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构建
在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快速掌握历史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以下是本人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变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本身,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只有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二、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学生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不仅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所要求的结果。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在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后,才能更进一步的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无论是全班讨论,还是小组讨论,重要的是教师应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将自己融入讨论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首先,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要只是让健谈者或成绩优秀者有发言的机会,在课堂讨论时不善言谈的学生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不喜欢和不参与课堂讨论,对他们来说,发言也成了相当艰难的任务。因此,教师应为他们发言、参与讨论创造机会,开始时让他们就一些不太难,不需长时间发言的课题发言,善于发现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
其次,鼓励学生做出贡献。以认可、肯定、欣赏的心态对待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反应,鼓励他们为课堂讨论做出贡献。
再次,教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学生不参与课堂讨论,很可能是因为缺乏交流技能,因此,教师要教给他们交流的技能,如何时发言、发言时间的长短、怎样倾听他人发言、怎样评定他人的看法、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乐趣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亲身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这种体验表现在由学生的身体性活动与感性经验而产生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动用全身感觉器官,用脑思考、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诱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归纳、总结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如在讲述八年级历史上册《》时,关于对的评价“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怎么看?”这一问题时,学生对此各执己见,笔者灵机一动改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当堂辩论:“之我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当了一回小辩论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通过这次辩论会,学生不仅有了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掌握了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方法,为以后如何学好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创新教学策略
历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不如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让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香港与澳门被列强侵占的经过,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港澳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给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到突破口,整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六、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环境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变化更为复杂。在封闭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开放式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综上只是笔者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笔者深信只要我们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不断尝试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合作性教学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应用
一、引言
合作性教学的核心是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性教学已经被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但是,合作性教学并没有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取得预期理想的效果,始终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值。因此,对合作性教学进行改革,是推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合作性教学的前提是合理的分组与搭配
从本质上说,合作性教学就是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也就是要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或团队,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配合进行更有效率的探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与搭配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合作性教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合作性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与实施。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从主观上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通常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难以在小组中更自由的表达,导致合作性学习难以开展。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对学生分组与搭配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重点考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同时将学习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只有当小组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相似,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尽量权衡小组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小组中的关系较为和谐,能够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探究与交流的兴趣。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合作性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探究,并通过有效的探究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为学生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与交流。
例如,在《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这一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任务是探究华盛顿的地理位置,了解华盛顿在美国的地位。这种问题相对浅显,学生并不需要依靠合作就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得到答案。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无法使合作性教学顺利开展。
此时,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带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激烈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更有效率的探究。因此,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谈一谈你心中的华盛顿,结合已学的知识和自身的见识分析华盛顿为什么成为美国政治的心脏。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就需要依靠小组和团队的力量进行更有效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就会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会吸收其他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但通过合作性学习更有效率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在思维意识的碰撞中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四、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师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合作性学习中体现的更为明显。部分教师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只能将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这种方式存在弊端,容易导致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合作性教学的有效性。换言之,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与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合作探究区域具体的自然条件,并以当地城市为例进行分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针对与低层次学生,教师应该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主要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
五、有效的总结是合作性教学的升华
最后,教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就必须注重有效的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对课堂教学进行升华。
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在课堂总结中点评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包括学生表现出的能力、遇到的困难。基于此,教师才能指出学生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讲解,使合作性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性教学,使其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取得更突出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总结和交流,推动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一、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即通过由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的图表,使知识形成结构、体系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图表相较于文字而言更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对于其发生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国际和国内、根本和直接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下表:
二、讲故事法
历史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很多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首相、国王和议员,理清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当时的一名公民,分析自己必须具备的条件、享有的权利等,体会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四、记笔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历史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善于记笔记,他们总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记笔记不能一记了事,课下还应对照课本认真整理笔记内容,直到全部弄懂为止,并经常翻看复习,温故知新。
五、提问法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新知识认知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真听课、认真温习、认真做作业,许多知识点已熟记在心,但还会有一些难点仍未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不耻下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去掉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六、阅读课本法
要学好历史,就要会快速、科学地阅读课本,取得学习历史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明白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恩,什么内容可粗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并设计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问题,以疑激学、以疑促学。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阶级分析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在分析某一历史人物的本质、意图,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本质时,要先确定其阶级立场,看清其反映、维护的阶级利益,再给其定性。在利用阶级分析法学习历史时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第二,不能教条化。历史是发展的,人是会变化的,因此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跨学科学习法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4-01
尽管历史内容非常有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其涉及到的内容面广、量大,相关人物事件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这就无形中对历史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新课改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这属于历史素质教育一个根本要求。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怎么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历史素养,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这个原因,本文提出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
一、构建起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属于师生沟通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方面应该尊重学习成绩好的秀生,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尊重学差生,平等对待他们。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关心其生活与学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差生的态度应该非常慎重,对他们不能要丝毫的歧视,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差生应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多一份鼓励和赞扬,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开展说服教育,使其在内心深处对认可自己。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才能在师生间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鸣,使教师比较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历史课的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即敢于挑战迷信权威、主动探索、与批判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掌握大量科技知识与能力。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营造“问题意识”的环境,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使其产生认知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在这里,心理自由与安全是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两个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始终保持民主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充分掌握新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将其体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思想的引导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参与时能够积极思考,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学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广泛的兴趣、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他们的感官敏锐、见解独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感官产生新的刺激,使其大脑保持高度活跃。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弄明白什么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什么能够对其听觉感受产生刺激,什么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巧妙设计问题,选择深度适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其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四、通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科目相同,历史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教学评价,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要想实现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活动、课堂目标和课堂评价三种缺一不可、彼此协调,然而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通常在制定三维目标过程中非常具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对“知识与技能”这一个教学目标有所忽视;在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一般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一个基础教学目标,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有所忽视,并未对其加以评价,同时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般是让学生做几个材料题或者选择题,然后教师对其做出简单的讲评。由于教学评价并非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没有密切配合,就会造成学生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态度等有所忽视,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学应该彻底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在教学评价中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家庭甚至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价参数,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表。此外还应该针对评价结果适当的奖励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进行探索。
总而言之,要想将初中历史灌输式教学的困境彻底改变,一方面应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其新型的历史教学观,此外还需积极进行探索,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互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历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齐会成.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学习历史的动机
学习动机,又称为学习动力,其主要用来指推动学生开展学习的内在原因,包括学习需要、对学习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习兴趣、爱好及信念等。就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而言,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目标意识,认为学习历史是必要的,其是与某个目标挂钩的,如中考,有明显的暂时性、阶段性特点;第二类是价值意识,认为学习历史是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相关的,可以从中借鉴或者启发;第三类是个人兴趣,如喜欢历史内容的丰富性等。上述三类历史学习动机共同支配着初中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
(二)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需要有强烈的动机、有明确的目标,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但真正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有科学学习方法的支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伴随着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课前,合理安排历史学习时间、科学制定历史学习计划表,很好完成教材阅读、资料查阅等活动;课中,能很好地找出重点、难点及确定关键问题,同时能够大胆质疑、发现与分析问题等;课后,则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及时整理、反思、复习学过的内容等等。
(三)学习历史的效能
学生的历史学习效能,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如先天资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健康状况和学习环境等;除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较快,也就较容易获得较高的学习效能。但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能之间不是一种直接因果关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不是一种简单因果关系,学习成绩同时还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同时受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等的影响。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解决“要学”问题
1.兴趣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所谓历史,其实质上对过去某一时段客观事实的记录,其真正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生活状态、状况,是完全不可复生和再现的,传统使用最多的记录方式就是采用没有任何情感的文字对其加以描述,这种方式记录下的历史对于学生而言不知兴趣从何谈起。因此,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需要历史教师们要借助于生动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等方式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问题设疑,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初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阅历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对特定的历史事件、所处历史环境等有深入的了解,加之所属不同时代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差异影响,让一个初中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谈何容易。为了加速与提高学生对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需要历史教师们要学会巧用“问题”,借助于问题将历史与现实联结起来,激发学生脑中的疑问,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
3.强化因果,增强自主学习历史的自信。所谓强化因果,是指要求学生对学习的成败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成败进行归因的过程;其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成败归因”分为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四种情况。实践证明,成功的“归因”有增强自信的功效,如成功的自主学习,如果归因为自身能力高、努力程度大,就非常有利于自信的建立;反之,归因为任务难度低、运气好等,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信的建立。
(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解决“会学”问题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初中历史教材是重要的历史知识载体,同时其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不或缺的重要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主动进行“质疑”,从而达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真正意义上的理解。阅读和思考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寻找、获取知识;而学会了思考,学生就学会了辨析、建构知识。
0 引言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课堂。实践表明,高效课堂能够取得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众多教师的亲睐。在过去,虽然我们一直在提高效课堂,但是却只停留在成绩提高快、升学效率高的评判标准上。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该门学科能够快速的了解我国发展的状况以及历史文明构建的具体过程,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高效课堂效果,就应当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校课堂。
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历史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历史高校课堂难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首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将自己与学生相互分离开来。历史教师在讲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历史事件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没有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历史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而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该门的课程的兴趣。其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参与人员。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从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其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忽视辅助教学设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够创造出高校课堂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师却严重的忽略了这么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相应的教学辅助设备利用起来,进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2 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在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较多问题的过程中,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就应当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把握学生学习心得,高效的运用于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这是一堂课开始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的。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当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抓住学生。将学生抓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高效课堂所必备的一个因素。过去初中历史教师就是对学生采取灌输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能说是高校课堂。另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和好奇心较严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但是,他们却又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求新鲜事物。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2.2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校的开展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初中历史课程中就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教师的在教学活动的主要职责不仅仅是“教”,还在于培养学生“学”。学生的学不应当停留于“学会”,更应当指引学生“会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是处于受众的角色中,而应是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究学习,历史课堂也就会产生高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学习的载体,有效的促进自我知识的探究。
2.3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的应用课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有效的将声音、文字、影像等多种信息集中在课件中。满足学生视听等感觉器官的需要,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可以动静结合,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替代了静态的、呆板的板书和课件[2]。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步骤。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文章,更直观、形象、具体的展示给学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思维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初中生真正“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会使初中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活动会让初中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有利于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一些再现的历史情景给初中生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一、活动设计要引导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发生质的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能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掌握知识、积极实践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首先应该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初中生真正明白他们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当做课堂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让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真正“活动”起来,我们要当好“导演”, 要真正做到我们搭台,让初中生唱戏。许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如朗读、表演、探究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了初中生的踊跃参与,教学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初中生的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为了“热闹”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追求形式主义。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既要保证初中生的积极、有效、全员参与,又要防止初中生偏离中心。并在初中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初中生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如讲“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节中八股取士时,我安排了初中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看剧评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初中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初中生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和看剧评史的活动,初中生非常踊跃,积极发言。我对初中生的发言都做了积极肯定和鼓励,初中生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初中生的差异性,也避免了初中生太偏离主题。结果初中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中心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初中生的活动既要形式新颖又要主题鲜明,既要目的明确,又要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阅读、记忆等,而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探究和思考,让初中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思考、探究和积累。让初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进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初中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历史教学中的“活动” 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我们在引导初中生积极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他们自主有序进行,同时不要局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初中生大胆开拓和创新。 例如 :“小老师”的活动我们都不会陌生,在讲《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我就组织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方法把初中生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和“危机”的教学。第一节课进行分工准备,每一小组的组长负责布置具体任务,并让他们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具体的任务;第二节课让三位“小老师”正式讲课,“小老师”们也充分发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表演历史剧、说快板、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初中生听的也非常入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初中生不仅有效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体验到了老师的苦与乐,那种对历史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初中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给予初中生必要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还应该尽量让全体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的分组和任务分工都要具体、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体初中生,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例如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设计初中生表演、背诵大比拼、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九年级的孩子不再喜欢那些过于表现的活动,他们的能力思维已经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组织演讲、专题讨论、记者采访等形式的历史活动。所以我们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符号初中生实际,对阶段的孩子组织相应的学生“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科学利用微课展现教材内容
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对于教材中已有的资源,就没有必要去网上下载,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微课,懂得科学利用,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例如,在教授有关“北京人”这个单元时,就可利用教材中附带的光盘里面的内容制作微课,这样制作出的微课不但节省了老师上网查找资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微课内容的原汁原味,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教材资源现有的优势。这样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制作微课的实践,可以提高教师对微课这种新生事物的认识,更可以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水平,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既注重细节又突出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表面因素,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因素,要注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有效掌握,并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既要学会对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细节的微处理,又要能体现出本单元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观看和学习,就能掌握住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的细节,还能理解和熟悉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从而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结合,教学相长
初中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能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就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以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疑问的地方,安排专门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中的疑问。“教”和“学”的结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可以改进微课的教学环节,而且还能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我们在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时,也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这样微课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壮大和发展。微课说到底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刚开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学生的新鲜劲儿过去了,那么学生也会对微课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把微课设计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特别是要借鉴传统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前,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观看录制好的微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单元内容。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就能基本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有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我的历史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微课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六、利用微课结合其他学科提高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