整体规划。

22服务项目设置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对外学科服务项目的设置要围绕校外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设置对外社会学科服务项目首先要去潜在服务对象所在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或小区做调查研究,收集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次要细化用户群体、研究信息需求,针对有代表性的信息需求设置学科服务项目。再次要考虑自身馆情。要实地调查本地的馆藏资源的多寡、人才数量和素质、可利用设施的多少等等,不能影响高校自身学科服务质量。另外要注意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发挥图书馆的人类文化传承的作用、社会教育职能、传递科学情报职能,增强图书馆的文化中心地位。

23对外学科服务要有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

对外学科服务需要一个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学科服务要整合各类型的资源,并能够通过博客、微博、E-mail、网站、电话、走访或者预约面对面等形式,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特定学科或者特定课题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它是一个集合不同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保障的综合性科研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要以提升学科服务效率为目标,以学科服务项目为骨架,以多部门、多技术集成为基础,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类型信息资源、各种形式的服务内容、多维度的服务工具集成在一起的科研支撑服务平台,为校内外学科信息需求用户提供一站式学科服务。

24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以满足校内需求为前提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为校内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因此开展面向社会的学科服务也应优先考虑校内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状况,有余力才能考虑为社会用户服务。王子舟老师提出:“帕累托最优”是评估“适度开放”的最佳标准,即在为校外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原有在校师生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最优情况:在没有使任何人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好[13]。首先服务学科的设置应尽量选择本校的知名学科或者优势学科;其次,对外服务的学科要考虑现有学科馆员的多少、学科资源的多少、学科馆员是否有精力和能力完成校外服务请求;最后要尽量选择潜在读者多的大众学科,利于比较容易的开展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在服务频次和服务时间的设置尽量避开校内学科服务的高峰期,还需要考虑方便社会服务对象获取学科服务。如果二者冲突比较严重,应优先保证校内学科服务。

25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用户隐私保护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在被用做校外学科服务时,应注意是否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加入了可以被校外读者使用的条款,注意其许可范围、许可时间等信息。如果所使用的资源未在知识产权许可范围内,则不能被用作校外学科服务,要等到签署补充许可协议或者下次续费时将校外服务许可的条款添加在购买合同后,再被用作开展校外学科服务。此外注意保护被服务人员的个人隐私和各项权益,防止因侵权而产生的各种纠纷。

3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基本框架

31资源配置

资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校外学科服务,首先要调查清楚本馆的那些学科资源有富余,可以提供校外学科服务。资源量少的学科如果不能满足校内读者的使用,就不要谈提供校外用户服务。校外学科服务的设置一般要优先考虑本校的优势学科、本馆的优势馆藏、本馆的学科馆员较多的学科。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该学科服务哪些纸本资源可以用来服务、哪些电子资源可以提供服务、本校哪些部门可以合作提供校外学科服务。

32人员配置

在学科服务人员的配置上,同样是在满足校内学科服务的基础上选择的。那些学科配置的学科馆员多,服务经验丰富且可以抽出时间提供校外学科服务的学科优先考虑。除了学科馆员,用于解答普通问题的咨询馆员也要充分配备。校外学科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配备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还要有对外联络人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校外服务的管理人员等等。

33设备配置

学科服务是一种高层次信息服务,除了对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对服务设施要求也比较高。例如在馆内提供校外信息咨询服务,首先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能提供网络服务的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基本设备。特殊学科的服务可能要用到一些专用设备。如果需要外出服务,还需要提前联系协调,印刷宣传页、条幅、出行车辆、服务所需移动设备等等。

34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的选择可以分为网络服务和实体服务两部分。网络部分主要包括RSS信息推送、信息共享社区、即时信息聊天、学科导航、标签服务、代查代检、学科博客、学科门户网站等等。通过这些服务可让用户获取个性化的学科最新信息、新书通报、专业期刊目次、学科资源导航、学科专题报告等专业信息。实体服务主要包括:到馆信息咨询、个人预约服务、借阅专业书刊、信息检索培训等。

35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

一种服务能够长期、有效的延续离不开相应制度保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理论、实践,但是对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讨论很少,处于摸石头过河状态。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制度的制定要从服务目的、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绩效考核、经费来源等多方面考量,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善规章制度。经费来源除了从图书馆经费支出外,可以尝试寻求企业赞助、政府购买等途径。

4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实践分析41服务框架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是泰莱地区的医学情报中心,医学资源特别是影像医学资源特别丰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馆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馆藏资源特色,对校外学科服务做了整体规划,重点开展了医学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培训、开设学科博客群等服务项目(见图1)。

42服务项目及成果简介

我馆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各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在职研究生、社区人员及患者。服务图1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校外学科服务框架图

时间主要是法定工作日或根据用户要求另行安排。服务方式以到馆咨询、电话咨询或预约、E-mail、微信、RSS推送、QQ在线咨询为主,上门服务为辅。

421医学信息咨询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一项传统服务项目,由咨询馆员通过各种方式解答读者各种问题,逐渐发展为信息咨询,具有直面读者、便于交流、个性化的解答读者困惑的特点。临床医护人员奋战在医学第一线上,实践知识很丰富,但是对于本学科某些理论问题、发展趋势把握不准确。这导致他们在做科研、写论文时碰到很多困难,需要通过信息咨询获得自己急需的信息。我馆通过电话、微信、E-mail等方式开展校外医学信息咨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2014-2015年共接受信息咨询400多人次。咨询问题涉及文献索取、分类号咨询、特定数据查询、循证医学证据查询、课题开题查新、专利检索、科研项目申报等等。

422信息检索培训

1984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我馆自1992年开始开展文献检索教学试点活动,1999年之后为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文献检索课,近几年年均近2 000学时,教学经验特别丰富。2000年之后我馆开始为一些医院医护人员开设在职研究生文献检索培训班,先后在肥城市人民医院、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北京煤炭总医院等2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信息检索培训,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

423代检代查

我馆校外服务走出去之后,很多接受过我馆服务的人会再次通过电话、E-mail微信等形式请求代检代查专业文献信息。我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工作时间备课、上课,利用业余时间为校外读者服务。每次课题申报阶段都是我馆学科馆员和信息咨询人员最忙的时间,特别是春节前后课题集中申报期,往往新年的钟声响了,他们还在伏案工作。辛苦的工作换来的是我馆校外学科服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反响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是校外服务请求越来越多,我馆正准备增加学科服务人员,使校外学科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424学科博客群

我馆自2006年就陆续开设了“书疗导员”[14]、“泰医放射学科馆员”[15]、“医学信息检索”[16]、“泰医检索人”[17]等博客。除了为校内读者答疑解惑,还从网络上为社会读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我馆开设的博客的访问量都达到几万次,其中“书疗导员”的访问量已达46万多人次,关注人气8 300多人次,很多读者来信、留言表达对该项服务的肯定。

5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在校外服务项目、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方法等方面还都有很多欠缺之处,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馆为社会读者开展学科服务刚刚开始,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推动国内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校外学科服务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校友服务、社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远程学习支持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值得国内同仁进一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叶莎莎,朱小梅.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88-93.

[2]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EB/OL].http:∥120.52.72.38/legcounsel.house.gov/c3pr90ntcsf0/Comps/HEA65CMD.pdf,2016-04-18.

[3]Visitor FAQs[EB].https:∥bangor.ac.uk/library/visitor/faq.php.en,2016-04-18.

[4]Visitor Services[EB/OL].http:∥library.princeton.edu/visitors,2016-04-25.

第5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咨询;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最明显的标志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从此,人们的生活就在网络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改变,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环境下,面对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类似于百度、Google、威客、博客等相继提供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平台。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也要顺应时展的变化。适者生存,图书馆要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发挥信息咨询服务的作用,就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1 两大信息咨询服务概述

1.1 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

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就已经把信息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四大职能之一。1984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健康服务图书馆首先推出电子参考咨询服务,可以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1]但是多年以来信息咨询服务长期停留在以馆藏文献查询为主的层次,信息服务意识很薄弱。到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这段时期内,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在内容、手段、方法、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服务对象不再以本馆读者为主,任何一个上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主体,参考咨询服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全新的服务体系。这种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本馆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为主要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特定的需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开发手段,从事知识和信息的调研、搜集、加工、转换、重组与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意识增强, 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咨询是满足读者对信息本身的需求,它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并最终形成和提供信息产品。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能够使信息再生,也就是说,它能够通过信息的集中、浓缩、重组、综合等方式而产生新的信息,其本质是一种信息增殖活动。指导和帮助用户利用馆藏文献资料,提供文献检索路径的咨询服务仅仅是新时期信息参考咨询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提供文献研究成果、决策参考方案、信息研究报告、信息简报,制作各种文献数据库等信息产品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开展广域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已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目前,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大都采取了多种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如图1所示),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许多图书馆在开发文献情报资料、深化服务层次、开拓服务领域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部分图书馆已在某些部门开设了对外信息服务,少数图书馆单独成立了信息咨询公司,作为“以文补文”、发展第三产业的创收途径,如金陵图书馆开办了“南京时代信息资料公司”、四川图书馆成立了“四川智力资源开发公司”、苏州市图书馆与该市情报所联合办起了“苏州市图书情报服务公司”等,大大增强了信息咨询工作的活力。[2]苏州独墅湖高校区图书馆信息服务部也专门与园区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商业性质的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为信息咨询服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信息咨询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1.2 网络信息咨询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用户对于获取信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各种大的搜索引擎网站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2001年8月,Google推出名为“Google Questions and Answers”的服务,但只开通了一天就因用户的需求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而关闭。2002年4月,Google重新推出该项服务,改名为“Google Answers”。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百度推出了“百度知道”,另外像新浪“爱问”、威客、博客等一些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实例。对于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概念,有些学者提出了“网络咨询服务,即包括利用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文献信息或网上文献信息为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这一概念实际上将信息咨询服务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两者相互补充。此外,还有研究人员提出“信息咨询网络化,是指咨询机构、计算机系统、通讯和数据库,乃至咨询用户之间形成一体化,这一特征的实现是以网络为依托的”。[3]笔者认为,所谓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是指信息咨询人和用户(信息委托者)之间借助于各类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具体地说,就是信息咨询人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网络进行检索、选择、加工,并形成信息咨询报告以提供给用户。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咨询也会适应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多元化的服务。积极拓展服务内容、人才与技术双提升将是网络信息服务的新亮点。

2 网络环境下两种信息咨询服务优劣比较

2.1 咨询要素的比较

2.1.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基础。图书馆是知识服务的基地,拥有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文献资源和其他各类型的电子资源。图书馆如此丰富、系统、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其他信息咨询机构所没有的,这些资源可以给图书馆信息咨询带来竞争优势。相对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源是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确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虽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当充足,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老化程度加快,图书馆文献知识信息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了,而网络信息源却是在不断地更新中,能够及时满足用户对信息时效性的需求。

2.1.2 咨询人员。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咨询人员是信息咨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信息咨询成功的关键。信息咨询人员的素质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及时解答用户的技术问题,为用户的整个咨询过程提供技术指导。2)具有某一学科或具体领域的相关知识,能进一步开发信息产品,提供增值服务。3)具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较好地组织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4)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较好地了解国际信息。而现阶段大多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不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还在完善中;另外,信息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的培养还跟不上需要。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则网罗了各个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具有相对的优势。

2.1.3咨询方式。信息咨询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用户选择咨询机构。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和文化服务的核心机构,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被誉为文化知识的殿堂,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易于接受。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而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泛化,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一段时间内还有待提高。图书馆提供的传统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大多数是以单个、重复、琐碎解答问题为主要方式,有时也以信函或电话咨询方式为补充,是一种被动服务方式,主动地为读者筛选、整合、推荐较为适用的信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在提供主动式的信息服务方面则具有优越性。

2.2 信息咨询用户的比较

用户是信息需求意识的发出者和咨询服务的接受者,是信息咨询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将最终决定现代信息机构的知识服务内容、模式与管理机制。用户是信息机构和信息中心一切活动的主体,是它们诸多要素中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用户,就没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中心(包括咨询在内)的一切活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但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原则,也是各种各样信息咨询机构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在大多数图书馆服务对象泛化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叉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用户信息需求正在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从文献型信息向非文献型信息发展。而图书馆限于人力、资源、资金等因素,不可能满足各行各业各级用户的信息需求,服务对象的泛化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在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方面,国内外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积极实行走专业化的路子,从“大而全”向“专而精”发展,积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3 信息咨询支持系统的比较

支持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咨询技术系统支持,包括咨询平台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系统软件(如Virtual Reference Toolkit)、数据库系统的支撑;2)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信息咨询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咨询环境。图书馆作为国家的一个公共服务部门,应当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与调控力度有限,相应的建设严重滞后。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趋于国际化,在信息化与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信息咨询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3 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方向

3.1 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信息咨询服务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其他各类型的资源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和革命, 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也同样需要以全新的模式来适应这一形式。要满足读者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信息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有特色、有价值才是创新。为此,资源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注重个性化资源、特色资源的建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研究本部门、本地区的特点和信息需求的特殊性,突出本馆的特色,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方向和重点。同时要注意信息咨询的互补性、共享性;2)满足用户的要求,让用户可以利用到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信息。

在开展具有特色信息咨询服务的方面,图书馆应该注重馆藏特色建设和馆藏的个性化管理,立足本馆的资源,发挥馆藏优势,这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得以区别于其他信息咨询机构的最重要特征。同时也应该选择本身拥有优势的资源类型(如具有连续性、积累性、系统性的资源类型)和靠一蹴而就的方式难以拥有的信息资源(如专利、技术标准、地方文献等),这样有助于形成资源优势,提升信息咨询的服务质量。

3.2 服务理念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理念创新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突破口和前提。理念创新是对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一个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5]没有创新的理念,便没有创新的办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解决新问题。图书馆员的创新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咨询理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先导作用。既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那么图书馆的服务应当牢固树立“读者第一”“利用第一” 的理念, 以现代人应有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全局观念和信息观念推进信息咨询服务向纵深发展。

传统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在图书馆的咨询台等候服务对象提出问题, 然后予以解答。网络环境下, 信息用户从面向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化信息需求模式转变, 传统的以固定信息机构为主导的信息服务体系正被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所取代。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开展了电子邮件服务、网上互借业务、网上订购服务、网上信息导航、网上文件传输等, 这些服务方式大大方便了用户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连接, 已经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网络。图书馆应该吸收网络信息咨询当中利用RSS、博客、威客等Web2.0技术,积极开展在网络平台上适应用户的信息咨询服务。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公开性等诸多特点, 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 各种信息检索工具种类繁多, 一般用户难以熟练掌握各种检索工具, 这就需要图书馆信息咨询员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网络化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要及时捕捉不同层次用户所需的信息, 及时提供可供用户选择参考的信息资料,方便用户的同时,也为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形成隐形的宣传。

3.3 注重用户需求研究

信息需求是一种社会需求,信息咨询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研究用户行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因素,是深入揭示信息行为动因乃至信息活动的先决条件。用户的信息需求会在用户的心理刺激下产生信息行为(如图2[6]所示)。

图2 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关系

信息咨询服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积极了解用户的心理,满足用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获取。

3.4 提高信息咨询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环境对咨询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信息咨询员除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外语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掌握包括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在内的各种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目前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了解用户需求,所以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即知道用户需求什么,但无法提供对口服务。因此,对于信息咨询人员而言应该:1)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综合的分析力;2)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利用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使信息咨询服务传递网络化、高速化;3)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信息咨询的动向;4)具有较高的交流技巧。总之,信息咨询人员是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能否较好开展的关键。

4 总 结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创新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新型信息参考咨询服务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国际潮流,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图书馆正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自己的专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要明确定位,引进先进的市场经济理念,真正发挥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信息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核心,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是当今乃至未来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人的努力,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各部门的有序工作。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要积极吸取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优势,实现两种信息咨询服务的互补,使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在网络时代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唐 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J].实践研究,2009(5):73—74.

[2] 郝晓倜.从参考咨询到信息咨询的转型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46—47.

[3] 佘志虹.论网络信息咨询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0—52.

[4] 柯 平.信息咨询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96.

[5] 单长桂.论新时期的信息咨询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09(5):57—59.

[6] 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27.

[7] 高 屹.用户需求研究与深化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5):169—171.

[8]Jeffrey Pomerantz,Frederic Stutzman.Collaborative reference work in the blogosphere[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6,34(2):200—212.

[9]何 燕,瞿其春.GoogleAnswers不能取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4—97.

[10] 荣洪涛.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73—75.

第6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项目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2-03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有的成果中,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学分”或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等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其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受到了教师的热捧。他们多数采用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而以班级为一个大组进行一个项目研究的教学形式和效果则较少。因此,笔者以班级为整体,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引进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为研究项目,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式学习贯穿其中。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获得结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 学生成为主体。在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选择到完成研究报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只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等引导作用。

3 重视互动协作。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之间密切的互动合作,以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还要求通过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一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小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研究项目、编制问卷和撰写报告,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等。三是通过多次讨论,促使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是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自主评价。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兴趣或当前学术热点提出研究项目,由学生选择并确定。二是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并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立研究项目。方案中采用第二种方式,以学生的意见和意愿为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了“广西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的选题。

(三)制定研究方式

本方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先由学生自行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再由小组长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与班级讨论形成全班统一的调查问卷。二是发放调查问卷,每位同学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向被调查人群发放至少1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10份。三是对41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四是根据统计分析资料,各小组分别撰写部分内容,最后形成一个整完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划分研究小组

本方案虽然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一个项目研究,但是为了方便讨论和研究的开展,在学生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上,将5—6人划分为小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和意见反馈。

(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在班级内形成两个管理层次。一是小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及问卷的发放和收回,还要代表小组参与班级讨论。二是班级管理。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各个小组长参与班级的讨论以及问卷的统计、分析撰写,最后代表班级与老师进行沟通。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后,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41名同学发放了无记名形式的《(旅游经济学)项目研究形式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检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资料的情况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40名同学在课外收集了资料,占全班的98%,只有1名同学没有收集资料。在这40名同学中,就资料收集渠道来看,87%、46%、13%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上公开的文献”、“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获取资料(见图1)。就资料收集的数量来看,83%同学收集了6篇以下文献,17%同学收集了6篇以上文献(见图2)。对资料的处理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资料都进行了筛选、阅读、理解、整理和归纳总结,但对资料进行“思考或质疑”的同学只占到45%(见图3)。可见,通过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课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资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过多依赖互联网,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数量相对偏少;三是对资料进行深入思考或质疑学生的人数相对偏少些。

(二)学生参与问卷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情况

有38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设计工作,约占全班的93%。有40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工作,占全班的98%。有30名同学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约占全班的73.2%。其中93%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统计”,57%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分析”,20%和23%的同学进行了“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见图4)。

参与了问卷设计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掌握“问卷的基本格式”,63%的同学掌握了“如何确定问卷内容”,71%的同学掌握了“根据内容设置问题”,58%的同学掌握了“问题形式的选择和表达”(见图5)。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同学,有70%、67.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发放问卷的方法”,约半数同学掌握了“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交流沟通技巧”等调查方法(见图6)。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同学,有93.3%掌握了“数据的统计”,60%的同学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数据图表的选择和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的掌握程度则有所欠缺(见图7)。此次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工作流程,并较好地掌握了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效果

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对课程教学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个方面,其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这3个方面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赞同(见图8)。

第7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一、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书籍的选择不可不慎。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卡罗纳》,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等。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二、向学生“推销”图书

小学生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惊险、不用动脑的书,所以动画书、故事会、校园小说等书孩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阅读。我们需向他们推荐的是一些经典的图书,更应该选一些语言通俗易懂的,读起来轻松而又有意味内涵,让孩子读有所得。有一次,我走到一位学生课桌旁,无意看到她桌面一本《青铜葵花》,我说:“你有这本书,我找了好久,你能先借我两天吗?”没想到,两天后,学生借给我的书在班上成了热门货。我深受启发,从那以后,我有意高调向同学借书。有时,我还从图书馆找一些图书,到教室后我就推销:“昨晚我看到《水浒传》中的林冲武艺太神了;那天中午我看到《窗边小豆豆》里面一个故事让我忍俊不禁,想知道哪件事吗?”如此这般“高调推销”“欲擒故纵”,一下子吊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学期下来,我还推出了不少图书呢。

三、探究性阅读,提高阅读的层次

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课外主题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前苏联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如让学生利用假期围绕“元宵”这一主题,从“饮食文化、文学艺术、民间美术、年俗家趣”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并写出一份调查研究报告。孩子们最喜欢过年,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写调查研究报告,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当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了。这种探索学习的方式,其基本活动过程表现为“参于问题分析探索”,其“问题”源于阅读,其“探索”基于阅读,其“解决”途径也是阅读,其实质在于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知识而并非被动接受

四、定期开展读书汇报活动

学生欣赏完每一本图书,应该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让孩子爱上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热情点燃热情。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让学生畅游书海,请学生讲述自己看过的故事。想想自己像个演说家似的站在黑板前,讲自己想说的故事、发现。不神气才怪呢!我们班级还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习作、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定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训练和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他不止一次说过:“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叶老所说的阅读方法的指导,绝不单单指课内,还包括课外,因为课内主要注重的是方法的习得,课外才是方法的应用。而在课外阅读中,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又是学生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方法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第8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监控选址 多目标选址分析 最佳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46-01

1 前言

视频监控已成为辅助校园管理的重要方式。在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中,监控选址是其中关键的环节。

2 监控选址可行性研究

监控选址可行性研究是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论证选址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视频监控项目的规模、成本、监控范围、监控技术和网络有效覆盖范围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监控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意见,为选址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预见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之前最有决定意义的工作,监控选址可行性研究是必要性的系统研究。

3 监控选址研究内容

(1)多目标选址分析。早在1909年,阿尔弗雷德·韦伯就对仓库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对选址优化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发展了丰富的选址模型和算法。目前,选址模型有静态确定型选址模型、动态确定型选址模型和静态随机型选址模型,选址算法有多目标选址理论、层级选址理论、博弈理论和定性定量选址分析理论。多目标选址理论于1981年由ReVell等就提出,它将决策目标分为成本最小型、需求导向型、利益最大型和环境相关型。我校现由南昌和抚州两地共五个区域组成,校区间的分布区域广、跨度大、部分地形和建筑分布复杂,现在正在建设跨校区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因此,我们需要利用GIS对校区进行多目标选址分析才能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监控点位置。

(2)最佳路径分析。最佳路径是GIS网络分析的热点,是指网络节点之间阻抗最小的路径。最佳路径包括地理上的距离最短、时间最短、费用最少、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最佳路径选择主要包括距离最短寻优、时间最短寻优和尽量走主干道寻优。路径最短寻优是一种静态寻优,与交通网结构相关;时间最短寻优是一种动态寻优,与实时交通状况有关。尽量走主干道寻优是在距离或时间寻优前提下添加的另一约束条件。在视频监控选址中采用最佳路径分析主要体现如下:监控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可以以最短的路径传输至控制端,实现监控网络中最快的速传输度和时间上最短的延迟。

(3)安装角度分析。摄像头采集数据质量的优劣和摄取场景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摄像头的安装角度模式。固定摄像头监控视角主要包括水平角度模式、垂直角度模式和斜视角模式[1]。水平模式和垂直模式应用范围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斜视角适合大场景数据的采集,但斜视角的缺点是背景图像噪音干扰较大、不利于背景图像建模。监控设备应对场景最大化的视角覆盖和数据采集,斜视角角度则符合此要求。

(4)通视性分析。通视性分析也称直线通视分析。通视性分析一般应用于军事领域,如观察点的设置、地面测控点的选取和路径规划等[2]。通视性分析广泛应用于建模与仿真、地形勘探、测量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通视性分析研究方法有点到区域法、快速点到三角形法、次快速点到三角形法和消隐法。在选址过程中,通视性分析依据监控点周围的地形和坡度、景观和建筑物进行直线通视分析,寻找最佳监控设点位置和角度。

(5)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条件下不发生变化的费用,可变成本指随着时间、市场变化和管理等方面产生的成本。成本分析方法有综合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在本文中,综合成本法指将视频监控构建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所构成的成本,按照某种约束的规则,在各监控点间进行成本分摊,从而计算出构建监控点的成本;边际成本法是由软件、管理与服务等引起的总成本或变动成本的边际变化,作为计算成本分析的依据。我们应该结合综合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按照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建设,即在建设前对学校实际状况、成本状况和需要达到目的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6)缓冲区分析。缓冲区是指为了识别某一地理实体或空间物体对其周围地物的影响度而在其周围建立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在监控选址构建中,缓冲区有有点、线、面三种表现模式。点缓冲区是以某监控点要素为圆心,以监控有效侦测距离R作扇型弧段形成的缓冲区;线缓冲区是指以网络布线为轴,以监控有效侦测距离R作线两侧的平行线,在线两端构建弧段和平行线形成的缓冲区;面缓冲区是以监控网络边界为基线向内外侧作平行线形成的区域就是面缓冲区。

4 监控选址的关键因素

(1)人身及财物安全。学校在公共场所进行监控选址自然首先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公众利益,人身和财产安全是监控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

(2)高密度人群聚集区。学校作为人口最密集的单位,通过实地考察将一些高密度人群聚集区作为关注的重点,如食堂、校门口和图书馆的出入口等。

(3)学校保护重点区域。学校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办公楼和教学楼等区域。

(4)大型活动区域。大型活动广场是学校举行重大活动的公共区域,如我校南昌校区的青春广场和抚州校区的东华广场都属于大型活动区域。

(5)监控设备的有效范围。摄像头最大监控角度就是它的有效覆盖范围,镜头视角越大,监控场景就越大,有效侦测覆盖范围也就越大。

(6)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校区建筑大都布设了有线网络,教学楼和图书馆均覆盖有无线网络。网络有效覆盖有利于减少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以及更加合理的布置监控点。

5 结语

本文对监控选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第9篇:图书馆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小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先让学生小组议论,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①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②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③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国梦;c.科教兴国。

④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3.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指导搜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②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①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③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研究小报。④赛,即组织适当的研究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

三、“小课题”研究的探究与评价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