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制作工具及设备》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其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图像和视频制作及处理能力,课程以讲授Adobe公司出品的Premiere软件为主,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视频编辑基本过程,以求有助于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和规律。
二、“任务驱动”课程设计的思想
在传统《多媒体制作工具及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传授新知识,然后学生在实验课上练习,期末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极大的障碍,也不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多媒体制作工具及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现代高职课程设计思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为具体的任务,并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辅导,学生分组自主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
高职《多媒体制作工具及设备》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其课程设计非常适合任务驱动的设计思想。按照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原则, 即以实际的视频采集剪辑编辑过程为设计依据, 以具体的视频特效制作为任务, 突出实践性教学, 并按照、学、做 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视频编辑基本过程,了解视频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和规律,以及影楼及广告公司的具体工作流程, 提高实践技能,了解行业规范,成为灵活掌握视频编辑相关技术的高质量实践型人才。
三、课程概要设计
(一)课程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还要重视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掌握视频编辑的基本过程,以及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任务中, 并没有现成的设计方案, 而是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通过自行的资料搜集和实践活动来完成任务。每个设计任务都没有标准方案,学生通过分析、提炼资料, 不断的分析、比较直到确定一个最佳方案。
2.能进行简单的视频采集。
3.能对现有的视频短片进行剪辑、调音、调整速度等视频的调整性处理。
4.能对视频进行添加切换转场、添加特效及字幕、调色等美化性处理。
5.能把经过处理的视频输出为满足不同场合需求的各种制式视频。
知识目标 1.掌握多媒体处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各种制式、清晰度的视频的应用场合及硬件要求。
3.掌握视频处理的相关知识。
4.掌握Premiere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综合归纳的能力,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和沟通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根据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具体任务,共计90学时,其中60学时为课堂教学,30学时为期末的集中模拟情境实训,具体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三)教学活动组织设计
本课程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教学。在课堂上,将教学过程具体分成六个阶段:
1.任务部署阶段
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并对任务的具体要求提出具体疑问,。此阶段主要用于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及明确任务和目标。
2.知识梳理阶段
教师对本任务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提示学生注意常见的错误,并演示正确的做法,学生进行回顾性的思考和适当的记录。此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知识回顾和传授。
3.分组策划阶段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由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教师掌握分组情况,适当的对小组构成进行调整,一定注意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搭配及学生之间个人关系的调适。每个小组都任命或者选举出一名组长,分组一旦确定基本不再进行调整。在具体项目中,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工,注意要服从组长的安排,组长则应注意协调各组员之间的工作及人际关系。当项目布置完之后,组内要对项目进行讨论,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及协同解决。此阶段目的是提高学生分工、协作及沟通能力,教师应大致掌握每个小组的具体分工情况并加以监督,避免个别学生依赖同组同学偷懒的情况发生。
4.具体实施阶段
此阶段为任务的制作完成阶段,教师应对各组的进度情况有总体掌握,督促学生注意时间和项目进度,并提供适时提供帮助。各组组长需注意掌握整体的进度及时间,组员应完成自己分配到的工作,如遇疑难问题,首先小组内部讨论解决,解决不了应向教师,并将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此阶段教师应注意转变思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地位。
5.作品展示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总结经验及不足之处,也要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并填写报告书。此阶段是学生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可以按组自查,也可以相互互查,彼此间介绍和欣赏其设计成果。
6.作品评估
此阶段为评价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估,以褒奖赞扬为主,同时应之处其不足之处。学生则通过老师和同学对本组作品的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总结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拓展,但在实行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下列问题:
1.教学内容的重构
现有的可能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求达到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改革。
2.“理实一体”的教学场所
所有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均构建与师生“一人一机”的教学环境之上,要求至少有局域网多媒体环境(广域网更佳)。
3.教师职业能力要求
新的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才能组织安排好学生完成任务,其次要掌握扎实的技能操作,才可能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完成任务目标。在本课程设计中对教师的要求:能清楚解释项目目标;能清楚解释项目实现步骤及目标结构;能督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适时介入以提供协助或增进人际及团体技巧;评鉴学生的成就并帮助学生讨论他们合作进行的情形。
参考文献
[1]黄耀琴,张树林.“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在“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101-104.
关键词:高师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60-03
随着现代化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推广,广大教师们已逐步开始借助电影、电视、DVD、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试图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之一。
一、问题提出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师资的主要基地,要培养完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要使高师生能多、快、好、省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制作艺术效果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则是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设计制作则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制作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件,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据调查,高师生获取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能与技巧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二是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自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目前,高师生虽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但所制作的课件形式单一、艺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的艺术素养,不能有效地将艺术性体现于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从大多数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与优质课件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问题在于把多媒体课件的视觉艺术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所谓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即是说课件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让美的形式来表现课件内容,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让学习者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我们说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更要综合运用艺术的理论与技巧,遵循美学的规律,使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恰当利用艺术形式去传授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艺术美对学习者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1]优质有效的教学本身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不能有机结合,使用不具艺术性的课件进行教学,就达不到教学资源的最佳优化和利用。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充分体现其艺术性,采用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给予学生视觉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其在视觉艺术传达的美感中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内的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要求已经成为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课件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把画面制作艺术规定得更为详尽具体:第一是教学的实用性,考查其知识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参考价值,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教学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大的优越性;第二是制作的技巧性,考查其教学内容与媒体的表现手段是否恰到好处,交互功能是否用足;第三是画面的艺术性,从两个方面考虑:(1)教学设计内容的潜在美,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明了化;(2)画面的艺术现象美,体现在构图、动感的处理、画面的调度、声音的配合、文字的处理等诸方面。[2] 所以,要使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尤其是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提升高师生的艺术素养着手,进行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基础,为此提升高师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是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二、调研分析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常常会忽视其艺术性,由于艺术性的体现要求制作者要具有一定审美素养,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人一般不予考虑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只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其实,艺术性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等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是构成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要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形成优质课件设计制作的良性循环体系,就必须先在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研究者在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随机抽取了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三年级学生的PPT课件各30件,从“制作技术技巧娴熟、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调查分析表”数据来看:90名高师生制作的PPT课件,制作技术技巧娴熟者占74%,合理进行字体设计者占69%,合理配置图形图像者占39%,合理设计搭配色彩者占33%,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者占18%,所比较分析的六个方面呈递减状态,尤其是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方面的人数比例不足50%。可见,高师生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再从艺术性与技术性相比74%与18%,其艺术性大打折扣,所以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高师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一个新生课题。
要提升高师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就必须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知识和素养的储备、应用能力。用审美能力支撑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画面构图、文字处理、图形选择、图片编辑等技术,用审美的眼光去搭配界面色彩、对比协调画面、均衡配置图形,将美术知识和素养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进行综合运用。因为只有设计者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素养,才会在多媒体课件构图中处理好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构图的均衡性、统一性、对比性、形象性、感染性与形式美等一些基本原则。于此同时,才能体现出画面构图简洁明了、主体与陪体鲜明、光色搭配明暗适当、字体大小选择适合、突出其图文并茂的美术功用性。可见,利用美术素养理念去设计课件的界面、文字、背景、图形、图像和色彩进行处理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美术素养与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培养,才能得以提高。
三、应对策略
教学实践中需要具有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一旦离开了艺术性,就失去了使用时的感染力,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在如何运用计算机丰富的资源,完善课件设计方案,增强课件艺术效果方面,都有力不从心之感。针对高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课件制作教学与实践,实现教育、科学、技术、实用的综合比较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教育的功能,学生的美术素养欠缺的话就比较困难了。简单地说,要使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合理地分布文字、图形以及表格,在有限的界面上合理构图,产生有序的艺术感,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高师生的美术素养,将高师生的美术素养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将会使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逐步达到有机的结合。
1.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美术基础》课程是高师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所以要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平台,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媒体制作艺术素养,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需要的基本美术元素(构思构图、色彩配置、图形构成等)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在“构思构图、图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基本具备依据内容进行构思的能力,理解画面构图的均衡与多样性,形成多媒体界面生成图像与绘画画面构成图形形式美的共性理念;在“色彩配置”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的和谐、均衡、对比、冷暖、联觉等色彩现象的内涵,尤其是要识记在光色中配置互补色会产生视觉不和谐和色相衰减的原理,同时还要准确地辨别光色配置减色原理和颜料色配置增色原理的特性。通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对媒体设计艺术目标的逐步渗透与实现,从而使学生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基本美术素养。
2.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培养高师生的艺术设计素养
高师院校应专门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图形、字符、动画、色彩等效果,以及多媒体画面的最基本元素中的视觉元素(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和链接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如树形链接、非线性组合、并列等)进行专门的教学。例如:在“视觉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等效果的合理安排,以达到从视觉感受上把握界面图形和谐统一的能力,克制“花、乱、灰、跳”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在“链接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安排、并置、组合各元素的构成能力,克服“杂乱无序、主次不清”现象的发生。所以通过《媒体视觉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以培养学生现代媒体设计与应用的综合艺术素养。
3.建设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资源库,拓宽高师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优质多媒体课件观摩资源库。例如:学校有关教学单位要专门搜集优质多媒体课件,协同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部门创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并在校园网上公开传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优质多媒体课件,有关授课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给予学生指导、答疑,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到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从观摩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逐步拓展学生的媒体视觉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借鉴优质资源的能力,以求达到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视觉艺术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
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作为高师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例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把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作为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对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达标能力考核,敦促学生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艺术素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策略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能逐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达到逐步解决课件制作中经常遇到的美术问题,例如:字体、图形、图片的大小形状,画面色彩的对比和配置等;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合理地运用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只有知道在色彩面积比较中各色之间的面积反差越大,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的原理,才能有效地处理画面构成中面积色彩的大小和多少;只有理解由色彩明暗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原理,才能合理配置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类似色的和谐效果,以不同色阶的搭配丰富色彩的语汇,用不同的纯度的色彩丰盈充实画面,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空间的关系来体现色彩的强弱、鲜明、沉闷等许多不同的变化和情感;只有了解字符、线条、图形的视觉美感,才能合理配置字符、线条、图形的大小、形状;把这些美术知识转化成个人的审美素养,能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进行举一反三地应用,才能追求课件中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高师生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基本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是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全面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并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将美术素养进行运用,设计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富有特色,其艺术性才能得以提高,结合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用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最优质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才能形成,用最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汲取学科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提及多媒体很多人都会想到媒体,媒体我们简单的可以将其理解为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传播的途径有多种,文字、声音,图片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将这些媒体放到一起就构成多媒体,因而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多,比如静态图片的处理涉及到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和photoshop修改图片的方法、以及设计图片的方法等、对于视频的处理应用premiere软件,可以制作动态电子相册,动态的图片显示、视频处理、其中包括了特效的设计以及过渡设计等,对于多媒体的制作可以应用authorware软件,可以将动态视频,图片等都合成到一个多媒体作品中。同时对于多媒体课程而言还涉及到flash等其他动画作品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到,多媒体是一门包含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很多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杂乱,重点不够突出,内容相关性不大等,其实不然,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开设该课程针对的是计算机类的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而言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内容相对比较分散的课程,因而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存在对所学的东西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
2 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打开任意一本多媒体教材可以发现大部分教材都包括了photoshop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实例,flash软件以及一些应用,premiere或者其他一些视频制作软件以及实例设计,authorware软件以及实例设计,对于教材的设计本身是力求完善,将相关的内容都包含在内,但是对于一个学期而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全数讲完有些难度,同时对于该门课程而言课程的难度不好把握,若讲的太浅对于学生而言,实际应用时,用到时可能存在知识不够用的问题,如果将得过深又存在课时的冲突。
3 多媒体教学硬件以及软件应用
通过多媒体基本知识的了解,多媒体大体包括硬件的掌握以及应用,各种软件的熟练掌握以及应用。在硬件中常用的有数码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等,利用数码相机可以采集对于设计多媒体作品有用的图片素材,应用数码摄像机可以采集对设计多媒体作品有用的视频素材;常用的硬件设备还有扫描机,录音设备对,对于大家经常提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包括了投影设备,大屏幕等。总而言之在多媒体领域我们可以认为硬件设备主要是起输入功能或者输出功能的;那么软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主要包括的软件有以下几种:
3.1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
Photoshop是一款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是Adobe公司的重要的图像处理软件,经常被应用于图像处理,例如图片的大小修改、修复,抠图等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应用在一些专业的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下图为Photoshop的一个简单的应用的实例,实例中左图人脸皮肤较为粗糙,右图应用Photoshop中的通道美化了人脸以后,皮肤变的光滑多了。
图1 Photoshop的一个简单的应用的实例
3.2 premiere软件的应用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广告的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静态,动态视频广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remiere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视频编辑和制作软件,能对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本进行编辑加工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对视频进行剪辑,剪辑出对自己作品有用的视频片段,对视频片段进行美观的处理,例如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为画面增加一些特效,例如对于视频中可以增加视频特效以增加视频的美观和视觉效果,对于图片与图片之间可以设计视频切换效果以改善单调的过度效果。对于音频也可以增加声音的美感。
3.3 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以及课件制作简介
1)Authorware软件简介
Authorware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应用Authorware可以将动画、音频、图片等合成到一个多媒体作品中,同时Authorware具有较好的交互设计功能,可以随意设计导航,因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来说就是将文本资料,声音,动画等合成到一个软件中,应用设计的软件可以对某门课程的讲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包括辅助教师的教学以及辅助学生的学习,比如在三维模型制作相关的这些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三维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因而若果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应Authorware设计总框架以及交互,再应用视频制作软件模拟物体在三维空间的不同面的形状,那么物体的三维模型制作过程就简化很多,要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仅仅用Authorware一个软件是不够的,一般情况下会Photoshop结合使用来开发课件。
2)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一般分为:① 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一个多媒体课件而言最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的表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 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一般而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要将课本中的内容丰富化、完整化。例如对于高职教学中的MAYA课程,教学中如果仅仅应用幻灯片教学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能结合制作过程的视频,结合物体三维模型的不同角度的显示效果的动态显示效果的动画效果。③ 设计创作脚本。脚本创作简单来说就是将创作的思路写出来,脚本文件一般包括教案或者其他文本素材,例如可以将powerpoint的章节内容导入到Authorware中,实现章节的编辑,同时又可以链接其他类型的文本文件作为辅助材料。④ 课件内容设计,对于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一般会应用Photoshop以及其他动画软件来设计的,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辅助教学功能的软件,在主要内容方面设计时应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合适的实际。内容应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包括一些辅的动画、视频、声音等文件。⑤ 修改。对于制作的课件,应反复演示,以求达到流畅的效果,同时对于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应加以修改,以使得课件完整、流畅。
参考文献:
[1]周苏,多媒体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71-02
人们常说“注意是学习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要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表现方式来激发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不仅具有化静为动、声像并茂、信息刺激性强等特点[1],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活跃幼儿思维、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优化教育过程。
本文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以《美丽的小鱼》为例,进行了幼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提供明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制作的步骤和流程。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多媒体课件既是一种软件产品, 也是一个教学系统过程的体现[2]。因此,它的设计、开发与制作既要按照软件开发的一般规范来进行,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满足优学、优教两个基本条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下面简要陈述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如图1)。
图 1 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图1表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课件系统设计和开发制作。其中,教学设计阶段更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整体设计[3]。系统设计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得出课件设计整体思路,再以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为表现形式,对课件的整体结构、界面构成、交互方式、导航策略、超文本结构等做具体规划。开发制作阶段主要任务是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的采集处理[4],根据脚本要求和设计意图将各种媒体素材集成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二、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课程《美丽的小鱼》内容、学情与目标分析
活动内容:本课件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认识各种鱼、了解鱼的结构、感知鱼类的不同造型。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式表现各种鱼的特征,绘画小鱼并体验运用一次性纸杯、纸盘、废旧彩纸等废旧物品组合创意的快乐。
学情分析:幼儿园大班的儿童纯真、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凭经验和直觉认识周围事物,尚缺乏细致、深入的观察。在美术学习方面,点和线条是他们最常用、最喜欢的表现方式,他们喜欢把一些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线条来概括、来表现[5]。
活动目标:(1)绘画小鱼;(2)用废旧物品制作小鱼;(3)幼儿想象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
1.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教师、幼儿、活动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本课的活动设计思路就是通过对活动过程和资源的系统安排,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在活动设计思路的指导下,本课的课件结构设计思路是:课件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鱼”、“海底世界”、“鱼的结构”、“鱼的画法”、“废旧物品做小鱼”“实践指导”、“作品展示”。各部分之间的活动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合理转折,有机联系。其设计思路与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课件结构名称\&设计意图\&1\&认识各种
各样的鱼\&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鱼,能说出各种鱼的名称。\&2\&海底世界\&通过flas及“海底总动员”电影片段,让幼儿感知、了解海底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鱼的结构\&将鱼分解成鱼头、鱼身、鱼尾、腹鳍、背鳍五个部分,通过动画让幼儿知道鱼的基本构成结构。\&4\&鱼的画法\&通过动画让幼儿感知绘画圆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简易小鱼的方法(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5\&废旧物品
做小鱼\&通过实物照片的展示,让幼儿感知废旧物品做成的小鱼,提供多个样例(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6\&实践指导\&提炼绘画小鱼和废旧物品制作小鱼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7\&作品展示\&将幼儿绘制的小鱼和用废旧物品做出来的小鱼拍照,将图片放入课件这一部分中,展示作品,让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2.课件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6],课件最终是要通过界面和学习者进行交互的。因此,界面设计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尤为重要。不论课件的前期工作做的如何,如果界面设计得很糟糕,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出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要从版面、图标、文本、图形及动画、色彩、配音、交互等方面着手。
四、《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集成与制作
根据已经编制好的脚本,准备好素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集成制作了。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而言,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Word(文字)、Photoshop(图片)、Adobe Audition(声音)、Adobe Premier(视频)、 Flash及Powerponit。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软件来制作课件。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不是几种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把所需素材合理地进行整合,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发现稿本的某些设计不太理想,还需要对课件进行反复地调试和修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使课件符合教学的要求。图2所示为《美丽的小鱼》课件完成后总览。
图2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总览
五、多媒体课件应用、评价、修改与更新
作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最后过程,此阶段主要包括课件的应用、调试、修改、维护、更新等。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7]。因此,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自身的使用体验,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使其达到最优,保证教学质量。
维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改正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又要修改课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改进或扩充课件,使其功能更完善,素材和内容更富丰。
六、总结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操作、演示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中激趣、导学、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美凤.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贾居坚,秦旭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黄革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5] 胡海燕.利用多媒体优化幼儿美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0,(11).
[6] 胡翠丽.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灵魂――界面设计[J].网友世界,2013,(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83-01
一、多媒体技术概要
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计算机领域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有着极强的渗透力,遍布教育、科研、娱乐、医疗、人工智能等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体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磁带和半导体存储器,常译作称为媒介;另一种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即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综合讲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这些内容的学习,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的三大模块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技术基础:这一模块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项目的创作、颜色基础、美学基础及计算机多媒体外设的基本原理和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等。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这个模块可以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知识,如应用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综合技术,这个模块能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和体系及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
多媒体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知识的时效,使学生能掌握流行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及时了解多媒体的技术前沿。
三、教学理念与方法
(一)教学理念。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只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较早,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在其专业应用上的重要作用。事实说明,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提高专业洞察力、锻炼专业研究能力;通过对应用软件的操作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作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和上机任务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及教师的帮助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带着驱动“任务”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包含各类应用软件,任务驱动法是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驱动“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操作要有可行性,同时在重视任务完成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机时学生可以模仿课堂中的实例讲解,也可做指定的任务,或者自由发挥,教师在上机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
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学习任务1:多媒体在幻灯片中的应用;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元素,并在PPT中应用。
学习任务2:图开图像的获取、编辑、制作;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掌握图形图像的获取途径,重点掌握PHOTOSHOP中的选区、图层、路径、蒙板、通道和滤镜等应用以及了解coreldraw的图形绘制功能。
学习任务3:数字音频的编辑和处理;主要是了解音频的存储格式,掌握音频的获取途径,掌握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音频的特效处理和数字化采样合成等,重点掌握goldwave的使用。
学习任务4:视频的编辑与制作;了解视频获取及其类型,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学premire。
学习任务5:动画的编辑和制作。了解动画及其类型,掌握flash的基本使用,创建动画流程和方法,动画的保存与输出。引导有能力的学生用制作动画。
学习任务6: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了解网站的工程化设计与方法,了解网页设计流程,掌握网页三剑客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实验学时安排16学时,机动4学时,每次上机任务都要打包上传,做为平日成绩的参考。
(三)成绩考核机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这一特点,将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笔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沦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成绩占60%,另一部分,主要以日常作业、多媒体作品等形式反映和考核平时成绩占40%。
另外一种考核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技能,鼓励学生取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关资格证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5分,这样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收益最大化。
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本文以“任务驱动”课程设计思路,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打好理论基础和同时,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进一步学习多媒体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松,何新洲.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课程实例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9,7
[2]朱诗孝.案例教学法在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电脑,2009,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课程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特色是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因此高职教育应有自己的特色。高职课程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应该如何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呢?这正是当前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高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为例,尝试对高职课程特色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
2课程概述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下文简称“本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多媒体应用开发公司、出版社电子出版部、广告公司、电视台视频编辑部等相关企业的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岗位,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3课程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
几年来,本课程改革先后经历了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等阶段。近两年,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本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了“颠覆式”改革和重新开发,形成了“项目化”的课程内容、“过程化”的课程组织、“实境化”的教学实施、“全程化”的学习评价和“产品化”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成果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其中,在2009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职业培训软件大赛中,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制作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多媒体作品获得一等奖,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课程特色进一步显现。
3.1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内容的选取要遵循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即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据调查,多媒体作品作为一种直观、互动、形象的信息和传播载体,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使用。多媒体作品种类繁多,其设计与制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范围也非常广泛,再加上新技术、新软件不断涌现,似乎很难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及过程性知识是相对不变的。通过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课程组对“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本课程根据完成多媒体作品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基于行动体系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由10个章节体系组成的课程内容,以精选的3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进行有机整合与重构。这3类项目是多媒体展示作品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交互作品设计与制作和多媒体课件作品设计与制作。其对应的真实工作项目分别是“荆州建设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荆州电脑城IT新产品电子杂志光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件。这3个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和适用性。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情境的构建过程见表1。
3.2内容组织“过程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以上述3个工作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多媒体技术初学者到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学习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排序,形成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多媒体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按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要求,对每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分解为6个工作步骤,每个步骤又由2~4个典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组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涵盖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详见表2。
3.3教学实施“实境化”
高职教学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职业实境”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本课程实施“实境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硬件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以中央财政支持建立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途径,按照企业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立具备职业情境、具有多媒体产品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服务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本着与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互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近几年,本课程先后建成5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了4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和专家担任学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二是教学软环境建设,主要是将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职业标准和规范引入课堂和实训现场,每个学习情境以及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行动导向的原则组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境操作与训练中建构知识、内化能力。
3.4学习评价“全程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过程性、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
本课程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建立基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课程3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比例进行调整,其中,学习情境1占25%,学习情境2占35%,学习情境3占40%。每个学习情境由指导老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4个部分组成。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企业兼职老师侧重学生完成每个作品的功能、技术指标等内容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主要针对各小组相互合作与交流等内容进行评价;个人评价则是指学生对自己和组内其他同学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5工学结合“产品化”
工学结合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课程的模式很多,但不少都是停留在实训、实习等单边、浅层合作领域。本课程工学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项目完全来自校企合作开发的真实产品,企业从中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学校则可以促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社会效益明显;二是本课程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合作开发的多媒体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检验和认可。2006年以来,本课程教师与企业合作,指导或带领学生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其中,本课程学习情境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件”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一等奖,“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作品获得第三届全国职业培训软件大赛全国一等奖,“Flas实例多媒体教程”多媒体作品获得2008年湖北省电教作品大赛特等奖。本课程以真实项目产品为载体形成的工学紧密结合模式,受到行业企业和有关职教专家的好评。
3.6教学团队“双师化”
“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本课程5名主讲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7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比例为83%;3名专任教师均具有“双师”素质,包括1名高级平面设计师、1名多媒体制作师和1名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2人,技术职称分别为高级技师和多媒体制作师,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良好“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本课程教学团队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首批省级教学团队。
4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为高职课程特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高职课程的特色可以从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排序、课程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完善及“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才能赢得和其他教育一样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总体要求
(一)以鼓励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为指导思想,按照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的原则,建设多媒辅助教学系统,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改革,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中的教学需要。
(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同一课程中的不同内容,立足自已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对不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某些课程或课程中某些部分(如数学教学中的公式演算),应沿用粉笔板书等传统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精力投入、学术造诣、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教师的课堂讲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它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神态、体态等)等表达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用的辅助手段,代替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要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维,避免单向放映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过非智力因素,如:情感交流、表扬鼓励等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间的默契配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衡量多媒体等一切教学手段优劣的标准。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一)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网络课件、单机版课件课件两种。网络课件是指能够在网络上浏览的教学软件;单机版课件是指只能在单机上运行的教学软件。凡以Word文档、PDF格式等形式制作,以滚动方式演示的电子教案或电子讲稿一般不宜作为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专业培养目标。课件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教学目的相适应,与使用教材相关联,做到科学、准确,逻辑严密,完成教学要求。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应符合认知规律,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以得到最佳学习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语言难以表述的复杂结构、运动过程、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问题,必要时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4.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是体现教师的学术造诣、讲授思路、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的一种载体,是教师个人精心组织教学的现代化教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和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等方面应精益求精,切忌为了备课省时省力而仅仅将几个标题、教材目录或大片文字投影在屏幕上的做法。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多媒体课件可包括承载课堂教学内容的各类计算机文件,如:文本(文字、符号等)、声音、图像、网页、视频、动画等,课件必须包含2种以上(含2种)素材。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做到版面整齐,文字醒目,画面清晰,色彩鲜明,动画连续,配音标准,切合教学主题,整体风格协调、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要求。切忌密密麻麻的小字布满每帧页面。
3.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避繁就简。各种技术手段以及背景音乐、动画和声音效果的运用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4.建议具备导航和互动功能,以便教师灵活选取教学内容,驾驭教学活动进程。
三、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在每门课授课前,要熟悉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所装软件、操作方法;建议提前将课件上传至“天空教室”或在多媒体教室电脑中安装,尽量避免利用上课时间临时进行安装调试的现象出现。
(二)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讲授内容和多媒体显示相配合的教案,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提前进入教室,检查调试设备,保证多媒体课件正常运行;一旦出现停电、设备故障等情况不能停课,应坚持用粉笔板书,照常讲课。
(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地逐帧、逐条、逐行、甚至采用打字效果的逐字显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实现听、看、想的统一,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思考和适当的笔记时间。必要时用板书,教师应将屏幕显示和适当板书结合起来讲授。
(四)教师应站立讲课,最好用教鞭指点屏幕上的内容,引导学生视线,集中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坐在操作台前,面对电脑显示器,“照屏宣科”。
(五)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便于课后复习和自学,巩固和扩展课堂讲授内容,阅读参考文献和资料,经教师同意后,可以让学生下载、拷贝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管理要求
(一)实行多媒体教室使用准入制度
1.学院负责多媒体课件的审核工作,符合要求的课程方可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以计算机作为教具的课程可酌情考虑),在每学期教学任务填报时做好课程认定工作,并在教学任务书填报时注明。
2.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已经审核并使用多媒体讲授的课程,每学期初可直接申请安排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但新讲授课程必须提供全程课件,经学院审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使用多媒体设备。
3.中级以下职称者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时,必须提供课程全程课件,经学院审核合格后方可安排。
4.为了全面锻炼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倡新开课的青年教师使用板书教学,待积累一定教学经验后,再使用多媒体教学。新引进的教师(至少有二年以上高校教龄的教师除外)原则上不得使用多媒体授课。授课满二年以后方可申请使用多媒体授课。
(二)各教研室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各学院要适当组织观摩教学,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完善。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抽象思维为直观印象。要利用计算机辅助中学课程教学,就必须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通常可分为:教学课件、练习课件、模拟课件和测试课件等。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课件的结构,准备课件制作的素材,然后通过集成工具软件进行合成。
关键词: 设计、制作、课件、交互性;多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目标也产生了转变。课程教学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变化,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我国在2002年就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画图、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课程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美国21世纪教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课程,并为科技化社会中应用学习作好准备"。法国新课程也提出: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教学中去,并要求中学阶段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日本课程标准提到,对于各门课程,灵活运用计算机等教学仪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即使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都在尝试把信息技术引入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课程实验提供了可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能方便地实现教学对象的多重表示,为进一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可能。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实现历代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素材,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实现个性特色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及工具
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学,就要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选题:选题是为了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2、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3、设计创作脚本:编写脚本是组织信息的第一步,如对屏幕布局、图文、色调、音乐、显示方式、交互方式等进行规划。
4、素材准备:准备好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5、课件制作:根据预先编写的创作脚本,利用现有的创作工具如Authorware或方正奥思等将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
6、课件测试: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彻底检查,以便改正错误、修补漏洞,有时还要进行具体的优化。
7、课件使用:必须有制作信息、使用说明等。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课件制作工具主要有:
1、音频编辑工具:是指录制、编辑、播放声音或音乐媒体的工具软件,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Wavestudio、SoundEdit、Cakewalk、Midisoft等。
2、图形图象编辑工具:指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常用的工具软件有:CorelDraw、Photoshop、Acdsee等。
3、动画制作工具:动画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可以实现平面上的一些简单造型、位块移动、颜色变化等,常用的工具软件有:Animator Studio等。三维动画可以实现三维造型、各种具有三维真实感物体的模拟等,常用的工具软件有:3D Studio MAX等。
4、视频编辑工具:视频信息的产生,要经过视频采集卡从录象机或电视等视频源捕获,然后再输入到视频编辑软件中进行编辑或处理,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Premiere、超级解霸5.5、Animator Studio等。
5、多媒体集成工具:以页式或卡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Powerpoint、ToolBook等;以图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以时间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Director、Action等;以程序语言为基础的有:Visual Basic、Visual C++等。
二、多媒体课件的常用形式
多媒体课件常用形式,通常可分为教学课件、练习课件、模拟课件、测试课件等,每一种多媒体课件,随着其教学性质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1、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重在知识的传授,这种课件强调先把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然后依照学生的学习速度教给学生各种概念和技巧,设计评价学生成绩和进行诊断与补救的方法。
教学课件一般采用分支型设计方法,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一般是采用启发性提问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制作教学课件首先要求开发工具具备完整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还需要有较好的人机交互处理能力,避免把教学式CAI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翻版"。
2、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或者在教学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后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决定下一阶段的学习,通常用于教师指定家庭作业或进行教学评价。
练习课件往往用于复习某种规律性的知识,在学生需要补充练习而教师又不可能个别辅导时,显得特别有用。练习课件也可渗透到其它的CAI 中去,用来巩固新授知识或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学习的进度和内容。
练习课件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人机交互作用的程度,当不正确的回答出现时,需要提供一些正确的反馈,练习课件要求事先建立题库,以便储存练习题。
练习课件要注意不要陷入"题海战术"。早期的教学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一个动作和低级动物相仿,只要重复这个动作至足够的次数,就会熟悉这个动作。但现在这一理论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认为练习不应该是简单地重复,而应当是每次都有变化和提高。因此,在设计练习课件时,要考虑何时恰当地结束练习。
3、模拟课件
模拟课件是在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能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摹仿实际状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模拟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操作模拟:通过模拟样本化的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状况模拟: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模拟某些现象的变化步骤。
(3)信息模拟:形象地表现某些现象或系统的原理或规则。
由上可知,开发操作模拟或状况模拟课件时要求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动画制作能力;还有就是使用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各种模拟动画,然后由支持这些动画文件的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链接,某些现实状况不能如实模拟的情况,则可采取加快或减慢、放大或缩小的方式模拟。
4、测试课件
测试课件是在学习进入到某一阶段,需要进行评价时设计的软件。
在制作这种课件时可以参考其它形式来设计课件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学生,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制作这类课件必须建立试题库,通过多媒体工具,根据知识的难、中、易来进行测试,比传统考试省时、高效,灵活性强,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要想设计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掌握其设计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
2、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人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
3、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
4、容错性: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不可出现"死机"现象。
5、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提供帮助等,功能键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以教学要求为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的,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等,这里以Authorware为例,简要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1、面向对象的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多媒体课件必不可少的功能,多媒体制作工具都能提供较强的交互功能。设计者只要移动图标,就可以设计专业水准的交互界面。Authorwar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制作环境,它提供11种图标,只要打开文件便可以建立一个课件的一部分并形成流线图,选择不同图标,并把它置于流程线中便形成复杂的分支结构,再向结构中添加多媒体信息内容,就可形成一个具有交互能力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包括多种交互响应功能,如:按钮响应、敲击对象响应、下拉菜单响应、输入文字响应、条件响应、时间限制响应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文本制作功能
文字是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一是通过书写器输入文本;二是从其他软件中读取文本。如从:Paint Shop Pro、CoreIDraw等美术设计软件中,将制作美术字读取过来,做为文本使用。
3、图形、图像的制作功能
图形、图像具有直观特性,人们容易接受。一幅图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大量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提供的多种绘图工具绘制图形,也可以使用扫描仪、数码照像机等将图形、图像数字化,获得高质量的静止图像。
4.动画制作
在教学中,往往利用动画模拟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说明科学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利用计算机动画表现事物甚至比录像的效果更好。多媒体制作工具都配有较完善的动画制作功能模块,也可以直接调用其他软件制作动画。
计算机动画生动、逼真,动画"动"的方式大致分为移动和原地变形两种,因此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只需设定多个关键帧的特性(如物体颜色、质感、位置、角度与焦距)和中间间隔,计算机可自动运算完成其有各种特性的变化过程,填补关键帧之间的中间帧,生成连续的动画。
5、视频处理
视频影像是通过视频卡捕捉的视频画面,如电视、电影画面等。视频处理是把它们以一定格式储存在硬盘、光盘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在同一屏幕中,把视频与文字、图形及动画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
6、音频输入外设
音频是多媒体制作中另一种常用媒体,我们可以从Windows系统下的录音机录制音频,建立音频文件。
在形成课件之前,分析教学内容及目的,合理选择文本、动画、图像、视频、声音等,并对它们合理组合,形成有层次、优化的教学结构。
五、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关键技术,是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它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层次更高,而且比“多媒体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更贴近实际需要。为适应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为适应全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必开的一门新的公共课程。
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的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三高一强”人才的培养,着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同意增设《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全校学生的文理基础限选课,从最初单一专业基础课逐步转变为目前多专业、多学科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课,突显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在财经类院校多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体现了我院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的宗旨。经过建设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具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评价方式、较强的交互性等,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原理知识,更强调了实践和两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讲授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技术部分还包括四个软件的具体教学和应用: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的实践。
1.2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的是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以丰富的网络多媒体知识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课程为中心,重视概念的讲解、知识点举例、上机练习等常规手段的运用,强调的是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可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或者是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系统性概念等很难把握,而且因为该课程是基础课程,课时量有限,但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贵州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计算机能力较差等原因在接受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案例教学法推进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特点。
1)目的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创新性的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和课程实际,设计出以“以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与促进下完成案例的学习,并能在案例学习基础上自己创新出新的作品。
3)交互性。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在交互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范围,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教学案例贯穿《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围绕每个教学知识点,我们贯穿多个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不仅应用在四个软件的教学上,在前期介绍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时候,也要始终坚持选择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一直处于案例教学的环境中,案例主要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拓展案例和学生案例,这些案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选择的讲解: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的,是围绕着课程知识点选择的;教学拓展案例是根据知识点来进行拓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讲授;学生案例主要是给学生展示以前学生所做的优秀案例或是本届学生所完成的案例。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为了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这样学习针对性比较强,学生更易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易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延伸,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环节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恰当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拓展,案例展示和案例讲解。
4.1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
这个环节不仅是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总会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创设和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案例不仅要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还要是学生喜爱的或者易于接受的,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图文声并茂的网络与多媒体作品,并且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Photoshop中的图层教学时,给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个人简历封面的设计,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在找工作时向用人单位提交和别人一样的简历么?想不想制作个性化的简历封面呢?怎么才能把大家想要的元素加入到简历封面上呢?大家想想我们如果把几张写了字的纸重叠在一切的效果是什么情况?如果错开重叠呢……
又如:在学习如何运用Dreamweaver设计制作网站时,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完整的网站设计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制作(本制作采用了QQ上流行的漂流瓶的页面,页面元素也是大学生喜爱的元素类型),并引导学生:大家看到这个网站觉得熟悉么?你们在哪个地方好像也看到过?我们能否细心点,也能把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你想要设计的网页中呢?大家想不想也设计一个自己的网站?让更多的朋友人认识你呢?然后引入教学知识点:该例子包括了网站设计的所有基本步骤,下面一起来分析该网站的制作。
4.2案例分析
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兴趣,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点和案例对应讲述,在上述个人网站的案例分析过程中:从站点的创建、建立站点结构、页面创建与编辑、用表格和层等对页面布局、页面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和热区的制作、CSS样式设计、用代码进行页面设计和测试站点及站点上传等,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记住设计制作网站的步骤和方法,进而也比较容易进行下一步拓展案例的实践应用中。4.3案例拓展
在实验课上,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自己创新、实践独立完成作品。该阶段以学生的具体操作为主,学生首先自己动手实践教师上课所讲的案例,然后就利用网络查找素材,利用技术实践自己所设计的案例。教师要指定具体案例制作的范围(案例范围相同,学生可以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但是不指定具体的内容(学生在设计中创新不会被局限),比如:利用Dreamweaver完成个人网站、寝室或班级网站的设计制作,利用Photoshop完成个人相册封面、简历封面、校园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等, 在完成班级网站或寝室网站的案例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1-2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培养他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没有创意时给与引导,对学生技术性的难题给与指导,对学生作品的创新意识给与赞扬等等。学生在案例完成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大胆地尝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拓展案例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4.4案例展示
在这个阶段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能够反映教学知识点的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是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借助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选择一些技术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让他们作为小组的组长来帮助其他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在展示案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案例的优点,赞扬学生的创新点,要鼓励其他学生发现自己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5案例讲解
这个环节的案例讲解主要是讲解学生案例,对于学生案例中比较难的部分再重新进行阐述,相当于复习巩固的过程;在学生案例中,会出现在教学中并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相当于是知识的拓展;对于过难的知识点,教师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完成,可以在课后辅导。通过这些环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5小结
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表明,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很好的融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这对于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培养我校大学生“三高一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闻婧.案例教学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44-46.
[2] 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2010(4):228-230.