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会计核算的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目标

第1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核算;会计成本;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新医改的提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能力都有待增强。因此,应积极施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全面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综合实力。

一、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概念及意义

1.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概念

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就是在会计凭证编制和整体过程中,对于医院用于医疗、管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所形成的价值总和进行同步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大致可以有劳务费、业务费、公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费等几大类成本组成。医院运用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方式,在会计核算的记账、审核和结账过程中,将涉及到成本属性的科目,同时进行成本数据的编制与核算,将会计核算行为与成本核算工作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核算方式。

2.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意义

实行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将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记账、核算等工作过程与成本核算的成本分类和核算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两个核算过程合并成为一个核算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将两项核算工作通过一次数据整理和编制得以实现,节约了数据整理的时间花费,并且,将两项数据在同一时间统一进行体现,也节约了核算工作所需的耗费,大大减少了核算工序的复杂程度,简化了两次核算的过程,让整个核算工作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可以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医院运营成本的核算与会计核算形成一体,让医院的成本内容在医院会计核算中更加明朗化,成本核算的明朗化有助于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医院药品、治疗费等的价格制定,也有助于医院成本控制合理有方向的进行,有助于医院成本控制和利润的增加,有助于正确财务决策的实施,在医院财务管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施行措施

1.建立有效的以人为本的财务法规和监督体系

管理因素在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要建立有效财务法规和监督体系,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操作、方法、职权划分,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健全财务管理的法律手段,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合法进行;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总体财务监督水平,保证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公开公正的进行;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机制,医院在财务管理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医院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效的以人为本的财务法规和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

2.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相结合

每所医院的具体情况不同,目标机制也有不同,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将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机制融为一体,这样将医院成本和会计目标管理统一起来的方式,将更加有利于成本核算工作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也有助于会计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本核算要求有健全的消费定额和价格计划,以作为医院的原始依据,方便成本核算工作的展开,对于中间费用形成相应的成本差异,与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组合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将医院的会计目标与成本核算有效地绑定在一起,成本核算把目标成本作为努力的方向,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路径和目标的统一。

3.加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自身能力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应当加强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自身的能力。首先,医院内部应当进行科学划分,将医院具体部门和科室进行会计科目的划分,形成中心与下级的对应财务科目关系,例如收费部门分为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后勤部门分为洗涤中心、维修中心、卫生制品等等,如此划分方便收入与支出的整体和核算。其次,对于医院成本也应当有分配标准,收入来源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其中的病人拖欠收入、继保共济账户欠费等在进行收入计算时都应当有相关的收入核算标准,科室的成本也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应当进行科室成本合理划分并有核算标准,进行成本定额管理,对于超过部分应当有相关的处分或处理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划分和标准制定的方式全面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能力的加强。

三、结语

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内部的整体控制效果,更好地实施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是非常先进有效的财务处理办法。在实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财务法规和监督体系,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相结合,并加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自身能力,才能帮助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更好的实现,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包岩琦.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2).

[2]黄宝春.新形势下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3]张艳华.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

第2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电力公司; 一本账; 会计核算

1 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对应的是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由各成员企业对会计资源进行分别运作,财务组织机构的权力也相对比较分散,并且总部对各分部的控制也相对比较松散,其通过定期的报表报送,然后由总部进行简单的加总。它往往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项目业绩的低下,集团战略缺乏整体规划性。这种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资源的整体调配,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资源发展的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随着现代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上述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带来的管理弊端就迅速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将整个集团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的风险集合于一身,达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集中和共享,实现对各个成员企业的财务权力进行重点收缩和监控,对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集团总部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进而做到实时监控企业使用资源的风险。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建立起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集团财务管理网络,使财务核算与经营环节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在线管理与控制,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 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①,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必须服务于集团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整体性、复杂性和监控性的需求,是一种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手段,能够简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流程,加快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并且减少集团资源的浪费程度,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相关业务的风险,实现企业财务要素的优化配置,它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

3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3.1 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应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2.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3.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3.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型对于电网集团企业,有两种符合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方式一是直接对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各分账套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取消原各会计核算分账套,实现“实体一本账”。方式二是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保留独立实体账套,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将各单位分账套数据中的主要科目栏目信息汇总抵销生成“逻辑一本账”。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的优势是实现了集团企业所有财务数据的整合,并有利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得集团报表的生成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集团总部掌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监控更加到位;劣势是会计核算主体复杂,账务数据整合操作难度大,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税收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巨大,可能导致“一本账”初期企业运作的不顺畅。后者的优势是实施难度小,与现有的会计核算法规不存在冲突,只是生成了虚拟的一本账,对原会计核算主体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法律税收风险;劣势是不能将分账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集团总部获取的信息有限,监控不到位,并且没有解决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财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很难获得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信息,集团财务报表的生成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②,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3.3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3.3.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

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3.3.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3.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

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1)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2)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3)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4)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3.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4 结束语

电网公司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合理地进行前期规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确保集中核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第3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滞后效应;变革路径

一、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滞后效应

(一)会计核算对象

对于传统的会计理论来说,其主要的对象就是有形资本与实物资本,并把无形资本排除在主流核算范围以外,也可能严格地限制了无形资本核算的边界。但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经营,其最重要的资本就是知识资本,并且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像一些高新技术与金融保险等行业,其实物资不只是扮演着陪衬的角色。正是在此背景下,若知识资本的核算理念与方法等不完整,就会使得会计核算功能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逐渐下降。

(二)会计核算目标

在原有的会计理论体系当中,会计核算目标主要就是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所提供及时有效并且准确的财务信息,进而更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就是认识并评估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更好地实施个人决策。但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企业的竞争力存在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实物资本,而是知识资本。若严重忽视了知识资本的存在,即便是实物资本核算的流程堪称完美,也无法保证信息的需求者决策的科学与合理。

(三)会计核算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当中,所谓的会计核算就是将货币计量当作重要的基础,而且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该核算的方法主要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实物资本。但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对其产生重要的支配作用的就是获取知识资本,它没有办法使用货币来进行计量,所以,知识资本的出现对于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若核算的方法不变革,必然会被知识资本排除在核算体系的范围外,这样一来,也就间接地否定了知识资本在现代企业当中的真正价值,最终只能导致会计职能停滞不前。

(四)会计核算服务需求主体

因为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种类多样,所以,其具体的会计信息需求方向也必然不同。然而,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当中,因为会计核算对象最主要的就是实物资本,而且不同种类的需求主体,其之间的差异也并不明显。但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因为会计核算的范围逐渐扩大,所以导致需求主体间的差异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五)会计核算科目设置

会计核算使用复式记账法的初期,其具体的科目不多,而且内容比较简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使得会计科目增加,而且勾稽关系也更加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的类型,使其知识资本的特点更加明显,所以,传统会计科目已经很难真实地反映出会计核算的需求,也就必须要增加新的科目,或者是补充科目内涵。

(六)会计监督体系合理性与有效性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实施的,也就是将会计核算作为基础来开展工作。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若会计核算目标、对象以及方法相对落后,就会使得会计监督与实际脱离,只是在形式上的制度具有规范性,也同样不会发挥其激励的作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变革路径

(一)会计核算对象范围的扩大

要想保证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价值,就需要把知识资本纳入到会计核算范围内,并且实现知识资本与实物资本的并行。其中,知识资本主要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而在进行知识资本核算的过程中,不仅运用核算显性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隐性知识的核算。在企业经营中,知识资本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核算所有的知识资本,因此,一定要把知识资本有序地纳入到核算的体系当中。

(二)充分利用模糊性资本核算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当中,将货币当作计量单位并开展精确核算,然而,该方法很难实现知识资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知识资本自身的特征,有模糊、动态和内隐特征,也正是因为大部分的财务决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无需保证其高度的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其提供不同模糊程度的会计信息。

(三)使用数理性资本核算工具

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使用数理工具,同时,应在数理分析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长期以来,会计核算仅仅停留在简单并且基础的树立分析层面,而且始终未实现突破。但是,在数量经济学产生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会计核算也开始把数量经济学的相关成果纳入到会计核算的体系当中,并将其当作平台来开展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的数据及经济规律得到真实地反映。

(四)提供会计核算分类服务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因为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其实际的需求方向出现了分化现象,所以,企业对于不同信息需求者应提供不同的核算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五)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在会计核算体系出现变革后,一定要随之对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创新。必须要把知识资本与其具体的变化当作监督的对象,进而更好地发挥知识资本的功能与作用。而企业管理行为不仅要重视实物资本增值,同时还应注重知识资本增值。这样一来,才能够使会计监督范围扩大,并且监督目标增加,使得跨级监督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是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对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变革,对会计职能内涵进行重新定义,进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关于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138-139

[2]林是冶.试论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4):157-158

[3]范炉丹.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8):261-261

第4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风险管理;分析;建议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第5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一)概念不同:财务是管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资本增值的决策活动,在日常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外部市场等综合指标,结合各部门的方案对将要运营的项目进行评估,计算、预测带来的收益。会计是对已经完成经济活动进行加工、整理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时间不同:财务管理侧重的是未来,对还未发生的事项进行分析、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具有真实性和唯一性。

(三)功能不同:财务的功能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财务预测偏重的是资金,以及筹资成本和资金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目的是把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资金运作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会计的功能是核算、监督、服务。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是最基本功能,也被称作反应职能。在核算过程中监督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反馈出去,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管理。在一般概念上,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公司董事会制定公司年发展战略目标,无论企业是进行扩张还是紧缩,是搞公司并购及投资新项目,前期先行的就是财务管理的活动。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各部门的设计方案,从一个项目前期开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用价值形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第二,综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参与人员不仅有财务部,而且还有市场部、人力资源部,通俗的讲也就是人、财、物的一次优化组合,怎样使这个组合发挥最大价值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活动中,只要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就会有资金运动,就在财务管理的范畴。第三,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有了目标企业活动才有方向,所有的经营都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并把这个目标作为各项管理工作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是对这种目标确立和实施过程的基础,也是对这一目标实施程度考核和评价的标准。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会计核算的要求是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准则,对原始的资料进行各项核算的过程,其中包括对资料的确认,整理,审核,计算。然后再把审核的凭证进行记账、结账、编制报表、报税等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一点与财务管理不同,财务管理是内部事物,财务管理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不需要公开,而会计核算结果必须向国家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公开,这也是企业的义务。

(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和分析。会计核算可以通过企业的各项数据对其经济状况进行预测以及分析,并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根据毛利率、利润表、总资产利润率等这些数据分析出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会计核算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数据得出该企业对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通过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积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分析出该企业是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平稳发展。同时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各项数据看出市场潜在风险,给企业发展起到预警作用。

(三)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决策依据。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对财务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各财务指标的配比是否合理,财务指标和同行业标杆企业存在的差距等,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使该企业在经营中获得先机,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财务与会计相辅相成合力提高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资金运动管理还是核算过程,其基础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为核心向前推进,只是财务偏向于级别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像财务总监经理等。而核算会计可能是一个团队在进行,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正趋于国际化,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升级为管理型会计。

第6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 现状 设想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体系逐渐从沿海地区扩展至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市场随之而扩大。为了应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企业必须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和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但在当前的大部分企业中,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并不令人满意。为此,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含义

所谓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预算来对各大部门的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等进行有效调配、控制和考察,从而高效的完成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商业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预算管理活动一般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它又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策划,使企业各部门能有条不紊的运转。在预算管理的调节下,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它还能帮助企业调整目标,使企业不致因市场的变化而出现经济损失。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在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引下,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计量统计的活动。它是用来配合预算管理的,其工作内容包括记账、算账和报账[1]。并且,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联系非常紧密。

二、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意义

第一,了解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这可以从预算管理和企业的战略规划、资源调配、风险评估、绩效考核和成本控制的关系来展开。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实施,与预算管理密切相关。因为企业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的计划时,必须对当年的经济政策、市场动态作充分的了解,并通过相关的程序和编制方法,对企业本年度的各种经营活动做出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的协助下,企业的年度计划以及战略计划就能稳步推进。在不断实现企业制定的大小目标时,预算管理已经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了调配,并通过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来实施风险控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的监督下,可以对各大部门的经营现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评估,以此为依据,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实施绩效奖励制度或惩罚制度[2]。企业的运营成本,在预算管理的控制下定能降到最低,使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第二,理解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在以往的会计核算中,核算职能仅包括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在现代的会计核算中,该项职能范围有所扩大,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在这三大核算的相互协调下,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可能实现最佳控制,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事前核算活动中,企业能够对一定时间内的各种财务支出、收入作一大概的分析、计划。在事中核算活动中,能够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干预、调节。在事后核算中,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式,了解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的准确性,为以后的核算活动积累经验。

三、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现状

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都是为了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编制口径、展现形式上,两者都是很不一样的。具体来看,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会计核算的是针对于实际的数据,不一定能与预算的编制数据向吻合;第二,会计注重对数据的考核,这与预算实行反馈数据有所区别。总体来看,会计核算要求依照会计行业的相关制度进行,使其与预算管理的灵活处置有一定的冲突。两者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数据不真实

各种虚假数据、虚假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的预算信息不对称,而且各种信息往往不是公开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申报预算的单位,对本企业的准确信息不能有效掌握,但为了应付上级的预算管理要求及其所在单位的经济利益,就扩大预算数据。他们在上报预算数据时,往往虚假估计各种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上级不能及时发现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这就导致企业的预算偏离正常轨道,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从业者的能力不达标

会计从业者对相关的会计从业准则不了解,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标准会计从业人员相差很大。所以,在从事财务活动中,这些人没有法律观念、道德舆论的约束,肆意改变费用的用途,甚至虚报支出,为自己牟取私利。这种违法违纪的活动,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工作流程不规范

工作流程不规范,是会计核算中的第二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忽视了对会计核算中基础工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使其不能与预算管理高效配合。这就使得企业的各种资源不很有效协调,延迟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四、对企业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些设想

(一)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条例

为了杜绝企业内部信息数据不真实的不良现象,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条例。在当前的企业内部,预算的制定方法是,增量预算管理法。它主要是根据上一年各部门、单位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上一年预算额度的办法来管理企业的各种预算。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以往的数据,就难免给一些单位或部门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但加入其他预算管理办法,却有可能杜绝这种现象。例如,加入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和动态预算法等等。在此,仅对零基预算法做些说明。所谓零基预算法,是指不以上一年的数据为参考对象,而通过对某项开支采取分析的方法进行预算管理。

(二)重视会计核算的依据作用

为了解决会计从业能力、素质低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重视会计核算的依据作用。使会计从业者不能单凭主观意志就能篡改相关的统计数据,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具体操作是,将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的缩编处理,使一个预算部门对应多个会计核算科目。在此基础上,增加考核部门,保证考核部门只对应一个预算管理部门[3]。

(三)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

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解决工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不相吻合的状况。这主要是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计算机上的端口,使会计核算科目成为预算管理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就能使会计核算不至于因预算管理数据的经常变动而与之产生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同时,还应保持两者的独立性。这样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同时减少预算管理的工作量,使预算管理达到最优化状态。而且,由于将会计核算纳入自己的子系统,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协助会计核算对数据的考核。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含义,并阐述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意义。在此前提下,笔者分析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现状,其主要问题是:第一,数据不真实;第二,会计从业者的能力不达标;第三,工作流程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企业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作了一番思考、设想:首先,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条例;其次,重视会计核算的依据作用;最后,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为相关企业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锐.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设想及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11):205-205.

第7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企业 会计核算 会计控制

一、前言

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30多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可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借机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例如,2016年11月,乐视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出现资金链危机,董事长贾跃亭承认节奏过快导致公司资金不足,宣布要停止烧钱扩张。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正确面对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核算通常指算账、记账、报账等工作,是企业会计部门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于资金、资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即将面临一个长期的低增长阶段,未来可能呈现L型走势。企业加强会计核算,才能规范各项经济活动,首先,有利于建立相关责任体系,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优化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预防会计错误和弊端,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其次,会计核算可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提供自己的专业意见,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会计核算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依据,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开始凸显出缺陷和不足。例如:企业主要关心生产和销售工作,认为会计核算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因此往往并不重视;不少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不遵守授权批准控制原则,经常出现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现象;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残缺不全,核算工作秩序混乱,核算科目不规范,甚至错用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生成的资料了解不清,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出具会计报表,各表间没有严密、完整的勾稽关系;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给违法违纪行为以可乘之机,一些会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与原则,甚至贪污舞弊,给企业造成重点损失。

四、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提升会计核算水平的途径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包含会计岗位责任制、成本核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筹资投资制度等,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当前,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涵盖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强调系统、连续、动态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确定问题处理方式等,对货币资金、预算经费、实物资产、集中采购等业务活动制定详细的控制细则,对支出核算、审批、监督、考核等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明确、简化、高效。企业应明确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和目标,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同时建立授权批准体系,保证各管理层权责清晰。

(二)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会计核算工作对质量和细节的要求非常严谨,容不得半点差错,琐碎的单据和工作之下,其实体现更多的是严格的质量要求。现代意义的会计核算已经超出了传统算账、记账、报账的范畴,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企业率先创新财会管理模式,例如宝钢集团建立共享中心,细化了242个子流程,对接60多个业务系统,实现了会计核算的集中化、标准化和高效化。会计部门需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以满足核算管理需要为基本原则,建立一套有效的电算化处理系统,制定统一的会计科目,并且明细一定的级次,以改进会计处理方式,方便会计数据汇总。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按照通用会计准则,及时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细化成本核算和费用核算,并善于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的问题,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各项期间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有效对接前端业务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会计核算牵涉面广,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和各个环节,强调与业务相结合。会计核算是对业务的监督,前端业务是会计核算的源头,不能反映业务真实状况的会计数据是不准确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就特别强调,会计核算必须有效对接前端业务,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否则脱离会计核算数据的企业管理必然是“空中楼阁”。因此,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融入业务,熟悉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流程和规范,与其他职能部门顺畅沟通,同时需要处理与银行、税务、财政等的外部关系,会计工作才能获得足够的认可,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才可能得到提升,否则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转型,营改增展开全面试点,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必须狠抓有关制度和规定,完善内部控制反馈与改进机制,使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承接、牵制和稽核,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和相互制约。会计部门要加强风险防范控制,认真审核各项凭证和票据,严格盘查货币资金的往来项目,定期对收费、支出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保证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楚、可控。各部门应严格落实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通报和反馈,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以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Y语

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数据真实可信,企业管理才能有效开展。经济新常态下会计核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准确识别和防范会计风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会计核算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以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效益型增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一、税收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

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四)对实行成本核算、降低税收成本的正确认识

第9篇:会计核算的目标范文

当前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在切实履行事业职能的同时,还需要突出自身主导优势产业,积极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活动领域向深度和广度齐发展,这就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做保障。

一、会计核算与绩效目标考核的关系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组成部分,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目标考核是一项管理制度,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以提高单位管理服务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激发提升单位活力为目的。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会计核算是为反映单位经济发展状况和取得经营成果组织开展的常规性基础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是以预先制定的程序方法评价被考核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管理成效的一项制度,两者均突出了规范经济行为、促进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共同目的和特征。同时,会计核算是基础前提,绩效目标考核是评价方法,没有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绩效目标考核就容易产生偏差,就无法对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许多地勘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1.因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脱离实际情况,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2.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不能准确把握核算程序和尺度,主观原因造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3.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某些目的,采取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资料,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上述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单位经济秩序,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绩效目标考核需要以经济数据、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是保证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才能使考核工作达到预定目标。没有哪位会计人员愿从主观上去做假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除了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以及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责任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地勘单位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增强领导、职工的经济和法律意识,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善规章制度并落实监督检查机制,只有大家都提升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才能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一项经济工作从源头上得到理顺。

三、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完善地勘绩效目标考核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侧重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同时,注重强调会计基础核算,缺乏对会计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归集划分和分析处理,无法从本质上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从而影响绩效目标考核的有效性。现试从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谈谈个人设想。

1.突破会计分期假设,科学制定考核周期

会计核算有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等基本前提假设及核算原则,不同期间所反映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既有时期指标也有时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基本能反映出一个单位在某个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经营效益状况。但是,会计核算只能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

制定绩效目标考核是为了寻找和培养地勘单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管理不断完善。在考核经济工作方面,不仅考核年度同比各项指标要增长,未来某一时期指标也要循环向上增长。一项绩效目标考核的主体条款往往能适用好几年,这就说明其具有前瞻性,就这点而言,会计核算和绩效目标考核两者是互相冲突的。如何才能将两者相融合,促进考核作用最大化?建议以特定某一年度为考核周期的起点,以地勘单位负责人任期的工作周期,例如三年为考核总周期,相应设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总指标,并在充分论证和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将总指标科学地分解到各个考核年度,把年度考核指标作为周期总指标的一部分,最终以总指标完成情况做评价依据。

这种方法可以使被考核单位根??主营业务发展规划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稳中有序地发展经济,有利于避免一些刚起步或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地勘单位在不同年度的考核成绩波动较大,也能杜绝为了追求考核数据而把经营管理工作当作为完成考核而工作的奇怪现象。同时,对于一些经营管理相对稳定的地勘单位,这种做法同样适用,可以促进其更加合理地安排规划主营业务,使自身的发展更具灵活性。

另外,我们也需要对一些问题灵活处理,比如在总考核中期,单位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或者遇到重大政策调整,阻碍了考核机制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适时调整考核总周期,以其实际任期为考核总周期,科学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

2.加强推动管理会计,有效提升考核效果

绩效目标考核必须以做好成本收入的归集与分配为前提,正确的成本收入归集分配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体现为收入分配合理、费用划分准确、汇总归集有序。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该意见强调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目标。因此,地勘单位必须认识到会计核算不能只是单纯地将会计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应突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培训与发展,不仅为绩效目标考核提供更为精确的财务数据,也为单位的经营发展精准把脉、科学决策。

比如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中,需对当年度地质项目财政性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未对项目支出进行分析统计和跟踪监控,就无法直观精准地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为了实时掌握相关数据,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通过收集项目预算,按照地质项目工作手段、费用项目、成本项目的分类对预算数据进行细化录入,之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更新项目支出金额,保持与会计账套数据的一致性。这就是一种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实时统计分类数据,还能够及时预警报账偏差,指导项目组及时合理地运用项目资金,有效提高预算执行考核指标。

3.灵活制定考核办法,增加设立软性指标

地勘单位各具特色,有的注重发挥公益性职能,有的事业职能与经营生产职能兼具,有的倾向于市场经营。各地勘单位应根据主营业务性质,在上级主管局的绩效目标考核框架下,灵活制定适用于自身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用以考核内部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避免?⒖己税旆ㄉ?搬硬套,影响考核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主要针对地质服务工作、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安全工作等方面,忽略了对单位行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管理方式创新力、职工队伍凝聚力等软性指标的考核。与精神文明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考核方式一样,这些软性的考核指标无法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计算与衡量,属于一种定性指标,需要结合单位整体情况进行主观评价。

因此,一套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出台,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广泛听取各生产部门及职工代表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立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单位的整体运行情况,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避免单位发展急功近利,同时也为规范会计行为、拓展会计模式提供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