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
转贴于 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 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 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
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起步于零售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始于零售业务,是伴随个人业务的升级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客户(个人、家庭、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发掘其财富管理需求,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具体包括消费信贷、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财产分析、保险、投资、退休计划、子女教育、税务策划及遗产管理等,以实现财富的积累、保持、增值。
广义的财富管理包括了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每一部分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与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内涵不同,呈现金字塔形结构。按客户群体进行划分,大众业务有存款、信用卡、转账、代收代付等;中层客户还包括了贷款业务、小额贷款(装修、旅游、投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高端客户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银行重视的一部分,对其的服务还包括税务策、遗产安排和财富的保值增值。财富管理的业务范围与重点与资产管理是不同的,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实现客户资产的配置而非以投资为核心(表1)。
国际比较与借鉴
摩根大通银行:实体独立模式
摩根大通银行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服务提供者,其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典型的实体独立特征,即在同一个银行集团(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分为四大部分,包括富林明资产管理(JP Morgan Robert Fleming)、高桥资本管理(HighBr idge Ca p i t a l Manage m e n t)、私人财富管理(P r iva t eWealth Management)、私人银行(图1)。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内容见表2。具有各种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产品是摩根大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打产品,其基金投资范围涵盖各大资产类型,从外汇、股票到地产、对冲基金等,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第一,股票管理类产品,包括全球、国际及主题策略投资的各类股票投资类基金产品;第二,固定收益管理类产品;第三,流动资产管理类产品,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如欧元流动型基金,环球美元流动型基金;并向客户提供各类现金管理服务,如收付款交易管理、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等;第四,货币管理类产品;第五,地产投资类产品,如美国不动产基金;并向客户提供各类地产的搜寻、购买和出售服务;第六,对冲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多种策略选择,帮助客户获得绝对收益,如长、短期股权基金、市场中性基金等;第七,私人资产管理产品,以严格的投资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即由客户决定投资政策,投资执行与日常管理全部委托银行完成。
摩根大通的客户中,高净值客户贡献突出是一个显著特点,而摩根大通也做了较为系统的高净值客户维护体系。摩根大通建立了覆盖在私人家庭和私人办公室银行,积极整合高净值客户资源与开发相应服务。2014年,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资产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高净值私人客户占比高达86%,领先于同类私人银行。
瑞士银行: 与投行紧密结合
1998年6月,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成立了瑞士银行集团,并于2000年收购美国证券公司普惠。合并后的集团发展迅速,业务重心转移到了瑞士、乃至欧洲以外。目前,瑞银是当今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银行和投资担保银行,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营业网点。多年连续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
瑞银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是:侧重投资银行业务的瑞银华宝、瑞银普惠,提供私人银行及资产管理服务的瑞士银行私人银行,以及处理国际业务的瑞银环球资产管理。2003年,瑞银将私人银行业务正式更名为财富管理业务。2009年,瑞银环球财富管理与商务业务部门重组成为两个新的业务部门:美洲财富管理,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目前,瑞银包括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美洲财富管理、环球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这四大业务部门,涉及三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其中,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包括三大主要业务:财富管理,零售客户,瑞士公司及机构客户(图2)。
瑞银集团专门设立投资产品及服务部,聚合投资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专家,通过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介绍、产品交换和业务间的配送服务,实现为跨区销售便利,最终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完整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其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财产品包括:由投资银行部承销的各类证券类产品(股票、债券、商品及外汇产品)、经投资银行部打包再证券化后的各类结构性产品、资产管理部销售管理的各类基金产品等,财富管理业务会对这些类产品进行再包装,然后出售给终端客户(表3)。
财富管理根据客户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进行分层,主要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核心富裕客户三类。2015年,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服务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客户占62%,是最大的客户群。
瑞士银行集团中,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美洲财富管理、全球资产管理是三个主要的资产管理部分,2007年以来,其资产管理的规模整体下滑,但财富管理的两个部门规模有所上升,这与全球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变的趋势是一致的。
花旗银行: 平台导向模式
花旗集团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其为100多个国家超过两亿位客户提供包括个人储蓄、信贷、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务,平均每位客户的产品数在全球同行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亚太区,花旗拥有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网络、办事处遍及 11个国家及地区,所管理的资产近600亿美元服务的高资产净值人士(资产净值不少于1000万美元)超过6000名,其中囊括了一半亚洲(不包括日本)的亿万富豪。花旗集团全球财富管理部是专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部门,包括卡类业务、零售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图3)。
花旗银行的财富管理对象分为一般财富管理客户与私人银行客户,分别有相对应的财富管理服务(表4)。
花旗集团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针对个人的和家庭、企业家和企业业主、企业高级高管、下一代继承财富者、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提供银行和现金管理贷款,投资策略,以及信任和财富顾问服务。花旗的目标是提供专业技术、帮助客户成长的服务水平,管理和保存客户财富。作为花旗集团的合作伙伴与客户,可以得到全球及时咨询与专业完整的财务管理策略。
国际银行财富管理的经营启示
国际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较国内起步早,发展已整体处于平缓期,近年其发展战略逐步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地区重点延伸。国际银行的财富管理经验对国内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具有以下启发意义。
第一,财富管理的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着私人财富的累积、财富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认可提升。中国的高净值私人财富市场正处于财富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前景向好。
第二,受限于客户分层的净值的标准与服务的专业性程度,国际上基本只有瑞士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与财富管理服务成规模。因而财富管理业务,特别是私人银行,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口碑与客户积累需求较高。
第三,客户是财富管理的核心,以客户综合服务为中心的I务设计是财富管理发展的重点。而通过财富管理维系客户资源所带来的其他银行业务的发展也是财富管理所带来的重要作用。
第四,财富管理的佣金与手续费收入,以及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收入将逐步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比不断增加,财富管理对银行战略转型与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情况
虽然全球的私人银行业规模开始收缩,但中国顶尖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仍呈涨势。根据研究,中国招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在全球顶尖25家私人银行中为最快,2015年增长了58%,至1929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增长了29%,至1541亿美元。
2014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突破100万亿元,达到 112万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16%,总体规模突破130万亿元。中国高净值人群突破100万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2万亿元。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其选择的主要财富管理机构,分别占到60%、20%的市场份额。
2002年10月,招商银行首先推出金葵花理财品牌,面向日均存款或资产超过50万的中高端客户,开始了启动阶段的财富市场。2007年3月,中国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分层次财富管理格局开始产生。中国目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部分农村合作社都开始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国内主要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分为两大主要部分,个人理财(针对零售客户)与私人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
2016年中期,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如图4所示。从总资产规模来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均超过9000亿元;平均每位客户资产规模可以反映客户的净值分层,招商银行平均每位客户资产规模为26.39百万元,高净值客户占比最高,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将以招商银行为例进行介绍。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由零售金融总部下设的财富管理部承担,私人银行部下设于财富管理部,主要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图5)。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客户分层为金葵花理财用户与私人银行用户,分层标准见表5。
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针对招商银行同一分行的所有个人账户资产(指本币定期、活期存款以及“第三方存管”、“银基通”、受托理财产品和凭证式国债账户等市值总和),折合人民币总额达到50万元的客户群体。“金葵花”理财的服务业务包括:财富管理顾问、投资理财产品、财富管理咨询、多种财富管理渠道等。截至2016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达7237万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量180.52万户,占比为2.49%;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51,733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41013亿元,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79.28%;零售客户期末存款余额11294亿元。2016年中期,招商银行上半年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132只,理财产品销售额7.76万亿元。理财业务资金余额2044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1%。
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6.88亿元,同比增长23.24%。其中包括受托理财收入、信托计划收入、保险、基金收入和贵金属。代销基金与代销保险是财富管理手续费中的重要构成,基金销售2007年业绩良好,2008年出现大幅下滑后一直保持正增长,近三年来增长率不断攀升,自2015年成为阶段高点,2016年预计随着市场降温回落。
同时,代销保险自2012年增长率不断下滑。财富管理逐渐向以基金、理财产品销售增长为主的趋势,随着股市降温、理财收益率下行,代销保险增长率自2015年开始出现回升。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指月日均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服务业务包括全球连线理财服务、全球机场贵宾服务、全方位私人医疗服务。同时,按照投资领域划分,私人银行产品包括以下几大类:现金管理及货币市场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另类投资等。
截至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为49032户;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为12521亿元。招商银行目前建立了由45家私人银行中心、62家财富管理中心组成的高端客户服务网络。
我国银行财富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富管理业务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国内理财需求日益凸显。面对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资产配置与管理规划上对专业机构服务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自身的战略性业务进行培育。长期以来,西方银行一直把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等金融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银行通过完善服务功能,组合金融资源,提供高级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复杂且标准极高的金融需求。国外银行已经通过银行业务表外化,确立了中间业务收入在其盈利中的主导地位。财富管理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投资管理、信托、托管、咨询、组合服务等多渠道的费用收入,已经成为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的业务。
财富管理人才、平台、产品专业化。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投研能力的强弱。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分析市场讯息、适应市场变化。研究的目的是要明确方向、开展创新、创造价值。国外财富管理业务开展较早,相关业务人员经验较为丰富,国内银行业务开展初期可以引进行外专业人员,包括从国外引进专业人员,学习先进经验,加速国内投研团队的建设,全面提高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关键字: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比较分析
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本节首先界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范围,紧接着梳理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概况,最后基于我国现有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认识。
(一)资产管理业务的界定
目前,关于资产管理仍未有统一的法定概念,得以普遍接受的概念是指合理管理资产,使其实现保值增值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包括对自己的资产实施直接管理,又包括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实施间接管理。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是指资产持有者委托并授权资产管理者对其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目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资产管理规模保持着稳定上升趋势。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11年和2012年高达40%以上。高速的增长速度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与此同时,高涨的CPI迫使居民重视自身的资产管理需求。基金公司由于最早涉足资产管理业务,因此早期一直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而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资产管理的市场定位分析
本节就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首先由于监管当局对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所规定的准入门滥不同,直接决定了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目标客户的定位,而客户的不同特征和机构的条件差异又会最终影响其业务的营销模式。
(一)投资者准入门揽分析
我国监管部门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为投资者设置了不同的准入门槛,主要体现于资金份额和投资者人数这两大门槛。就投资资金来看,私人银行行业的门槛最高,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最低,其他机构,如保险、银行理财以及各大券商的门槛也相对较低。
(二)资产管理的资产来源分析
资产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机构和个人。机构方面主要有共同基金、对冲基金、QFII等盈利机构,同时也包括其他非盈利机构,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从开放式基金上看,其资金主要来自与个人,因此在不同时期其份额波动较大,相比而言,机构的资金虽然规模较小,但其来源更为稳定。
(二)资产管理的客户群体分析
由于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资产管理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资产管理业务市场进行细分。本文基于现金需求、风险特征以及管理资产规模方面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发现高端收入阶层客户的管理资产规模较大,对现金的流动性需求较低,而且风险偏好处于中等水平。相比而言,中低端收入阶层客户的管理资产规模较小,对流动性的需求较高,风险偏好较低。
(三)资产管理的营销模式分析
资产管理的营销模式主要有三类:直销模式、代销模式、指教+代销模式。直销模式是指金融机构通过简化甚至避开中间环节,直接与客户达成协议,从而减低中间环节所带来的营销费用。代销模式是指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其他中间机构,获取客户信息,进而获得投资者的管理资金,其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战略分析
鉴于不同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中的比较优势来提升整个社会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效益。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共赢。
(一)银行与非银行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合作策略
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彼此的业务优势不同,两者合作更能发挥优势劣势互补。具体而言,银行机构在资金的募集和客户的资源方面优势较大,而非银行机构,如基金公司,信托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更为灵活,投资范围也更为广泛。两者合作正好弥补双方的比较优势。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策略
非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基础在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效益。具体而言,资产管理机构在尽可能宽的服务范围内为投资者提供更大便利性,其投资管理服务趋于多元化,最终实现资源共享。鉴于非银行之间的资产管理业务替代效应较强,因此非银行之间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属于竞争性合作。未来深入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营销网络资源共享和研究资源共享两大方面。
参考文献:
[1]陈飞飞. 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巴曙松,陈华良等. 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聪、于蓉. 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 [J]. 金融研究, 2005, (7): 118-125
始于2011年四季度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大发展对基金行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从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到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结构,均出现显著变化。在债券市场反弹、管理层加快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截止2012年7月13日已成立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基本数量已达236只,其中债券基金185 只、货币基金51 只。
(一)公募资产管理规模
2012年以来,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出现波动,由一季度的继续回落转为二季度的快速回升。我们认为,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创新产品的发行与债券类产品的扩张。
从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总规模看,2012 年二季末较去年年末已出现上升,这也是自2009 年以来的首次规模正增长。与2011 年末相比,基金总规模增加了507.01 亿元;与2012 年一季末相比则增加了2365.9 亿元。这种变化说明,2012 年二季度创新产品的发行对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公募资产管理净值总规模看,基金管理公司的排名变化则凸显出债券类资产对管理规模的影响。与2011 年末相比,2012 年二季末新进入排名前15 名的基金管理公司有招商基金和鹏华基金,其中招商基金的债券类管理资产规模增长了60.74%、鹏华基金则为81%。同期,前15 名中排名出现上升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这三家公司的债券类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上升99.58%、1178.55%、54.19%。
(二)公募资产管理结构
结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规模增减的原因。2009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主动固收类基金和被动指数类基金成为规模逐年上升的品种;截止2012年二季末,占比提升最快的品种也是主动固收类基金和被动指数类基金。因此,着重在这两类品种上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基金公司成为规模变化的受益者。
主动固收类基金包括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别为13.06%、12.39%、21.42%、27.1%;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各类股票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别为42.02%、41.87%、36.29%、32.04%;主动混合类基金包括保本基金和混合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别为31.7%、31.77%、28.3%、25.3%;被动指数类基金包括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别为13.22%、13.97%、13.99%、15.55%。
在国内固收类基金中,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债券基金占比由2007年的36.38%上升至2012年二季末的44.31%,期间2010年曾达到49.43%。
这一比例变化说明,货币基金是固收类基金的主力,2007年以来其占比从未低于50%;但2012年货币基金占比出现下降、债券基金有所上升,因此在2012年以来主动固收类基金的规模上升中,债券基金的扩张速度更为显著。
实际数据显示,与2011年末相比,债券基金规模增长了1244.03亿元,增幅为76.71%;同期货币基金规模增长652.57亿元,增幅为22.13%。按基金管理公司数量统计,2012年二季末债券基金管理规模出现上升的占比为60.29%,其中增幅超过1倍的比例为22.06%、增幅超过50%的有20.59%。
引入基金全效资产规模:基金公司增量不增收
在基金公司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上升的另一面却是基金公司收益并未同步上行。以全效资产规模口径统计,2012 年二季末计入统计的68 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全效资产规模总计为17818.92 亿元,较2011 年末增加778.8 亿元,较2012 年一季末增加787.03 亿元。但是与公开披露的基金资产净值规模相比,2012 年末的差值为-6617.49 亿元,这是自2007 年以来差值又一次超过负的6000 亿元。
所谓“全效资产”,是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用收入的角度出发,以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1.5%作为基准管理费率,各只基金的全效资产根据该基金的管理费率和基准管理费率的比例,对资产净值进行折算。因此,全效资产为投资者呈现出基金管理公司实际管理费收入的变化趋势。
基金管理公司的全效资产规模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趋势扩大,说明基金管理公司的实际管理费收益上升幅度远低于同期资产管理规模的升幅。这一现象自2007 年开始有所加剧,即体现出基金行业的竞争激烈,还反映出创新对推动基金费率改革的作用。
导致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增量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创新产品及债券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1.5%的基准费率。目前,我国债券基金的管理费多为0.7%、货币基金为0.33%,而新推行的理财债基进一步减低为0.27%。
无论是2007 年还是已过“中局”的2012 年,发展最快的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均为全效资产与资产净值差距最大的品种。因此,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规模影响力与规模效应正处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阶段,或者说在激烈的竞争下,市场份额更为重要。
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加剧,基金管理公司积极转型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的主题讲话,他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服务实体经济”,为基金管理公司转型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服务综合化
企业的金融需求日益复杂和多元,涵盖结算、发债、理财、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多种金融需求,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已难于满足,需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梁玉堂认为,银行服务内容的转变,并不是要求增设新机构或者现有机构增加服务内容,而是传统总分制的块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转变,亟待管理模式变革。
从民生银行的实践看,建立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为特定行业的客户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搭建强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是转变服务内容的基础。梁玉堂称。
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构建多元化的业务架构,满足客户多元化、全方位及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成为了银行业的共识。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坦言,为寻求多元发展,北京银行已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与合资保险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合资基金公司,加快进入新型领域。“建立以银行传统业务为核心,投行、保险、理财等多项业务并重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趋势。”严晓燕表示,下一步银行业服务综合化将体现在加强业务创新、资源整合,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价值链条的有效整合,持续增强财富管理竞争力等几方面。
产品本源化
随着资产管理政策逐步放开,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始涉足资产管理业务,传统银行理财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主要推手,将何去何从?理财产品究竟是综合经营的体现还是过渡性产物?
存在于这些问号前的,是银行理财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张铮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顺应了企业融资发展的需要,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主要渠道载体,具有特殊的地位。理财业务推进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进程,随着旗下设立基金、信托公司等业务,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已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存贷款,形成了“银行集团”的概念。“然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资产管理市场涌入更多的竞争者,银行理财的占比应该会逐渐降低,商业银行最终会将发展重点回归到本源,例如债务类的投资品。”张铮预测。
尽管证监会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有了大幅松绑,但对于券商和基金公司本身而言,在进军财富管理市场的同时,需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跑马圈地
9月27日,证监会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来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券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这就意味着,基金公司的经营范围大大扩展——不单纯是客户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从事销售、投资咨询等第三方业务,对财富管理市场进行“重重包围”。
“自从相关政策出台后,券商和基金公司都有机会接触到二级市场以外的资产,同时由于信托公司原来的制度红利在下降,进军财富管理市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业内人士反映。
今年10月,据一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券商资管规模已超过9735亿元,其中,集合理财资管规模约为1635亿元,定向资管超过8000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超过100亿元。而去年年底,券商资管的规模还只有2818.68亿元。
“发展的速度惊人,券商和基金公司有向财富管理市场大肆进攻的意味。”业内人士分析称。
专业知识和人才未跟上
“目前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都萎缩不振,向财富管理市场进军,能够拓宽他们现阶段过于单一的盈利模式,改变过去几乎完全‘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恒久财富谢亚凡认为,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使得证券公司在不同的市场周期中实现均衡盈利成为可能。
有不少人乐观地估计,券商和基金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摸索出财富管理之“道”。然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这个时候大谈迅速铺垫格局,还为时尚早。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吉博金融腔股集团董事长陈国定认为,在本专业领域尚未做好的情况下,要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券商、基金公司现行的研究实力还跟不上。
与此同时,“人才流动率也比较高,行业里经常出现排名老大的中层员工跳到排名老二的公司做高层管理的逐层跳槽情况。同时,基金公司的员工去做私募的也为数不少。”陈国定介绍,人才的流动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的研究实力影响严重。
谢亚凡认为,一个全新业务模式的专业人才储备需要时间,而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只有五年,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券商和基金也不例外。而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相比,券商和基金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尚未形成独特的优势,单纯靠企业培训等方式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贮备周期。
除了专业知识、经验和人才的不足之外,券商、基金公司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更缺乏品牌、市场和公众充分的信赖。“券商、基金公司这几年给我们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如果他们进军二级市场以外的财富管理领域,我还不敢轻易尝试。”一位理财客户如是说。
与信托还有差距
虽然证券投资和基金在财富管理领域里跃跃欲试,但实际上,由于信托已经在财富管理的市场做了好些年,券商、基金这个时候进入这块市场,“已经有点晚”,葛智华认为。
“由于目前该类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暂时没有相对成熟的方法和体系支持,各券商和基金公司目前还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规划,业务实际开展之前的积累与创新仍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逐步沉淀的过程。”谢亚凡认为,目前证券投资和基金与信托公司的差距有点远。
“券商和基金的产品不具备信托产品的法律地位,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上无法完全比拟信托公司。”谢亚凡认为,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券商和基金的法律框架与执行《信托法》的信托公司还有一定的距离。
比如,当客户本身出现债务或法律问题时,委托资产有可能被查封或冻结,而产品中的其他集合客户的投资收益也势必因此受到牵连。相比之下,如果客户出现债务问题或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发生,《信托法》冻结的只是相关客户信托资产份额,而不是信托资产。“这样,其他客户的利益就能够受到保障。”
与此同时,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一说,尽管在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信托合同、信托说明书等文件中均找不到任何根据,但是为了保护信托公司的品牌,信托公司依然会践行,这也是投资人群趋之若鹜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券商或基金公司而言,同样的交易结构刚性兑付不可实现,甚至是违规的。
当然,券商和基金公司也有自身的优势,如葛智华所说的,信托只是被动放债,而券商、基金平台则是主动管理,可设计的产品较多,也更为丰富。
“以基金公司为例,他们的创新能力比较强,最近创新的一些产品虽然不是太成功,那是因为主要面对的是二级市场,是标的的问题。今后可以利用一些杠杆把产品做得更好。”
利润将逐渐被摊薄
虽然券商和基金公司切入财富管理市场的时间较晚,但是目前中国整个财富管理市场都尚未成熟,缺少成熟的理念和经营模式,未产生市场领导者。
以目前的情况看,“大的基金公司把财富管理看成是弥补金融创新的一个手段;而中等基金公司倒不是太热衷,毕竟现在没有生存的压力;但是对一些小的基金公司来说,财富管理是弥补亏损的手段,因此不得不做此项业务。”
而对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进入,业内人士介绍,财富管理市场的利润将逐渐被摊薄。因为竞争的激烈,使得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逐渐下降。其中信托公司的压力比较大,需要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才能保住市场地位。
对于第三方理财公司而言,新竞争者的加入首当其冲地将对那些定位于“第三方产品销售平台”的理财公司产生冲击。因为券商和基金公司在营业网点、团队规模、销售经验以及客户资源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关键词】资管“松绑” 券商 资管业务 信托
近年,关于资产管理“松绑”的消息接踵传来。有人说,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光,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全面展开的时代正在来临。而其中,券商的资管业务发展机遇更为突出。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和资产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居民手中可支配、想投资的财富不多,金融产品市场也都不发达。到90年代中期,股票神话涌现,券商行业迅速发展,但并不规范,监管部门开始加强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商业银行也从信贷业务起家,慢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现在仍在探索过程中。2000年以后,不论是证监会、银监会还是保监会,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国的金融创新一直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态度。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监管层对于资产管理各项业务的审批一向谨慎,但随着投资者的成长,这样的监管渐渐显得有些“过于严格”。而且,面对着居民手中日益增长的财富,这样的“严格”也显现出了局限性。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中国高净值人群迅速扩大。居民手中的财富增长给资产管理市场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增长机遇,而高净值人群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投资理财。几年间,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加速膨胀。上千家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数量可观的PE、阳光私募、财务顾问公司也因这个行业的高盈利性和发展潜力加入到竞争中来。与此同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也持续介入。所以,目前监管层一系列“松绑”的政策,是适应时代、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举措,对于资产市场的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虽然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还没有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但业内人士却对于这个市场十分看好。201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管理市场中来,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业务间的竞争互动开始频繁,资金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明显。有人说,当今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增长的多重推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到的是,如今资产管理行业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监管机构松绑而面临一场更为深入的变革,而这场变革将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成人礼”。
摩山投资董事长严骏伟的一则微博形象地描述了当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局面,在业内广为流传――“资产管理迎来‘战国时代’,呈现四大金融态势:废井田,信托专属的通道业务和基础资产投资标的向券商、基金、保险全面开放;争霸急,争抢成为银行主通道;百家鸣,资产管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最嘹亮的口号;齐民化,信托制成为普惠制。”。
2012年10月中旬,《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取消了集合计划行政审批,改为事后由证券业协会备案管理。同时允许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允许集合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证券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扩大了资产管理的投资范围和资产运用方式。一时间,大部分的券商都采用了相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以通道业务入手,培养和银行的关系、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另一方面,与信托合作,快速建立业务团队。然而,传统的通道业务现在已然变成了一片不折不扣的红海,机构之间打的更多的是价格战。券商做大资管规模,不仅要靠和银行亲密无间的关系,还要凭借低廉的价格。因此,通道业务的赚钱效益是很小的,也很难成就券商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对资管行业的支持,也是在鼓励开拓更多新业务。这种形势下,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必然选择,也为资管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但创新肯定有风险,资产管理行业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在与信托合作这一创新业务中,我们就能看到许多问题。
信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券商资管在开展这一业务时,首先面对的就是专业人才的问题。每个信托计划都会宣称对融资人进行过程管理,包括对资金的使用、项目进度检查、经营干预等。可是,如何管理?怎么管理?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一来自地产行业。信托经理拿着承包合同来放款,审查经理只能了解一下工程进度,核对监理报告,审查合同约定支付进度,可是对于合同的真实性(对手真实性、交易数量真实性等)、建设与投资进度、资金支付时间的匹配性却无从判断。
例二来自有色采掘与加工。因为设定了对经营和财务的对赌条款,信托经理问怎么鉴别融资人生产经营正常性和成果的真实性,只能告诉他从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产成品、能源消耗(电、水)量变化、乃至受到环保处罚等去验证,可是信托经理无辜的说不懂那个行业。
事实上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没有这样的实际操作经验,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强求他们有这样的能力。问题解决说起来很简单,既然我不懂就找懂的人来。这也是目前券商开展信托业务疯狂招聘综合性人才的原因。在实际的项目中,关于地产项目,必须要有人懂前期、预决算、进度管理与资金调配、销售策划。关于对于矿产项目,需要有人懂资源勘探、矿山设计、运营管理。关于工业项目,需要有人懂行业及产业链、工艺流程及设备、产品市场销售。关于信政合作项目,就需要配备对地方政府有影响力的棋子,比如发改委、财政部、国开行等。当然,并不是说要为每个项目都要配备这样的资管人员,毕竟还要考虑成本,不过当一类业务达到相当的数量时,没有这样一只资管队伍,相信很多人都难言放心。
其次,券商与信托又有哪些具体的合作模式?其实,券商与信托的最好的合作模式就是基于信托收益权的衍生品,创新些,就是大拆小、长拆短、风险重分配、固定变浮动、封闭变开放、资产再利用等形式。
大拆小。举例:在一个集合基金信托计划里单笔投资少于300万的自然人数量不能超过50人,而且众多信托产品不设置100万的额度,因此有大量的300万以下的投资人对信托的收益感兴趣,但是却买不到信托产品。券商小集合100万到300万的投资人数量可以是200人,显然券商可以设立小集合针对这一部分客户募集资金,并投资于信托计划,赚取利差或其他形式的报酬。
长拆短。信托产品一般依据期限不同,收益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2年期的产品会比1年期的产品年华收益率高1到2个点。例如券商资管设立两个1年期的小集合,投资于一个2年期的信托受益权,则两个1年期的投资人都可以享受2年期的投资收益。如果有足够的发行能力,甚至可以做四个半年期的产品。
风险重分配。具体形式包括:对没有结构化的信托产品实行结构化;已经结构化的改变结构化比例结构;加入自有资金提供安全增信;投资一个信托资产组合改变风险结构等。
固定变浮动。一般而言信托产品均为固定收益,为满足投资人需求,可以考虑设立小集合,一部分比例资金投资于信托计划保证小集合产品的最低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比例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等获取浮动收益。
封闭变开放。对于固定期限的信托产品,可以考虑设置小集合,设定额度分级,对某一特定额度的出售期权,给予期权持有人在特定期限提前赎回的权限,并通过配置相应比例资产于高流动性产品规避风险。
资产再利用。例如,对于信托的上市公司股权相关项目,券商可以考虑以大宗交易形式购买,并用于转融通业务,对资产进行再利用加以盘活。
除以上几种基本形式外,还会有其他的形式,在资管业务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升华。证券公司设立营业部、设立分公司弥补信托公司在区域上的劣势;投资团队可以有效规避基金开展类信托业务时项目来源不足的劣势;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可以使券商充分利用自身专有优势,比信托公司拥有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资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份额可以转让,更为券商资格产品建立二级流通市场埋下了伏笔。
未来的券商很可能会走出一条投行部门负责项目承揽承做,资管部门负责产品设计,经济业务负责产品销售的内部产业分工模式;或者走出一条前端投行部门为主导,资管及经纪业务辅助的事业部模式。
关键词:经济体制;不良资产;金融资产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引言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的运行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处于转轨时期等一系列原因,在国有商业银行积淀了非常多的不良资产。中央政府总结国际上的经验,为了解决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提出了改革金融体制并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及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安全等措施。在这些政策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在20世纪末逐步成立了长城、华融、东方及信达四家专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它们分别接管农行、工行、中行及建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规模高达1.4万亿元,目的是帮助这四家银行降低营运的风险并成功进行市场化转型。经过了十多年的运作,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总共处理了上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并且回收现金两千多亿,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并没有就此结束。新的不良资产正在并将继续产生且有待处置,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处理任务是长期性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从事政策性业务的同时,还先后成立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保险、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及实业平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国企脱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国外现状
在许多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在预期资产管理目标实现后被关闭或者延伸成为本国金融体系中的独立部分而继续运行。其中一些强国均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一)美国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并己逐渐威胁到了美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数千家银行逐渐倒闭,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巨大风险。美国于1989年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简称RTC)并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控制,大部分人员来自FDIC,负责独立管理、处置倒闭的金融机构及其资产和负债。RTC共处置了 747家机构和四千多亿美元的资产。于1995年12月,RTC依法关闭,其剩余人员和资产又重新回到FDIC。
(二)日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泡沫化非常严重,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很高。于是日本政府从1991年先后成立了住专债权管理公司、共同债权收购公司以及整理回收银行等机构,但是效果均不是很明显。后又在1999年成立了专门的不良债权清理回收机构,基本上是比照美国RTC的运营模式。
(三)韩国
1997年韩国的金融体系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致使银行的不良资产高达118万亿韩元。韩国资产管理公社(KAMCO)于1962年成立,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出资组成。韩国立法在1997年扩大了其功能,主要从事接收和处置不良资产,并且决定其为永久性机构。KAMCO通过各种专业手段基本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处置任务,并促进了企业资产的重组实现了结构调整,提升了企业的价值,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瑞典
1990年以来,瑞典的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不良率很高。瑞典政府根据不良资产的问题程度成立不同所有制的资产管理公司Secumm。对于短期内数量巨大的不良资产由国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中等数量的不良资产由银行内部成立一个附属机构进行管理和处置。瑞典的资产管理公司特点是处置速度快、损失小,总体效果好特殊地位及其作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属于国有性质的独资金融企业,能够借助于收购处置等手段对对应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接管处置,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资产优化升级,带动金融深化改革等。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暂定经营期限为10年,在特殊的政策支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社会地位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加上这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优势,在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方面具备较大优势。能够通过置换、转让、出租、重组、债转股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促进不良资产的价值最大化,降低不良资产风险的同时确保金融资产安全。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流程来看,资本市场的资产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现代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会逐步得到提升,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良好经济金融秩序的建立具备重要意义。
2.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基本情况
不良资产处置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其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央行的再贷款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债券,其年利率均为2.25%。此外,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还涉及到处置不良资产的各种业务手段,具体包括:通过收购的手段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并负责后续运营;对不良贷款进行债务追偿,对抵押和质押物进行资产的置换、租赁、出租及出售等相关操作,降低资产损失;对不良贷款的债券进行重组;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上市推进与股权债券承销等方式分散风险;在现有债权及盈利基础上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债券发行或者商业借款等进行融资;根据央行要求向商业银行及央行进行再贷款申请;对投资业务及财务业务等提供专业咨询顾问服务;进行资产及项目价值评估;负债相关审计与破产清算工作;经营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1999年成立至今,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政策和手段,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发展和公司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快对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和回收,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轻包、转换机制、加快发展;为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和发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和金融管理架构的重要进步,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化转型具有较强的积极性。随着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深入开展,政策性资产的逐渐减少,近年来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伴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AMC的政策性束缚也正在减轻,与此相适应,四家AMC在经营思路和业务范围上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开始了由政策性经营向商业化经营的尝试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为改革与转型做准备,并提出了市场化发展的设想。目前,信达、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改制方案,并肝始了与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工作。在我国近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的实践中,信达公司不断扩展业务,逐步进军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领域。先后成立控股子公司,实现了在不良资产处置基础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而长城公司也不断提升战略转型速度,先后成立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参股某商业银行,实现了业务拓展。并且在发展中,长城公司关注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形成了新的业务发展领域。华融公司也正在逐步实践商业化转型,开始逐步探索实现公司制度创新、公司治理改革、业务创新发展、资产经营管理业务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拓展、金融服务类业务拓展等中期目标。
推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需要在内部较好的技术支持下,由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支撑高效率不良资产处置,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市场效果,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更好发展。在目前我国现实情况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具备一定的内部条件:
(一)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AMC的商业化业务凭借自身健全的组织体系,拥有专业化队伍,拥有与母体银行及其金融机构的合作基础,培养和开拓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在不良资产为主体的细分市场中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专业人才积累有优势
原有AMC员工大部分来自商业银行,十年中则主要从事不良资产的处置,积累了一些经验。AMC全面 展业务,组建了体现市场化和专业化要求,统一、高效的AMC新模式,拓展了金融新领域,培养和凝聚了一批熟悉投资银行、懂得管理咨询、精通财务分析的专业人才。
(三)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发展为商业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已具备办成集资产处置、投资银行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金融资产管理集团模式的业务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
3.广阔前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高净值人群规模逐年扩大,催生出规模庞大的资产管理市场。根据《2011年私人财富报告》:2010年我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人民币,较2009年末增加约19%,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可达80万亿。2011年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人民币。UBS旗下私人银行的《全球财富报告》预期,到2015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值将达至1J35万亿美元,超越Et本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公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会日益提升,从而增强对资产长期配置的需求。而十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15,2010年翻一番,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也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资产管理平台。目前包括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信托、公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以及PE等管理的资产有26万亿,接近4万亿美元,考虑到其中规模庞大的通道业务和机构(如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有资产,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复统计问题。如银行理财投资信托计划分别在银行理财规模和信托规模中统计,实际规模还会低于上述数据。尽管如此,从4万亿和35万亿两组数据体现的巨大差异,也足以反映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蕴藏的广阔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秀萍.新企业财务通则下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J].内江科技,2007,28(11):65,72.
[2] 潘是非.券商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价值分析[D].上海大学,2008.
[3] 石晶晶.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
[4] 王博,陆雯婕.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3).
[5] 张心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H资产管理公司为例[D].南昌大学,2012.
[6] 魏建文.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下的经营管理转型与面临的变革[J]. 金融纵横. 2009(10)
[7] 朱秀芝. 谈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24)
[8] 于影. 浅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06)
【关键词】家族理财室,商业银行,理财
家族理财室源于欧美,是专为超级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以使其资产帝国符合其家族的长期目标、使其资产能够顺利地进行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的机构。根据美林的《2011全球财富报告》,全球大部分财富集中于超富裕阶层,而且超富裕人士的人数及财富升幅高于平均增长水平。超富人群财富增加带动了家族理财室的发展,根据国际家族理财室协会的估计,全球目前正在运营的各类家族理财室超过6000家。
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企业家族财富积累的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其他任何地区。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富裕人群迅速扩大。领衔全球财富增长的中国已经成为高端客户群的必争之地。目前,虽然家族理财室在中国尚未大范围开展,但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和2012年,中国家族基金管理及财富管理峰会两度在中国杭州举行,汇聚了多名亚洲及西方财富管理人,以及中国高净值人士及家族企业成员等,深度研究和探讨行业热点话题,为如何发展和管理中国内地家族财富提供实践方案。
一、商业银行开展家族理财室业务的意义及优势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家族多元化的个性要求,任何一家单一家族理财室或简单的多家族理财室都不可能依靠自身提供全部的投资和顾问服务。而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集团在这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商业银行经营分支遍布全球,可以直接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大型商业银行集团业务横跨商行、投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多领域,拥有较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可以及时且全面地制定出最佳投资决策;三是商业银行各种大型资源的投入也为其专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样,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介入家族理财室业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为家族企业和成员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公司金融和私人金融服务;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在投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家族和家族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商业银行家族理财室在中国仍然是尚未深入开发的金融业务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日渐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同时,银行业务日益呈现综合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综合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将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为家族(包括家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体化的理财服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争相拓展的重要领域。
二、商业银行开展家族理财室业务的模式
根据国际大型银行集团的业务实践,商业银行家族理财室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私人银行下设家族理财室;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合作设立家族理财室;并购整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下设家族理财室;多元化拓展家族理财室。各家国际银行集团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通过内设业务单元货独立的子公司等形式开展家族理财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家族企业的业务机会和银行相关产品服务
根据家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商业银行可为家族企业提供符合各生命周期特点的金融服务,具体可涵盖如下内容:
1、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规划顾问服务。家族企业经过前期家族式发展阶段后,需要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和理念。家族企业主页迫切需要制定家族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指引正确的方向。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具备提供相应服务的客观条件和能力,针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资产增值、业务发展等方面提供规划建议。
2、家族企业财务顾问服务。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情况需要一个不断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财务顾问业务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主要服务也是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根据家族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相关财务分析,提出家族企业财务优化措施、投融资模式、资产处置等。
3、家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对资本市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家族企业因其自身实力的不同对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存在上市直融需求。商业银行可利用多元化业务平台,通过内部联动为家族企业扩张中的各类融资需求提供服务,包括上市、并购、重组等服务。
4、家族企业资产管理服务。家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盈余资金存在一定的投资需求,并最大化发挥其效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方式满足家族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流动性与长期投资,分析其具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利用银行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家族企业经营后期,尤其是代际管理权更替时,大多会产生资产规模和股权调整的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家族成员的业务机会和银行相关产品和服务
在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包括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之外,商业银行可为家族成员提供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根据每位家族成员的个性化特征提供相应的资产管理服务。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率要求,为客户设计全面的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银行相关产品可作为资产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设置不同比重,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商业银行亦可利用其他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实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投资及管理等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管理需求。
三、商业银行开展家族理财室业务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家族企业咨询 Family Business Advisory,提供家族企业所需的信息和业务咨询,主动建立密切联系。商业银行可以从与其财产密切相关的家族企业入手,因为其掌握了全面的企业客户资源,可主动提供行业信息和业务咨询信息,并保持密切联系。
第二阶段:家族财富管理 Family Wealth Management提供财富产品,增加信任。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财富管理与融资等方面的能力,适时提供合适的财富管理和增值产品,增加对家族企业的信任和依赖,以提供进一步深入的服务。
第三阶段:家族管治及传承 Family Governance & Succession深入家族内部,提供全方位服务。家族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财富之后的传承,而只有通过资本的增值,合理的财产增长,才可以保证传承。商业银行可以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做好家族管治,实现可持续财富增长。
四、当前商业银行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
首先,建立战略意识。虽然目前中国确实已存在发展此项业务的客户基础,而超富家族对家族理财室的潜在需求也在不断显现。因此商业银行应提早建立战略意识,充分认识此项业务的重要战略意义,为今后业务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人才储备。作为一个好的家族理财室管理者,必须了解3P。所谓3P,是指Protocol、Professionalism、People。Protocol,即家族理财室的管理者需要对各地的政策、法规有一个非常透彻的了解,之后通过一些合法性手段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Professionalism,即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家族理财室的团队,通常包括来自财务顾问、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投资经理、证券经纪、保险经纪、银行、信托等领域经验丰富的专才,为高净值人士提供资产增值的建议。除此之外还要处理投资管理、税务规划、慈善捐赠、信托和相关法律事宜,经手诸如教育、安全、管理房产及游艇等财产、法律事务以及人员招募等事宜,解决家族基金的永续问题。People,即管理者需要有很好的网络。由于资产类别众多,比如股票、债券、私募股权基金等等,团队需要应用各种网络进行各类资本运作。因此,商业银行介入家族理财室业务应加强专业人才的转型和培养,在业务正式推出之前做好相关业务人才的储备。
再次,进行客户和产品储备。商业银行必须有能够满足客户的充足产品储备,从而提供足够适合的产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从资金投资、企业融资、法律税务等相关服务、并购顾问等等方面进行产品研究和储备。同时进一步加强客户筛选和培育工作,针对超高资产净值的高端客户特别是超富家族的子孙,由于他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很多不再愿意从事家族事业,因此对家族理财概念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具有潜在需求。
最后,逐步试点推进。家族理财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超富裕家族,受众面较小,加之目前国内对此概念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商业银行可根据中国超富家族的分布情况,优先选择某些地区作为试点开办此项业务,集中力量成功树立标杆,创建服务品牌实现带动效应,从而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