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追求备课的高质量,必须按照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备思路、备方法,做到“五有”。“五有”即为: 1.脑中有“标”:新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学初,各年级教师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要了解相邻年级课标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 2.胸中有“本”: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教师都必须融会贯通系统详细的掌握。 3.目中有“人”: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备课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因素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接收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 4.心中有“数”:上完课后,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要清楚,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辅导,心中要有底。 5.手中有“法”:在重点探究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历年来考试中热点问题,易错问题等,在分析讲解时,要精心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率授课是对教师从效率和质量两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五为五突”。
1.“五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要求。(1)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落实教学的每一环节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发言、动态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从而控制教学每一环节,而不是自己唱主角学生当观众。(2)学生为主体: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是服务员,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教学过程一切为学生,使学生会学然后再学会。因此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课堂中学生是主人,教师应着力考虑的是如何使主人活动的更好——学得更好。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遇到障碍时,教师适当地给以铺垫,做好服务工作。(3)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实践加以理解和巩固的,只从理论上了解很难把知识记住及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使学生进一步实践强化训练,教师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编变式训练题、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等形式进行有效训练。(4)创新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对事物、对知识有他们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朝着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方向走。因此课堂教学要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类问题,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5)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使学生得到情感培养,即育人。因为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从未知状态到达全方位提高态,全方位提高状态就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不但要培养其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从态度、情感上也要得到体验和提高,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问题。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也做了多次改革,然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口语习作教学的基础,最新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部分作了变动,实行“识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其中2500会写。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多认少写”。所以,老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具备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认识到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时代在识字写字教学上要有所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变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针对很多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变化,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识字写字教学”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变化:
一、调整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整体要求不变,但各个学段“会写”的字数有变化。也就是说,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之后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能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特别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因为,在字的音形义里面,字形教学为主要矛盾/新课标调整后,减少了第一,二学段的“会写”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第三学段,学生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偏旁部首/汉语拼音/间架结构/查字典等等,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些“会写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新课标里,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 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识字写字的要求应该不同。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新课标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创新教学。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识字写字教学搞好的,所以在课堂上要有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就是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新课改的课堂上要有创新的胆识。课堂上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的土壤,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毕竟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也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切入点。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是学生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给学生做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只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再去创造。“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步,教师不要当教学的支配地位,教师可以从教学上解放出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新课改教师要有“下岗”意识,让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中越来越不重要了,这样就很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在长期性的应试教育观念作用之下,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一直以“照本宣科”模式为主。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仅处于被迫性接受知识的状态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引入,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问题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本文即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单单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合理提升,同时,对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作用之下,小学语文教学除面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一点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常规教学方式的作用之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型地位,对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有所忽略。学生被灌输的思想往往是“尊师重道”、“严守纪律”,尽管实现了纪律上的严明,但在学生发展与进步方面却无从实现。反过来说,为了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人格的完善,以及个性的发展,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2)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将学生主体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可得到有效促进,使学生具备更加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主动意识融入学生的行动上、学习上,最终确保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以及平衡性。
二、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措施分析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使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就需要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为了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决不能单单依赖于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授,更多地需要将传统意义上,过于枯燥范围的课堂转变为一种更加轻松与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多的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自信心,能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展现自己。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相互之间关系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始终坚持“平等”、“爱护”、“尊重”的基本原则,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的情况下,教师不应当直接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路方面发展。并且,对于个性相对沉默的学生,还应当努力为其创造表现的机会。
2.教学活动中体现分层性的基本原则。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导致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性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分别设置最低的教学限度、以及最高教学限度。其中,最低的教学限度是指确保全体学生都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防止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成绩较差的学生。而最高的教学限度则是指确保优等生能够融会贯通的学习任务,通过对知识难度的合理提升,使学生能够具备克服挑战,完成任务的欲望。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在教学限度范围内自由发挥。结合自身情况,留足发挥的空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从而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3.问题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相适应。在有关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选择设计性、自主性的作业,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学生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知识结构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任务。一方面,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主体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充分激发,进而达到缩短教师与学生相互距离的重要目的。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引入新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理念的背景之下,实现了对小学生意愿以及个性的充分遵循,这一点与小学生特殊年龄阶段好奇、好玩、好胜的天性是充分吻合的。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合理改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本文就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作业的开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通力合作,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积极与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2]李英杰.缩小城乡学生小学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2,(6):17-21.
[3]吴锁俊.让课堂活起来――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5-2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新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相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特别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有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程,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远远低于挂图、投影,而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教学效果也更好。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有效构建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堂”。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用投影胶片绘制了“五彩池底”、“五彩池水”等图案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五彩池缤纷多彩的原理,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而且画废了多张胶片。有时画得时间长了,眼睛有点花,稍微松口气,手一抖就画废一张,还得重头再来。这位教师曾在事后向我倾诉其中的艰辛。而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情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同样是教学《五彩池》一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码采集设备把书上的配图直接存入电脑中,节约绘制的时间,另一方面绘制“五彩池水”(轮廓)时,电子绘图软件允许教师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些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运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方式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使用投影或者挂图展示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五彩缤纷的美丽秋色。有的教师就绘制了多张投影片,其中一张绘制的是许多“小雨点”(水滴状空心图案)从空中落下来,另外几张有的是金灿灿的银杏叶,有的是红彤彤的枫树叶,有的是紫莹莹的葡萄串。教学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动态变化,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顶峰,而且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制作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小,不仅画废了多张投影胶片,还耗费了三天的时间。这位教师的精神固然可贵,然而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绘制投影胶片上,令人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辅助课件时,先是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需要的制作幻灯片教学课件所需的枫叶、葡萄、银杏叶等图片素材,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到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中,又自己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绘图功能画了一个小雨滴,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把这个小雨滴变成了一片小雨滴,再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的加上一个动态效果。“秋天的雨”的教学辅助课件就制作成功了。后来这位语文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前后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特别是朗读文中的经典段落时(课后需要背诵),因为有配乐,学生感到特别新奇,纷纷请求教师给一个朗读的机会,后来教师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个全班齐读的环节,而这时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完整的背出该段文字了。这节语文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可见如果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还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气氛。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
[2]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关键词:转变;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224-01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1.预习习惯的养成。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的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的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欢读书、爱护读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录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养成。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要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养成修改的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
必须改革目前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力求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的提高语文素养。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示范,或应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学生各抒己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也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更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区资源、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如召开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展评手抄报、社区用字情况调查、车流量调查、名字由来调查、足球赛事评论、收集资料要闻等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
五、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探索,最终形成结论,并用小论文的形式撰写出来。小学生研究能力比较弱,研究的方法比较单纯,选题相对简单,但重要的是经历过程,而不要太看重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年级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本县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变化,同龄人零用钱的调查研究等。
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切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为小学生群体开展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活动,创造和提供坚实而充分的认知性基础背景条件,促进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稳定的成长发展。随着最新一轮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快速有序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问题,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相关研究探索为今后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工作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1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切实有效提升小学生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环节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程度恰当的引入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和诱发小学生个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兴趣,通过不断建立和强化小学生在参与具体化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观兴趣,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积极性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创造和提供坚实的这次条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深化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在开展具体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协作水平,促进我国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目标状态。
1.2切实提升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体性水平
在具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破除传统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教师群体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大时间进程和内容进程的绝对控制和干预性地位,切实满足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事业发展背景下,以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实践控制要求,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充分的主体性地位,为小學生群体创造并提供了充足而宽裕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空间,确保在和谐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环境氛围的保障和支持条件之下,小学生群体能够顺利获取到良好稳定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独立小学生个体之间通过围绕具体知识内容开展的探究和讨论活动过程,有效提升了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小学生逐步建构形成基础性的人际关系建构处理能力,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和保障条件。
1.3切实提升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掌握水平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生自身针对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要素形成的认知观点,通常可以借由参与学习小组内部的讨论以及评价活动过程,促进小学生自身在基础性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正,提升小学生自身所在班级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氛围,切实促进本班学生在围绕具体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展开教学呈现活动过程中,能够建构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格局。要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引入运用,不断优化和提升小学生个体的基础性思维模式、认知结构,以及实践活动精神,切实完善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基础性知识要素内容的认知储备结构,确保小学生自身能够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
2.1切实提升学生分组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个体通常都是借由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形式的团队结构完成具体的学习体验任务的,在这一实践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学生在分组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确保小学生在开展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具备极其深刻的实践影响意义。语文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开展学习小组划分和建构工作环节过程中,必须优先针对本班学生群体具备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基础学习习惯、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知识内容认知掌握水平等信息展开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本班全体学生,按照合理化结构搭配的处理方式,切实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合作实践组织,并确保小组成员在后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基于学习能力和知识要素储备层次的互补提升。
2.2切实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指导力度
在完成针对本班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工作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学习小组组成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认知水平,以及基础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建构和表现状态,为每一个具体建构形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专门性的合作学习探究题目,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注意诱导和激发小组内容全体组成人员的学习体验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确保最佳预期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3结束语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7.
[2]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76-177.
[3]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07):79.
[4]吕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17.
1.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缺失的原因
1.1对新课标解读错误
为了规避以应试教育为目的,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高考作文提出了“按文体进行模式化训练”的写作倾向,一些专家提出了“话题”作文,并做出了作文文体不限的要求,新课标的规定紧随其后的出台了,写作的教学模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追求中,由此,小学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没有仔细阅读新课标的要求,对课标研究不够透彻导致缺失,使得部分教师在淡化文体的总形势下,不敢过于明确地向学生们谈论文体,在面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时,小学教师们只能追求对文本内容的简单概述,而忽视对文体的把握。
1.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
在我国现当代中小学教材中,课文多以单元形式编排,但在课改前语文教学出现了过于偏理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忽略了语文应有的形象性及感悟性,基本丧失了语文对陶冶学生情感和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而为了纠正过去只注重理性和知识性的偏向,突出其人文性,经过课改后的语文教材多以文化和生活为题材进行单元组合。教师如果对教材编写的意图没有深刻的认识,就又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即在教学中只关注人文,而忽视文体形式,淡化或虚化文体。
1.3教学内容缺失文体意识
课前关注文本内容,关注文本形式,深度解读文章主旨,将文本解读为适当的教学内容,应考虑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学生们的实际要求和现实起点;其次是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最后是课文的个性特点。其中前两条都是文本的文体形式,如果缺失了文体意识,就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从而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4教材文体不明确
就小学实际教学情况而言,不少课文本身就存在许多文体兼具的情况,除了记叙文以外的大多数文章都存在文体特征不明显的情况,况且,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很难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区别,如果一味强化文体意识,便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重点放在文体上,导致学生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过于注重文体形式,而忽略了课文的人文性和语言表达。而这一点势必会造成学习方法上的缺失,不能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从而导致语文学习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学生们语文学习能力势必下降。
2.树立文体意识的措施
2.1明确定位及问题要求
实际上学生的文体意识与阅读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由此提高学生们阅读的效率。在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培养文体意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根据不同体裁,采用不同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使学生们对文体有一定的认知和心得体会,进而使学生们形成文体意识。
2.2注重文体意识的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依托于具体文本的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其相应的文体特征,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同的文本应当有其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例如文学类作品,像诗歌体裁,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还原其意象、环境,努力做到得言会意;读小说时,就要把握文本的情节线索,在当时背景下或各种细节描写中,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思想感情;而在散文阅读中,则要细读、联想,得其神悟其意,与作者身临其境。诸如此类,在阅读不同文本时,要从不同文体的特征出发,突出不同文体相应的核心价值和文学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2.3提升文体意识高度
要想提高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结构及表达形式的关注,进行有意识的文体意识渗透,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局限于阅读及写作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立足课外,加强课后的拓展延伸,换句话说,不仅要让学生见到木材,更要让学生们见到整片森林。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文体意识为立足点和切入点,立足于学生们情商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而教师们应承担起文学教育的使命,使文体意识深刻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并使学生们由此萌生热爱文学的种子。
2.4强化文体意识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发展儿童语言是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比如在品词析句中,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者,应借助教材为主要学习载体,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多听、多读、多问、多写,加强读写训练,紧扣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读懂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引领学生们走进人物的内心,将语文学习引向更深层次。
3.把握时机选择最优方案
由于小学生智力和阅历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有限,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授课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实际教学情况中发现,不少小学教师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多数教学效果反应说明,长时间且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不能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反而会使学生感到疲惫,陷入消极和烦躁的情绪中。因此,教师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权衡好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抓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最佳时机,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使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
4.小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学科的教学加以有机的整合,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的特性。根据目前学校计算机的配备情况:多媒体电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我们力图在其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上作一些整合途径的探索。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四、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五、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师生交流的工具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教学中统一,其中“交流”便是最好的途径。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我们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